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粤教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
![粤教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785255ad51f01dc281f1ae.png)
10.1 认识分子【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现像,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子特性的探究【实验准备】大、小土豆、牙签、西红柿、试管、蒸馏水、浓盐酸、气球、注射器、棉花、铁、酚酞、品红、黄豆、砂、浓氨水【教学方法】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本节的学习中,更要注意科学猜想。
注重猜想能力的培养。
另外,更广泛的获取直观形象的材料,也是学习好本节的关键。
以学生观察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对分子概念的提出可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和看图片得出。
在得出分子概念的同时,要使学生逐步体会猜想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并指出我国在代思想家在这方面也做过贡献,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得出分子概念后要引导学生对于自然界中确实存在分子这种物质找出事实证据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关于分子的大小,可做一个打足气的气球会逐渐变瘪的演示实验来供学生观察与思考,这个实验可在几天前先给气球充足气扎紧挂于教室内,也可让学生回家完成,通过这一现象由学生讨论分析,可以得出很多的猜想和结论,但分子是非常小的这一结论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可简要说明其原理、方法,然后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对于所测出的分子直径的计算由学生自行算出。
对于分子的数量级之多,学生往往缺乏感性认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比喻和课后作业中的习题加以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实验,加热蒸发10毫升水,然后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生1: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生2:水沸腾前有气泡从水中冒出。
生3:试管中的水能慢慢地变少了,试管口有水珠。
精品解析: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5ce31f998fcc22bdd10d76.png)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1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B分子、电子、质子、原子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D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答案】A【解析】解答:微观粒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
故选A点睛:此题根据我们对微观世界: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尺度的认识来作答.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D摩擦起电是由于物体经摩擦后产生了电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电子,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原子是可分的.故A说法错误;B、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两者相似.故B说法正确;C、宇宙没有所谓的中心,太阳是宇宙中普通的一颗恒星,所有的恒星都是运动的.故C说法错误;D、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故D说法错误.故选:B.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的改变,而不是分子发生变化,故A叙述错误;B、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的较大,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变小,故B叙述正确;C、水加糖变甜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C叙述正确;D、铁块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D叙述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彗星【答案】C【解析】太阳为能够发光发热的,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地球、土星为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应掌握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星体称为恒星,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为太阳;同时应记清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
10九年级物理下册
![10九年级物理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e6381c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7.png)
(2)若水分子的直径约为 0.4 nm,将 1 cm3 水中的水分子紧密排 列成一条直线,共有多长?
解:将 1 cm3 水中的水分子紧密排成一条直线,其长度为 L=0.4 nm×3.34×1022=1.336×1022 nm=1.336×1013 m 答:略
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 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 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
13.一滴油在水面上散开后,会形成一层油膜,油膜的厚度约为
( D)
A.1 mm
B.1 μm
C.1 nm
D.0.1 nm
14.学习了《认识分子》,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分子很小,肉眼是 看不见的,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身边的器材来估测一下分子的直 径呢?在这里,我们来学习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步 骤和原理如下:
3.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是
A.103 m B.10-6 m C.10-10 m D.10-15 m
( C)
4.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十分微小, 它的直径数量级一般为 10-10 m,合 00.1.1 nm。分子由原子组 成,原子由原原子子核核 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请将下列事物按
不存在的
C.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无生命的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有生命的物体不是由分子
组成的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弥漫的一粒粒灰尘是较大的分子 B.如果视力好,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 C.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分子组成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 )
10.分子的体积很小,通常 1 cm3 的空气中约有 2.7×1019 个分子。 如果一个中学生深吸一口气,约能吸进 3 000 cm3 空气,相当于 一口气吞进 88.1.1××11002222 个空气分子。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316d3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e.png)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其速度保持不变或者说是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物体质量越大,其受外力作用时所受的力越大。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是相等相反的,即“施加力者与受力者之间存在着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力”。
二、粒子物理: 1、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形成电子云。
2、核物理: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的物理学,主要研究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以及核能的产生。
3、微粒物理:微粒物理研究的是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例如强子、质子、中子等,它们在宇宙中的行为受到物理定律的约束。
三、宇宙物理: 1、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结构和演化的物理学,对宇宙的起源、演化过程、各部分成分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宇宙的未来进行探索。
2、星系学:星系学是研究星系的形成、演变以及其中的星、星系和天体的形态、动力学和化学特征,以及星系群的结构与动力学等。
3、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的整体性质和演化过
程的物理学,涉及宇宙的起源、演化、构成、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性质和特点等。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补充习题及解答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补充习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0cfdede4028915f814dc217.png)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补充习题及解答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 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的是( )A .水从高处向低处流B .风吹树叶动C .尘土飞扬D .公园里花香四溢2.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虽小,但可以用肉眼看见B .扩散现象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作用力很大D .分子作用力即分子引力3. 稻草一拉就断,而铁丝不易拉断。
按照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这是因为( )A .稻草的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的分子间有引力B .稻草、铁丝的分子间都存在着引力,但稻草分子的引力远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C .稻草的分子间存在斥力,铁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D .稻草具有“一拉就断”的性质4. 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A .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B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没有分子作用力C .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D .玻璃分子运动缓慢5. 将一滴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黑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水的温度越低,整杯水变黑所需要的时间越短B.如果水的温度为0℃,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C.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D.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水分子变黑了6. 图10-5 所示是教材上的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说明了( )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C .分子间有空隙D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7. 下列关于原子核的描述: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其中正确的是( )A .②④⑥B .②③⑥C .①③⑤D .①④⑤8. 关于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和中子不可再分了B .质子可再分,中子不可分C .质子不可再分,中子可再分D .质子和中子都可再分9. 有四种物质:①细胞,②电子,③原子,④质子,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②①④③D .②④③①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0-5A .原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B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C .原子的核式模型是由汤姆生提出的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11. 氢原子只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组成,在图10-6所示氢原子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12. 对于分子或原子的认识,你认为下面哪句话较准确?( )A .没有生命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有生命的物质则不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B .既然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分子和原子没什么区别C .一般显微镜就能观察到分子,但观察不到原子D .分子很小,用一般显微镜观察不到13. 使人们确信原子有复杂结构的事实是( )A .电子的发现B .原子核的发现C .质子的发现D .中子的发现14. 卢瑟福在研究原子结构时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极薄的金箔,用一高速运动的氦核射击它,发现大多数氦核通过了金箔,极少数氦核发生偏转或被金箔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结合排列B .相对金原子而言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C .金原子核带负电D .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15. 原子能不能再分呢?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进行了认真实验,发现了人们观察到的阴极射线是由原子内部发出的一种带负电的微粒组成的,并把这种微粒命名为电子,从而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 飞出地球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 飞出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46c70a2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2.png)
首页
末页
随堂检测
基础过关
1.1687年,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经过多年的
研究终于发现了( C )
A.原子的核式结构
B.电子云
C.万有引力定律
D.第一宇宙速度
首页
末页
随堂检测
2.“哥白尼”提出了( B ) A.“地心说” B.“日心说” C.“大爆炸说” D.“星云说”
首页
末页
随堂检测
3.科学家有关行星运动的观点,托勒密:地球
【思路点拨】中国古代的敦煌星图绘制于公 元705至710年之间,图上共有一千三百五十多 颗星,是世界上现存古星图中星数最多,最古老 的全天星图。
首页
末页
课堂导学
【变式拓展1】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引力波,美国 两位教授构思和设计了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 LIGO,首次探测到双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这一发现
是宇宙的中心,即“地心说”;哥白尼:太阳
是宇宙的中心,即“日心说”,以今天的科技来
判断这两种学说,正确的是( )
C
A.“地心说”是正确的,“日心说”是错误
的
B.“地心说”是错误的,“日心说”是正确
的
C.“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是错误的
D.“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是正确的
首页
末页
随堂检测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 月亮及其他行星绕地球转动 B.“旧心说”比“地心说”对行星的描述要 简单,且能解决很多“地心说”无法解释的现 象 C.天王星的运行轨道偏离根据万有引力计算 的轨道,其原因是由于天王星受到地球的引力 作用 D旧心说和地心说都是错误的
首页
末页
课堂导学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3ca56060508763230121240.png)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B.分子、电子、质子、原子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D.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可分的B.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D.摩擦起电是由于物体经摩擦后产生了电荷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4.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A.恒星B.行星C.卫星D.彗星5.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C.“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不是绝对不动的星星B.把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大气压的存在C.在水分子、氢原子和中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氢原子D.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7.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B.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D.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8.下列状态中,有一定的体积而无一定的形状是A.固态B.液态C.气态D.以上几种状态都是9.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液体、固体C.固体、气体、液体D.液体、固体、气体10.氢原子只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组成,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模型图,正确的是()A.B.C.D.11.90°C水全部变成125°C水蒸气()A.这些水蒸气的内能比水的小B.液态水分子间距比气态水分子的大C.水蒸气只能通过热传递途径变为水D.水分子在125°C时比90°C时热运动更激烈二、填空题1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高速旋转的带________电的电子组成,万有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________有关.13.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_,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间接说明了分子间有_____.煮茶叶蛋时,蛋壳很快染上茶色,把蛋放在冷的茶水中却不会那么快染上茶色,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有关.14.小玲同学在宿舍里吃榴莲糖,香味会弥漫整个房间,这是________现象。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https://img.taocdn.com/s3/m/0bc3448983d049649b6658da.png)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提纲班别:姓名:学号:一、考纲:1、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2、原子的核式结构3、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热现象二、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宇宙是一个有数十亿个星系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银河系中恒星中的一个。
3.天文学中,天体间相距遥远,为此采取一些特殊长度做距离单位。
例如,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天文单位 (AU),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一光年 (l·y)。
4.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宇宙大爆炸。
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
5、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化学性质不变。
期末专项复习(五) 从粒子到宇宙(课件)苏科版物理(2024)八年级下册
![期末专项复习(五) 从粒子到宇宙(课件)苏科版物理(2024)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a83c55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f.png)
D. 宇宙中天体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地球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返回
14. [2024·扬州邗江区期中]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
的是( C
)
A.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历程中,卢瑟福发现了电
子,说明原子可以再分
B. 摩擦起电中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弱的容易带负电
期末专项复习
期末专项复习(五) 从粒子到宇宙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1.
古诗文中常常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古
诗文加点字中能够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
)
A.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原子
11.[2024·南京雨花台区月考] 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是可以
原子核
再分
夸克
学家进一步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______的更小的粒
子构成的。
返回
12.观察“从粒子到宇宙”
中的五幅图,将下列表
述填写完整。图甲红墨
(第12题)
水在水中散开,这是
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模型。你认为最接
近原子内部结构的是下列的( D )
A. 西红柿
B. 西瓜
C. 面包
D. 太阳系
返回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的
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 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D.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电除尘纸的拖把,扫地时静电除尘纸与地面摩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54939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c.png)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达标测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西藏)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列生活现象能体现分子热运动的是() A.酥油茶飘香B.赛马尘土飞扬C.歌声余音绕梁D.冬天大雪纷飞2.关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系是最大的恒星系B.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围绕恒星旋转的原因C.光年是时间单位D.恒星静止不动,永恒不灭3.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D.原子不带电是因为中子不带电4.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加盐时,炒菜比腌菜咸得快,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B.0 ℃的冰块中的分子也在做无规则运动C.将黄豆和芝麻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手中的笔杆不易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既有斥力又有引力5.如图1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
下列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当太阳照射水珠时,水珠中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变剧烈图16.如图2-甲,小彤用注射器抽取一小段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的口,推压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如图2-乙,小彤把注射器中的水排掉,吸了同样体积的空气后,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的口并推压活塞,发现空气更容易被压缩。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分子之间不存在间隙B.水分子间存在斥力C.空气分子间的间隙比水分子大D.空气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小7.李老师在引导学生们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们做游戏。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https://img.taocdn.com/s3/m/a865886b783e0912a2162a5e.png)
第一节认识分子【教材分析】:本节由三个段标组成,即德谟克里特的猜想、什么叫分子、分子的大小。
教材首先通过对宏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提出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然后介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和发现,最终提出分子的概念。
并同时提出一切物质都是分子组成的。
本节的后半部分又以图片和一个小活动说明了分子的大小是可测的,并用“油膜法实验”测出了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书中以大量的图片以及文献资料增加学生对分子的感性认识,并以类比的方法来说明分子的大小,使学生对分子的大小有一个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文中有关中国古代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明历史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在探究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和性质时,充分运用猜想和建立模型的方法,这是科学家采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也是学生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图片资料与物理学史料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宏观物质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运用猜想、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看图和自己动手做实验和计算,使学生初步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推理、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0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PPT课件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0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4a4cb2680203d8ce2f24ec.png)
物质的极小 科学家认识物质微小结构的 根方据法观:察到的现象,
提再出(收(一集种证结据构来模证型实的自)己的的猜猜想想),, 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分(提子电出中原性子原)行子星原(模子+型)核((中不(卢质子带(+瑟子)(电查福盖)德)夸尔威克曼克)) (电-)子 (汤姆逊)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4、量天尺的单位: 光年 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
距离。
天文单地位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5星、系谱在线远“离红我移们”而现去象。说明 6、宇宙大爆炸: 宇宙诞生与距今(150亿)年前的 一全次部大(物爆质炸),及爆(炸时涉间及)了、宇(空膨宙间胀的) ,爆炸导致宇宙降空低间处处( ) ,温度则相应( )。温度至 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超星系团、
固体 分子间距很小 分子间作用力很大 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体
分子间距较小 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
分子间距很大 分子间作用力很小
气体
无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物质的极大(宇宙)
1、古人看天: 日心说: 哥白尼
2、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 系统。
3、宇宙
水星 银河系(九太大阳行系星)金地பைடு நூலகம்球
1、什么是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2、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1010 m
3、分子动理论(分子模型)
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4、分子分为哪两类?
单质分子
同种原子组成
化合物分子 不同原子组成
5、如何用分子模型解释
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归纳与应用课件及答案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归纳与应用课件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61da3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9.png)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没有 用到下列哪项原理( C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D.α粒子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7.【考点】原子的核式模型. 解析 A.由于α粒子带正电,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 偏转,即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同种电荷发生相互排斥,A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 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同种 电荷之间存在排斥力,故α粒子的运动状态改变,B在α粒 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C.绝大多数α
热熔器加热粗管端口内层和细管端口外层,然后把细管
推进粗管,冷却后两根管子就连接在一起很难被拉开了,
这个现象说明 ( C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1.解析 把加热后的细管推进粗管,减小了PPR管分子 间的距离,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引力,使两根管子很难 被拉开了,故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物理
配粤教沪科版
八年级下册
目 录
CONTENTS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归纳与应用
01 本章思维导图 02 中考真题链接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1.(2022·徐州)如图10-1所示,热熔法连接PPR管时,用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检测题1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检测题1](https://img.taocdn.com/s3/m/3319a6da3186bceb19e8bbed.png)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检测题1班别: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器材能够观察到物质分子的是()A.放大镜B.三棱镜C.天文望远镜D.电子显微镜2、通常物质分子的直径约为()A.10-10m B.10-8m C.10-10cm D.10-14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细小的尘埃就是分子B.把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可以认为就是一个个铜分子C.大雾天时,我们看到的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D.虽然分子非常小,但现代科技可以使人们观察到构成物质的分子4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图10—1中哪个图最相似?()图10—15、“哥白尼”提出了()A、“地心说”B、“日心说”C、“大爆炸说”D、“星云说”6、1687年,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A.原子的核式结构B.电子云C.万有引力定律D.第一宇宙速度7、平常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A.物体的原子内没有电荷B.原子核内所带正电荷与中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C.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造成的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的负电数相等8、下列物体的尺度按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B.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C.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月亮是地球的卫星B.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它比银河系小得多C.太阳系和银河系是宇宙中并列的两大星系D.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10、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A.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B.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D.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1、物质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很小,它的直径以纳米来量度。
2023年春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春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试题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750e1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2.png)
2023年春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试题卷(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在原子中带负电的是()A.质子 B.电子 C.中子D.原子核2.在太阳系中,月球属于()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慧星3.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A.关于分子结构的理论B.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C.关于原子核结构的理论D.关于电子结构的理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中分子的运动状态跟温度无关B.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温度越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没有间隙5.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6.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7.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整杯水都变甜了。
这个现象说明()A.分子是运动的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可以再分8.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的 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9.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表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10.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 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 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11.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二、填空题12.根据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微粒组成的,这种微粒叫做,这个词是的意思。
八年级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073fa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a.png)
八年级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
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想象一下,所有的东西,不管是你吃的冰淇淋,还是你坐的椅子,都是由超级小的东西组成的,这些超级小的东西就是分子。
分子小到啥程度呢?你要是把分子想象成一个小珠子,那要好多好多分子凑在一起才能变成我们能看见的东西。
就像盖房子,好多小砖头(分子)才能搭成一座大房子(物体)。
2.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就像一群调皮的小虫子,一刻也停不下来。
比如说,你能闻到花香,为啥呢?花里面有一些很香的分子,这些分子就像长了腿一样,跑到你的鼻子里去了。
而且这种运动是没有规律的,不是说它们排着队往你鼻子那儿走,而是到处乱蹿,最后有些就蹿到你鼻子里,让你闻到香味了。
还有,把墨水滴到水里,墨水会慢慢散开,这也是因为墨水分子在水里不停地乱走,最后整个水都变黑了。
这种现象就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就越厉害,就像人在热的时候会更活跃一样。
3.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之间就像有魔法一样。
有时候它们互相吸引,有时候又互相排斥。
比如说固体,固体为啥不容易被分开呢?就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
就像好多小磁铁吸在一起,让固体保持一定的形状。
但是呢,分子之间又不能靠得太近,太近了就会互相排斥。
你可以想象分子都有自己的小地盘,别的分子靠太近了,它就会把人家推开。
这就像你和小伙伴,关系好的时候可以手拉手(引力),但是如果靠得太近挤到对方了,就会互相推一下(斥力)。
二、原子的结构。
1. 原子的组成。
原子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系。
原子中心有一个原子核,这个原子核就相当于太阳,而在原子核外面有一些电子在绕着它转,这些电子就相当于行星。
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呢,带负电。
原子整体是不带电的,因为原子核里质子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带的负电数量是相等的,就像收支平衡一样。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这个模型是卢瑟福提出来的。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https://img.taocdn.com/s3/m/3e49354bbe1e650e52ea9953.png)
A
B 图3
(原子的核式结构)
选择
1.下列粒子不带电的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粒子的带电情况) 2.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 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 ) A.绿树荫浓夏日长 B.楼台倒映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7.1849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 有引力定律,预测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未知 的行星,并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运行轨道。 不久,在预测的轨道上就发现了这后来被命 名为 的行星。 (宇宙探索的历程)
8.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 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在AB所示的两种模型中, 是卢瑟福提出的 原子核式模型。
四、综合应用题 1.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 方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古至今,直至永 远,太阳是何等辛苦。何止是太阳,我们看到的月 亮和星星,不也是围绕我们地球团团转吗?据此, 公元2世纪,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 星星围绕地球转动,教会还认为这是上帝为了地球 上的人类而特意创造的。请问: (1)日出日落现象是否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 产生?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 学说,叫什么? (宇宙探索历程)
能力训练与检测
一、填空 1.物质是由 或 组成的, 分子是由 组成的。 (物质的组成) 2.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地探索 微小粒子,科学家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 到原子是由 和 组成;原子的结构与太 阳系十分相似,电子受 (填“平衡力”或 “非平衡力”)的作用而绕 高速旋转。 (原子的组成)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及答案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d7a62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65.png)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知识点 4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固、液、气态物质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特点,是由于物 质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固态物质中,分子间距离小,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 有规则,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 近振动(图10-2-2甲).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6.解析 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说 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杨花柳絮随 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 子的运动,故C正确.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 晴”,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答案:C.
1.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
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 烈.
样的运动形式.知道物质在不 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停地运动.
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
的现象.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的是( A )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打开酒精瓶盖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C.夏日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糖,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甜了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例1】解析 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宏观物体的运 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符合题意;打开酒精瓶盖可以 嗅到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夏日荷花飘香,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在一杯热水中加糖,过一段 时间整杯水都变甜了,是糖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0.2013中考高分突破 从粒子到宇宙
![10.2013中考高分突破 从粒子到宇宙](https://img.taocdn.com/s3/m/65c64a80d0d233d4b14e695f.png)
C.原子核 电子
5.(2012 咸宁)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 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A.沙尘暴起,飞沙满天 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 误的是( B.微风拂过,炊烟袅袅 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
C
)
6.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分析错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高分突破在手
中考高分无忧
★中考导航★
⊙考纲要求⊙ 1.物质的组成. (认识)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利用其解释热现象. (认识) 3.原子的核型模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认识) 4.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认识) 5. 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认识)
高分突破在手
⊙命题趋势⊙
中考高分无忧
年份 2010 2011 2012 选择题 微观粒子的空间尺度 1. 本章考查重点:物质的组成;原子的核式模型;分子动理论. 2. 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3. 2013 年的考查重点可能是原子的核式模型;分子动理论.
2010—2012 年广东省中考题型及分值统计 试题类型 知识点 选择题 分子动理论
中子
组成的.
3. 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 ,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 A ) C.中子 ) 质子 电子 质子 分子 电子 原子核 4.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 排列的顺序是( A.分子 B.分子 D.分子
考点 2. 分子热运动 【例 2】 (2012 梅州)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C ) A.细雨濛濛 B.雪花飞舞 C.桂花飘香 D.树叶飘落 变式拓展: 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B )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 2.(2012 吉林)我国已明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请你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禁 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热点考题导析
一、物质的组成
(1)假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对现象的本质实行猜测并提出假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和水、火、土、气“四元素说”,是古代人对物质的构成实行猜想而提出的两种假说.对于物质结构的问题,因为物质微粒非常微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实行观察,因而曾用猜测——假说的方法来实行研究.
涵义:①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如果分子再继续分下去,得到的更小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有单原子分子,例如铜分子,它是由一个铜原子构成的;分子有多原子分子,例如水分子,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非常小,它的直径只有几十个纳米(nm).在1标准大气压下,1 cm3空气中的分子数约有2.7×1027个,1 cm3水中约有3.35×1022个水分子.
(3)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着这个原子核高速旋转.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4)原子核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一个质子所带正电的电量和一个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的电量是相等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等.质子和中子之间依靠一种称为核力的作用力结合在一起,从而组成原子核.
【例1】下面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准确的是(D )。
A 质子和中子不可再分
B 分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C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中子组成
D 科学家用实验证明了原子的结构为核式结构
【方法点拨】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微粒结构。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的结构为核式结构,跟太阳系相似,原子核集中乐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处在原子的中央,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同的轨道上绕核高速运转。
二、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分子动理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假说,后来被很多实验事实所证明,逐渐形成了一种理论.
(2)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都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存有间隙.一切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都是因为分子间间隙的扩大或缩小而形成的.分子间同时存有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有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例2】生物学家设想制作一种纳米筛子,将某种液体中的病毒过滤掉,如果液体分子的大小为0.5纳米,病毒分子的大小为300纳米,则筛孔的大小为(B)。
A 400mm
B 200mm
C 0.4nm
D 0.2nm
【方法点拨】纳米材料(或称超微粒子)统指制成材料的基本单位大小限制在1至100nm
10-1 范围的材料。
纳米筛子的孔径只有大于 0.5nm 而小于300nm 才能漏下液体分子过滤掉病毒。
学习效果评价
一、选择题
1、(2010广东省)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10—1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D )
A 、物质是分子组成的
B 、分子间有引力
C 、分子间有斥力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2010芜湖)我们的家乡芜湖四季如画。
下列景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
停息地运动的是( B )
A .初春的镜湖柳絮飞扬
B .盛夏的陶辛荷花飘香
C .深秋的赭山落叶飘零
D .寒冬的长江烟波浩淼
3、(2010年江苏省宿迁)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C )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能够有空隙,也能够没有空隙
B .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4、(2010年常州)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
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B )
A .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 .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C .相互之间存有排斥力
D .相互之间存有吸引力
5、(2010年四川广安)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D )
A .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
B .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C .校园里黄桷兰花盛开清香宜人
D .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
6、(2010年龙岩)下面哪一个现象的描述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
A.春天柳枝摇曳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瑞雪飘飘
7、(2010年株洲)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下面排列准确的是( A )
A. DNA 、原子、质子
B. DNA 、质子、原子
C. 质子、原子、DNA
D. 质子、DNA 、原子
8.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实行了不懈的探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能够再分的
B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C .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D .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9、(2010年盐城)如图10—2所示,小明同学嗅到瓶中醋的气味.这是因为( A )
A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 .分子间有间隙
C .分子间存有斥力
D .分子间存有引力
10、(2010年扬州)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C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B .把青菜用盐腌成咸菜
C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 .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11、(2010年镇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C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很小12、图10—3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个研究过程是一个( A )
图10—3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13、(2010年沈阳市)(多选)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
的物理方法。
下列根据现象所作出的推测符合事实的是(AB)
A.扩散现象推测分子是运动的
B.电路中的灯泡发光推测电路中有电流
C.小磁针放在磁体旁受力偏转推测磁体周围有磁场
D.街边的路灯同时亮、灭推测路灯是串联的
二、填空题
14、(2010年宁夏回族)请仿照示例,在表格中的二个生活警示语中任选一个,简要解释其
蕴含的物理知识。
警示语简要解释
示例:汽车尾部标有“保持车
距”
若两车距离太近,当前车紧急刹车时,后车因为惯性和具有较大动能,难以立即制动,造成追尾事故。
1、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分子在做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不抽烟的人也会被近吸二手烟
2、景区看起来不太深的水池边标
有“水深危险”
因光的折射水深看起来浅,实际很深
15、(2010年恩施州)当把蔬菜放进冰箱的冷藏室储存时,通常用保鲜膜封装,目的是防止
蔬菜中的水分因发生汽化(蒸发)(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散失,达到保鲜的目的。
如果把吃剩的饭菜直接放进冷藏室,食物之间往往相互“串味”,使食物失去原有的口味,所以,通常也需要用保鲜膜封装,这里的“串味”是因为食物之间发生了分子的扩散现象。
16、(2010年贵州铜仁)游人走进大森林,能闻到森林中花草的芳香,这是扩散现象。
如果迷路能够用指南针确定方向,这是因为小磁针受到地磁场的作用一端总指向地理南方,如果带有世界卫星定位(GPS)功能手机,也能够通过接收卫星信号确定自己所处的准确位置,卫星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17、(2010年湖北荆门)我市城区的天鹅湖水上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走在湖边,
常能闻到阵阵花香,这是因为分子做热运动运动的结果;阳光下湖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反射现象;夏天可明显感觉到湖边比马路上凉爽,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且在蒸发时会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18、(2010年莆田)纯净天然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使用前通常在天然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
的气体,以便泄漏时能即时察觉到。
人能闻到这种气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
19、(2010年广西崇左)烧烤店(摊)用炭火烤羊肉串时,阵阵香味四溢,这是扩散现
象;烤羊肉串是通过的方法热传递使肉串内能增加的。
20.有些房间是用一种含有甲醛的板材装饰的,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进入这种房间就会闻到甲醒的气味,这说明甲醛分子是运动的。
所以人们要选用环保材料装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