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课堂笔记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定义: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叫分子2、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二、分子的运动1、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如闻到炒菜的香味、劣质的装修材料中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害物质造成室内环境污染2、分子之间有空隙,如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0mL(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_____),海绵受挤压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而是发生了形变,如荷叶上两滴靠近的水珠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排斥力,而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它们同时存在。
固体、液体处于分子平衡状态时(间距为r0)引力等于斥力,当分子间距小于r时,引力和斥力都上升,斥力上升的更快,所以对外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大于r时,引力和斥力都下降,斥力下降的更快,所以对外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如“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之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如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相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发现红墨水在热水杯中扩散的快;炒菜比腌菜咸的快)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初春的果园鸟语花香B、盛夏的海滩微风轻抚C、深秋的塔山红叶纷飞D、隆冬的田野大雪茫茫2、如图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1)这个现象主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说明(1)中的问题,实验时__________(能/不能)将空气和二氧化氮的位置倒置,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的直径太小了,物理学家就想到一种测量分子直径的方法——单分子油膜法,即把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小宇同学把煤油装在滴定管里,记录到煤油滴了400滴时,管内煤油减少了0.4cm3,其中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是3m2,试粗略估算煤油分子的直径.第二节静电现象一、摩擦起电1、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2、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二、两种电荷(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1、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2、此结论为富兰克林提出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验电器 1、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四、补充1、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带同种电荷2、判断物体是否带电:(1)使用验电器(2)靠近轻小物体观察能否吸引3、闪电是自然界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生活中如果在干燥的日子里,脱毛衣会听到“噼啪”声,还会看到闪光,这也是一种放电现象4、加油站有“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的规定.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与桶壁摩擦使塑料桶带___,而塑料桶是_____体,桶上的电荷不能传递,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放电并引燃汽油造成火灾,应该用铁桶装汽油。
八下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笔记

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0.1nm)3、分子间有空隙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减小(先倒水,密度大的在下面)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4、分子的运动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实验时密度大的要在下面扩散现象说明,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闻到香味是常见的扩散现象尘土、烟雾颗粒比分子大的多,不是扩散现象5、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现象:两个铅块合起来很难分开、两滴水合成一滴水、浮在水面的木板拿出水面时很费力破镜难圆的原因是两个固体之间的距离太大,导致几乎没有引力的作用,跟斥力无关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现象:气体不能被无限压缩,压缩到一定程度会感觉到气体在抵抗,这就是分子之间的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距离小,斥力很大总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取决于距离,分子之间距离很小时,表现为斥力;分子之间距离大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几乎没有作用力6、固体、液体、气体的微观描述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稍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二、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是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原理: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原子的能力不同,带负电的电子从原子核束缚能力弱的物体转移到原子核束缚能力强的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子的转移。
摩擦起电带异种电荷,接触起电带同种电荷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现象:头发竖起来、用手捋过的塑料细丝会散开(书本30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两种电荷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丝绸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毛皮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3、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4、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荷,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现象:化纤的衣服容易沾上灰尘,、两个轻小物体相互排斥,一定带同种电荷。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其速度保持不变或者说是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物体质量越大,其受外力作用时所受的力越大。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是相等相反的,即“施加力者与受力者之间存在着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力”。
二、粒子物理: 1、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形成电子云。
2、核物理: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的物理学,主要研究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以及核能的产生。
3、微粒物理:微粒物理研究的是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例如强子、质子、中子等,它们在宇宙中的行为受到物理定律的约束。
三、宇宙物理: 1、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结构和演化的物理学,对宇宙的起源、演化过程、各部分成分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宇宙的未来进行探索。
2、星系学:星系学是研究星系的形成、演变以及其中的星、星系和天体的形态、动力学和化学特征,以及星系群的结构与动力学等。
3、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的整体性质和演化过
程的物理学,涉及宇宙的起源、演化、构成、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性质和特点等。
中考物理复习--从粒子到宇宙

5.我们知道,吸烟者“吞云吐雾”时会波及周围人群, 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6.如图7-6所示,“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两块透 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粘在一起,慢慢拉开板后形成一个 长长的“液桥”,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B ) A. 水分子间有空隙 B. 水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 水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 水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B.图乙:抽去玻璃隔板,两瓶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是因为 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C.图丙:摩擦过的梳子能吸引碎纸屑,说明异名磁极相互 吸引
D.图丁:红墨水在冷水中颜色变化得慢些,说明扩散快慢 与温度有关
考点三 宇宙的结构系统 【典型例题】 当我们乘座在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中时,往往会发 现鸣着汽笛迎面驶过的另一辆车的汽笛声听起来是 由____变____,这种现象叫声音的_____ 效应。 光同高样也会低产生这种效应,当一个星多系普离勒我们远去 时,它的谱线波长也会变 ,这种现象叫谱线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中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2)对物质分子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3)知道物质分子是不断在运动的; (4)知道物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知识梳理
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 构成的,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m.分子间有空隙. (2)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 规则运动越剧烈.
。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长离我们而去。
【 明红你思移的维观点点拨?】你知道宇宙是从何而来的吗。?哪些现象能证
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 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
【拓展变式】 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正电荷,是从丝绸上转移 来的 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 C.汤姆生通过研究,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太阳是恒星,它是银河系的中心
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注:人眼分辨、看清物体的大小大于等于0.1mm一、走进分子世界1、认识微观结构的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这种猜想,再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2、分子:科学家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叫做分子。
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圆球形,则它的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3、物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要点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证据一: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解释:混合后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体积变小了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
解释:气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二氧化碳呈棕红色)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
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硫酸铜呈蓝色)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Ps:扩散现象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证据一:物质有分子组成,分子又在不停运动中,为何物体不是散沙?而有一定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把分子吸住了,使它不能到处乱跑。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第1节 走进分子世界1.知道分子的概念;对分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3.通过活动了解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4.了解纳米科学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1.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 的,但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 .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 。
分子的体积 ,所以通常物体所含的分子数 。
2.物质是由大量的 组成的,且它们的体积很小,一般直径的数量级为 m 。
3.一切物质都是由 组成的,分子一直处在 中,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力和 力。
4.任何物体都能分割成极小微粒,这是物质的可分性,如果将一块糖进行若干次对分,但要保持其独特的甜味,能够分成的最小微粒是 ( )A.原子B.分子C.小糖块D.多个分子组成的颗粒5.如图1所示,将两块表面干净光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结合在一起,并能在 下面吊起一个较重的物体,这一现象说明了 ( )A.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物体的分子间有引力作用C.物体的分子间有斥力作用D.物体的分子间有间隙6.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作球形的,那么一般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A.几个微米B.几个毫米C.几个厘米D.零点几个纳米7.图甲是两块纯净铅块圧紧后,竖起悬挂,下面的铅块不会下落;图乙是喇叭上的圆形磁铁掰断后按原状相对,两半磁铁互相排斥.下列正确的是 ( )A.由甲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B.由乙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吸引力C.由甲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排斥力D.由乙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只有排斥力【例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 )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荷花飘香C .秋天,落叶飘零D .冬天,雪花飘飘【思路解析】:分子模型是每年中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而且主要集中在,分子是否在运动的判断上;要让学生记住: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分子直径数量级达到10-10m ,所以,分子很难用眼睛看到,能用眼睛看到的就不是分子。
中考物理复习要点从粒子到宇宙归纳

中考物理复习要点从粒子到宇宙归纳从粒子到宇宙的物理范畴非常广泛,涉及到的知识点也非常多。
下面我给您归纳一些中考物理复习的重点,从粒子到宇宙的顺序进行介绍。
1.粒子:物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粒子。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重要粒子的基本特征,如电子、质子、中子和原子核。
2.力学:中学物理的基石是力学,其中包括力、运动和物体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着重掌握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加速度、力的作用方向等概念与问题的求解。
3.波动: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
机械波包括横波和纵波,在介质中传播,如水波和声波;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如光波和无线电波。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波长、频率、速度等概念以及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4.热学:主要研究物体热力学性质,如温度、热量和热传导等。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热膨胀、热平衡和热传递等概念和计算。
5.光学:主要涉及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色散、成像等现象。
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掌握像的特点和像的位置等内容。
6.电学:主要涉及电荷、电场、电势、电路等内容。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静电和电流的基本概念,如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等。
7.声学:主要研究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共鸣和回声等概念。
8.磁学:主要涉及磁场和磁力的产生和特性。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磁力的作用规律、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概念、电动机和电磁铁的原理等。
9.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结构和核物理。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衰变等内容。
10.宇宙物理:主要涉及宇宙的起源、演化和宇宙物体的特性。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宇宙大爆炸理论、黑洞的特点、星系的形成等知识。
以上是从粒子到宇宙的物理复习要点的一个基本框架。
在备考中,建议您熟悉每个范畴内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并多做相关的题目和实验。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基本概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基本概念1.分子模型理论的内容是什么?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2.原子由什么组成?原子核由什么组成?答: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
3.电子是谁发现的?其意义是什么?答: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这种粒子带负电,是自然界最小的带电体,该粒子是汤姆逊发现的。
4.原子结构如何描述?答:(1)来自原子内部带负电的微粒叫做电子。
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2)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5.电荷的分类:答: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电荷。
6.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7、“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答:“摩擦起电”是依靠摩擦而使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摩擦起电”是在两个不同种物质间进行的。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8、分子由什么组成?答: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组成单质分子。
9、发现质子和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谁?答:发现质子的是卢瑟福,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卢瑟福。
10、发现中子的和提出夸克的分别是谁?答:发现中子的是查德威克,提出夸克的是盖尔曼。
11、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多少?答: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米。
12、宇宙是一个怎样的天体结构系统?答: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
13、紧靠银河系的星系是什么星系?答:仙女星系,它距离我们超过200万光年。
14、“量天尺”的两个单位是什么?答: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l.y.)=9.461×1015米(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导学案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分子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大小:分子直径得数量级为10-10m,即0.1nm三、分子模型的内容(特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证据: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证据:分子运动液体分子:水蒸发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证据: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四、解释固、液、气的性质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固小大有体积,有形状液大小有体积,无形状气很大很小物体积,无形状知识点二静电现象一、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不同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二、摩擦起电1、带电: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该物体带了电(荷)。
2、绝缘体:导电性差的物体;3、带电体:带了电荷的物体;4、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5、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三、两种电荷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原子构成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可再分)的;2、原子构成:(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构成;(2)原子核带的正电荷=电子带的负电荷;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3)原子核对电子有束缚能力,不同物质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五、摩擦起电的本质1、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知识点三探索更小的微粒一、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者:卢瑟福观点: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2.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绕核告诉运动;3.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三、原子核的结构观点: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与中子由夸克构成。
四、带电性1、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带电数量相等;2、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知识点四宇宙探秘一、两种学说1、地心说-托勒玫2、日心说-哥白尼二、星空世界1、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行,构成太阳系;2、千亿记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弥漫物质构成银河系;3、一千亿个类似与银河系、仙女星系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所以说,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三、天文度长度量单位-光年定义: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经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例题分析】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 ) A.核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子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家把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称为离子B.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9m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它时刻在保持静止D.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排斥力4、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5.春天到来,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流行病传染,对以下两种防护措施物理解释正确的是()A.用消毒液擦试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这是升华现象B.用消毒液擦试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这是凝华现象C.用醋熏教室时,对醋加热使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D.用醋熏教室时,对醋加热使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缓6.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扫地时,灰尘四起B.刮风时,黄沙扑面C.下雪时,雪花飘飘D.花开进,花香满园7.图甲是两块纯净铅块压紧后,竖直悬挂,下面的铅块不会下落图乙是喇叭的圆形磁铁掰断后按原状相对,两半磁铁互相排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甲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B.由乙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吸引力C.由甲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排斥力D.由乙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只有排斥力8 在公众场所,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会“被动吸烟”,因此公众场所一般静止吸烟。
这是因()A.一个人吸烟,其余人羡慕也跟着吸烟B.这个人抽烟,烟雾扩散在周围空间,空气中含有烟的分子,并在不停的运动C.烟雾分子保持静止,人自己主动吸如烟雾D.被动吸烟是因为烟雾分子比较大,人容易吸入肺中9. 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版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版往下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谈黄测力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试说明示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堂练习:1、(南通)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2、(无锡)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列哪个图形最相似()A.西红柿B.西瓜C.面包D.太阳系3、(镇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很小4、(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B.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表明分子在运动C.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氢原子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5、(苏州)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的是()A.烟雾弥漫B.雪花飞舞C.香气扑鼻D.尘土飞扬课后练习1、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红色了,这是扩散现象,它证明了()A.分子有一定大小 B.分子间有相互作用C.分子有一定质量 D.分子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世纪末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原子的内部。
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模型。
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A.西红柿B.西瓜C.面包D.太阳3、. 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A.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B. 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间存在引力D.物质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4、下面不能说明关分子运动的事例是().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B.酒瓶盖打开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B.用盐水腌鸭鸭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D. 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大,分子不会发生运动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保持静止C.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排斥力D.分子间总存在斥力和引力,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说明分子间存在排斥力6. 下列各种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A.气体容易压缩B.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C.铁棒被折断后很难再合在一起D.气体会无限扩散开7. 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力C.玻璃表面太光滑D.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8.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原子核B.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C.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D.1961年盖尔曼提出了层子的设想10.关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夸克组成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C.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D.夸克是由比其更小的质子与中子组成11、.下列属于天文学中距离的单位是( )A.微米B.千米C.光年D.千克12、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B.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D.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13、人们无法凭肉眼看到物质内部的微小结构,对此,科学家们想出的有效方法是根据_____的现象提出一种___________的猜想,再__________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14、(宿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可以有空隙,也可以没有空隙B.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15、(盐城)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嗅到瓶中醋的气味.这是因为()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存在引力16、(扬州)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B.把青菜用盐腌成咸菜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17、(淮安)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表明分子间有力;风吹荷叶摇晃,说明力能.18、(常州)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电,这是因为电荷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