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实验过关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科学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科学实验在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其中涵盖了多个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
每个实验都让我们深入理解了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科学的认识。
接下来,我将分享几个我最喜欢的实验。
实验一:压力的作用本实验用气球来演示压力的概念。
你需要在气球中放一些塑料珠子,然后充满气体。
接下来,将气球压缩成较小的体积并固定。
随着你将气球从压缩状态中释放,气球将恢复原始的形态并将珠子击飞。
这是因为当气球被压缩时,气体分子被挤压在一起,导致内部压力增加。
当气球从压缩状态中释放时,这些气体分子会迅速扩散并撞击珠子,从而将其击飞。
实验二:反应速率本实验使用饼干和牛奶来演示反应速率。
你需要将两种材料放在两个不同的碗中,并在碗中放置一块相同大小的饼干。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牛奶中的饼干比空气中的饼干更快变软。
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酶,它可以加速饼干分解的速度。
这是一个很好的演示反应速率的实验。
实验三:霉菌的生长本实验需要你在两块面包中喷上水,然后将一块面包放在暗处,另一块面包放在阳光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阳光下的面包上长出了霉菌,而暗处的面包上则没有。
这是因为霉菌需要光来生长。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重要性以及霉菌如何通过营养来生长和繁殖。
这些实验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的一部分,但它们可以让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领域的基本概念。
它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在家中进行,让我们更深入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1、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
实验材料:豆子、八个杯子。
实验目的:用豆子的数量迅速增加来感受细菌的繁殖速度。
实验步骤:用豆子来模拟细菌,把豆子放入八个杯子中来模拟细菌繁殖八代的过程,用20秒来模拟每代繁殖所需要的20分钟。
在1号杯子里放1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细菌一分为二进行繁殖,第二代细菌就有2个了,在2号杯子里放2粒豆子。
以此类推,计算第八代和第二十一代细菌的个数。
实验分析:第一代细菌有1个,第二代细菌有2个,第三代细菌有4个,第四代细菌有8个,第五代细菌有16个,第六代细菌有32个,第七代细菌有64个,第八代细菌有128个…到第二十一代时就繁殖出上百万个细菌了。
实验结论: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2、研究馒头发霉的条件猜测:影响霉菌生长快慢的因素有水分和温度。
实验目的: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
实验猜测: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容易发霉实验方法:为了研究霉菌是否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生长,我们可以找出与之相反的环境条件,如寒冷和干燥,并对这四种环境条件进行组合。
根据条件的变化来设计两组不同的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四个烘干的馒头、塑料袋、清水、滴管、线绳、冰箱、牙签。
实验步骤:(1)在第一个馒头上滴10滴水,第二个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线绳扎紧,放在暖气片上。
(2)在第三个馒头上滴10滴水,第四个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线绳扎紧,放入冰箱中冷藏。
(3)每天定时观察四个馒头的变化,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几天后,在温暖、潮湿环境下的馒头发霉了,而其他几个馒头几乎没有变化。
实验分析:霉菌在水分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繁衍。
干燥的馒头缺少水分,冷藏室的分温度较低,这两个条件都不适宜霉菌的繁殖。
3、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实验目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切片和人体表皮装片(可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观察和⽐较不同镜片实验材料:放⽐镜、平⽐镜、近视镜⽐实验过程:观察放⽐镜(凸透镜)、平⽐镜、近视镜⽐),说说它们的特点?实验结论:放⽐镜中间厚边缘薄、平⽐镜中间边缘一样厚、近视镜⽐中间薄边缘厚实验名称: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材料:两个凸透镜实验过程:1.取⽐个凸透镜1放置在放⽐镜架上,观察较⽐的⽐字,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
2.在第⽐个凸透镜下增加⽐个凸透镜2,上下移动凸透镜2,看看能不能使⽐字图像放的更⽐。
3.保持两个凸透镜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凸透镜2,⽐较所看到的图像。
实验结论:两个凸透镜组合后能够将物体放得更大。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昆虫实验材料:放大镜、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套实验过程: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2、苍蝇的眼: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3、蝴蝶的鳞片: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4、蟋蟀的外壳: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5、苍蝇的脚: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实验结论:知道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肉眼观察不清楚的细微部分实验名称:制作洋葱内表⽪细胞玻⽪标本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载玻⽐和盖玻⽐、镊子实验过程:1.“擦”,⽐纸⽐把载玻⽐和盖玻⽐擦拭⽐净;2.“滴”,把载玻⽐放在实验台上,⽐滴管在载玻⽐的中央滴⽐滴清⽐;3.“撕”,洋葱鳞⽐叶的内表⽐⽐⽐⽐切个⽐形,⽐镊⽐从内表⽐撕取⽐块薄膜;4.“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中央的⽐滴中,⽐镊⽐轻轻的把⽐滴中的薄膜展开;5.“盖“,⽐镊⽐夹起盖玻⽐,使它的⽐端先接触载玻⽐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6.“染”,在盖玻⽐的⽐侧滴加碘液,另⽐侧⽐吸⽐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由很多细胞组成实验名称:观察更多种类的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细胞标片实验过程:1 .取3种细胞标本,⽤显微镜观察,把我们观察到的细胞⽤图和简单的⽤字记录下来2.查看微⽤物卡⽤,了解更多细胞。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https://img.taocdn.com/s3/m/772515611eb91a37f1115c71.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实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教科版六年级的科学实验。
实验一:杠杆的秘密材料准备:杠杆尺、钩码、支架实验步骤:1、将杠杆尺安装在支架上,调节平衡。
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不同位置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观察杠杆尺的状态。
3、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再次观察杠杆尺的平衡情况,并记录数据。
实验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当两边的乘积相等时,杠杆就能保持平衡;当两边乘积不相等时,杠杆就会向乘积大的一侧倾斜。
这个实验让学生们明白了在生活中,像撬棍、跷跷板、天平这样的工具都是利用了杠杆原理,通过合理调整力臂和力的大小,达到省力或者保持平衡的目的。
实验二:定滑轮和动滑轮材料准备:定滑轮、动滑轮、细绳、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1、安装定滑轮,用测力计通过细绳垂直提起钩码,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2、安装动滑轮,用测力计通过细绳斜向上拉动钩码,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3、比较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时测力计示数的大小。
实验原理: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理解了在实际生活中,旗杆顶部的滑轮是定滑轮,吊车吊钩上的滑轮是动滑轮,它们的应用都是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的。
实验三:电磁铁的磁力材料准备:电池盒、电池、铁钉、漆包线、回形针、指南针实验步骤:1、用漆包线在铁钉上缠绕一定的圈数,制成一个简单的电磁铁。
2、连接电池,将指南针靠近电磁铁,观察指南针的偏转情况。
3、改变电池的数量、漆包线缠绕的圈数,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指南针的偏转程度。
实验原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漆包线缠绕圈数有关。
电池数量越多,磁力越强;漆包线缠绕圈数越多,磁力越强。
这个实验让学生们知道了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比如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都是利用了电磁铁磁力的特性。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小实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小实验(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P41实验名称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黄色水彩笔、白纸、橘黄色的透明纸实验方法 1.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 2.在白纸上覆盖上一张橘黄色的透明纸。
实验现象透过橘黄色的透明纸不易发现白纸上的黄色鱼。
实验结论鱼身上的黄色与透明纸的颜色很相似,所以会起到保护作用。
(二)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P64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
(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轻而慢地向下压尺,报纸能很快的翘起。
(2)重而快地向下打击尺,报纸不会被轻易的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
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三)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1)实验器材: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小金鱼没有死。
解释: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
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
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
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
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四)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着一个瓶子,为什么结果就是不一样了呢?P64(1)瓶子改变了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
(2)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答: 因为盖上瓶子后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将会上升, 有利于小草的生长. 但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小草一旦得不到充足的二氧化碳, 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反而会枯萎。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演示实验2个分组实验10个实验1: 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
实验步骤:(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新的物质——烟。
实验目的:用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实验材料:食盐的变化材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
水泥的变化材料: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
实验步骤:实验一: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到食盐看不到了。
再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到食盐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是可逆变化。
实验二: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到它成了水泥浆。
把水泥浆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烘干,得到了水泥块。
然后,用小锤敲碎它,又得到了水泥块粉。
最后再加水搅拌,不能变成水泥浆。
实验结论: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
实验4: 铁生锈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 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
实验目的:比较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实验步骤: (一)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二)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水,3、半瓶水, 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科学小实验六年级知识点

科学小实验六年级知识点一、引言科学小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的科学小实验,涵盖了六年级科学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二、实验一:测量物体密度实验材料:不同密度的物体(如塑料球、木块、金属球等)、一个透明容器、水、饮管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密度,了解物体的性质及其浮力原理。
实验步骤:1. 将透明容器中装满水;2. 将不同密度的物体分别放入容器中,观察其浮沉现象;3. 用饮管轻轻吹气,观察物体的浮力变化;4. 记录每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根据观察结果判断物体的密度大小。
三、实验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材料:一把绿叶、一把透明塑料袋、太阳实验目的: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实验步骤:1. 将一把绿叶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并密封袋子;2. 将袋子放置在充足的阳光下;3. 观察袋子内部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水蒸气的产生;4. 解释光合作用的原理,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三:水的沸腾点实验材料:水、酒精灯/炉子、温度计、烧杯实验目的:测量水的沸腾点,并了解影响沸点的因素。
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烧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2. 在加热的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3. 观察水开始沸腾的温度,并记录该数值;4. 可以通过改变加热器的温度或改变海拔高度等方式,研究对沸点的影响。
五、实验四:磁铁的吸引力实验材料:磁铁、钉子、各种金属物体、塑料物体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吸引力以及材料对磁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将磁铁靠近钉子,观察是否有吸引力;2. 将磁铁靠近各种金属物体,观察吸引力的变化;3. 将磁铁靠近塑料物体,观察吸引力的变化;4. 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磁铁,观察其吸引力差异。
六、实验五:电路实验实验材料:电池、电灯、导线、开关、铜片等实验目的: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并掌握连线和使用电子元件的技巧。
实验步骤:1. 将电池、电灯、导线等元件连接成一个简单电路;2. 点击开关,观察电灯是否亮起;3. 尝试断开或更换其中一个元件,观察电路的变化;4. 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的数量或阻力等方式,探究电流的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
(一)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着()和()。
;蜡烛熔化是(),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后燃烧是()。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小苏打的特点:()。
白醋的特点:()(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2)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探究的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我的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方法: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
1、
2、
3、
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
产生的气体()、(),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看一种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三)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答:
(四)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4、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5、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
原因分析:
(五)铁生锈与水和空气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水和空气都有关吗?
我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和水有关。
因为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会生锈,在潮湿地方的铁钉容易生锈。
实验材料:三个同样大小的试管,三枚同样的铁钉,水、干燥剂、
实验方法:
1、甲试管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的棉花球上;
2、乙试管中把铁钉放入后注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快速冷却的水,
将铁钉浸没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
3、丙试管中加少量干燥剂,再放一团干的棉花。
(说明:在甲试管中,铁钉能够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而在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水接触,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的防止空气溶解到水中。
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空气接触,因为试管中的干燥剂很好的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
实验现象:
一星期后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丙和丁两个试管中的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实验结论:
铁钉生锈与()和()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
(六)填埋垃圾模拟实验
1、填埋模拟实验,它模拟的是(
)。
实验中的细石子代表()、清水代表()。
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
慢慢往上面喷水模拟()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说明:(
)
2、除了污染地下水,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哪些
答:
3、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在建垃圾处理场时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
(七)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是一种(),所以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会把单质()置换出来,附在铁钉上,同时一部分铁溶解到溶液中,生成()。
其反应的现象: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这就是从硫酸铜溶液中被置换出来的单质(),浅蓝色的溶液会(),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了()。
一、模拟月相变化
实验方法:
1、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
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
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
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2、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
亮。
当“月球”分别运行到1---8的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
实验现象:
“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
随着“月球”的运动,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方向不同。
实验结论:
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设计一个实验,研究环形山的直径大小、环形山的深浅与什么
因素有关
我的推测:因为目前公认的()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撞击月球后遗留下的痕迹。
所以我推测,环形山直径大小与撞击物体的大小有关,环形山的深浅与撞击的速度有关。
实验材料:泥沙、大小不同的皮球或其它圆球。
实验方法:
1、用大小不同的撞击球以相同的速度撞击泥沙,观察撞击结
果。
(说明:要让撞击以相同速度撞击泥沙可以让撞击球从相
同高度自由落下。
)
2、用大小相同撞击球以不同的速度撞击泥沙,观察撞击结果。
我的结论:环形山的直径大小环形山的深浅与()()有关,它们对环形山的影响:(
)
日食、月食成因模拟实验
探究的问题:日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推测:当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但月球转到地球的后面背着太阳,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实验材料:手电筒、玻璃球、乒乓球
(手电筒代表(),玻璃球代表()、乒乓球代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一周表示())实验过程:在电筒光的照射下让玻璃球围绕乒乓球逆时针方向转动。
注意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者正好处于一条直线上时,我看得到“地球”上有“月球”的影子。
2、当“月球”转到“地球”后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我
还看到了“月球”上有“地球”的影子。
实验结论:1、当()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于同一条直线时,()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
3、当()运动到地球的后面背着太阳,三个天体大致
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于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
三、科学探究步骤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