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缅甸少数民族 - 果敢族”的由来

合集下载

果敢的前世今生

果敢的前世今生

果敢的前世今生前世果敢果敢地区在历史上属于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区,未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所能有效控制的边境地区,崎岖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民族组成。

该地曾为哀牢百濮的地域,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于东汉永昌郡西南边陲。

三国时代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

在白族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范围。

元代,其地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孟缠甸的一部份。

在明代,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

但这一切都只是名义上的,事实上,从未有效控制,在在杨氏土司之前,连羁縻统治也未能实现,果敢地区也未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据推测,1659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史称桂王的永历帝朱由榔,不敌吴三桂大军围剿,率领1500人逃到缅甸瓦城(今曼德勒近郊古都阿瓦),1662年,吴三桂大军冰灵瓦城,缅王将朱由榔交给吴三桂处死。

其后,留在缅甸的明朝官员,士兵和平民逐渐返回,逐渐集中到一个叫中缅边境地区的麻栗坝(缅语:最野蛮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果敢。

当地的原住民不是这群明军的对手,要么被消灭,要么被赶入野人山中。

自此,这里形成了以南明汉人后裔为主体民族的果敢地区。

随着当地汉人势力的增大,逐步形成了以杨氏家族为主体的汉人割据势力,1840年,大清帝国政府正式册封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确立了杨氏家族对果敢地区150年的土司统治。

不过在绝大多数时期,杨氏土司同时向大清帝国和缅甸木邦政权称臣,进贡。

这也是古代国与国之间缺乏明确边界的情况下,边境地区部落普遍的做法,到现代则成为国家之间领土纠纷的根源。

1897年大清帝国与英国签署《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被划入英属印度的范围。

至此,果敢正式成为缅甸领土。

1942年日本侵占缅甸后,为抗击日本侵略军,果敢组建自卫队。

果敢第四代土司王杨文炳,1942年3月赴重庆拜晤蒋介石,称三百年前(明朝)同出一宗,绝不当出卖汉民族的败类,后被授予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

中国远征军迸入缅北及果敢后,果敢自卫队改编为第20集团军果敢自卫队,发展到1000余人,在与远征军配合作战中,先后战死150余人。

缅甸佤邦和果敢的区别?

缅甸佤邦和果敢的区别?

缅甸佤邦和果敢的区别?佤邦和果敢同属于缅甸,都是缅甸国内的两个特区,级别相等,两者最⼤的区别就是,佤邦是以佤族⼈为主要民族的地⽅,是佤族⼈的聚集地,果敢是以果敢族为主要民族的地⽅,是果敢⼈的聚集地。

佤族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缅甸的佤族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上,佤邦属于中国领⼟,1941年,英国借中国抗战艰难之即,将佤邦划⼊缅甸。

果敢族其实就是汉族,因为缅甸怕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中国,影响其国内的统治,所以⽤地名改称其民族,果敢地⽅的汉族,就称为果敢族,汉⽂称果⽂。

果敢原先也是中国领⼟,是在英殖民缅甸时被英国强⾏抢去的。

佤邦⾯积2.7万平⽅公⾥,⼈⼝55.8万,果敢⾯积2700平⽅公⾥,⼈⼝25万,所以,佤邦⽐果敢地⽅⼤,⼈⼝也多。

佤邦和果敢都属掸邦管辖,佤邦是的第⼆特区,果敢是第⼀特区,掸邦主要民族为掸族,掸族就其傣族,和泰国、中国的傣族是同⼀个民族,也是由于泰国的原因,傣族改称了掸族,可见,缅甸对周边国家的防范意识还是⽐较强的。

佤族和果敢都在缅甸的北部,和云南省接壤,如今毒品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民也由种植鸦⽚改种经济作物,除了民族属性不同外,基本上没什么不同,都是两个⾼度⾃治的特区,他们现在还没忘记和中国的渊源,坚持华语教育,但缅甸政府对其有所控制,极⼒在推⼴缅⽂,要求学⽣学缅甸历史,压缩汉语的教学时间,恐怕要不了多长时间,新⼀代的年轻⼈,就会不知道⾃⼰的历史了,这也是当前两族⼈⾯临的很⼤问题。

如今佤邦和果敢虽然还有⾃⼰的军队,但独⽴运动已经不存在了,只是作为保境安民的形式存在,中国也没提出收归的想法,也许他们永远不属于中国了,这个账都应算在昔⽇的⼤英帝国头上,虽然现在我们很少提及英国,其实,英国对中国造成的后遗症,要远远多于⽇本,中印边境问题,也是由英国造成的,等到中国真正强⼤了再说吧!谢谢阅读。

缅甸果敢战事升级的来龙去脉

缅甸果敢战事升级的来龙去脉

缅甸果敢战事升级的来龙去脉作者:严金平来源:《海外星云》2015年第06期生活在缅北的“果敢民族”其实就是中国的汉族,他们学汉语用汉语,写的是方块字,传承的是儒家文化,使用的仍是人民币,甚至包括中国的通讯网络。

在历经各种现实阵痛之后,果敢当地人一度以“缅甸少数民族”的身份逐步融入以往陌生的缅甸主流社会,但是各种各样的纷争并未停息。

2月9日春节前夕,流亡在外五年多的果敢特区前主席彭家声,指挥所属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俗称果敢同盟军)突然偷袭果敢老街,与驻守的政府军激烈交火,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大批难民流离中缅两地。

2月17日,多次重申推行民族和解路线的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总统令,决定从当日起结束果敢的民族自治,暂定实施为期90天的紧急状态,由军方接管当地一切权力。

最新的果敢战事所引发的国际舆论越来越激烈,彭家声本人于2月11日发布了《告世界华人同胞书》;果敢同盟军又于2月16日发布了《致缅甸总统的公开信》,对被迫以战争方式返回家乡,争取民族权利进行了解释与呼吁。

“果敢特区”的特殊历史果敢地区于1897年中英签订《续议缅甸条约》才被划归英属印度;1947年2月果敢(汉族)土司杨振材在彬龙协议上签字同意加入缅甸联邦,使果敢人成为联邦法定土著民族;1960年10月1日,中缅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果敢被正式承认为缅甸国土。

1968年后,果敢曾为缅甸共产党所控制。

1968年3月11日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家声发动兵变,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并出任总司令,随即与缅甸军政府进行和谈。

军政府迅速批准果敢为政体上归属中央政府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又称“果敢特区”,正式承认其为缅甸特殊的“地方政府”。

但果敢仍被缅甸中央政府歧视,居民所获发的身份证仅限于特区使用,并不能到缅甸其他地方。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政治气氛等特殊原因,果敢一度是一部分中国人的好去处。

在果敢,所有的电话、手机都是中国的号码,统一区号是云南省临沧地区的“0883”,四处张贴的移动通讯广告都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

生活在缅甸的汉族人——果敢族与果敢地区

生活在缅甸的汉族人——果敢族与果敢地区

生活在缅甸的汉族人——果敢族与果敢地区生活在缅甸的汉族人——果敢族与果敢地区英文名称果敢:kokango ;果敢人:kokango chinese果敢(Kokang),全名缅甸掸邦第一特区,位于缅甸东北部比邻中国云南省,以果敢族为主体的自治区。

首府老街市,拥有高度的自治权,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语(汉语西南官话),同时流通缅元以及人民币。

果敢曾为中国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大量汉族涌入云南省。

18世纪,一支汉人移民后裔成为科干山的地方势力,后受封为世袭果敢土司县,向中国效忠。

19世纪末,果敢并入英属印度,成为缅甸境内以华人为主体的土司县。

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之后,果敢陷入了长期的动乱,直到1989年停战才趋于稳定,成为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

果敢既可以指传统意义上的果敢,即包括杨氏土司所控制的区域,也特指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

果敢族简介在缅甸掸邦北部的尽头,在中国云南西南的底端,在一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有一支汉民族已经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

这支汉族就是生活在缅甸掸邦果敢及周边的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

现在的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 万。

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明朝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桂王)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

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其中包括张献忠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通过300 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这些流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和这一区域其他称谓的汉民族。

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缅甸果敢已经不能平静

缅甸果敢已经不能平静

292009年8月8日~30日,缅甸掸邦北部靠近中国云南省临沧市的果敢地区发生了一场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与政府军之间的武装对峙和军事冲突,一时间,果敢这个鲜为人知的偏僻角落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此地20年无事位于缅甸掸邦北部的果敢,毗邻中国云南省。

果敢历史上曾是中国西南边境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域,明朝末年汉族大量涌入该地。

19世纪末,随着英国殖民者的扩张,果敢并入英属缅甸,确立了以华人为主体的土司统治制度。

1948年缅甸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国家独立,但殖民当局留下的“分而治之”政策,种下了缅甸民族与少数民族矛盾的祸根。

独立后,先后共有几十股少数民族武装在缅甸边境地区与中央政府长期对抗,果敢就是其中的一支。

缅甸独立后,中央政府于1959年与果敢土司签署协议,废除土司制度。

此后,果敢陷入了长期的动乱。

1962年,奈温上台后试图彻底同化果敢,遭到果敢人的反抗。

1968年,当地人彭家声指挥缅甸共产党武装对缅甸政府军展开攻势,逐渐控制了果敢的局势。

1989年3月,彭家声脱离缅共,在果敢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党和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

同年5月,彭家声赴仰光与缅甸政府和谈,达成停火协议,果敢成为缅甸掸邦北部第一特区,享受高度自治。

果敢保留自己的武装,缅甸中央政府仅在当地派驻少量行政、教育人员。

20年来,特区与中央政府之间基本相安无事。

为大选政策有变关于此次事件的起因,众说纷纭。

缅甸军政府坚称是因为彭家声参与贩缅甸果敢已经不能平静□ 祝湘辉毒,并在9月3日出示了据说是在果敢缴获的毒品;也有人说是果敢同盟军副司令白所成的兵变招来了政府军干涉;更有人从时间上的巧合,认为美国参议员韦伯刚结束对缅甸的历史性访问,缅政府军马上就打起了果敢,等等。

其实,果敢冲突的背后,是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特区在改编问题上的角力,即军政府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试图彻底铲除“拥兵自立、占地自管”的少数民族武装,并迫使其转型后参加大选。

1988年9月缅甸现军政府上台执政后,时任总理钦纽等一批“温和派”官员在少数民族武装问题上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即由过去的以政治高压和军事围剿为主,变为政治上的怀柔和经济上的自由为主、军事围剿为辅,而且不再把少数民族武装先放下武器作为和谈的先决条件。

果敢:缅甸华人特区的前世今生

果敢:缅甸华人特区的前世今生
, ,
果 敢 即 缅 句掸 邦 第
20

特区
面积 约2 700 平方公

境外

却通 用人 民 币

汉 语
( 云 南方 言和 普通 话 )

余万

位 于 萨 尔 温 江 ( 怒 江 ) 东岸

与云

政 府和 军队 建帝也 酷 似 】
中国

甚至 使 用 云 南的 电话 区

南 l临 沧 和 保 山 地 区 接 壤


●缅 甸果敢地 区 局 势 已趋 于 平 稳
人境边 民开 始陆续返回
原因 : 果敢 军 曾与缅甸政 府 军 发 生激 战
和 民主 阵 线 联 盟



但双 方 已经 停火 了2 眸

果 敢 军通 过 新成立的


缅 甸和 平

发表 声 明 称

缅 甸政府军 正 在 向他们施压
要求 他们 在 2 0 1 0 年缅甸大选

掸邦


组 织

果 敢 革命 军


反抗
缅 甸政 府 采 用

果制 果
手段
扶 植 果 敢 人 罗 星 汉 组 织 自卫 队
19 6 5
年打 败 杨振 声
19 6 8

成为果敢县 长

当年


甸政 府

将 汉 族 改 称 果敢 族

在 果 敢 强 迫 推 行 缅 甸语 教 育



缅共

彭 家 声部 反 攻 果 敢

浅析中缅跨界民族问题以傣掸族为例

浅析中缅跨界民族问题以傣掸族为例

浅析中缅跨界民族问题—以傣/掸族为例[摘要]在边疆治理过程中的跨界民族问题是我国边疆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跨界民族问题不仅是民族问题,而且也事关边疆发展、稳定与安全。

本文通过对中缅跨界民族傣族的相关研究,简述了傣族跨界而居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而对现阶段该跨界民族地区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和解释,并从边疆治理的角度和跨界民族工作角度提出解决问题、实现边疆和谐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字]中缅边境;傣/掸族;跨界民族问题;边疆治理跨界民族,是指“那些原发民族和其传统聚居地都被分割在不同国家内,在地域相连而拥有民族聚居地的民族。

”主张“跨界民族”称谓的典型代表是葛公尚。

他对使用“跨界民族”称谓的理由做了充分的分析。

他认为,“跨界民族从已形成的那一刻开始,就具有两个不可缺少的特征:一是该民族为政治边界所分隔,二是该民族传统聚居地为政治疆界所分隔。

”换言之,原生形态的民族在相邻的国家间跨国界而居,他们的地理分布是连成一片的,他们是具有不同国籍的同一个民族。

”①中缅两国的傣/掸族就属于跨界民族。

一、中缅跨界民族傣/掸族渊源与现状(一)傣/掸族跨中缅国境分布格局的形成1、傣/掸族的先民及其迁徙路线中国的傣族和缅甸的掸族宗教信仰相同:语言和文字同源,同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特别是语言方面,有很多字、词及组合词的构成在读音和语法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傣、掸两族都在一年中相同的时间过最具民族特点的节日一泼水节,而且这一节日都作为两个民族的新年,有着相同的意义及相似的庆祝方式。

傣族是中国本土特有的少数民族,在汉文史籍有关于傣族的记载,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

《史记一大宛列传》、《汉书一张骞传》称傣族先民为“滇越”,《后汉书一和帝本纪》等称傣族先民为“掸”,与华南壮侗语各族合称为“越”,所以掸傣各族与古代“百越”又有着共同的族属渊源。

而关于傣族的族称,据史料记载,唐朝称傣族为“黑齿”、“金齿”、“银齿”或“绣脚”,还称“茫蛮”或“白衣”;宋朝沿称傣族为“金齿”、“白衣”。

缅甸果敢史上多战乱 果敢族是明朝汉人遗民

缅甸果敢史上多战乱 果敢族是明朝汉人遗民

缅甸果敢史上多战乱果敢族是明朝汉人遗民缅甸果敢曾为中国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的地域,明末大量汉族涌入云南省。

18世纪,一支汉人移民后裔成为科干山的地方势力,后受封为世袭果敢土司县。

19世纪末,果敢并入英属缅甸,成为缅甸境内以华人为主体的土司县,也开始了百年的罂粟种植历史。

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之后,果敢陷入了长期的动乱,直到1989年停战才趋于稳定,成为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

绕过滇西惊心动魄的崇山峻岭,经中国云南省镇康县的南伞口岸,跨越一条分界小河,就到了缅甸。

这是一块中缅山水相连的坝子,一牌坊上用中缅文写着‚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

这块名为麻粟坝(‚麻粟坝‛在傣语里的意思是‚最野蛮的地方‛,今果敢首府老街的所在地。

)的坝子在毒品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它在金三角一带以盛产著名的‚麻粟坝烟土‛、最早武装护镖贩运鸦片闻名于世。

这块长约十余公里、宽不过几公里的坝子,管辖着缅北萨尔温江东岸总面积约52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沧源县、耿马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县接壤,边境线长达250公里。

今缅甸联邦的这个总人数只有20多万的少数民族‚果敢族‛,95%以上人的血统是中国的汉族,他们最早来到这片土地的始祖,是一批追随明永历帝朱由榔残存的官兵。

果敢的明清那些事明末,永历帝朱由榔在李定国、白文选等护卫下,先是定都南京,后败逃到昆明建立‚滇都‛。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正月初三,吴三桂三路大军数十万人,兵逼昆明。

朱由榔带1500余人走腾越西逃,进入当时中国的属国缅甸瓦城(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观望形势的)缅王‚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

1661年,缅京老王驾崩,新王莽白继位。

他看清形势,派精兵夜袭,砍死了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囚禁了永历帝。

同年底,平西王吴三桂大军饮马怒江,直逼缅甸。

莽白立即献出永历帝。

朱由榔被押回昆明,囚禁在篦子坡头的金禅寺(今利民巷)内。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4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

果敢民族生死路

果敢民族生死路

果敢民族生死路凤凰周刊2015.4.15月缅甸将要迎来大选,对于政府军来说,持续的战争对其巩固自身的政治地位有帮助。

对于同盟军来说,即将到来的选举也是向政府表达政治诉求的好机会。

作为华夏遗族的果敢民族,其生存空间与地位在战火中震荡,难以预测。

2月9日缅甸政府军同果敢武装之间战争开始时,25岁的果敢青年小韩正在下缅甸(果敢人对缅甸中南部,缅族聚居区的称呼)办事。

听说打仗了,他第一时间驱车赶回家。

由于身穿一件军绿色外套,一入果敢界内,小韩就被缅甸政府军盯住,并牢牢追赶。

果敢同盟军一向善于游击战,外界称其“穿上军装拿起枪就是军人,换下军装拿起锄头就是农民”,这让缅甸政府军对果敢的青壮年男性充满警惕。

幸运的是,小韩利用熟练的车技成功甩开缅军,经由小路到达南伞——临近果敢的云南小镇。

“我亲眼看到,老缅(果敢人对缅族的称呼)把果敢人绑起来,运到同盟军经常出现的地方,然后找地方隐蔽起来,看同盟军会不会来救人。

如果一夜不出现,第二天早上会被放掉。

要不是我开得快,早就被他们捉去——不是当挑夫,就是当诱饵了。

”讲到这里,小韩并没有表现出恐惧,挑起的眉角更像是在炫耀。

和小韩一样的果敢人在缅甸被贴的是“少数民族”甚至“中国人”的标签。

2009年之后,老缅对他们的称呼逐渐改为了“果敢”。

此前的大多数时间,他们都被视作是“中国人”,享受不到缅甸公民的待遇。

早在2月9日开战前,重回故土的果敢同盟军领导人彭家声对大陆记者说:“果敢愿意成为克里米亚,但不知道谁是普京?”在中国,虽然网络上民族主义者纷纷将果敢视作是中华民族,但无论是中国外交部还是官方媒体,都表现得谨慎而低调。

大陆官方《环球时报》仅称他们是“中国的亲戚”,并发表社论称“把果敢比喻成克里米亚,这很滑稽”。

缅甸总统吴登盛日前在首都内比都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也表示,“果敢冲突是内部事务,中国无法解决”,暗示中国不要介入。

对于外界一直有人质疑中国方面向果敢同盟军“提供协助”,吴登盛表示否认,并强调“中国无法解决,我们必须要自己解决”。

缅甸克钦、果敢难民问题对中国边疆安全的影响与对策思考

缅甸克钦、果敢难民问题对中国边疆安全的影响与对策思考

大理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第2卷第1期2017年1月Vol.2No.1Jan.2017[DOI ]10.3969/j.issn.2096-2266.2017.01.003中缅边境自缅甸2009年“8.08”果敢事件①至2016年“11.20”武装冲突②,难民潮此起彼伏。

仅2013年克钦战事就集聚了十余万难民。

近年最大难民潮主要有缅甸政府军与缅甸克钦族、果敢族的武装冲突所引发的克钦难民潮和果敢难民潮,主要由居住在缅北的克钦族和果敢族武装与缅甸政府的军事冲突引发。

中缅边境克钦、果敢难民问题涉及中国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和人道主义等问题;涉及民族历史、民族感情与外交原则等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牵涉中国边疆稳定与“走出去”战略,对中国边疆安全产生着重大影响。

一、缅甸克钦、果敢地区难民问题对中国边疆安全的影响(一)对中国边疆政治安全的影响中缅边境缅甸难民问题牵涉到中缅两国政府关系,同时也涉及中国与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关系,还涉及到中国的国际关系问题。

纵观缅甸及周边国家面临的难民问题,缅甸难民问题相比较而言是一个更加棘手的政治问题。

从中缅边境缅甸难民问题的发展趋势来看,难民问题解决形势前景不定,不容乐观。

由于中缅边境缅甸一方武装冲突频繁、长期持续存在,突发性与不确定性强,缺少明显征兆,往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或突现,由此导致的难民问题来势凶猛,难民数量庞大且影响波及面广,战火下的难民数字也难以统计精确。

难民统计信息不透明,统计不易和管控困难,极易被外界和民众所误解,造成中国西南边疆局势不稳定的错误印象。

事实上缅甸难民问题不是由缅甸政府单方面行为造成,而是缅甸政府与缅甸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如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及其武装)冲突引发的结果,双方武装冲突的来源及其行为发生方式往往具有不确定的特点,因此,在冲突发生前,很难对难民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及其危害程度等进行有效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景颇族的历史

景颇族的历史

景颇族的历史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

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

下面给大家介绍。

民族简介缅甸的克钦族与中国的景颇族是同一民族,同族不同称。

中国境内的景颇族有12万余人,据20世纪70年代的统计,在缅甸的克钦族总数约56万人。

缅甸的克钦族主要要居住在克钦邦山区,瑞丽江流域、掸邦山区以及景栋地区,在印度阿萨姆邦那加西部山区也有少量克钦族居住。

历史记载据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克钦族起源于青藏高原,是南迁的氐羌族群的一支后裔,中国史书上记为“寻传蛮”和“峨昌蛮”。

景颇族历史以来保留一种古老的习俗,老人去世后,要请巫师将老人的灵魂起渡回老家,巫师口中念念有词,一站接着一站念出地名,直到克钦族的老家。

专家考证,巫师口中念出的这些地名就是当年景颇族自青藏高原出发沿思梅开江到达现在居住地的路线。

克钦族人极善于在山区行动,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从克钦族中雇用青年从军,盟军从印度打回缅甸时,由克钦族士兵组成的军队往往打前锋,为缅甸的收复立下了汗马功劳。

克钦独立军组建于1961年2月5日,是缅甸国内老牌的反政府少数民族武装,当地人多称其为“山兵”,部队主要沿用英国军队的管理体制和教练方法。

1994年2月24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缅政府承认其为“克钦邦东部第一特区”,其辖区位于缅甸克钦邦东北部,与中国云南及印度的阿萨姆邦接壤,控制区面积约287平方公里,下设12个县,总人口约15万人。

克钦独立军所辖地区是克钦邦最主要的罂粟种植区,但自1991年始即开始禁毒,不仅不准贩毒,而且不准吸毒,凡贩毒和吸毒者一律处死,其处死的手段令人毛骨悚然!经过努力,克钦独立军辖区内一度确实做到了无罂粟种植,无鸦片贩卖。

相关阅读缅甸拥有大约6千万人口、135个大小民族,其中第一大民族缅族占总人口的65%,自缅甸11世纪中叶形成统一国家后一直居于统治地位,19世纪,英国殖民者先后发动3次侵缅战争并于1886年正式在缅甸建立起殖民统治。

果敢的名词解释

果敢的名词解释

果敢的名词解释果敢是一个汉语词汇,既可以表示一个地名,也可以作为一个形容词或者名词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行为态度。

下面,我将对果敢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作为地名的果敢果敢是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东南部的一个区域。

该地区地势险要,山岭密布,自然环境丰富多样。

果敢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而著名。

在当地,人们曾经保留着古老的水稻种植方式,并且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使果敢成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

这里的人们朴实热情,具有勤劳奋斗的精神,他们心怀果敢,秉持着对自然的敬畏,致力于传承和发展独特的文化遗产。

二、作为形容词的果敢1.以行动果断,敢于担当的特质果敢作为一个形容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果断、勇敢的特质。

这个词可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

这种果敢的特质常常与领导能力和决策力密切相关。

例如,在一个团队中,一个果敢的领导者能够迅速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并激励团队成员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2.敢于冒险,不畏艰难的态度果敢也可以形容一个人对冒险和挑战的勇敢态度。

这种果敢的精神表现在一个人愿意冒险尝试新的事物,不畏艰难,敢于面对未知。

这种精神常常伴随着创业者和探险家。

他们能够超越自己的舒适区,勇往直前,不断追求卓越。

三、作为名词的果敢果敢作为一个名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态度或性格特点。

这种果敢的特点通常暗示着一个人具有坚定的意志力、胆识和毅力。

一个果敢的人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能够坚持不懈,不怕失败,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这种果敢的特点往往与成功密切相关,因为只有果敢的人才能够在逆境中逆袭,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结语无论是作为地名、形容词还是名词,果敢都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词汇。

它暗示着一个人敢于担当、果断行动,敢于冒险和迎接挑战的品质。

果敢的人永不气馁,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坚持不懈。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以果敢的精神,勇往直前,不断追求卓越!。

缅甸北部有三个自治区,这里人民讲中文用人民币感觉自己是中国人

缅甸北部有三个自治区,这里人民讲中文用人民币感觉自己是中国人

缅甸北部有三个⾃治区,这⾥⼈民讲中⽂⽤⼈民币感觉⾃⼰是中国⼈果敢全称“缅甸掸邦北部果敢⾃治区”,⾸府⽼街市,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原,北⾯和东⾯紧邻中国云南省。

北⾯是中国云南省龙陵县、芒市,东⾯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治县、沧源佤族⾃治县接壤,南⾯以南定河为界限与佤邦南邓特区相对,西临萨尔温江与⽊姐市的勐古镇和贵概镇相峙,西南⽅向交界的是滚弄镇,⾯积约2700平⽅公⾥。

国境线约250公⾥。

果敢当地总⼈⼝约25万⼈,其中90%⼈⼝为汉族。

果敢为主要缅北华⼈聚居区。

原为中国领⼟,⾪属中国云南省。

1894年,中、英双⽅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

1897年,中、英双⽅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英属缅甸。

佤邦:或掸邦第⼆特区,缅甸政府称缅甸掸邦第⼆特区、北掸邦第⼆特区,位于阿佤⼭区,是缅甸联邦的⼀个⾃治区,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理国。

佤邦通⽤汉语与中⽂,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总⾯积约2.7万平⽅公⾥。

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积1.7万平⽅公⾥,南部地区与泰国交界,⾯积1.3万平⽅公⾥。

佤邦北⾯与中国云南省接壤,南⾯与泰国接壤,⾸府为邦康市。

佤邦下辖勐冒县、温⾼县、勐波县、勐元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

佤邦的总⼈⼝约55.8万⼈,主体民族是佤族,为主要缅北华⼈聚居区,军事⼒量由佤邦联合军组成,主要经济为农业及矿业开采。

掸邦东部第四特区位于缅甸,北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接壤,东与⽼挝相邻,西与缅甸第⼆特区(佤邦)相连。

总⾯积4952平⽅公⾥,⼈⼝8.5万⼈,辖勐拉、南邦、⾊勒三个地区,为主要缅北华⼈聚居区。

⾥;与闻名世界的“⾦三⾓”紧邻的缅甸边境城市⼤其⼒和泰国边境城市相距仅270公⾥。

果敢、佤邦、掸邦、克钦邦都是什么关系,有几股势力?

果敢、佤邦、掸邦、克钦邦都是什么关系,有几股势力?

果敢、佤邦、掸邦、克钦邦都是什么关系,有⼏股势⼒?他们都是缅北的割据势⼒,⼤体以民族为单位。

缅甸是⼀个内部民族组成⾮常复杂的国家,共有8⼤族系,135个民族。

缅甸北部历史上基本独⽴于缅甸王朝,已经有⼏百年的历史。

即便是英国殖民时代,对于缅北的管辖只是象征性的。

对于缅北恶劣的⼭区,英国⼈将⼀些地区⼲脆完全放弃给⼟司,其他⼀些地区也多是安排个官员进⾏形式上的管理。

到了缅甸独⽴以后,这个情况也是类似的。

缅甸中央政府势⼒薄弱,根本左右不了缅北的割据势⼒。

缅甸政府军还曾两次被盘踞⾦三⾓国军残军打的惨败,丢盔弃甲。

我们回头再说说果敢、佤邦、掸邦、克钦邦。

果敢街景,和云南没什么区别果敢全称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治区,是我⼤明汉族正统后裔。

明末满清⼊侵,永历皇帝逃到缅甸,他的部下不愿做亡国奴也跟随进⼊缅甸。

后永历皇帝被杀,但这些⼤明⼦民则留在缅北,这就是果敢的由来。

这些⼈⼀直⾃称为汉⼈,是⼤明后裔汉族,缅甸其他民族则成为⼩汉⼈,直到清末英国殖民者强迫他们将汉族改为果敢族,将汉语改为果敢语,以削弱中国⼈在缅北的影响⼒。

统治果敢的为杨家⼟司,因为这⾥只有⼗⼏万⼈,实⼒弱⼩,被迫⾂服于缅甸中央政府,但实际保持独⽴的军事和⾏政地位。

制权,扶持⾃⼰的代⾔⼈。

⼩⼩的果敢先后出过:杨振材、杨⼆⼩姐杨⾦秀、罗星汉、彭家声等⼤⼈物。

后来者居上的彭家声宣布加⼊缅共,依靠这个⼤靠⼭击溃鸦⽚⼤王罗星汉和缅甸政府军,获得民众⽀持,占领了果敢全境。

果敢成为缅共东北军区果敢县,彭家声也成为果敢实际的领袖。

只是好景不长,缅共没有多久就濒于⽡解。

彭家声宣布果敢脱离缅共,依靠数千⼈的果敢同盟军维持独⽴地位。

缅甸政府对于果敢如⾻鲠在喉。

这并⾮是因为果敢的割据,也因为这⾥都是汉⼈,很可能会得到巨⼤的中国以及中国⼈的同情。

所以,缅甸政府不惜代价,⼀定要摧毁果敢。

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缅甸政府⽀持下,果敢的战乱不断。

但彭家声在其他根据实⼒⽀持下,⼏次被打⾛,⼏次⼜打回来。

缅甸的民族民间故事和传说

缅甸的民族民间故事和传说

缅甸的民族民间故事和传说缅甸是一个富有文化历史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民族民间故事和传说。

这些故事和传说是缅甸人民传承了数百年的宝贵财富,不仅反映了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也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想象力。

一、勃固传说在缅甸的民族民间故事中,有一个著名的勃固传说。

相传,在古老的缅甸国王时代,曾有一头凶猛的野兽出没在村庄附近的森林中。

这头野兽凶残无比,每逢夜晚便出来捕食村民的家畜。

村庄里的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无法安居乐业。

在这个危险的时刻,一个名叫勃固的勇敢青年站了出来,他发誓要保护村民免受野兽的侵害。

勃固经过了几个月的蛰伏,用智慧和勇气成功地捕获了野兽,并带回村庄向国王报告。

国王为了表彰勃固的英勇行为,特别颁布了一项法令,以保护村民,禁止猎杀野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智慧是克服困难和保护他人最重要的品质。

在缅甸,人们将这个传说传颂至今,以激励后人勇敢面对挑战,并将保护他人的精神代代相传。

二、月亮女神的传说缅甸的民间故事中,关于月亮女神的传说也非常著名。

相传,古代缅甸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做明玉。

她非常善良宽容,并且热爱帮助他人。

一天晚上,当明玉正在行走时,她听到有人在困难中请求救助。

于是,明玉毫不犹豫地向声音的方向走去。

她发现一个老人正倒在地上无法动弹。

明玉立即伸出援手,将老人扶起,并帮助他返回家中。

这个老人正是月亮女神。

为了感谢明玉的善行,月亮女神将一颗精美的明玉石赠予明玉。

从那以后,每当月亮女神升起时,明玉石便闪耀着明亮的光芒,让人们想起了明玉的善良和奉献精神。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缅甸人民视月亮女神为善良和宽容的象征,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仪式向月亮女神致敬,并祈求她保佑人类的幸福和和平。

三、水牛故事在缅甸的传统文化中,水牛被视为勤劳和友善的象征。

有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头水牛和他的主人之间的故事。

故事中,这头勤劳的水牛与主人一起耕田劳作。

水牛默默地耕种着土地,忠诚地为主人服务。

在劳作的过程中,主人不仅会给予水牛充足的食物和水,还会好好照顾它的身体健康。

缅族在中国叫什么民族

缅族在中国叫什么民族

缅族在中国叫什么民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共计56个民族,其中“缅族”号称“南方昆仑之瑞兽”,在中国被称为“缅甸族”。

缅族发源于缅甸,属于南亚民族,中国最早记载缅族的流动移民是在东汉末期时期,一些城市呈西向缅甸的“农民起义”的流动移民已经出现。

及至晋末、南北朝时期关东一带,缅族移居较多,部分移民融入汉人,另一部分却独立于山西客家称之为“缅族”的外族。

随着三国以后缅族蒙古化的历史浪潮,此外还受到盐政暴力的社会压迫,心智和社会控制,对缅族形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极大促进了缅族移民到华北及东北各地的大量聚居状态,从而增加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多样性。

唐宋以后,缅族的聚居地随着历史的发展更加的进一步的扩大,人数也更加的增多,缅族的聚居已经遍及全国,并且形成了中国民族构成中的上流社会弱小民族。

今日中国,随着少数民族政策的改革,缅族民族被正式认定为中国的一个官方民族。

中国政府给缅族民族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涉及就业、居住、教育、经济等方面,如允许就业和获得一定权利,允许拥有自己的住房,实行自治区政策,支持当地族群文艺复兴和发展,等等,以便民族可以拥有和发展自己的事业。

缅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缅族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有着独特的语言和音乐文化,同时缅族等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遗产和宗教习俗,表现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特色,可谓"汉族的合声"。

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彩性,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源泉和支柱,缅族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员,这一多元文化在当今时代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宣传以及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此增强国家认同感,建设民族团结和祖国梦,赋予文化多样性更多价值体现,真正能够让少数民族受到更多的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中国的缅甸少数民族- "果敢族”的由来
“果敢族”的由来, 若向上追溯,果敢族的“根”在中国,他们的祖先绝大部分实际是中国的汉人.“果敢族”的由来“果敢”是掸族语,“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九户人家的意思。

果敢族的英文名称为
“Kokang&...“果敢”是掸族语,“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九户人家的意思。

果敢族的英文名称为“Kokang”,在雅虎网站上解释为“居住在缅甸金三角的一支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

果敢人对自己的解释却是:“果”等于果断,“敢”等于勇敢。

“果断而勇敢”就是今天果敢人对自己族名的宣示。

缅甸果敢自治区地处缅北萨尔温江东岸,面积约为5200平方公里。

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沧源县、耿马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县接壤,国境线达250公里。

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山区、丘陵,主要是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麻粟坝”。

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气温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

缅甸果敢地区数百年来,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历史,可以说是以经营毒品而获取利益为目的的武装割据势力的历史,
也是缅北数支地方武装势力形成、发展史的缩影。

果敢地区与云南边疆地区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关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西南边疆史地的学术研究,
而且对我们认识缅北边境毒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维护缅甸联邦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追溯果敢历史的源头,它与中国古代的一个皇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里的主体民族不是傣族,而是果敢族;若向上追溯,果敢族的“根”在中国,他们的祖先绝大部分实际是中国的汉人,如今这些汉人在金三角被称做是果敢族。

明代中期,国势强盛,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称臣纳贡,接受明王朝的统治。

在当时云南与现在缅甸北部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对边境“蛮夷”进行统治。

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2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养和木邦。

当时,明朝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
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

在伊洛瓦底江边的八莫,明朝设立“威远营”,并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曰:
“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以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

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
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万仞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孟弄山)、巨石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
铜壁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

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1602年—1606年间,缅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八莫、孟养等地。

1658年3月,南明“小朝廷”桂王永历帝朱由榔,为“大西军”拥戴而举旗反清。

同年10月进入云南,终因不敌清兵而放弃昆明,经保山、腾冲退入缅甸。

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10万之众抵达缅甸阿瓦城郊,缅王莽白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军,
永历帝于同年6月被绞死于云南昆明。

在此之后,朱由榔的数千随从,或降清,或逃往内地,但绝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甸北部地区。

憨厚的土著人斗不过这群来势汹汹的“客籍”,渐渐退入野人山深处,一个华人社团崛起于缅北高原,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官僚体系。

1968年以前,那里地方政权机构的官职,依然用明朝武官的官职来命名,如守备、千总、把总之类。

老百姓的服装仍然是明朝时的汉装,信奉的是文圣孔子和武圣关公,由于他们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后人,故一定保留了相当明朝官话。

这在世界史上是一个特例。

永历帝事件不久,在今缅甸腊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设立“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其世守其地。

但清政府毕竟鞭长莫及,多时是统而不治,实际上成为“化外
之邦”。

那里的封建领主制是一种特殊形态。

当地土司既不臣服于清朝皇帝,也不受制于英缅殖民政府,依靠萨尔温江这一天险傲然独立,却也自我封闭了几百年。

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正式划入英属缅甸。

直至1962年,当地土司才与奈温将军达成协议,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

即使在今天,许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后代而自称。

这一时期的果敢地区还有一部分汉人,这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马帮。

他们因留恋缅北而长久留了下来,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

此外,“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老兵们,因衣食无着,被迫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敢。

因此,在缅北果敢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

在整个北金三角地区,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汉文化的脉络始终未被阻断。

果敢南部是闻名于世的莱莫山,它虽然在地理上属于当阳,但与麻栗坝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历史上,莱莫土司、果敢(滚弄)土司均承袭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
莱莫山由于是缅甸掸人的聚居区,汉掸文化交融在了一起,而果敢至今仍是较完整的华人传统。

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对于族系的认同上,这些地区的大多数百姓,几乎都以自己是华人而自豪。

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也与中国别无二致。

对于任何外部势力,这里有一种天然的抵制与排斥。

这也是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果敢汉人始终与缅人不能融合
的原因所在。

英人统治缅甸时期,果敢、莱莫等地因是掸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较大的民族自治权利,传统的社会形态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二战时期,这里山高皇帝远,同时日本人对掸邦网开一面,同英国人一样,采取了宽松的统治方式,使区内民众得以休养生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掸族、旅缅华人以及许多土司武装,奋起抗战,为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

在果敢地区历史上活跃着数支地方势力,最具影响力的是罗氏家族、杨氏家族、彭家声及今天执政的白家。

这几支地方集团的发展史,与果敢历史演进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致于人们在研究果敢的历史与现状时均无法予以回避。

这些地方势力的形成与发展,则构成了果敢历史的主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