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最新)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65eabce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e.png)
需知: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量,随机误差用标准偏差表示,系统误差用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表示。
——偏差:某值与参考值之差值。 偏差=修正值=-误差 —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修正因子:为补偿系统误差而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乘的数字因子。 ——粗大误差:明显超出统计规律预期值的误差。(即异常因素引起的误差) 原因:错误读数、测量器具使用不当、环境突然干扰等(不包含仪器重复性本身影响)。
三、计量学专业划分发展情况
计量专业划为十大类。分别为: ——几何量计量 ——热学计量 ——力学计量 ——电磁学计量 ——无线电电子学计量 ——化学计量 ——时间频率计量 ——电离辐射计量 ——光学计量 ——声学计量
——现场测量:在研制、生产或使用的实际场地中对被测对象直接进行的测量。 ——在线测量:对在生产线上或位于主机原位中的被测对象进行的测量。 注:又称联机测量或原位测量。
二、有关误差的术语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1、(测量)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2、绝对误差=测量结果 -真值 (按约定真值) 3、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 如:三只0.1级电阻串联,合成电阻最大相对误差±0.1%。 4、误差分析中,考虑误差来源要求不遗漏、不重复、不混入不应有的成分。 5、给出某点的误差不应带正负号,不是一个区间。MPE为最大允许误差带“±”号。
计量技术基础知识
![计量技术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16b1559f01dc281e53af0be.png)
二. 计量工作简史
米制在中国 新中国的计量工作最早始于50年代初期的军工计 量。1954年设立国家计量局,1955年成立国家计 量科学研究院。 1959年国务院颁布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基本计 量制度。 1977年5月20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 1985年9月6日全国人大六届十二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三. 力学计量
主要内容:力的大小、材料力学机械方面的测试、扭矩、转距、 机械功率等。 主要标准器:基准测力机、标准测力计、标准测力机、材料实验 机等。 压力:物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压强)。 单位名称:帕[斯卡],符号Pa。 标准大气压力:101325Pa。 对象:压力计、压力传感器;静态压力、动态压力。 计量方法:基于帕斯卡定律,即作用于密闭容器中的流体,压强 可等值地传递到流体个部分和器壁上。 标准器:活塞式压力计、浮球式压力计、精密压力传感器等。
五. 无线电(电子)计量
场强计量:研究电场、磁场的测量(包括电磁 兼容、电磁干扰、电磁脉冲和天线)等。 高频和微波功率:在高频时,电流和电压失去 唯一性定义,此时功率量值可直接测量,因此 功率参数成为高频和微波测量中的基本物理量。 阻抗计量:可分为集总参数射频阻抗和分布参 数电路阻抗。 此外还有:高频和微波噪声、射频和微波的相 移、微波介质电特性、微波网络分析、脉冲参 数、失真参数、调制参数、信号发生器等。
四. 电磁学计量
磁学计量的主要研究对象 磁感应强度:单位名称是特[拉斯],符 号是T。 磁通:磁感应通量的简称,单位名称是 韦[伯],符号是Wb。 材料的磁特性:磁性材料是指铁磁材料 和亚铁磁材料。材料的磁特性主要包括 磁化曲线、矫顽力、磁感应强度、磁导 率、磁化率比及磁损耗等。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大纲-1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大纲-1](https://img.taocdn.com/s3/m/36d1f33a580216fc700afd54.png)
一、 通用计量术语1.1 量和单位:掌握:1、(可测量的)量: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属性。
2、(量的)数值:在量值表示中用以与单位相乘的数字。
3、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4、(测量)单位:用于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大小的约定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5、(测量)单位符号:表示测量单位的约定符号。
6、法定测量单位: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使用的测量单位。
熟悉:1、量制:按一般含义,各个量之间存在确定关系的一组量。
2、基本量:在约定地认为在函数关系上彼此独立的量3、导出量:量制中基本量的函数所定义的量。
4、(测量)单位制:按规定对给定的量制所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5、国际单位制(SI 制):名称 单位符号和量纲1.2 测量和测量结果的术语掌握:1、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2、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3、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的赋予被测量的值4、(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连续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5、(测量结果的)复现性:在变化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6、(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值。
7、偏差:某值与其参照值之差值。
8、(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相关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此参数可以是标准偏差(或其倍数),也可以是说明置信水平的区间半宽度。
9、(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结果的估计值,用∑==n i i x n 11计算。
x i ——第i 次测量值;n ——测量次数。
21)(11∑=--=n i i x x n s10、实验标准偏差:表征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结果分散性的参数,用s 表示,可按上式计算:11、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的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12、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得到的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计量基础知识复习
![计量基础知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48f798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f.png)
计量基础知识复习概述计量是一门研究物理量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表示方法的学科。
在各个领域,如物理、化学、工程、生物等,计量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通过复习计量基础知识,加深对计量学的理解和应用。
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能够用数值描述的自然现象的特性。
物理量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两类。
基本物理量是不能通过其他物理量表示的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导出物理量是通过基本物理量通过数学关系推导得到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单位是用来描述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可以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国际单位制(SI单位制)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制度,包括7个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坎德拉(cd)。
导出单位是通过基本单位和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单位。
二、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在进行物理量测量时,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误差。
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系统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出现的偏离真值的固定偏差。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改进测量方法等措施减小。
随机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在重复测量中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性。
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增加测量次数等方式减小。
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的度量,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它包括了各种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三、测量精度和准确度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中重复测量的结果的接近程度,可以通过求出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来衡量。
测量精度越高,标准偏差越小。
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与系统误差有关。
准确度可以通过与已知标准值比较来评估。
四、仪器的选择和使用在进行测量时,选择合适的仪器是至关重要的。
仪器的选择应考虑测量范围、测量灵敏度、测量不确定度等因素。
在使用仪器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注意使用环境的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及时进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基础知识(第三版)题库
![计量基础知识(第三版)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ea92ef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7.png)
计量基础知识(第三版)题库摘要:1.计量基础知识概述2.计量单位的历史演变3.国际单位制的构成4.计量器具的分类与使用5.计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6.计量误差及精度7.计量法律法规8.计量基础知识在各领域的应用正文:一、计量基础知识概述计量基础知识是研究和实践计量科学的基础,它涉及到计量单位的确立、计量器具的使用、计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方面。
计量基础知识对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生产制造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计量单位的历史演变计量单位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时人们通过简单的物体或自然现象来度量物品的数量、长度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量单位逐渐演变为现代计量单位,如米、千克等。
三、国际单位制的构成国际单位制(SI)是当今世界通用的计量单位制。
它包括7 个基本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以及一些派生物单位。
四、计量器具的分类与使用计量器具是指用于测量物理量的仪器设备。
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计量器具可分为电子式、机械式等。
使用计量器具时,需要注意其精度、量程、使用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五、计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量数据处理是指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分析等操作。
在计量数据处理中,需要关注数据的有效性、精度、异常值等方面,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计量误差及精度计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计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
提高计量精度是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七、计量法律法规计量法律法规是规范计量活动的法律依据。
在我国,计量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
计量法律法规对计量单位的使用、计量器具的管理、计量数据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八、计量基础知识在各领域的应用计量基础知识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在科学研究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在工程技术中对设备的精度要求、在生产制造中对产品质量的控制等。
计量基础知识试题复习资料
![计量基础知识试题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78adfd1312b3169a451a4ee.png)
计量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计量法》立法的宗旨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2、《计量法》规定,处理计量器具准确定度所引起的纠纷,以国家计量基准器具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检定的数据为准。
3、《计量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
4、《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计量检定工作应当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不受行政区划和部门管辖的限制,5、《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周期检定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6、计量器具经检定合格的,由检定单位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或加盖检定合格印。
7、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必须字迹清楚、数据无误,有检定、核验、主管人员签字,并加盖检定单位印章。
8、检定合格印应清晰完整。
残缺、磨损的检定合格印,应即停止使用。
9、计量检定人员出具的检定数据,用于量值传递、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裁决计量纠纷和实施计量监督具有法律效力。
10、计量检定人员有权拒绝任何人员迫使其违反计量检定规程,或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进行检定。
11、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统称为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12、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中,热力学温度的计量单位名称是开尔文,计量单位的符号是K。
13、在选定了基本单位之后,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由基本单位以相乘、相除的形式构成的单位称为单位制。
14、在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中,旋转速度的计量单位名称是转每分,计量单位的符号是r/min。
15、测量值为9998,修正值为3则真值为10001,测量误差为-3。
16、某仪表量程0~10,于示值5处计量检得值为4.995,则示值引用误差为0.05%,示值相对误差为0.1%。
计量基础考试复习资料终极版(计量法、误差及数据处理、测量不确定度)参考资料
![计量基础考试复习资料终极版(计量法、误差及数据处理、测量不确定度)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92377c2195f312b3169a551.png)
计量基础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共50题)1.《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规定:计量检定人员是指经考核合格,持有(计量检定证件),从事计量检定工作的人员。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立法的宗旨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3. 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4. 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5. 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
6. 我国《计量法》规定,使用计量器具不得(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7. 计量检定机构自接到送检计量器具之日起,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检定任务。
8. 自治区计量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对直接用于贸易结算的(水表)、(燃气表)、(电能表)、(热量表)、(电话计时计费器)、(燃油加油机)和(出租车计价器)等计量器具,应经首次强制检定合格后,方可安装使用。
9.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10. 我国《计量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
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11. 我国《计量法》规定,进口的计量器具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销售。
12. 我国《计量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
13.我国《计量法》规定,处理计量器具准确度所引起的纠纷,以(国家计量基准)器具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检定的数据为准。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2024)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d48969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8.png)
引言概述:计量基础知识是计量科学的基础,是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的培训教材内容,包括度量单位、测量误差、不确定度、精确度和准确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教材,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计量基础知识,提高测量技术水平。
正文内容:一、度量单位1.SI基本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如米、千克、秒等。
2.导出单位:介绍一些导出单位,如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速度单位等。
3.国际单位制前缀:介绍国际单位制的前缀,如千、毫、微等,以及它们代表的数量级。
4.单位换算:介绍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长度单位换算、质量单位换算和时间单位换算等。
5.单位符号和量纲:介绍单位的符号表示方法,以及不同量纲的基本概念。
二、测量误差1.测量误差的定义: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其定义,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2.测量误差的来源:介绍测量误差的各种来源,如仪器误差、环境影响和人为因素等。
3.误差传递规律:介绍误差在测量中传递的规律,如误差传递方程和误差放大因子的计算。
4.误差评定方法:介绍误差评定的方法,包括绝对误差评定和相对误差评定方法。
5.误差控制措施:介绍减小测量误差的控制措施,如提高仪器精度、减少环境干扰等。
三、不确定度1.不确定度的概念:介绍不确定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
2.不确定度的计算:介绍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如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
3.不确定度的表示:介绍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如标准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的表示。
4.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介绍不确定度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测量方法、仪器精度和环境条件等。
5.不确定度的控制策略:介绍控制不确定度的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提供适当的仪器等。
四、精确度和准确度1.精确度的概念:介绍精确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2.精确度的评定方法:介绍精确度的评定方法,如重复性评定和回归分析法。
3.准确度的概念:介绍准确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计量基础知识复习题
![计量基础知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4c047a561252d380eb6eb0.png)
计量基础知识复习题1(1)计量法何时通过?何时起实施?1985年9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
2我国计量立法的宗旨是什么?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计量工作有那些特性?统一性,准确性,社会性,法制性。
4.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长度(米m)时间(秒s)物质的量(摩尔mol)质量(千克(公斤)kg)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电流强度(安培A)发光强度(坎德拉cd)5什么是法定计量单位?是指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6(1)什么是计量器具?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2)计量器具有何特性?测量范围或规格,灵敏度,准确度,稳定性。
7计量器具在检定系统表中分那三类?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
8(1)计量基准有何作用?是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9计量标准(器具)考核有哪些内容(具备条件)?经计量检定合格具有正常工作所需的环境条件;具有称职的保存、维护、使用人员;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10(1)什么是计量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出具检定证书。
(2)组织计量检定的原则是什么?计量检定工作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
11(1)计量检定的依据是什么?计量检定工作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12哪些计量器具属于强制检定的范围?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强制检定所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计量标准机构用于计量校准的计量标准器具,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定量安装生产企业建立的最高等级的计量标准器具,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以及行政监测,司法鉴定等方面列入强检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定点定期的一种检定。
1计量基础知识(60张)名师优质资料
![1计量基础知识(60张)名师优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4e762c0551810a6f4248616.png)
计 量 确 认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 一组操作。 注 1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 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 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 的封印和标签。 注 2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 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 3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 42 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8
法制计量 与法定计量机构工作有关的计 量,涉及到对计量单位、计量器具、 测量方法及测量实验室的法定要求。 存在利益冲突的领域中的计量。 对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有专门要 求的领域中的计量。通常包括与贸 易结算、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安 全防护等方面有关的计量;
·
9
计量的作用
计量与科技:计量是科技的工具,科技发 展又促进计量; 计量与生产:原材料、工艺、计量检测是 生产的三大支柱; 计量与国防:国防中武器系统的研制、维 护、使用,情报搜集,都需要计量 计量与人民生活:现代社会,几乎人的一 切活动部与计量有关。
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所 指示的量值与对应的计量标准所复现的 量值之间的关系 的一组操作。 注1:校准结果既可给示值赋值,又 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 注2:校准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 注3:校准结果通常用校准证书或校 准报告来记录
40
检
定
1.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 (OIML) 定义为 : 查明和 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 它包括检查(原文为Examination)、加 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2. 原 ISO 导则 25-1990 版的定义为 : 通过检查 (examination)并提供证据来确认规定 的要求已得到满足。 3. 在美国标准 ANSI/NCSL Z540-1 定义为 : 通过校准 (calibration) 证明规定的要求已 被满足。
计量基础知识基础复习内容
![计量基础知识基础复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38d962f4b73f242336c5ffd.png)
1.计量法何时通过?何时起实施?1985年9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于1986年7月1日起实施。
2.我国计量立法的宗旨是什么?立法宗旨就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3计量工作有哪些特征?统一性:这是计量最本质的特征。
它集中反映在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统一。
准确性:这是计量的核心,也是计量的权威的象征。
社会性:是指计量涉及范围的广泛性。
法制性:这是计量的法律行为。
4.什么事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有何特性?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仪器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成为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具有测量范围,准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特性。
5.计量器具在检定系统表中分哪三类?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6.计量基准有何作用?计量基准有哪两种?计量基准是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做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计量基准有国际计量基准和国家计量基准两种。
7.什么是计量单位?什么是计量单位制?计量单位就是为定量表示同种量大小而约定的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计量单位制为给定量制按给定规则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称为计量单位制,简称单位制。
8.写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长度米m质量千斤kg时间秒s电流安【培】 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9.什么是法定计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是指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10.国务院何时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有哪些组成部分?198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构成如下:●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包括辅助单位在内的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单位11.什么是计量检定?组织计量检定的原则是什么?计量检定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出具检定证书。
计量基础知识(第三版)题库
![计量基础知识(第三版)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64060f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8.png)
计量基础知识(第三版)题库摘要:一、计量基础知识概述二、计量单位的划分与应用三、计量工具与设备四、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五、计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六、计量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七、计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八、现代计量技术的发展九、我国计量法律法规及政策十、提高计量素质与技能的方法正文:计量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
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产制造、商业贸易等。
计量基础知识(第三版)题库旨在帮助读者掌握计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计量素质和技能。
一、计量基础知识概述计量是指用规定的计量单位、计量方法和测量设备,对物质的各种性质和量进行定量测定和比较的过程。
它包括量值、单位、方法、工具和误差等方面。
二、计量单位的划分与应用计量单位是度量物体某种性质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了解各类单位的划分和应用,有助于正确进行计量操作。
三、计量工具与设备计量工具和设备是进行计量的必备器材,包括通用计量工具、专用计量设备和精密计量仪器。
掌握各类计量工具的性能、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对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四、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计量过程中,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了解误差的来源、性质和传播规律,学会正确处理和评价计量数据,是提高计量精度的重要环节。
五、计量管理与质量控制计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是保证计量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建立健全计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计量服务质量,是每个计量工作者的职责。
六、计量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计量在工程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如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的测量、监测和控制等。
掌握工程计量的方法和技巧,对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七、计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计量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实验和观测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了解计量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有助于提高科研水平。
八、现代计量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计量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
掌握新型计量技术,如光学测量、电磁测量、超声波测量等,将有助于拓宽计量领域的应用。
计量基础知识题库
![计量基础知识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8a74e57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5.png)
计量基础知识题库一、什么是计量?计量是指以测量为基础,以数学为工具,以统一为目的,以法制为手段,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对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计量方法、计量单位的使用贯彻、监督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以保证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一致、准确、可靠,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一项综合性科学技术。
二、计量的对象是什么?计量的对象包括几何量(长度、容量和体积等)、热学量(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力学量(质量、力、速度和加速度等)、电磁学量(电场强度、电流强度、电磁感应强度等)、光学量(发光强度、光通量和折射率等)以及其他物理化学特性(化学反应速度、粘度、表面张力等)。
三、计量有哪些特点和目的?计量的特点和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性:计量的结果应该是准确的,能够真实地反映被测对象的实际状况。
2、可靠性:计量结果应该可靠,不能出现大的误差或错误。
3、统一性:计量单位和标准应该是统一的,以确保不同地区和不同测量设备之间的测量结果一致。
4、可比性:计量的方法和标准应该是可比的,以便于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测量设备之间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5、目的性:计量的目的应该是明确的,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目的,例如科学研究、工业生产、贸易结算等。
四、什么是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指用来表示各种物理量值的计量标准量,它是用来定量表示各种物理量值的统一尺度。
常用的基本单位有米(m)、千克(kg)、秒(s)、安培(A)等。
五、什么是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指能够完成测量过程并给出测量结果的实体,它可以是仪器、仪表、衡器、量具等各种形式。
计量器具的作用是实现测量过程并将测量结果可视化,以便于人们对被测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题库一、法律体系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法律体系?2、法律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二、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类型1、什么是法律关系?请简要说明。
2、法律关系可以分为哪些类型?请分别说明。
计量基础知识复习要点--000
![计量基础知识复习要点--000](https://img.taocdn.com/s3/m/03d6f4acbceb19e8b8f6ba2e.png)
《计量篇》复习要点(一)有关计量的一些基本概念1、何谓计量?【答】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是技术和管理的结合体,凡是以实现计量单位统一和测量准确可靠为目的的科学、法制、管理等活动都属于计量的范畴。
注意:1)JJF1001-1991的定义是“测量”,现在改为“活动”;2)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2、计量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计量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物理量,如长度、容量、重量等。
随着科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量研究的对象逐渐扩展到工程量、化学量、生理量,甚至心理量。
按照被测量参量的性质,逐步形成了几何量(亦称长度)、力学、温度、(亦称热工)电磁学、光学、声学、无线电(亦称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亦称放射性)和化学等十大计量领域。
3、计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计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计量技术工作和计量监督管理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和协调计量工作发展规划;统一国家计量制度,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研究建立计量基准和标准,组织量值传递或量值溯源;监督管理计量器具和商品量;组织计量仲裁检定,调解计量纠纷;研究计量学理论和测试技术手段和测量方法等。
计量的技术行为通过准确的测量来体现;计量的监督行为通过实施法制管理来实现。
4、计量一般如何分类?【答】计量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根据其作用与地位,计量可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
科学计量是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究;工程计量(又称为工业计量)是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实用计量;法制计量是指由政府或授权机构根据法制、技术和行政的需要进行强制管理的一种社会公用事业。
5、什么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答】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是指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是在国际单位制单位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选用了一些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构成的。
计量基础必学知识点
![计量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ed7f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4.png)
计量基础必学知识点计量基础是指在研究或实验中进行测量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量基础知识点:1. 单位与量纲:物理量具有大小和单位两个基本特征。
单位是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量纲是指物理量的类型。
2. 测量误差:测量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随机误差是指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时结果的变异。
3. 测量准确度与精度: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一致性。
4. 数值分析:在实验中,常常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数值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5. 误差分析: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误差来源。
常用的误差分析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
6. 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指表示测量结果中具有意义的数字。
有效数字的确定涉及到测量仪器的精度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7. 定量关系:很多物理现象可以通过数学关系来描述,可以使用函数关系、线性关系等来建立定量关系。
8. 测量仪器:各种测量仪器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和测量范围,了解仪器的特性和操作方法对正确进行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9. 测量方法:不同的物理量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例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比较测量等。
10. 实验设计: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确定测量的目的、选择测量指标和确定实验步骤等。
这些是计量基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进行实验测量,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a):正确度较高、精密度较差;图(b):精密度较高、正确度较差;图 (c):精确度(准确度)较高,即精密度和正确度都较高。 正确度:表示测试结果中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 精密度:随机误差 准确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大小的程度 不确定度:表示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 参数 都是XX度越小越好 随机误差:被测量真值是,一个系列测得值为,则测量列中的随机误差 为,其随机误差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 为 (——标准偏差;——方差;e——自然对数的底)
10^-12 10^-15 10^-18 10^-21 10^-24
pico femto atto zepto y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to
皮[可] 飞[母托] 阿[托] 仄[普托] 幺[科托]
p f a z y
第3章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被测量的真值)
绝对误差:是绝对误差(有正值有负值) 相对误差: 引用误差:(——测量仪器的量程)求最大引用误差要绝对值 误差可能的来源:装置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人员误差 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表征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正确度、精密度、准确度、不确定度
计量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教材《计量技术基础》——张文娜、熊飞丽编著,中国计量学院 第1章 绪论 计量学及其分类 测量: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测试:一种试验研究性的测量(探索性的测量)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它涉及整个测量领域,并 按法律规定,对测量起着指导、监督、保证的作用。 计量、测量、测试三者有密切的关系。计量是搞好测量的保证,测量是 计量效果的具体表现,计量为测试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测试为计量开 拓新的领域,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测试是测量工作的先导,测量 是测试工作发热成熟化,固定化。 计量的特点:一致性、准确性、溯源性、法制性、社会性 一致性是计量学最本质的特性; 计量的一致性是建立在计量的准确性基础上; 溯源性是准确性和一致性的技术归宗; 计量的社会性本身就要求有一定的法制来保障; 第2章 量和单位制 量: 量所选用的计量单位;用计量单位表示时量的数值 没有计量单位的纯数值表示量值的大小是没有意义的(无纲量的量值除 外) 量的分类:基本量和导出量、被测量和影响量、有源量和无源量 计量单位: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计量的单位制:为给定量制按给定规则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基本单位:给定量制中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在给定量制中导出量的计算单位 一贯单位制:全部导出单位均为一贯单位的测量单位制 一贯单位:可由比例因数为1的基本单位幕的乘积表示的导出测量单位
方法,可免去送检仪器 可以快速评定并可在现场使用) 发播标准信号 用计量保证方案(Measurement Assurance Program,MAP) 量值传递的方法: 校准和检定的区别 校准不具法制性,是组织自愿溯源的行为。检定具有法制性,是属法制 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校准主要用以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 术要求的全面评定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 的一句必须是检定规程 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当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 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校准结果通常是发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合格的发检定证书, 不合格的发检定结果不合格通知书 比对:(在量值传递中的作用)统一国际量值、旁证准确度、临时统一 量值 比对方式:一字式、环式、花瓣式、星式、连环式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十条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 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部门制定
超然性:计量器具不影响被计量值的能力
计量器具动态: 稳态响应(对计量仪器施加频率为ω的正弦激励,确定其响应与激励的 幅值比(幅频特性曲线)和相位差(相频特性曲线)) 瞬态响应(在突然瞬变的非周期(如阶跃、脉冲、斜坡)激励作用下的
响应特性) 第5章 测试与计量方法 直接计量法(数字频率计)、间接计量法(有中间量的转化)(比相法 测量频率的仪器) 基本测量法(根据相关量计量)、定义测量法(根据定义计量) 直接比较计量法(与一种已知量相比较)、替代计量法(用一种已知量 替代) 微差计量法、符合计量法 补偿计量法、调换计量法 静态(重复)计量;对恒定值的计量、动态(过程)计量;对瞬时值和 随时间变化量的确定 第6章 量值传递和溯源 量值传递: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检定(或其他 传递方式)传递给下一级的计量标准,并依次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 具,以保证被计量对象的量值准确一致 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 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 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量值传递、溯源及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 科学基础、技术基础、法制基础、组织基础 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 国家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用计量基准及计量标准进行逐级传递 发放有证标准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CRM) (优点:传递环节少。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购买标准物质,自己校准物质,自己校准计量器具及 评价计量
计量仪器(仪表)即将被测量的量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标值等效信息的 计量器具,如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计、电流表。心脑电图仪等 *注有些计量仪器和量具已融为一体。例如:电位差计总是与标准电池 连用,电阻电桥已经把标准电阻装在仪器内等。有些计量仪器,例如, 千分尺、游标卡尺、百分表等,由于结构简单、小巧、常用,习惯称通 用量具,但定义不是量具 计量装置即为了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组 合,如里程计价表检定装置、高频微波功率计校准装置等 标准物质又称参考物质,是指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很好的确定了的 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 质 基准是计量基准器具的简称,是在特定计量领域内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 并具有最高计量特性的计量标准,是统一量值的最高依据 国家计量基准(有复现、保存、传递单位量值3种职能)条件(最高的 准确性、最佳的稳定性、良好的耐磨性、抗腐蚀性、极高纯度) 基准分类:国际基准(千克原器)、国家基准(不用于日常)、副基准 (起与下级比较使用)、和工作基准(频繁使用)4种 工作计量器具:称为普通计量器具,用于日常的测量工作而不是用于鉴 定或校准工作的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的特性 静态:准确性和误差 非线性度:实际的校准曲线偏离参考直线的程度(P53图4-1) B—校准曲线与参考直线的最大偏差 A—计量仪器的量程 灵敏度:测试系统在静态测量时被测量(P53图4-2) 的单位变化量引起的输出变化量 鉴别率:计量仪器对激励值微小变化的能力 滞后:计量仪器对给定激励的响应与先前激励顺序有关的一种特性(类 似磁滞回线)(P53图4-3) 稳定性:计量器具保持计量特性恒定的能力 漂移: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随时间的变化(P53图4-4)
J W C V F Ω S Wb T H ℃ lm lx Bq Gy Sv
1 J=1 N*m 1W=1 J/s 1 C=1A*s 1V=1W/A 1 F=1C/V 1Ω=1V/A 1 S=Ω-1 1 Wb=1V*s 1 T=1 Wb/ m2 1 H=11 Wb/A 1℃=1K 1 lm=1cd*sr 1 lx=1 lm/ m2 1 Bq=1s-1 1Gy=1J/kg 1Sv=1J/kg
电流密度 磁场强度 [物质的 量]浓度 比体积 [光]亮度
米每二次 m/s2 方秒 每米 m-1
千克每立 Kg/m3 方米
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 SI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用SI基本单位和SI导出单位 名称 符号 表示 [平面]角 弧度 rad 1 rad=1m/m=1 立体角 球面度 sr 1sr=1 m2/m2=1 频率 赫[兹] Hz 1 Hz=1s-1 力 牛[顿] N 1 N=1kg*m/s2 压力 帕[斯卡] Pa 1 Pa=1 N/ m2 能[量],功,
还有两张表格见P20 SI词头 因数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9 10^6 10^3 10^2 10^1 10^-1 10^-2 10^-3 10^-6 10^-9 英文 yotta zetta exa peta tera giga mega kilo hecto deca deci centi milli micro nano 词头名称 中文 尧[它] 泽[它] 艾[可萨] 拍[它] 太[拉] 吉[咖] 兆 千 百 十 分 厘 毫 微 纳[诺] 符 号 Y Z E P T G M k h da d c m μ n
国际单位制 (SI) 【SI单位不是 SI单位 国际 单位制单 位】
SI基本单位 SI导出单位 包括SI辅助单位 在内 组合形式的SI导 出单位
SI单位的倍数单位、分数单位
质量基本单位千克(kg)中的k不做词头使用,而是将(kg)当做一个 整体,所以也属于SI单位。 SI基本单位: SI单位 量的名 单位 单位符 称 定义 名称 号 米是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s时间 长 度 米 m 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 千克 质 量 (公 kg 千克是质量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斤) 秒是与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 时 间 秒 s 间跃迁所对应的幅射的9 192 631 770个周 期的持续时间 安培是电流单位。在真空中,截面积可忽略 的两根相距1m的无限长等圆直导线内通以等 安 电 流 A 量恒定电流时,若导线间相互作用力在每米 [培] 长度上为2×10-7N,则每根导线中的电流 为1A 热力学 开[尔 开尔文是热力学温度单位,等于水的三相点 K 温度 文] 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 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 物质的 摩 mol 等。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
热量 功率 电荷[量] 电压 电容 电阻 电导 磁通[量] 磁感应强度 电感 摄氏温度 光通量 [光]照度 [放射性]活度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