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移民与云南统一

合集下载

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

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

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在这片土地上,多个民族相互交融、共同生活了数千年。

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既是这片土地的历史进程,也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

云南的多民族特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南诏国。

南诏国建立于公元738年,是云南少数民族区域间的一次政治统一。

南诏国统一了巴蜀地区的多个部落,并立国于昆明。

南诏国的建立标志着云南不同民族的政治联合。

南诏国的统治使得多个民族之间有了更频繁的联系和交流,加强了彼此的融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多民族的形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3世纪中叶,元朝在云南建立大理行省,统辖了全省。

在元朝时期,主要的统治者为汉人,但他们并没有完全排斥其他民族。

汉族、傣族、景颇族、彝族等民族在这个时期开始了更紧密的交往,并逐渐形成了云南多民族的特殊模式。

明朝时期,云南地区历经了一系列的变革。

明成祖在推翻元朝后,加强了对云南地区的统治,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移民政策,引导汉族人民向云南迁徙。

这一时期,云南地区的汉族人口迅速增加,而其他少数民族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然而,即使在这个时期,云南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仍然是存在的。

清朝时期,云南成为中国统一国家的一部分。

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管理云南地区,以确保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清朝时期,维吾尔族、苗族、壮族和藏族等多个民族相继移居云南,丰富了云南的民族多样性。

在清朝的统治下,云南的各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20世纪初,云南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动。

云南人民在中国革命的浪潮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云南成为中国解放的重要基地。

这一时期,不同民族的人民共同抗击外敌入侵,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云南各族人民通过共同战斗,进一步加强了互相合作和交流。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以保护和发展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云南汉族的来源及其与原少数民族的融合

云南汉族的来源及其与原少数民族的融合

云南汉族的来源及其与原少数民族的融合摘要: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形形色色的少数民族共有二十五种。

但与大部分人想的“云南处处是少数民族”不一样的是:在云南汉族人口有着绝对的数量上的优势,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云南汉族数占云南总人口的66.59%。

然而,云南的汉族并不是土著民族,而是从内地迁到云南的。

他们从哪里来,他们的到来又给在各土著民族统治之下的云南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这正是我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云南汉族,移民,交流云南汉族从哪里来?汉族从中原迁徙到云南,并且成为云南的主体民族。

这项巨大的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间便可以完成的,纵观云南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有汉族由中原迁徙到云南的记载。

但无论是什么时候,汉族迁移到云南的原因都是大同小异的,因此,在这里,我想以产生移民的原因为轴,对云南汉族的来源进行一下梳理:一、由军事活动而产生的移民虽然过程伴随着血腥与征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军事活动永远是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对云南进行过军事活动,而这些活动也导致大量的汉族进入了云南,其中比较大的有三次,分别发生在汉朝、南诏时期及元明清时期。

1、两汉时期在汉武帝之前,云南一直是“西南夷”集居的蛮荒地区,当时云南的少数民族也经常跟汉族发生武力冲突,《史记·大宛列传》里就曾经提到:“昆明之属无君长,善盗寇,辄杀略汉使。

”长期的边境摩擦必然会招致战争的发生,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调集巴蜀地区的士卒进兵云南,征服了滇王,在云南设立益州郡,在当时,云南地区的情况十分复杂,为了维持汉朝对云南的统治,因此,军队的进驻是必须的,但大量的军队的粮食供给却又成了问题,于是,屯田戍边就成了人们可以想到的最佳手段,这便是汉族向云南移民的开始,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

[1]另外,在两汉时期,由于官府对当地土著民族的压迫十分严重,云南地区的夷人不断掀起反抗斗争,朝廷也就不断从中原地区征调军队到云南征讨反抗的夷人,而每次作战,都会有不少汉族兵士流落在云南,经统计,光是在王莽时期,散落在云南的兵士就有数万人。

变迁与交融——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研究

变迁与交融——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研究

变迁与交融——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研究变迁与交融——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研究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自古以来多民族共存的地区。

在明代,随着政治、军事因素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大量汉族移民涌入云南。

这些移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景观。

本文旨在探讨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的变迁与交融情况,从多个角度深入研究这一历史现象。

首先,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的动因主要有政治和军事因素。

明代初期,明朝政府为了巩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采取了大规模移民政策。

同时,为了增加边防力量,明朝政府还组织了一系列军事移民,将大量士兵和官员调派到云南地区。

这些政治和军事移民不仅增加了云南的人口规模,也为汉族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其次,云南汉族移民与当地少数民族的交融也是明代云南的一个重要特点。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区,明代时期的云南有彝族、白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随着汉族移民的涌入,不同民族之间开始出现了交流和融合的现象。

汉族移民在经济活动、政治组织、宗教信仰等方面对当地少数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当地的少数民族也对汉族移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互相融合,共同发展。

第三,云南汉族移民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变迁也是明代云南的一个重要方面。

汉族移民的涌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他们引进了一些农业技术、商业经验和手工业技艺,改善了当地的生产力水平。

同时,汉族移民在土地开发、商品流通和市场发展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商业品种、文化观念和社会制度,促进了云南社会的变迁。

此外,云南汉族移民对当地的宗教信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明代时期,儒家思想在云南地区开始传播,汉族移民为当地的少数民族带来了儒家经典和礼仪制度。

与此同时,佛教也在云南地区传播开来,成为当地社会的重要宗教信仰之一。

汉族移民和当地的少数民族逐渐形成了共同的信仰体系,宗教信仰成为他们团结的纽带。

综上所述,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的变迁与交融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历史现象。

20世纪5080年代云南边境地区的汉族移民

20世纪5080年代云南边境地区的汉族移民
。数据来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125页。 雪勐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勐海县志·人口》,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编委会:《跨世纪的中国人ISI·云南卷》,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第32页。
283
了130.12万人。叼0年中,沿边八个地州共增加人口618.5万人。在民族构成上,许多传统的民族 自治地方,汉族人口比例有了较大的提高,如西双版纳州,解放初,傣族人口较多,约占总人口的 52%,哈尼、布朗、瑶、佤、基诺等民族以及汉族的人口约占48%。到1983年,西双版纳的汉族 人口由1955年建立自治州时的1.7万人,上升到19.17万人@。西双版纳的民族构成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形成了傣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人口的增长给边疆地区的生态环境 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一时期,农民流动总体上是流向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过,由于边疆地区社会经济 的发展缓慢,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群众商品意识和竞争相对较弱,而且许多项目急待建设,这对一 些有技能和有商品意识的外来人员产生了吸引力,大量的内地建筑队、商贩、有技术专长的手工业 者不断流入边疆地区,停滞30多年的内地与边疆的人口自发流动又开始恢复,很快成为边疆移民 的主要形式。如西双版纳勐海县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方针的贯彻,县境内流 动人口迅速增长,1982年迁入勐海的人口有5202人,1985年迁入人口6468人,1990年第四次人 口普查登记,常住勐海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县的外来移民6594入。圆进入90年代以后,除工商移 民外,还增加了大批到边疆承包土地耕种的内地各族农民。
垦荒青年。1955年12月,昆明青年志愿垦荒队3552人分赴边疆各军垦农场或组建青年农庄。 其中550名来到黎明军垦农场,2230名到双江、勐撒、镇康等军垦农场,389名到潞江组建新城青 年农场,97名到遮放,89名到陇川,99名到盈江,98名到莲山组建青年集体农庄。1958年4-5

云南临沧历史发展中的民族交融和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云南临沧历史发展中的民族交融和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云南临沧历史发展中的民族交融和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布时间:2022-10-17T16:56:03.304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9月下作者:普光荣[导读] 临沧是多民族的边疆地区,临沧的先民们在临沧大地上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各民族的长期交融发展使临沧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各类民族文化在临沧交汇,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奠定了临沧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

临沧各民族人民保卫祖国,英勇抗击各类侵略者,为维护国家安宁和领土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长期融合中所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今天临沧边民富裕,边疆稳定的历史渊源和基础。

普光荣云南省临沧市民族中学 677099【内容摘要】临沧是多民族的边疆地区,临沧的先民们在临沧大地上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各民族的长期交融发展使临沧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各类民族文化在临沧交汇,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奠定了临沧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

临沧各民族人民保卫祖国,英勇抗击各类侵略者,为维护国家安宁和领土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长期融合中所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今天临沧边民富裕,边疆稳定的历史渊源和基础。

【关键字】临沧历史文化;民族交融;多元一体;繁荣稳定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9-201-04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肯定了云南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鼓励临沧各族人民“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唱响新时代阿瓦人民的幸福之歌”。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临沧各族儿女艰苦奋斗,创造了“边民富”“边疆稳”的历史壮举,这一壮举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临沧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必然结果,也是临沧进一步发展的精神动力。

临沧是一个多民族的边陲之地,临沧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迁移、交融、兄弟一家亲的历史。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大课题下,研究临沧历史发展的民族交融和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有利于我们充分认清临沧民族文化特有的优势,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有利于精准定位临沧历史文化的地位,有利于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并讲好临沧的故事,有利于我们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唐代云南地界的汉文化

唐代云南地界的汉文化

唐代云南地界的汉文化唐代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南诏的崛起,对云南历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南诏时期,不仅云南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文化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南诏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富于民族色彩的地方文化;南诏文化的发展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南诏文化是在汉文化与土著民族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发展起来的,在研究唐代云南文化时,我们自然而然地着眼于其鲜明的地方民族色彩,同时也应注意到汉文化对云南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自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云南设置益州郡以来,便不断有汉族移民进入云南地区。

到东汉末年,汉族移民中出现了拥有武装部曲的强宗豪族。

汉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冲突交融的结果,形成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云南的爨文化。

汉晋时期云南的汉族移民,有事迹可考的大都在滇东地区。

到唐代,汉族移民就主要向洱海地区发展。

唐以前,洱海地区已有不少汉族移民。

《通典》卷一百八十七载:初唐时,洱海地区的“数十百部落,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二三百户,无大君长,有数十姓,以杨、李、赵、董为名家”,“自云其先本汉人。

有城郭村邑,弓矢茅铤,言语虽小讹舛,大略与中夏同;有文字,颇解阴阳历数。

自夜郎、滇池以西,皆云庄蹻之余种也。

其土有稻、麦、粟、豆,种获亦与中夏同,而以十二月为岁首”。

可知,洱海地区的汉族移民在唐初已有为数不少的人户定居,而且年代亦颇为长久。

在今大理凤仪地区,有从今陕西汉中、山西汾河下游陆续迁来的汉人,其中的大族有王、杨、李、赵四姓。

今大姚、姚安一带也有许多汉人,大都以姚为姓,所以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此设州时,便命名为“姚州”。

今祥云县,唐初为云南城,在此设波州,亦有汉族移民,大姓有段氏。

其语言与生活方式,与中夏汉人大同小异。

唐代初期,大力经营云南,在此先后设南宁州、姚州两都督府及众多的州县,为巩固统治,每年都派遣士卒前来戍守,仅姚州都督府每年至少有五百人从蜀州调到这儿镇守。

云南西双版纳汉族移民的文化适应与地域认同--以云南勐腊县易武镇为例

云南西双版纳汉族移民的文化适应与地域认同--以云南勐腊县易武镇为例

云南西双版纳汉族移民的文化适应与地域认同--以云南勐腊县易武镇为例何连伟【摘要】From the middle of the Qing dynasty,with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ea-House Road,the ethnic Han people from Shiping (county)of Honghe Prefecture continuously migrated to Yiwu (Township)of Mengla (county).In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local ethnic peoples,the Han culture is featured with the style of frontiers.The migrants have adapted themselves to the locality all along,while the internal adaption appears slower than the external adaption.In recent years,with the booming economy and culture of Pu-erh Tea busi-ness,the Hans′cultural and regional adaption has been accelerated.%清中叶至今,受茶马古道的影响,云南省红河地区的石屏汉人陆续迁入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镇。

在与当地少数民族互动与交融的过程中,移出地的汉族文化被带到移入地,并在移入地民族的影响下呈现出多元文化共存的“边疆风格”。

移民在移入过程中表现出了灵活的文化适应性。

而这种适应性与迁入的时间密切相关,且内在深层次文化的适应慢于外在文化。

近年来,普洱茶文化与经济的兴起加速了汉族移民的文化适应和地域认同。

你知道汉族是什么时候进入云南的?——汉移民入滇的五次浪潮

你知道汉族是什么时候进入云南的?——汉移民入滇的五次浪潮

你知道汉族是什么时候进入云南的?——汉移民入滇的五次浪潮原标题 |八卦云南:汉移民入滇的五次浪潮朵云炊时尚志 | 元谋【题记】在可考的人类迁徙史中,云南土著居民部分迁徙到中印半岛,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氐羌族群经过四川进入了云南。

史书记载,一说“黄帝画野分州”,又说“禹别九州”,九州指雍州、豫州、梁州、冀州、青州、徐州、兖州、荆州、扬州。

“华阳、黑水惟梁州”中的“黑水”,大体上指云南境界,据说昆明黑龙潭汉代建黑水祠,是为祭祀“黑水”祖脉。

“庄蹻入滇”之前,古代云南与内陆并非隔绝,其渊源颇深,著名的事迹有:帝尧时献龟、文王时献丹砂、商周时献土狗、武王伐纣时派军队(濮人)参战……就是说,有交往就有迁徙。

大观云南移民史,内陆移民(汉族为主)入滇经历了五次浪潮。

【第一次移民浪潮——秦汉】秦筑“五尺道”意味着人物往来,不排除内陆移民的发生;“庄蹻入滇”,至少率两万东地兵(越人为主、不乏楚人)入滇。

汉武帝时将吕不韦后代从四川迁往云南(不韦县,今保山),亦包括筑路工数万人及“募豪民田西南夷”的举措,至少两度重兵征伐云南(洱海、滇池)。

战争交往的残酷性,决定了烧杀、抢劫和掳掠的本质内容,其中敌对双方的彼此掳掠就是一种非常手段的“移民”。

蜀汉南征,诸葛亮兵分三路转战云南半年,史载未留一兵一卒,民间却盛传不少掉队的士卒和“南中屯垦”的移民不乏其人。

【第二次移民浪潮——唐宋元】唐朝以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扶持南诏(蒙舍诏)统一六诏,并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

自唐天宝十年(751年),双方以兵戎相见,唐朝几番用兵皆大败亏输,损兵折将不下数十万人,其中半数俘虏作为奴隶居留云南。

异牟寻时代,南诏联合吐蕃打进长安、侵略成都,掳掠数以万计的内陆人入滇。

此外,南诏时期的奴隶贩卖十分活跃,以中原人、川人贩卖到云南为主流。

宋朝与大理国交往以民间(贸易)走私为主,不能排除想往繁荣昌盛的大理国的偷渡移民。

民间盛传岳飞后人(岳雷)充军云南的故事,上世纪在昆明呈贡、嵩明发现岳氏后裔并岳氏族谱,因而不能就“宋挥玉斧”望文生义,就此断言宋朝断绝与大理交往,绝对没有汉人徙滇的现象。

近五年来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综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1卷 9
第2 期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OURNAL OF W EN HAN T S EAC HER OL EG SC L E
V0_ 9 No 2 l1 . Jn 2 o u .o6
20 0 6年 6月
近 五 年 来 云 南 民族 关 系 史 研 究 综 述
王文光等著 《 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 将汉族和北方
少 数 民族 迁人 西南 边疆 以及 这些 民族 与西 南 各 民族 的 关 系 , 为该 书叙述 的重要 内容 之 一 , 细致 勾 划 了外 作 并
来民族与西南边疆各民族相处和融合演 变的过程。作
者认 为 生态 环 境 和 由生 态 环 境 所 决 定 的生 产 方 式 、 社 会发 展 程度 等构 成 了西南 民族 关 系 的基 本 发 展 背景 和 基础 ; 南 地 区民族 融合 的特 点 以 自然 融 合 为 主 , 致 西 大 可分 为汉 晋 、 宋 、 明清 三 个 时 期 , 元 代 以前 表 现 唐 元 在 为 同源 异 流 , 元代 以后 既 有 同源异 流 , 有 多元 合 流 在 也 ( 少数 民族融 于汉 族 ) 和异 源异 流 ( 少 数 民族 之 间 的 各
方面 的研 究。 [ 键词 ] 近 五年 来 ; 南 民族 关 系史研 究 ; 关 云 回顾
[ 中图类 分号 ] K 8 . [ 2 74 文献标 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 17 30 (0 6 0 0 1 — 4 6 1— 33 20 )2— 0 1 0 云南 边 疆 各 民 族 是 云南 边 疆 地 区 历 史 活 动 的 主 体, 而云南 边 疆 地 区 自古 就 是 我 国 多 民族 杂 居 的地 区 之 一 , 了土著 民族 之外 , 朝 都 有不 少外 来 民族 人 V 除 历 I 迁 入云南 边疆 , 同开 发 和 建 设 云 南 边 疆 , 共 因此 , 究 研 云南 边疆地 区的 民族 关 系是 中 国少 数 民族史 研 究 的重 要 内容之一 。现将近 五 年来 有 关 云 南 民族 关 系史 研 究 状况 简要叙 述 如下 。

云南人,你祖上的家乡在哪里?

云南人,你祖上的家乡在哪里?

云南人,你祖上的家乡在哪里?在今日之西南边疆的七彩云南,少数民族集聚区可谓云南省的一个重要标签。

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划分成56个民族,仅云南便占了26个。

而云南的2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占绝对优势,这就牵扯到历史上的移民入滇问题。

本文试图从云南境内当地居民入手,从碑刻、家谱、府州县志来考察六百多年前关于南京柳树湾汉民入滇的真实情况。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在古代被称作西南夷。

关于西南夷,古代又有南夷之称,而更多的是称西南夷。

历史上,西南夷的范围不仅包括现在的云南,它还包括贵州大部、四川西部,而核心地主要是云南。

云南自古被中原称为僻远的蛮荒之地,令人望而生畏的烟瘴、野蛮区域。

云南虽然偏远,但人类在迁徙中的交往却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在进行着。

进一步明确的说,在原始社会,没有谁设一道屏障把云南与周围隔开来阻止人们的迁徙和交往。

即使在唐宋时,南诏国、大理国与内陆虽然有人为设置关卡的情况,但始终没有隔绝交往。

比如贵族们仍然送子弟到成都、长安去上学,仍然向朝廷进贡。

明初洪武年间上百万的汉民从江南或中原一带,以南征、流官、军屯、民屯、商屯、谪戍、充军等不同方式迁徙入滇。

而今云南大多数人称自己来自南京或南京柳树湾,既然可以精确到具体位置,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一探究竟,看看这到底仅仅只是传说,还是历史上确有此事。

一、历史上云南与内陆交往总说(一)秦朝五尺道的修建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灭六国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的是巩固中央集权,始设郡县,百代都沿用。

他把郡县设置到各地,“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1]14西南地处偏僻而且民族数量很多,更重要的是这些民族各自形成了部落,拥有武装势力,互相割据领地,与秦始皇统一方针格格不入。

于是,秦始皇开始打通向西南地区的道路,以便更好的设置郡县。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秦时常�O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

”五尺道起今四川宜宾。

在四川南部,宜宾自古以来就是四川水陆交通枢纽,它的西南与云南接壤。

云南明初的转折r—r—汉族移民入滇史略

云南明初的转折r—r—汉族移民入滇史略

云南明初的转折r—r—汉族移民入滇史略杨开院【期刊名称】《今日民族》【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4页(P48-51)【作者】杨开院【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在大多数的云南汉族家里,如果家里有老族谱,那么老人家肯定会拍着族谱上的灰尘告诉你:“我们的老祖宗是从南京来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也是我们今天了解云南历史和文化另外一面所不容忽略的问题。

在云南,那么多人认为自己的祖先从南京来,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要来?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他们又是怎么来的?今天我们就要来说说这些疑问的大背景。

重翻历史,其实说“我们的老祖宗是从南京来”并不是没有依据,明朝是云南历史的转折点,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活动就发生在这一阶段。

我们先来看看移民的前奏曲。

1368年正月,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正式建立明朝。

中原虽已平定,但云南地区仍然拥戴元宗室,誓死与明朝抗衡。

刚开始,朱元璋认为云南偏远,不便用兵,试图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统一。

明朝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入滇劝降,两次使臣被杀,劝降无果。

对云南招降屡遭失败,朱元璋只好决议武力攻取。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八月,朱元璋发布征云南诏令,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为征南左副将军、沐英为征南右副将军。

当年九月,30万兵马自南京出发,兵分两路,从北、东两个方向大举向云南挺进。

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洪武十五年正月,也就是出征5个月后,昆明城被攻破,再过3个月(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大理城被攻破。

至此,云南全境基本平定。

云南平定后,明朝政府试图把大一统的中原行政体系应用于云南的治理。

但是云南的民族、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都与内地存在巨大的差异。

云南少数民族占绝对优势,各民族各有领袖,自成部落,且拥有武装。

往往明军一过,当地民族便揭竿而起,趁虚反抗。

这样,将内地的政治体系应用于云南地区无疑是行不通的。

鉴于此,明朝政府调整了对云南的管理方案,首先,大量撤县并州,例如把现在的昭通市和曲靖市大部地区划给四川来管理,把现在曲靖市东部地区划给贵州来管理。

云南明初的转折——汉族移民入滇史略

云南明初的转折——汉族移民入滇史略

l 啦 “… 个 } 一
爪、
,昆 』 城’ f 皮攻 破 ,肖过 3 个月 ( 洪 武
, - j 川 ),人 城 i 肢攻 破 。至 此 ,云 南全 境 蛙
军事衫民上 军屯
z 『 { J 1 , 钏 政 府 『 把 大 一统 的 中 原 行
f } f 足云 l 车 i 的 族 、社 会 结 : 人 的 弹 。 云 南 少 这 些 移 民如 何 进入 云 南的 ? 云 南和 L } _ l 原 大 地 相 隔 教 下 ,存 车 邮 件 都 慢 的 代 ,迁 徙 可 不 足 一 件 容 易 的 睛 。 从 性 质 肴 , 入 滇 的 侈 民 大 敛 口 j 分为 种 的
部 地 区划 给 四 川 来 管理 ,把 现 存 曲靖 市 东 地 区划 给
贵 州来 篱理 。
洪 武 十 年 ( 公元 1 3 81 年 )八 月 ,朱 元 璋 发 伟 r 申 J “令 ,命博 友 德 为 征 南将 军 、蓝 玉为 征 南 左 副 { 。 1 、沐 为 『 、 } = f _ 副 将 军 。 当 年 几 月 ,3 0 万 兵 { 发,
在 云 南 ,那 么 多 人 认 为 自 己 的 祖 先 从 南 京 来 , 那 么 问题 来 了 ,他 们 为 什 么 要 来 ?他 们 是 什 么 时 候 来 的 ?他 们 又 是 怎 么 来 的 ? 今 天我 们 就 耍 来 说 说 这 些 疑
问的 大 背景 。
移 民: 明孝 口云 南 问 题 ☆ b 解 妥 方咳
休 系J 、 川 j 缃, 济 发
眨部 卜 j 地
数【 族 f i C r 0 J , } {  ̄ , } ¨ J f f 心 憔
L 族 各仃 令 页 , 自成 部 满 ,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中国版图的奠定(教师版) 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中国版图的奠定(教师版) 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宋元到明清: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中国版图的奠定考试范围:第6—9讲;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当地土酋为地方长官,但不许土酋自置职名,凡土酋自置的名号,宋朝一律不予承认,须中央任命方可,如“夔州路降蛮首领皆自置职名,请因而命之,上不许”。

这一措施()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政策特征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社会治理C.基本稳定了宋代的政权环境D.推动了宋朝疆域的巩固与拓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

由材料可知,宋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管理,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B项正确;因俗而治是指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传统,不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由当地部落首领自主管理本族群内部事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仅材料中举措难以稳定宋代政权环境,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对已有统治区域的管理,未涉及疆域拓展,排除D 项。

故选B项。

2.下图为北宋粮食运输示意图。

据此可以推知,北宋()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B.朝廷赋税主要来自江汉平原C.西北边防面临着严峻压力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较为兴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

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时期粮食主要运往西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面临少数民族政权的边防压力,向西北地区运送粮食有利于维持西北地区的边防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粮食主要运往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经济中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粮食运输的情况,不能整体反映国家赋税的情况,不能得知朝廷赋税主要来自江汉平原,排除B项;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材料中的粮食运输主要是为了应对边防需要,而非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排除D项。

元明清时期入迁云南的外来少数民族移民

元明清时期入迁云南的外来少数民族移民

移民来源与分布
01
清朝时期,外来移民主要来自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省份 ,也有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
02
这些移民在云南各地分布,主要集中在昆明、大理、曲靖、楚
雄等地区。
移民在云南的分布与当地的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03 。
移民对云南的影响
01
02
03
移民为云南带来了新的 生产技术和文化观念, 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
同时,移民也加强了云南与中 原地区的联系,促进了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发展。
03
清朝时期的移民
历史背景
清朝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移民政策 ,以加强对云南的控制和开发。
清朝时期,云南的地理位置和地势逐渐被认识,为外来移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 件。
清朝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外来移民大量涌入云南。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挖掘史料
进一步挖掘元明清时期的史料,了解更多关于外来少数民 族移民的信息,深化研究。
加强田野调查
通过田野调查,了解更多关于移民后代的生存现状、文化 传承和发展情况,为研究提供更多实证支持。
跨学科合作
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合作,从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多 个角度深入研究元明清时期外来少数民族移民对云南的影 响和贡献。
05
结论
移民对云,外来少数民族移民为云南带来了独 特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促进了云南文化的 多元化和独特性。
社会经济发展
外来移民在云南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发展农业、 手工业和其他产业,推动了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 。
边疆稳定与安全
移民在云南的稳定和发展对于维护边疆安全具有 重要意义,他们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作出了贡献 。

汉僰同风:明清楚雄与中原的文化交融

汉僰同风:明清楚雄与中原的文化交融

汉僰同风:明清楚雄与中原的文化交融汉僰同风是指明清时期汉族和僰族之间的文化交融现象。

在明清时期,随着汉族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汉族与僰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增加,表现出多种形式。

在政治和行政方面,明清时期中央政权对汉族和僰族实行统一管理。

明代时,中央政权在云南设立军民官署,掌管该地区政务和人事安排。

这使得汉族和僰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得以顺利进行。

清初时,清政府采取了“关内政馆”和“关外政馆”制度,云南地区归于关外政馆的统治,也为汉族和僰族的交流提供了政治便利。

在经济和生产方式方面,明清时期中原文化的影响使得汉族和僰族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加紧密。

中原的秦腔艺术、曲艺等文化形式,通过商贩、移民等途径传入云南地区,并被当地汉族和僰族群众广泛接受。

中原的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传入云南地区,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宗教和信仰方面,明清时期汉族和僰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体现在宗教信仰上。

明代时期,随着明朝政权的进一步巩固,汉族的儒学思想逐渐传播到僰族地区。

僰族中的一部分人开始接受汉族的宗教信仰,如儒家思想、佛教、道教等。

汉族和僰族之间的婚姻交配也进一步促进了两个民族宗教信仰的融合。

第四,在语言和文字方面,明清时期汉族和僰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表现在汉字和僰文的使用上。

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僰族人开始使用汉字,与汉族人进行交流和书写。

汉字的传播使得汉族和僰族的交流更加方便,也推动了中原文化和僰族文化之间的交融。

明清时期汉僰同风的文化交融体现在政治、经济、宗教、语言等多个方面。

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也丰富了中国南方地区的多样性。

云南历史

云南历史

南宋时期滇东、黔西南地区的一个以“乌蛮”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1100年由彝族先民东爨乌蛮阿庐部落中的弥勒、师宗二部建立自杞国,鼎盛时其疆域北至曲靖,南达红河,西抵昆明,东到广西红水河。1260年为蒙古所灭。
古蔚《南诏野史》记载,“公元937年,通海节度史段思平借兵于东方乌蛮三十七部,众十万,会于石城(曲靖),以董迦罗为军师,所向皆克,遂攻进大理”云南史学界权威尤中教授在《中国西南民族史·自杞国》中说:“自杞国是些莫徒蛮之裔弥勒部建立的。
随着中原王朝开疆拓土、经略西南,哀牢王柳貌“内附”,中原文化迅速注入,曾经兴盛一时的“哀牢文化”便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渐次稀释直至湮灭,以致后人往往只能透过一些古代典籍记载的关于哀牢夷和哀牢国的只言片语,去想见那个曾风光过的神秘古国的万般风情!
5、勐卯国
时间:公元前558年建国
哀牢国是云南历史上文明古国之一,开国之王为九隆,历时四百多年,大约形成于战国中前期,公元69年归附东汉。哀牢国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号称东西3000里,南北4600里,国土约138万平方里,即东起哀牢山脉,西至缅北敏金山,南达今西双版纳南境,北抵喜马拉雅山南麓。
据《华阳国志》和《后汉书》记载,这里“宜五谷蚕桑”,“出铜、铁、铅、锡……”尤多珍奇宝货如黄金、光珠、琥珀、翡翠、水晶、玛瑙……并有孔雀、犀、象、轲虫、食铁貊兽和说话的猩猩等。哀牢国最有名的工艺特产是桐华布和兰干细布,被人称为"东方一绝"。
大理国是中国宋代以“白蛮”(白族)为王室、“乌蛮”(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联合政权。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后来随着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作品及电视剧的传播,大理国广为人知。

云南各民族共同性的历史形成与强化路径

云南各民族共同性的历史形成与强化路径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NO 4,2021云南各民族共同性的历史形成与强化路径叶 莹(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031)摘 要:民族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基本前提。

云南各民族有友好交往、团结发展的历史传统,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共同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性持续得到强化,有效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各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形成主要体现出历史共通、文化共融、辉煌共创、权利共享的特征。

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要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坚持党的领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不断增进共同性,减少差异性,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云南各民族;共同性;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强化路径中图分类号:D63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21)04-0069-09. All Rights Reserved.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有26个民族,其中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特有。

云南少数民族交错分布,表现为大杂居与小聚居。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南的民族发展日新月异,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确立起来并不断得到巩固。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云南各民族在保持和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共同性也在逐步增强。

云南各民族共同性的不断增强,使得云南各民族结成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云南现象。

一、共同性: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基本前提1950年,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一文中强调了中华各个民族共同开发了中国疆域,中华各族的劳动者都是中国的创造者,当然是中国历史真正的主人翁。

①1954年,范文澜发表了《试论中国自秦汉时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一文,回答了汉民族的形成问题:自秦汉起,汉族已经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明清云南汉族移民

明清云南汉族移民

明清云南汉族移民述评谭聪明清移民具体来说明代以江南籍、江西籍为主体,清代则是以江西籍、江南籍、湖广籍、四川籍为主体。

明代人称云南“与昊会同风”,称贵州“重以江右川湖败商流徙罢役通逃多为奸”,明代谢肇制称云南当时:“衣冠礼法、言语习尚,大率类建业”、“衣冠文物风俗言语皆与金陵无别一川, 这确实是明代当时云贵地区汉族文化呈现江南江西特色的真实记载。

①到了清代云贵地区这种民风氛围仍十分明显,“遍地江西”、“唯江右客”、“仿佛江南”、“有江左遗风”也是当时民风的真实写照,洱海地区民家的建筑风格是当时移民的真实写照。

一、各历史朝代云南地区汉族移民概说元代以前,云南的政治历史地位较之以前,其作用和政治意义是很突出的,元军攻占大理国之前,云南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存在,移民显然是不可能大规模的进行的。

那么,是不是在明代以前就没有汉族或者汉人移民到云南地区呢?答案是肯定的。

自汉武帝开西南夷开始,移民就已经开始,这一时期汉朝实行羁靡制度,夷汉分治的政治特色,大量汉族人口由于政治的需要移民到西南地区,屯垦戍边。

三国时期,移民亦在进行,诸葛亮南征以及汉族落裔的大姓、贬谪和经商的大姓亦进入云南地区。

唐朝和宋朝,云南的政治地位骤然上升,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形式,因此,移民似乎微不足道,但迫于政治与经济、文化的需要,少量汉族人口也有进入云南地区的。

元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为什么统领这么大疆域的伟大民族,并没有对云南实行移民政策呢?其一,应该是人口有限,没有多余的人口;其二,应该是南北差异太大,“马背上的民族”,过惯了狩猎奔袭的游牧生活,地理环境的约束,山高水长的地理因素制约这他们的生活;再次是元军击破大理,在昆明俘获大理国皇帝,并建立云南行省,以大理国原有建制来治理云南,元朝统治者没必要再用大量的蒙古族人民来进行高压统治。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以上之说属一家之言。

明清时期的移民可谓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具特点的移民史。

而云贵地区明清时期移民从迁移时间上来看,很明显的一个特征是以明代移民为主干,也就是说明清时期的移民主要是以明朝时期的移民最多,形成一个趋势,在清代移民的数量已经明显的下降,不及明朝,就文献资料记载,如民国《兴义县补志》卷8《氏族》记载了13个大姓,其中明代迁入的就有8个姓,多是明代南征、遣戍和经商入黔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族移民与云南统一云南成为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地一部分,与历代王朝向云南移民有重大关系.汉族移民是开发云南地生力军,是云南统一于祖国大家庭地社会基础.正是汉族移民与汉文化在云南地广泛传播使云南成为祖国不可分割地西南边疆.本文拟从汉族移民在统一云南历史进程中地作用,就汉族移民与民族国家地认同问题做一粗浅地探讨.期望得到大家地批评教正.开拓:汉族移民与云南边疆地统一云南在汉武帝以前是“西南夷”聚居地“化外之地”.秦王朝试图经营西南夷,派遣官吏,开通道路,设置郡县.可是,这些举措还未来得及实施,秦王朝就被农民大起义推翻.b5E2R。

汉武帝时期,以蜀为基地,经略西南夷地区(今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和云南).约在元光三年(公元前年)从僰道(今宜宾)修筑一条通往云南地道路,在今昭通地区“凿石开阁”,翻山越岭,直达建宁(今云南曲靖),约二千余里.这就是所谓“南夷道”.为修筑这条道路,调动了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为解决筑路民夫地粮食供应,招募内地商人出钱雇用农民到西南边区屯垦.为修筑“南夷道”,招募多少农民来西南屯垦,有多少人户定居下来,未见史书记录.但可以推定,有一定数量地内地汉族农民在“南夷道”沿线定居下来.p1Ean。

在开“南夷道”后三年,汉王朝又命司马相如修筑“西夷道”,即由今天从成都到西昌地道路.为修筑这条道路,同样招募内地汉族农民前来修路、屯垦.也有一部分汉族人户在“西夷道”沿线定居.DXDiT。

汉王朝开始经营“西南夷”地区时,就有许多汉族移民迁移到云南来,只是不详于录.自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年)在今云南设置益州郡以后,云南就成为大一统地中华帝国地一部分.汉王朝在云南建立郡县地同时,不断向云南移民.移民地目地是保卫郡县,即“屯田守之”.为了管理屯田事务,汉王朝在云南设置专门地机构,如“屯兵参军”之类.这一职官,虽见诸于南朝纪录,却应当是自西汉以来历代相沿袭地郡县职官.RTCrp。

在王莽时期,南中地区发生动乱,王莽派大军十万,经过十多年地征讨,平定动乱.王莽任命文齐为益州太守.太守文齐地率领民众,“造起陂池,开通灌溉,垦田二千余倾,率厉兵马,修障塞,降集群夷,甚得其和”.文齐在滇池地区把流散地汉人组织起来,开垦农田多至二千余倾.可见汉族移民地数量不少.当公孙述占据蜀地,企图兼并南中时,文齐“固守拒险,述拘其妻子,许以封侯,齐遂不降.闻光武即位,乃间道遣使自闻”.文齐之所以能在益州坚持抗击公孙述,主要原因就是得到当地汉族移民地支持,可见当时云南地汉族移民地数量已相当大,是维护汉王朝在南中地区统治地有生力量.5PCzV。

东汉时期,中央王朝继续向云南移民.到东汉末年,汉族移民已在云南形成巨大势力.当时南中地区为保卫郡县,有所谓“郡兵”.郡兵长期在边地戍守,屯田自给,安家置业,大多数人“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安乐而不思故乡”,他们不再返回遥远地故土,而落籍云南.jLBHr。

两汉时期,云南地区地夷人不堪忍受剥削与压迫不断掀起反抗斗争.仅只靠屯垦戍守地“郡兵”不可能镇压夷人反抗.只有征调内地地农民、招募士卒、或释放囚徒充当士兵到云南协助郡兵征讨.两汉王朝二百多年中,多次从内地调兵遣将到云南征讨反抗地夷人.每次作战都有不少汉族兵士流落在云南.王莽时期,有数万人散落在云南.xHAQX。

由于蜀地(今四川)发生动乱,导致当地民众无法安生,只有逃离故土,流落到云南.李雄在蜀中据地自雄,蜀地动乱不已,“蜀民或南入宁州,或东下荆州,城邑皆空,野无烟火”.因为战乱,蜀地居民被迫迁移到宁州,即今云南.太安二年(公元年)五苓夷破坏郡县,“晋民或入交州,或入永昌”.晋民就是汉人,由于动乱不得不迁移到云南西部或南部地区.LDAYt。

中央王朝通过屯垦、征讨等方式,逐步向云南移民.同时,一部分汉人则以逃难、游宦、流窜等方式流落到云南安家落户.汉人在云南地数量不断增加.汉人到云南后编入户籍,与非编户齐民地“夷人”相区别.Zzz6Z。

汉人编入户籍后,要向政府缴纳租税.汉人成为中央王朝在边郡地主要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朝廷地命官主要依靠边郡地汉族移民巩固在边郡地统治.屯垦戍边是在边疆建立统治和巩固统治地重要举措,也是汉族移民到边疆地主要形式之一.dvzfv。

蜕变:汉族移民地“夷化”汉王朝在云南设置郡县地同时,不断以屯垦戍边等方式向云南移民.汉族移民与当地土著地“夷人”,分别建立“汉户”和“夷户”.“夷户”由“夷帅”统领,“汉户”则由王朝派往云南地命官管辖.rqyn1。

为了控制汉族移民,边郡地官员在移民中选拔和培植一批“豪族大姓”.郡县地太守、县官通过这些“大姓”控制汉族移民,并牵制“夷帅”.Emxvx。

“豪族大姓”主要是屯垦戍边地“领军”.“领军”是太守所属地长吏,他们长期任职,而不是定期轮换地“更卒遣戍”,逐渐成为着籍云南地移民.他们世领其职,成为移民中地仕族,久而久之,原来屯垦戍边地士卒,从国家地人户,逐渐变成领军所有,兵士成了将领地私人武装.这些私人武装,就是将领们地“家部曲”.领军把国家地兵士变为个人地部曲.部曲对“领军”地依附性极强,不仅要作战,还要耕田.领军们在经济上、军事上拥有强大地实力,也就逐步在政治上形成势力.SixE2。

大姓是王朝培植起来地地方势力,是移民中“拥有地方武装地当权派”.是边郡太守在边疆地区赖以支撑地社会基础与主要力量.地方“豪族大姓”也依靠太守在当地发展自己地势力.边郡地太守与当地地豪族大姓之间地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利用.6ewMy。

汉晋时期,云南地主要居民是“夷人”.夷人与屯垦地所谓“驻屯户”也有相互依存地深厚关系.没有夷人地支持和帮助,驻屯户要在云南屯垦戍边几乎是不可能地.驻屯户受豪族大姓统领,依附于大姓地部曲;夷人则由“夷帅”统率.豪族大姓依靠王朝命官太守、县令地管辖.夷帅也必须听命于太守.kavU4。

汉晋时期,在云南有代表王朝地太守,有移民中地“豪族大姓”,有土著夷人地首领“夷帅”.太守、大姓、夷帅三种势力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争斗.y6v3A。

大姓在三种势力之间,纵横捭阖,他们依靠太守发展自己地势力,又依靠夷帅在地方扎根生存.大姓一般还与夷帅结成“遑耶”(婚姻)关系,用联姻地方式与夷帅结成联盟.他们有时站在太守一方压制夷帅;有时又站在夷帅地立场上与太守抗衡.大姓时常在太守与夷帅之间利用矛盾,从中渔利.大姓不仅自己拥有部曲,而且与土著夷人和夷帅建立了血肉关系.M2ub6。

当王朝势力强大时,云南地方土大姓,拥护王朝,听命于太守,是王朝在云南统治地基石.可是,当王朝势力衰落时情况就发生变化.东汉末年,由于中原王朝势力减退,云南地大姓也就不再把代表王朝地太守放在眼中.他们甚至拘执太守,称雄一方.中平元年(公元年)黄巾起义地风暴席卷中原,地方豪强乘势而起.云南地大姓也聚众称雄,割据一方.大姓势力从王朝地依靠力量“蜕变”为与王朝对立地割据势力.0YujC。

汉族移民在中原王朝衰微地时期,也逐渐蜕变异化.在王朝势力强盛时,汉文化在云南广泛传播,社会文化地发展趋势是“以夏变夷”.当王朝势力衰退时,出现了汉族移民“夷化”地趋向.eUts8。

三国时期,南中大姓势力日益增长,严重威胁蜀汉政权地稳固.迫不得已,建兴三年(公元年)诸葛亮率部南征,平定了南中大姓和夷帅地反叛.诸葛亮南征地目地在于,安定南中,利用南中地经济与军事力量,北伐中原.一方面将反抗蜀汉地大姓调虎离山,迁移到蜀地.另一方面对拥护蜀汉地大姓则给以扶助和支持.这说明,汉族移民依然是蜀汉政权在南中地社会基础.是蜀汉政权地依靠力量.sQsAE。

晋朝建立后,依然保障大姓地利益,依靠大姓扩大与巩固在南中地统治.晋王朝统一全国后,朝廷势力强大,而南中大姓地势力却因征讨交趾而大大削弱.晋王朝在依靠大姓势力地同时,也加强了对大姓与夷帅地控制.晋王朝为加强在南中地统治,将行政机构改为军事统治机构.设置军事长官“南夷校尉”持节统兵镇守南中地区.加强对大姓与夷帅地控制.大姓、夷帅与南夷校尉之间地矛盾与冲突也随之加剧.为维护自身利益,大姓与夷帅进一步联合起来对付南夷校尉.大姓与夷帅地联合,固然促使“夷人”汉化,同时也导致汉族移民地“夷化”.GMsIa。

南中大姓之间也相互争斗,众多地大姓经过长时期激烈兼并,最后由爨氏独霸南中.从东晋永和三年(公元年)到北周灭亡(公元年)地年之间,巴蜀成为南北之间角逐地疆场.成都易主不下十次.得到蜀地者,外有强敌,自顾不暇,当然无余力经略南中.南中地区成为大姓地天下,他们恃远擅命,自相承袭,而无须由王朝任命.今存《爨宝子碑》纪“大亨四年乙巳”,实际上是义熙元年(公元年),连中央王朝地年号也弄不清爽,可见南中爨氏与晋朝地关系几乎到了隔绝地地步.TIrRG。

爨氏原本是汉族移民.当爨氏独霸南中时,爨氏统领地居民成为“爨人”.“爨人”地出现,表明汉族移民与当地土著夷人地融合.汉族移民不忘他们来自中原,同时他们在与土著夷人交融后,已经或多或少地“夷化”.他们依然奉中原地正朔,但他们不再受中原王朝地直接统治.他们自称“南人”,甚至打出“蛮夷”地旗号.7EqZc。

两汉王朝在云南设置郡县,移民屯垦.到南北朝时期,汉族移民几乎完全“异化”为“夷化地汉人”.而当地土著地夷人则在汉族移民地影响下,有一部分成为“汉化地夷人”.中原王朝在云南建立地社会基础发生“蜕变”,导致云南出现爨氏独霸地局面.尽管如此,汉文化因汉族移民地到来,在云南深深地扎下了根.奉中原正朔,就是对中原王朝地归属与认同.lzq7I。

落籍:云南行省地建立与汉族移民之发展隋王朝统一中国后,爨氏首领爨震曾遣使朝贡,但没有真正归附.隋文帝在巩固对中原地统治后,意识到控制和稳定西南边疆对全国统一地重要性.开皇四年(公元年)左右,隋朝任命韦世冲为南宁州总管,深入爨地,持节抚慰.韦世冲到达西爨地区后,对南中诸部善加绥抚,爨震和西爨诸首领,表示乐意归附隋王朝.韦世冲及时在爨地设置南宁州总管府.为隋朝统治云南开了一个好头.隋朝统治地三十余年间,积极经营南宁地区,结束了爨氏称霸地局面.但是,除了出兵征讨之外,隋朝对南宁州地政事与民生置之不问.当然,隋朝在云南地统治也就未能巩固.zvpge。

唐朝初期,积极经营云南,先后在云南设置南宁州都督府,姚州都督府等统治机构.在云南建立了一大批羁縻府州.由于诸多原因,唐朝未能在云南实行屯垦戍边地政策.建立姚州都督府,每年只派兵士戍守,力量十分单薄.唐朝主要采用羁縻政策,依靠当地地酋长夷帅建立统治.NrpoJ。

唐朝在洱海地区,没有强大地政治与军事势力,只好扶持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实行羁縻统治.当唐朝为加强在云南地统治,决定开通“步头路”,建筑安宁城时,爨氏起兵反抗,攻占安宁城,杀死筑城使.面对爨氏地反抗,唐朝在云南几乎无兵可用.朝廷一方面从内地调集大军前往征讨,另一方面借助南诏军事势力配合讨伐.大军压境,爨氏被迫请降.南诏势力却趁机进入爨地,干预爨氏事务,最后利用爨氏内部矛盾,分化瓦解,使爨氏在滇东地统治彻底崩溃.南诏占据了爨地.1now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