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三章第二节免疫球蛋白
【基础免疫学】第03章免疫球蛋白
可变区
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 FR): CDR之外V区的氨基酸组 成和排列顺序变化较小。
21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区)
多肽链的C端,轻链1/2(CL),重链3/4(CH1,CH2,CH3) 同一种属个体,产生针对不同抗原的同一类别Ig,C区氨基
3
免疫学经历了4个迅速发展阶段
1876年后,多种病原菌被发现,用已灭活及减毒的病原 体制成疫苗,预防多种传染病,使疫苗得以广泛发展和 使用。
1900年前后,抗原与抗体的发现,揭示出“抗原诱导特 异抗体产生”这一免疫学的根本问题,促进了免疫化学 的发展及抗体的临床应用。
1957年后,细胞免疫学的兴起,特异免疫是T及B淋巴 细胞对抗原刺激所进行的主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结果。
10
免疫球蛋白分类:
分泌型 (secreted Ig, Sig,血清型抗体) :分 泌进入血液和组织中, 具有抗体各种免疫功能, 由浆细胞产生。
膜型(membrane Ig, mIg):B淋巴细胞表面 的抗原识别受体,是由 成熟B细胞产生的膜表 面免疫球蛋白。
11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Ig structure)
目前,精制白喉类毒素和用铝佐剂吸附的白喉类毒素在世界各国 广泛使用,并列入计划免疫项目,使白喉的发病率控制在极低水 平。白喉疫苗是破伤风类毒素、百日咳疫苗联合成百白破三联疫 苗(DTP3)使用。
5
迄2014年,已有22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
汤川秀树 朝永振一郎 川端康成 江崎玲於奈 佐藤荣作 福井谦一 利根川进 大江健三郎 白川英树 野依良治 小柴昌俊 田中耕一 南部阳一郎 小林诚 益川敏英 下村修 根岸英一 铃木章
17
免疫球蛋白-最新医学免疫学课件
疫苗研发的免疫学基础
利用免疫球蛋白的特异性与抗原结合,提高疫苗的靶向性和保护效果。
新型疫苗的研发进展
通过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工程改造,增强其抗原结合能力和免疫原性。
免疫球蛋白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01
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 略
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提高其对肿瘤细 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产生与作用机制
Ig是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 的糖蛋白。在抗原刺激下,B细胞通过识别抗原并分化 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发挥免 疫效应。
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理作用、激活补体 、穿过胎盘和黏膜、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等
02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
02
免疫球蛋白在肿瘤免 疫治疗中的作用
作为生物调节分子,参与肿瘤细胞的 识别、杀伤和清除过程。
03
免疫球蛋白与肿瘤免 疫治疗的前景
利用免疫球蛋白的肿瘤靶向性和抗肿 瘤活性,开发新型肿瘤治疗药物。
免疫球蛋白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 进展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 术,实现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高效 编辑。
04
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测与分析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目的
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评估机体免疫状态
方法
免疫比浊法、ELISA、化学发光 法等
临床意义
辅助诊断感染、自身免疫病、 血液病等疾病
免疫球蛋白基因检测与多态性分析
目的
研究免疫球蛋白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对免疫功能的 影响
方法
基因测序、SNP检测、STR分型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三章第二节免疫球蛋白
IgG的特性和功能
❖ 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 ❖ 血清中的主要抗体成分(75%); ❖ 是分子量最小的一类免疫球蛋白 ❖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发挥自然被动免疫
功能; ❖ 主要作用是抗感染,多数抗菌、抗病毒、抗
毒素抗体均属IgG类 ❖ 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
IgM的特性和功能
❖属嗜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表面FcεR结合,介导I型超 敏反应。
骨架区 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
.
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50-75kD。
(Ig) IgA, IgG, IgM, IgD, IgE 分泌型IgA 主要由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分泌液中和粘膜表面,是机体粘膜局
这个概念主要是从生物学功能上讲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 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从化学结构上讲
抗体都是Ig,而Ig不一定都是抗体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抗体的结构)
(一) 基本结构(Ig单体)
1、分子组成与构型
Ig=2×(重链+轻链)
Ig单体由两对多肽链借链间二 硫键连接形成 “Y” 字形结构。
C端
恒定区
可变区
3.铰 链 区
❖位 于 CH1 和 CH2 之 间 , 含 丰 富 的 脯氨酸,易伸展弯曲,有利于 免疫球蛋白V区与抗原互补性结 合;有利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
铰链区
Flash 2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小结:
Ig单体:由两条重链(H)和两条轻链(L)借链间二硫键连接形成 “Y” 字形结构 H链分5类( , , , , ), L链分2型( 、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件第三章免疫球蛋白及抗体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第三节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第四节人工制备抗体第一节概念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1.说出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3.列出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antibody,Ab)是指B 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功能。
本章节中所提到的免疫球蛋白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所以可以认为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在此章节中是同一概念。
从定义可以知道,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关系(见图2-3-1)。
图2-3-1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关系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又称为免疫球蛋白的单体。
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都是四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链间由二硫键相连接。
其中二条相同的长链称为重链(H链),两条相同的短链称为轻链(L链)。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见图2-3-2)。
图2-3-2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可以被木瓜蛋白酶水解切断,得到两个相同的Fab 段,即抗原结合片段,一个Fc 段(见图2-3-3)。
图2-3-3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见图2-3-4)。
图2-3-4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1.抗原与抗体结合示意图(见图2-3-5)。
图2-3-5 抗原与抗体结合示意图2.细菌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示意图(见图2-3-6)。
图2-3-6 细菌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示意图3.抗体的Fab段与细菌结合,抗体的Fc段与巨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示意图(见图2-3-7)。
图2-3-7 抗体结合细胞示意图第三节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三、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一、免疫球蛋白的分类二、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一、免疫球蛋白的分类根据免疫球蛋白重链结构和抗原性不同,)。
免疫球蛋白(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三)结合细胞 调理吞噬作用: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介导I型超敏反应:
(四)穿过胎盘和黏膜
IgG是唯一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转移给胎儿的Ig。 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对于新生儿的抗感染 有重要作用。
SIgA可经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 膜表面,是发挥黏膜局部免疫的最主要因素。
肿瘤临床治疗)
学习目标
掌握: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分类 熟悉: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与主要特性 了解:
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 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合成并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特 异性结合的球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 应分子之一。
分布:血液、淋巴液、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表面相应受体结合(Fc受体结合位点)
二、Ig的结构
二、Ig的结构
二、Ig的结构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Ig结构像Y字, 分为两重与两轻。 结合抗原可变区, 其它区域则恒定。
二、Ig的结构
(二)其它成分
1、连接链(J链): 成分:为浆细胞合成的多肽链 作用:连接Ig单体
2、.分泌片(SP): 成分:黏膜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含糖肽链 作用:形成SIgA 介导SIgA的转运至黏膜表面 保护SIgA免受环境中蛋白酶的消化
如:动物免疫血清(多种特异性)。 2. 实际意义
(1)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 (2)临床诊断
五、人工抗体的制备(二)单源自隆抗体1. 定义 (McAb): 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 只识别 抗原分子一种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2. 优点:具有严格特异性和高度均一性 高纯度、高产量、高效价
卫校病原生物与免疫第三章3免疫球蛋白备课讲稿
三、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 五类免疫球蛋白结构示意图
• 一、IgG • IgG主要为脾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产生,分
布于自身体液中
• IgG含量最多,占全身 Ig的 75~80% • 半衰期最长,约 23 天
是机体粘膜局部防御感染的重要因素,有局部抗 体之称。
婴儿可通过初乳获得 SIgA 。
• 四、IgD
• 含量极低,为 B 细胞膜上的受体,血清IgD 功能尚未清楚。
• 五、IgE
• 含量极微,其 Fc 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故称亲细胞抗体。 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并可抗寄生 虫感染。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一)基本结构 • 由双硫键连接的四条多肽链组成,长的一
对称重链( H 链),短的一对称轻链(L链) (图12-1)。L链N端的1/2与H链N端的1/4, 称可变区(V区);L链C端的1/2 与H链C 端的3/4,称恒定区(C区)。 • 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
2. 水解片段
• 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毒素作用,是机体 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体
• 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 二、IgM
• 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பைடு நூலகம்,称巨球蛋 白。
• 约占血清 Ig 总量的 10% 。 • 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 • 是机体早期(最先产生)重要的抗感染抗体和高
效能的抗菌抗体。
• 脐带血中IgM升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检查出 IgM抗体水平可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
• 三、IgA • IgA 约占血清 Ig 的 10%~20% , • 分血清型和分泌型( SIgA )。 • 血清型为单体、免疫功能不强; • 分泌型IgA( SIgA )为双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全文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9
• 三、机体的反应性
• 受基因控制,与年龄和健康状态也 有关。
• 四、其它
• 抗原进入体内的途径、剂量及是否 应用佐剂等有关。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0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 一、抗原的特异性 • 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也表现在抗原性上。 • 表现在免疫原性上:指某一抗原只能诱
•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基刺激机体 产生的抗体分别与两种抗原(共同抗原) 发生反应。
•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4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5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6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一、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 1、异种抗原 • 2、同种异型抗原 • 3、自身抗原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0
6、机体对异物的移植排斥反应功 能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1
7、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死 亡细胞的能力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 B、肺炎支原体与肺组织 • C、父母的HLA与子女的HLA • D、化脓性链球菌M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
及心肌 • E、外毒素与类毒素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重点知识第一章1、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的能力。
正常时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异常时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缺陷(过低)。
②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组织的能力。
异常时发生自身免疫疾病。
③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
异常时细胞突变或持续感染。
2、中枢免疫器官包括:①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黏膜淋巴组织。
脾脏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第二章1、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之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组织)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细菌、细菌外毒素等。
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2、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3、抗原免疫途径以皮内最佳,皮下次之,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导致耐受。
免疫耐受静脉最明显。
4、异嗜性抗原:是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第三章1、免疫球蛋白:又称抗体,是B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2、互补决定区:V区有3个HVR(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由于这些高变区序列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
3、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两个相同的Fab和一个Fc. 胃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一个F(ab')2 和一个pFc'。
4、调理作用:IgG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5、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11.免疫球蛋白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四、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
1.IgG (1)合成与分布特点
➢ IgG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 ➢ IgG在血清和组织液中各占50%左右,故几乎分布于 全身各组织及体液(包括脑脊液)中。 ➢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占血清总Ig的75%~80%。 ➢IgG半寿期长,约20~23天。 ➢为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
2.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 )
由识别同一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主要优点: (1)具有纯度高 (2)特异性强 (3)效价高 (4)可大量生产
多价抗原
单克隆 (致敏的B细胞)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3.基因工程抗体 是指经DNA重组技术,在基因水平上对Ig分子进行切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溶解抗原靶细胞
三、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
2.恒定区的功能:
(2)结合细胞表面Fc受体 1)调理作用—促进吞噬作用
调理作用
IgG的Fab段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其Fc段可与巨 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FcγR)结合,通过
Ig的Fab段与Fc段的桥联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
NK细胞介导的ADCC
ADCC
三、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
2.恒定区的功能:
(2)结合细胞表面Fc受体 3)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介导I型超敏反应 IgE的Fc段可与肥大细胞和噬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 I
结合,使上述细胞致敏。若相同的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可 与致敏细胞表面特异性的IgE结合,使其脱壳粒释放生物活 性介质,引起I型超敏反应。
I型超敏反应
三、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
2.恒定区的功能: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
学习目标
(2课时)
• 掌握: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各类免 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 熟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多 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 了解: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及抗体 的制备方法。
抗体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1889年:绿脓杆菌
感染
动物血清
绿脓杆菌 1890年(Behring): 白喉类毒素
VL
V区的高变区(CDR)
CH1
CL
铰链区
CH2 CH3
CDR2(H)
CDR3(L)
CDR1(L)
抗原决定基
CDR2(L)
CDR1(H)
CDR3(H)
互补决定区和抗原决定基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区)
C端重链3/4,和轻 链1/2 组成(CH\CL) 氨基酸组成、序列稳定 某些抗体的C区具有补 体结合位点,具有多 种重要生物学活性
IgV区的功能: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Ig C区的功能:
激活补体 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 通过胎盘和黏膜
一、特异性结合抗原
由IgV区来实现 CDR 识别和结合特 异性抗原
形成Ag-Ab复合物, 使抗原不能发 挥原有的生物学效应
Toxin receptors
结果
Bacterial toxins
Host cell
中 和 作 用 通 过 胎 盘
结 合 受 体
超 用 敏 反 作 应 ADCC
体 外 反 应
课堂讨论
问题1:病毒感染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Ab在抗病毒感染的过程作用 有哪些作用? 问题2: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作用,你能否想象一 下,Ab是否有新的抗病毒感染的机制? 问题3:Ab抗病毒感染新机制对病毒感染控制有 什么提示?
(完整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
免疫学第一节概述1、免疫是指:( B )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 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过程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能力2、免疫对机体是( E )A.有利的 B.有害的 C.有利也有害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3、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C ) 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D.免疫缺陷病 E.移植排斥反应第二节抗原1、有关半抗原的说法,正确者为( D ) A.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B.无免疫原性和抗原性C.有免疫原性,无抗原性 D.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 E.多数为蛋白质2、与免疫原性有关的是( E ) A.分子大小 B.外源性程度 C.组成与结构 D.物理性状 E.上述全部因素3、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D ) A.脂多糖 B.多糖 C.类脂D.蛋白质 E.多肽4、下列抗原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为( D )A.异种抗原 B.肿瘤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AFP 5、异物性物质指( D )A.异种物质 B.同种异型物质 C.改变的自身成份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6、抗原的抗原性是指( E ) A.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性能B.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效应淋巴细胞的性能 C.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能D.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E.与相应抗体和(或)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能7、肿瘤相关性抗原是指( D )A.某一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 B.肿瘤细胞不表达的抗原C.正常细胞不表达的抗原 D.肿瘤细胞高表达,某些正常细胞也可以少量表达的抗原第三节免疫球蛋白1、大多数免疫原给多种动物接种后,首先检出的抗体是( C)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3、抗体分子与抗原结合的部分是( B ) A.Fc段 B.Fab段 C.绞链区D.H链的C区 E.L链的C区4、抗体分子与抗原结合的部分是(E ) A.CH区 B.VH区 C.CL区D.VL区 E.VH区+ VL区5、产生抗体的细胞是(B ) A.嗜碱性粒细胞 B.浆细胞 C.肥大细胞 D.吞噬细胞 E.B细胞6、抗体的特异性是由( D ) A.重链和轻链决定的 B.重链可变区决定的C.轻链可变区决定的 D.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决定的 E.重链和轻链的恒定区决定的7、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B ) A.IgG B.SIgA C.IgM D.IgE E.IgD8、天然的血型抗体为( C)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9、机体主要的抗感染抗体是( A )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10、作为B细胞成熟重要标志的抗原受体成分的Ig是( D )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11、IgG经木瓜蛋白酶水解为(D ) A.两个Fab段和一个PFc/段 B.一个F(ab/)2段和一个Fc段 C.一个Fc段和一个Fab段 D.两个Fab段和一个Fc段 E.一个F(ab/)2段和一个PFc/12、IgM的主要特征是( E )A.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先出现 B.分子量最大 C.主要存在血管内D.可通过胎盘 E.A+B+C13、抗体在机体内的抗感染作用( E) A.在体液中主要靠IgG B.在血管中主要靠IgMC.在粘膜表面主要靠SIgA D.杀游离的微生物 E.以上都对第四节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1、CD4分布在下列哪一组细胞上( B ) A.Ts,TH1 B.T H1,T H2 C.Tc,TS D.T H,TS E.TC,T H22、CD8分布在下列哪一组细胞上(D ) A.Ts,T H B.T H1,TH2 C.THl,Ts D.Tc,Ts E.TH,Tc4、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A.淋巴结 B.胸腺 C.扁桃体 D.脾脏 E.肠集合淋巴结5、T淋巴细胞的功能不包括下列哪项( E )A.免疫辅助功能 B.免疫抑制功能 C.细胞因子分泌功能 D.免疫记忆功能 E.吞噬功能6、B细胞不具有的功能是( E)A.抗原递呈功能 B.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C.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 D.免疫记忆功能 E.直接杀伤靶细胞7、免疫活性细胞包括( D) A.嗜酸粒细胞 B.嗜硷粒细胞 C.红细胞 D.T、B细胞 E.以上皆是8、人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 ) A.骨髓 B.法氏襄 C.扁桃体 D.脾生发中心 E.肠集合淋巴结10、关于外周免疫器官,错误的叙述是(C )A.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B.是T、B淋巴细胞移居的部位C.是T、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D.是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部位 E.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11、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B)A.淋巴结 B.胸腺 C.扁桃体 D.脾脏 E.肠集合淋巴结12、在Tc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中下列哪项不正确(C)A.释放穿孔素 B.释放颗粒酶 C.通过ADCC作用 D.引起细胞凋亡 E.释放细胞因子13、成熟T细胞进行抗原识别及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不包括(B)A.淋巴结 B.胸腺 C.扁桃体 D.脾脏 E.阑尾第五节免疫应答3、关于免疫记忆的基础是(A ) A.免疫记忆细胞产生 B.B细胞数目的增多 C.Mφ数目的增多 D.T、B细胞数目的增多 E.T细胞数目的增多4、在再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 A.IgG B.IgA C.IgE D.IgM E.IgD5、体液免疫的效应包括( E ) A.中和作用 B.调理作用 C.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D.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E.以上全是6、免疫应答过程包括( E) A.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过程 B.免疫细胞的活化过程C.免疫细胞的分化过程 D.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排异作用 E.以上全对7、再次应答的特点( E ) A.潜伏期短 B.抗体产生的滴度高 C.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长D.产生的抗体类型以IgG为主 E.以上都对8、Tc杀伤靶细胞( D ) A.有MHC限制性 B.引起细胞破裂 C.可释放穿孔素 D.A+B+C E.A+C9、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为( E) A.Mφ提呈抗原 B.Th2的激活 C.B细胞的活化与分化D.浆细胞产生抗体并发挥效应作用 E.以上都是10、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 E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D.淋巴结 E.血流12、在无抗体存在时仍可发生的免疫作用是(E ) A.ADCC作用 B.补体经典途径激活 C.中和病毒作用 D.中和毒素作用 E.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13、初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点是(D)A.潜伏期短 B.亲和力高 C.以IgG为主 D.效价较低 E.维持时间长第一节超敏反应l、有关I型超敏反应不正确者为( E )A.IgE吸附在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 B.主要引起生理功能紊乱C.反应发生快,消失也快 D.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E.以上均不是2、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是(E ) A.组织胺 B.白三烯 C.前列腺素 D.激肽 E.以上都是3、下列疾病不属I型超敏反应的是( A)A.初次注射血清病 B.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C.荨麻疹 D.支气管哮喘E.过敏性胃肠炎4、下列哪项不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A)A.发生在接触抗原后24小时 B.需IgE参与 C.与遗传有关 D.有明显个体差异 E.无补体参与5、脱敏疗法适用于(D)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血清病 C.食物过敏症 D.血清过敏症 E.支气管哮喘6、有关Ⅱ型超敏反应不正确者为(D )A.参与的抗体为IgG、IgM、IgA B.激活补体引起细胞溶解 C.抗体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引起炎症反应 E.NK细胞参与引起细胞损伤7、下列疾病不属Ⅱ型超敏反应的是( B ) A.输血反应 B.接触性皮炎 C.新生儿溶血症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8、由于ABO血型不合输血引起的溶血属于哪型超敏反应( B)A.I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不属于超敏反应9、下列疾病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是( A )A.接触性皮炎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血清病 D.Arthus现象 E.过敏性肺泡炎10、过敏性休克( D) A.由IgA介导 B.依赖于补体 C.由IgM介导 D.由IgE介导 E.以上都是11、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哪项除外( E)A.发生快 B.消失快 C.IgE参与 D.与遗传有关 E.常表现为病理损伤12、青霉素引起人类超敏反应的类型有( E ) A.I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以上均可13、有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有( E) A.Ⅱ型 B.I型 C.Ⅲ型 D.Ⅳ型 E.Ⅱ型+Ⅲ型14、有关I型超敏反应不正确者为( C) A.IgE吸附在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上B.发生快、消失快主要引起生理功能紊乱 C.个体差异不明显D.组织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为原发介质 E.嗜酸性粒细胞起负反馈调节作用15、不能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抗原是( C ) A.花粉 B.螨 C.同种异型抗原 D.青霉素 E.真菌16、当患者需要注射抗毒素,而又对其过敏时,可采取的治疗措施是(A )A.脱敏注射 B.减敏疗法 C.先小量注射类毒素,再大量注射抗毒素D.先服用抗过敏药物,再注射抗毒素 E.同时注射类毒素和足量抗毒素17、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B ) A.Arthus反应 B.肺一肾综合征 C.花粉症 D.接触性皮炎 E.血清病18、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B )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血清病D.全身性红斑狼疮 E.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19、无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D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E.Ⅰ型+Ⅱ型微生物1、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A.病毒 B.细菌 C.支原体 D.真菌E.放线菌4、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什么为测量单位( A ) A.μm B.nm C.cm D.pm E.mm5、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D)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 D.芽胞 E.核质6、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B ) A.肽聚糖 B.磷壁酸C.脂蛋白 D.脂质双层7、G—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 B )A.肽聚糖 B.磷壁酸 C.脂蛋白 D.脂质双层 E.脂多糖9、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C )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菌毛10、具有抗吞噬功能的细菌结构是( A )A.荚膜 B.芽胞 C.鞭毛 D.菌毛 E.质粒11、与细菌粘附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E)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菌毛12、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E) A.荚膜 B.芽胞 C.鞭毛 D.菌毛 E.核质13、缺乏哪一种结构,细菌仍可生长繁殖( A)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核糖体14、对鞭毛叙述正确的是( E )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某些鞭毛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D.根据鞭毛的位置、多少,可进行细菌鉴别E.以上均是15、对荚膜叙述正确的是( E) A.菌体分泌到体外的一层粘液状物质 B.化学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C.可抗吞噬 D.具有抗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E.以上均是16、对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C ) A.菌毛比鞭毛细短而直 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 C.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D.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 E.细菌的耐药性可通过性菌毛传递17、下列哪种代谢产物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 B ) A.内毒素 B.硫化氢 C.热原质 D.透明质酸酶 E.外毒素18、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A) A.靛基质B.色素C.抗生素 D.维生素 E.热原质19、细菌繁殖的方式一般为( B ) A.有性二分裂 B.无性二分裂 C.复制方式 D.菌丝分枝 E.菌丝断裂20、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不包括(E) A.营养物质 B.酸碱度 C.温度 D.气体 E.毒力21、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可形成(C)A.菌丝 B.菌苔C.菌落 D.菌膜 E.菌毛22、关于热原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大多由G一菌产生 B.是G一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和G+菌的多糖 C.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D.可被高压蒸气灭菌破坏 E.吸附剂和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质23、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是( D ) A.色素 B.毒素 C.热原质 D.抗毒素 E.维生素24、不符合菌落的描述是( B ) A.一个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成 B.是一个细菌细胞 C.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 D.肉眼可见 E.可分为S、R菌落25、消毒是指( A ) A.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B.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在内的方法 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使物体上不存在活的微生物 E.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26、下述不可能杀灭细菌芽胞的方法是( B )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 D.干热灭菌法 E.高压蒸气灭菌法2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而又最常用的方法是( E )A.巴氏消毒法B.煮沸法C.流通蒸气灭菌法 D.间歇灭菌法 E.高压蒸气灭菌法28、巴氏消毒法加热的温度和时间是( C ) A.100℃ 5min B.121.3℃15~30min C.61.1~62.8℃30min D.80~100℃ 15~30min E.100℃ 30min29、高压蒸气灭菌法所需的温度和时间是( C ) A.80~100℃15~30min B.100℃ 5~10min C.121.3℃ 15~30min D.61.1~62.8℃ 30min E.71.1℃ 15~30s30、杀灭芽胞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 D )A.紫外线照射 B.煮沸5分钟 C.巴氏消毒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 E.过滤除菌法31、下列对紫外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E ) A.干扰DNA的合成 B.穿透力弱C.对眼、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D.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 E.穿透力强32、血清、抗生素、生物药品常用的除菌方法是( E )A.高压蒸气灭菌 B.紫外线照射 C.巴氏消毒 D.超声波 E.滤过除菌33、影响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是( E)A.性质与浓度 B.温度和酸碱度 C.细菌的性质 D.环境有机物的存在E.全是34、乙醇消毒最适宜的浓度是( C ) A.100% B.95% C.75% D.50%E.40%35、手术用品灭菌最常用的方法是( D )A.煮沸 B.干烤灭菌 C.流通蒸气灭菌 D.高压蒸气灭菌 E.超声波36、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这是因为湿热灭菌( E )A.水份多,蛋白质易凝固 B.穿透力强 C.能放出潜热 D.A+B E.A+B+C37、构成细菌毒力的是( C )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分解代谢产物 E.侵人机体的途径38、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E ) A.荚膜 B.菌毛 C.磷壁酸 D.脂多糖E.异染颗粒39、与致病性无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B ) A.毒素 B.抗生素 C.热原质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40、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C ) A.荚膜 B菌毛 C.芽胞 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41、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E )A.鞭毛 B.芽胞 C.荚膜 D.性菌毛 E.普通菌毛42、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D ) A.H抗原 B.肽聚糖 C.O抗原 D.脂多糖 E.荚膜多糖43、关于内毒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E )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性质稳定,耐热 D.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 E.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44、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D )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D.可制备成类毒素 E.耐热45、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E )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金葡菌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霍乱肠毒素E.肉毒毒素46、类毒素是( C )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免疫原性的物质 D.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免疫原性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47、病原菌进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属于( C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三、选择题1.A 2.D 3.D 4.A 5.D 6.B 7.B 8.E 9.C 10.A 11.E 12.E 13.A 14.E 15.E 16.C 17.B 18.A 19.B 20.E 21.C 22.D 23.D 24.B 25.A 26.B 27.E 28.C 29.C 30.D 31.E 32.E 33.E 34.C 35.D 36.E 37.C 38.E 39.B 40.C 41.E 42.D 43.E 44.D 45.E 46.C 47.C三、选择题1、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病原菌是( C ) A.肺炎球菌 B.脑膜炎奈氏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与葡萄球菌感染易于局限化的有关物质是( C ) A.溶血素 B.杀白细胞素C.血浆凝固酶 D.透明质酸酶 E.表皮溶解毒素3、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 )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表皮葡萄球菌 E.肺炎球菌4、能引起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是( E ) A.M蛋白 B.溶血素 C.链激酶 D.透明质酸酶 E.致热外毒素5、A群链球菌产生的致病物质不包括( D ) A.链激酶 B.红疹毒素 C.溶血毒素 D.剥脱性毒素 E.透明质酸酶6、对人有致病性的链球菌主要是( A ) A群链球菌 B.B群链球菌 C.C群链球菌 D.群链球菌 E.E群链球菌7、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 ) A.荚膜 B.自溶酶 C.溶血素 D.神经氨酸酶 E.紫癜形成因子8、淋病奈氏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C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性接触传播 D.创伤伤口感染 E.节肢动物咬9、自然情况下,以人类为唯一宿主的病原性球菌是( D )A.葡萄球菌 B.丙型链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淋病奈氏菌 E.脑膜炎奈氏菌10、革兰染色为阴性的细菌是( B ) A.肺炎链球菌 B.脑膜炎奈氏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11、对青霉素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是( E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肺炎球菌 D.脑膜炎球菌 E.淋球菌和葡萄球菌12、链球菌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是( B ) A.链球菌溶血毒素和透明质酸酶的作用B.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Ⅱ型或Ⅲ型超敏反应 C.I型或Ⅳ型超敏反应D.链激酶、链道酶的作用 E.链球菌在肾小球大量繁殖的结果13、在致病过程中,可引起两次菌血症的细菌是( B )A.霍乱弧菌 B.伤寒沙门菌 C.脑膜炎球菌 D.痢疾志贺菌 E.结核分枝杆菌14、诊断伤寒和副伤寒临床上常用的试验为( B )A.OT试验 B.肥达试验C.抗链O试验 D.毒素中和试验15、下列各组中均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E )A.破伤风梭菌、结核分枝杆菌 B.产气荚膜梭菌、流感杆菌C.肉毒梭菌、变形杆菌 D.破伤风梭菌、变形杆菌E.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16、关于破伤风梭菌的叙述,其正确的是( C ) A.属于兼性厌氧菌 B.为革兰阴性杆菌 C.外毒素致病 D.可以引起败血症 E.可以引起骨骼肌驰缓性麻痹17、破伤风的紧急预防应注射( C ) A.类毒素 B.抗生素 C.抗毒素 D.干扰素18、被锈铁钉深刺造成外伤时,应给予注射( C ) A.破伤风减毒活疫苗 B.白百破三联疫苗 C.破伤风抗毒素 D.破伤风类毒素 E.丙种球蛋白19、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是( B )A.破伤风梭菌通过血流侵人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增殖致病B.破伤风痉挛毒素侵人中枢神经系统致病 C.破伤风溶血毒素侵人中枢神经系统致病D.破伤风梭菌产生内毒素引起休克 E.破伤风梭菌引起败血症20、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以,应用( D ) A.抗生素 B.细菌素 C.破伤风菌苗 D.破伤风抗毒素 E.破伤风类毒素21、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体是( E ) A.炭疽杆菌 B.变形杆菌 C.产气杆菌 D.鼠疫杆菌 E.产气荚膜梭菌22、肉毒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是以( C ) A.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B.呼吸系统症状为主 C.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D.泌尿系统症状为主 E.循环系统症状为主23、目前已知的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D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金葡萄肠毒素 C.霍乱肠毒素 D.肉毒毒素 E.志贺毒素24、不是破伤风梭菌生物学特性的为( B ) A.为革兰阳性杆菌 B.不具有鞭毛 C.芽胞圆形,直径宽于菌体,位于菌体顶端 D.芽胞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E.专性厌氧25、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 D )A.大肠埃希菌 B.A群链球菌 C.肺炎链球菌D.结核分枝杆菌 E.脑膜炎奈氏球菌26、不以内毒素或外毒素为致病物质的细菌是( E )A.绿脓杆菌 B.炭疽杆菌 C.布氏杆菌 D.白喉棒状杆菌 E.结核分枝杆菌27、卡介苗是( D )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B.发生了抗原变异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减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D.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E.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人型结核分枝杆菌28、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 D ) A.年老体弱者 B.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C.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D.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E.严重结核病人,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患者29、下述结核杆菌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 E ) A.专性需氧B.营养要求高C.生长缓慢D抗酸染色阳性 E.有毒菌株的菌落为光滑型34、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微生物是( D )A.立克次体 B.支原体 C.螺旋体 D.衣原体35、无细胞壁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C)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衣原体三、选择题1.C 2.C 3.A 4.E 5.D 6.A 7.A 8.C 9.D 10.B 11.E 12.B 13.B 14.B 15.E 16.C 17.C 18.C 19.B20.D 21.E 22.C 23.D 24.B 25.D 26.E 27.D 28.D 29.E 30.C 31.C 32.E 33.D 34.D 35.C 36.B三、选择题1、对病毒体特性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以复制方式繁殖 B.测量单位是μm C.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D.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 E.对抗生素不敏感2、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是( A ) A.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B.60℃30min 能杀死所有病毒 C.包膜病毒体比无包膜病毒体更能耐受反复冻融 D.紫外线不能灭活病毒 E.脂溶剂能破坏病毒衣壳3、引起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病原体是( B )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C.乙型流感病毒D.丙型流感病毒E.副流感病毒4、抗原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 D ) A.型特异性抗原小变异 B.型特异性抗原大变异 C.亚型抗原的大变异 D.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E.与其它病毒基因重组5、通过消化道感染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是( D )A.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 狂犬病毒 C. 流感病毒 D. 脊髓灰质炎病毒 E.麻疹病毒6、下列物质中,具有感染性的是( C ) A.管形颗粒 B.小球形颗粒 C.Dane 颗粒 D.HBeAg7、具有高度传染性的HBV感染者血液中可检测到( E ) A.HBsAg、HBcAg、HBeAg B.HBsAg、抗HBe、抗HBc C.HBsAg、抗HBs、HBeAg D.抗HBe、抗HBs、抗HBc E.HBsAg、抗HBc、HBeAg8、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D )A.垂直传播 B.日常生活接触 C.血液、性接触、母婴接触D.呼吸道 E.媒介昆虫叮咬9、对乙型肝炎的错误叙述是( A )A.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B.感染途径主要是经过血液 C.人受到感染后,可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D.转为慢性及反复迁延的多见 E.有些可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10、关于HBsAg,正确的是( B ) A.只出现在乙肝患者血清中 B.阳性者不能作为献血员C.具有抗原性,其相应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D.只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 E.阳性表示肝内有病毒正在复制11、带有逆转录酶的病毒是( A )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EB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人乳头瘤病毒 E.乙型肝炎病毒12、 HIV的感染特点不包括( E ) A.潜伏期长 B.引起严重的免疫系统损伤C.发生各种肿瘤 D.通过垂直传播造成胎儿感染 E.常常由于继发外源性感染而致死13、HIV主要损伤的细胞是( C )A.B细胞 B.CD8+T细胞 C.CD4+T细胞 D.Tc细胞14、被狂犬咬伤后,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D )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清创十抗生素 D.清创+接种疫苗+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15、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恐水症”的病毒是( B ) A.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狂犬病病毒 C.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D.登革病毒 E.黄热病毒三、选择题1.B 2.A 3.B 4.D 5.D 6.C 7.E 8.D 9.A 10.B 11.A 12.E 13.C 14.D 15.B1、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四部分组成。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免疫学第一节概述1、免疫是指:( B )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过程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能力2、免疫对机体是( E )A.有利的B.有害的C.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3、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C。
)。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第二节抗原1、有关半抗原的说法,正确者为( D )。
A.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B.无免疫原性和抗原性C.有免疫原性,无抗原性D.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E.多数为蛋白质2、与免疫原性有关的是( E )。
A.分子大小B.外源性程度C.组成与结构D.物理性状E.上述全部因素3、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D )。
A.脂多糖B.多糖C.类脂D.蛋白质E.多肽4、以下抗原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为( D )A.异种抗原B.肿瘤抗原C.异嗜性抗原D.首要构造相容性抗原E.AFP5、异物性物质指(D)A.异种物质B.同种异型物质C.改变的自身成分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6、抗原的抗原性是指( E )。
A.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性能B.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效应淋巴细胞的性能C.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能D.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能E.与相应抗体和(或)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能7、肿瘤相关性抗原是指( D )A.某一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B.肿瘤细胞不表达的抗原C.正常细胞不表达的抗原D.肿瘤细胞高表达,某些正常细胞也可以少量表达的抗原第三节免疫球蛋白1、大多数免疫原给多种动物接种后,首先检出的抗体是(。
C)。
A.IgGB.IgA。
C.IgM。
D.IgE。
E.IgD3、抗体分子与抗原结合的部分是( B ) A.Fc段B.Fab 段C.绞链区D.H链的C区E.L链的C区4、抗体分子与抗原结合的部分是(E。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三章-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第一节 抗原抗原的特异性来自❖ 特异性是指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抗 原的免疫效应物质,且仅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 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 特异性是免疫应答最基本的特点,亦是临床 免疫学诊断与防治的理论依据
7
第一节 抗原
抗原
机体
抗体
抗原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抗原的特性示意图
8
第一节 抗原
抗原决定基
❖ 抗原决定基,又称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 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般由几个到 十几个氨基酸构成。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异物性
①异种物质 ②同种异体物质 ③自身物质
(二)理化性状
1.分子大小与化学组成 分子质量一般在l0kD以上,且分子量越大,含有抗原
表位越多,结构越复杂,则免疫原性越强 2.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11
第一节 抗原
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 微生物化学组成复杂,免疫原性较强 ❖ 细菌的外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
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免疫
血清、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 原。
17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
概念
❖抗体(antibody, Ab)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 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 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g) 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 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4
第一节 抗原
(五)自身抗原 1.隐蔽的自身抗原
如甲状腺球蛋白、精子、脑组织和眼晶体蛋白等
2.修饰的自身抗原 (六)肿瘤抗原 1.肿瘤特异性抗原 如黑色素瘤的抗原 2.肿瘤相关抗原
免疫球蛋白-最新医学免疫学课件
2023免疫球蛋白-最新医学免疫学课件CATALOGUE 目录•免疫球蛋白概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合成与调节•免疫球蛋白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免疫球蛋白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01免疫球蛋白概述免疫球蛋白(Ig)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分为IgM、IgA、IgD、IgE、IgG,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的功能。
五种免疫球蛋白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定义与分类IgM在感染早期出现,是机体抗感染的“先头部队”,能高效地与细菌、病毒颗粒结合,从而发挥抗感染作用。
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型,血清型IgA参与抗感染免疫,而分泌型IgA参与黏膜免疫,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血清型IgD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作用尚不明确,而膜结合型IgD构成BCR,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参与Ⅰ型超敏反应和抗寄生虫反应,机体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主力军”作用,参与抗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IgA IgE IgGIgD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23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的功能。
参与体液免疫应答效应T细胞是细胞免疫应答的核心部分,可以诱导靶细胞凋亡。
参与效应T细胞的产生免疫球蛋白可以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帮助机体抵抗感染。
参与炎症反应02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合成与调节03免疫球蛋白的折叠在肽链折叠为具有特定空间构象的免疫球蛋白过程中,需要分子伴侣的辅助。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合成过程01氨基酸的活化免疫球蛋白的合成首先需要将游离的氨基酸通过氨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活化为对应的氨酰-tRNA。
02肽链的延长活化的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按mRNA的指令连接起来,形成肽链。
转录水平的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基因表达受到多种转录因子的调节,这些转录因子可以结合到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调控其转录。
免疫球蛋白的概念与结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Fc段— 可结晶片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 由二条羧基端1/2H链组成,不能和抗原结合
, 但有Ig的其他活性。
对蛋白酶敏感,经蛋白酶处理,多在此区被切断。
04
功能区
VH和VL共同构成抗原结合的部位。 IgG的CH2区是补体结合点所在的部位,参与活化补体。 IgG的CH3区能与组织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免疫球蛋白的 其他成分
免疫球蛋白的水பைடு நூலகம்片断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06
1. 经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3个片段,2个相同 的Fab段和1个Fc段
2 . 经胃蛋白酶水 解IgG,得到2个片 段,
F(ab,) 2—具有双 价抗体活性片段
pFc’——小分子 多肽碎片,无任何 生物活性
复习思考题
1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2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和结构
2.熟悉
免疫球蛋白的 水解片段。
1.掌握
免疫球蛋白、抗体 的概念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结构、特点。
(一) 概念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 的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抗体一定是免疫球蛋白,免 疫球蛋白不都是抗体。
轻链可变区 VL 重链可变区 VH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简称C区,位于L链靠近C端的1/2和H链靠近C端 的3/4区域,这一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比较稳定,所以叫恒定区, H链和L链的恒定区分别称为CH和CL。
医学免疫学第4讲免疫球蛋白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抗体的概念?(“枪炮”的生产?)
贰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壹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概述
01
白喉外毒素 (抗原)
刺激机体
抗毒素 (抗体)
中和毒性作用
1890年von Behring 和kitasato
德国细菌学家 von. Behring
IgM
最早产生的抗体,胚胎晚期合成,1岁接近成年人; 抗感染“先头部队”。
五聚体,分子量最大Ig,称巨球蛋白。
天然ABO血型抗体是IgM。
新生儿血中若IgM水平升高,提示曾宫内感染。机体内查见特异IgM ,提示近期感染。
3
2
1
4
5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分血清型和分泌型:血清型为单体 ,主要由肠系膜淋巴组织浆细胞产生;SIgA双体,主要合成和作用部位黏膜,“边防军”。
05
骨架区:高变区以外的可变区区域,其氨基酸
06
组成和排列顺序相对不易变化,FR1-FR4。
2.恒定区:
特异性: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针对不同抗原 刺激产生同一类抗体,V区特异性不同, C区特性相同。 位置:L链C端1/2,H链C端3/4或4/ 组成:CH1~CH3或CH4。
功能:能改变两个Y
形臂之间的距离,更 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 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 IgD、IgG、IgA有绞 链区,IgM和IgE无。 位置:CH1-CH2之间 脯氨酸丰富,易弯曲 变形,也易被酶水解。
IgD具体功能不清楚。
IgD
抗寄生虫感染。
2.为亲细胞抗体,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的Fc受体结合,引起I型超敏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铰链区
Flash 2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小结:
Ig单体:由两条重链(H)和两条轻链(L)借链间二硫键连接形成 “Y” 字形结构 H链分5类( , , , , ), L链分2型( 、 )
分区: 可变区(v):轻链近N端1/2, 重链近N端1/4或1/5(IgM,IgE)
高变区(HVR ):H,L各有3个高变区,共同组成抗原结合部位 骨架区
❖ 是唯一一类会出现在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 ❖ 初乳中的sIgA可对婴幼儿发挥自然被动免
疫,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的感染
❖提倡:母乳喂养
本文由探生科技技术人员提供,Fantibody全球抗体搜索引擎,您身边的抗体专家!
IgD的特性和功能
❖血清中含量低,其生物学作用尚不 清楚
❖是一种随时可以产生单体免疫球蛋 白
(优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 础第三章第二节免疫球蛋白
一、基本概念
1、抗体(antibody,Ab)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1、抗体(antibody,Ab)
指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 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 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IgA的特性和功能
❖ 出生后4-6个月开始合成
① 血清型IgA:为单体分子,主要 存在于血清中。 ② 分泌型IgA: 为二聚体(SIgA)
❖ 分泌型IgA 主要由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 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及呼吸道、消化 道、泌尿道的分泌液中和粘膜表面,是机 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
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
① 中文:抗原结合片段 ② 组成:一条完整的L链和一条H链N端1/2
L + (VH+CH1) ③ 功能:结合抗原
抗原结合价=1 (单价)
中和毒素
阻止病毒入侵
(2) Fc
crystallizable fragment
① 中文:可结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段。
② 组成:二条H链C端1/2(即CH2+CH3,包 括铰链区)。 ③ 功能:通过胎盘,激活补体,结合细胞,最 终将抗原破坏清除
(二) Ig肽链的分区
N端
1. 可变区(V区)
variable region
2. 恒定区(C区)
constant region
C端
恒定区
可变区
3.铰 链 区
❖位 于 CH1 和 CH2 之 间 , 含 丰 富 的 脯氨酸,易伸展弯曲,有利于 免疫球蛋白V区与抗原互补性结 合;有利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
功能; ❖ 主要作用是抗感染,多数抗菌、抗病毒、抗
毒素抗体均属IgG类 ❖ 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
IgM的特性和功能
❖ 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称为巨球蛋白 ❖ 个体发育中最先出现的Ig,胚胎晚期即能产生,
脐带血IgM增高提示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 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时,是体内最先产生的Ig; 血清IgM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可用于感染的 早期诊断; ❖ 天然血型抗体是IgM;
这个概念主要是从生物学功能上讲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 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从化学结构上讲
抗体都是Ig,而Ig不一定都是抗体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抗体的结构)
(一) 基本结构(Ig单体)
1、分子组成与构型
Ig=2×(重链+轻链)
Ig单体由两对多肽链借链间二 硫键连接形成 “Y” 字形结构。
三、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
IgG IgM
IgA IgE
IgD
H链:, , , , . (Ig) IgA IgG IgM IgD IgE
IgG的特性和功能
❖ 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 ❖ 血清中的主要抗体成分(75%); ❖ 是分子量最小的一类免疫球蛋白 ❖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发挥自然被动免疫
恒定区(C):轻链近C端1/2, 重链近N端3/4或4/5(IgM,IgE) CH1, CH2, CH3,IgM 和 IgE 还有CH4
铰链区:重链的CH1与CH2之间, IgM,IgE无铰链区
(三) Ig的酶解片段(水解片段)
1、IgG的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
IgG
2Fab 十 Fc
(1) Fab
2、重链(H链)
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 子量约50-75kD。 重链的免疫原性因其恒定区的氨基 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而异。
H链:, , , , .
(Ig) IgA, IgG, IgM, IgD, IgE
Ig的类
3、轻链 (L链)
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 约25kD。 据其免疫原性不同分为、两个 型。人:比例 约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