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由农业经济科学,农业技术科学和经济应用数学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得到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最佳统一,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发展阶段:a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b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c停滞阶段【20世纪70年代】d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e完美阶段【20世纪90年代】。

3.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要素:技术,经济,定量【计量】

4.农业技术经济特征:综合性,计量性,比较性,预见性,实用性,时空性

农业技术选择:特定的地区企业或者农户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考虑内外各种客观因素制约,对各种可能得到的技术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佳技术的过程。农业技术与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农业技术与经济的结合问题)

第二章

5.经济效益:就是劳动成果【有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间的评价,也可以表述为经济效益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的程度的评价。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指农业技术政策、技术措施和农业技术方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贯彻及使用时,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生产成果之间的价值量比较

农业技术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农业技术经济学范畴中,技术效果是经济效益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取得一定的技术效果,技术措施,技术方案,和技术制度的应用才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经济效益优势技术效果的最终表现,二者关系十分密切,具体表现为一致性和矛盾性,一致性的表现普遍存在,而矛盾性主要表现在1.技术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2.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3.经济上的需要与技术上的可能之间的矛盾

7.农业技术要素配置原理;1.农业技术要素整体原理进行任何农业生产活动,都需要投入各种技术要素,如资本,人力,土地等,这些技术要素在特定的关联方式下便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农产品。2.农业技术要素平衡原理加深人们对农业技术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协调发展客观规律性的认识,是技术要素的利用有规可循。农业技术要素平衡的特点a农业技术要素的齐备性,b农业技术要素的“短线平衡”性。农业技术要素平衡的途径a时间平衡b 空间平衡c质量平衡d 动态平衡3.农业技术要素替代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不少技术要素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其目的失去的更好的经济效益,农业技术要素替代的途径主要表现两个方面a 单项技术要素的替代b技术要素组合的替代。农业技术要素替代的原则,主要有a 相互替代的技术要素应该是同质异值,即功能相同,相同、价格不同,替代后可能提高经济效益b不同的技术要素组合相互替代时,替代后的技术要素组合应能降低成本或增加产量,保证经济效益大于替代前。C被替代的技术要素不可闲置不用,而且在新的用途中能获得比原来用途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d实现技术要素替代的经济效益,应以保持农业生态平衡为前提条件。

生产弹性:又称产出弹性,是衡量生产要素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它是产量变化率与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率的比率,反映产品产量变化时对生产要素投入量

8.NPV 【净现值】判断标准NPV大于等于0,则说明项目报酬率不低于基准收益率,项目应予接受,若NPV小于0,则说明项目的报酬率低于基准收益率,项目应予拒绝NPVR【净现值率】用于单一项目评价时,若净现值指数大于等于0,项目可行,用于多项目比较时,净现值指数大于等于0且最大者为优IRR【内部收益率】当IRR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反之,不可行。

9.农业技术要素投入报酬递减规律的原因:第一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劳动对象是土地,而生物和土地在一定条件下,都客观存在着容纳度的界限,要素的投入量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使其出现报酬递减现象。第二农产品是由多种生产要素转化而成,在农业生产中,任何一种生产要素都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合理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中,这种配合的比例关系是恒定的。如果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只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其结果是这一生产要素的每一单位分的其他生产要素的份额将会逐渐减少,这样就使各生产要素之间配合失去平衡,造成报酬递减

第三章

10.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程序:项目的选择,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项目评价和方案选优

11.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项目的选择原则a需要性b关键性c可行性

12.搜集农业技术经济资料的原则和要求:1.目的性,2可靠性,3.代表性4.适时性5.计划性

13.资料搜集的方法:调查法【包括统计及会计方法】,实验法

14.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一般方法:比较分析法,【将所搜集到的有关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数据资料加以整理和分组,根据可比性原则,运用各种技术经济效果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农业生产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效益等有关技术经济分析指标的对比和评价】因素分析法【就是用来分析和分离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因素对经济现象,目标,水平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其中连环替代法注意书上的计算题】综合评分法

第四章

15.农业技术生产函数:使用数学形式描述农业生产过程中变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图表,曲线,或者数学表达式。

16.农业技术生产函数模型能够反映任何微小的变化,能过准确计算某一点的要素投入与相应的产品产出的数学表达式。

资金的时间价值:指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也可被看成是资金的使用成本。

农业技术进步的特性是什么

体现了综合性;具有外部性;表现为生产结构的多元性;具有选择性;具有渐进性和飞跃性,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相统一的过程

17.规模经济:指农业规模扩大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如果规模扩大后反而导致单位产品上升则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1.内部原因随着规模的扩大,各规模要素之间的组合将会更加合理,使各各规模要素的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一些效率高的农业机器之内能在大面积上才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许多新的生产技术和技术体系只有在大面积上能有效地采用,规模扩大后经有利于专业化生产,而生产专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规模扩大后农民在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掌握较多较高技术的生产单位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2.外部原因规模扩大后,通常能更好的利用外部市场和得到更多的优惠,从而获得额外的收益,农户种植业规模扩大后,随着产出的增加,国家将用较高的价格收购增加的农产品,同时还将增加供应许多低价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机械的补贴,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社会服务的低廉收费,都对规模大的生产单位有利,而且,各国政府对种植业生产都有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这些补贴大多数是以土地规模或产出规模计算的,规模越大,所得的补贴就越多。

18.比例经济如果产出量的增加大于1%,就表示产生比例经济,如果产出量的增加少于1%,则表示产生了比例不经济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个是(C)A规模的内部经济对国家有利B规模的内部经济对企业有利C从国民经济角度看,规模的外部经济可以真正降低单位产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