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脸》说课讲解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脸》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详细内容为《花脸》一文。
该文通过对主人公小明的描绘,展示了他从盲目崇拜到自我认知的成长过程。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小明对花脸的喜爱;第二部分讲述小明在家长会上表演花脸的经历;第三部分阐述小明从错误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正确对待兴趣爱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分析人物心理,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兴趣爱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明心理变化,理解文章主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花脸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花脸的了解和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3. 课堂讲解:a.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 分析小明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c. 讲解文章主题,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兴趣爱好。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花脸》2. 内容:a. 小明对花脸的喜爱b. 小明表演花脸的经历c. 小明的心理变化及成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文章内容,画出小明心理变化的曲线图。
b. 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谈谈正确对待它们的重要性。
2. 答案:a. 参照文章内容,画出小明心理变化的曲线图。
b. 示例:正确对待兴趣爱好,既要热爱,又要保持理智,避免盲目崇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学生以“我的兴趣爱好”为主题,描述自己的爱好及如何正确对待它们。
花脸(说课稿)
《花脸》说课稿一、对教材的理解《花脸》是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中的一篇课文。
它是作家冯骥才的一篇叙述性散文。
全文共7个自然段,文字浅显,但内涵深刻。
作者回忆了儿时的经历,用孩子的视角描写花脸,写出了少年对花脸的喜爱,对英雄的那种朴素的、自发的崇拜。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能体会出作者对花脸的无限热爱之情,通过买花脸、戴花脸等生活细节,表现“我”对英雄的仰慕和崇敬。
抒发“我”心灵深处所隐藏的渴望成为英雄的少年豪情。
因此,本文是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品读“关公花脸”样子的语句,感受到作者对花脸的喜爱。
通过“我”买花脸时“惊喜地发现了一个”,但“看得直缩脖子”,“竟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等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到戴着花脸时的情景,感受人物内心的变化情感。
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疏通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朗读、圈划,理解人物心理变化过程3、感受英勇的英雄气概,体会少年爱慕英雄的热情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少年爱花脸、爱慕英雄的热情。
难点重在理解英雄的含义,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英雄情结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童年时的心爱之物还是充满兴趣的,但对“花脸”这种民间传统文化又有些陌生。
因此,作好充分的预习是学习课文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怎样引领学生更深入文本,体会“我”对花脸的感情变化。
抓住描写花脸的语句,通过朗读,体会花脸的“特别”之处,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朗读中,不断增强学习兴趣,体会作者在买花脸、戴花脸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设计思路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教材的个人理解,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注重细节、朗读圈划”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感受作者喜爱花脸、仰慕英雄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韵味醇厚,耐人寻味。
从京剧中引出花脸这一元素,引起学生兴趣。
(二)整体感知1、补充介绍:花脸与作者对民间文化的热爱2、疏通文章脉络(爱花脸——买花脸——戴花脸)3、朗读课文(三)研读课文1、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关羽的花脸的?2、在作者眼中,关羽的花脸有什么特别之处?3、面对这样一张花脸,从“我”的表现体会“我”当时的心情是如何的?4、配了青龙偃月刀之后,圈划出能表现“我”心情的语句5、戴上关羽的花脸时,找出“我”的表现是如何的,感受“我”又是怎样的心情?(四)深入理解主题1、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对花脸的喜爱之后,其实作者真正喜爱花脸的原因是对英雄(关公)的崇拜,从关公的小故事中体会到关公这样一种英勇,忠肝侠胆的气魄。
花脸优秀教案
花脸优秀教案教案标题:花脸优秀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花脸的定义和作用。
2. 能够分辨和绘制不同种类的花脸。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分辨和绘制不同种类的花脸。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黑板、彩色笔、画笔、颜料、画纸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彩色笔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张花脸图片,并向学生解释花脸的定义和作用。
Step 2 学习不同种类的花脸1. 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花脸形象,并为他们依次解释每个花脸的特点和表达的意义。
Step 3 练习绘制花脸1. 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绘制一个基本的花脸,包括眼睛、鼻子和嘴巴。
2. 学生们跟随教师一起用铅笔在画纸上练习绘制花脸,直到能够熟练掌握。
Step 4 绘制不同种类的花脸1. 学生们根据教师提供的不同种类的花脸形象,在画纸上用铅笔勾勒出轮廓,并用彩色笔进行上色。
2. 学生们相互欣赏彼此绘制的作品,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Step 5 总结课堂内容1. 教师向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扩展:1. 给学生布置绘制其他物品或动物的花脸作业,加深学生对绘画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经典的花脸形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花脸的定义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分辨和绘制不同种类的花脸。
同时,在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此外,通过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教学中,教师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但是,教师在演示绘制花脸的过程中,对于细节的讲解不够清晰和具体,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改进。
冯骥才花脸课文解析
冯骥才花脸课文解析一、整体感知1. 主题思想- 例如,“我”对关老爷花脸的情有独钟,戴上花脸后的那种自豪与兴奋,以及因为花脸而产生的一系列故事,都体现了“我”对英雄形象的强烈崇拜,这种崇拜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对少年成长的深刻影响。
2. 结构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 第一部分(1 - 3自然段):写春节将至,“我”渴望买一个花脸。
这部分主要是为下文写买到花脸后的种种情节做铺垫,通过描写“我”对花脸的向往,如“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来得迫切,吃穿玩乐花样都多,还可以把拜年来的亲友塞到手心里的一小红包压岁钱都积攒起来,做个小富翁。
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一层深在的缘故,便是我要写在这几张纸上的。
”引出下文对花脸的具体描述。
- 第二部分(4 - 19自然段):写“我”买到关老爷花脸后的兴奋与得意,以及发生的一些趣事。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其中包括对花脸样子的细致描写,如“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还有“我”戴上花脸后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像“我”戴着花脸在家人面前耀武扬威,和小伙伴们玩耍等情节,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孩子对花脸的喜爱。
- 第三部分(20 - 21自然段):写“我”因失手打碎了家里的祖传花瓶,却因戴着花脸而躲过了爸爸的惩罚,最后对花脸的怀念。
这部分通过这个意外事件,进一步深化了“我”对花脸的特殊情感,即使多年后,“我”仍然对花脸念念不忘,“每每从眼孔里望见爸爸阴沉含怒的脸,不再觉得自己是关老爷,而是个可怜虫了!”但花脸带给“我”的那种童年的快乐和对英雄的向往依然深刻。
二、人物形象1. “我”- 这是一个天真、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的孩子形象。
- 从“我”对花脸的渴望中可以看出“我”的天真。
“我”在过年时,最期待的不是吃穿玩乐,而是能拥有一个花脸,“一年之中唯有过年这几天是孩子们的自由日,在这几天里无论怎样放胆去闹,也不会立刻得到惩罚。
《花脸》重点讲析
难忘的记忆
冯老师:《花脸》是回忆童年时代往事的一篇文章,作者在叙述这件往事的时候,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大家知道作者是怎样悟出这个道理的吗?
李芳娜:儿时过年有经验。
这篇文章以花脸为主线,写了“爱花脸”、“买花脸”、“玩花脸”、“失花脸”等几部分,从这些描写中,我知道了孩子们喜欢过年更深一层的缘故,就是只有在过年这几天里,孩子们无论怎样放胆去闹,也不会立刻得到惩罚。
刘学斌:过年经验留祸根。
作者儿时就知道这个经验,因此他得到花脸时非常得意。
然而由于得意,他耍起到来肆无忌惮,有点得意忘形,把非常珍贵的乾隆官窑百蝶瓶打碎了。
虽然在众人的劝说下,因为过年没有挨打,却为日后留下了祸根。
聂佳丽:新错旧账一起算。
当过了正月十五,因为一件小事,父亲却狠狠的揍了作者一顿。
这是因为父亲把以前打碎百蝶瓶的事一起清算了。
这时作者就悟出了一道理:“在这有限的资历有力可得勒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算账”。
冯老师:这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是作者难忘的记忆。
这件事使作者终身难忘,因为从这件事中,作者悟出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希望大家也要从自己所经历的事中,能悟出一些道理,以便日后把事情做得更好。
六年级《花脸》教案
六年级《花脸》教案《六年级《花脸》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对花脸的热爱是对英雄的热爱,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语句来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习通过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语句来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情感变化,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仰慕英雄,渴望成为影响的心态,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课前准备】1.词语积累轧.制掺.胶俨.然凛.然威风十足愣头愣脑咄.咄逼人呲偃戳艳羡横刀立马2.圈划文中描写花脸的语句3.搜集了解有关关公的故事①单刀赴会——技高人胆大孙权部下设计要关羽赴宴会,乘机除掉他。
关羽明知是个圈套,却偏向虎山行,并且作好安排,全身而退。
令孙权部下大失所望。
②水淹七军——智勇双全关羽使计逼庞德到河边,并撤除沙袋,放水淹七军,使庞德不战而败。
③义释华容道——重情重义赤壁之战,曹操大败,想从华容道逃跑。
关羽奉命活捉曹操,但念在曹操对他的恩情,不顾军令状,放曹操一条生路。
④刮骨疗伤——意志坚强华佗在为关羽治疗毒伤时,关羽一边与别人下棋,一边神情自若地喝酒,丝毫看不出身受剧痛的样子。
⑤温酒斩华雄——武艺高强酒宴上,关羽请求斩掉华雄之时,曹操敬他一杯温酒。
当关羽除去华雄之后,回来饮酒,这杯酒还是温的。
⑥过五关,斩六将——忠心耿耿曹操想收关羽做营中大将,但关羽念在与刘备兄弟情深,身在曹营心在汉。
单枪匹马,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
【教学过程】(一)导入(1)PPT展示各脸谱形象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如关羽)。
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刚烈、勇猛、粗率、鲁莽的品格(如包拯、项羽)。
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如曹操、秦桧、高俅)。
蓝色——喻意刚强勇猛、桀骜不驯(如窦尔敦)。
黄色——意示残暴、骠悍、阴险(如宇文成都、庞涓、晁盖)。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及反思课文1花脸鄂教版
(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把握课文的结构和行文思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传统文化营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六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情感;学习兴趣上,他们对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的内容更感兴趣,喜欢参与互动性强的学习活动;学习习惯上,他们可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但需要进一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度思考的习惯。
4.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分享自己喜爱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5.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这符合认知心理学中的主动学习理论;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文化背景,这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和交流,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依据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其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如“你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如对学生的理解给予肯定,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最后,鼓励学生制定改进计划,以便在后续学习中更好地提升自己。
小学语文《花脸》说课稿
小学语文《花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接下来我说课的题目是《忆往事润传统悟生活》。
法国小说家、戏剧家杜伽尔曾说过:童年的回忆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物。
今天,我将与大家一起探讨《花脸》这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美文。
一、源于儿童说教材:《花脸》是北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往事”单元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继《挑山工》、《献你一束花》之后的第三篇冯骥才的文章。
在教材体系中,进一步强化了细节描写,为儿童写自己的往事提供了又一个范本。
二、联系生活说学情:在五年级上期,学生通过《唱脸谱》的学习,对脸谱文化已有所了解,这是学习的生活基础;在第一课中,完成字词句的过手,通过画情节曲线图,形成了文章内容的概括,这是学习的课时基础;通过前几年的学习积淀和二单元金钥匙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读能力,这是学生的阅读基础;在以前的习作训练中已经掌握了动作、神态、语言等人物描写的方法,这是学生的习作基础。
三、引领生活说目标:根据《新课标》及“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缘故、悟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花脸的喜爱之情;2.通过品味朗读,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3.研读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英雄崇拜思想以及中国的年文化。
结合学情,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第二个目标。
我将采用抓住文章主要情节和细节描写的典型段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品味朗读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来感悟学习细节描写体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四、建设生活说教法:在教法上,我采用主题教学的理念,构建一个整体学习的平台,把握住本文的两条线索,一条情节发展的线索——花脸,一条情感变化的线索——作者的心情,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让学生自主研读、感悟品味,落实语言文字的揣摩与理解,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领会文章的内涵,充分落实三性目标。
在教学的实施中,我主要运用导读教学法、对话教学法、迁移教学法、点拨教学法等。
2023年花脸说课稿
2023年花脸说课稿花脸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花脸》是六年级上册其次单元《同龄人的故事》中的其次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理解对于六年级学生并不难,这篇文章是散文家冯骥才先生写的一篇精品散文的选段,语言质朴,“我”种种童趣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特别精彩。
对于学生学习通过人物描写感受人物情感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2、教学目标六年级其次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要求学生能圈画出重点词语,感受重点词语的感情色调。
感受人物动作和心理表现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我”对花脸的心理感受描写以及我戴花脸的动作描写,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置为而通过关键语句(包括心理描写及动作描写)体悟“我”对花脸的宠爱、我对英雄的崇拜。
而通过花脸这一民俗理解“我”对民族文化的酷爱对于如今远离传统民俗的六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因此我将这设为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六(4)班孩子学习较仔细,但还不会深化文本分析课文,学生以前的语文学习较死板,思维不太开放。
二、说教法基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主要实行了朗诵阅读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设为几个环节(一)情景导入我设置了过年的情景,让学生回想自己的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并导入新课。
因为学生课前已预习了解花脸,让他们说出对花脸的理解,老师加以明确,这是有助于理解文章的。
(二)听录音,感知课文内容1、听录音我没有让学生自己读,而是先听朗诵录音,听录音中能真实地感受到文章的感情,对于从农村小学毕业的六(4)孩子的一般话规范也有好处。
2、感知内容在听完录音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这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三)、深化文本、感知情感。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一个对学生来说有点挑战性的问题,1、作者是怎么写出自己对花脸的宠爱的?他对花脸的宠爱有有什么改变?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化文本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阅读并体会情感,在实施这个教学环节时主要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去分析,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
花脸(教案)(3)
《花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各种描写充分表现人物心情的写作手法。
2、感受描写与情感发展紧密结合,展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写作手法。
3、通过朗读(传情达意)(把握重音)体会少年爱慕英雄的热情。
4、初步体会作者试图用文字保留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留恋,以及倡导传承的思想。
二、课文理解:1、导入课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请同学们讲一下自己的所爱。
(激发同学们的热情,为学习营造气氛。
)若请你用文字写出你的喜爱与留恋,并让读者也为你高兴,甚至羡慕,该怎么写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花脸》,看看她是怎么将自己对心爱之物——“花脸”的浓浓情感,感染我们读者,并让我们产生共鸣的。
2、说说“花脸”:先请同学讲,然后由老师概括。
花脸——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角。
花脸是俗称。
净角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
课文中是指类似净角脸谱的面具。
脸谱——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南北朝和隋唐(420—907)乐舞节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
由于戴假面具演出不方便,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脸上勾画,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
一般只用黑、白、红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
中国的戏剧为了表现人物个性,突破人物真实面目的局限,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加以夸张,使人远看性格突出,色彩主次分明。
它不仅表现人的生理,还把社会属性,甚至常使用的武器都集中地用图案反映出来。
如:后羿脸上的“九日”,赵匡胤眉间的“草龙”,项羽左眼的“寿“字眉,张飞的“蝠”型眉,关羽的“卧蝉”眉,鲁智深的“孔雀”眉”,曹操的“凝目”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形貌特征。
3、请同学们寻找文中作者喜爱花脸的内容。
(学习各种描写,感受人物情感。
)喜欢花脸喜欢理由情感发展内心独爱好看“我”与同龄人不同有名有姓、威风十足,有大将喜欢——独爱花脸威壮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花脸说课
《花脸》说课稿一、说教材散文《花脸》是作家冯骥才的作品。
冯骥才最擅长描摹民俗民生。
本文篇幅很短,作者借自己童年时候买花脸、戴花脸的事情来表达自己对关羽花脸的喜爱,由一开始惧怕花脸到最后喜欢花脸这样一个心理活动看出作者对民族文化的喜爱,通过舅舅知道了关羽是一个集忠义为一身的大英雄,又抒发了想成为关羽这样一位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的情怀,最终影响了作者一生。
从字面上理解主题,比较容易把握的是“我”渴望成为英雄的少年情怀,事实上,花脸的背后蕴藏着深深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也是我们的民族魂。
因此,这堂课不仅是帮助学生挖掘课文主题,也通过文本帮助学生建立传统民族文化中的英雄概念,树立英雄情怀,使学生渗透进民族精神教育中。
二、说学情本校六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在学习能力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对于文本的理解往往只是字面上的含义,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有待深入。
因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熟读是阅读感悟过程的第一步。
因此我无例外地在本课中也提前布置了常规预习——熟读课文,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再着眼于扎实基础知识,奠基文学。
例如:生字词积累:俨然、气概、凛然、咄咄逼人、戳、嵌、憋。
养成遇生字词便查阅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查找范围是字词的读音、写法、解释,做到能够用这些字词组词造句,以能理解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为最佳;文化常识积累:冯骥才生平、花脸的含义、关羽的英雄事迹,为人物外貌描写方法以及把握关羽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童年时的心爱之物还是充满兴趣的,但对“花脸”这种民间传统文化又有些陌生。
因此,作好充分的预习是学习课文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怎样引领学生更深入文本,体会“我”对花脸的感情变化。
抓住描写花脸的语句,通过朗读,体会花脸的“特别”之处,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朗读中,不断增强学习兴趣,体会作者在买花脸、戴花脸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花脸》说课稿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对戏曲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基本情感表达。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1.对传统文化了解不足,难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阅读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完全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3.生字词较多,可能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4.缺乏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的能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花脸》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花脸》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位于本册书的第五单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讲述主人公童年时对戏曲的热爱,尤其是对“花脸”角色的痴迷为主线,描绘了主人公在观看戏曲表演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主要知识点包括:
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2)如何让学生在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3)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传承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六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内容。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对故事性、趣味性的内容更感兴趣,喜欢通过故事来获取知识和感悟生活。在学习习惯上,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但还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监督。
花脸说课稿
《花脸》说课稿大家好!我是XX。
今天站在这里,倍感荣幸,在说课之前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冯骥才。
最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上语文课,冯骥才的《珍珠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让我恨不得放学后也去买一只来养着,无奈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珍珠鸟,渐渐地它就成了我心底未竟的心愿。
一提到冯骥才我就想起《珍珠鸟》。
我产生了好奇: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作家,能把文章写得这么有趣?后来我知道了冯骥才出生于宁波慈城一个名震全国的中药世家,并且从道光到光绪的五十多年里,冯家竟然走出了13个举人,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他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画家,更是一名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私以为“文化人”这个称号,对他而言是当之无愧的了。
北师大版六年级的教材中有一篇冯骥才的《花脸》,让我颇感兴趣。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我饶有趣味地读了几遍,想象着上课讲到最精彩部分时,学生的状态和表情,我自己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我坚信孩子们会很喜欢这篇课文,11、12岁的时候,他们都是活泼可爱的孩子,也有爱不释手的东西,他们可以与作者产生“共情”,谁没有个调皮捣蛋的小时候呢?我的教学目标有三:1、掌握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2、通过品词品句朗读体会人物“得意——得意忘形——恐惧”的心理变化3、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写出“我”被爸爸打时的心理变化就教学点而言,这篇课文能够深入讲解的点太多了,随便找一个,都是不错的选择,英雄情结啊、细节描写啦、心理活动啊、对比啦、侧面描写等等。
买花脸时的满心欢喜,戴花脸时的神气活现,演花脸闯祸时的得意忘形,取消节目时的垂头丧气,最终悟出道理。
这一条情节曲线中,满心欢喜、神气活现都是为得意忘形做足了铺垫。
我设计的《花脸》希望能够抓住最精彩的部分,让学生去揣摩、玩味,去和作者产生共情。
一篇课文的灵魂,需要在反复地读中去寻找,不带有任何目的的读,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最打动我们的地方。
我多读了几遍,连回家路上都在心里玩味着“小关公”的样子,当别的男孩子朝他投来艳羡的目光时,他那个快活劲儿;顺着楼梯扶手飞骑而下的得瑟劲儿,还有他砍碎祖传的乾隆官窑百蝶瓶之后,那可怜虫的样子,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就这样跃然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
教学活动三:
点叫同学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下面 问题:
1.找出本段描写小罗锅神情、语言的句子 并用——画出,体会其性格特征;
2.找出本段中对“青龙偃月刀”描写的句 子,用------画出来;
3. 找两组同学分别扮演小锣锅、“我”、 舅舅,表演情景剧,师生赏析并点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或询问长辈)我县的民间
艺术。
2020/4/1
谢谢
2020/4/1
侠骨义肠、猛烈、暴躁;如:程咬金
智勇刚义、沉稳;
如:廉 颇
2020/4/1
zǎn
积攒.
xiàn
艳羡.
shà
霎. 时
yà
轧. 制
jiāng
纸浆.
yǎn
俨. 然
fēn
气氛.
zì
水渍.
zī
龇. 牙
duō duō
咄. .咄逼人
zhǎo
张牙舞爪.
2020/4/1
sāi (瓶塞)
塞 sài (塞北)
sè (闭塞)
态度。
(喜 欢)
2020/4/1
教学活动一: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 段,思考下面问题:
1.用——画出本段描写花脸制作的 句子;再用------画出作者喜欢花脸 的句子;
2.读一读,体会作者对花脸的喜 爱之情。
2020/4/1
教学活动二: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第三自然 段,思考下面问题:
1.找出本段描写关公花脸外形的 句子,用——画出来,体会其外部 特征;
2.找出本段中作者心理描写的句 子,用------画出来。
2020/4/1
精句赏析:
这花脸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 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 逼人,叫我看得直. .缩. . 脖子。要是把 它挂在脸上,管. .叫. .别. .人. .也. 吓得缩脖 子. 。我竟. .然. . 不. . 敢. . 用手指它,只. .是. 朝 它. .扬. .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 脸!”
2020/4/1
精句赏析:
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子得
到两件宝贝,我高. 兴. 得. 只. 是. 笑. ,话. 都. 说. 不. 出. 。
2020/4/1
小练笔:
1.仿照课文,用100字左右的文字写 一写自己熟悉玩具的外部特征。
2.写一写自己不小心打碎家中花瓶 后的心里描写。
2020/4/1
课外拓展:
花脸
冯骥才
视频欣赏
2020/4/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曹操
2020/4/1
李逵
后羿
2020/4/1
孙悟空
各脸谱形象意义及代表人物:
红色 黑色 白色 蓝色 黄色 绿色 紫色
赤胆忠心,义勇无俦; 如:关 羽
忠耿正直、刚烈;
如:包 拯
生性奸诈、 手段狠毒 ;如:曹 操
刚强勇猛、桀骜不驯; 如:窦尔敦
残暴、骠悍、阴险; 如:庞 涓
lūn (抡起)
抡
lún (抡材)
2020/4/1
má (干吗)
吗 ma (好吗)
mǎ (吗啡)
zhá (轧钢)
轧 yà (轧制)
gá (轧帐)
2020/4/1
整体感知:
1. 有一定速度地朗读课文内容,说一说 课文围绕花脸写了哪几件事?
(绘花脸——买花脸——演花脸— —因花脸惹事——受到惩罚)
2.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作者对花脸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