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经济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层次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区,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县域经济的发展目前正处在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扩张的转变点上,加快发展并逐步壮大县域经济,是振兴国民经济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国家和省市都把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提出来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一系列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政策措施。在我市“十一五”开局之年,对县域经济领域进行认真研究,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加快振兴县域经济,对于实施第三部战略部署,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加快现代化步伐,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下面结合近期调研情况及我市实际就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十五”期间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阜阳市辖颍上、太和、阜南、临泉四县、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及界首一个县级市。5个县(市)国土面积7982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81.7%。县域总人口735.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80%。阜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从政策、资金、人才、资源配置等多方面予以支持、扶持,使我市县域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步入新的阶段,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达219.06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7.5%,县域财政收入达10.7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40.5%;全市县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7.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85元,比2000年增长13.7%。各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2005年颍上县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太和、临泉收入突破2亿元,市辖三区登上亿元收入台阶。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如颍上县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率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财政补助近千万元解决100万农民看病就医问题,成为全省唯一超百万人口的试点县。

二是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核心和基础。各县(市)坚定不移的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把“工业兴县(市)”和“兴工富县”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的聚集,加大新产品开发和培育精品名牌的力度,努力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形成了一批带动力强的工业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提升了县域工业的竞争力,推动了县域工业的快速发展。临泉县化工、酿造、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纺织、医药六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总产值由“九五”末的15.93亿元增加到28.4亿元,年均增长9.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达12.2%,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158。阜南县工业经济形成了板材、化工、麻纺、机电、化纤、建材、皮革等支柱产业,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民营工业已达6家。太和县构筑了以医药、人发、再生铅、筛网、木材、纺织、船舶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八大工业支柱。颍上县工业结构走向多样化,煤碳、造纸、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快速成长,新兴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宽,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颍泉区皖西北商贸城、生态园、机关办公区三项建设的成功实施,使泉北新区初具雏形;安徽阜阳工业园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周棚循环经济园建设全面启动,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两个园区建设初步构筑了泉北新区开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三是特色经济产业带初现雏形。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形成特色经济。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的规模扩张和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界首市至2006年上半年园区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

值13.9亿元,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2.7%;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8家位于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工业产值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9.6%。该市田营园区今年上半年实现税收3000万元(2005年全年税收2600万元),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阜南县初步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基地和几个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呈现“东柳西椒、南林北蒿、效区蔬菜、中部食用菌”的格局;颍上县旅游业跨入全省强县行列,也是全省唯一拥有两个国家4A级风景区的县,200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68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580万元,被省政府授予首批“旅游经济强县”。

四是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对于加快产业集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在加大中心城区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体系。各县(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能源交通、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建成和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根据不同特色,合理调整布局,强化城镇功能,建设出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中心镇和中心村。颍上县八里河镇、汤店镇同时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

五是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较快。近年来,随着我市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呈现出规模迅速膨胀、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发展态势。阜南县至2005年民营经济业主发展到18426户,产值(营业额)42亿元,上缴税金1491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97%、81%、44%。颍泉区采取财政补贴、设立发展奖励基金、免征所得税、营业税、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放开经营领域等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和放手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协会,如闻集的草莓协会、山羊协会,行流的先利禽业协会,中市办事处的黄牛协会、芦笋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壮大。颍东区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2005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038户,注册资金1709万元;私营企业19户,注册资金389.5万元。

六是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全市按照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坚持“三权”不变的基本原则,即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全面开展“乡财县管”管理方式改革,已基本形成了县、乡财政“预算共编、账户统设、票据统管、采购统办、集中收付”的财政管理模式,由县级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加强乡镇财政监督管理,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保证了乡镇工资正常足额发放,乡镇的财政困难得以缓解,取得了“挖潜、节支、堵漏、控债”的初步成效。

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以及财政存在的困难

十五期间,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兄弟地市比较,我市县域经济整体水平较低,经济实力弱,仍存在着增收潜力严重不足、财政收不抵支及发展速度较慢的问题。

(一)财源结构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化水平低。

2005年,全国三次产业比重为12.4:47.3:40.3,全省为17.9:41.6:40.5,我市各县三次产业比例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如下图)

由此看出至2005年,我市各县一产比重均在30%以上,比全国、全省高出10多个百分点;二产仅太和、界首在30%以上,颍州区二产业比重为19.4%,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28、22、8.5个百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