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建设的建议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摘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中国的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展示,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目前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发展中面临着种种困境,如基础设施滞后、文化表现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提供更多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文化保护和创新发展,鼓励少数民族村寨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还要促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商业化,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推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才能实现良性发展,持续繁荣。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建议,政府支持,文化保护,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重要性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的生动展现,少数民族村寨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拥有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和民族民间文化。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也可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建设旅游景区、提供旅游服务等方式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还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旅游业的繁荣可以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对生活的满意度,提高幸福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现状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作为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向往那些保存完好、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村寨。
尽管少数民族村寨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加强我区少数民族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我区少数民族工作的几点建议少数民族、宗教、社救委员活动组李国雄我区有2个瑶族乡、7个瑶族村、11个瑶族组,少数民族人口近5000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
1995年以来,由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区创造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工作,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实行民委委员制,以城市带动农村,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民族乡镇发展经济的路子,有效地促进了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1998年受到国家民委和省人民政府的表彰,1999年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为了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做好我区少数民族工作,我提以下意见、建议。
一、我区少数民族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我区少数民族工作在发展经济、促进民族团结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落实少数民族政策的力度还不够。
党和国家为了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改善民族地区的生活、生产环境,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这些优惠政策,大多数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也有一些政策落实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农业税、屠宰税、农业特产税等税收实行减免方面力度不够;二是在扶持民族地区发展交通、邮电、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力度不够;三是在民族乡村加大投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四是在选拔、培养、培训少数民族干部方面力度不够。
2、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迟缓。
这里固然有我区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差等原因,但有些职能部门扶持不够,缺乏周期短、收益大的项目,缺乏资金和技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交通不便,信息不灵。
我区几个少数民族乡镇都处在偏远山区,多年来交通不便,近几年来通往乡镇的公路虽有所发展,但村级公路仍然是路况差、维护差。
大塘乡至今尚未开通程控电话,虽然有一部卫星电话,但经常坏。
对内对外的一切联系基本上靠书记、乡长的传呼机。
月峰乡虽然已开通了程控电话,但因费用高,也用不起。
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是严重制约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4、少数民族乡、村文化教育存在差距。
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提升三年行动 政策解读
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提升三年行动政策解读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提升三年行动政策解读一、引言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提升三年行动是中国政府针对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发展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该政策的出台旨在推动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本文将对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提升三年行动进行深度解读,并分析其实施对于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二、政策背景1. 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意义民族特色村寨是中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地,具有独特的历史、民俗风情和民族风格。
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而,近年来一些民族特色村寨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如缺乏统一规划、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环境保护不力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形象和发展,也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有必要出台针对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有针对性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三、政策内容1. 政策目标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提升三年行动的核心目标是要求到2023年,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较大规模的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提升项目,300个以上少数民族村寨基本形成了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和重点发展民族旅游产业区,1000个以上少数民族村寨基本形成了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示范区。
这一目标的提出表明政府对于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重视和扶持力度,有望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带来显著的发展机遇。
2. 政策举措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提升三年行动包括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主要包括资金支持、项目立项、规划编制、标准建设等方面。
政府将加大对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项目。
政府将加强对民族特色村寨旅游项目的立项和规划编制工作,实施分类指导,推动各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项目规范、合理、有序发展。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法规类别】少数民族事务综合【失效依据】国家民委关于废止部分政策性文件的通知【发布部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发布日期】2012.12.05【实施日期】2012.12.05【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民(宗)委(厅、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已经委务会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12年12月5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一、前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且比例较高,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聚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结晶,体现了中华文明多样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村寨多位于边远落后地区,贫困问题突出;受自身条件限制,传统经济转型困难;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遭受巨大冲击;受多种因素影响,许多传统民居被造价低廉的简易建筑所取代,村寨的民族特色和乡村特色急速消失。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与建设探讨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与建设探讨摘要:近年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在各地成效明显。
同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改革加强地区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指导。
为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规划衔接与建设实施,本文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要求、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农房建设等角度研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各层级规划衔接,并通过实施主体研究加强构建多方协助机制,从科学规划到多方参与逐步建成具有自然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特色产业突出的美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美丽乡村;多方参与1.引言自2009年以来,在国家各部门推动下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在各地区广泛有序开展,在多方参与下成效明显。
2014年、2017年、2019年,国家民委先后开展了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工作,海南省的23个村寨被命名挂牌。
2019年,海南开展首批“海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评选工作,13个市县25个村寨被命名挂牌。
三亚市中廖村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时也是三亚市第一个五星级美丽乡村。
在海南通过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创新发展产业、增加群众致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提升民族特色文化等多角度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融合少数民族智慧、少数民族文化为一体的空间聚落,是民族地区乡村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本文借由三亚及海南少数民族村寨建设的视角,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要求到规划体系衔接,再到如何在实践中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行研究探讨。
2.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建设要求2012年12月,国家民委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该纲要确立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扶持对象和发展目标。
明确了重点扶持对象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不低于30%、总户数不低于50户、特色民居不低于50%的村寨。
乡村振兴战略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以曲靖市罗平县腊者村为例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NO 3,2019民族工作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以曲靖市罗平县腊者村为例方 琳,欧阳傲雪,刘 颖,张 辉(曲靖市社会主义学院,云南曲靖655000)摘 要:实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乡村振兴对于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省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村寨实现乡村振兴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对曲靖市罗平县布依族村寨腊者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和揭示规律,对于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少数民族村寨;腊者村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9)03-0061-08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体制机制和发展目标。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村寨在自然环境、发展方式、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程度等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在新时期的城镇化进程中面临一些特定的困难和问题。
如何实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乡村振兴,对于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共同发展的省份,是一个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村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少数民族村寨人口结构失衡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许多农村劳力流入城市,导致了乡村普遍出现老人小孩留守、乡村凋敝的现象。
近十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农村人数急剧下滑。
2018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较上年增加1790万人;农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比上年减少126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2017年高1.06个百分点。
同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常住人口增加16159万人,农村常住人口减少10712万人,城镇化率提升了9.63个百分点。
①在这增加和减少的数据当中,走出农村涌进城市的人口主要是正当年的强劳动力。
大量的青年壮年劳力背井离乡进入城市打工,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留守乡村,导致农村人口在年龄和性别结构方面严重不平衡,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部署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要求,学习借鉴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规划先行的经验,扎实做好“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工作,科学有序引导村庄规划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做到注重质量、从容建设。
村庄规划是法定的乡村规划,是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详细规划,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特别是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法定依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做好村庄规划。
目前,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建设工作正渐次展开,但也存在村庄无规划、建房无设计造成的村庄布局散乱、功能不完善、建设无序、特色缺失、大拆大建和环境脏、秩序乱、容貌差等问题。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加强村庄规划作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首要性工作,持之以恒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坚持“多规合一”、统筹协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县(市)域一盘棋,整合原村庄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一个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符合农民发展意愿、符合乡村振兴要求“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
(二)工作目标到2019年底,在县域层面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和村庄布局工作,完成1000个试点村的村庄规划。
到2020年底,有开发建设和保护修复需求的村庄要做到应编尽编,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实现村庄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同步完成规划数据库建设,将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施统一管理。
最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开发有关情况汇报 精品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开发有关情况汇报一、乡情概况月峰瑶族乡位于郴州城区西南部,距城区34里。
是全市离城区最近的少数民族乡镇。
全乡辖月峰、十寺、桃仁、太阳、茶园、正冲、黄花岭、介木山等8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委会,总面积46.18平方公里,总人口7058人,其中瑶族23人,分散居住在正冲、介木山两个纯瑶族村及月峰村15组、桃仁村赵家湾(3、10、14组)、铲子坪(4、7、组)和茶园村1组。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乡基本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采掘业;以油茶、楠竹为主的种植业;以山羊、黄牛为主的养殖业;以小水电开发为主的能源工业等四大产业。
近年来,全乡新建油茶基地460亩,完成楠竹低改8500余亩,荒山造林及幼林抚育5600余亩;培植上规模养殖基地3处,新组建了“山羊养殖协会”等多个养殖协会;建设小水电站16座,总装机容量达3225k;以全市煤炭资源停产关闭整合重组为契机,成功将原月峰二号煤矿、四号煤矿、五号煤矿整合为“新月峰二号矿”,年产量约为10万吨。
2019年,我乡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和全市煤炭行业停产关闭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按照“五促五保”工作思路,促使全乡经济在困境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年完成gp6421.7万元,增长13.6%;完成煤炭税费统征201万元,工商各税5万余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141元,增长17.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3万元,增长68.0%。
二、总体发展思路我乡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全区“一区三中心”发展定位,充分利用我乡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一园三支撑”发展战略(即举全乡之力建设月峰瑶寨风情园;以农贸市场为支撑,建成月峰的集居地;以沙、煤、竹、水能等资源为支撑,做强月峰经济实力;以生态种养为支撑,带动月峰农业向高效化发展),唱好“山歌”,走好“水路”,打响“瑶文化”品牌,努力把月峰打造成“民族特色突显、科学跨越发展”的湘南过山瑶之乡。
关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保护试点的开展 ,不仅引导 了当地社
会各方面资金 的投入 , 还对周边村寨 、 农户 的民居改造 、产业发展发挥了 良
好 的 示 范 带动 作 用 。
二 、 强管 理 , 加 总结 经 验
效整合 、 社会力量广泛参 与” 良 工 的 好
实 。要 进 一 步 明确 任 务 分 工 、责任 主
度。 从资金的支持方向上看 , 以促进 要
发展为 出发点和落脚点 ,着眼于促进 少数 民族贫 困群众增 收, 同时 , 探索不 同地 区 、 不同民族 、 同建筑形式村寨 不
特色村寨保护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
会 ,总结 和交 流 各 地 试 点 工作 取 得 的
当地将发展 “ 家乐 ” 农 与少数 民族特色 村寨保护项 目结合起来 , 相互促进 、 相
主要成效 、 存在的问题 , 研究部署下一 步工作 。
互支持 , 取得了不错 的效果 。 i是促进
民族 文化 的保护与传承。少数 民族特 色村寨具有 浓厚的 民族文 化底蕴 , 民
民族特色村寨 ,成 为当地一道亮丽的 风景线 。二是有力促进 了少数民族群 众增收。一些试点 区以这项试点工作
年 ,财政部会同国家 民委开展了少数 民族 特色 村寨 保护 与 发展 试点 工作
( 以下 简称 “ 色村寨保 护 试点 ” 。 特 ) 20 - 2 1 0 9 0 0年 ,中央财 政 共安 排试 点资金 1 . .亿元 , 1 支持在全 国 2 8个试 点省 ( 、 )2 个 村寨 开展试 点工 区 市 11 作, 涉及 2 7个少数民族。该项试点 的 顺 利开展 ,为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 新农村 、新牧 区建设 ,促进少数 民族 群 众脱 贫致 富 、 加快 发展探 索 了新 路 子。 目前 , 特色村寨保护试点 已逐渐
辽东地区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质化的趋势。由于每个满族村寨都想成为自己民族文化的热 点,都为了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因此使得许多满族村寨文化 建设并不是根据当地的满族文化特点,而是根据参观者的定 义偏好进行打造。满族村寨的居民更关注如何吸引更多的游 客和投资者,往往忽略了满族村寨本身的文化独特性。但是 在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下,定型复制品将永远被淘汰,这些“参 观者的定义偏好打造”的满族村寨文化前景令人担忧。
(四) 现阶段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不应该由乡镇政府 或企业主导,应由专业的机构主导,村民自治
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应回归村务内务,鼓励村民行使 自治权,建立和完善满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管理和接受监督机 制。只有村民把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责任,只 有激发群众参与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才能真正 达到促进民族团结的目的。
神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三是村民、游客等人员对民族 特色村寨建设的看法及建议情况,目的是分析目前民族特色 村寨建设的实际效果。在调研问卷的设计上考虑被调查者年 龄、文化水平、工作和接受程度等要素,保证调研数据的可 靠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该研究共填写有效调査问卷305份。
三、调查主要成果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六个满族特色村寨在满族文化建设 方面各有特色,同时又存在许多不足,具体总结见下表1。
Cultural industry,文化产业
发展满族特色村寨工作中,首先有必要制定战略规划,进行 辽东地区满族文化资源普查,建立辽东地区满族文化数据库, 促进满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 并保护和拯救辽东地区满文化。
(二) 在现有的满族建筑和空间形态研究的基础上,结 合创意设计进行满族文化创新发展
Cultural industry,文化产业
辽东地区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现状、问题 及对策建议
大理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的产业发展问题及路径选择
. All项R目i停gh滞t,s既R未e达se到r产ve业d兴. 旺目标,也对原有的田园
风光和民族文化载体造成一定破坏。 政策上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关键词:大理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发展
文章编号:1004-7026(2022)05-011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 且比例较高,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 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少数民族 特色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 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 点和文化特色,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
3 大理州少数民族村寨产业发展路径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 弘扬的主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少数民族农村 地区的具体实践[3],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重点在“特”, 产业发展的核心也在“特”,结合各个村寨的特色设计 规划产业发展路线,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为大理州少 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培育发展动力 源泉。 3.1 加强统筹协调,突出规划重点,培育少数民族特 色村寨发展新动能
·114·
山西农经 / 2022 年 5 期
发展链, 打造区域性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发展 圈,使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整合、聚集与互补。
第二,创新大理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管理模式、 发展模式,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为“魂”,对大理州民 族特色村寨产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建设,有效利用特 色村寨空间,实现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展, 打造大理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品牌形象,形 成民族村寨品牌效应,将已命名的民族特色村寨打造 成大理州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的示范典型。加大“一县 一策”产业发展精准支持政策的研究和推行力度,针对 不同民族村寨产业发展痛点制定帮扶政策,收集并落 实村民意见,为民族村寨的产业发展提供绿色通道。 3.2 重构村民主体,引进专业人才,为特色村寨产业 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2020年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2020年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州民宗委的部署及要求,我局对泸溪县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一)民族特色传统村寨现存数量。
通过调查,泸溪县现有保存比较完整的民族特色传统村寨35个。
1、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1个,具体分布是,洗溪镇16个:张家坪村、宋家寨村、屋场坪村、榔木溪村、鸡子潭村、布条坪村、灯油坪村、达力寨村、岩寨村、红岩村、芭蕉坪村、欧溪村、杜家寨村、三角潭村、塘食溪村、李什坪村。
其中芭蕉坪村2009年被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潭溪镇5个:盘古岩村、兴隆寨村、松柏潭村、楠木冲村、新寨坪村。
2、传统村落14个,具体分布是,浦市镇3个:茶林溪村、高山坪村、田家溪村。
武溪镇4个:高大坪村、峰子岩村、榆树坪村、暮江头村。
达岚镇3个:达岚坪社区、覃木阳村、潮地村。
其中达岚坪社区岩门古堡寨已授予“中国传统村落”和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浦市一日游旅游范围。
兴隆场镇3个:溪头村、呈田村、巴斗山村。
白羊溪乡1个:排口村。
上述35个村共178个自然村,现有特色民居11680栋。
2、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利用。
在35个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中,完整保存原貌未受严重破坏的有田家溪、茶林溪、李什坪、高大坪、峰子岩、榆树坪、张家坪、欧溪、三角潭村的梯溪坪自然村、鸡子潭、岩寨、芭蕉坪11个51个自然村。
其余的村寨特色民居占民居总数的97%,现代砖房为数不多。
2012年以来已列入保护建设的10个48个自然村,其中已开发利用形成乡村旅游雏形的5个村。
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最完整的村有芭蕉坪、岩门古堡寨、红岩、田家溪4个村。
其中芭蕉坪村民族文化传承项目有传统节日“三月三”、跳香节2个,民俗文化有苗族跳香、团圆鼓舞、巫傩祭祀、苗族数纱等8项,有苗族跳香省、州级传承人各1人。
岩门古堡寨民俗文化传承项目有“六月年”、舞龙等。
关于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审议稿)为贯彻落实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助推我市乡村振兴和产业强市战略实施,市政协成立了以副主席兼秘书长XX同志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政协委员组成的专题调研组,于2021年8月至9月,采取现场考察、听取情况介绍、座谈交流、赴省内外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等方式,对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现状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
依托地理、自然资源等优势,融合以朝鲜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历史、民俗、歌舞、饮食、传统建筑等人文资源,培育发展生态、冰雪、边境、红色教育等优势旅游产品品牌,使我市少数民族村寨人居环境得到逐步改善,特色民居得到合理改造,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特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获得新成效。
目前,全市共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4个、XX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8个、XX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4个,现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方面尚有许多不足。
(一)缺乏总体规划,部门协同不足。
各县市普遍缺少县级层面的统筹抓总,没有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同谋划,村寨各自为政,有的存在急于求成、彰显成绩的思想,在缺乏通盘考虑与科学规划的情况下一些项目匆忙上马,虽然短期内取得了成绩,但能否持续发展,还有待观察。
部分特色村寨居民住宅布局缺乏统一规划,户与户之间距离长短不一,村内形成许多难以利用的边角空地,土地利用率低,用地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与特色村寨建设有关的扶贫开发、住建、水利、民族、文化等多个部门各有上级主管单位,工作目标不同、要求不一、验收标准也不同,协调难,没有形成建设合力。
(二)发展模式单一,特色不够鲜明。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转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的通知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转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19.06.06•【字号】鲁自然资字〔2019〕49号•【施行日期】2019.06.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转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的通知各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对村庄规划工作进行部署。
现将文件转发给你们,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夯实规划编制基础(一)做好现状调查。
各地全面调查摸清村域范围内人口、经济、产业、用地、环境、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2019年7月底前完成县域村庄现状调查,充分利用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成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县域为单元,建立村庄基本情况现状信息库,为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二)开展规划评估。
各地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2019年9月底前,对已经编制完成的原村庄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进行综合评估。
经评估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要求的,可不再另行编制;需补充完善的,完善后再行报批;不符合要求的,重新编制村庄规划。
二、优化县域村庄布局(三)明确村庄分类。
各地要深入开展调研,逐村研究村庄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2019年年底前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明确辖区内村庄分类。
对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确定为聚集提升类村庄;将城市近郊区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村庄,确定为城郊融合类村庄;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确定为特色保护村庄;将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确定为搬迁撤并类村庄;对于其他看不准的村庄,可暂不做分类。
浙江省民宗委关于规范特色畲寨建设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民宗委关于规范特色畲寨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11.01•【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时效性】•【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民宗委关于规范特色畲寨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规范我省特色畲寨建设,指导民族村保护文化多样性,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现就特色畲寨的建设内容和要求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明确基本要求。
特色畲寨的建设,应当符合《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的基本要求,突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按照不同畲寨的自然禀赋、历史传统和未来发展要求,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畲族传统文化特征和文化生态系统,体现不同畲寨多样性人文、生态、经济特色风貌,充分呈现畲族的村寨文化,彰显民族风情、畲寨特色。
二、制订村庄规划。
特色畲寨建设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村庄规划,在此基础上开展村庄设计和村居建筑设计工作,并经有民族专家参加的评审组评审。
三、突出古村保护。
注重对传统村落风貌的整体性保护,古村保护良好的特色畲寨应力求保持原有风貌。
其它特色畲寨应保留或恢复一定规模的畲族古村落核心区,核心区内古民居、古建筑最大限度地保持古旧风貌,一般应集中连片,单体建筑在10处以上,无现代建筑杂建混建。
古村或古村落核心区保护应达到以下要求:1、环境得到整治,无乱搭乱建、无破败房屋;2、建筑立面得到改造,建筑外观构件完整,墙面、屋面平整,保留泥墙、砖墙、石墙和灰瓦,无明显现代建筑材料裸露;3、进行室内装修改造的,主材应尽量采用砖木材料、仿古建材或进行仿古处理;4、道路铺设采用石质、砖质材料,无水泥、沥青路面;5、恢复保留有代表性的原生态劳作工具,如石磨、水车、石碓等。
四、改造民居建筑。
对不属于整体或核心区保护的现有其它民居,进行整体改造或立面整治。
1、实行整体拆(搬)迁改造的,应在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建筑单体设计,可以统一户型结构,也可以提供若干户型供村民选择。
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村庄整治与规划——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板寨为例
荔波板寨全貌
新 寨 顾 名思 义 .新 建 设 成 的 寨 子 居 住 的 主要 是移 民搬 迁 户 .房
屋为 楼
底 的 平屋 面红 砖 房 。 分 村 民在 自家 门前 的 人行 通 道 部
上 搭 了一 个 用竹 子做 成 的架 空 晒 坝一 禾 廊 ( 瑶 寨 中得 到普 遍 使 在 用) ,很 有 特 色 .既 不 占用本 来 就 紧张 的土 地 ,也 防止 了蛇 鼠虫
蚁 和 家禽 对 农 作 物 的 损 害 .邻 居 们 还 可 以在 晒坝 下乘 凉 、聊 天
经济发展途径
乡 村旅 游 能 促 进 农 村 生产 发 展 让 农 民 的 钱 包 鼓 起 来 吹 进 乡村 文 明风 气 ,改 造 农 村 卫 生 环 境 ,推 进 农 村 民 主 管 理 .这
些 都 是 显 而 易见 的 事 实 。根 据 板 寨 的 自然 资源 、人 文 资 源 和 交
通 区位 进 行 分 析 .板 寨 要 达 到 增 收 致 富 的 目 的 主要 从 以 下 三 个 方面着手 :
贵州 省 黔 南 布 依 族 苗族 自治 州 有 汉 、 依 、 、 、 、 布 苗 水 壮
罄%鬻 氍 鞲 臻。 誊 罄
l黎懿 嚣 罄 _| 薯 l l l l
馥 罄 维普资讯 霉 鬟 _% 鬣 §
●
, 。 一
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村庄整治与规划
以贵州省黔 南布依族苗族 自治州荔波 板寨为例
口 贵州省黔南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陈仕茉
以 增强 游 客 的参 与 性 。
2 、抓 住 布 依族 的 民风 民俗 、 民族 村 落特 色打 好 民族 牌 。
是 民族 的 就 是世 界 的 板 寨 保 留着 传 统 的 布 依 习俗 , 无论 是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3.27•【字号】赣府厅发〔2017〕17号•【施行日期】2017.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3月27日江西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江西省少数民族事业,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加快发展,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综合性事业。
全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事关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大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9号)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发〔2015〕8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赣府发〔2016〕14号),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涵盖城市和农村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中的民族地区包括民族乡、民族村和民族村小组。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十二五”时期,为我省少数民族事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省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环境更优,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意识深入人心,互相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逐步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更加巩固;民族地区形成了共同发展、融合发展良好氛围,各族群众在发展中更加团结奋斗,在发展中更加和睦和谐,8个民族乡和三分之一的民族村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三分之一的民族村组超过当地县级平均水平,5000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上致富奔小康道路;民族地区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发展动力得到增强,发展新亮点不断涌现,群众获得实惠显著增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赶上全省农村平均水平,产业发展呈现连片连带规模态势,传统、绿色、有机、无公害成为特色优势,并开始朝着创品牌、有效益、占市场方向健康发展,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和重要基础;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繁荣发展,民族乡村文化设施明显改善,民族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超过当地平均水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得到保护与发展,成功举办两届全省畲族文化艺术节,组团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剧目银奖,举办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拔赛并组团参加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建设的建
议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民族文化的积淀,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
自20XX年国家民委、财政部联合开展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九年来分别在第一批28个省340个民族村寨,第二批29个省717个民族村寨建设开展了试点,涌现出一大批民居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民族文化浓郁、民族关系和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为了加快区域平衡发展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也为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快推动我市成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最近我对全市少数民族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经调研了解到,畲族是我市世居的少数民族,分布于我市四县一区,全市共有8个少数民族行政村,以农村人口为主体,具有大分散和小聚居结合的特点,其中我市畲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东源县漳溪畲族乡,由福建、浙江等地迁入,保留了大部分畲族习俗,每年都举办农历四月初九畲族节“蓝大将军出巡”大型的祭祀活动,也保持着少数民族传统畲族歌舞、体育蹴球、陀罗、高脚竞走等项目,对独特的畲族锣鼓鼓点打法也有传承。
东源县漳溪畲族乡成立于1999年,位于东源县东北部,以
种植水稻为主,是省内唯一畲族乡,总人口20547人,其中畲族人口6964人,占总人口34%,是省内居住畲族人最多的地方,素有“广东畲族人聚居中心”之称。
调研中也了解到存在一些应予重视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流失。
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处于长期经济落后,导致很多村民对自身文化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东西是落后的,甚至将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传统村落与落后、贫穷划等号,把这些珍贵的遗产当做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的包袱。
另一方面由于随着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与汉族群众深度杂居,造成很多优秀畲族传统文化面临严重萎缩和流失。
在少数民族村落的传统文化及建筑趋于汉化,体现不了少数民族村居特色。
第二,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滞后,特色村寨建设资金短缺。
我市少数民族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当地也有产出优质板栗、百香果及沙粮桔等水果,但存在产业规模不大、产业结构单一、可支配收入少,人均收入普遍偏低等情况,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已经非常薄弱,更别说用于建设特色村寨的资金。
为了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动少数民族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推进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工作,出台少数民族村寨建设项目规划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牵头引导实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