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形调研报告
二、我市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和谐机制有待完善,推动特色村寨建设的合力仍需强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涉及诸多部门。目前,我市还未出台专门的指导和标准在民族聚居区实施“畲族特色村寨”爱惜与进展的计划与建设的相关文件,致使各部门在项目计划上缺乏和谐,尚未形成特色村寨建设的壮大合力,同时还致使有的地址按一样村落的简单模式实施民族村寨项目建设,民族村寨与一般村落风格趋同。
(五)注重实效,增进全面进展。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目的是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水平,进而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要结合少数民族村实际,立足久远,坚持特色村寨建设与产业经济进展有机结合,把畲族村寨建设与旅行开发、本地传统优势种养业进展融为一体,打造特色品牌,增进全面和谐可持续进展。依托优势,尽力培育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加大对畲族文化景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出“畲乡风情游”等特色旅行线路,扩大畲族文化旅行的知名度和阻碍力,增进产业经济进展,提高民族地域农人收入,使特色村寨建设成为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民心工程,推动各民族一起繁荣进展的德政工程,造福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工程。
三、意见和建议
(一)增强领导,完善和谐机制。当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既是推动民族地域进展的现实需要,又有上级部门的重视和帮扶,面临加速建设的良好机缘。建议市政府要增强对特色村寨工作的领导与和谐,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将之纳入重要日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出台标准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范围内项目计划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引导各项目实施主体部门从项目论证起就能够充分考虑民族村寨进展的特殊性要求,确保特色村寨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成效。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精选4篇)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篇1旅游业发展至今其文化属性表现愈发突出,欣赏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现代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终极要求。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一、我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美姑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幅员面积2573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292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其中彝族占98.6%,农村人口100%为彝族,是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县。
县境内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自然风光迷人,旅游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彝族美食别具一格,享有“毕摩文化之乡”、“美女之乡”、“摔跤之乡”、“熊猫之乡”、“玛瑙之乡”之美誉。
自2009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联合下达文件,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来,美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规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统筹协调指挥建设。
通过开展彝家新寨、美丽乡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全县民292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村寨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群众收入大幅度增长,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民族特色村寨效益逐步显现。
2013年9月,我县依果觉乡古拖和四季吉两个村分别入选四川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和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的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成绩显著。
(一)科学规划,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
美姑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结合“彝家新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建设,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工作。
为了摸清家底,更好地保护发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发展,深入全县292个行政村开展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摸清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数量、类别、保存状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情况。
对传统村落进行资源评审,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依果乡古拖和四季吉村、龙窝乡洛木干村、树窝乡大弯村、拖木乡木破洛村、苏洛乡尔格达村、极楚村等传统村落档案册,分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的优劣势,明确村落发展定位及发展途径,科学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
特色村寨打造情况汇报
特色村寨打造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特色村寨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地积极探索特色村寨打造的新模式,推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特色村寨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不仅展示了乡村的风土人情,更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特色村寨打造方面,各地区都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一方面,通过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打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特色村寨;另一方面,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的特色村寨。
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特色村寨打造的过程中,各地区都注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民俗节庆等形式,让游客深度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同时,也加强了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了当地手工艺品的发展和销售,为村民增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另外,特色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改善。
各地加大了对特色村寨的基础设施投入,修建了道路、景观步道、停车场等,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游览体验。
同时,也加强了对特色村寨的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色村寨的打造工作还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为特色村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也加强了对特色村寨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了特色村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总的来说,特色村寨的打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名片。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不断提升特色村寨的品质和形象,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特色村寨的建设工作还有待不断探索和完善,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特色村寨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1]
湾子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寨调研报告根据毕署民宗通字[2011]46号文件要求,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由纳雍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李轶,工作员简泽民组成工作组到纳雍县猪场乡湾子寨村进行走访调查,经梳理形成报告如下:一、湾子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寨基本情况湾子村位于猪场乡东北部,距猪场乡5公里,距县城45公里,处猪场、龙场结合部。
土地面积1平方公里。
海拔1500米。
年均气温22.3℃,年降雨量10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2%。
全村辖湾子、张家、林新、平子、云新5个村民小组。
全村总人口1258人,苗族总人口1240人,占总人口的98%,苗族人口均居住公路沿线,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元。
湾子村是猪场乡地势低矮平缓之地,气候炎热,土地肥沃。
森林茂盛,有野菜、野生食用菌等生物资源。
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土豆等。
湾子村,经过苗族同胞多年的努力,湾子村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本村有公办小学一所,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100%,教师15名,学历合格率100%,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弯子村卫生室已投入使用。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今年着手准备实施38户黔西北民居改造。
二、现状调查“十二五”规划以来,猪场乡党委、政府把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建设作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1)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7‰以内,低于纳雍县人口自然增长控制指标。
(2)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充分利用湾子村地理优势,拟建蜡染、刺绣基地。
湾子村村民杨新飞、熊丽、杨兰、杨琼、李雪梅等多次参加省地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获奖。
2011年3月28日,在贵州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暨表彰大会上,猪场乡湾子村云新组杨琼荣获“百佳创业小老板”荣誉称号。
(3)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户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民族建筑调研总结汇报稿
民族建筑调研总结汇报稿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某市某省某某研究中心的某某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工作,我完成了对民族建筑的调研。
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我的调研总结,以下是我的调研发现和结论。
调研目的: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族建筑进行调研,了解其特点、风格和演变情况,为我市民族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调研对象本次调研主要对包括藏传佛教寺庙、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和民族艺术特色建筑等不同类型的民族建筑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通过实际踏访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建筑的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2. 文献查询:阅读相关民族建筑的历史文化资料,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脉络。
3. 专家访谈: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获得专业的理论指导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民族建筑特点民族建筑通常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兼顾了功能性和审美性的要求。
例如,藏传佛教寺庙结构严谨,外部装饰繁复,内部空间开敞。
而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则注重社区意识和实用性,建筑多为木结构,与自然和谐共生。
2. 民族建筑风格我国的民族建筑风格千差万别,具体表现为建筑形状、建筑材料和装饰风格的不同。
例如,藏区的寺庙以高大雄伟的屋顶、白墙红门为特征;西南地区的民族村寨多采用彩色木结构和独特的雕刻艺术;东北地区的民族建筑则以抗风雪、保温保暖为重点。
3. 民族建筑的演变受到环境、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民族建筑在演变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美好生活的追求,部分传统民族建筑产生了现代化改造的趋势,使得传统与现代在民族建筑中发生碰撞和融合。
四、调研结论1. 民族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应加以保护和传承。
2. 在保护和传承民族建筑的过程中,应尊重当地民众的意愿和习俗,充分发挥其参与和传承的主体性。
3. 需要加强对民族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营造良好的保护环境。
特色村寨建设情况汇报
特色村寨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特色村寨建设在我国各地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特色村寨建设是指在保护传统村落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村寨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民俗风情,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改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宜居宜游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在这个过程中,村寨的特色文化和传统风情得以传承和发展,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新的动力。
我国各地在特色村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的乌镇,通过对古镇的保护和改造,打造了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又如,四川省乐山市的峨眉山,通过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和提升旅游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这些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特色村寨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巨大潜力。
在特色村寨建设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首先,我们在村寨规划设计方面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充分挖掘了村寨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制定了符合当地特色和发展需求的规划方案。
其次,我们在村寨改造建设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施工,对村寨的道路、房屋、景观等进行了整体提升和改善,使之更加适合旅游观光和民俗体验。
最后,我们在村寨宣传推广方面进行了相关工作,通过建立官方网站、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外界展示了村寨的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了一定数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特色村寨建设不仅仅是一项旅游工作,更是一项关乎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作。
通过特色村寨建设,我们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目的地,也可以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同时,特色村寨建设还可以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之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特色村寨建设,加大对特色村寨的保护和改造力度,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特色村寨的宣传推广工作,扩大村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
**县回族镇中原村同心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国家惠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一项惠民工程,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工作,2009年以来,中央领导多次深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视察指导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民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重点保护和改造1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县王范回族镇中原村入选“十二五”时期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名录。
2012年7月2日,省委统战部确定**县为全省统一战线唯一的“同心”实践行动基地。
行动始终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帮扶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正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
如何进一步推动全省统一战线“同心”实践行动帮扶措施的承接和落实,贯彻好《河南省关于实施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县委统战部(县同心实践行动办公室)和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五次到回族镇中原村实地调研,走访群众,征求意见,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推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意见。
一、**县回族镇中原村同心民族特色村寨现状(一)基本情况王范回族镇1986年建镇,辖2个社区、3个行政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2490亩,总人口3.8万人,其中回族4900人,是洛阳9县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
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
中原村地处回族镇西侧,距县城中心约3公里,是一个多民族交错聚居、和睦相处的民族村,全村2330口人,其中回族群众1103人,满族群众158口人。
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标题: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市注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积极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以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文化特色,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整体情况;2. 探讨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优势与问题;3. 提出相应的建设和发展建议。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收集整理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政策文件、规划方案等相关资料。
2. 实地调研:选择少数民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地区,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实地调研。
3. 访谈调研: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村民代表等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发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资金困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需要引进更多的投资和资金支持。
2. 基础设施滞后: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亟需改善。
3. 民族文化保护不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相对薄弱,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4. 旅游开发不均衡: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不够均衡,有些地方过度商业化,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五、建议与对策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增加投入,完善资金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提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基础设施水平。
3. 引导民族文化传承:加强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组织展示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提高民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打造独特旅游品牌:在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注重保护本地风土民情和传统文化,推出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特色村寨调研报告
特色村寨调研报告特色村寨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特色村寨作为一种保护传统文化的手段,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特色村寨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成功经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选择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村寨进行实地考察,包括村寨的环境、建筑、风俗等方面;其次,我们就特色村寨的特点、发展现状和难题等问题设计了问卷,分发给当地居民和相关从业人员;最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通过对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特色村寨的发展现状调研结果显示,特色村寨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许多特色村寨借助传统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优势,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
一些村寨甚至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2. 特色村寨的影响因素特色村寨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政府对特色村寨的政策扶持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色村寨举办的各种文化节庆和旅游活动也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是特色村寨发展的关键。
3. 特色村寨面临的难题尽管特色村寨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难题。
其中,文化传承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等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此外,一些村寨缺乏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手段,导致发展受到限制。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基于以上的调研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特色村寨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经济支持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帮助。
2.加强文化传承。
特色村寨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培训,激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改善基础设施。
特色村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交通、供水、电力等方面的条件,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
特色村寨建设情况汇报
特色村寨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特色村寨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村寨建设工作,推动了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
下面就我所在地区的特色村寨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特色村寨建设中注重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我们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建立了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景点和民俗活动。
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增强了当地文化自信和凝聚力。
其次,我们在特色村寨建设中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对村寨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提升,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和生活条件。
同时,我们还建设了一批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服务内容,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另外,我们在特色村寨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我们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态化种植,努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通过生态农业、绿色旅游等方式,我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最后,我们在特色村寨建设中加强了产业扶持和就业带动。
我们鼓励村民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培训,提升了当地村民的就业技能,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的来看,我们在特色村寨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产业扶持和就业带动,推动特色村寨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特色村寨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特色村寨建设的扶持力度,为特色村寨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特色村寨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调研报告: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建设的调查和思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凝聚着各少数民族智慧,传承着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多样性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在省民宗委的精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锐意进取,创新工作,将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推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村寨建设中融入经济产业,发展产业上依托村寨特色,着实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浓郁、社会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效培植了一批综合发展前景较好、地区特色浓郁的经济产业,有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主要成效我市目前有10个村寨列入“十三五”时期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名录。
2016年全省首届最美十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评比活动中,大寨村、崇木凼村,上堡村等三个村寨入选;在2017年第二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评比中,我市又有四个村寨上榜。
取得如此成效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突出问责,着力完善三大机制1.健全领导机制。
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民宗、财政、发改等市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各相关县及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2.强化绩效考核机制。
市委、市政府明确将“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加大特色村寨建设资金投入”等内容纳入2017年绩效考核,明确责任。
3.完善群众参与机制。
在特色村寨建设的项目申报、规划、设计、实施、验收等过程中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吸纳村民代表参与决策,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二)突出重点,着力夯实工作基础1.精心编制发展规划。
儒林镇清溪村请桂林理工大学民俗专家制定《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长安营镇以大寨村为主题制定《十里长寨建设规划》、丹口镇桃林村制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
2.精心破解资金瓶颈。
通过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引导相关县、乡将新农村建设、“六到农家”示范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以及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等统筹资金安排,捆绑投入。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追求更加独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充分挖掘和展示我国各民族的丰富文化遗产,打造民族特色村寨已成为推动民族文化旅游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方面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和梳理现有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状况,包括村寨的规划设计、民族文化展示方式、旅游设施建设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
通过对各民族特色村寨进行调研,我们希望总结出一些成功案例和经验,为其他民族村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踏访、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
我们首先选定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村寨作为调研对象,然后派出专门的调研团队前往实地进行考察。
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与当地村民、管理者以及游客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于民族特色村寨的认知、期望和需求。
四、调研结果1. 村寨规划设计方面:经过调研发现,成功的民族特色村寨在规划设计上注重保护和展示本民族的独特文化。
例如,在村寨的布局上,可以采用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利用当地的传统材料,打造出独特的建筑风貌。
同时,可以设置文化广场、民族博物馆等公共设施,提供展示传统手工艺、民族服饰等项目。
2. 民族文化展示方式:调研中我们发现,较为成功的民族特色村寨在展示民族文化方面注重体验性和互动性。
通过安排传统歌舞表演、手工艺制作、风俗习惯体验等项目,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一些村寨还开设了民族文化学校,向游客普及传统知识和技能。
3. 旅游设施建设方面: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民族特色村寨的旅游设施建设非常重要。
调研发现,一些村寨注重提供便利的交通、住宿和餐饮设施。
同时,还建设了一些特色的旅游项目,如民俗展示区、特色美食品尝区等,以满足游客的多样需求。
4. 营销策略方面:民族特色村寨的成功离不开有效的营销策略。
调研发现,一些村寨在推广和营销方面采取了多种手段。
2020年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2020年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州民宗委的部署及要求,我局对泸溪县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一)民族特色传统村寨现存数量。
通过调查,泸溪县现有保存比较完整的民族特色传统村寨35个。
1、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1个,具体分布是,洗溪镇16个:张家坪村、宋家寨村、屋场坪村、榔木溪村、鸡子潭村、布条坪村、灯油坪村、达力寨村、岩寨村、红岩村、芭蕉坪村、欧溪村、杜家寨村、三角潭村、塘食溪村、李什坪村。
其中芭蕉坪村2009年被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潭溪镇5个:盘古岩村、兴隆寨村、松柏潭村、楠木冲村、新寨坪村。
2、传统村落14个,具体分布是,浦市镇3个:茶林溪村、高山坪村、田家溪村。
武溪镇4个:高大坪村、峰子岩村、榆树坪村、暮江头村。
达岚镇3个:达岚坪社区、覃木阳村、潮地村。
其中达岚坪社区岩门古堡寨已授予“中国传统村落”和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浦市一日游旅游范围。
兴隆场镇3个:溪头村、呈田村、巴斗山村。
白羊溪乡1个:排口村。
上述35个村共178个自然村,现有特色民居11680栋。
2、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利用。
在35个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中,完整保存原貌未受严重破坏的有田家溪、茶林溪、李什坪、高大坪、峰子岩、榆树坪、张家坪、欧溪、三角潭村的梯溪坪自然村、鸡子潭、岩寨、芭蕉坪11个51个自然村。
其余的村寨特色民居占民居总数的97%,现代砖房为数不多。
2012年以来已列入保护建设的10个48个自然村,其中已开发利用形成乡村旅游雏形的5个村。
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最完整的村有芭蕉坪、岩门古堡寨、红岩、田家溪4个村。
其中芭蕉坪村民族文化传承项目有传统节日“三月三”、跳香节2个,民俗文化有苗族跳香、团圆鼓舞、巫傩祭祀、苗族数纱等8项,有苗族跳香省、州级传承人各1人。
岩门古堡寨民俗文化传承项目有“六月年”、舞龙等。
2020年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2020年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州民宗委的部署及要求,我局对泸溪县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一)民族特色传统村寨现存数量。
通过调查,泸溪县现有保存比较完整的民族特色传统村寨35个。
1、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1个,具体分布是,洗溪镇16个:张家坪村、宋家寨村、屋场坪村、榔木溪村、鸡子潭村、布条坪村、灯油坪村、达力寨村、岩寨村、红岩村、芭蕉坪村、欧溪村、杜家寨村、三角潭村、塘食溪村、李什坪村。
其中芭蕉坪村2009年被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潭溪镇5个:盘古岩村、兴隆寨村、松柏潭村、楠木冲村、新寨坪村。
2、传统村落14个,具体分布是,浦市镇3个:茶林溪村、高山坪村、田家溪村。
武溪镇4个:高大坪村、峰子岩村、榆树坪村、暮江头村。
达岚镇3个:达岚坪社区、覃木阳村、潮地村。
其中达岚坪社区岩门古堡寨已授予“中国传统村落”和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浦市一日游旅游范围。
兴隆场镇3个:溪头村、呈田村、巴斗山村。
白羊溪乡1个:排口村。
上述35个村共178个自然村,现有特色民居11680栋。
2、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利用。
在35个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中,完整保存原貌未受严重破坏的有田家溪、茶林溪、李什坪、高大坪、峰子岩、榆树坪、张家坪、欧溪、三角潭村的梯溪坪自然村、鸡子潭、岩寨、芭蕉坪11个51个自然村。
其余的村寨特色民居占民居总数的97%,现代砖房为数不多。
2012年以来已列入保护建设的10个48个自然村,其中已开发利用形成乡村旅游雏形的5个村。
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最完整的村有芭蕉坪、岩门古堡寨、红岩、田家溪4个村。
其中芭蕉坪村民族文化传承项目有传统节日“三月三”、跳香节2个,民俗文化有苗族跳香、团圆鼓舞、巫傩祭祀、苗族数纱等8项,有苗族跳香省、州级传承人各1人。
岩门古堡寨民俗文化传承项目有“六月年”、舞龙等。
关于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审议稿)为贯彻落实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助推我市乡村振兴和产业强市战略实施,市政协成立了以副主席兼秘书长XX同志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政协委员组成的专题调研组,于2021年8月至9月,采取现场考察、听取情况介绍、座谈交流、赴省内外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等方式,对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现状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
依托地理、自然资源等优势,融合以朝鲜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历史、民俗、歌舞、饮食、传统建筑等人文资源,培育发展生态、冰雪、边境、红色教育等优势旅游产品品牌,使我市少数民族村寨人居环境得到逐步改善,特色民居得到合理改造,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特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获得新成效。
目前,全市共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4个、XX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8个、XX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4个,现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方面尚有许多不足。
(一)缺乏总体规划,部门协同不足。
各县市普遍缺少县级层面的统筹抓总,没有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同谋划,村寨各自为政,有的存在急于求成、彰显成绩的思想,在缺乏通盘考虑与科学规划的情况下一些项目匆忙上马,虽然短期内取得了成绩,但能否持续发展,还有待观察。
部分特色村寨居民住宅布局缺乏统一规划,户与户之间距离长短不一,村内形成许多难以利用的边角空地,土地利用率低,用地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与特色村寨建设有关的扶贫开发、住建、水利、民族、文化等多个部门各有上级主管单位,工作目标不同、要求不一、验收标准也不同,协调难,没有形成建设合力。
(二)发展模式单一,特色不够鲜明。
苗族侗族村落调研报告
苗族侗族村落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与目的我们小组的调研目标是对苗族和侗族村落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特色文化和传统建筑,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苗族和侗族村落的现状,为保护和传承这些村落的文化遗产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我们选择了贵州省作为调研地点,因为该地区拥有众多苗族和侗族村落。
我们首先通过文献资料和网络调查,确定了调研的具体村落,并与当地政府和社区联络,获得了调研的许可。
在实地考察时,我们分成小组,分别进入不同的村落进行调查,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方式与村民交流,同时考察村落的环境、建筑和生活方式。
三、苗族村落调研结果1.苗族村落的特点:苗族村落通常建在山坡上,依山而建,布局紧凑。
村寨周围往往有竹篱和石墙,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区域。
苗族村寨的房屋多采用木质结构,屋顶是用竹片和石块覆盖的,具有很高的抗风能力。
2.苗族村落的传统文化:苗族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他们热爱歌舞和音乐,有独特的歌舞表演形式。
苗族人民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服饰,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
3.苗族村落的发展挑战:苗族村落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人口外流、经济落后和文化衰败等。
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城市化的影响,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建筑风格正逐渐消失。
四、侗族村落调研结果1.侗族村落的特点:侗族村落通常建在山脚下或水边,有水田和稻田环绕。
侗族人民善于利用水资源,建造高脚楼,保护免受洪水的侵袭。
侗族村寨的建筑物外观独特,采用木质结构,屋顶是用黑瓦覆盖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侗族村落的传统文化:侗族人民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
他们善于音乐和舞蹈,著名的“侗族大歌”是其代表作。
侗族人民还有自己的服饰、美食和手工艺品等,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3.侗族村落的发展挑战:侗族村落同样面临许多挑战,如青壮年人口外流、文化消失和环境破坏等。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一些传统的习俗和文化逐渐被淡忘,侗族村落也面临着城市化的冲击和旅游开发的压力。
桂林少数民族建筑调查报告
桂林少数民族建筑调查报告桂林少数民族建筑调查报告桂林地区聚居着壮、瑶、苗、侗等28个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和民族习俗等原因,这里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大量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
这些具有很强地域特点和浓郁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是桂林少数民族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载体,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吸收汉族和外来文化,并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在建筑装饰上的形态体现,是少数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桂林的少数民族建筑别有风格:“干栏式”与“院落式”。
桂林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从样式上分为干栏式建筑和院落式建筑两大类,从功能上分为民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
干栏式建筑装饰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中最具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建筑装饰样式;院落式建筑装饰是少数民族把汉族和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广西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具有朴实素雅、天人合一、底蕴丰厚的本色之美、自然之美、内在之美。
“土”与“美”一是“土”,充满了乡土气息,有民族的建筑特色。
壮族是广西的主体民族,壮族先民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建造了一系列以干栏吊楼为主导的建筑体系。
“干栏”是壮语对房屋的称呼。
这座干栏是从龙胜壮族地区壮族民居原样搬来的,连房屋周围的菜园、禾坪、果树、池塘、后山等都基本上是按原貌设置的。
它使用南方民居中普通的穿木构架,高三层,小青瓦屋面。
壮族村寨多依山傍水,近耕地而不占农田,靠山不受水淹。
“干栏”可分为全楼居式、半楼居式、地居式等几类。
全楼居式多见于比较偏远的山区。
半楼居式多见于丘陵、半山区,地居式多见于平原地区,一般分为上、下层及阁楼三部分。
上层住人,多数为三开间,也有五开间和七开间,进门是厅堂,厅后就是火塘间,用于煮饭和取暖。
底层用作关牲畜、厕所及放农具和杂物,阁楼起于上层,多用于存放粮食。
居住层的四周往往顺势伸延,另建成望楼、排楼等,以增加使用面积。
有的还设有晒排,供凉晒物品和纳凉之用。
整个结构比较合理、实用,适应岭南地区炎热多雨、地面潮湿、瘴气弥漫和猛兽横行的环境特点,朴素实用,美观大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
为促进贫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协调发展,2009年始财政部会同国家民委开展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
丽水是浙江省少数民族重点市之一,为了推动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根据《XX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常委会副主任吕文明带领民侨工委及市民族工作部门负责人,于2011 年6~7月,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座谈走访等方式,先后到松阳、遂昌、龙泉、云和、景宁、莲都等县(市、区)部分民族乡镇和民族村,就我市畲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效
我市现有6个民族重点县(市、区),7个民族乡(镇),208个民族村。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现有少数民族人口9.06万, 其中畲族人口7.19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4.28%,主要聚居在少数民族村寨。
这些少数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具有一些自身的少数民族特色。
2009年以来,我市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试点的精神,按照“保护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建设一批”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开展畲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积极主动,争取列入特色村寨建设试点。
2009年,我市开展了“畲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排摸工作。
对全市7个民族乡镇和208个民族村的村寨建筑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上摸清了现有民族村特色村寨的历史沿革、民族特色、发展潜力和保护情况。
通过论证、筛选、上报,争取了一批民族村寨列入特色村寨建设试点。
2009年省民宗委确定XX区老竹畲族镇沙溪村、XX县东坑镇深垟村2个村作为省级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并分别给予了30万元和4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
2010年,省民宗委确定XX县雾溪畲族乡坪垟岗畲族文化旅游景点提升工程、XX县新路湾镇夹
路畈畲族精品村建设项目、XX市竹垟畲族乡罗墩少数民族特色村建设项目为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分别下达资金30万元、50万元、30万元。
2011年,XX县东坑镇深垟村还争取到国家民委特色村寨扶持试点(扶持资金80万元),云和的高畲村、景宁的伏叶村等8个民族村列入省民宗委特色村寨扶持试点。
(二)提炼特色,开展畲族风格民居建筑设计工作。
我市民族工作部门从2009年年底开始,按照传承历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通过到贵州、福建实地考察畲族村寨、参考历史记载以及邀请专家论证等方式,设计了一套结合畲族文化、突出畲族建筑特色的《畲族风格民居建筑设计方案图集》。
该图集已上报国家民委和省民宗委,发送到全省各市及民族工作重点县(市、区)民族工作部门、全省各民族乡镇,用于指导全市乃至全省畲族聚居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创建一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畲族特色村寨”。
目前,XX县深垟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畲族民居进行“原汁原味”的保护,立足石头文化,已建成“堂前天井堂后鱼、粮仓暖阁廊边栏、祖宗牌位居中座、南北无墙显民风”的传统畲族“石屋寨”。
岗石、敕木山等村在民居墙体上注入畲族特色的文化元素、符号,建成特色泥巴墙畲寨。
XX区大港头镇利山村通过统一规划设计,拆除旧房建成三层白色立面马头墙徽派风格的特色畲寨。
景宁的伏叶村、双后降村、周湖村、金丘村和XX县高畲村、坪垟岗村以及XX市罗墩村的“畲族特色村寨”正在建设当中,并已初具规模。
这些以畲族文化为特点的“畲族特色村寨”,将乡村休闲、避暑度假、健体强身、科普教育、人文体验等融为一体,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三)突出亮点,指导景宁编制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畲族人口1.8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的 19.8%。
该县“十一五”期间发展最快的是旅游产业。
2009年以来,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00余万元,开展了7个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把优秀的畲族传统文化与畲族特色村寨建设结合起来,推动了乡村旅游业和农家乐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市民族工作部门指导景宁制订了《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规划确定到 2020年,投入3000余万元,打造20个民族特色村寨。
充分发挥民族村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依托城镇郊区和主旅游景区、交通干线,开发集畲乡风情和农家风味于一体的“畲
家乐”休闲观光旅游业,积极开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环敕木山一带的民族村,结合省民族风情旅游度假区创建,开展畲族乡村风情游;大均伏叶、东坑深洋依托大均畲乡之窗、大际风景区,开发“畲家乐”;双后降、周湖、金丘等民族村依托城镇郊区地域优势,开展民族风情表演。
景XX县以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为引导,统筹兼顾特色村寨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把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全面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正在逐步成为促进民族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四)成效明显,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探索了新路子。
一是改善了试点村寨水、电、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依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特色工艺品和特色种养业等,特色产业崭露头角,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是通过发展民族风情游、民族传统手工业,有力地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四是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试点工作的开展,不仅引导了当地社会各方面资金的投入,还对周边村寨、农户的民居改造、产业发展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我市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