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病句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语文病句专题复习

(名师精讲必考知识点,值得下载练习)

病句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辨识修改病句的能力。

1.辨识句子的正误。

2.从语段中寻找病句并进行改正。

3.在具体语境中用符号修改其中的病句。

4.几个病句选择修改。

5.分析病句的错因。

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语病类型,掌握修改方法,是解答病句修改题的应对策略。常见的语病类型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事理等。现结合具体病例略作分析。

(1)用词不当。主要有词性误用、词义不当、色彩不当、关联词语误用、介词误用等几种情况。

典型例题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

典型例题2: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

典型例题3:前程机械公司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典型例题4:他那身沾满污渍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

典型例题5:北京奥组委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在4月

15日起,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解析]这五个例句均存在词语误用的问题。例1“感动”是动词,此句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例2“悬殊”本是形容词,此句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例3“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百分比或实际数量。

例4中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例5介词不当,“在”应改为“从”,或删去“在”。

典型例题6: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

典型例题7: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典型例题8:我们班上今天发生了不好的事变。

[解析]这三个例句均存在词义不当的问题。例6词义误解,“不刊之论”是不能更改、不可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例7词义轻重不当,“成就”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例8词义范围不当,“事变”应改为“事件”或“事情”。

典型例题9:要想大家都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好煽动工作。典型例题10: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但她一进屋便敏锐地感觉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

典型例题11:我们再次向全世界郑重地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析]色彩不当一般有三种情况:褒贬误用、语体不当、不合语境。例9“煽动”是贬义词,此句误用,应改为“鼓动”。例10“一氧化碳”是

专业术语,用于一字不识的老大娘是不恰当的,应改为“煤气”。例11“说明”不合庄重严肃的语境,应改为“声明”。

典型例题12: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

典型例题13: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解析]关联词语误用一般有错用关联词语、滥用关联词语、缺少关联词语、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使用不当等情况。例12和例13分别存在错用关联词语、缺少关联词语的问题。例12“尽管”是转折连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应改为“不管”。例13两个分句之间明显存在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

(2)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谓语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等几种情况。

典型例题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典型例题2:《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典型例题3: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典型例题4: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解析]例1主谓搭配不当,“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例2动宾搭配不当,“塑造”与“事迹”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例3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打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不能与“打扫”搭配,可在“干干净净”后把“、”改成“,”,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整整齐齐”。例4是由于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应

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3)语序不当。语序是指句子各种成分的排列次序。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排列顺序是相对稳定的。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语序不当主要有四种: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句子成分顺序不当、分句位置不当。

典型例题1: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典型例题2: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典型例题3: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典型例题4: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解析]例1词序不当。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例2主客体颠倒,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例3存在句子成分顺序不当的问题,这类问题可能造成不同的限制关系,引起表意的差异。此句中“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换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 移至“展出了”后。例4分句位置不当,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4)句式杂糅。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即句式杂糅。

典型例题1: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典型例题2: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解析]例1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改成“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例2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是可想而知的”并在“成绩”后加“呢”。

(5)成分残缺或多余。成分残缺是指必须具备的语法成分残缺不全。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成分多余一般有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附加成分多余等情况,成分多余也影响语意的表达。

典型例题1: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典型例题2: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解析]例1由于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造成表意不严密。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限制语“艰苦且有效的”。例2主语多余,“原因”与后面的“因为”重复,应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6)不合事理。

典型例题1: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

典型例题2: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解析]例1中既然“放眼大海”,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所表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大地”。例2分类列举不当,“牙膏”“牙刷”“日用品”之间不是并列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