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流浪大连夏家河的白俄将军:谢苗诺夫

合集下载

哈尔滨白俄旧事

哈尔滨白俄旧事

哈尔滨白俄旧事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它与俄国人的渊源,要从19世纪末算起。

1896年,俄国轮船“英诺森”号溯松花江而上,来到今天的哈尔滨市呼兰区,与中国人做农副产品生意。

同年,有一位叫德金的俄国商人,开着他的“劳动者”号轮船,也从松花江到达哈尔滨,与当地人做牲畜交易。

德金有时在哈尔滨居住很长时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哈尔滨最早的俄国人之一。

第二年,一支俄国筑路考察队也来到此地,为即将动工的中东铁路打前站。

早在《中俄密约》签订前,俄国已于1891年开始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

1897年,铁路修到海参崴,然后便进入中国境内的小绥芬河开建,称为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的整个建筑工程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部(哈尔滨――海参崴)、西部(哈尔滨――满洲里)和南部(哈尔滨――大连)三线。

由6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

后来整个干支线又分为19个工区。

中国筑路工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为沙俄筑成了1300俄里铁路。

1898年,一大批俄国人来到哈尔滨香坊,在田家烧锅落脚,他们当中有铁路机械厂、制材厂的厂长,有筑路工程师,有勘查专家、气象专家,以及大量的技术工人,还有部分士兵。

俄国人到来后,在香坊办厂、设气象站,成立中东铁路建筑工程局。

随着人口的增多,教堂、学校、商店、银行、俱乐部等一一建成。

再往后,俄国干脆派“护路军”进入中国,司令部就设在哈尔滨香坊。

1897年中东铁路开建时,俄国派了5个连的哥萨克骑兵进入中国,在铁路沿线分段驻扎。

随着工程的进展,铁路公司感到护路队的人数太少,起不到保护铁路的作用,后来不断增兵。

到1900年春,整个护路队兵力为步兵8个连,骑兵19个连,防地为中东铁路东线;俄军第二旅驻哈尔滨,有步兵、骑兵各两个团,防地为东铁南线和哈尔滨一带;第三旅驻博克图,步、骑兵各两个团,防地为东铁西线至满洲里火车站。

按1896年的《中俄密约》和《中东铁路合同》的规定,俄国无权在铁路沿线驻扎军队,“凡铁路及铁路所用之人,皆由中国政府设法保护”。

历史今天:苏联名将图哈切夫斯基被杀害

历史今天:苏联名将图哈切夫斯基被杀害

历史今天:苏联名将图哈切夫斯基被杀害在77年前的今天,1937年6月11日 (农历五月初三),苏联名将图哈切夫斯基被杀害。

图哈切夫斯基1893年2月16日诞生在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阿列桑德罗夫斯基庄园的贵族家庭。

图哈切夫斯基的父亲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冲破封建贵族家庭的传统习俗,同在他家庄园做工的贫衣女儿玛芙拉·彼得罗夫娜结了婚。

图哈切夫斯基搬到莫斯科后,开始进入一所十年制学校,读六年级。

由于他热衷于军事,违背他父亲让他学习文科的意愿,由普通中学转入了莫斯科叶卡捷琳娜第一武备学校。

他在这里受到了严格的初等军事教育,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该校毕业,图哈切夫斯基在亚历山大军校经受两年极严格的军事训练,又以优异的成绩于1914年从该校毕业,并获中尉军衔。

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彼得格勒近卫军谢苗诺夫团的后备营。

不久,图哈切夫斯基被派往第-次世界大战的前线,因奋勇杀敌,六次获奖。

1915年2月19日,谢苗诺夫团遭到德军强大炮火的攻击,图哈切夫斯基所在的七连,全部被歼,他同其成员一起被俘。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革命与反革命的抉择,他毅然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他的选择,早有思想基础。

早在2月革命之后,在德军英戈尔城堡的集中营里,他们见到了列宁写的致受难中的被俘同志们的传单。

捷克白匪军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革命分子的支持下,在伏尔加河中游-带发动叛乱。

当时列宁尖锐地指出:“东线的胜败将决定革命的命运。

”在这紧急关头,列宁于1918年6月27日把图哈切夫斯基派到东部战线第一革命集团军司令部。

他在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肩负起组建一支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重任。

在政治委员古比雪夫的帮助和影响下,年仅二十五岁的图哈切夫斯基胜利地完成了组建军队和消灭敌人的任务。

1918年8月末,列宁被敌人刺伤。

此时,图哈切夫斯基正率领第一集团军在列宁的故乡--辛比尔斯克作战。

图哈切夫斯基和红军战士为报仇雪恨,以无比愤怒的心情,一举攻克了敌人重兵固守的辛比尔斯克。

别什果夫部队在中国的恶行及其覆灭

别什果夫部队在中国的恶行及其覆灭

1939年5月,中共北满省委将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组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指挥部,下设四个支队,其中以三支队为主的抗日联军,从1939年12月至l942年2月中旬,曾先后三次进军呼伦贝尔,打击日寇。打了大小战斗300余次,他们袭击守卫在车站、粮库、车库、林场、金矿、军马场、商行等地的日伪军,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能拿走的就拿走,带不走的就分给百姓,或就地烧毁。抗联战士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南下和进攻苏联的企图。日军后院遭受如此重创,万分恼火,对抗联战士恨得要死,怕得要命,从齐齐哈尔调来飞机大炮和大部队对这不足200人的抗联战士进行围剿,并调来伪兴安蒙古骑兵队、栖林人讨伐队和别什果夫白俄匪帮前来围攻堵截。
作者申明:发生在74年前的额尔古纳惨案,由于当时部分受害百姓对别什果夫白俄匪帮的来历和身份不明,有的误认为他们是苏联红军(当时白匪确实冒充苏联红军),有的误认为是当地俄侨充当土匪趁火打劫,以至于70多年后的今天仍说法不一。
笔者作为一名档案和史志工作者,有责任把这一历史事实搞清楚。经多方查证史料,将历史的真相揭密,详细公布于众,既有利于当地各民族团结,也有利于中俄两国的团结。
别什果夫部队在1942年改编为正规的“谋略部队”时,为骑兵独立团建制,但因兵员少,其编制比日伪骑兵团要小。起初总编制人数为300人左右,后逐渐缩编,至1945年春夏时,只设有两个骑兵中队,加上通讯、辎重、重火器等专业分队,总兵员仅180人左右。
四、围剿抗联 遭受重创
别什果夫部队早在其称为警察警备队预备队时,便被日本关东军派遣参与围剿、追击东北抗日联军的作战行动。
这支部队始称“兴安北省警务厅警察警备队预备队”,但不着警服,不佩徽章符号。日本人为他们特制了原沙俄后贝加尔哥萨克式的军装鞋帽。1942年,重新改编为正规的“谋略部队”,直属日本关东军情报部(特务机关)领导。开始佩带日伪徽章,但着装未变。这种由白俄哥萨克组成的“谋略部队”,在当时伪满洲国共有两支:一支驻防在“第二松花江”(陶赖如一带),以日本人部队长浅野大佐的姓名命名为“浅野部队”;驻海拉尔这支以部队长伊方·亚历山大罗维奇·别什果夫上校的姓氏命名为“别什果夫部队”。这支特务部队除进行常规军训外,还进行越境、侦察、绘图、摄影、纵火、爆破、暗杀、颠覆策反、捕俘绑架等特技训练。其班长以上人员都是在册的日本特务或较坚定的亲日分子,部队长别什果夫及其参谋长阿克晓诺夫更是老牌的反苏反共分子。

新任俄罗斯代总理生在旅顺的苏军人后代

新任俄罗斯代总理生在旅顺的苏军人后代

新任俄罗斯代总理生在旅顺的苏军人后代浩歌从克格勃起家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去东北。

根据苏、美、英三国元首签订的《雅尔塔协定》,东北解放后,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却呆在中国旅顺口不走了。

1952年3月2日,在中国旅顺口苏联海军军官老斯捷帕申家里出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谢尔盖·瓦季莫维奇·斯捷帕申。

也许是受家教的影响,斯捷帕申中学毕业后考入了苏联内务部列宁格勒高等政治学校,197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内务部特种部队服役,从事政治工作。

后来斯捷帕申又考取了当时苏军政治部门的最高学府——列宁军政学院,1981年毕业到列宁格勒内务部高等政治学校任教。

1983年斯捷帕申考取列宁军政学院的研究生,1986年毕业时副博士毕业论文的题目是:《伟大卫国战争年代列宁格勒消防部队中的党的领导》。

1991年,斯捷帕申出任俄联邦安全总局副局长兼圣彼得堡市和列宁格勒州联邦安全局局长,1992年任俄安全部副部长,1993年9月至12月任俄联邦安全部第一副部长,1993年至1994年任俄联邦反间谍总局第一副局长,1994年至1995年6月任俄联邦反间谍总局局长、联邦安全总局局长,6月30日,因处理布琼诺夫斯克人质危机事件不当被解职。

1995年11月,斯捷帕申任俄政府机关行政局局长,1997年7月至1998年3月任俄司法部部长,1998年4月起任俄内务部长。

1994至1995年、1997年7月以后斯两度成为联邦安全会议成员,1996年至1998年曾是俄国防会议成员,1996年斯还曾任国家车臣委员会秘书。

1994年11月21日,在国家杜马的一次讨论会上,自民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突然从座位上跳起来,大骂斯捷帕申是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关的特务,骂俄联邦反间谍总局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以色列摩萨德的分支机构。

对于日里诺夫斯基的无端攻击,斯捷帕申回答:“我们法庭上见。

”但事后却不了了之。

外号“消防队员”在1993年10月震惊世界的“炮打白宫”事件中,做为俄联邦反间谍总局第一副局长的斯捷帕申始终站在叶利钦一边,引起了副总统鲁茨科伊的嫉恨。

苏联狙击手谢苗古德作文

苏联狙击手谢苗古德作文

苏联狙击手谢苗古德作文在聊起战争的时候,大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个英俊的军人形象,手里握着枪,目光坚毅。

哎,绝不仅止于此,比起这些,咱今天想聊的是一个特别有趣的角色,苏联狙击手谢苗古德,听说过吗?这家伙在战场上可真是个传奇人物,当然,这个传奇中混杂着不少搞笑的瞬间。

话说那年冬天,谢苗古德正趴在一处隐蔽的地方,准备狙击敌人。

你想想,他可不是孤军作战,还有他的战友们。

比如说那个阴郁的窦金樵,看上去就像个随时准备发怒的熊,也不知道整天咋就没有点笑容。

而谢苗古德正好相反,就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鸟,总喜欢逗大家笑。

“谢苗,我跟你说,今天真冷,这个天气简直能冻死人。

”窦金樵抱怨着,脸上皱巴巴的。

“你看看你,生生把自己变成了冰雕!”谢苗古德回了一句,眼睛一眯,笑得跟个小狐狸似的。

“你要是不想冻,干脆多带一件衣服不行吗?”“我带了,但是这身行头可不能脏,”窦金樵反驳道,瘪着嘴,“这是我当兵以来最帅的衣服!”谢苗古德忍不住笑了,心想这小子倒是挺有意思。

就在这时,前方突然出现了敌人,谢苗古德立马收起笑容,进入了工作状态。

他瞄准、呼吸、调整,正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窦金樵在旁边又开口了。

“谢苗,你确定你能打中那家伙吗?他看起来像个喝醉酒的醉汉!”窦金樵的眼神有些怀疑。

“我不打他,他可真的是醉得不行,居然在战场上跳舞!”谢苗古德摇着头,笑着说道。

“跳舞?战场上谁没事儿跳舞啊?你这是要打击他的舞蹈才华吗?”窦金樵半开玩笑的问道。

“可这是战斗,不是舞台啊!”谢苗古德默默想了想,然后语气认真地说:“不过,我也很好奇他能舞成什么样。

”接着,他还是没能忍住,忍俊不禁,和窦金樵一起咯咯笑了出来。

最终,谢苗古德其实真的没有开枪。

因为他发现,那家伙如果继续跳下去,搞不好比啥子狙击手都要管用,直接给敌人笑死在原地。

说到这里,谢苗古德又把整个战场的严肃气氛带回来了。

他每次都能在紧张的时刻,找到一些幽默的元素,让战友们放松。

战士之间的互动,似乎不再是冷冰冰的,只是几个好哥们在一起打拼,谁还在乎那点儿枪林弹雨呢?所以说,谢苗古德不仅是一名传奇的狙击手,更是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开心果”。

《生者与死者》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生者与死者》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生者与死者》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生者与死者》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生者与死者》 1963~1964 黑白片 150分钟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导:亚斯托尔贝尔(根据康西蒙诺夫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摄影:尼奥洛诺夫斯基主要演员:基拉符洛夫(饰辛佐夫)阿巴巴诺《生者与死者》1963~1964 黑白片 150分钟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导:亚·斯托尔贝尔(根据康·西蒙诺夫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摄影:尼·奥洛诺夫斯基主要演员:基·拉符洛夫(饰辛佐夫)阿·巴巴诺夫 (饰谢尔皮林)【剧情简介】1941年夏天,希特勒背信弃义,向苏联发动进攻。

伊利亚•穆辛:俄国指挥艺术的一代宗师

伊利亚•穆辛:俄国指挥艺术的一代宗师

伊利亚•穆辛:俄国指挥艺术的一代宗师伊利亚・穆辛:俄国指挥艺术的一代宗师徐志廉尤里・泰米尔康诺夫、瓦列里・吉尔季耶夫、谢苗・比奇科夫皆为著名俄国指挥家,除此而外他们还有着一个独特的共同点:三人都出自伊利亚・穆辛(1903-1999)的门下。

穆辛这个名字在俄国以外的许多地方不太为人所知,可在俄国音乐界是久负盛名、备受推崇。

他生前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担任指挥教授近70年,被誉为是“彼得堡指挥学派的创始人”。

[1]伊利亚・穆辛有着传奇般的一生。

他于1903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古城科斯特罗马的一个俄国犹太家庭,年幼时母亲去世,父亲是钟表匠,热爱音乐。

因为没有无线电、更没有音乐会,除了人们平时亨唱歌曲之外小伊利亚在长到11岁之前没听到过任何音乐。

他十分喜欢画画,可是父亲打算让他成为音乐家,强迫他学习钢琴。

有一天他听到别人弹奏柴可夫斯基歌剧《叶夫根尼・奥涅金》片段,立刻被吸引,并随即告诉爸爸他要学音乐。

立志成为钢琴家的穆辛1919年考取彼得格勒(1914-1924年所用名称;今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与后来成为大作曲家的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同班。

这两位少年很快成为好朋友,常在一起谈音乐、弹钢琴。

1919年的俄国正处在动荡的时代,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1917年)之后诞生的苏维埃政权遭遇着非常困难的形势,内、外战争不断,经济停滞、民众生活艰辛。

尽管如此,音乐生活并未停止,彼得格勒爱乐乐团(俄国最早成立的交响乐团)在一年里演出了60多场音乐会。

平生第一次来到大都市的穆辛贪婪地汲取着艺术、文化的甘露,他(经常由肖斯塔科维奇陪同)一连观看了80多场演出,包括著名男低音夏里亚宾主演的歌剧《鲍里斯・格都诺夫》、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火鸟》、普罗科菲耶夫的歌剧《对三个橘子的爱情》等,并且还“每天去爱乐乐团看排练”。

[2]冬季来临,彼得格勒以寒冷著称。

由于缺乏取暖用油和必需品供给,许多机关、院校不得不关门。

苏联狙击手人谢苗的作文

苏联狙击手人谢苗的作文

苏联狙击手人谢苗的作文在二战的硝烟中,有一位苏联的狙击手,他叫谢苗。

谢苗的故事,就像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每一帧都充满了紧张与传奇。

谢苗出生在苏联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他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敏锐观察力和沉稳的性格。

在村子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时候,谢苗总是那个能最先发现远处飞鸟,能最快找到小伙伴们藏匿之处的人。

长大后,战争的阴云笼罩了苏联。

谢苗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保卫祖国的战斗中。

他拿起了狙击枪,不是因为他渴望杀戮,而是因为他深知,只有击退敌人,才能守护家乡的安宁,守护亲人们的笑容。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战场上的雪堆积得厚厚的。

谢苗趴在雪地里,已经等待了许久。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前方,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他身上盖着白色的伪装布,与周围的雪地融为一体。

突然,他发现了敌人的踪迹。

那是一小队德军,正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

谢苗的心跳并没有因此而加速,他冷静地计算着距离、风速和目标的移动速度。

手指轻轻地搭在扳机上,呼吸也变得极为平稳。

当敌人进入最佳射程的那一刻,谢苗果断地扣动了扳机。

“砰”的一声,为首的德军士兵倒下了。

其余的敌人瞬间陷入了恐慌,开始四处寻找掩体。

但谢苗没有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他迅速地调整着位置,再次开枪。

又一名敌人倒下了。

然而,这也暴露了他的位置。

德军开始向他所在的方向疯狂扫射。

子弹在他身边飞过,打得雪地飞溅起一片雪花。

但谢苗丝毫没有退缩,他利用地形的优势,灵活地转移着。

有那么一瞬间,一颗子弹几乎是擦着他的头皮飞过,他能感觉到那股炙热的气息。

“哎呀妈呀,差点就交代在这儿了!”他心里暗自嘀咕着,但手上的动作却没有丝毫停顿。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谢苗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精湛的技艺。

他一次次地躲过敌人的攻击,一次次地给予敌人致命的打击。

最终,这一小队德军被他全部消灭。

当战斗结束,谢苗从雪地里站起来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几乎被冻僵。

但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坚定的信念。

在之后的战斗中,谢苗的名字渐渐在苏军队伍中传开。

中俄联合搜寻苏军遗骸决策内情

中俄联合搜寻苏军遗骸决策内情

中俄联合搜寻苏军遗骸决策内情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15期日前,俄驻华大使馆联合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在俄新社北京分社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宣布,今年5月10日起,两国将在中国东北共同搜寻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苏军将士,或将其遗骸迁移回俄罗斯。

这也是中俄两国历史上第一个联合搜寻烈士遗骸的项目。

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柳毛村村民刘光临2012年8月初的一次“寻宝”活动,竟然与2015年中俄共同举行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的活动搭上关系。

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抗战文物爱好者,但影响这么大,仍然出乎他的意料。

俄方负责此次搜寻的是俄罗斯阿穆尔州综合搜寻队。

搜寻队主任奥尔洛夫介绍了此次搜寻计划。

据奥尔洛夫介绍,俄方搜寻队将对火烧山附近42平方公里的地区展开搜寻,将其整理并准备好迁移工作。

黑龙江省外办副主任张志强则表示,牡丹江市将派出懂俄语的大学生促进搜寻项目的沟通,对俄方人员出入境和在当地的食住行给予协助。

一位中国农民的偶然发现黑龙江省黑河市老黑山东北2公里处,由红色、黑色火渣块和浮石组成,火山口似烈火烧过的破锅,因此称“火烧山”。

这片区域,是1945年8月苏联红军与日本关东军交战的主战场之一。

2010年,刘光临因为先后三次向东北烈士纪念馆无偿捐献抗战文物——其中包括“极具历史价值”的侵华日军“九二”式重机枪弹夹,成为《黑龙江日报》的一大新闻。

他还在自家客厅办起了小型“抗战纪念馆”,也吸引了一些历史爱好人士慕名而来。

让刘光临兴奋的是,这一次他没有白来。

在一个被日本人命名为小豆山的山坡上,他先是发现了一根腿骨,仔细挖掘后,又找到了残旧的枪械、徽章等遗物及四具完整的遗骸。

一次搜寻挖出四具遗骸,让这位了解当年抗日历史的农民意识到,此次发现非同小可。

于是,刘光临很快把此事告知了绥芬河和平纪念馆的一位专家,该专家又辗转告知自己的朋友——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88旅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侯昕。

88旅历史研究会是一家主要研究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步兵独立旅及东北抗联历史的民间机构。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身处困境的朱可夫在家乡静居半个月后,向党中央提出疗养的要求。1958年3月,朱可夫正式退休,回到了 莫斯科郊外的别墅中,专心撰写回忆录。 自此,他退出权力核心,并正式从军中退休。 当时冒着风险与朱可夫 保持深厚友谊的只有巴格拉米扬、华西列夫斯基和罗科索夫斯基等几位元帅。也就在这时,朱可夫认识了比他小 30岁的加林娜;并与之结为夫妇。在朱可夫60岁那年,他们的女儿诞生了。
一战期间
17岁的朱可夫 小学毕业后,朱可夫在11岁时离家去莫斯科,在舅舅皮利欣的毛皮作坊里当学徒。工作很累, 但他坚持自学,夜间凑近厕所里的暗淡的电灯做功课。1913年,他参加市立中学全部课程考试,取得合格的成绩。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朱可夫在1915年8月应征入伍,进入骑兵部队。他在前线和德国人打了近 两年的仗,被提升为下士,获得两枚格奥尔吉十字勋章,一枚是因为俘虏了一名德国军官而得,一枚是由于身负 重伤而得。
主词条:诺门罕战役
1939年5月,日军在哈拉哈河地区进行武装挑衅,远东形势紧张。此时,朱可夫应召赴莫斯科,7月被任命 为苏联驻远东(外蒙)部队的第1集团军司令,指挥对日作战。 他到任后,整肃了军纪,在短时间内制定了作战 计划,决定先发制人,于8月20日晨对日军主动发起进攻。24日苏军在正面74千米、纵深20千米的诺门坎地区围 歼日军,至31日基本结束战斗。朱可夫以阵亡失踪9000人的较小代价,使日军付出超过4万人的伤亡。随后,日 本被迫签订《苏日停战协定》。
后来,赫鲁晓夫在下台前夕,曾后悔地给朱可夫打电话说:“你被诬告了,我们应当见一个面。”他的助手 准备着安排两人见面,他们要谈的是恢复关系和给朱可夫安排复职的问题。赫鲁晓夫想以朱可夫在苏联军中的崇 高威望来提高自己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但历史最后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诺门罕战役中充当炮灰的白俄军

诺门罕战役中充当炮灰的白俄军

诺门罕战役中充当炮灰的白俄军作者:闻敏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20年第18期闻敏1917年十月革命后,几十万白俄定居中国东北。

日本人占领东北并扶持成立伪满洲国之后,极力拉拢他们充当炮灰。

1938年春,名义上隶属伪满的白俄正规军成立,因其指挥官为阿萨诺·马科托少校,所以取名叫“阿萨诺部队”,由驻哈尔滨的日本军事使团监管。

次年爆发的诺门罕战役(又称哈勒欣河战役)中,该部队全面参战,与祖国为敌。

军官1939年5月,日军侵入蒙古,诺门罕战役爆发。

日方除第23师团参战外,还有包括巴尔虎骑兵旅(西兴安盟保安队)在内的伪满部队,旅长乌尔任·加尔马耶夫中将过去是白俄哥萨克首领谢苗诺夫的手下,系在华巴尔虎(布里亚特)移民中著名的政治和社会活动人士。

伪满军驻哈勒欣地区司令部还有个白俄军官尼古拉·科索夫少校,他早年在沙俄在华中东铁路保安队服役,历任副官、哈尔滨站站长助理、警备司令部作战处三科科长,1932年投奔伪满,当上第四军区司令部大尉,1934年以自考生身份毕业于流亡组织全俄联盟开设的哈尔滨军校进修班,1937年从奉天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38年3月以少校军衔加入阿萨诺部队,负责对苏谍报。

一块加入阿萨诺部队的还有曾在奉系军阀服役的白俄侨民古尔根·阿谢里扬茨大尉。

两人都在司令部工作,除了本职任务外还兼任翻译。

1939年,科索夫调任奉天陆军高等军事学校工作,诺门罕战役期间调回作战部队,在战斗中被震伤,后来左腿瘸了。

通信兵如果说诺门罕战役期间巴尔虎部队在伪满军队序列里直接参战的话,那么阿萨诺所属部队从1939年春天开始即处于从步兵转为骑兵阶段,因此战役爆发后并未参战,而是驻扎在离哈尔滨南部130千米处的松花江-2车站,当然该部有个别军人进入了作战地区。

1939年6月,阿萨诺部队所属6名通信兵被派往驻哈尔滨日本军事使团,两人一组安排到作战部队情报队。

上等兵科兹洛夫斯基和戈罗杰茨基来到海拉尔,上等兵米哈依尔·纳塔罗夫和阿列克谢·波罗特尼科夫来到阿尔山海伦。

大连苏军烈士墓 金州 讲解

大连苏军烈士墓 金州 讲解

大连苏军烈士墓金州讲解大连苏军烈士墓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北山公园内,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苏联军队烈士而建造的墓地。

以下是对大连苏军烈士墓的相关参考内容的讲解。

大连苏军烈士墓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重要纪念地,也是中俄两国友谊的象征之一。

墓地占地约1000平方米,建于1946年,是中国境内最早建成的纪念苏联烈士的墓地之一。

墓地的布局以简洁庄重为主,包括烈士陵园、纪念碑、献花台及鲜花绿草等元素。

墓地的设计充分展示了苏联军队烈士的英勇牺牲精神和对中苏友好关系的深刻纪念。

墓地内的烈士陵园是大连苏军烈士墓的核心部分,陵园中有万人坑和矩形墓地两部分。

万人坑是一片长方形的草地,上面种植着多种花卉和树木。

在坑的一端,墓地树立着一块墓碑,上面镶嵌着烈士的名字和墓地的年代。

万人坑的另一侧,矩形墓地以战士名字标识,每个墓地上都堆放着鲜花和纪念品,为烈士们献上追悼之情。

整个陵园庄严肃穆,浸透着对烈士的深深敬意。

烈士陵园前有一座巍峨壮观的纪念碑,是大连苏军烈士墓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纪念碑由花岗岩制成,高约10米,碑身上刻有中文和俄文两种文字,分别写有“永垂不朽,为理想而牺牲的苏联烈士”和“大连纪念苏联军队烈士之碑”的字样。

纪念碑的建造旨在表达对苏联军队烈士的深深悼念之情,也体现了中苏两国人民对彼此友好关系的珍视和坚守。

墓地的献花台是参观者表达敬意的场所,献花台上方悬挂着中俄两国国旗。

每年的国庆节和重大纪念日,很多人前来献花祭奠。

墓地周围的草坪和鲜花点缀着浓烈的烈士纪念氛围。

此外,游客可以在墓地的周围散步,欣赏周边的风景和宁静,在这片泥土上思考战争的意义和和平的重要性。

大连苏军烈士墓不仅是对苏联军队烈士的崇高敬意,也是中苏友好的见证。

墓地的存在使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中俄两国人民的友情和彼此间的珍视。

墓地的庄严肃穆提醒着我们,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斗志和无私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缅怀。

俄一海军上将沦为“阶下囚”

俄一海军上将沦为“阶下囚”

俄一海军上将沦为“阶下囚”
蜀蒙
【期刊名称】《当代海军》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1997年4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解除了海军副总司令兼总参谋长赫梅利诺夫海军上将的职务。

俄海军太平洋舰队军事检察院指控他在任太平洋舰队司令期间滥用职权、弄虚作假、伪造文书。

一夜之间,这个“跨世纪海军将领”沦为“阶下囚”。

【总页数】1页(P22-22)
【作者】蜀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512
【相关文献】
1.“高考状元”为何沦为“阶下囚”? [J], 谢炳国
2.优秀校长缘何沦为阶下囚 [J], 曲轩;
3.“网红村”书记为何沦为阶下囚? [J],
4."网红村"书记为何沦为阶下囚? [J],
5.“苦尽甘来”的心态让他沦为阶下囚 [J], 余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趣谈揭秘张宗昌手下的白俄军团 白俄军团最后结局怎样

历史趣谈揭秘张宗昌手下的白俄军团 白俄军团最后结局怎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张宗昌手下的白俄军团白俄军团最后结局怎

导语:1922年5月,张作霖在与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战争中失败,胡匪高士滨、卢永贵聚众2万余人,组成“奉吉黑三省讨逆军”,趁机宣布独立,反对张作
1922年5月,张作霖在与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战争中失败,胡匪高士滨、卢永贵聚众2万余人,组成“奉吉黑三省讨逆军”,趁机宣布独立,反对张作霖。

张作霖因新被吴佩孚战败,无力讨伐高、卢。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张宗昌毛遂自荐,说愿去攻打高、卢,“为大帅分忧”。

张作霖喜出望外,欣然应允,因他知张宗昌原系“绿林”中人,或可解他燃眉之急。

但因手中无兵,只拨给了张宗昌一营宪兵。

以一营宪兵来对付高、卢2万之众,人人都为张宗昌捏一把汗。

可张宗昌却利用他过去当过胡匪的身份,瓦解了高、卢2万之众,且收编了高、卢匪众数千人。

张作霖闻报惊喜异常,为酬其功劳,立即委任张宗昌为吉林省防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兼绥宁镇守使和中东路护路军副司令。

张宗昌自两年前在军阀战争中失利,走投无路之际投靠了奉系军阀东北王张作霖,虽被张委以“高参”,无兵无权,同赋闲,而今冒险侥幸为张作霖立了战功,被委以高位,且又有几千匪兵,于是他便想趁机扩充实力。

他深知“有了人、枪便有了一切”,此际正是他东山再起之时,于是便在自己的辖区内遍插招兵旗。

这时,恰巧有一支拥有万余人的帝俄部队,因被苏联红军击败,窜
生活常识分享。

曾经流浪大连夏家河的白俄将军:谢苗诺夫

曾经流浪大连夏家河的白俄将军:谢苗诺夫

曾经流浪大连夏家河的白俄将军:谢苗诺夫曾經流浪大連夏家河的白俄將軍:谢苗诺夫Григо?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Семёнов (13 (25)сентября 1890 —30 августа 1946)谢苗诺夫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谢苗诺夫(Григо?рийМиха?йлович Семёнов,1890年9月25日-1946年8月30日)俄国外贝加尔省人,是1917年至1920年间贝加尔湖地区白俄领袖、白卫军中将(1919年)。

【生平】谢苗诺夫是俄国外贝加尔省人,除俄语外、精通蒙古语及布里亚特语。

1911年,谢苗诺夫毕业于奥伦堡的奥伦堡哥萨克中等军校(Оренбургское казачье училище)。

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名yesaul。

1917年7月,谢苗诺夫担任临时政府在贝加尔湖地区的代表,负责招募哥萨克。

十月革命以后,谢苗诺夫发动反抗苏联的战争,战败后逃到中国,1918年4月6日,到中东铁路沿线海拉尔、昂昂溪招募到义勇军4个营,开赴满洲里,成立“外贝加尔地方临时政府”。

同年8月,他得到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帮助,攻占赤塔,将“外贝加尔地方临时政府”迁到那里。

他用无情的统治,巩固了在贝加尔湖地区的地位。

在他统治该地区时,他被描绘成“草原强盗,拦截火车抢劫财物,不论是谁的货物”[1] 西伯利亚自治临时政府任命谢苗诺夫为一支总部设在赤塔的分遣部队的司令。

最初,高尔察克将军拒绝承认谢苗诺夫的权威,但后来他被迫接受这一事实,任命谢苗诺夫为赤塔军区总司令。

1919年初,谢苗诺夫宣布自己成为外贝加尔哥萨克的阿塔曼,并得到日本干涉军的支持。

他控制的地区,从贝加尔湖附近的乌兰乌德延伸到石勒喀河和Stretensk镇,到中东铁路与赤塔铁路接轨处的满洲里,以及沿阿穆尔铁路向东北的一段地域。

但谢苗诺夫在该区并没有真正的控制权,而只是受到“支持”他的日本军队的摆布。

苏联狙击手谢苗古德作文

苏联狙击手谢苗古德作文

苏联狙击手谢苗古德作文苏联狙击手谢苗古德,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牛逼啊!他可是在二战期间,为苏联立下了赫赫战功的狙击手呢!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谢苗古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就对射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父亲是个木匠,经常用锯子和刨子制作各种木制品。

谢苗古德小时候就喜欢模仿父亲的动作,拿着一把破旧的猎枪在院子里“射击”,虽然每次都打不中目标,但他对射击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少。

长大后,谢苗古德进入了苏联红军,成为了一名狙击手。

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屡次立下赫赫战功。

据说有一次,他在战场上连续狙杀了12个德国兵,简直就是神枪手啊!这让他成了苏联军队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谢苗古德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苏联。

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说:“你好,我是斯大林同志,听说你是个非常优秀的狙击手,我想请你来见我一面。

”谢苗古德一听,心里顿时激动不已,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得到斯大林的接见!于是,谢苗古德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莫斯科见斯大林。

斯大林见到他后,非常高兴地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为苏联做出的贡献,你是我们的英雄!”谢苗古德听了非常感动,他知道这是对他付出的肯定和鼓励。

好景不长,战争结束后,谢苗古德因为一次误操作而被指控犯了错误,被关进了监狱。

这让原本风光无限的他瞬间跌入了谷底。

但是,谢苗古德并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是清白的,一定会洗脱冤屈。

经过一番努力,谢苗古德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重获自由。

虽然他已经年老体弱,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为国家效力。

他在1953年病逝于家中,享年76岁。

谢苗古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信念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让我们铭记这位英勇的狙击手,为他点赞!。

白俄将军上海抗日记

白俄将军上海抗日记

白俄将军上海抗日记作者:吴健来源:《华声文萃》2018年第11期在历史档案里,参与中国抗日运动的国际友人中,有些人的身份颇为奇特。

本文要讲述的是一位流亡中国的白俄将军的故事,他曾两度参加淞沪抗战,并在上海沦陷后继续从事地下斗争,最终献出了宝贵生命,他的名字叫因诺肯季·谢尔盖耶维奇·姆拉奇科夫斯基。

转战中国姆拉奇科夫斯基生于沙俄军人世家,于1920年流亡中国东北。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内战频仍。

奉系军阀张作霖为对抗直系军阀曹琨、吴佩孚的部队,在流亡满洲和华北的无数白俄人中招募一批人组建了一系列“俄国军团”。

这些白俄人都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招募后即可投入战斗。

在这些“俄国军团”中,名气最大的是白俄将军聂恰耶夫少将领导的1500人军团。

正是通过聂恰耶夫的引荐,姆拉奇科夫斯基也加入了这支雇佣兵队伍,成为一名炮兵连长。

在1924年秋爆发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这支雇佣兵部队大显神威。

1926年7月,得到苏联大力支持的广东国民政府军誓师北伐。

面对这支组织有序、装备先进的正规军,白俄官兵惊讶地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对手。

1928年底,包括姆拉奇科夫斯基在内的数千白俄军人向国民政府投降。

不久以后,姆拉奇科夫斯基移居上海。

初露锋芒但姆拉奇科夫斯基没有赋闲多长时间,就被蒋介石看中并委以国民政府中央炮兵学校校长的重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不断蚕食中国,并在1932年1月28日开始围攻上海。

与“不抵抗”的中国东北军不同,驻守上海的中国第19路军,特别是中国装甲列车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

当时,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的装甲车火力根本无法与中国军队的装甲列车对抗,据日军回忆,“30日凌晨2时30分,前线双方发生战斗,起初用机枪对射。

5时30分左右,中国装甲列车在北站停车场附近出现,用野炮朝我军阵地进行猛烈炮击,并持续了一个上午,我军横滨路、宝兴路等前线阵地中弹数十发,敌装甲列车更向我纵深展开炮击”。

登陆上海的“白俄”

登陆上海的“白俄”

登陆上海的“白俄”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4年第20期欧美各国把那些逃亡者称为“White Russian”(白俄)。

1853年11月23日,俄国作家兼旅行家冈察洛夫在上海登岸,停留了20天左右,访问了上海这座新开辟的商埠,通过观察,他认为“中国人是生机勃勃和精力充沛的民族”。

文·图/华一民郑毓明在上海这里,1843年租界设立后的20年里,几乎没有俄国人在上海定居。

只是偶尔有几艘军舰途经上海。

俄国作为列强之一,其势力范围主要在东北。

19世纪的俄国作家兼旅行家冈察洛夫,当时担任俄国一个舰队司令的秘书,曾于1853年11月中旬乘“巴拉达号”三桅战舰到达长江口。

11月23日,他在上海登岸,停留了20天左右,访问了这个新开辟的商埠,通过观察,他认为“中国人是生机勃勃和精力充沛的民族”。

1863年起俄商李特维诺夫等人来到汉口,开设洋行,收购茶叶,他们为处理业务常来上海,由此成为上海最早的俄国侨民。

1865年时上海租界开始有俄侨四人,以后近30年内,在上海租界居住的俄侨平均每年也只有四人,皆无变化。

1905年日俄战争前后,往返于上海和海参崴的每周一次航班开通,上海俄侨数量明显增加,为400余人。

表明俄国商人的经济活动日趋活跃。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随着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建立,大批不能见容于新政权的人们纷纷涌向周边各国,欧美各国把那些逃亡者称为“White Russian”(白俄),从此,便成为这些无国籍者的专门名称。

上海的洋泾浜英语把“Russian”读为“罗宋”,也把俄国人叫做“罗宋人”,而在那时实际上所指的即是白俄。

据报道,白俄难民抵沪,引起上海市民轰动的是1922年底发生的俄国斯塔克将军船队抵沪事件和1923年9月格列博夫将军所率远东哥萨克军团官兵舰队的抵沪事件。

那时,舰船所载的是两批忠于俄皇的子民,不是为反抗红军而战死者的子女,便是曾经显赫一时的贵胄和高级军官。

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租界当局勉强允许斯塔克船队的难民留下1200名登岸居住,格列博夫所率的850名官兵也通过各种途径滞留上海。

白俄逃兵,被蒋介石任命中央军校校长,保卫了苏联

白俄逃兵,被蒋介石任命中央军校校长,保卫了苏联

白俄逃兵,被蒋介石任命中央军校校长,保卫了苏联本文导读:白俄士兵和中国士兵在铁甲列车中今天历史君就要给大家讲一位白俄将军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姆拉奇科夫斯基,这名字太长我们不如就叫他老司机,老司机出生在沙俄军人世家,十月革命后,他曾经和红色苏维埃政权作战,失败后,他沦落东北,被张作霖招募进了白俄军团,成为了炮兵连长,他还起了中文名字“马来见”。

1924年,北伐战争爆发,老司机的白俄军团虽然装备在中国算得上精良,可面对训练有素的北伐军,白俄军团被打的大败,白俄军人溃散而逃,其中我们的老司机就跑到了上海,成为了一名苦逼的“洋民工”。

流落在上海的白俄但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老司机并没有赋闲多久,因为他出色的炮兵水平,他被蒋介石选中,成为了中央炮兵学校的校长,由此也可以看出来自沙俄的老司机手里还是有活的,不然不可能担任炮兵校长这么重要的职位。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当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围攻上海,与不抵抗的东北军不同,驻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不仅奋起反抗,还利用手里仅有的装甲力量,装甲列车部队对日军造成了重大的杀伤。

因此在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装甲列车,决定让我们的白俄老司机主要负责。

中国军队的装甲列车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再次入侵上海,此时的装甲列车早已升级换代,不仅装备上了巨大的舰炮还利用中国本土作战的优势,在战场周围铺设临时铁轨,大大提高了机动性能。

根据当时日军的回忆,如果日本空军因为天气恶劣而无法起飞,那么地面上就是由中国的装甲列车统治。

这支铁甲部队有效的阻碍了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华的计划,直到11月底,日军才勉强占领了上海。

当上海沦陷后,这位老司机也没有撤退到后方,而是在上海的租界中潜伏了下来,成为了一名“洋特工”,凭借着出色的业务能力,他被蒋介石授予了少将军衔,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了整个租界情报网中的领头人。

老司机的情报小组还有一位女性成员,那就是老司机的养女梁华,老司机负责外出打探消息,而梁华就在家中用无线电将加密情报发给重庆军统总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經流浪大連夏家河的白俄將軍:谢苗诺夫Григо?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Семёнов (13 (25)сентября 1890 —30 августа 1946)谢苗诺夫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谢苗诺夫(Григо?рийМиха?йлович Семёнов,1890年9月25日-1946年8月30日)俄国外贝加尔省人,是1917年至1920年间贝加尔湖地区白俄领袖、白卫军中将(1919年)。

【生平】谢苗诺夫是俄国外贝加尔省人,除俄语外、精通蒙古语及布里亚特语。

1911年,谢苗诺夫毕业于奥伦堡的奥伦堡哥萨克中等军校(Оренбургское казачье училище)。

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名yesaul。

1917年7月,谢苗诺夫担任临时政府在贝加尔湖地区的代表,负责招募哥萨克。

十月革命以后,谢苗诺夫发动反抗苏联的战争,战败后逃到中国,1918年4月6日,到中东铁路沿线海拉尔、昂昂溪招募到义勇军4个营,开赴满洲里,成立“外贝加尔地方临时政府”。

同年8月,他得到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帮助,攻占赤塔,将“外贝加尔地方临时政府”迁到那里。

他用无情的统治,巩固了在贝加尔湖地区的地位。

在他统治该地区时,他被描绘成“草原强盗,拦截火车抢劫财物,不论是谁的货物”[1] 西伯利亚自治临时政府任命谢苗诺夫为一支总部设在赤塔的分遣部队的司令。

最初,高尔察克将军拒绝承认谢苗诺夫的权威,但后来他被迫接受这一事实,任命谢苗诺夫为赤塔军区总司令。

1919年初,谢苗诺夫宣布自己成为外贝加尔哥萨克的阿塔曼,并得到日本干涉军的支持。

他控制的地区,从贝加尔湖附近的乌兰乌德延伸到石勒喀河和Stretensk镇,到中东铁路与赤塔铁路接轨处的满洲里,以及沿阿穆尔铁路向东北的一段地域。

但谢苗诺夫在该区并没有真正的控制权,而只是受到“支持”他的日本军队的摆布。

谢苗诺夫是一个激烈的反犹太主义者,甚至将《犹太人贤士议定书》分发给合作的日本军队[2]但是,在1919年2月,他仍然组建了一支犹太军团,成功地对抗当地的游击队。

1919年3月,谢苗诺夫在赤塔召开了大蒙古大会,宣布成立一个包括外蒙古、内蒙古和呼伦贝尔在内的“大蒙古国”,尊外蒙古第八世哲布尊丹巴为国家元首。

在日本的支持下,谢苗诺夫企图占领中东铁路。

1920年1月,谢苗诺夫在赤塔成立了俄国东部边区政府。

[3] 因为俄国白军被击溃,高尔察克将自己在远东的权力交给谢苗诺夫。

不过谢苗诺夫在西伯利亚的军队比暴徒好不了多少。

他们在控制区内偷窃、放火、杀人、抢劫平民。

1920年11月,苏俄红军、远东人民革命军和游击队迫使谢苗诺夫的弱势部队撤出贝加尔湖地区。

在撤退到滨海边疆区后,谢苗诺夫试图继续对抗苏联,但是最终在1921年9月被迫放弃占据的全部俄国领土。

谢苗诺夫最初逃到满洲,然后到了长崎,后来定居在美国,一段时期以后,他被控采取暴力行动反对美国远征军。

最后谢苗诺夫被宣判无罪。

谢苗诺夫回到了中国北方,每个月得到日本资助的1000日圆养老金。

他成为远东白俄难民的领袖,与日本的情报机构有联系,负责反对苏联的活动。

1945年9月,谢苗诺夫在满洲大连被苏联红军俘获,后被苏联军队卡雷基雅最高法院判处绞刑。

1946年8月30日,他被执行死刑。

谢苗诺夫在1917-1945年其间在苏联的远东地区和中国的东北地区是一位地位特殊,影响广泛的历史人物.他起身于反对十月革命的浪潮中,曾被中国北洋政府缴械,还在蒙古独立过程中侧身其间,后又与日本人相互勾结利用.关于谢苗诺夫在中国的行动轨迹,在各种各样的书籍中,既庞杂广泛,又自相矛盾.现就这两张历史的印证-纸币.来试图将谢苗诺夫在1917年后的主要记录,择其争议较小的部分,按遍年体,希望能梳理出一个基本的脉络以便与各位共同讨论.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之后,俄罗斯苏维埃政权处于国内混乱、国际围剿之中,西伯利亚独立,成立俄国远东共和国。

远东共和国(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ДВР)是苏俄政府在俄国远东和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建立的一个共和国。

该共和国于1920年4月6日成立,虽然有名义上是独立的,但主要是苏俄控制,主要是在苏俄和被日本占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等地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

1922年11月5日,日本从海参崴撤退后,共和国合并到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远东共和国的地域大致在现在俄罗斯的赤塔州,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

在1920年10月之前它的首都是上乌金斯克(即现在的乌兰乌德),之后迁至赤塔。

流浪白俄将军谢苗诺夫编年纲要附钱币图片上图为1918-1922年赤塔附近的战争形势图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一些反对苏维埃政权无产阶级革命的俄国白卫军官、官僚、贵族、地主、资本家携带家眷逃离苏俄。

从西伯利亚经中国东北进入远东的白俄有25万人左右。

1918年,谢苗诺夫白军在赤塔被苏俄红军击退后,也进入中国东北边境.同年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指示其驻“白俄最高执政者”、原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所率匪帮的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荒木贞夫,迅速与高尔察克和一直活跃在中国东北边境的谢苗诺夫等白军首领取得密切联系,让白俄军全力配合日本干涉军在西伯利亚作战。

在谢苗诺夫部队的帮助下,日本和白军相继攻下了苏俄远东军事重镇赤塔、海兰泡,攻占了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等广大地区。

1918年底,日本在东西伯利亚扶植谢苗诺夫组织傀儡政权,企图完全控制此地区。

1919年,苏俄红军发动凌厉攻势,击毙高尔察克。

谢苗诺夫支队受到沉重打击,荒木贞夫和日本干涉军被迫撤回日本,谢苗诺夫率领他的白军再度撤入中国东北。

苏联军队的顽强反抗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美梦。

苏联游击队在战斗中力量日益壮大,整个苏维埃国家在1919年底也开始好转,开始有可能援助远东地区。

而干涉"盟军"内部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英美支持高尔察克成立独裁军事政权,与日本支持的谢苗诺夫发生矛盾。

日本一方面转而承认高尔察克,另一方面又不愿抛下谢苗诺夫。

日、英、美间发生了冲突。

10月间,苏联红军开始进攻盘踞在新西伯利亚一带,由英美支持的高尔察克军事独裁政权,把高尔察克赶至伊尔库茨克,并于1919年底消灭了这股白军。

在此期间,国际形势也越来越不利于日本。

1920年初,美国干涉军开始从西伯利亚撤兵。

1920年2月至3月间,伊尔库茨克、乌苏里斯克、海兰泡、伯力、海参崴相继成立有布尔什维克参加的地方政权。

4月6日,苏远东共和国在后贝加尔州宣布成立。

这个共和国是列宁为首的苏共中央为避免与日本直接交涉而采取的暂时的权宜之计。

1920年4月至4月,日苏军队作战19次,日军出动部队多则2000人,少则七、八百人不等,主要作战地区为赤塔周围。

在这次作战中,由于苏军出动飞机,掌握了制空权,使日军处于不利地位。

1920.7谢苗诺夫部队与外蒙独立分子联合,打进蒙古库仑,中国镇抚使陈毅逃出库伦。

他们又在日本支持下,以外蒙为据点对苏俄与远东共和国大举进攻。

曾为外蒙“皇帝”的活佛,参与了与俄白军的勾结。

北洋政府只管互相混战,对外蒙独立分子与入侵中国领土的白军,没有任何有效的打击,与保卫领土完整的行动。

1921.7.6.苏军与远东共和国红军以及蒙古军先头部队开进库伦。

1921年(民国10年)5月16日谢苗诺夫在满洲里组织白俄政府。

1922年张宗昌招募了谢苗诺夫率领的5000沙俄旧军队,谢苗诺夫则被留作军中任顾问。

1923年6月28日化妆潜回哈尔滨,召开秘密会议,妄图恢复势力1925-1926 谢苗诺夫出入天津张园,与废帝傅仪接触。

后傅仪为其专设了一个银行帐户,以供谢苗诺夫随时支取。

参见傅仪回忆录《我的前半生》:“还有一件罪行是郑孝胥的介绍给我见了俄国白匪谢米诺夫。

郑孝胥盛赞他有潜在力量,说他正苦于没有钱花,他要和我要钱,应当借他钱帮助招军买马,替清朝出力,帮助复辟。

我听了又信以为真。

郑孝胥说借他六万,我没有现款,郑孝胥把我的银行定期存款想法子给拿出来了给谢苗诺夫六万元,并由郑介绍刘凤池和毕浣章和谢苗诺夫见了面,来计划满清复辟。

上述的刘凤池、毕浣章由于陈宝琛的揭破他们的骗局,后来谢米诺夫也是一去不复返,任何帮助复辟音讯没有,这件事就无形作为罢论。

这同样是我的反人民的大罪恶,我必须负责。

-我在苏联被拘留时期曾听到过关于他被处绞刑的消息。

我在天津的七年间,和这个双手沾满了中苏蒙三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一直没有断过往来。

我在他身上花了大量的钱,对他寄托了无限的希望。

”1927年李宗仁在北阀途中与张宗昌的战斗中发现了一支几千人地白俄部队,并将之击溃。

参见《李宗仁口述回忆录》。

这只部队看来李宗仁并不清楚他们的来历,而感到惊奇,所以在回忆录中记述了一笔。

从种种情势来推断这只白俄部队就应为谢苗诺夫的队伍。

1929年4月底,谢苗诺夫与张宗昌计划在满洲里或在列车上谋刺访苏回国的宋庆龄,然后将此罪名栽赃给蒋介石、张学良或苏联的斯大林,在国内外引起混乱,甚至引起国际事件,以图从中渔利。

192X年后,为了报答日本人的保护之恩,谢苗诺夫率领1500名白卫军,从哈尔滨辗转来到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大连。

他住在大连夏家河子的一所宽阔豪华的住宅里,经营一处农场,过着安逸的生活。

日本特务机关大连支部奉命照料谢苗诺夫,每月从机密工作费中支付1000日元左右,作为他的生活费,日本的满铁公司还供给他一些津贴。

这段历史在小说<我的短暂的贵族生活>中有所描述.以下为引用该小说中的一段关于谢苗诺夫别墅的描述:"据说,这样一座-按现在的评判习惯-建筑面积起码有四百平方米的小楼,只是一个德国籍的犹太人用一个假钻石胸针换来的。

起先他用假胸针在美国军火商那里换来两支手枪,然后,用两支手枪在朝鲜换了一船白面,再用这一船白面在夏家河海边盖了这栋小楼。

在日本统治大连的时候,白俄著名将军谢苗诺夫就在夏家河当农场主。

"1945年8月8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谢苗诺夫闻听此消息后主动要求率领白卫军配合日军与东北民主联军作战。

但还没等他率领白卫军出征,就传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谢苗诺夫准备逃往山东。

动身前,他用日本特务机关发给他的短波收音机听到一则消息,说“关东洲”将由美、英、苏、中四国共同管理。

他对美、英两国插手中国东北事务极感兴趣,决定投靠美、英,试图东山再起。

他拆开准备逃往山东时准备的行装,住在大连等待出头的机会。

1945年8月中下旬,苏联红军打听谢苗诺夫的动向,从苏联特工和俄侨口中得知谢苗诺夫住在夏家河子之后,立即派苏联红军赶赴谢苗诺夫的住宅,逮捕了谢苗诺夫和日军的旅大地区警备司令官柳田元三中将,将他们扣押在原日本大连特务机关。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把抓获白军中将谢苗诺夫视为进军中国东北的一大收获,以最快速度上报莫斯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