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作者:薛程王强周三元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7年第14期

摘要:本文结合以往我校毕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与职业岗位匹配度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从研究生实践能力与相应专业的应用性和职业定向性匹配要求,从构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到建立双导师制、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入手,重点培养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挖掘发展我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处理实际问题的潜力,并分析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给出逐步改进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心制订培养计划等建议。

关键词:物流工程;专业学位;实践能力

专业学位作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背景下而设置的一种新型学位类型,主要是针对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专业能力较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与传统学术型学位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着比较独立的教育特征和培养模式,具有明确的职业和专业指向性。在产业结构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经过近几年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促进学位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11年9月,北京物资学院开始招收全日制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从事物流系统领域的规划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经过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和论文撰写,学习物流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在校研究生综合运用相关专业技能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能力。相较于学术型硕士,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除了掌握的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解决物流工程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对于我校物流工程专业而言,如何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成为提高专业硕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一环。

一、构建课程培养体系

根据教育部有关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文件,并结合专业硕士未来工作的需求和职业特点,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差学科,它与管理、交通、工业工程,计算机,机械等密切相关,学校在汲取物管、信息等专业研究生教育理念,在原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理论性与实践性、前沿性与务实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在剖析与就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活动中,在构建了以教育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提高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三层次能力结构的实践体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和实习实训等三个培养阶段完成,使实践体系完全融于专业课程体系,并构架与课程体系之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订上,设立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制订了课程计划方案,增加了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验课程,大部分课程可根据

导师和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培养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供学生和导师做到了按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进行培养。

二、双导师制度

为了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成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教育部的文件要求,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为辅,校外导师主要在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几个环节指导工作”。建立双导师制是校内导师队伍借助工作在本领域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等优质资源,来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实现教学风格多样化、教学理念深入化,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借助企事业单位等社会优质资源进行教学,也可进一步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制度改革,进而回归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的职业性要求。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与每年校内导师遴选一并开展,选聘领域内专家担任研究生校外导师,落实双导师制,在校外导师参与指导实践环节的要求的同时,校外导师须参与校内导师课程,每学期要面向本专业研究生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工程领域的学术活动,从工程领域实际出发,内容前沿新颖,要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启发性,激发研究生深入思考,切实提升研究生职业视野。

为了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近年来我院物流工程专业特别聘请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中关村科技园、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高级专家和学者担任兼职导师。双导师制的开展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学校在搭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平台,通过合作平台来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设立企业研究生企业实习基地

“实践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研究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使教师与企业、研究生与职业岗位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是学生步人职业岗位的有利环节,是适合新形势的培养模式。学校本着资源共享、深入参与的原则,使实践教学和资源环节多元化。以京津冀一体化为契机,与北京、天津、河北等城市与地方优秀企业共同搭建了多个企业研究生实习基地,如京东、马坊物流园区、普天物流公司等。

研究生企业实习基地主要由高校、企业、研究生等三部分构成,在企业实习基地运行中,高校为企业提供科研团队和理论支撑,企业为高校教师和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践资源,研究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企业基地的建立既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又为高校双导师指导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了良好平台,既实现了专业实践教学和论文研究相结合,又重点培养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了多方参与、多方受益的新机制,实现了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多方共赢的新局面,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建议

1.进一步提高专业硕士导师指导能力,强化年轻教师企业实践经验。校内专业硕士导师的职业指导能力偏弱,大多数导师都是从事学术研究,横向项目经验少,到企业实践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缺少工程类实践经验和指导经验,因此,在指导专业硕士研究生时,对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区分度不大,除实践性环节外,专业硕士大多数把时问和精力安排在参与导师的纵向项目或者撰写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等方面,缺少工程类耳濡目染的过程。

2.紧跟时代特征,逐步改进培养计划。工程类专业硕士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着职业的应用性和职业定向性的培养原则,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该是连续的,不是间断式的培养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逐步改进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培养计划,使学生在整个研究生培养阶段始终围绕着职业和专业指向性开展,紧跟时代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使研究生培养与职业岗位衔接度更加吻合。

3.严把专业硕士导师遴选关。加强一年一度的专业硕士导师遴选的管理工作,细化硕士生导师遴选方案,实事求是。第一,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政治素养高,要有企业工作经验或者具有达到一定横向项目经费的任务指标;第二,对于已获得专业硕士生指导资格的校内导师进行统一培训和指导,对校外兼职导师提出培养要求,设置固定的培养方式方法,把“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按照应有的顺序和程序逐步开展,以进一步切实有效提高专业硕士的职业技能素养;第三,把专业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项目数和参与项目,以答辩的形式,设立中期检查的考核指标,以此来监督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

参考文献:

[1]成耀荣,陈锐.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定位及其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3):66-68.

[2]吴瑾,赵新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2):2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