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现状、发展前景及监管任务共20页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行业现状、发展前景及监管任务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李俊杰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

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1]

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

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

响整个经济的稳定。本文对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作一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几

年的发展轨迹作几点推断和建议。

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1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

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此外,还有

政策性银行在特定的领域内发挥其职能。

在这些银行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规模和品牌等方面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到

2003 年6 月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着全社

会80%的支

付结算服务,贷款则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2]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市场份额则在过去几年里大幅度增长,到2003 年6 月底,已占中国各类金融机构

总资产的13.6%。[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另一个重要优势是隐含的政府担保。随着银

行业竞争加剧和储户风险意识的提高,银行的资信水平将日益重要。[4]经过近年来

的努力,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已有很大的改进,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也有显著的

提高,不少银行已初步完成管理决策、IT 信息系统上的总行集中化控制。但是不可

否认,中国许多银行还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不良资产情况仍十分严重。据银监会

统计,到2003 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合计为2.4 万亿元,占全部贷

款的15.19%。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1.59 万亿元,不良率达16.86%;

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也有1540 亿元,不良率为6.50%。[5]而且上述不良率的

水平,已经包含了近几年各银行贷款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稀释作用。在这种

中国银行的资产充足率普遍较低。

中国银行在内部管理、资信评估能力和授信体制、风险控制能力等各方面都还

有很多缺陷,员工队伍素质和知识技能结构有待提高,管理信息系统也还远未完善。

而且,中国银行在信贷工作中还往往受到种种外在压力和行政干扰,授信决策并不

完全建立在资信因素上。扶持地方经济、帮助国营企业脱困、发展重点产业等等还

经常是影响授信决策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和人员队伍过于庞大,造成经营

上的巨大压力,在管理运营上也还失于低效迟缓。中国银行的人民币存贷款的利率

仍受到控制。在存款方面,除了保险公司五年及3 亿元以上的存款允许由双方自主

决定利率外,其余各项人民币存款利率均由人行统一规定。在贷款方面,人行也规

定必须在一个范围内浮动。这两方面就决定了银行人民币存贷款的利差收中国银行

所面对的许多企业客户的经营不够规范,财务报告不够健全可信,有关个

资信信息也相当匮乏,使得银行很难准确地衡量贷款人的资信水平和还贷能力。这

就导致中国贷款市场缺乏层次感:一方面,由于许多企业财务报告上的问题,银行

难以准确地评估其资信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利率管制,银行也无法根据客户的资

信水平充分调整利率。所以,银行业务往往集中在少量优质企业上,争夺这些客户

的竞争十分激烈。

二、银行业的市场空间

世界金融市场的经验表明,公司客户(尤其是大型公司客户)所能带来的盈利

日益趋薄,以大型公司业务为主的银行普遍面临生存危机。以美国为例,在20 世

纪80 年代直至90 年代初,以纽约为基地、主要面向公司客户的几家大银行,包括

Manufacturer Hanover Bank 、Chemical Bank 、Bankers Trust Co. 和Morgan

Guaranty Bank,在1990 年还都名列全美十大银行之中。但短短十来年之后,经过

了一系列的购并整合,这些银行均被吞并,不再独立存在。这是因为,公

有多种融资和投资渠道,比如在融资方面可以发行债券和商业票据,在投资方面也

有多种的金融品种。所以,向公司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

异常激烈,从而使银行在公司业务上的定价能力和盈利水平不断削弱,生存空间萎

缩。在中国银行业内争夺优质大客户的激烈竞争中,这种情况已经有所表现。

相比之下,面向个人客户的银行在世界各国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公司业务

相比,个人业务上收入和盈利较为稳定,规模经济和网络作用也更为显著。但一家

银行只有在网点覆盖率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有效地吸引个人用户,降低综合资金

成本。对网络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个人业务的门槛,也相应地限制了个人业务

上的竞争。银行个人业务重要性的一个很好的反映,就是最近在美国连续发生的两

宗重大银行购并事件:先是2003 年10 月美洲银行( Bank of America)宣布以

400 多亿美元购并Fleet Boston Financial Corp.,短短三个月后,摩根

(J.P. Morgan Chase & Co.)2004 年1 月宣布以500 多亿美元购并Bank One Corp.。

这两次购并都是出于发展个人业务的考虑和网络互补的要求。在此之前,这几家银

行都曾尝试过重点发展其它业务(如公司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但事实证明,个

人业务盈利较好、增长较快且较稳定。所以,这几家银行都逐步把重心重新放回到

个人业务上来。如这两宗购并都完成,将重新调整美国银行业的格局:在总资产上,

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将分列全美前三位;在信用卡业务上,花旗与摩根大通

旗鼓相当,美洲银行较落后;但在网点数量上美洲银行遥遥领先,是摩根大通的两

倍多,更是花旗银行的七倍多。[6]

在银行个人业务中,值得专门一提的是住房按揭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从1997 年

开始城市住房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住房按揭市场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到2002 年

按揭贷款总额已达到了8000 多亿元。但是按揭贷款仍只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