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
设计院在数字化中的作用
![设计院在数字化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23656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1.png)
设计院在数字化中的作用
1. 技术创新,设计院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BIM(建筑信息模型)、虚拟现
实等技术的应用,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2. 数据管理,设计院在数字化中负责管理和维护设计相关的数据,包括设计图纸、技术规范、材料信息等,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
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3. 可视化设计,数字化技术使得设计院能够进行更加直观的可
视化设计,通过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等技术,设计师可以更直观地
展现设计概念,与客户进行更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4. 效率提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设计院的工作效率,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化协同设计、信息共享和实时沟通,减少了信息传递和解释的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
5. 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设计可以帮助设计院实现对资源的更加
有效利用,通过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设计院在数字化中的作用是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工
作效率、改善设计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院将在未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STD数字化三维变电协同设计-博超
![STD数字化三维变电协同设计-博超](https://img.taocdn.com/s3/m/bc9b593fb90d6c85ec3ac69d.png)
设计平台—土建
总图
(1)可计算土建场地、进站道路场地平整的土方工程量。
(2)进站路、护坡、挡墙、泄洪沟、排水沟的三维模型参数化生成,可进行相关信息的 统计及查看。 (3)围墙、电缆沟、站内道路、绿化等对象的三维模型参数化生成及属性查看,并可根 据要求生成统计表。能生成相应的二维施工图。 (4)可进行三维碰撞检查,检查规则可自由设定。
三、设计平台介绍—— 配电装置—防雷设计
防雷设计
采用折线法或滚球法计算,根据布置的避雷针位置、高度与信息,生成全站三维保 护范围图,并可生成二维保护范围图、保护范围表,计算书等设计成果。也可以动态调 整避雷针位置及针高,保护范围随动,还可以直观的看到三维保护效果。
三、设计平台介绍—— 配电装置—接地设计
5
电缆敷设
自动敷设 手动敷设 电缆标注
6
设计成果 DWG/EXCEL 电缆清册 电缆汇总表
三、设计平台介绍——电缆敷设—效果图
电缆敷设工具
生成电缆清册
平面布置
桥 架
Back
三、设计平台介绍——站用电设计
方便、灵活的让用户进行系统图绘制,提供了各种回路元件 的整定计算、短路校验、压降校验、用电负荷容量计算及变 压器容量选择等计算相关功能 。
六、合 作 伙 伴
结束
二、平台的结构与流程 — 平台架构图
子 电
S移
交
化
GI
交 移
计平 台
专业 设
or k W s vi Na
工程 管理
AutoCAD
DATABASE Database
120 60 90
扩
展
果 成 展 示
协同设计
二、平台结构与流程 —— 集成构架
三维协同设计方式对装配式建筑机电精准预留预埋准确率提高的措施分析
![三维协同设计方式对装配式建筑机电精准预留预埋准确率提高的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a9817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9.png)
三维协同设计方式对装配式建筑机电精准预留预埋准确率提高的措施分析摘要本文探讨了三维协同设计方式对装配式建筑机电精准预留预埋准确率提高的措施。
在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背景下,提高机电设备的预留预埋准确率对于保障施工和后续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预留预埋准确率提高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后详细介绍了三维协同设计方式在实现机电设备精准预留预埋方面的应用与优势,并以某工程项目为案例实证研究,最后总结了三维协同设计方式提高机电设备预留预埋准确率的措施和优势。
关键词:三维协同设计,装配式建筑,机电预留预埋,精准预留预埋,准确率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equipment reservation and embedding in prefabricated build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y the three-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design method.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technology, improving the accuracy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reservation and embedding is indispensable for ensuring construction and subsequent use effec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ed i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equipment reservation and embedding,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and advantages of three-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design method in achieving accurate reservation and embedding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Finally, using a certain engineering project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asures and advantages of using three-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design metho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reservation and embedding.Keywords: three-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design, prefabricated build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reservation and embedding, precise reservation and embedding, accuracy一、问题和挑战预留预埋是装配式建筑机电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PTC解决方案介绍PTC工程机械行业三维数字化协同研发应用介绍
![PTC解决方案介绍PTC工程机械行业三维数字化协同研发应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e12ef0dd1f34693dbef3ea6.png)
27
AnyData Adoption 任意数据采用
解决互操作问题和技术锁定问题
> 吸收和编辑来自任何CAD系统的数据
– 输入、操作和编辑混合数据 – 增加产品数据重用 – 利用历史数据并可减少转换费用 – 释放效率 – 释放价值
2D
3D
装配
简单 直接
2D 制图
3D 直接建模
装配建模
功能强大 抽象
基于规则
4大突破性技术
AnyRole Apps™(任意角色应用)
AnyMode Modeling™(任意方式建模)
AnyData Adoption™(任意数据采用)
AnyBOM Assembly™(任意BOM组装)
正在申请专利
24
AnyRole Apps 任意角色的应用软件
解决易用性问题
> 在正确的时间,为正确的人,提供 正确的应用程序
研发模式的改进已经跟不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行业中数字化产品研发已经成为这几年企业研发投入的热点; 众多企业已经过渡到数字化研发的更高阶段。
18
PTC工程机械行业方案突破性解决之道及应用场景
19
产品开发过程
组织
管理 产品经理
设计经理
总体方案设计
市场 市场分析
工程部 工业设计师 总体设计师 设计工程师 分析工程师
嵌入式软件
Financials SCM MRP
SAP, Oracle, Dynamics
文档管理
企业协同能力 商业报告
分布式协作
工作流
异构CAD数据管理 ECAD 数据管理t
产品生命 周期管理
社区实践 变更与配置管理 完整BOM管理
仿真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三维协同设计与协作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三维协同设计与协作](https://img.taocdn.com/s3/m/de8e48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8.png)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三维协同设计与协作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特别关注了其在三维协同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
通过分析,本文总结了三维协同设计在设计质量、协同设计效率、冲突检测与解决、可视化与沟通等方面的作用。
同时探讨了BIM技术在三维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项目的质量和效率,还有助于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可持续性,从而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BIM技术,三维协同设计,建筑项目,效率1、引言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项目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传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项目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崭露头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BIM技术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特别关注其在三维协同设计方面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通过详细探讨BIM技术在不同阶段的应用,我们将揭示它如何改善设计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利用以及支持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2、三维协同设计的概念和作用2.1概念三维协同设计是一种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设计方法,旨在通过创建一个集成的、共享的三维建筑模型,促进设计团队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沟通。
这种方法超越了传统的二维设计和图纸交流,将各个设计阶段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可视化、互动的三维环境中。
三维协同设计不仅关注设计的空间方面,还包括施工、运营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考虑,为建筑项目提供了更全面、高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2.2作用(1)提高设计质量:三维协同设计使得设计团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建筑项目,从而提高设计质量。
通过在三维模型中模拟建筑的各个方面,如结构、机械、电气等,可以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冲突和问题,减少设计变更和错误,确保设计方案更加精确和可行。
(2)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二维设计需要大量的手工绘图和文件管理,容易导致信息丢失和不一致性。
而三维协同设计通过将所有设计信息整合到一个模型中,简化了信息传递和共享,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基于协同设计平台的设计管理评价研究以某设计院为例
![基于协同设计平台的设计管理评价研究以某设计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349246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6.png)
参考内容
引言
济南加州东部世界城项目是一个集住宅、商业、文化、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 的综合性社区,具有较高的城市价值和影响力。为了提高项目的设计质量和效率, 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本次演示将BIM平台在协同设计方面的应用作为 研究对象。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BIM平台在施工图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和技术 创新。
感谢观看
一、协同设计平台介绍
协同设计平台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集图形编辑、数据管理、可视化与一体 的高效设计工具。该平台支持多个设计师在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下进行在线协作, 实现数据共享、版本控制、设计评审等功能。某设计院引入的协同设计平台包括 以下功能模块:
1、图形编辑模块:提供二维、三维图形编辑功能,支持各种专业设计软件 插件。
4、管理成本控制:引入协同设计平台后,可以通过自动化工具减少人力投 入,降低培训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该平台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跟踪和管理 项目进度,避免项目延误和成本超支。
四、结论与建议
本次演示以某设计院为例,探讨了基于协同设计平台的设计管理评价研究。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引入协同设计平台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改善团队协作 氛围,降低管理成本。为了更好地发挥协同设计平台的作用,建议企业在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改进:
基于协同设计平台的设计管理 评价研究以某设计院为例
目录
01 一、协同设计平台介 绍
02
二、设计管理评价研 究
03 三、案例分析
04 四、结论与建议
05 参考内容
随着工程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设计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日益增加。为了提 高设计效率和质量,许多设计院开始引入协同设计平台。然而,如何评价这些平 台的设计管理效果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演示以某设计院为例,探讨 基于协同设计平台的设计管理评价研究。
基于BIM多元数字化协同技术赋能建筑设计发展
![基于BIM多元数字化协同技术赋能建筑设计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73668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1.png)
基于BIM多元数字化协同技术赋能建筑设计发展摘要:本文致力于研究建筑信息模型(BIM)多元数字化协同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主要探讨了BIM技术对建筑设计行业运行模式的影响,包括其在设计流程中的角色,决策优化和方案协同方面的应用,以及其在提升设计效率、质量和可视化沟通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BIM;多元数字化协同技术;建筑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正日益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和改进。
BIM,作为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和管理中的重要工具。
其多元数字化协同技术为设计团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合作平台,使得建筑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二维绘图,而是深化为更加全面的三维模型和数据驱动的设计方法。
1、建筑信息模型(BIM)概述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字化工具和方法,旨在有效地创建、管理、和呈现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多维信息。
BIM不仅是一个三维建模工具,更是一个跨学科、跨阶段的协同平台,能够整合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数据和过程。
其基本特征在于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可互动操作的信息平台,这些信息可以是几何形状、构造、材料属性、时间安排、成本估算、可持续性分析等。
2、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2.1 BIM在建筑设计流程中的角色BIM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应用不仅局限于创建三维模型。
BIM拓展了设计流程,使设计者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能更全面地管理和协调信息。
在设计初期阶段,通过使用BIM,设计团队能够创建可视化模型,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空间关系和形式,从而解放创意的发挥,也能更好的落实设计的成果。
随着设计的推进,BIM模型还能提供更多信息,如材料属性、成本估算、施工安排等,为设计团队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有助于他们做出决策并优化设计方案。
2.2 BIM在设计决策和方案优化中的应用BIM在设计决策和方案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BIM模型,设计者能够进行多种分析,包括能源效率、结构强度、室内舒适度等方面的仿真分析。
室内外一体化三维数字空间智能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
![室内外一体化三维数字空间智能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5da2a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c.png)
室内外一体化三维数字空间智能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室内外一体化三维数字空间智能构建是指将室内和室外环境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统一的三维数字化空间,它涵盖了室内和室外空间的建模、识别、定位、导航、交互等技术。
这种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真实感的室内外体验,对于设计、建筑、旅游、教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室内外一体化三维数字空间智能构建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感知技术:室内外空间的感知是构建三维数字空间的基础。
通过使用传感器、摄像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可以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感知,并将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建模信息。
例如,利用RGB-D摄像头可以获取室内环境的深度信息,从而得到室内场景的三维模型。
2.建模与重建技术:建模是室内外一体化三维数字空间智能构建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生成室内外环境的三维模型。
例如,利用激光扫描仪可以快速获取室内外环境的点云数据,然后通过点云配准和点云重建算法,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室内外模型。
3.语义理解与识别技术:室内外环境中的物体和场景往往具有丰富的语义信息。
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对室内外环境中的物体和场景进行自动识别和理解。
例如,通过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可以实现对室内物体的自动识别,从而达到室内智能化管理的目的。
4.室内外定位与导航技术:室内外定位是实现室内外一体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自主导航技术和地标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在室内外环境中的定位和导航。
例如,利用室内外地标的特征,可以实现手机的室内导航,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室内外一体化三维数字空间智能构建技术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以设计、建筑、旅游和教育为例,具体介绍其应用情况:1.设计领域:室内外一体化三维数字空间智能构建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室内外空间的设计和模拟。
通过在模型中添加虚拟家具和装饰物,设计师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设计效果,并对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
基于BIM的三维协同设计管理平台研究
![基于BIM的三维协同设计管理平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d66688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9.png)
随 着 设 计 过 程 的 深 入 ,越 来 越 多 的 数 据 附 加 于 模 型 上 。从 协 同 应 用 角 度 看 ,信 息 集 成 展 示 和 数 据 分 析 处 理 等 应 用 需 要 进一步开发,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首 先 ,需要整合设计阶段 的 信息数据,较传统设计将更多信息提前、工作前置,协同设 计过程中的任务节点与各种应用,有利于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提高工程质量。其 次 ,需 要 将 BIM技术与实际业务相结合,重 塑 设 计 阶 段 的工作流程,使过程可管控、数 据 可 溯 源 、决策有 依 据 ,更加方便进行项目管理。
2 .1 数据结构化存储难
设 计 阶 段 ,工 程 相 关 数 据 及 资 料 庞 大 而 繁 杂 。BIM 模 型 作 为 信 息 载 体 ,包含了几何信息、属性信息数据。由于涉及大量 空 间 几 何 与 数 学 领 域 的 三 维 建 模 技 术 ,导 致 汇 集 大 量 专 业 的 数 据 信 息 ,相 应 的 BIM模 型 很 大 ,对 硬 件性能与网络环境要 求 较 高 。当 前 我 国 建 筑 行 业 中 ,建 筑 信 息 模 型 都 以 文 件 形 式 存 储,效 率 低 ,不利于行业应用软件对信息数据的管理应用。 2. 2 信 息 规 范 共 享 难
三维数字化协同技术在电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三维数字化协同技术在电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df6a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3.png)
三维数字化协同技术在电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发布时间:2022-12-26T07:35:57.714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第16期作者:朱双峰[导读]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朱双峰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2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电力行业也紧随社会潮流取得了快速发展。
现代化数字技术已被充分运用于电力行业。
3D数字化协同系统属于新时期信息化科技技术,在电力设计中引进3D数字化协同系统具有显著意义。
文章首先总结了3D数字化系统的特征,然后详细探讨了电厂设计方面3D数字化协同系统的具体运用,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电厂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3D数字化协同;数据收集;电厂设计1、序言当前,随着社会对电力需求量的增多,原有的电厂运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的要求,新型电厂运营模式已是电力行业深入探究的核心。
信息化电厂成为了电厂在新时期涌现的产物,逐渐引起行业高度重视。
由此必须保障数字化电厂运营阶段设备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如何充分使用电气设备的数据共享与传输功能显得特别关键。
3D数字化协同系统可以实现信息化电厂的运营高效性和减小故障概率,基于较强的信息库,可完成传统2D设计转变为协同3D设计模型,推动信息化电厂高效、健康发展。
2、3D数字化协同系统的特征2.1主观性3D设计软件是依托计算机出现的现代化技术,一般基于计算机完成设计工作,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采集电厂运行环境与运行流程中的各种细节资料构建立体模型,通过此虚拟电厂每个时段的运行状况,使设计师在电厂设计中可以更系统、更精准掌握电厂现状,设计出更为精确、完善的协同化电厂。
2.2协同性3D技术用于相对应的网络中,因此3D数字化协同系统具备协同性,换言之,计算机运行中融入3D技术,能够精准获得电厂各项分部现状及系统环境数据,再按照这些数据进行协调设计,3D数字化协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克服了传统技术的不足,各专业无需面对面共享信息,信息共享更为便捷。
二、三维数据传递的管理与实现
![二、三维数据传递的管理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7c62c0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4.png)
二、三维数据传递的管理与实现发布时间:2021-09-07T15:10:25.127Z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12期作者:程海滨王长军[导读] 目前国内许多电力设计院存在的问题就是二维设计图纸并不是直接从三维设计模型中抽取,而是出图后再布置模型,这样就使得三维建模对设计环节以后的施工、调试、运维过程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
程海滨王长军青岛鸿瑞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00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山东青岛,2661002D&3D Design Data Transform in Power Plant DesignCheng Haibin Wang Changjun摘要:目前国内许多电力设计院存在的问题就是二维设计图纸并不是直接从三维设计模型中抽取,而是出图后再布置模型,这样就使得三维建模对设计环节以后的施工、调试、运维过程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
因此要实现电厂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施工一体化目标,就要首先实现设计过程中二三维设计数据的自动传递。
关键词:二、三维传递,数字化电厂,电厂全生命周期,设计施工一体化Abstract:Currently,the 2D drawings are not directly extracted from 3D models in many design institutes, which make the 3D models less useful for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commissioning and maintenance stage. Therefore, the 2D&3D design data transfor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realizing integr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a digital power plant.Key words:The 2D&3D design data transform,Digital power plant,The whole life cycle of powerplant design data,Integr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 引言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数字化电厂移交,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数字化已经成为未来电厂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的主流,以二维设计为主或在二维设计完后补三维设计模型的假三维设计模式逐渐被淘汰,随之而来的将是以三维设计为依托,把整个电厂全生命周期所必需信息整合到三维模型中,在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各个阶段都能获取到各自所需的信息。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数字化业务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数字化业务](https://img.taocdn.com/s3/m/c853367bce2f0066f53322f1.png)
自主知识产权的BIM产品应用于10多个行业50余家行业顶尖企业,居于综合BIM解决方案供 应商龙头地位。公司设有“浙江省工程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城市CIM技术浙江省工程 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ECIDI-BENTLEY中国工程设计软件硏究中心”、"ECIDI-BENTLEY 中国BIM工程研究院”、“智慧城市3.0杭州实验室”等研发及培训机构。
T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数字化亚务
•
・
浙江华东工程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是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全资子公司,专业提篌信息花•管理衽I:::
瑟'*数字化工程技术产品和服务,是国内最早开展工程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设计施工一体化以及工程•…
辱茁"7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的企业,近20年来以BIM为起点开展了大量的工程数字化的探索、研究、实践,
3.云南龙开口水电站
我国第一个全面实现设计从二维CAD向三位协同 设计整体跨越的工程
4.浙江仙居抽水蓄能水电站
我国首个全面应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并建成投产的 抽水蓄能电站
库坝安绩溪数字化电站
我国首个全面开展虚拟交互与数字化移交应用的抽 水蓄能电站
广告
6.库坝安全管理中心
大渡河流域库坝安全风险管控系统大屏
“口于王程瞬于管理"
华东尿 CyberEng
水电水蒯
电刀
Q CyberEng
貞用建购
咱丈遢
300+ 1000亿 + 3700+ «8工昙
1 .HydroStation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
1个平台、1个体系、9大产品系列;提供基础设
施工程领域全专业三维设计解决方案
2.CyberEng工程数字化管理品牌
什么是三维协同设计
![什么是三维协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bea15f700abb68a882fb65.png)
什么是三维协同设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三个层次逐渐深入。
1、什么是设计?2、什么是三维协同设计?3、三维协同设计对软件系统的要求是什么?我们只有明确了前二个问题,我们才能解决第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设计?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设计过程。
是人创意和智慧的体现。
设计的主体是人,而软件系统是帮助人实现设计、表达设计的有效手段。
脱离了人,任何所谓的优秀设计软件都没有意义,相同的,再智能的软件系统也无法代替人来完成设计工作,一个优秀的软件系统是最大程度上帮助人去思考,协调参与设计各方紧密工作,从而高效的做出更完美的设计。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三维设计?三维设计是我们利用三维的设计手段来实现设计意图。
所以,三维设计是一种设计手段,它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帮我们更多、更好、更高效的完成设计。
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个问题。
在三维设计阶段,它和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并不冲突,对于一些设计,用二维设计方式来表达反而更好,例如:管道的流程、电气的控制逻辑等等。
所以,在原来单纯的二维设计模式下,我们只能使用二维图纸来表达我们的设计,用二维图纸在设计团队之间及和客户进行交流。
而在三维设计模式下,我们可以采用三维或者二维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设计。
也就是说,在三维的设计模式下,我们采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设计。
毫无疑问,三维是其中最强大的一种设计方式和表达手段。
那么,我们再去想想,三维设计模式是怎么产生的,是不是软件厂商想出来的?然后,把它抛给我们的客户?在工程软件行业,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是从工程需求产生的,而不是软件厂商臆想出来的。
在二维设计阶段,随着工程复杂度的不断增加,工程规模的不断增大,二维设计的一些弊病也就显现出来,同时,对于一些高端项目,二维设计显得无能为力。
我们需求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在思考一种新的设计模式,这就是三维设计。
对于工程行业,三维设计模式更接近于设计的本质:在真实的三维空间中去表达设计,去推敲设计,去交流设计,以三维的方式去交付我们的设计成果。
国内大型设计院数字化转型的案例
![国内大型设计院数字化转型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99c37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e.png)
国内大型设计院数字化转型的案例近年来,国内许多大型设计院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以应对市场竞争和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是一些国内大型设计院的数字化转型案例:1. 中冶设计院,中冶设计院是中国最大的冶金工程设计公司之一,他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们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将传统的二维设计转化为三维数字化设计,实现了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和协同。
通过数字化技术,中冶设计院提高了工程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改动,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2.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该工程局是国内水利水电领域的知名设计院,他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该工程局引入了先进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软件,实现了工程设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通过数字化转型,他们提高了设计效率,减少了设计错误,优化了工程设计方案,缩短了工程周期,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
3.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国内知名的建筑设计机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也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
他们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了建筑设计方案的全方位展示和交流。
通过数字化技术,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建筑方案进行体验和调整,客户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设计效果。
这种数字化转型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也增强了设计沟通和协作的效果。
总的来说,国内大型设计院的数字化转型案例表明,数字化技术对于提升设计效率、优化设计方案、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及改善客户体验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案例也为其他设计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希望这些案例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建筑行业BIM建模与协同设计方案
![建筑行业BIM建模与协同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69262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4.png)
建筑行业BIM建模与协同设计方案第一章 BIM概述 (2)1.1 BIM技术简介 (2)1.2 BIM技术发展历程 (2)1.3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3)第二章 BIM建模基础 (3)2.1 BIM建模原理 (3)2.2 建模软件选择与应用 (4)2.3 BIM建模标准与规范 (4)第三章 BIM协同设计原理 (5)3.1 协同设计概念 (5)3.2 协同设计流程 (6)3.3 协同设计平台与工具 (6)第四章 BIM建模流程与方法 (6)4.1 项目准备与策划 (6)4.1.1 项目需求分析 (7)4.1.2 确定建模标准 (7)4.1.3 模型任务分配 (7)4.1.4 确定建模软件 (7)4.2 模型创建与编辑 (7)4.2.1 基础模型创建 (7)4.2.2 模型细节深化 (7)4.2.3 模型信息添加 (7)4.2.4 模型修改与优化 (7)4.3 模型审查与优化 (7)4.3.1 模型审查 (7)4.3.2 模型优化 (8)4.3.3 模型更新与维护 (8)第五章 BIM协同设计实践 (8)5.1 设计团队组建与协作 (8)5.2 设计成果整合与共享 (8)5.3 协同设计问题解决与沟通 (9)第六章 BIM建模与协同设计应用案例 (9)6.1 建筑设计案例 (9)6.2 结构设计案例 (10)6.3 机电安装案例 (10)第七章 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1)7.1 项目进度管理 (11)7.2 项目成本管理 (11)7.3 项目质量管理 (12)第八章 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12)8.1 施工模拟与可视化 (12)8.1.1 施工模拟 (13)8.1.2 施工可视化 (13)8.2 施工组织与管理 (13)8.2.1 施工组织 (13)8.2.2 施工管理 (14)8.3 施工安全与环保 (14)8.3.1 施工安全 (14)8.3.2 环保 (14)第九章 BIM技术在运维管理中的应用 (14)9.1 设施管理 (14)9.1.1 概述 (14)9.1.2 BIM技术在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15)9.2 资产管理 (15)9.2.1 概述 (15)9.2.2 BIM技术在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15)9.3 维护与维修 (15)9.3.1 概述 (15)9.3.2 BIM技术在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15)第十章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16)10.1 BIM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6)10.2 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 (16)10.3 BIM技术在国际建筑市场的影响力 (17)第一章 BIM概述1.1 BIM技术简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一种数字化的建筑设计、施工及管理方法。
依托数字设计云平台 打造网络协同设计院
![依托数字设计云平台 打造网络协同设计院](https://img.taocdn.com/s3/m/e867a8f0e87101f69f31951c.png)
依托数字设计云平台打造网络协同设计院■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蔡升华 林阳 黄建城何谓网络协同设计院?工程设计企业是典型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
人才、知识和技术,是工程设计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无形资产。
工程设计的生产过程具有成本小、产出高等特点。
从投入角度来看,成本中少有物质资源或有形资产等硬成本,绝大部分成本是软成本,即各类知识资源和人的智力投入。
从产出角度来看,设计产品是智力劳动的结晶,是各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利用各类设计输入资料,通过自己的经验水平形成的创新技术成果,其表现形式包括图纸、报告等。
这一输入产出特性,决定了设计企业可通过改良生产协作方式,有效提高企业网络化协作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设计院的变更发展都是通过生设计院生产运营方式从网络协同设计院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来看,网络协同设计院能够利用更多的信息化技术解决工程设计管理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提供网络协同基础设施、业务数字化设计、管理信息化过程及事后决策等几个方面的支持,并且每个环节都需要核心技术进行支撑。
(1)在网络协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
该平台为网络协同设计院提供网络互联支撑、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可动态调配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为设计管理人员提供统一、标准化的远程异地协同支持。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通过云计算技术,将CPU 、内存、存储、网络横向组合,行成资源池,改进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实现面向应用系统的服务器云和存储云。
(2)在业务数字化协同设计方面,需要解决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及虚拟仿真软件的网络协同化问题。
工程设计过程涉及专业门类较多,各专业间的CAD 三维协同设计软件对运行环境及计算能力要求严苛。
因此,需要通过桌面云技术,在云平台中集成百余个电力设计所需的数字化设计软件,以解决设计软件在云平台中的兼容性问题;将设计软件标准化和模块化,使设计软件更加适合在互联网环境中运用。
工程设计中三维协同设计的应用方案研究
![工程设计中三维协同设计的应用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c916b76caaedd3383c4d329.png)
徐 国强 ( 中 国瑞 林 工程技 术 有限 公司 , 江西 南昌 3 3 0 0 3 1 )
摘要 : 本 文论述 了工程设计 中应 用三维协 同设计 开展针 对 择 “ 最适 合” 的技术 。 性 方案 定制 的必要性 、 思路 , 并提 出了方案 实施 的路 线规 划 、 关 1 . 2 . 4集成化原 则 : 目前市面 上还不存 在某款三 维软件能 实 键要 点 。 现 以单一 平 台满足所 有专业设 计的 使用要 求 , 因此方 案必须 支 关键词 : 工程设计 ; 三维设计 ; 协同; 设计 管理 持各 专业 不 同的平 台共 存 , 采 取集 成的 方式 实现 跨平 台协 作 , 随 着大 数据 、 云平 台时 代 的到 来 , 勘 察设 计与 工程 建设 行 从而使各专 业也可 以达 到扬长避短 的效果 。 业正在 向智能 设计和 数字化 交付转 型 , 其关键 就在于 三维协 同 1 . 2 . 5渐进式 原则 : 采取 “ 总体规 划 , 分 布实施 ” 的策 略 , 紧跟 设计模 式的推 广应 用 , 并且 已经在传 统成熟 工业领域 得到 了蓬 技术 发展 的脚 步 “ 小 步快 跑 ” , 避 免仓促 一步 到位 , 以不 成熟 的 勃发展 。例如建筑 行业正在迅 猛发展的 B I M, 石化 、 电力行 业广 方案取代 传统模式而 带来的风 险。
2 . 2 . 2统一 编码 体系 的构建 : 建立起 对象 之 间相互 联 系 , 使 交互 内容 明晰 , 资料文 档 编码结 构化 便于 查询 , 是 实现数 字化 设计与管理 的基石 。 大。 2 . 2 . 3工作任 务分解的标 准化和结 构化 : 使参与项 目的人 员 1 . 1 . 4团队意志 被各 种 因素消磨 : 面对 “ 新 生事 物 ” , 团 队内 职 责与分 工 明确 , 工作流 清晰 , 实现 设计进 度 、 质量的精 细化控 部外 部都 极 易 出现 怀疑 、 动摇 甚至 抗拒 , 或 因为长 期看 不 见明 制和人工时 的科学结算 。 显的直接 效益而渐 渐涣散 , 导致应用水平 停滞不前 。 2 . 2 . 4元 件库/ 数据 库 一体 化 : 设 计 数据库 的 建库 工作 统 一 1 . 2方 案定 制 原则 到材料 采购数 据库 中集 中完 成 , 各个不 同的设 计软件 的所有输 为针 对性 的克服 以上障 碍 , 在定制 应用方 案时应 充分 考虑 入数 据 由材 料 库 的单 一 数据 源 头分 发 , 保 证 设计 数据 的 一 致 性, 彻底改 变传统 的从 各种标准 里挑选 材料进 行设计 而与 市场 脱节的情 况 。 能保障 团队获 得持续 的资 源投入和 激励 , 而这 恰恰是 容易 被忽 3结语
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
![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88c964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a.png)
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汇报人:2023-12-24•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概述•数字化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目录•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的未来展望目录01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数字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将各种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字,并进行存储、传输、处理和展示的技术。
在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SketchUp、Revit等,进行建筑设计、分析和优化的技术。
特点数字化技术具有精度高、可编辑性强、可协同设计、可视化效果好等特点,能够大大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数字化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建筑设计效率,减少人工绘图和计算的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
提高设计效率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设计,减少误差,提高设计质量。
提高设计精度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三维建模和渲染,使设计更加直观和生动,方便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
可视化效果好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减少重复工作和冲突。
可协同设计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数字化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绘图(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阶段,逐渐发展成为数字化建筑设计的主流技术。
历史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数字化技术和工具被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如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历史与发展02数字化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数字化技术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工具,提高了建筑设计的效率。
例如,使用BIM(建筑信息模型)软件可以快速创建和修改设计方案,减少了传统绘图和手工计算的时间。
数字化技术还提供了协同设计和实时更新的功能,使得不同专业和不同部门的团队成员可以更高效地协作,减少了沟通成本和重复工作。
自动化三维协同设计浅析北京市通州水厂BIM设计项目
![自动化三维协同设计浅析北京市通州水厂BIM设计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8901b9fea300a6c30d229f49.png)
自动化三维协同设计浅析北京市通州水厂BIM设计项目BIM三维设计拥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直观的反映出设计成果,并且合理的规避了诸多设计隐患及后期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水利行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标签:BIM;Bentely平台;水厂自动化;三维建模;碰撞检测目前BIM已不能称之为行业前沿性技术,换而言之,BIM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但是,在水利行业中BIM设计并不常见,其中工程设计的复杂与多变性尤其让BIM设计在水利行业的推广放缓脚步。
基于城市水厂建设是水利行业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并且拥有参建专业繁多配合紧密以及基础处理工艺相近具有代表性等特点,本文主要以北京市通州水厂三维设计项目为案例,通过分析Bentely平台的搭建以及多个电气软件配合建模的应用实效,针对设计过程中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通州水厂项目概述北京市通州区处于北京市城市自来水管网供水东部末端,现状供水条件无法满足远期规划要求,通州水厂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是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配套工程,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城市副中心通州文化旅游区内,紧邻北京环球影城,是未来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保障。
项目设计供水规模一期为20万立方/日,二期工程规模达到40万立方/日,提供了155平方公里服务范围内90万人62.9%的生活、生产用水供给,使地区供水能力提升至2011年的2.8倍,供水安全系数提升至1.33。
同时以外调地表水置换本地地下水供水,使本地地下水源供水占比由2011年的74.2%下降至21.4%,每年减少地下水开采477万立方米,使地下水源得以涵养。
因此,通州水厂这一汪清水将为优化首都水资源配置,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供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带来重大意义。
该项目共涉及14个专业,涵盖建筑、水工、水利机械、金属结构、电气、自动化、工艺、暖通、测绘、地质等专业,所有专业设计均基于Bentely协同设计平台进行全面的协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设计院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
摘要:随着电力设计行业的飞速发展,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理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设计思想和方式。
某设计院抓住时代机遇,引领设计潮流,积极开展发、变电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深入研究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规划设计应用,取得了开拓性进展,逐步实现了传统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的转变。
关键词:三维设计;数字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dustry, 3 d digital collaborative design concept constantly hitting the traditional design idea and method.
a design institute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lead the design trend, actively carry out hair, substation engineering 3 d digital design, in-depth study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application, has made pioneering progress, gradually realize the traditional 2 d design to 3 d design.
key words: 3 d design; digital
中图分类号:o34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2000年起,某设计院先后引进bentley psds和substation发、变电三维设计系统,系统以bentley microstation平台为基础,以bentley projectwise项目管理平台为支撑,主要包含管道、烟风道、设备、电气、暖通、建筑、结构、总图等专业设计模块,实
现了在2x1000mw发电厂设计、500千伏变电站设计等多项发变电工程设计中,多专业、宽域度、深层次的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同时开发的基于高精度数字地理模型的“三维gis与规划设计平台”已在电网规划设计中得到初步应用。
三维模型及其数字信息是三维设计的基础,通过大量发变电工程三维设计的应用实践,形成了一系列三维模型建模规范及质量控制措施,建立了面向设计应用的工程三维模型库,主要包括管道类、设备类、建筑类、构架类等多种电力设施三维模型及其属性信息,可方便地进行各层次信息的查询和调用,实现了模型数据资源共享,为后续发变电三维设计提供了充实的模型储备。
通过三维设计平台的应用,使系统图中符号与三维设备指向同一数据源,建立严格关联关系,保证了系统图与三维布置逻辑对应;通过平台提供的“即时参考”功能随时获得上游专业工作内容,实现上下游专业资料交接与互动互校,使专业间形成数据共享的设计流程。
同时,通过院内计划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可实现对工程计划、设计流程和设计文档的一体化管理及应用。
利用三维协同设计即时性的特点,各专业可直观了解其他专业的设计内容,利用碰撞检查与三维空间距离校验功能,有效避免设计失误和碰撞问题发生,通过模型的空间摆放优化设计方案,及时发现错、漏、碰、缺等问题。
从而有效减小工程占地面积,降低工程造价,实现布置方案的最优化设计。
三维设计由数据库驱动,采用精细化建模方式,同时关联数据库
信息,布置完成后,通过属性提取,实现设备材料、工程占地、土方量的精确统计,并生成统计报表;还可直接抽取施工图纸,保证图纸和模型一致,可更清晰、直观、精确地指导施工,为设备采购、工程量统计、造价控制等提供数据支撑。
利用数字化的三维变电站或电厂模型成品,可直观、形象的表达设计意图。
利用三维设计平台,可高效、快速、准确的完成三维仿真动画及效果图的制作,多层次、多角度展现工程设计方案,为业主提供设计方案最直接的视觉体验,为工程中标提供技术保障。
在深入开展发变电工程三维数字化系统设计的同时,积极进行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电网规划设计应用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省级全域0.5分辨率航空影像和15m数字高程模型的“三维gis与规划设计平台”,有机整合了全省电网基础专题数据库,主要包括污秽、舞区、地震烈度、煤油矿藏、产业集聚区和道路管网分布等信息。
系统初步实现了路径选择、方案优化、断面提取、与排位软件交互、信息统计、设计成果三维展示等功能,在电网规划、站址规选和输电线路前期设计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并进行了海外项目的初步尝试。
“三维gis与规划设计平台”的初步建成和应用,改善了某设计院传统设计工作方式设计成果直观性差、外业工作量大等不足,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实现了电力工程设计数字化、精细化、可视化和一体化信息集成。
通过电力工程设计成果数字化移交,业主可从工程寿命周期源头获取三维数字化设计成品,以设备模型为载
体,可实现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生产运行等业务流程数据的信息融合,保证了设备信息数据的有效性和唯一性,为深化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提高电网资产管理水平和最终实现从采购、安装、运行、技改、退役的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将带来电力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根本性
变革,将开拓全新的电力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模式。
某设计院有实力在现有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基础上,紧紧围绕核心业务开展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证,为业主提供更加高效、高质的设计成品;持续强化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理念,以优异的质量和超值的服务赢得市场的认同,实现企业做强做优,促进集团电力设计板块做优、做大、做强,为实现集团发展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