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整体性差异性 答案
2017届高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含答案)
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查点一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考向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015·江苏地理)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2.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3.(2015·广东文综)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2015·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第4题。
4.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2015·安徽文综)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完成下题。
5.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考向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15·北京文综)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第6题。
6.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2015·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时的陆上溶洞,后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而形成。
完成下列各题【1】海洋蓝洞形成时期生物发展的主要事件是A.哺乳动物时代B.人类时代C.裸子植物时代D.孢子植物时代【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第四纪是人类出世并迅速发展时代,故选B。
【2】材料中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A.人类活动B.臭氧层被破坏C.地壳下沉D.全球气候变化【答案】B【解析】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人类活动燃烧矿物质燃料导致全球变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故选D。
2.下列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A.爬行动物B.哺乳动物C.海生藻类D.孢子植物【答案】A【解析】在地球历史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岩石、构造、古生物、地磁、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爬行动物。
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这一行为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和公平的观念B.公平和环境的观念C.环境和权利的观念D.发展和权利的观念【答案】B【解析】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故而对于全球性气候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和环境的观念。
【点睛】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可持续发展代人的利益。
4.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mm—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7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A.中纬度高山B.低纬度高山C.高纬度高山D.南极洲高山2.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把下列各自然带的代号填入与图中A、B、C、D对应的位置上①常绿阔叶林②针叶林③落叶阔叶林④针叶阔叶混交林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陆地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一地域分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珠峰南北坡的基带有何不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A.水分B.土壤C.光照D.热量4.对环境有明显指示作用的是()A.气候B.植物C.微生物D.动物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热带雨林系统B.亚寒带针叶林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生物圈6.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面以下100米、地面以上200米这一薄层称为生物圈B.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为生物圈C.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总称为生物圈D.占有大气圈、水圈上部、岩石圈的全部为生物圈7.下列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正确的是()A.旗型树冠指示风向B.矮牵牛叶指示大气中CO2的含量C.针叶林指示暖湿环境D.芦苇指示酸性土壤8.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气候的影响B.水分的分布C.岩石的组成D.生物的作用9.属于我国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是()A.水稻土B.黑垆土C.砖红壤D.灰化土10.关于土壤与农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只能从土壤中获取B.农作物的生长,对土壤肥力不仅不会因利用耗损,反而会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C.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D.我国温带草原广阔,广泛分布着富含有机质的黑钙土,是我国发展种植业的宝贵资源11.按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下列自然现象属于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布)的是()A.热带雨林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区B.大兴安岭以西出现温带草原C.塔里木盆地边缘出现绿洲D.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草甸读图完成12~13题。
高三复习题整体性与差异性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1. 导致自然带沿 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
是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下 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
22~ 23 题。
22. 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1. 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 秦岭南坡 雅山北坡
B. 喜马拉
C. 阿巴拉契亚山脉
D. 乞力马扎罗山
2. 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
A.纬度高低 C.植被覆盖程度
B.降水量多少 D.气温高低
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
5.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 3000 平方千米, 100 多 年前尚存 500 多平方千米, 1972 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 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20 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 建水库 200 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 1倍。 (1) 指出自 A地至 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 过程。 (3) 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A. 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草原带
C. 热带沙漠带 带
D. 热带季雨林
6.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A. ②地降水最多 被为森林
B. 只有③地的植
C. ①地年均温最低
D. ②、③两地均受暖流
影响
右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读图回答 7~ 8 题 7.图中山地降水量
高三地理练习题及答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导语】以下是为⼤家推荐的有关⾼三地理练习题及答案:⾃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持! ⼀、选择题 我国⼴西省引进原产于澳⼤利亚东北部热带⾬林中的⼏种⾼⼤桉树作为造纸原料。
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量吸收地下⽔,因为其⽣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桉”。
下图⽰意⼴西种植桉树前后的变化。
读图回答1~4题。
1.⼴西的主要地带性植被为()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答案】A 【解析】⼴西地处热带和*带地区,为季风⽓候,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2.⼴西适合种植桉树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地形C.⽔分D.光照 【答案】A 【解析】桉树为热带树种,⼴西适合种植桉树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3.⼴西⼤量引进桉树,可能导致()A.⽣物多样性增多B.湿地⾯积变⼤C.地下⽔⽔位下降D.降⽔量增⼤ 【答案】C 【解析】桉树具有吸⽔量⼤的特性,⼤量吸取地下⽔会导致地下⽔⽔位下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应扩⼤速⽣桉的种植⾯积,以保护⽣态环境 B.速⽣桉⽤以发展造纸业,可以增加就业,促进地⽅经济⾼速发展 C.⼴西降⽔量的季节变化⼤,不适合⼤规模种植桉树 D.⼴西引⼊桉树后对⾃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影响很⼩ 【答案】C 【解析】桉树成材时间短,⽤作造纸的原料可以发展地⽅经济,带动劳动⼒的就业,但其产业附加值不⾼,不能促进地⽅经济⾼速发展。
⼴西降⽔量的季节变化⼤,⼤规模种植桉树会导致地下⽔⽔位下降,破坏⾃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利于保护⽣态环境。
(2014•承德⼆模)2012年11⽉18⽇,被称为“中国环球航⾏第⼀⼈”的郭川,从青岛出发,驾驶⽆动⼒帆船,历经138天不间断的航⾏,于2013年4⽉5⽇成功返回青岛。
读下图,回答5~7题。
5.假如郭川在④地附近海域投放⼀漂流瓶,该漂流瓶可能最先到达()A.⑤海域B.②地沿岸C.⑥海域D.①地沿岸 【答案】D 【解析】在④地投⼊的漂流瓶,最可能随着南⾚道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漂流,最先到达①地沿岸。
【高三地理专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含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选专题(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测试)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土壤的总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解析:选C 根据甲图信息可知,整体上是土层深度相同,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由此说明土壤水分大多来自于地表径流的下渗。
因此,甲图说明随坡度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选C。
2.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A.阳坡缓坡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D.阴坡缓坡解析:选D 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条件与水分条件息息相关。
根据乙图可知,整体上是到达一定深度后,同一深度,阴坡的含水量较高;根据甲图可知,整体上是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含水量较多。
选D。
(2020届重庆巴蜀中学测试)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
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森林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图1.武夷山森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解析:选C 图示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而武夷山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则夏季排放量最大。
2.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较多B.蒸发较大C.气温较高D.枯枝落叶较多解析:选A 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则土壤含水量东坡大于西坡,所以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东坡大于西坡。
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14 CADBDCCDBBCDCA(2011上海卷)15.【答案】垂直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反映垂直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
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
反映纬度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
(2012上海卷)16.【答案】(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2013北京卷)17.【答案】①地:地处地位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全年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纬度较低,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丰富的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2014海南卷)18.【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4分);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2分);年均温较低,蒸发弱(2分);地势地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
(2分)。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练习冻土退化过程中,地下冰的消融会导致地表发生沉降。
在高含冰量冻土区,这种地表沉降伴随着大量冰体的融化往往会形成热喀斯特湖。
热喀斯特湖通常是一些外部营力导致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融化形成的。
热喀斯特湖形成后,由于积水区域的反射率低,蓄热能力较强,侧向热流也使得周围多年冻土环境发生变化。
湖水的热对流过程将会导致其下部多年冻土持续融化甚至融穿。
读青藏高原某草甸区热喀斯特湖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冻土环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冻土温度升高,上限上移B.冻土温度升高,下限下移C.越靠近热喀斯特湖,上限越深D.越远离热喀斯特湖,下限越浅2.冻土融穿后,可能对该草甸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冻土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薄,地下水水位上升B.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向地表水转换和流失C.湖岸坍塌后退,沼泽、湿地面积扩大D.高寒草甸、沼泽草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历年ꞏ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5.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历年ꞏ广东卷)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
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
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水下地貌体出露 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 ③湖盆区构造沉降 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A.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历年ꞏ山东德州二模)某高校地理小组在重庆酉阳龙潭槽谷进行地下水采样和动态监测,探究石漠化岩溶槽谷不同坡向的水文特征。
高考复习典中点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整体性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涵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举例 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3、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
典型案例 非洲沿20°E 经线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从赤道向南北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珠穆朗玛峰、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4、自然带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比记忆法5、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6、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理想状态下的垂直带谱✌1、山麓地区的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答案
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10:DBBDC DCACB 11-20:BBDAD CACAD 21-25:CBB(AB)(BC)1.森林火灾使森林面积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降水下渗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增多,所以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第6 年植被增加,流量峰值变小,河流含沙量变小。
故选D。
2.一年中的降水量与另一年的降水量相差不大,图中径流差异主要是森林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弱所致。
故选B。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名师点睛】植被多少与地表径流量关系:地表径流,主要来自雨水、地下水、冰川或冰雪融水、过往径流。
植被的覆盖率、植被的类型等对地表径流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雨水的涵养功能大,增加下渗时间和下渗量,可调节地表径流的大小。
但也有些植被,根系特别发达,蒸腾作用很强,对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都有不利影响。
17.阿尔泰山的垂直带谱是从下到上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和冰雪带。
教授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这说明他位于山地针叶林带。
故选B。
18.阿尔泰山处于在大陆的内部,东面与太平洋之间有重重山脉阻档,水汽难以到过。
西面地形比较平坦,再加上阿拉山口可以有西面大西洋的水汽到达,所以南坡降水多。
故选D。
【名师点睛】山地垂直自然带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山地,南坡(阳坡)比北坡(阴坡)要获得更多的热量,因此,尽管南北坡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但南坡气温高于北坡;潮湿气流如果与山地延伸方向相垂直或斜交,那么,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例如我国东部山地,夏季因气流来自东南方向,所以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以致南北坡相同海拔水热状况不一,所以南北坡垂直自然带有明显差异。
同是一个山地,南北坡山麓可以分属不同的气候带和自然带。
例如,我国秦岭南坡山麓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山麓则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任何一个山地垂直自然带,总是在相应的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高一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老师组织学生们以欧洲为案例进行探究。
下面是他们探究时使用的地图。
据图回答。
(共14分)(1)概括归纳欧洲地势的特点。
(2分)(2)说明这种地势特点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3分)(3)根据A、B两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比较两地气候差异。
(6分)(4)根据A地的气候特点和地形,推测当地的河流主要水文特征。
(3分)【答案】(1)南北高,中部低(2分)(2)便于湿润的西风气流向东深入内陆,使欧洲大部分地区深受海洋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3分)(3)气候差异:A地降水多,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B地降水少,季节差异大,气温年较差大(6分)(4)A地河流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流平缓。
(3分)【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欧洲地形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
(2) 这种地势特点便于湿润的西风气流向东深入内陆,使欧洲大部分地区深受海洋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
(3)气候差异:读右图,根据图中气候资料分析,A地降水多,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降水少,季节差异大,气温年较差大,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A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多,河流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小。
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差异,河流水文特征。
2.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B.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起来的C.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答案】B【解析】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在寒冷的气候下形成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而地形平坦,并不会使有机质含量增加;东北平原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并不高;人们耕作不会使地表植被长期腐蚀。
整体性与差异性
整体性与差异性⾃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考点:整体性与差异性,全球⽓候变化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内容:⾃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的变化2.表现:⾃然地理环境具有统⼀的演化过程,保证了⾃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发⽽动全⾝”遵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们的⽣产、⽣活实践3:应⽤:⾃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相关问题的答题思路(1)明确⾃然地理要素的组成。
(2)分析某地区某⼀⾃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甚⾄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如,当砍伐森林(植被)后,地表拦截⼤⽓降⽔(⽓候)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表⽔(⽔⽂)汇流速度加快,对⼟壤的侵蚀加强,极易造成⽔⼟流失(地貌),由此导致⼟壤贫瘠;植被破坏后,光合作⽤减弱,吸收⼆氧化碳的能⼒减少,影响⼤⽓的成分,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即“牵⼀发⽽动全⾝”。
(3)分析某⼀要素的变化对当地乃⾄其他地区⾃然地理环境产⽣的影响。
例如,青藏⾼原的隆起(地形地貌),阻挡了西伯利亚南下⽓流(⼤⽓),导致中亚、西亚⼲旱区的细⼩粉尘随冬季风(⼤⽓)向东输送,逐渐沉积,形成黄⼟⾼原(地形地貌)。
黄⼟⾼原⼟质疏松(⼟壤),极易受流⽔冲蚀,泥沙随流⽔汇⼊黄河,被流⽔搬运到下游(⽔⽂),由于流速变慢,逐渐淤积,形成“地上河”,造成严重⽔患(⽣态环境问题)。
颗粒更⼩的泥沙则注⼊渤海,致使河⼝向海延伸。
这⼀系列的过程彼此间连成⼀根长链,其间发⽣着物质、能量运动,产⽣多⽅⾯的⽣态环境效应。
即时练习:1.读“渤海等深线图”和“盘锦市地图”,完成问题。
红海滩是由适宜于盐碱环境的⼀棵棵纤弱的碱蓬草织就⽽成的,碱蓬草经不起洪⽔和沼泽侵袭,但适宜在含沉积有机物的沿海滩涂⽣长。
辽东湾畔辽河⼊海⼝有世界最⼤的芦苇沼泽地,还有世界⾯积最⼤的红海滩。
简析盘锦红海滩⽣长⼤⽚碱蓬草的主要原因。
答题模板整理--整体性差异性
自然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答题框架(一)考试题型:1.用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某条河流断流了会怎样【见2011年福建卷】2.自然带谱差异比较,并分析原因【2013年上海卷、2012年福建省质检】3.一个地方泥炭冷湿环境形成的原因【见2014年海南卷】(二)解题框架:★1在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通常要从以下几方面构建答题思路:(1)明确自然地理要素的组成,描述用语如下:该地区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2)分析某地区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
描述用语如下:当ⅹⅹ要素发生变化后,其他要素也随之发生变化。
①对大气圈(气候)的影响:气温增高或降低,年温差变大或变小,大陆性增强或减小,气候更湿润或更干旱;②对水圈(径流)的影响:地表径流水量变大/变小,地下水位上升/下降,水质变差/好.③对岩石圈(地貌、土壤)的影响:~~侵蚀、堆积作用明显,多~~地貌形成,土壤肥力下降/提升;④对生物圈(动物、植物)的影响:利于/不利于动植物生存,生物多样增多/减少。
【典型例题·2011年高考真题福建卷】37.(37分)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13分)★2自然带谱差异比较,并分析原因关于自然带谱的差异比较(1)先比较自然带谱谁多谁少。
原因分析一般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2)再比较同一自然带谱所出现的海拔高度。
原因分析主要从、分析。
一般而言,、、,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较高。
(3)最后比较基带是否一样。
★3关于雪线差异的比较,并分析原因(1)降水:地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地处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2)气温(热量):地处阳坡,气温高,雪线低;地处阴坡,气温低,雪线高。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整体性和差异性(2)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
D.山地灌木林带
4.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区是( )
A.南坡2 000 m左右
B.南坡2 500 m左右
C.北坡1 500 m左右
D.北坡2 500 m左右
真题体验
重温高考 实战演练
(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900 冰原气候
冰原带
900
800 苔原气候
苔原带
800
700
70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6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 温 温
400 地中海气候
带 带带 草 荒草
亚热带常绿
原 漠原
300 硬叶林带
带 带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200 热带草原气候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
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D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 关键能力提升: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③大约5月,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 ④大约5月,由安第斯山地迁徙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关键能力提升: 二、垂直分异规律
1、垂直带谱的分布特点 (1)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
课 堂 练 习 读“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图甲)”和“自然地理要
素相互作用关系图(图乙)”,回答1~2题。
1、为保护图甲中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
水冲走,合理的措施不包括( )
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B.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
C.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气候与 气候→土壤 土壤
土壤→气候
典例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 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 关键能力提升: 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实例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地貌与 水文
地貌→水文 水文→地貌
典例 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 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
生影响。
河流 上、 中游 砍伐 森林
河流 上、 中游 水土 流失
河流 含沙 量增 加
下游 河道 泥沙 淤积
河道泄洪 能力降低
发生洪 涝灾害
抬升 河床
地下水 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 关键能力提升: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方法 3、发生发展的统一性
案例②: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南亚、中亚、西亚的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水文与 生物
水文→生物 生物→水文
典例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
➢ 关键能力提升: 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实例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
量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D2.A r p - 邑 = ■ ■t ■a :A — 1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2、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解析】7.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宝鸡属于温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再从兰州至酒泉考察,植被依次草原、荒漠。
8.酒泉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地广人稀,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考点定位】该 题组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风电基地的区位条件。
10.下列叙述,符合图7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 区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 11.结合图7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答案】10.B11.A 【解析】10.根据图7中纬度差异示意图,可知南半球的种群(2012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2012天津卷)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图7),回答10-11题。
横山中学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作业题数量少于北半球,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多于中纬地区,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草原地带。
11.结合图7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该区域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2012山东卷)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4·湖南)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
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
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
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要素的相互影响)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A.常受干热风影响B.土壤养分流失C.曾被沉积物掩埋D.遭受低温冻害2.(要素的相互影响)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2024·甘肃)班克斯半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东侧,整体轮廓浑圆,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
半岛以西的坎特伯雷平原草原广袤,平原东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7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9℃。
图4示意该区域地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坎特伯雷平原典型土壤剖面下部有明显的()A.灰化层B.钙积层C.铁铝层D.黏化层(2024·湖南)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
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
如左图示意采样监测区基本情况。
右图显示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与道路中心的颗粒物浓度的比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环境对植被的影响)与自行车道相比,关于人行道上积累最明显的颗粒物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细颗粒茂密植被B.粗颗粒茂密植被C.细颗粒稀疏植被D.粗颗粒稀疏植被5.(植被的生态功能)在优先考虑降低颗粒物对居民区影响的同时,为尽量减少其对行人的影响,该都市从人行道到居民区绿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A.从稀疏到茂密B.从茂密到稀疏C.均用稀疏植被D.均用茂密植被(2024·全国甲)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
题型0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原卷版)
0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差异性模板0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模板02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模板03 植被特征描述模板04 森林的生态效益模板05 土壤肥力高低分析及土壤保护模板06 雪线高低的判读(2023·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
如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
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
(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4分)(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
(6分)(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
(4分)(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
(8分)(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
(6分)第(1)小问尝试解答:第(2)小问尝试解答:第(3)小问尝试解答:第(4)小问尝试解答:第(5)小问凯尔盖朗群岛位于印度洋南部,面积约6675平方千米,由火山喷发形成,地表岩层裸露。
该群岛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主火山海拔约1850米,山地表面多被冰川覆盖,多幽深狭长海湾和较大半岛。
该群岛距离南极洲约2000千米,气候寒冷,年平均温度只有4℃。
岛上植被类型单一,土壤贫瘠,昆虫很少,能够生存下来的昆虫,翅膀已退化,只能爬行。
该群岛适合建设航空测控站。
下图为凯尔盖朗群岛位置示意图。
(1)说出该群岛河流的水文特征。
(2)推测该群岛多幽深狭长海湾和较大半岛的原因。
(3)分析岛上生存的昆虫翅膀退化的原因。
整体性差异性限时附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读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CA.岛屿周围的浅海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C.温暖清澈的浅海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2.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D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两题。
3.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B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4.风化壳厚度()C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5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B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6 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
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B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下题。
7.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B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读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8.结合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C 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整体性差异性答案D【解析】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的厚度增大,永冻层的上界下降,排除A、C;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春耕播种时间提前,B错误;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D正确。
故选D。
考点:全球变暖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全球变暖对冻土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该题主要根据气候变暖,温度升高,从而对冻土、植被、河流、农业等方面产生影响分析即可。
8.C【解析】读图可知海拔3000米气温大于0°,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而这四个站点海拔低于4000米,所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考点: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板块运动。
【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获取图中信息,根据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可以判断出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减,另外还需要掌握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在青藏高原上,北坡海拔起点高,从而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16.A 17.D 18.C【解析】16.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
17.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
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
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 正确,B错误。
18.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容易题。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选项正确。
【点睛】本题组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效果为背景,考查考生结合相关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小题易错选成C答案,需注意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
11.D【解析】11.由(1)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
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 070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750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
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错误。
故选D。
【点睛】新疆独库公路的贯通,使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沟通了南疆与北疆两地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与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C 2.A 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青藏高原西南的气候特点及山地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因素。
1.西藏每年4—6月属于雨季前夕,降雨量较小,6月底及7月初开始进入雨季高峰,降雨量大,因此7—9月最可能为产量最大的季节;C正确;1—3月为旱季,A错误;4—6月雨季刚开始,松茸发育较小,不适合采摘,B错误,10—12月雨季结束,当年松茸采摘完成,D错误。
2.材料中提到“境内冰川发育极好”,因此冰舌深入的森林应该是最靠近冰原带的,针叶林是最可能的,A正确;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植被,其分布的海拔高度低于针叶林,B错误;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一般属于亚热带植被,其海拔分布低于落叶阔叶林,CD错误。
3.冰川发育不仅受气温影响,还受降水控制;气温决定了冰川的消融,降水量决定冰川的积累。
波密正处于西南季风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上,高大的山脊起着明显的屏障作用,造成降水极为丰沛,雪线附近年降水量估计可达2500—3000毫米,这正是巨大冰川发育的主导因素,雪线海拔较低,冰川的海拔低,发育了数量和规模巨大的冰川,巨大的推进力使冰舌沿沟谷自上而下穿越了草原带和苔原带,直达森林带,A正确;山地海拔低顶部可能缺少苔原带和草原带,但是图示区域山地海拔很高,不会因海拔高缺少自然带,B错误;草原带和苔原带一般分布在高海拔、气温低的山地顶部,因此气温低不会造成草原带和苔原带缺少,C错误;光照对自然带的影响不大,D错误。
【点睛】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南坡,波密县境内发育有西藏最大的冰川——恰青冰川(也叫卡钦冰川),系山谷冰川,是中国最大的海洋型冰川(又称暖冰川)。
4.A 5.C 6.B【解析】4.藏波罗花生长在海拔3600—5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垫状灌丛的山坡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山区和山谷中。
①地为藏南高山谷地灌丛草原区,符合其生长环境,A正确。
5.6 —7月为夏季,气温较高,冰雪融水量大,且藏南谷地的受暖湿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有利于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C正确。
6.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生物风化作用增强,A错误。
生物生产量提高,B 正确。
对大气降水影响小,C错误。
植被覆盖增加,土地退化减轻,D错误。
【答案】(1)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中部略高、南北地;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自北向南有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流过。
【解析】(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应从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方面分析。
据图可知,京杭大运河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工程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流经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中部略高、南北低;淮河以北为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相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淮河以南为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应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以里海的演化过程为背景材料,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包括地壳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与湖泊盐分的关系、板块边界问题等内容。
(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
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
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
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
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变化进行分析。
由材料可知,“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4)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
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
【答案】(3)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解析】(3)本题通过吉林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为背景,分析区域内河流的水文特征变化等知识点。
该题属于特征描述类题,关键词“植被的恢复”,解题方向“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水能等进行分析。
结合材料有森林植被的恢复,影响到的一般是流量水位和含沙量,从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答案】(1)风化、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2)植被呈环状分布;平缓山顶都有一定厚度的土层,中心部位土层较厚,向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造成了植被的环状分布格局。
(3)阴坡植被较稠密,阳坡较稀疏;由于丹霞山整体土层薄,水分不易保存,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加剧了土壤的干旱程度,因而植被较稀疏;阴坡光照弱,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此植被较稠密。
(4)沟谷地带地势低,是地表水、地下水汇聚地,水分条件好;沟谷海拔低,地形相对封闭,热量条件优越;沟谷地带土层比较深厚。
【解析】以丹霞地貌为背景考查地质作用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材料、图像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地质作用有内力、外力,丹霞地貌四壁陡立主要是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有风化、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
(2)读图可知坡顶植被呈环状分布,外环为旱生灌木草本、中环为灌木,内环为乔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厚度:中心部位土层较厚,向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
(3)丹霞山高度普遍较小,因而植被生长的热量条件较好,但阴阳坡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差异较大:由于丹霞山整体土层薄,水分不易保存,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加剧了土壤的干旱程度,因而植被较稀疏;阴坡光照弱,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此植被较稠密。
(4)雨林的存在说明该地植被生长的水分、热量、土壤条件好:沟谷地带地势低,是地表水、地下水汇聚地,水分条件好;沟谷海拔低,地形相对封闭,热量条件优越;沟谷地带土层比较深厚。
【答案】(1)繁盛时期的气候条件比现在更加湿热。
渐新世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新生代以来云贵地区受到多次抬升,气温下降,使山红树的繁殖环境变差;在地质变迁过程没有受到强烈的地质灾变(如火山喷发);现代山红树生存环境无明显变化,但由于位于滇南谷地,受第四纪冰期影响较少,使得山红树得以残留。
(2)零星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种群数量少,伴生树种多,种群间竞争弱,不利于幼苗生存;分布于海拔600m~850m,适应范围小,不利于种群扩散;山红树果实成熟期(10—11月),正值旱季,水分条件差,气温和林下土温偏低,不利于种子萌发;种子休眠期极短,无法保存到水热条件优越期(4~9月份)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