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鹅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摘要阐述了石屏县流行的小鹅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情况,并就该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诊断;防治

2005年11月份以来石屏县畜牧兽医站先后5次从县外引入小鹅分散到本县部分农户中饲养,其间常见小鹅出现重症腹泻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症候。为此进行了调查诊断。

1流行情况

该县自2005年11月初,先后5次从县外引进小鹅8 000羽分散至42户农户中饲养。症状多于引种后第5天开始出现,第10天达死亡高峰,后逐渐下降,到11月23日止共有35户饲养的1 323只小鹅发病,发病率16.5%,死亡645只,致死率48.8%。

鹅的各日龄间的发病率差异不大,但据对死亡率调查显示,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如15日龄内死亡率高达100%;20日龄为80%,25日龄为56%,30日龄后少有死亡病例。

2临床症状

10日龄左右的小鹅可见突然发病,腹泻异常严重,粪便前期呈淡黄或黄白不等,后期呈淡绿或黑褐色,口渴多饮。腹泻出现后数小时倒地死亡。少数病例眼球发炎,眼睑周围水肿。随着病情加重,病鹅行走不稳,常因极度虚弱倒地而被同群鹅踩死。

3剖检变化

分别对38羽病死和8羽频死期的小鹅进行了剖检,主要病理变化为皮下干燥;嗉囊充满液体,十二指肠、回肠和直肠粘膜弥漫性出血,肠腔内充满气体;脾脏肿大,切面外翻;心外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病程较长的心包囊有淡黄色纤维附着;肝表面附有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膜,肝土黄色或呈红黄相间条纹;气囊混浊或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个别病例肺脏有出血性炎症变化。

4实验室诊断

上述病料分别接种于各种常规培养基,结果在普通上菌落上表面光滑隆起,半透明,直径1~2mm,普通肉汤培养基中呈均匀一致混浊。取肉汤培养物接种麦康凯培养基,24h生长呈大小一致红色菌落,接种于SS琼脂上24h呈粉红色菌落。取SS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培养的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两端钝圆,多呈单散在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生化试验分离到6株大肠杆菌和3株沙门杆菌。

应用呼肠舒、速沙先、泰乐良、百菌净、安灭菌、丁安卡那、红霉素、先锋灭、林可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11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以呼肠舒、速沙先高敏、泰乐康中敏。

5防治措施

对雏鹅加强保温,保持38℃温度,保持鹅舍内的清洁干燥,垫草一律经太阳晒后利用,多喂鲜嫩无露水的多花黑麦草。

对800余羽病鹅开始时用土霉素、黄连素和10%氟苯尼考等早晚交叉投药治疗,效果均不明显。后改用20%水溶性氟苯尼考与五磺独霸早晚交叉投药,病情得以控制。其中除因所用药物本身含量过低、投药量不足、治疗方法不当死亡300余只外,其他的全部治愈。

6小结与讨论

(1)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观察、实验室培养特性,菌体形态、生化鉴定和药物治疗试验,本病诊断结果为大肠杆菌与沙门氏杆菌混合感染。本病发病特点主要为各种日龄的小鹅均可发病,但死亡率与日龄呈负相关,严重腹泻,病程较短,病态发展迅速,结合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等得到确诊。

(2)在石屏县的自然气候条件下,特别是在晚秋和冬季,小鹅因长期关养在潮湿、通风不良、密度较高的保温室内,环境极利于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加上小鹅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发病。

(3)要正确使用药物和交叉用药。能否避免病鹅产生抗药性是治疗本病成功与否的关建。石屏县饲养肉鹅是一项新的产业,还缺乏一定的饲养经验和疫病防治经验,在发病初期由于未能及时确诊、正确用药或用药不当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这是造成死亡较多的主要原因。

(4)预防本病要慎用抗生素药物;否则一旦发病,小鹅会因产生抗药性而很难治愈。要加强饲养管理,饮水消毒,多投喂鲜嫩青绿饲料,适当添加精料,增加营养,保持鹅舍干燥和保温,尽早让小鹅下网活动,提高小鹅身体抵抗力。另外,要加强厩舍卫生和消毒,活动场地也要每天带鹅消毒。

7参考文献

[1] M.S.霍夫斯塔.禽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甘孟候.中国禽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