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孝道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岑溪市第三小学莫恒华
【内容摘要】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现今独生子女多,从小娇生惯养,不敬父母、虐待老人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上仍然屡见不鲜。建设弘扬孝道文化,不能忘记传统美德,如何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如何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在社会蔚然成风?作为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意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基础工作,让学生树立孝敬父母,尊长敬老观念,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习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美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要求学生从“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等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道德品质为总抓手,进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孝道文化传承美德
一、孝道文化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孝道文化,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谏诤。《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著名的国学应用学家翟鸿燊教授曾说: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事实也是如此。孝道造我们的国家一直发挥着不一般的作用。
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
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二、弘扬中华美德
古人云:“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几千年的文明社会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时至今日,我们提倡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孝道”的发展和完善。岑溪市第三小学依据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客观规律,以“孝”道教育为突破口,从小就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不仅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
首先,我们力争通过研究实验能够设计出一套具体的方案,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并践行孝道准则,达到如下目标:在家里,子女尊敬长辈,长辈爱护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在社会上,尽职尽责,为国家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对个人,要修身养性,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有序。班主任以班团活动课为阵地,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开展系列化孝道文化教育,并通过读书活动、写心得体会、开主题会等方式进行多渠道的教育。个别学生进行家访、谈心等形式进行孝道文化意识教育,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学科教师通过
制定教学计划,落实渗透学科教学的孝道文化教育契入点。评价实施孝道文化教育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其次,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孝道文化的最新理论。要在学校进行“孝”的教育,就要了解研究当今我国尤其是农村孝道的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要研究中华孝道发生了何种变化,要研究当今孝道的内涵,即是民众能够认同并能践履的孝道内涵;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形式,尤其是民众所创造的养老新形式;要了解研究孝道的价值,孝道对家庭、社会、下一代的影响;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机制,如制度、氛围、心理等制约机制;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建设模式与理论框架。通过这些研究,去寻求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结合点,去设计学校进行“孝”道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最后,在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曾子孝道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精髓,剔除和摒弃封建的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在扬弃中发展曾子的孝道文化。能够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用于中学生的孝道文化教育理论,用以指导学校孝道文化教育,并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三、课题研究
在调查学生对曾子孝道文化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观念认识和学生在家庭、社会中对待父母及老人态度的情况下,我们确定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实施孝道文化教育。
1、精心设计家庭调查
在研究实验之初,课题组精心设计了《岑溪市第三小学孝心行动手册》,对全校2000多名学生中,进行小孝星评比。经过调查:1.早上起床能向父母长辈问候的占21%,2.平时与父母长辈说话态度和气的占36%,3.每次闹别扭的时候,自己主动打破僵局的占35%,4.知道父母工作辛苦,能关心父母为其倒茶、盛饭的只占13%,5.知道父母爱吃什么的占45%,6.能帮助做家务的只占20%,7.觉得父母说话太多,希望他们尊重自己的决定的占39%,8.任性对父母长辈发脾气、顶嘴的高达70%,9.缺乏爱心好吃的菜要放到自己面前,想不到让父母长辈先吃的占85%,10.自理能力差,自己的事要让父母操心的占75%。通过调查活动,一方面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下一步实验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反省自己,也促使其从内心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的孝道教育铺平道路。
2、制订孝道行为规范
针对调查问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为学生“行孝”立规矩。对学生的“孝”道,制定了10条具体规范。①每天上下学打招呼。②长辈下班要说“您辛苦了”。③长辈生日要主动问候送小礼物。④让食,饭后要主动收拾餐具。⑤每天要坚持做家务。⑥按时上学、努力学习、独立完成作业,不用家长督促。⑦长辈生病,侍奉、作简单饭、安慰。⑧主动与家长交谈、商量、不发小脾气。⑨不到不宜去的娱乐场所,不做坏事,不让家长操心。⑩父母之间发生矛盾,要懂得调解。这些都是“规定动作”。学校要有“规定动作”、科学的行为要求,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我能行”。学生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