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减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学生科学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
智能的多元性无非就是指每个人都至少具备8种智能,这8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智能多元性引导人们走出以单一标准衡量人的智能发展状况的误区,以多元多维的角度,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人的智能面貌,为我们客观地评价人以及教育更好地实现其全面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反思我们的教育,在学生发展的认识问题上存有很大偏差。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对于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来说,我们的任务不应该是简单地找到或发现学生在某项智能方面比较突出,并将已经较突出的方面进一步强化。我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想办法使学生的每一种智能都得以开发,特别是较弱的那一种,这样才会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至于对学生某一项智能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强化,应该是在高中甚至以后进行的事。
要纠正这一偏差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充当好以下几个角色:一是当一名观察者。善于观察和把握学生的智力特点,寻找最佳教育切入点。
二是做一名研究者。认真钻研业务,及时进行反思与调整。
三是成为一名启发者。运用适宜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只有抓住各个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实施多元智能教育,才能使得学生在身体、音乐、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这也正切合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
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也是其必然归宿。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
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下面我结合个人的认识谈几点体会。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以人为本”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懂得放活课堂,摒弃传统观点,懂得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教师应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知识、思维等方面能力的潜能。
二、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是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前提。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缺点,乃至于他们的主要经历和家庭环境等情况,进行表象的了解并不是很难,难的是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情绪变化等。只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就乐于接近你,愿意向你吐露自己的真实思想,自觉接受你的教育,反之,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科学发展观”注重人的培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则是他的灵魂。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健全的人格;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对他们的将来负责。教育家斯霞老师说过: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力(强健的身体)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次品、废品、危险品,而应该培养积极向上、德才兼备、精力充沛、全面发展的人,积极塑造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格。惟有全面发展、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人,才能支撑未来的社会,才能推进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四、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学生个性化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判断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和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要充分结合各学生的个性特点,多采取纵向比较,切实以“人性化”为原则,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五、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课堂教学。
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从主观愿望出发制定学生发展目标,目标常常超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严重脱离学生实际,人为地制造了学习困难,使大批学生感到知识难学甚至厌学。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非常注重讲深、讲透、追求“全面、系统”,其实这种教学是非常不科学的,学生初次学习这些高深的理论,怎么能学深学透?知识的学习、消化有一个过程,需要反复循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通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才能全面正确理解概念和规律,不可能一步到位。
社会的发展最终依赖并体现为人的发展,这是在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因。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造就更多优秀的公民和合格的劳动者。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育工作的顽症,也影响了“两基”成果的巩固发展,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该说,“减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青少年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偏重智育,影响了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发展。为了给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同学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所以国家教育部提出要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这一问题。
应该认识到,中小学生的成长要靠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方面结合起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现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这项工作也能得到社会、家庭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应该正确认识人才成长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一个人的成长并不单单取决于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是重要的,但是,只有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等。因此,家长要配合学校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孩子健康活泼全面地发展。
减负,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自由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空间。“减负”以后干什么?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都有责任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活动。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搞些小发明创造、手工制作,也可以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另外,在家里,可以帮助父母多做一些家务劳动,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并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我相信,社会也将会给同学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同学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
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高考、中考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还将作进一步的改革。今后考试,不会只单纯地考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切实体现素质教育要求,联系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重视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全面发展与只强调智育相比,无疑将会有更强的竞争力,也有发展开发潜力。我们不要只盯着科学文化知识,而应该全面发展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培养人才也要多元化,不是一个模式,培养一种人才。广大青少年皆可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