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偏衰──指机体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 状态,即阴偏衰不能制约阳,则阳相对偏亢而见虚热 证;阳偏衰不能制约阴,则阴相对偏盛而见虚寒证。
(1) 阳偏衰
“ 阳虚则寒 ”
虚寒证
“ 精气夺则虚 ”
(制约不及)
(2) 阴偏衰
“ 阴虚则热 ”
虚热证
邪气盛 生理调节范围
正气虚
阴阳偏衰示意图
3.阴阳互损
阴阳消长一般有以下两类不同的形式:
(1) 阴阳的此消彼长与此长彼消 这类消长形式主要出现在阴阳的 对立制约过程中。如四时寒暑的正常 更替。 (2) 阴阳的皆长与皆消 这类消长形式主要出现在阴阳的 互根互用过程中。如人体的生长与衰 老。
2.阴阳平衡——阴阳消长 变化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没有 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可认为处 于平衡状态,否则为异常。
2.阴阳互用,即相互为用,是指阴阳双方在 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断相互资生、促进 和助长的关系。如物质与功能、兴奋与抑制之间, 都存在这种相互为用的关系。
(四)阴阳消长平衡
1.阴阳消长——是指对立统一的阴阳双方的 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消长 变化之中。在正常情况下,应是长而不偏盛,消 而不偏衰。若超过了这一限度,导致阴阳的偏盛 偏衰,是为异常的消长变化。
如:
秋天
阴
秋天
阳
比较
比较
夏天
阳
冬天
阴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 应而交合的过程。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变化的根源。 天地阴阳二气的交感相合,相错相荡,产生了万物并推 动着它们的发展变化。天地阴阳二气之所以能发生交感相错, 是由于它们不断地进行升降运动。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 阳二气才能实现交感。人类的产生,亦赖天地(雌雄)阴阳 二气的相互作用。新的生命个体的产生,也是阴阳二气交感 相错的结果。
功能 (阳)
物质 (阴)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正气
人体的机能活动 对病邪的抵抗能力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损伤组织的修复能力
阴气(阴液) 阳气
邪气——
阳邪──风、暑、热(火)、燥邪
泛指各种致病的因素
阴邪──寒、湿邪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之一
中医学把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 寒,阴虚则热” 称为病理总纲。(亦称阴阳失 调的基本病理)
阳转化一般出现在阴阳消长变化的极期阶段,即所谓“物 极必反”。
阴阳转化一般有两种形式: (1)渐变 如昼夜的阴阳转化 (2)突变 如气候的骤冷骤热 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阴阳转化是一个质变的 过程。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上部、体表、背、四肢 ── 阳 解剖部位
下部、体内、腹、躯干 ── 阴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目的要求 】
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应用。 2.、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应用。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 用以阐释宇宙万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 学理论。它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古人探求宇 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用阴阳的概念及其运动变化规 律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指导临床实践的一种独 特思维方法。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
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 的属性概括。它既可以标示相 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 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 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二)阴阳属性的区分
阳—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
形的、明亮的、兴奋的。
阴— 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凉的、有
形的、晦暗的、抑制的。
例如:
火性热而炎上──阳
水性寒而润下──阴
阴阳概念引 进医学领域
阳—具有推动、温煦、兴奋
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
阴—具有凝聚、滋润、抑制
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
(三)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表现在: 1、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阴 在一定条件下 阳
2、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如:
上午──阳中之阳 昼(阳)
下午──阳中之阴
上半夜──阴中之阴 夜(阴)
下半夜──阴中之阳
3、事物或现象的比较对象的改变可引起其阴阳属性的改变。
3.阴阳消长与平衡的关系 阴阳消长是绝对的,无休 止的,而阴阳平衡是相对的、 动态的。
(五)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总体阴阳属性的改 变,即属阳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属阴,属阴 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属阳。
在一定条件下
阴
阳
阴阳消长与阴阳转化的关系: 消长是转化的必要条件,而转化则是消长的结果。阴
五脏 “Hale Waihona Puke Baidu精气而不泻” ── 阴 生理特点
六腑 “传化物而不藏” ── 阳
心 ── 阳中之阳 心肺(阳)
肺 ── 阳中之阴
肝 ── 阴中之阳 肝肾(阴)
肾 ── 阴中之阴
脾 ── 阴中之至阴
心阴 心
心阳
肝阴 肝
肝阳
经络
阴经 阳经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1.阴阳偏胜(盛)
阴阳偏胜──指阴邪或阳邪偏盛,导致机体阴或阳高 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阳胜则热”
(1) 阳偏胜
实热证
“阳胜则阴病” 实热伤阴
“ 邪气盛则实 ”
(制约太过)
“阴胜则寒”
“阴胜则阳病”
(2) 阴偏胜
实寒证
实寒伤阳
邪气盛 生理调节范围
正气虚
阴阳平衡示意图
生理调节范围
阴阳偏胜示意图
2.阴阳偏衰(虚)
(二)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 体中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其含义有二:
1.阴阳对立,是指阴阳代表了属性相反的两种事物或 现象,或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矛盾的,相对立的, 因而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
2.阴阳对立可导致阴阳的相互制约,即阴阳双方的相 互抑制,从而维持阴阳相对平衡。
阴阳对立制约使阴阳双方维持相对的平衡协调状态,从 而促进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如:自然界四时寒暑的正常交 替,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等。
(三)阴阳互根互用──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 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其含义有二:
1.阴阳互根,即相互依存,是指阴阳双方中 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没有上 就没有下,没有寒就没有热。
(1) 阳偏衰
“ 阳虚则寒 ”
虚寒证
“ 精气夺则虚 ”
(制约不及)
(2) 阴偏衰
“ 阴虚则热 ”
虚热证
邪气盛 生理调节范围
正气虚
阴阳偏衰示意图
3.阴阳互损
阴阳消长一般有以下两类不同的形式:
(1) 阴阳的此消彼长与此长彼消 这类消长形式主要出现在阴阳的 对立制约过程中。如四时寒暑的正常 更替。 (2) 阴阳的皆长与皆消 这类消长形式主要出现在阴阳的 互根互用过程中。如人体的生长与衰 老。
2.阴阳平衡——阴阳消长 变化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没有 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可认为处 于平衡状态,否则为异常。
2.阴阳互用,即相互为用,是指阴阳双方在 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断相互资生、促进 和助长的关系。如物质与功能、兴奋与抑制之间, 都存在这种相互为用的关系。
(四)阴阳消长平衡
1.阴阳消长——是指对立统一的阴阳双方的 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消长 变化之中。在正常情况下,应是长而不偏盛,消 而不偏衰。若超过了这一限度,导致阴阳的偏盛 偏衰,是为异常的消长变化。
如:
秋天
阴
秋天
阳
比较
比较
夏天
阳
冬天
阴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 应而交合的过程。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变化的根源。 天地阴阳二气的交感相合,相错相荡,产生了万物并推 动着它们的发展变化。天地阴阳二气之所以能发生交感相错, 是由于它们不断地进行升降运动。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 阳二气才能实现交感。人类的产生,亦赖天地(雌雄)阴阳 二气的相互作用。新的生命个体的产生,也是阴阳二气交感 相错的结果。
功能 (阳)
物质 (阴)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正气
人体的机能活动 对病邪的抵抗能力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损伤组织的修复能力
阴气(阴液) 阳气
邪气——
阳邪──风、暑、热(火)、燥邪
泛指各种致病的因素
阴邪──寒、湿邪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之一
中医学把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 寒,阴虚则热” 称为病理总纲。(亦称阴阳失 调的基本病理)
阳转化一般出现在阴阳消长变化的极期阶段,即所谓“物 极必反”。
阴阳转化一般有两种形式: (1)渐变 如昼夜的阴阳转化 (2)突变 如气候的骤冷骤热 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阴阳转化是一个质变的 过程。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上部、体表、背、四肢 ── 阳 解剖部位
下部、体内、腹、躯干 ── 阴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目的要求 】
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应用。 2.、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应用。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 用以阐释宇宙万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 学理论。它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古人探求宇 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用阴阳的概念及其运动变化规 律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指导临床实践的一种独 特思维方法。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
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 的属性概括。它既可以标示相 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 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 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二)阴阳属性的区分
阳—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
形的、明亮的、兴奋的。
阴— 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凉的、有
形的、晦暗的、抑制的。
例如:
火性热而炎上──阳
水性寒而润下──阴
阴阳概念引 进医学领域
阳—具有推动、温煦、兴奋
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
阴—具有凝聚、滋润、抑制
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
(三)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表现在: 1、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阴 在一定条件下 阳
2、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如:
上午──阳中之阳 昼(阳)
下午──阳中之阴
上半夜──阴中之阴 夜(阴)
下半夜──阴中之阳
3、事物或现象的比较对象的改变可引起其阴阳属性的改变。
3.阴阳消长与平衡的关系 阴阳消长是绝对的,无休 止的,而阴阳平衡是相对的、 动态的。
(五)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总体阴阳属性的改 变,即属阳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属阴,属阴 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属阳。
在一定条件下
阴
阳
阴阳消长与阴阳转化的关系: 消长是转化的必要条件,而转化则是消长的结果。阴
五脏 “Hale Waihona Puke Baidu精气而不泻” ── 阴 生理特点
六腑 “传化物而不藏” ── 阳
心 ── 阳中之阳 心肺(阳)
肺 ── 阳中之阴
肝 ── 阴中之阳 肝肾(阴)
肾 ── 阴中之阴
脾 ── 阴中之至阴
心阴 心
心阳
肝阴 肝
肝阳
经络
阴经 阳经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1.阴阳偏胜(盛)
阴阳偏胜──指阴邪或阳邪偏盛,导致机体阴或阳高 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阳胜则热”
(1) 阳偏胜
实热证
“阳胜则阴病” 实热伤阴
“ 邪气盛则实 ”
(制约太过)
“阴胜则寒”
“阴胜则阳病”
(2) 阴偏胜
实寒证
实寒伤阳
邪气盛 生理调节范围
正气虚
阴阳平衡示意图
生理调节范围
阴阳偏胜示意图
2.阴阳偏衰(虚)
(二)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 体中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其含义有二:
1.阴阳对立,是指阴阳代表了属性相反的两种事物或 现象,或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矛盾的,相对立的, 因而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
2.阴阳对立可导致阴阳的相互制约,即阴阳双方的相 互抑制,从而维持阴阳相对平衡。
阴阳对立制约使阴阳双方维持相对的平衡协调状态,从 而促进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如:自然界四时寒暑的正常交 替,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等。
(三)阴阳互根互用──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 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其含义有二:
1.阴阳互根,即相互依存,是指阴阳双方中 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没有上 就没有下,没有寒就没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