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管理规定模板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样本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样本第一条定义和范围1.1 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产品或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外观缺陷、功能不良、性能不合格等。
1.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对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处理。
第二条责任与义务2.1 管理责任:公司管理层应制定并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
2.2 员工义务:员工应遵守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积极参与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处理。
第三条不合格品鉴定和分类3.1 不合格品鉴定:不合格品的鉴定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3.2 不合格品分类:不合格品应根据其程度和影响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个等级。
第四条不合格品处理4.1 轻微不合格品:轻微不合格品可进行修复、整改或者重新加工,确保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可使用或销售。
4.2 一般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应经过分析和评估,确定处理方式,包括报废、退货、返工等。
4.3 严重不合格品: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使用或销售,并进行严肃处理,包括报废、追溯和追责等。
第五条不合格品记录与报告5.1 记录要求:对每一批次的不合格品都应进行记录,包括鉴定结果、分类、处理方式等。
5.2 报告要求:对于严重不合格品或者大规模发生的不合格品情况,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并进行相关的整改和措施。
第六条不合格品处理结果的追溯6.1 追溯要求: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应进行追溯,包括处理方式、责任人、整改效果等。
6.2 效果评估:对于处理结果,应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不断改进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七条附则7.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7.2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模板,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修改和完善。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板(六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评审、隔离处理,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而产生质量问题。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原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不合格的处置。
三、职责a、本程序由生产质检科归口管理。
b、生产质检科负责进厂辅助材料和产品不合格品的判别、评审记录,各相关部门参与。
c、生产质检科负责生产过程及产品中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处置。
d、供销科负责进厂辅助材料的不合格品的处置。
e、供销科负责产品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不合格品的处置。
四、工作程序a、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和记录a)产品不合格。
包括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不合格。
1)、当进厂原辅助材料经检验不符合规定要求判定为不合格时,检验人员应及时开出《原辅材料分析结果报告单》交供销科,由仓管员对不合格的辅助材料作出明显标识并进行有效隔离。
2)、当生产的半成品经检验不符合规定要求判定为不合格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立即挑出并进行隔离标识。
3)、当生产的产品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判定为不合格时,检验人员应及时发出《成品检验报告单》交糖仓,同时在检验记录中记录不合格品的现状,包括数量、批次;由糖仓管理员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隔离,并在隔离区内作出明显标识。
b)、工作不合格。
包括管理工作、技术工作、过程、体系不合格。
因工作不合格的首先调离工作岗位,在进行培训学习,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考核不合格的不准上岗;过程和体系不合格必须马上改进,直到满足产品的需要。
b、不合格品的评审1)、进厂辅助材料判定为不合格时,供销科对产品来源进行分析调查,并组织生产质检科评价不合格品的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2)、生产产品判定为不合格时,生产质检科应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调查,组织生产质检科、生产车间评审不合格的性质和原因,对不合格品提出处理意见。
3)、本公司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有。
返工、降级、回溶、退货等。
c、不合格品的处置1)、供销科应对不合格的辅助材料评价,提出处理意见,及时与供方沟通,并进行处理。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本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不合格产品,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并适用于我公司所有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二、定义1. 不合格产品:指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客户要求的产品,包括制造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和交付客户后被客户退回的不合格品。
三、责任和义务1. 生产部门:a) 负责制定和实施不合格品检查和测试标准,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b) 及时发现和隔离不合格品,并提出改进措施;c)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产品质量意识;d) 组织不合格品的处置,并制定改进措施。
2. 质量管理部门:a) 负责制定和修订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b) 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产品质量;c) 协调各部门间的合作,推动不合格产品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d) 审核和审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结果。
3. 销售部门:a) 负责收集和记录不合格产品的投诉;b) 及时通知生产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协助解决问题;c) 跟踪客户投诉的处理过程和结果;d) 组织客户满意度调查,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流程1. 不合格产品的发现:a) 由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及时隔离并记录;b) 由销售部门在客户投诉中发现不合格品,及时通知生产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
2. 不合格产品的处理:a) 生产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估,确定不合格原因;b) 质量管理部门与生产部门协商,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c) 生产部门按照整改措施进行生产过程的改进;d) 生产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合理处置,防止流入市场。
3. 不合格产品的记录和统计:a)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记录和统计;b) 记录包括不合格产品的种类、数量、原因和处理结果;c) 统计结果用于分析不合格产品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不合格产品的改进措施1.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不合格产品的改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对不合格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b)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c) 审查并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d) 建立健全的检验和测试体系,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模版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不合格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客户满意度,做到高效运作和持续发展。
二、定义1. 不合格产品:指不符合国家、行业、公司标准要求,或者客户合同要求的产品。
2. 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记录、处理和跟踪的过程。
3. 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到不合格的具体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改进和预防。
三、不合格品管理流程1. 不合格品发现与识别a. 产品检验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应立即将其报告给生产部门,并停止生产。
b. 客户投诉或检测机构检测出不合格产品时,相关部门应立即进行记录,并启动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2. 不合格品处理a. 不合格产品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报废品、返工品、退货品等。
b. 报废品应按照公司报废流程进行处理,并做好报废品记录和销毁。
c. 返工品应由专门的返工团队负责进行处理,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并及时更新相关文件。
d. 退货品应按照退货的客户要求进行处理,确保客户的合法权益。
3. 不合格品原因分析a. 对于不合格产品,相关部门应立即展开原因分析工作。
b. 原因分析应由质量部门负责,包括对材料、设备、操作、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c. 各部门应按照责任划分,积极配合原因分析工作,共同寻找和解决问题。
四、不合格品跟踪和改进措施1. 不合格品跟踪:a. 对于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情况,质量部门应建立跟踪记录,并及时更新。
b. 质量部门应追踪和分析不合格品的趋势,并定期向公司高层汇报。
2. 改进措施:a. 根据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时限。
b. 实施改进措施后,进行评估和验证,并记录相关信息。
c. 对于反复出现的不合格问题,应及时进行特别的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
五、不合格品管理的责任与监督1. 生产部门负责人应确保产品质量,履行相应的责任,对不合格产品负责,并积极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和改进工作。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模板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模板一、不合格品控制的目的和原则1.目的: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减少不合格品的生产和流通。
2.原则: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责任追究、依法依规。
二、不合格品控制的具体措施1.建立不合格品的判定标准和分类方法。
-判定标准: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检验标准。
-分类方法:将不合格品分为临时不合格品和永久不合格品两种类型,分别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2.加强原料和生产工艺的质量控制。
-原料控制: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和审核,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生产工艺控制:制定完善的生产工艺规程,明确每个环节的工艺参数和控制要点,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控制。
3.强化质量检验和抽检。
-质量检验:建立健全的质量检验制度,包括原材料入库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等环节。
-抽检:进行定期的随机抽检,对已出厂产品进行再次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建立不合格品的处理机制。
-临时不合格品处理:对发现的临时不合格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再加工或修复,确保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使用或出售。
-永久不合格品处理:对发现的永久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合法处理,包括销毁、返厂或退货等。
三、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的流程和责任分工。
-流程:包括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和监督等环节。
-责任分工:明确相关岗位和个人的责任,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问题解决。
2.建立问题反馈和记录机制。
-及时反馈: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
-记录机制:建立问题记录库,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问题的类型、原因、纠正预防措施和实施结果等。
3.加强培训和意识宣传。
-培训:对相关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和问题解决的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质量管理和纠正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提高全员的参与和责任感。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板(三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板第一节不合格原材料第1.1条严格执行公司《原材料初检规定》,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分别处置。
第1.2条材料班(磅房)须逐车核对随车资料和送货单,与约定不符或资料不全者拒绝进场,并上报材料班长。
第1.3条对于目测就不合格且供货商对目测结果无异议的原材料,应坚决退货,并及时上报公司领导。
第1.4条当供需双方对目测结果有异议时,应当即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试验结果作为最终判定结果。
第1.5条当对材料有怀疑、目测无把握时,应及时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退货。
第1.6条材料班应按照有关规定对进场原材料按批量随机取样,将样品送试验室进行检测。
如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试验室应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材料班,由材料班进行记录,并报告技术经理,采取措施禁止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
第1.7条当巡场发现不合格原材料或料场有混料时,应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不合格程度或混料状况,决定是否清运出场或降级使用。
对于降级使用的材料应分开堆放,在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只允许使用在强度等级不大于C15非结构混凝土中,并双倍留置相应的验证试件。
第二节不合格产品第2.1条出厂质检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满足出站要求时,应立即阻止该车混凝土出厂,并通知质检班长或试验室主任,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调整,在保证该车混凝土强度和和易性均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再放行出场,并留置相应的调整记录和验证试件。
第2.2条到工地后,因离析或违规加水而被退回的混凝土,应作废品处理(制作地砖或经冲洗后分离提取砂石)。
第2.3条对于因工地多要或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退灰,应及时进行处理:出场2h以内,且混凝土和易性良好的,可按照原强度等级使用;出场2-4h内,如通过掺加适量外加剂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得,可降低1-2强度等级使用;出场4h-6h内,只能用于主体以外低强度部等级部位,如垫层等。
出厂超过6h或已过初凝,作废品处理。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样本(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样本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司的产品能够达到客户的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并确保合格产品的出货率。
同时,通过合理管理不合格品,减少不良产品的损失。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
3. 定义3.1 合格品:符合客户要求,达到公司标准的产品。
3.2 不合格品:不符合客户要求,未达到公司标准的产品。
4. 责任与义务4.1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监督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处理。
4.2 各部门负责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公司标准,及时报告和处理不合格品。
4.3 员工应遵守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报告并配合质量部门进行处理。
5. 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处理5.1 原材料不合格品:如果公司的原材料不合格,应立即联系供应商退换或者退货,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符合公司的品质要求。
5.2 半成品不合格品:如果半成品不合格,应立即停产并进行检查,找出问题原因,并及时进行修复或者重新生产。
5.3 成品不合格品:如果成品不合格,应进行分类,确定是否可以修复,可以修复的及时进行修复,不可修复的要予以报废。
5.4 不合格品的记录和统计:质量部门负责记录和统计不合格品的数量和类型,并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6. 改进措施6.1 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中应及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方案。
6.2 定期组织会议,讨论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6.3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
本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经公司管理层审批通过,并于XX年XX月XX 日开始执行,如有需要,将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样本(2)一、引言本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公司的不合格品管理流程,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不合格品管理机制,确保产品符合合同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最大程度地避免和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
门店不合格药品、药品销毁管理制度(4篇)
门店不合格药品、药品销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门店药品的管理和销毁工作,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提高门店运营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门店内涉及药品的收发、储存、销售、退换等环节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门店药品不合格管理第三条门店应建立药品不合格管理台账,记录所有未达到质量标准的药品信息,包括药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供应商等。
第四条当门店收到药品后,应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进行抽检,若存在不合格的药品,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进行退换,同时记录在不合格管理台账中。
第五条门店应建立合理的存储制度,对不同种类的药品进行分类储存,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保存期限。
第六条门店在销售过程中,如发现药品出现异常现象,如外包装破损、药品变质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记录在不合格管理台账中,以便进一步处理。
第七条当消费者购买的药品出现质量问题时,门店应主动协助解决,并对问题药品进行退换、销毁等处理,同时记录在不合格管理台账中。
第八条门店每年定期进行药品库存盘点,检查药品的保质期、包装情况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记录在不合格管理台账中。
第九条对于不合格的药品,门店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退换或销毁。
门店应与合法的药品销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及时通知其进行不合格药品的销毁。
第十条门店应建立药品不合格处理的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规范,明确责任人和具体操作步骤,确保不合格药品的安全销毁。
第十一条门店应定期进行药品不合格管理的自查和整改,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三章门店药品销毁管理第十二条门店应建立药品销毁管理台账,记录所有销毁药品的相关信息,包括药品名称、批号、销毁日期、销毁机构等。
第十三条门店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不合格药品委托给合法的药品销毁机构进行销毁,确保销毁过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第十四条门店应与合法的药品销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及时通知其进行药品销毁。
销毁机构应提供相应的销毁证明,门店应及时记录在销毁管理台账中。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准模板(二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准模板一、不合格产品的划定1、原材料不合格品(1)原材料进厂后经检验不合格时,质检部门应按技术标准进行重新取样检验,决定该材料合格或不合格。
(2)对紧缺原材料的关键项目,已检验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时由质监科签发不合格产品报告单,经供销科出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厂长批准后,方可使用,质监科应将反馈意见在原材料不合格品处理台账中登记在案查考。
(3)已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的原材料不能入库,不合格原材料在供销科处理过程中,质监科应积极配合以维护企业利益。
2、产品不合格品(1)产品第一次抽检不合格时,质检部门应按产品标准规定抽样复验,判定该产品是否合格。
(2)产品经抽样复验,有某一项质量指标不合格,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3)凡可返工的不合格品,应在产品包装上打上明显的标志允许生产车间进行返工处理,但返工后仍不符合质量指标,作次品处理。
二、不合格产品的处理1、凡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应有仓库单独堆放,不准和合格品堆放在一起,并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送有关生产车间。
2、不能返工处理的,但有实验价值的次品,而且用户同意接收也可出厂,但不能计算产量、产值。
3、有使用价值的次品一律不签发合格证并有明显的标志。
4、生产上出现次品,生产车间应及时查询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生产,如连续生产出现次品时,质检科应及时向分管质量厂长汇报。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准模板(二)目的:为了对生产工序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和便于及时改善,规定实行分类管理。
职责:1、操作员将当日生产的不良品放置于指定的不合格品分类箱(盒)中,并作好记录;2、工序品管员对不合格品进行确认;3、工序班长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管理,分析原因,包括对操作员的教育。
4、当某一产品不合格率达到____‰时,班组长必须向品管部、技术部报告,确认是否继续生产还是停机改善。
规定内容:1、作业员将生产时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放入机台旁的临时红箱中,在下班前、岗位转换时或批生产完成后,再集中分类放入不合格品架上的相应不合格品箱中,并在『不合格品记录表』相应栏内真实的填写相关记录。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模版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 目的:为确保产品质量,规范不合格品检查工作流程和要求,提高产品合格率,提供本单位内部不合格品检查的管理规范。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单位各个生产环节的不合格品检查工作,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装配、包装、质量检验等环节。
二、责任与权限1. 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实施本部门的不合格品检查工作,并对检查结果负责。
2. 专职质量检查人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分析和处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流程与要求1. 不合格品发现与分类1.1. 不合格品的发现应立即进行记录,并按照不合格品分类要求进行分类。
1.2. 不合格品分类分为三类:严重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和轻微不合格品。
1.3 不同类别的不合格品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使用,一般不合格品应进行返工或者重新生产,轻微不合格品可进行局部修复或者调整。
2. 不合格品记录与分析2.1.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种类、数量、发现时间、发现地点等信息,并及时上报给上级负责人。
2.2. 对于不同类别的不合格品应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不合格品处理3.1. 针对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追溯其影响范围,进行必要的退货或召回措施。
3.2. 针对一般不合格品,应分析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返工或调整,确保产品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继续使用。
3.3. 针对轻微不合格品,应进行局部修复或调整,确保产品的外观和功能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使用。
四、改进与监控1. 改进措施1.1. 根据不合格品检查的结果统计,定期召开改进会议,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推进。
1.2. 对于频繁出现的不合格品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
2. 监控措施2.1. 在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监控,并记录处理过程中的细节和问题。
2.2. 定期对不合格品检查工作进行评估,了解其工作效果,并对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例文(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例文为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不合格的范围本制度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加工件、半成品、成品交付后发生的不合格进行控制。
二、管理职责1、检验科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2、生产设备科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
3、技术副总、检验科长和质检员负责在各自范围内,对不合格品作处理决定。
三、不合格的分类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无法修复的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性能、主要功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局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或可修复的不合格。
四、不合格的处理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在检验或验收时发现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的,应鹤壁市太行通用振动机械有限公司管理制度汇编B/0采用挑拣、退货等方式处理。
由检验科负责做好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情况的记录并保存。
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发现半成品、组装件、成品的不合格时应进行判定,对于质检员能判定可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由操作者负责按要求进行返工、返修,质检员做好不合格情况的记录。
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质检员应做好复检记录。
对于质检员不能判定或无返工、返修价值的不合格品,质检员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处置单》,交检验科长签字确认,由质量否决人负责按照《质量否决制度》的规定决定处理方式。
相关部门按所决定的处置方式进行处置。
对已经确认的不合格半成品和成品,所属车间必须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明显的不合格标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4、所有不满足标准安全性能的不合格不准转入下道工序,整机不准对外销售。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例文(2)以下是参考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 定义不合格品:不合格品是指生产或服务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2. 不合格品的分类:a. 易损品:由于包装、储存、运输等原因造成损坏或腐败的产品。
b. 缺陷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如尺寸不合格、外观缺陷等。
不合格品质量检查制度优秀范本
不合格品质量检查制度优秀范本优秀的不合格品质量检查制度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个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质量检查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下面是一个优秀的不合格品质量检查制度的范本:一、制度目的及适用范围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减少不合格品数量和影响。
适用范围是全公司。
二、定义1. 不合格品: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材料。
2. 不合格品检查员:负责不合格品检查的专业人员。
三、不合格品检查的责任1. 生产部门要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符合质量标准,降低不合格品的产生率。
2. 质检部门要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抽检,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3. 不合格品检查员要及时进行不合格品的检查,确定不合格品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
四、不合格品检查程序1. 不合格品检查员收到不合格品报告后,立即组织对不合格品进行检查。
2. 对不合格品进行初步判断,确定是可修复还是需报废。
3. 对可修复不合格品进行修复,并记录修复过程。
4. 对需报废不合格品进行记录,然后立即将其销毁或返工。
5. 不合格品检查员要对修复后的产品进行再次检查,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五、不合格品检查记录1. 不合格品检查员要对每个不合格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原因、处理方式等。
2. 质检部门要根据不合格品检查记录,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3. 不合格品检查记录要归档存储,供日后查询和参考。
六、不合格品的处置1. 修复后的产品要进行再次检查,确保质量达标后方可投放市场。
2. 报废产品要及时销毁或返工,确保不合格品不会影响到市场供应。
七、处罚措施1. 对重大质量问题的不合格品责任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降职、罚款等。
2. 对轻微质量问题的不合格品责任人要进行责任追究,并进行相应处罚。
八、制度执行1. 全体员工要严格执行该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不合格品检查员要加强对生产环节质量的监督和检查,提前发现和解决可能导致不合格品的问题。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模版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模版1. 引言不合格品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质量问题、客户投诉、产品召回等风险和损失。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不合格品控制制度对于保障企业质量和维护客户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2. 目的本不合格品控制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保证及时发现、记录、处置不合格品,以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或影响下一道工序,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并确保产品质量。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
4. 定义-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国家或企业相关质量标准的产品或原材料。
- 不合格品处理:指对不合格品的判定、记录、处置等整个流程。
5.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5.1 不合格品的发现- 不合格品发现可以是由人工抽检、自检、专检等环节产生的不合格品,也可以是由于客户投诉、退货、返修等反馈产生的不合格品。
- 不合格品发现时,相关人员应当立即予以标识、封存,并立即启动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5.2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应包括判定、记录、处置三个环节。
5.2.1 不合格品的判定- 不合格品的判定应由指派的专人或专业机构进行,并根据国家或企业相关质量标准进行评估。
- 判定结果应当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或责任人。
5.2.2 不合格品的记录- 不合格品的记录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规格、批次、来源等详细信息。
- 记录人员应当及时提交相关部门或责任人,以便进行后续处理和追溯。
5.2.3 不合格品的处置- 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包括报废、返修、重新加工等。
- 处置不合格品的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由责任人负责执行。
5.3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和报告- 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和报告应详细记录不合格品的类型、处理过程、处理结果等信息。
- 处理记录和报告应存档,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6. 质量监督责任- 本制度明确了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责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负责组织内部人员的培训、不合格品的处理和监督、制度的执行和改进等。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板模版(3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板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制定本《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经营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
第三条:本制度包括不合格品的定义、管理流程、责任追究等内容。
第二章不合格品的定义第四条: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产品标准、规格要求或者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
第五条:不合格品可以分为临时不合格品和永久不合格品。
临时不合格品是指一时无法满足产品标准、规格要求的产品,经处理后可以重新投入生产使用。
永久不合格品是指无法修复或者重工后仍然不符合产品标准、规格要求的产品。
第六条:不合格品的判定应根据产品的标准、规格要求、质量控制要求等进行,有明确判定依据。
第三章不合格品管理流程第七条:不合格品的发现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八条:由质量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初步分析,明确不合格品的原因和责任人。
第九条:对临时不合格品应按照生产计划和质量控制要求重新进行处理,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第十条:对永久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理,同时记录报废过程和结果。
第十一条:对于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不合格品,应及时组织对相关产品进行追溯,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第四章不合格品责任追究第十二条:对于不合格品的发现和处理过程中存在违反本制度和相关规定的行为,相关人员应被追究责任,并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三条:对于不合格品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负有责任的人员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五章审核和修订第十四条:本制度的执行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并由企业内部审核机构进行定期审核和监督。
第十五条:如需要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应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经企业内部审核机构审议通过后,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执行。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第十七条: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最高管理层所有。
以上为《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模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板(3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不合格品的管理,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防止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岗位,以及供应商、承包商等外部合作单位。
二、定义不合格品:指与产品规格、标准或客户要求不符的产品。
三、不合格品管理流程1. 不合格品发现- 任何部门或岗位在业务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进行标识、隔离、停止使用。
2. 不合格品评估- 由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和鉴定。
- 根据评估结果,将不合格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 可修复不合格品:经过修复可以达到产品规格和标准要求。
2) 不可修复不合格品:无法修复或修复后仍无法达到产品规格和标准要求。
3) 可用于其他用途的不合格品:虽然无法达到产品规格和标准要求,但可用于其他用途,比如教学、展示等。
3. 不合格品处理- 可修复不合格品:1) 由质量部门和相关部门一起制定修复措施,并进行修复。
2) 经修复后,进行再次评估,确保修复后的产品符合规格和标准要求。
- 不可修复不合格品:1)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后果,由质量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处理措施,比如报废、返工等。
2) 对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不合格品,应进行追溯和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 可用于其他用途的不合格品:1) 由质量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决定是否将不合格品用于其他用途。
2) 如决定使用,需在相应记录上标注清楚该产品的状态和用途,以防止错误使用。
4. 不合格品记录与报告- 对于每一个不合格品,应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不合格品的描述、数量、发现时间、发现人员等基本信息;2) 不合格品的评估和鉴定结果;3) 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和结果。
- 进行定期汇总和分析,并形成不合格品管理报告,以供管理层参考。
四、责任和权限1.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本制度,指导和监督不合格品管理工作。
2.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及时处理,协助质量部门进行评估和鉴定。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1.目的为防止不合格品的散失,以及由于疏忽而使用、销售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需进行特殊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从原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全过程不合格品的纠正、处置的控制。
3.职责3.1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别、标识、记录和隔离工作,并判定处置;负责不合格品的分析和提出处置意见。
3.2办公室和生产部分别负责对原材料、包装材料的不合格品的拒收和处置工作。
4.工作程序4.1不合格品鉴别质检部按企业的有关规定对产品、原辅料、包装材料进行检验,凡检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判为不合格品。
4.2标识和隔离凡判为不合格品,必须做好识别标记并进行隔离保管,严禁与合格品混存,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动用不合格品。
4.3评审对不合格品批量较大,造成经济损失较大或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等,由总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质量分析和评定,以确定适当的处理方式,不合格数量较小时,由质检部直接提出处理方式。
4.4不合格品的处理4.4.1原辅料、包装材料不合格的处理。
4.4.1.1对外购的原辅料进厂验收不合格的可予以拒收退货处理;4.4.1.2对保管过程中出现的原辅料变质或超过保质期应做报废处理。
4.4.2生产过程的不合格品的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返工,不能转序。
4.4.3成品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4.4.3.1销毁处理:凡含有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因素的不合格品应予以销毁,如卫生指标超标的产品等;4.4.3.2降等销售或用于企业内部的使用:凡属于理化指标不合格的不合格品可以用于降等销售或企业内部使用。
4.5质检部保存不合格品评审记录和处置记录。
5.记录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2)一、目的与适用范围该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需求,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措施,以保障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合格品的环节和岗位。
不合格品控制细则(3篇)
不合格品控制细则第一部分:概述1.1 目的本控制细则旨在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和流出,从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2 适用范围本控制细则适用于所有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和配送等。
1.3 定义1.3.1 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
1.3.2 许可偏差:指根据标准规定允许的波动范围内,产品跟样品存在的差异。
1.3.3 限制性偏差:指不符合标准规定,但仍然能够满足产品的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偏差。
第二部分:质量管理流程2.1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每个生产环节的产品要求和控制措施。
2.2 质检流程2.2.1 原材料验收: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2.2.2 生产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设置检查点,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2.2.3 成品检验:对成品进行全面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2.4 包装和配送检验:对包装和配送过程进行检验,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3 抽样检验2.3.1 批量抽样: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生产过程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检验。
2.3.2 规定抽样: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在特定的位置和时间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2.4 不合格品处理2.4.1 不合格品登记: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要及时登记,记录不合格品的种类、数量、原因等信息。
2.4.2 不合格品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类,确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2.4.3 处理措施:对于限制性偏差,可以进行修复或重新加工;对于许可偏差以外的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追查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2.4.4 返工追踪:对处理过的不合格品进行追踪,确保返工后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5 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控制过程进行评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控制措施和规程进行修订和改进。
第三部分:质量控制措施3.1 设备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精度。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文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文一、背景和目的为了加强对不合格产品的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在不合格产品处理中制定了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产品的不合格处理。
三、定义1. 不合格产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销售过程中不符合相关标准或者客户要求的产品。
2. 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记录、处理和跟踪的过程。
四、责任单位和责任人1. 生产部门负责对自己生产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初步判定和标识;2. 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详细的检测和评定,并提出处理建议;3. 销售部门负责收集消费者的投诉和反馈,并及时报告给质量部门;4. 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跟踪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告给公司领导。
五、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初步判定和标识不合格产品生产部门在生产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后,应立即进行初步判定,并在不合格产品上进行标识,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不合格原因等信息。
2. 报告质量部门生产部门应将初步判定和标识的不合格产品报告给质量部门,并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和生产流程记录。
3. 质检部门检测和评定质量部门收到不合格产品后,应进行详细的检测和评定,并制定处理方案。
检测和评定的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的性质、原因、数量、影响范围等。
对于确实属于不合格产品的,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产品分类和处理根据质检部门的评定结果,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和处理,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退货、更换、返修、销毁等。
5. 处理结果报告质量部门在处理完毕后,应将处理结果报告给相应的单位和责任人,并将处理记录进行归档保存。
6. 不合格产品跟踪质量部门应对所有不合格产品进行跟踪,了解其处理结果和后续影响,并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不合格品的情况和处理效果。
七、监督和评估公司领导应加强对不合格品处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
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八、处罚措施对于故意隐瞒不合格产品或者违反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人员,将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通报批评、调离岗位、降职甚至开除等措施。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模版(四篇)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模版一、概述不合格食品是指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食品,包括存在安全隐患或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的食品。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本公司特制定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二、不合格食品的分类根据不合格食品的问题性质和危害程度,将不合格食品分为以下三类:1.安全风险食品:存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的食品,如严重超标的有毒有害物质、被高风险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品等。
2.质量不合格食品:指产品在质量指标、标识、包装等方面存在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的问题。
3.其他不合格食品:指不属于安全风险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的,但仍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的食品,包括营养成分不合格、使用违禁添加剂等。
三、不合格食品的处置程序1.发现不合格食品:不合格食品的发现来源包括巡检、监测、市场投诉和举报等途径。
一旦发现不合格食品,应立即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2.风险评估:针对发现的不合格食品,要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和扩散范围,确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3.立案登记:将不合格食品的相关信息、检测结果和处理情况及时登记,并将登记信息报送相关部门,以便进一步的监管和处理。
4.停止销售:对于已经上市销售的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通知相关销售商和经销商进行召回。
5.处置措施:根据不同类别的不合格食品,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包括销毁、退换、消毒、改善等。
6.追责问责:对于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责任人员,要进行相应的追责问责,包括记录违规处罚、停产整顿、撤销生产许可证等。
四、不合格食品的处置措施1.安全风险食品:(1)收回召回:对于已经上市的安全风险食品,要迅速通知相关销售商和经销商,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收回召回。
(2)封存销毁:对于未上市的安全风险食品,要立即进行封存,确保安全,并及时进行销毁处理,确保不会再次流入市场。
(3)渠道管控:对于与安全风险食品相关的销售商和经销商,要进行严格的管控,防止其再次销售相关产品。
不合格品质量检查制度范本
不合格品质量检查制度范本1.引言本制度规定了不合格品质量检查的程序和要求,旨在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所有相关部门和员工都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2.责任与义务2.1.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不合格品质量检查的相关制度和程序。
2.2. 生产部门负责及时上报不合格品的信息并配合质量部门的检查工作。
2.3. 各部门和员工都有义务配合质量部门的不合格品检查工作,并积极参与问题分析和改善措施的制定。
3.不合格品的定义3.1. 不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产品。
3.2. 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工装和设备缺陷。
3.3. 供应商提供的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或零部件。
4.不合格品的分类4.1. 外观不良类:指产品外观存在明显缺陷,如破损、脏污等。
4.2. 尺寸偏差类:指产品尺寸存在超出标准规定的偏差。
4.3. 功能故障类:指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存在功能上的故障。
4.4. 安全隐患类:指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或可能影响用户安全的缺陷。
5.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5.1. 不合格品的发现5.1.1. 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上报质量部门,并停止生产。
5.1.2. 检查人员在抽检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上报质量部门,并隔离不合格品。
5.2. 不合格品的登记与标识5.2.1. 质量部门应对不合格品进行登记,并标注不合格品的种类和数量。
5.2.2. 质量部门应对每个不合格品进行标识,确保不合格品不会被误用或与合格品混淆。
5.3. 不合格品的分析与评估5.3.1. 质量部门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确定不合格品的原因。
5.3.2. 质量部门应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确定不合格品造成的影响和风险。
5.4. 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5.4.1. 质量部门应根据不合格品的种类和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5.4.2. 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可以包括修复、返工、报废等。
5.5. 不合格品的改进措施5.5.1. 质量部门应根据不合格品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品管理规定分发号:
受控章:
目录
1.目的
2.适用范围
3.定义
4.职责和权限
5.内容
6.支持性记录
7.修订记录
1.目的
为了快捷、准确、及时的审理、判定和处理各工序现场不合格品, 以及利于不合格品分析, 节约成本, 保证现场环境, 控制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宁波宝迪所有不合格品
3.定义
3.1 不合格品: 不符合标准、图纸、工艺卡、限度样的产品;
3.2 返工/返修: 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使之达到接收要求;
3.3 让步接收: 不合格品经评审做让步处理;
3.4 报废: 不合格品经判定无法返工/返修和让步接收的;
4.职责和权限
4.1 各工序人员负责将不合格品挑出;
4.2 各工序人员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和追溯以反馈;
4.3 各检查站检验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处理和反馈;
4.4 各检查站领班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理和反馈;
4.5 质控部长有权对不合格品做出最终裁决;
5.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