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之倾听着的课堂
大学教育中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
大学教育中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一、引言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共同体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和教师组成的团体,他们共同学习、交流、分享,形成了一个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氛围。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中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尊重与信任: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潜力,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愿意与教师交流和分享。
2.倾听与沟通:教师应该主动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3.平等与公正: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袒某些学生而忽略另一些学生。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该公正、公开、公平,让学生感受到公正的氛围。
三、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1.组织团队活动:大学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如项目合作、团队讨论、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担任团队负责人或领导者角色,通过领导实践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团队协作中,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协商和合作。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供相关的训练和指导。
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学校园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应该布置得温馨舒适,让学生愿意在这里学习。
2.鼓励自主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参考书籍、学术论文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和学习。
3.营造开放包容的氛围:大学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8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互相倾听是相互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
回想我的课堂,是“热闹”的。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甚至会抢答,大家争得面红耳赤。
但是,如果细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个课堂中有一些人是沉默的。
再仔细听学生们的回答,对于问题的实质,学生回答是混乱的。
所以,这样的课堂是有主体性认识吗?这是一个会学习的课堂吗?还能实现“润泽的教室”这个目标吗?于是,我开始改变我的课堂。
我把教学活动改成了学生的学习活动。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
五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搭石》。
熟悉这篇文章的老师知道,我们在教学时一定会问这个问题: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叫“搭石”?记得刚入职的我肯定是这样教的:什么是搭石?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这样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这个问题思维含量低。
还有这一种教法:欣赏课件中搭石图片,说说哪一张是搭石?这个设计没有语文味儿,与我们的学科实质是相违背的。
因为这样教更多的是对于图片的理解,而不是文字的理解。
我们的语文课需要深入到语言文字之中去。
于是,我开始反思,到底该怎么教。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下图哪幅图是文中所描写的搭石?请你根据句子中的信息,作出判断和解释。
这就需要学生提取信息、解释信息、比较、判断、诠释理由、综合得出结论,这样的提问才有更高的思维含量。
渐渐的,我的课堂在倾听和主体性这些关键词的影响下开始转变。
我的语文课堂具备这些特点:具有可显得学习任务,具有可用的学习支架,具有可感的学习反馈,具有可融的学习环境,具有可见的学习成果。
总之,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带给了很好的帮忙和历练,期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陈月玲(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摘要】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课堂上不是看老师如何声情并茂地讲解,如何神采飞扬地分析问题,而是要看到学生在课堂如何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何针对某一问题相互倾听、质疑、分析、辩论。
【关键词】共同体同伴互助倾听能力“深互动”我们的课堂应该发生一场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佐滕学教授认为,这种宁静的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这不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改革教学的方向,也是对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落实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深层思考,促进学生真发展。
一、建立“学习共同体”当前的语文课堂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关注的往往只是少数学生(更多的是优等生),多数学生只是陪衬,一些学生甚至成为课堂学习的“局外人”。
在实践中,探索出构建“亲情式”学习共同体的做法。
教师要求学习共同体的同伴拧成一股绳,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对学习成功者给予赞赏,对学习困难者给予帮助,在合作学习探究中,培养互动友情,促进深层思考,培养语文能力。
1.按照“异质分组,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基础、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水平的不同,建立水平相当的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成员一般2~4人。
2.在学习共同体学习过程中,逐渐要求学生做到:认真思考,人人发言(发言时,可以补充,可以质疑,可以反驳),认真倾听,学会记录、梳理等。
3.建立共同体的管理机制(1)引导学生给自己的小团体取一个名称,提出一句口号(共同体的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制定一个可行的公约,让每个成员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学会遵守规则。
引导学生共同制定评价办法,激励每个成员主动参与学习。
比如,在学习共同体成员互动学习中,积极参与,可以获得一颗星;帮助成员解决问题,可以获得两颗星;共同体成员在汇报过程中,能认真倾听,主动质疑及补充,可以获得一颗星。
变革教学方式,打造高品质幸福课堂
变革教学方式,打造高品质幸福课堂作者:李健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年第09期学校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的日子。
回首往昔,学校始终薪火相传,勇于创新,把握时代脉搏,挺立教育改革的潮头,扎扎实实做好为祖国培育人才的基础工作。
学校多年来投身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追求实现高品质的幸福课堂,促进师生自主成长。
1.变革主与次,探索幸福“自主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自2010年起,学校就将“自主课堂”的研究作为学校实施幸福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
我们始终执着于“自主”这个主题,以分段研究、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对幸福自主课堂本质与规律的探究。
我们认为,“自主课堂”就是学生“会思考、会质疑、会倾听、会表达、会欣赏、会合作、会总结、会应用”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不仅仅关注知识的学习,更关注和满足学生在身心健康、学業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需要,实现学生的全面自主成长。
“自主课堂”有三个环节,其共同指向是“真”。
一是真的问题——创设能够唤起学生学习需要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真问题,强调研究的问题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
二是真实的探索——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教师退一退,让学生有更充分的交流;教师等一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多一些。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巧妙的进退之中,就在学生思维的提升点、困惑点的串联与反刍中得以展现。
三是真正学会——帮助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自主获得学习的方法,再回归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要有平等、和谐、尊重、安全的课堂环境。
幸福的“自主课堂”有五个特征,其共同指向是“勇敢”和“智慧”。
一是敢说我不会——能够提出一个自己要研究或不懂的问题;二是敢说我不同——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三是善有新发现——能够发现同学或老师的一个智慧方法;四是能主动合作——能够与同学合作探究;五是能举一反三——能够获得一个方面或一点认识上的发展和提升。
2.翻转教与学,营造“学习共同体”,让课堂走向优质“自主课堂”的研究让学习变得有意义,但有些现象也让我们在研究中变得有些迷茫,如教师千方百计想引起学生注意却仍有学生默然;教师提出的问题总被一些喜欢表达的学生抢去;小组学习中总有学生一言不发等。
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
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
而在这种互动中,倾听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倾听不仅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也是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在现实中,很多课堂缺乏倾听的氛围,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
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进行探讨。
倾听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倾听是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保障。
在课堂中,倾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倾听在课堂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提高。
学生在倾听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要做到积极倾听,认真对待每堂课,时刻保持专注和集中。
在课堂上,学生要做好记录,积极提问,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倾听,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学生还要培养自己的分辨能力,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客观地判断事物,从而更好地进行倾听和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一种良好习惯和氛围。
家长和社会也要加入到倾听的过程中。
家长要注重引导孩子,让他们懂得倾听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倾听,多多交流。
社会应该加大对倾听教育的力度,多举办相关的倾听培训和讲座,提高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倾听意识和水平。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
学校和家长也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共同推动倾听的实施。
学校可以加强倾听教育,设置专门的倾听课程,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倾听讲座,进行倾听能力的评估和培训等活动。
家长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引导孩子的倾听,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比如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多与孩子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倾听和表达。
社会应该加大对倾听教育的支持力度,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倾听教育中,共同努力,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
要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教师要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学生要做到积极倾听和参与,家长和社会也应该加入到倾听教育的行列中。
从教学到教研,成为善于倾听的专家型教师——佐藤学“学习共同体”改革愿景的启示
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8期和进行持续的学习㊂让他们在掌握创新思维㊁创新意识的同时能够具备抗压能力㊁语言表达能力㊁团队协助能力㊁协调能力等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高素质㊁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㊂医药卫生职业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要注重对各类社会资源和服务要素的整合,促进各类要素㊁资源的良性整合㊂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互促,构建全面完善的课程体系体系将创新创业思维穿插在专业课中培养学生双创 意识,导师制运营模式与实践训练相辅相成,各类竞赛与综合素质融会贯通,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提高学生 双创 的综合素质,培养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医药卫生的技能人才㊂参考文献[1]王卫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22,(10).[2]宋艳语.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22,10(02).[3]梁晓艳,卑占宇,罗晓冰,等.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19).[4]迟丽娟.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05).[5]孙勇强.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36(03).[6]贾宁,孙晓阳,姜成忠,等.创新创业竞赛项目提升高职制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8).[7]李慧,范怡清. 互联网+ 背景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康复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2,36(01).[8]陈崇刚,苏丹.基于 三创平台 融合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06).[9]石瑞丽,赵连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J].教育与职业,2020,(01).[10]李君.重庆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9.[11]刘超.基于史密斯模型的青岛市高校 双创 政策执行研究[D].青岛大学,2021.[12]曹苏群,张虹.多学科交叉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从教学到教研,成为善于倾听的专家型教师佐藤学 学习共同体 改革愿景的启示张斐然(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1121)摘㊀要:佐藤学提出的 学习共同体 愿景中强调了 倾听 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倾听学生发言,给予真诚反馈,最终营造润泽的课堂环境㊂本文从教学和教研两个角度探析 学习共同体 中体现的公共性㊁开放性㊁民主性哲学㊂通过学习 共同体 理论,从教学目标㊁教学内容㊁教学过程的教学角度出发,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名师实例进行分析㊂从关注学生㊁构建教师群体的教研角度出发,强调教师在学习 共同体 课堂改革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㊂对小学语文学习 共同体 建设提出优化性启示,围绕凸显语文学科特性㊁塑造差异性课堂㊁遵循核心素养进行改革,倡导新时代教师成为善于倾听的专家型教师㊂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师教学;教学研究;小学语文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8.031㊀㊀佐藤学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㊁教育学博士㊂他提出的 学习共同体 是21世纪学校的发展愿景㊂ 学习共同体 倡导学生群体进行协同学习,教师群体相互学习并培养同僚性,与此同时,家长㊁社区需共同参与学校教育㊂其中,教师在 学习共同体 的课堂改革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协同学习,联系家长和社区等多方群体支持与参与教育㊂教师切实地发挥着 教育行动研究者 的身份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和政策实施,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 学习共同体 课堂㊂1㊀走向润泽㊁富有挑战性的教学1.1㊀教学目标:指向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并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进行㊂佐藤学受到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理论和布鲁纳的学习理论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社会进行交互影响并最终实现内化的过程,教师搭建 脚手架 帮助学习者实现高难度的教学目标㊂换句话说,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实现 跳一跳,够得到 的目标,麻彦坤学者认为最近发展区凸显㊃49㊃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且强调了同伴学习的作用,这在佐藤学的 学习共同体 课堂改革中是鲜明体现的㊂从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出发,尤其是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文本与学生的认知水平㊁认知能力㊁思维的发散㊁聚合等二者间的适切性㊂例如教师在教授寓言文本时,应先让学生自我感知文本,教师不应先将文本的主题思想提前灌输,这样才能实现逐步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授文本‘丑小鸭“时,面对学生对于文本中的丑小鸭本身是天鹅蛋而非鸭蛋孵化的出身讨论,逐渐引导学生意识到历经挫折磨难才能成为 真正的天鹅 ,学生展开自由讨论,感受文本主题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的讨论中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上升㊂1.2㊀教学过程:营造安静㊁倾听的氛围佐藤学先生认为 倾听 在课堂中发挥重要作用,倾听的过程是安静的㊁润泽的㊂因为倾听的课堂带给学生自我思考的安全环境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从 有形 到 无形 逻辑能力的培养,教师创造的 倾听 的教学过程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㊂因为在倾听的课堂中,教师用柔软㊁坦诚的态度接纳学生的想法,教与学的矛盾不是尖锐的,不应批判学生的发言㊂所以,倾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不乏是一种鼓励式教育㊂陈艺美提出现阶段的小学课堂教学,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回答是否准确,即使教师做出评价,这些评价令学生感受不到自信与动力㊂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理念与皮格马利翁效应不谋而合, 倾听 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被信任与期待,在如此的课堂上,学生不必担心不懂装懂,敞开心胸抒发内心所想㊂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整个教学过程本就是师生之间相互依存,对于不同文体的解读,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千人千面㊂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把握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 静 在整个活动设计的大方向不变, 动 在学生实际活动情况的机智教学㊂教师把教学过程的重心放在学生相互之间的协同学习上比静坐思考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同理心㊂王崧舟教授执教的经典教学片段‘枫桥夜泊“中,从导入至正式授课再至结课,整个过程 润物细无声 ,笔者可以从王崧舟教授对学生的评语深切感受到, 读得真好,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 有点味道,谁再来读一读? 好一个传神的幻! ,王崧舟教授对学生每次发言的回应是认真且细致的,语文课堂富有诗意且温柔,学生在课堂中恣意放松㊂因而, 倾听 的课堂带来了学生学习态度㊁学习效果的动态转变,也使得教师和学生间的倾听关系不断稳固㊂1.3㊀教学内容:挑战性的课题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不同课型有不同的侧重点,单种课型也会因文本本身或者教学风格产生不同的教学内容㊂例如说明文文本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说明文文本特点是关键㊂对于散文或者古诗,既可以侧重韵律知识的传授也可以侧重人文性的感知㊂但无论如何侧重,都应是具有挑战性的㊁有难度的㊂佐藤学强调真正的学习是符合学科本质的㊁倾听的㊁富有挑战性的㊂笔者虽接触语文实践教学的经验尚不足,但仍然意识到仅课文文本后的练习题不足以满足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和好奇㊂在2022年最新一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学段要求中新增 梳理与探究 板块,强调了对学生综合性㊁跨学科的课题探究与能力培养㊂该板块是对学生潜在能力的挖掘,即维果茨基的 最近发展区 的应用㊂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挑战性课题的解决,而不是一味偏重于基础型问题的输入输出㊂2㊀进行同僚性㊁对话性㊁合作性的教育研究佐藤学先生认为创建一所大家共同学习的学校,关键之处在教师㊂教师需要打开心态,敞开大门,让所有人进入课堂进行学习㊂佐藤学特别提到了课例研究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中起到的关键作用㊂课例研究的重点不是对 执教者建言 ,而是注重了教师在观摩他人课堂后得到的反思从而对自身教学有提升,并且关注学生的学,教师们在相互合作的氛围中形成 同僚性 的教育研究㊂2.1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传统的课例研究中,观察者主要围绕教师的教学技法为观察对象㊂佐藤学认为在进行课堂的观察时,需以学生的学为重点㊂注重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具体困难以及困难如何解决,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绪转变㊂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㊂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中明确了不仅要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且要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㊂语文学科课程性质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整个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技能与情感进行高度把握㊂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因此在课例研究中,应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观察重点置于教师的讲授技法之前㊂从关注教师的讲授技法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以下进步意义:首先,促进 去功利化 的教研,当前的教师培训或研修虽几经改革,但是仍避免不了和相应的教师职称评比挂钩㊂教师将观课的重点置于学生身上,从学习主体的视角走近学生,切实意识到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教师静心反思教学,被观课的学生就不再仅仅㊃59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8期是执教教师的学生了,而是所有观察者㊁研究者们的学生㊂教师之间相互逐利竞争的紧张氛围会有所减轻;其次,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从被动研修到主动研修㊂教师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学生,备课时不仅要考虑课时㊁课型㊁教学重难点等外部因素,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也是帮助教师形成更契合学生自身的教学关键㊂2.2㊀构筑同僚性㊁合作性㊁对话性的教师群体在学习共同体中,除了关爱㊁尊重㊁倾听, 同僚性 也是形成良好教研的关键词㊂对于同僚性的理解,佐藤学提出构建同僚性是 学习共同体 实践中重中之重的一点,这促进了教师之间良性关系的形成,对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㊁教学能力也有推动作用㊂在日本滨之乡小学的 学习共同体 建设中,鼓励每一个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事前的研究会被限制在最低限度,而尊重执教者自身的教案,这样的课例交流给予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入自身教学风格的自由度,也让观摩者收获他人教学的长处得到借鉴,因而在 尊重 的气氛下,教师之间的共同学习是平等的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活动,进行公开教学,进行教师互评㊂ 同僚性 是学习共同体三大哲学中 公共性 的具体表现,将教室公开㊁将教学公开㊁将学生公开㊂同时,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上来看,在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教研组 教研员 新老教师结对子 公开课 等是各大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研修的主要形式,这些传统经验的核心理念和精神事实上就包含着学习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同僚性㊁合作性㊁对话性等教师学习的理念㊂合作学习㊁小组学习㊁协同学习在大中小学的学生学习中是主要的学习形式,既能促进同伴关系也能在交流互动中进行观点和思维碰撞㊂尤其是师范生㊁职前教师的 同僚性 培养能够帮助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更加适应 学习共同体 的课堂改革㊂3㊀学习共同体建设启示3.1㊀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现存问题佐藤学曾在上海㊁哈尔滨等地推广学习共同体的经验,在上海地区的实践颇受关注㊂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以被动的输出为主㊂所以在学习共同体进入中国课堂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适应性问题,有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将现存问题进行总结,其中围绕教师展开的有以下三点:对共同体的理念意识了解不深入;课堂中合作学习时间安排不足;对学生情感的关注不足㊂首先,对于共同体理念意识的了解应该明确学习共同建设的三大哲学,即公共性㊁民主性㊁卓越性㊂每位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诉说想法,并且得到教师耐心地倾听,最终完成挑战性的课题㊂学习共同体不应被看作提升学生应试成绩的方式而被误用㊁滥用;其次,在课堂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尽可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尤其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较强,所以浅显㊁短暂的交流无法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㊂小学语文课堂的时长一般在40~45分钟,教师的讲授时间与学生的讨论时间如何合理安排,何种问题能够促成学生达成卓越性的成长,需要教师们精心设计课堂环节㊂最后,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对于学生,教师耐心地倾听㊁切实地反馈㊁针对性地鼓励是学生能够轻松㊁愉悦地参与课堂的关键㊂传统课堂中,不少教师为了课时进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关注㊂然而,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一方面学生从教师关切的眼神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从学生的交流与发言中及时掌握其学习动态㊂3.2㊀学习共同体建设优化策略首先,凸显语文学科特性,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㊂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积极的实践㊂同时,发展思维能力,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全面提升核心素养㊂在学习共同体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提出的交流问题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既学习到工具性知识又提升思想文化修养的重中之重㊂王崧舟教授执教的相约拱宸桥的课堂实录中,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小组的合作讨论, 刚才大家给即将开拍的电视专题片取了不少片名,各有特色㊂我觉得肯定会给电视台的人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㊂如果电视台的编导们前来这儿拍摄这个节目的话,根据你对拱宸桥地区的了解和研究,你会建议他们拍摄哪些景观呢?咱们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㊂ (教师参与了其中一组的讨论)王教授围绕其中一组对于 洋关 的取景,抽丝剥茧,步步引导,掀起了全班同学对此的新一轮的讨论,学生从应不应该拍摄 洋关 分为两派,双方观点均有理有据,王教授最终以 看来,拍不拍洋关,还真是一个难题㊂我看这样,咱们也不忙下结论,最终还是由电视台的编导们自己去决定吧㊂ 结束讨论㊂语文的课堂本身没有标准答案, 差异性 的凸显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诗意美㊂王教授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和讨论价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步步深入㊂因此,教师在组织协同学习时,问题的设置必须事先预判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尽可能从多维度成就学生,让他们获得学业上的自我满足㊂其次,基于学习共同体特性,营造润泽且备受尊重的 差异性 语文课堂㊂语文课堂既有语言的训练,也发挥着育人价值㊂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 期待 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㊁符合文章主旨方向的答案㊂然而,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是开放的,是无需顾虑的,学生可以抒发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构成 差异性 ,差异性的想法体现㊃69㊃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也显现出教师给予了学生大胆发言的空间㊂为了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语文课堂,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引导小组同伴耐心倾听组内成员发言,组内讨论经常会出现 一言堂 的情况,其余组员的意见被埋没㊂所以教师在观察组内讨论时应该及时提醒,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做到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立场;第二,师生的互动应有 民主性 的哲学, 民主性 强调每个人都是学校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其发言的尊重,这些尊重体现在教师的回应是细致入微且娓娓道来,而非简单肯定和敷衍了事,也体现在全班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聚精会神地倾听同伴的发言㊂第三,基于课程标准,创建具备提升 核心素养 的学习共同体课堂㊂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摒弃教师的 一言堂 模式㊂但将学习共同体应用于国内的课堂中,势必以当下的相关课程性质㊁课程理念为基石,在模仿中创造,在创造中保有其精髓㊂在最新发布的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㊁语言运用㊁思维能力㊁审美创造㊂这四大素养与 学习共同体 的内核不谋而合,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在于培养学生的 卓越性 ,死记硬背的形式既不适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且不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相适应㊂在语文课堂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学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㊂教师精心设置润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讨论具有挑战性㊁思考性的问题,真正的语文课堂是让教师少教,让学生多学的㊂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是依靠教师对学生的满堂灌,要把学习的空间和体验还给学生㊂同时,学生对语文的美的感受和意识是一次又一次在书本中与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主动碰撞而培养出来的㊂这些碰撞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例如教师虽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但是时间过短,学生的讨论浅尝辄止,久而久之,如此讨论只能流于形式,核心素养的培育难上加难㊂4 成为善于倾听的专家型教师进入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存在多重转型,包括教师实践角色的转变,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等㊂教师在教学中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倾听者㊂如何在课堂上高效利用教学内容,组织㊁凝练㊁提升学生思维,这要求教师不断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努力走向专业性发展道路,需要教师重构教学组织形式结合教育教学新理念进行学科专业发展㊂ 学习共同体 的改革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为主体的角度进行卓越发展,民主性㊁开放性㊁民主性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课堂环境建设和教育教学设计,同时 倾听 学生意味着尊重和理解㊁民主和开放㊂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应该成为师生亲切交流的示范,不断促使教师成为良好且专业的 倾听者 ㊂参考文献[1]陈得军.一位教育 行动研究者 的成长与使命 佐藤学教授访谈录[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05):3-13. [2]麻彦坤,叶浩生.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当代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02):89-93.[3]王崧舟.诗意㊃语文㊃梦想[J].人民教育,2013,(07):8.[4]张鲁宁.佐藤学 相互倾听课堂 理论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8,(06):76-79.[5]刘青松.开启教室里的革命 访华东师范大学陈静静博士[J].基础教育课程,2016,(11):93-95.[6]陈艺美.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亚太教育,2022,(14):185-188.[7]陈静静.佐藤学 学习共同体 教育改革方案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06):78-88.[8]曾国华,于莉莉.专访佐藤学: 学习是相遇与对话 [J].中小学管理,2013,(01):23-25.[9]钟启泉. 学习共同体 的范例 日本佐藤学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04):3-6.[10]吴井娴.通过对话来学习: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6,(01):40-43.[11]袁丽. 学校学习共同体 理念在亚洲的发展及实践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01):78-83.[12]王芳芳.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13]王崧舟.天地一课堂 ‘相约拱宸桥“课堂实录与解读[J].人民教育,2004,(Z2):25-29.[14]孙静.基于班级学习共同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05):59-61.[15]王崧舟.课堂教学,如何让教师 少教 学生 多学 ?[J].内蒙古教育,2021,(19):39-41.[16]沈胜林,陈中文.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探索 基于教师角色转型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22,333(12):32-38.㊃79㊃。
悦听 悦学 悦纳——谈学习共同体中的倾听
教学篇誗经验交流悦听悦学悦纳———谈学习共同体中的倾听朱萍(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学校,陕西西安)笔者从教近二十年,对课改的多种形式有所了解,也做过一些实践,接触了学习共同体以后,发现以往的课改基本都是课堂教学手段的变化,学习共同体提出的是一种生命哲学,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改革,把课改引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它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也要求教师首先学会学习,家长也要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氛围的营造、方式方法的应用、效果的可持续性……都是值得期待的。
佐藤学先生认为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乃在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要提供学生这样的机会,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也就是陈静静博士所提出的“让学习真实发生”“走向深度学习”。
在学习共同体中并不只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师教授过程的融合,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精神和心灵的碰撞,情感、思想和智慧的交融。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在理解、信任、交流、互动中臻至完善,达成共识,增长智慧,体验生命,完善人格,这就是教育的真谛和教育的本真。
笔者就学习共同体里的一个关键词———“倾听”,谈一下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倾听是构建课堂平等关系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实现学习共同体最重要也最基础的一步。
倾听看起来是如此简单———就是不要说话,听别人说话,然而在学习共同体中,倾听不仅是用耳朵还是用整个身体和心灵去倾听,是需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用心去体会、共鸣和反思。
我们在倾听时不仅要关注那些说出来的话,还要关注身体姿态、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也就是我们还需要关注那些隐藏在身体、表情、手势动作后未说出来的话。
对于对方的发言,我们要学会不打断、不卷入、不做判断,让发言者把自己的思维完整呈现出来。
倾听对于教师的艰难之处还在于它需要教师内心充满谦逊,需要向下的一种恭敬的姿态。
教师从一直以来高高在上的绝对言语主宰者变成一个细腻、敏感、温柔的倾听者,老实说,单是课堂教师闭上嘴巴这一点,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转变。
“学习共同体”课堂 从“倾听”与“对话”开始———林莘《咚咚咚,是谁啊》绘本教学赏析
“学习共同体”课堂从“倾听”与“对话”开始———林莘《咚咚咚,是谁啊》绘本教学赏析作者:周艳兵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0年第1期周艳兵低年级“学习共同体”课堂该如何构建,我正感困惑。
在网上搜索并观看了林莘老师《咚咚咚,是谁啊》二年级绘本教学视频,颇有收获。
绘本《咚咚咚,是谁啊》极其简单,画面丰富多彩的绘本里只有寥寥数语,然而林莘老师却用这样一本简单的绘本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学习共同体”的环境。
林老师知性轻柔的话语,蹲下来的姿态,润物无声的引领,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安静的、安定的、润泽的学堂。
一、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是“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基础这节课,林老师是借班上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共同体”课堂。
课堂规则的建立于无痕处却有迹可循。
【教学片断一】出示:师:猜猜它会是谁呢?为什么你猜是它呢?待会儿你很小声地跟同伴讨论,讨论之前先问同伴:你觉得是谁?你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猜?会问吗?先看看画面再问。
(林老师蹲下来问一学生:你的同伴是怎么猜的?)生:她说她猜的是妈妈。
师:有依据吗?生:忘记问了。
师:所以一定记得追问同伴:你的理由呢?你的依据呢?刚才有问清楚的吗?没有问清楚的请再问一遍。
依据不能自己编哦,要从图上找依据。
(学生再次交流、追问。
林老师蹲下来问一学生:你的同伴是怎么猜的?)生:我的同伴猜是大灰狼,依据是那个手指。
它的手指黑黑的,像大灰狼的手。
(林老师蹲下来问一对同伴:你们俩是怎么猜的?)生:我们猜是小狗,那个手像小狗的手,它用爪子在敲门。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与意见吗?有的话请举手。
要认真地倾听哦!生:我的同伴猜有可能是她爸爸妈妈,我觉得也有可能,因为门旁边有一道缝,有可能是爸爸妈妈回来了,把门打开了。
师:好厉害的同学,懂得听同伴的观点,结合自己想法的同时观察了画面,太厉害了!听是很重要的学习,可以向同伴学到好多厉害的观点。
生:我觉得是强盗,因为它的手指是黑色的。
强盗为了不让保安之类的人发现,他穿着黑色的衣服,戴着黑色的手套。
共建学习共同体 营造合作好学堂
共建学习共同体营造合作好学堂在当今社会,教育一直被视为社会进步的基石和民族振兴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共建学习共同体,营造合作好学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刚性需求。
本文将从共建学习共同体和合作好学堂的意义、建设路径和关键举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一、共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共建学习共同体,是指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关于学习的所有相关主体在一个共同的教育环境中,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承担学习过程的责任,共同促进学习成果的实现。
共建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教育合作,推动学校教育创新和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建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增强学校教育的社会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强调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较低。
教育并非只是学校内部的事务,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
共建学习共同体将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主体纳入教育过程的协作网络中,增强了教育的社会性,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共建学习共同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更是一个持续、积极的认知活动。
共建学习共同体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共建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共建学习共同体中,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需要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承担学习过程的责任,协同推动学习成果的实现。
这种合作关系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有关课堂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文献综述
有关课堂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强调学习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共同的社会活动。
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可以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
这种教学理念的提出,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成为自主、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者。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应用正在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构建学习共同体。
研究课堂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学习共同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影响因素等内容,可以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学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对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特点、应用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学习的潜在价值,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通过对学习共同体的效果评价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1.3 研究意义构建学习共同体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共同体还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民主化与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最重要的是,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学习共同体 提升数学学习品质
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数学学习品质作者:林曦来源:《新课程》2023年第23期“学习”日益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教”,不能眼里只有教材和教法,更要看得见“人”,将重心落于如何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
构建学习共同体,给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公平、润泽的学习环境,使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展开真实、有品质的学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只有让数学基础各异的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数学的智趣,才可以为可持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创设公平的学习机会学生经历六年的小學学习进入初中阶段,因为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的不同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已经形成不同的数学基础,而初中阶段课业要求加大、节奏加快,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面临新的学习挑战。
对教师而言,传统秧田模式的讲授课堂和多年课改引进尝试的小组合作学习,哪个才是公平、高效的?如何才能真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收获知识的增长和素养的提升?佐藤学提出:真正好的教育是“公平”与“质量”的兼顾,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一节好课,而是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权”。
秧田模式的讲授课堂多数只见教师不见学生,或者课堂只属于可以呼应教师的部分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又往往停留在简单地分小组,进行表面化的合作学习,更多时候为公开教学的表演而生。
而学习共同体是要形成课堂内外长效的学习状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都能感受到被看见、受重视。
基础偏弱的学生觉得课堂也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而不是被动地被课堂抛弃;思维灵活的学生感觉学习可控而又有挑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公平、安全、滋润,从而生发出更多的主动性,真实学习而又互相促进。
佐藤学将“民主性”“公共性”和“卓越性”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三大教育哲学,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亦要将这个教育哲学付诸实践。
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第一步是分组。
有的教师会单一以学生在教室的空间位置,如前后桌、同行同列等形式划分,虽然便于课堂交流,但忽视了其他影响因素。
《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6
读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有感在《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这本书中,陈静静博士也提到了“倾听”,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一个组织者,还是一个倾听者。
那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首先我觉得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未知。
书中提到了“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这两个概念,在课堂上,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很多孩子好像看上去懂了,他们坐姿端正,眼神好像一直在关注老师,不违反课堂纪律,不干扰老师对教学进度,这样的一些行为令老师觉得他们在认真学习,但实际上对知识点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因此,去倾听学生的未知,并且接纳,教师的接纳会给学生带来安全感,才会促使他们敢于表达,敢于分享。
其次,是要学会安静地等待,去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要去分享自己的想法,但是往往由于担心同伴的嘲笑,老师的批评,或者老师几次没有点名,慢慢的这种分享的欲望便消失了,认知里便会觉得分享是那一部分同学的事情。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静静博士提到建立“学习共同体”,这不同于我们传统的优生搭配差生,在这样一个共同体中,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发言权也是平等的,每个同学都应该得到尊重。
在这样平等的环境中,逐步走向深度学习。
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以平和的心态,学会安静地去等待,通过教师的倾听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现在一群不善于学习的老师正在拼命教书。
说的其实是我自己,我曾几年都不看一本教育理论的书籍,更不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还在用昨天的教育理念教今天的孩子,让他们去应对明天的千变万化挑战。
对于教师来说,真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如果教师不求上进,满足于自己的已有知识,就难于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所以我们老师必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育的路上,唯有懂得倾听,才会让教育有生机、活力。
教育,始终是一场修行,愿你我都能俯下身来倾听每一个生命内心深处的声音!。
倾听·串联·反刍——构建学习共同体
倾 听 ·串联 ·反 刍 构建学 习共 同体
陈 晓萍
摘 要 学习共 同体是教 育的一种 全新理念,我 国的新课程 改革坚持 以学生发展 为本,注重营造一种 自主 、合作与探 究的课程 文
化 。学习共 同体的建设有效的促进班级 学习氛 围的建设 ,大大提 高课 堂的 学习效率。本文将从倾听 、串联 、反 刍三个方面来阐述学 习共
相连接。而参与小组合作 时,“切断”的情况 比“串联 ”更为普遍 。 我们经常会 有这样 的表述 “某某 怎么样 了”“还有别 的意见吗?” 诸如此类的话 ,发言与发言之间的连接屡屡被切断 。对于文本之 间的一些小练笔 ,流于一种形式 ,并未踏踏实实的去完成 。
2解 决 的对 策 由此我想到 ,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设计师 ,在引导学生学习 的过程 中,应思考如何把层层关 系串联起来 。我们应该多关注以 下的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该发言时文 中的哪些话语所触发 的;二 是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儿童的哪些发言所触发的 ;三是认识该发 言 同该儿童 自身先前 的发 言有着怎样 的关联 。 课堂上 ,有意识 的告诉 自己 ,要将学生与教材进行 串联 。当 学生 的回答是笼统的时候 ,引导学生去文本 中去寻找 回答的支 撑点“从 哪里看 出来 ”,启发学生去文本 当中寻找 ;当学生的 回答 不完整的时候 ,自己也急着去帮助学生回答 ,而是静静的在一旁 看着等着 ,有 时学生在短时间 内能够组织语言来 回答 ,有时 同一 小组 的同学会站起来 进行 补充 ;对于文本 中一些 比较难懂或是 不常见 的词语 ,让学生联系 自己的生活常识进行理解 ,借助课外 的知识来理解课内的知识 ,让苍 白的文本 生动具体起来 ;用合适 的言语将学生的话语串联起来 ,让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像珍珠似 的环绕在课堂教学 中。 “串联”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串联 , 需 要 课 下 不 断 地 学 习 积 淀 。 四 、反 刍— — 回旋 的延 伸 在 串联过程中总会出现离题 、停顿 、甚至停进食经过 一 段时间 以后将半消化的食 物返 回嘴里再次咀嚼。通过反刍 ,可 以重新 出发 ,或是借助小组活动 中的反刍 ,促进每一个学生 的参 与 ,组织多样 的个体之 间的相互切磋 ,实现更高水平的学 习。 1.反 刍 的 现 状 在这六年 的教学 中 ,很多时候 的教 学 ,总是情不 自禁的 “向 前 进 ”,不 自觉 地 被 一 些 学 习 能 力 强 的学 生 牵 着 走 ,其 他 的 学 生 是否真 的懂 了,自己也无从考证 。大多数的课堂都是借着一部分 学生 的优势来展开教学活动。导致学生之 间出现 了明显的差距 。 “停下脚步 ”“倾听”余 下学生 的发 言或 者是想法 ,这是如今必过 的一 条 路 。 2.反 刍 的 策 略 (1)停留式反 刍。根据遗忘 的规律 ,从“记 ”到“忆 ”总有一个 过程 。学生在短时间 内记住的知识 ,也是最容易忘记 的。那就让 我们放慢课堂前进的脚步 ,在课堂上 ,留出时 间及时识记 内化所 学 的知识 ,知识点 当堂巩 固的,不把 问题 留到下一节课 。不但提 高学生 的记忆 的效果 ,也给学生课后减轻 了负担 。 (2)互 动式反 刍。教学必须促进学生 学习方式从 “听讲—— 储存——再现 ”的学习方式转 变为 “思索——建构——应用 ”的 学 习方式 ,通过师生之 间一系列的环节来进行反刍 。 围绕 “还 有没有问题 ”“这个 问题还有没有其他 表述方法 ” “这个问题 与什么是非常相似 的,请 大家仔细观(下转第 140页)
课堂教学共同体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加入了课堂教学共同体,这是一个由一群热爱教育、关心学生的教师组成的团队。
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共同进步。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了课堂教学共同体的魅力,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课堂教学共同体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共同体中,我们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与同事们携手并肩,共同面对教育教学中的挑战。
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使我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这使我更加成熟、稳重。
其次,课堂教学共同体让我拓宽了视野。
在这个共同体中,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来自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了许多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这使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去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再次,课堂教学共同体让我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
在共同体中,我们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通过集体备课、观摩优质课、教学反思等活动,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
此外,共同体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这为我们备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课堂教学共同体让我感受到了教师之间的关爱。
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当我遇到困难时,团队成员会主动伸出援手,给予我鼓励和支持;当我取得成绩时,大家会为我欢呼、为我骄傲。
这种温馨的氛围使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
最后,课堂教学共同体让我明白了教育事业的伟大。
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共同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我们深知,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这份责任,不断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课堂教学共同体给我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静悄悄革命电子书(简约版)
静悄悄革命电子书(简约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静悄悄的革命电子书(简约版)一、本书及作者简介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另一力作,由李季湄老师翻译,长春出版社2003年出版。
本书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揭示这种课程形态为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二、倾听的课堂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
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
要创设一个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发言的教室环境的话,必须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十分敏感地倾听,建立起相互倾听的关系来,否则这一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的思考:在我的课堂上,我希望他们多多发言,但是事与愿违,有时会沉默、自问自答、或是迁怒于他们,后来读了《教学勇气》之后,我知道“只要我们稍微给自己内心声音一些注意与尊重,它就会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回应,使我们参与到赋予生命活力的灵魂对话中。
”,我也试着去努力了,心平静了,但是我发现我没有努力在营造一种倾听与回应的氛围,对暗暗支持你的声音没有很敏感地肯定它,在这方面,我要好好努力!)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
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
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
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71页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
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
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27页在日常交谈中,有一类人是不为大家所喜欢的,就是无论你在讲什么,他都没听进去,而只顾自唠叨,你会觉得索然无味,暗自祈求这无聊的对话赶紧结束。
《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2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这是每一个学共体人的梦想,也是每一个教育人的梦想……教育不是把花瓶填满,而是把火把点燃。
什么是学习共同体?美国教育家杜威最早构想了这一学校模式。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则将“学习共同体”构想引入自己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他提出“学习共同体”就是要使学校成为儿童合作学习的场所,成为教师相互学习的场所,成为家长与市民参与学校教育并相互学习的场所。
我的理解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它意味着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家长之间的密切协作和相互学习,其目标共同指向是为每位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学习机会。
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平等和倾听。
读了陈静静博士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一书。
这本书对当前课堂面临的困境进行反思,从教师层面进行理论探讨,站在深度学习的高度,指向高品质学习设计和课例剖析,打造学习共同体对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阐释,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在书中陈博士分析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表现为“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虚假学习”就是“假装学习”,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类型的学生。
会采用各种伪装的方式来蒙蔽老师。
反观我们的课堂,这样的学生很多,但从未引起我们教师的深入思考。
读了这本书,彻底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将这些学生称为课堂上的“观光者”。
我也观察过或者听老师们讲过,在某些老师的课堂上,这些“观光者”与教师之间甚至形成了一种默契,那就是“别管我,我也不会打扰你”。
我知道,在那些老师的课堂上,被冷落的学生变成了“观光者”,从不参与,从不兴奋,也未被看中,仅仅就是呆在课堂上而已。
陈静静博士在书中写到,那种“假装学习”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有时候表现出来不一定成绩不好,或许还不错,但他们会是潜在的“隐性学困生”。
因为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浅表学习。
所谓浅表学习,如果按照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来看的话,浅表学习通常在分析、评价和创造层面是达成度不太好的,而我们在课堂上,需要做哪些努力,才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呢?对于这些问题,陈博士提出的是“深度学习模型重构”,让每位学生都投入到高品质的学习中,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筑牢共同体意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筑牢共同体意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筑牢共同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这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共同体意识能让学生们明白,大家都是一个大家庭,彼此之间要团结、互助、共成长。
第一部分,明确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共同体意识,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它让我们在思考个人利益时,不忘团队的需要。
想象一下,班级就像一艘船,大家都是船上的水手。
如果每个人只想着自己,船就会摇摇欲坠。
培养这种意识,能够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彼此,理解“我们”的重要性。
1.1 共同体意识的基础,首先在于沟通。
我们得让学生们学会倾听,倾听彼此的声音。
在课堂上,创造开放的氛围,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选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像环保、友谊,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
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这不仅让学生们表达自己,也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
1.2 其次,参与感也是关键。
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决策中来,比如制定班规或选择学习项目。
这时候,学生们会感到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部分,责任感自然油然而生。
当他们有了参与感,就会更加关心集体的荣辱。
这种归属感,能让他们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更加注重团队协作。
第二部分,实践共同体意识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从活动入手。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这样的活动不但有趣,还能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2.1 组织团体游戏是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可以开展“信任倒退”游戏。
一个学生闭上眼睛,背对同伴,向后倒下,其他同学则要用双手接住他。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建立信任感,还能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这一刻,他们不仅是个人,更是一个整体,心灵也逐渐靠近。
2.2 再比如,进行小组项目。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比如策划一次班级活动。
大家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宣传,有人负责后勤。
这不仅能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合作中发现彼此的优点与不足。
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
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也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倾听关系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在倾听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领会老师的教导,老师也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现实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课堂上的倾听并不够。
有的学生不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有的老师也没有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反馈。
怎样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老师们首先需要成为一个榜样。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时刻保持专注,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回答,不要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分心,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老师也应该注重倾听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倾听,他们才会更加乐意倾听老师的讲解。
课堂上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更应该是一种主动的沟通和交流。
在课堂中,老师应该注重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老师也应该主动询问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看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只有当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课堂倾听才会更加深入,更加有效。
为了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我们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主导的讲解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形成良好的倾听环境,因为学生们很难对单一的讲解方式产生持久的兴趣和专注。
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和参与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问答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只有当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倾听才会成为一种更加自然和有效的状态。
在实现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给予老师和学生充分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倾听能力。
老师需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回应学生的声音,学生也需要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jhuk教学倾听的意义及解析
二、走向“倾听着”的课堂教学
首先我来谈一下教学倾听的意义及解析:从生理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教学倾听是指师生之间在言语交流过程中接收言语信息,通过思维活动达成一定的认知、理解等的过程。
它通常是伴随着提问、讲授、讨论、辩论等有声言语活动出现,是潜隐存在于这些可听的言语行为背后的行为。
但这个意义无疑是狭义的,它取其“听”而忽略了最人文色彩的“倾”,是干瘪的、单一的、纯粹与言说相对的行为,失去时代精神与和本真教学相符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吸纳了哲学,社会学的理解,所谓教学倾听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基于相互尊重、平等的立场,细致听取彼此的各种表达、以倾听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达成的知识、思想、生命、情感等层面的交往和互动。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教学倾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1、教学倾听是师生在在教学活动中的本真存在方式;
2、倾听是师生之间交往沟通的重要方式;
3、倾听多数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交际行为之中
4、教学倾听是一个感官、智力和情感共同参与的、对教学信息进行逐一、接收、解读以及反馈的过程
5、教学倾听的核心是思考,实质是全身心的理解和接纳。
了解了教学倾听的意义后,我将重点来谈一下我对“走向‘倾听着’的课堂教学”这一板块的学习。
“倾听着”的课堂教学是指是指基于倾听、在倾听中、通过倾听来进行的一种课堂教学形态。
主要分为三个维度:“基于倾听”是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行为的选择以及教学的进行都是建基于倾听之上,是以倾听的结果为依据确立的,“在倾听中”是指在课堂教学行进过程中时时、处处、人人都处于倾听状态,“通过倾听”是指教学目的的达成,学生与教师的发展,都是依靠倾听来实现的,其中基于倾听是前提条件,在倾听中是外在表现和核心部分,通过倾听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倾听着的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之所以说“倾听着”,而不说“倾听”是因为倾听不是一种完成时态,而是教学进行中的持续的,一以贯之的行为
方式和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课堂氛围:润泽的课堂
“润泽”即充溢着水分,不干燥的状态,佐藤学将其借用形容教室中那种无拘无束,安心舒适的氛围和心情。
我觉得这来自于所有人地位的平等。
2、课堂模式:多边多向相互倾听
强调师生、生生间彼此的倾听,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变化倾听者和言说者的角色,形成一种网状的沟通交流模式。
独唱演唱会多声部交响乐
3、课堂外在表现:说者位置的空缺
没有课堂的主导,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随着话题及课堂教学的进程而发生轮流交替。
4、课堂实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倾听着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它与传统课堂的对比更加清楚的认识,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地位的悬殊;课堂教学中氛围令人窒息;教学民主被践踏,没有“完整的人”的立锥之地。
倾听着的课堂中强调积极主动的倾听,而不是静静的旁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听;时时、处处、人人之间倾听的正在进行的状态,强调根据倾听到的内容进行及时、恰当的回应,强调在不可预知的倾听过程中的随机应变。
以上是我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所得,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我会继续深入学习,不断内化,争取早日探索出实用的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