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6介绍其他的《凉州词》
7背诵《凉州词》
8分组合作理解诗句意思
9感悟诗歌丰富的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0配乐感情朗读诗歌。
11介绍其他的《浪淘沙》
1王之涣的介绍以及《凉州词》的写作背景的CAI :引入本诗歌的学习。
2《凉州词》文体介绍:全面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3“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图片:悟诗歌意境与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
1、背诵并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2、查找刘禹锡的另外几首《浪淘沙》。
八、板书设计:
凉州词浪淘沙
孤独蜿蜒曲折
荒凉流程长
同情激奋
1学生介绍“凉州词”相关知识,老师相机补充。
2学生诵读诗歌。
3学生自行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同学间相互解答疑惑,老师点拨
4看“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图片,感悟诗歌意境与思想感情。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教学设计及反思
执教者
学科
班级
课题
古诗二首
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1课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
1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村居》一课时,我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教学情景中。
在这美丽的春天里,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配上音乐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并在自己的头脑中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让学生来说一说古诗的意思,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让学生在吟诵古诗中感悟语言,在歌声中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创造图画。
学生们学习的兴致盎然,这节课结束了,但古诗的韵味永存。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咏柳》整堂课的教学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对柳树的观察到充满奇妙的想象所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的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
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在课中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让学生能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能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
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容易一些。
(二)《古诗二首》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村居》是清朝文人高鼎写的一首诗。
早春二月,绿草茂盛,黄莺飞舞,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的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全诗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古诗二首 (2)公开课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优点之处: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
在设计中我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把景写活,在体会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像,每一句诗即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抓好这些关键字词,想像画面读出情感,感悟诗人的喜爱之情。
2.学习生字时,由于是二年级的学生不用像一年级那样,我适当放手让学生从己有的知识想出识记的办法,注意了低中年级的对接,而且我还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辅助学生识字,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和积累。
3.注意语文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双基”训练。
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入到课堂中。
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课堂中,问题简单的给后进生回答,难的,同桌互助,如有自学后两句时,这方面的关注会更突出一些。
不足之处:1.教学时间的安排不适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是很好,这还需不断地进。
2.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进,方法“增换调补”没有落实到位,出现学生在回答理解诗句时,还是停在按字解释上,只有几个尖子生可以用,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用。
3.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学生在读时,诗人味没读出来。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1.上课时间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时间,每到一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去看看时间,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来上课。
2.低年级重视多读,以读助讲。
减少老师的废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及板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及板书设计(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村居村居⎩⎨⎧景物⎩⎨⎧⎭⎬⎫草长莺飞杨柳春烟美丽人物⎩⎨⎧⎭⎬⎫儿童散学忙放纸鸢快乐第二课时板书设计咏 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反思在教学这两首诗时,我都能以生动亲切的语气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我以有层次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此外,我还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
2 找 春 天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找春天⎩⎨⎧小草 野花 嫩芽 小溪 柳枝风筝 喜鹊 杜鹃 桃花 杏花第二课时板书设计找春天冲寻姑娘吐柳荡桃杏教学反思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这么美的文章,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读呢?教学中,我就投其所好,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优美的语言,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景,不光学生沉溺其中,就连我自己也不得不为这美文所折服。
3 开满鲜花的小路第一课时板书设计开满鲜花的小路第二课时板书设计开满鲜花的小路美好的礼物:花籽→共享快乐教学反思这是一则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故事。
教学中,我抓住“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这个问题及对“美好的礼物”的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带给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快乐的道理。
通过对课文字、词、句的讲解,我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句式。
此外,为了让教学更有趣味,我还设计了分角色表演、看图讲故事环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邓小平爷爷植树第一课时板书设计邓小平爷爷植树时间:1987年4月5日地点:北京天坛公园人物:邓小平爷爷事情:植树第二课时板书设计邓小平爷爷植树柏树——美丽的风景﹙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教学反思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4.学生读诗,注意停顿。小组交流自学心得。
2.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晓(xiǎo yǎo)
慈(zǐcí)
竟(jìn jìnɡ)
2.学生阐述每行诗的意思。
3.学生思考后尝试回答:
(1)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时看到满湖荷花荷叶的美景。
(2)还赞美了西湖的“映日荷花别样红”。
(3)诗人想让友人也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4)描绘了西湖六月的美景,显示了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同时将对友人的祝福和勉励融入其中。
(2)整首诗描写了_______
_____________。其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句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2.教师了解学生的背诵情况。
3.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4.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感悟意境。
5.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先叙述美景,再写诗人的感受,从而达到先实后虚的效果。()
(2)“接天莲叶无穷碧”既写出了荷叶之无边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6.填空。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教学内容教科书P1~3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并理解并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诗句大意。
3.理解并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及画面美,借助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好,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会诗句内容,感悟诗的美好意境,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趣导入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
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
(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
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互相交流。
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
2.学生自由读诗。
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3.(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4.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
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你还有什么发现和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二)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3.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每课)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目录课文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
这个环节在备课中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诗歌大意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有难度,缺少了学习的兴趣。
低段诗歌教学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到情感朗读中来,我设计的动态画面孩子们很喜欢,但是没能利用好。
在孩子们看到画面时,首先应让孩子们先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然后再让学生们说说看到这些美景的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古诗,情感朗读指导相信效果会更好。
2找春天根据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媒体的直观的演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运用“创设情景,感染气氛,情景朗读”让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情景有所思考,并对春天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一边导看一边导思。
利用多媒体资源刺激了学生的眼、耳、脑等感官,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欲望。
3开满鲜花的小路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但是这个童话故事中出现的角色比较多(一共有9个角色:长颈鹿大叔、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故事情节上下两个部分课时跨度比较大(收到奇怪的包裹——到春天才发现这是美好的礼物),故事上下两部分的情节衔接过度不是很清晰,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有一定的难度。
4邓小平爷爷植树“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从那时起,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展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汇总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汇总课文15《古诗二首》第一课时:诗,同学们从小就会接触到。
同学们会被很多古诗。
因此,对于古诗,同学们会比较感兴趣。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
在导入本课学习时,我出示了一组西湖美景的图片,那美丽的风景,靓丽的颜色很快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纷纷点评西湖美丽的景色,气氛非常热烈。
趁着这个机会,我赶紧导入了本课的学习。
这样同学们带着饱满的情绪,用高昂的热情投入到这节课的教学中。
二、运用读来解决问题。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注重对同学们对读的引导。
我让大家用多种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对生字和诗句加以指导。
首先,我对生字的读法和写法加以指导,提醒他们解决生字词。
三、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把握诗句的内容。
对于诗句意思的理解,只要能解决重点词语就可以了。
因此,我注重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
在解决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后,我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激发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占有很重要的地方。
通过想象,我们会获得更好的体验。
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读诗句,又运用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的想象,让他们仿佛身在其中,产生美的感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我对让同学们搜集荷花的诗句这一环节把握不够,指导不够,让作业流为形式,没有真正起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作用。
第二课时: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言简意赅,意境深远。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
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一、知诗人,解题意。
对于唐代的诗人,同学们首先会想到李白,然后是杜甫。
在引入本课的学习时,我先从李白引入,然后介绍杜甫,这样让同学们同时对两位伟大的诗人加深了印象。
二、引导阅读。
诗歌的朗读是需要划分节奏的。
由于这首诗中没有难懂的词语,所以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划分诗句的节奏,让同学们依据节奏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味,给同学们增加美的感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村居》和《咏柳》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篇课文,两首诗都是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整堂课,我侧重在“读”上花工夫,以读解意,以读悟情,具体表现在:1.以“音读”奠基础。
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即读准字音,不落字,不加字,不重复,发音响亮清楚。
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
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自由读,交流重点字词,然后我给学生范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
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2.以“意读”显策略。
《村居》所描写的场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们放风筝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入到古诗学习之中。
然后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教学《咏柳》时,联系《村居》中描写杨柳的诗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然后,结合课题,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
教学《咏柳》时,学生对“碧玉”和“丝绦”两词不熟悉,我就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将“碧玉”和“丝绦”与柳树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以“情读”突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以至理解诗的大意。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师生对读等,读出诗歌的味道。
如,“忙趁东风放纸鸢”要读得欢快活泼;“不知细叶谁裁出”尾音要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则要读出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5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
15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一)诗,同学们从小就会接触到。
同学们会被很多古诗。
因此,对于古诗,同学们会比较感兴趣。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
在导入本课学习时,我出示了一组西湖美景的图片,那美丽的风景,靓丽的颜色很快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纷纷点评西湖美丽的景色,气氛非常热烈。
趁着这个机会,我赶紧导入了本课的学习。
这样同学们带着饱满的情绪,用高昂的热情投入到这节课的教学中。
二、运用读来解决问题。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注重对同学们对读的引导。
我让大家用多种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对生字和诗句加以指导。
首先,我对生字的读法和写法加以指导,提醒他们解决生字词。
三、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把握诗句的内容。
对于诗句意思的理解,只要能解决重点词语就可以了。
因此,我注重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
在解决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后,我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激发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占有很重要的地方。
通过想象,我们会获得更好的体验。
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读诗句,又运用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的想象,让他们仿佛身在其中,产生美的感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我对让同学们搜集荷花的诗句这一环节把握不够,指导不够,让作业流为形式,没有真正起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作用。
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言简意赅,意境深远。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
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一、知诗人,解题意。
对于唐代的诗人,同学们首先会想到李白,然后是杜甫。
在引入本课的学习时,我先从李白引入,然后介绍杜甫,这样让同学们同时对两位伟大的诗人加深了印象。
二、引导阅读。
诗歌的朗读是需要划分节奏的。
由于这首诗中没有难懂的词语,所以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划分诗句的节奏,让同学们依据节奏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味,给同学们增加美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课文1《古诗二首》教学反思:这是两首不同风格的赞美春天的古诗。
优点之处:1.着重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让学生学会运用图文文对照的方式进行古诗自主研究,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来辅助对诗歌内容的感知,降低了他们的理解坡度,也增强了研究古诗的兴趣2.强化了对想象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读中想象的形式进行古诗的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了对古诗意境的感知,提升了感悟、理解诗歌大意的能力。
不足之处:但由于时间问题,没能进一步让学生对其他描写春天的诗歌进行拓展延伸研究,因而没能让他们进行更多同类型诗歌的拓展与丰富,多少显得有些遗憾。
改进措施:古诗教学应把字词随文研究,学生理解的词不在重复解释。
节省时间来拓展其他同类型的古诗。
2《找春天》教学反思:《找春天》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的情感。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
优点之处: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春天,虽然现在的天气仍然给人一种冬季的气息,但是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还是可以找到春天的迹象的,孩子们曾经感遭到春天来了。
这一系列活动让浓浓的春意进驻学生的心间,为学生走进文本作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2.诵读感悟,品味语言。
在本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
通过诵读与想象的结合,调动了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体察到了语言的意境美。
3.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即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以“(),那是春天的()吧?”和“她在……”的典型句式为依托,引导学生模仿、迁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不足之处:在“说”的环节,如果能为学生提供句式,下降说话的难度,会让他们容易产生成就感,对说话会愈加不畏惧。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含反思【精华本】
17古诗两首教材分析: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
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一)初读1、自由练读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3、齐读(二)理解诗句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
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
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三、体会诗情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教学语言富有诗意。
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练而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
学生灵活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述也被引发。
2.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开课,我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美丽的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3.设置场景,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我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最后一个环节中,设置场景,安排学生由读到说,这样的设计,激起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创新的火花时时闪现。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更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4.识字写字(1)识字:在学生诵读古诗、大致理解诗意的同时进行随文识记。
可以根据语境巩固识记,还可以联系熟字比较识记以及偏旁归类识记。
(2)写字: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归类指导的方式进行学习。
对于“莲、穷、荷、含、吴”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区分上下部分的宽窄关系。
“湖、绝、岭”这3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部分的占位和高低关系。
5.朗读教学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可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把古诗读正确。
要读出节奏和韵律,甚至读出感受,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前两句诗要读出赞叹的语气,边读边想象美景;《绝句》要带着愉悦轻松的感情朗读。
6.理解运用两首古诗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特点,应充分借助插图,诗画相融,帮助学生想象画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诗意,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趣。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古诗二首2.村居3.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教学《村居》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妻、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情景中。
在美丽的春天里,教师采用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
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配上哑语吟通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4.2.数学时教师可以尝试不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让学生在吟通中去感悟语言,在歌声中去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去创造图画。
5.咏柳6.数学时,可以在课下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録丝绦。
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会比较容易理解一些。
2找春天教学中,我就投其所好,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优美的语言,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景,不光学生沉漏其中,就连我自己也不得不为这美文所折服.3开满鮮花的小路花籽本来是送给鼹鼠先生一个人的,结果开出的鲜花大家一起享受,正是这种无私的、具有奉献意义的花,才会有课文末尾“多么美好的礼物”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在教学中,为了挖掘这个意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晒一晒生活中的“美好的礼物”,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邓小平爷爷植树1重点段落重点讲解。
第2、3自然段是对邓小平爷爷如何亲手栽种下一棵柏树苗的动作描写。
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读,并指名复述这部分内容。
在熟读的基础上,学生复述起来就不会太难。
2.情感升华。
课堂小结后教师可以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看,还可以一边唱,进一步感受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1情感的延伸。
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与反思课文古诗二首(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与反思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
1.了解中国古诗的韵律和结构;
2.能够感受古诗的婉约和含蓄;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学习两首古诗:
1.李白《将进酒》
2.杜甫《登高》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老师出示李白的《将进酒》古诗,用音乐的方式播放一遍,带领学生听诵古诗,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语感。
Step 2:学习《将进酒》
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将进酒》的韵律和结构特点:
–七绝:诗句四个字,四句一组;
–抑扬格:一上一下,两个字押韵。
2.老师播放唐代乐曲《将进酒》,带领学生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婉约和含蓄。
Step 3:学习《登高》
1.老师出示杜甫的《登高》古诗,让学生读一遍,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韵律和结构特点:
–七绝:诗句四个字,四句一组;
–抑扬格:一上一下,两个字押韵。
2.老师播放大自然风景画面,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Step 4:反思
1.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于这两首古诗的理解以及感受进行反思。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韵律和结构特点来创作自己的古诗。
3.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诗的韵律和结构,通过听诵和朗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感。
同时通过反思,学生对于这些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更加深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国古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
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
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
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
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
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
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对古诗了解得多么透彻,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
理解诗句的意思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梯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浅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自己来说,后两句意思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所以以老师的讲解为主。
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
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含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第六单元大自然的秘密微风习习,吹皱一池春水;小雨淅沥,大地笼上轻烟;白雪纷飞,恍如精灵起舞……。
大自然中气象万千。
春来百花艳,夏到蝉长鸣,秋至绿叶黄,冬临水结冰。
大自然中四季更迭有序。
滴水能把石穿透,狗鼻灵敏非人类可比,天上北斗指北方,太空失重藏奥秘……。
大自然中现象有奇趣。
走进大自然,我们会收获许多知识。
本单元的课文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一些有趣的现象:西湖六月,莲叶接天,荷花映日;草堂初春,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
雷雨前,树枝乱摆,乌云满天;雷雨后,空气清新,彩虹卧空。
要是在野外迷了路,不必惊慌,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都是你的向导。
来到无垠太空,万物失去重力,连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别有一番趣味。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古诗、短文和儿童诗,让学生学会从课文的叙述中提取主要信息,并能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由衷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绝句》描绘了一派明媚秀丽的春色,整首诗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秀丽。
2课时雷雨本文按时间顺序,朗读课文,背诵2课时15 古诗两首文本分析本课由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组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
诗人先发感叹,再写实景,虚实结合,表现手法独特。
全诗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由衷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
本诗是诗人在此期间所写的4首绝句中的第三首,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蕴含着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
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反思(共三篇)-新版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一利用导学案进行上课,孩子们开始敢于表现自己,认可自己,大胆发言了,课堂出现了议论纷纷的喜人场面,面对这一切,教师们兴奋之余也不得不思考,怎样让这种热情继续保持下去?目前使用的评价机制需不需要细化或者有所推陈出新?总是同一模式,孩子会不会天长日久而出现审美疲劳?小学语文教学夯实学生的文字基础,读悟结合,读写结合怎样在新模式中一样完美实现?带着重重思考,进入了古诗二首的教学。
传统对于古诗的教学,我们采用解诗题,知诗人,明字义,连诗意,读诗句,悟诗情的方法,屡试不爽,孩子们学的轻松,记得牢靠。
其中少不了老师的喋喋不休,编制导学案的时候,同年级教师认为,这两首诗诗句意思一目了然,直接设置探究点两个即可,均从此诗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入手。
集体备课时,大家没有太多意异议,真的一节课走下来,再次碰头的时候,无不后悔不已,很怀念传统上法的轻松、清晰和踏实。
产生如此挫败感,细究其因:1.我们将探究点定位过高,在没有学生对于诗意流畅的理解基础上就要体悟作者的写诗意图,有些空中建楼阁——设计者沾沾自喜,建筑工人愁眉不展。
2.传统教学一节课一首诗,而现在一节课两首诗,还要把表述角度完全不一样,说明道理几乎相同的两首诗同时解读。
孩子大有思绪混乱,不知所晕的感觉。
3.具体操作中,关于两个探究点的学习,教师在同一时间内让学生自学,对学,群学。
产生思绪混乱,影响对每首诗清晰的认知。
课后,后悔不已。
高效课堂的初衷是节省时间让孩子们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徜徉,而我呢,却不得不再用一节课帮他们把混乱的思绪理顺。
痛定思痛,不禁产生种种假想:如果在学案的设计中,讲第一个探究点设定为:你认为这两首诗各讲了什么?(利用已经习得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工具书,同伴,老师解决),给一定的自学时间,然后对学,汇报,这样,好同学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后进同学也能在小不步子中走的踏实。
当这一步成功后,设置第二个探究点:这两首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重点探究一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反思《古诗二首》教学,我觉得既有优点,也有不足。
一、优点
本课教学的优点就在于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从学生踊跃发言的课堂表现,以及下节课对本课教学检查的成绩上都可以看出。
但教学效果往往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着的,那么这一课促进课堂高效的因素有哪些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
一是教学设计的新颖有趣。
以前我对古诗的教学一般都是先读背后鉴赏的。
首先是把它当作读背材料加以读背,因为还没有理解诗意,读背也就基本上是死记硬背。
其次才是鉴赏,我一直的做法是从词句的翻译着手,然后赏析,最后讲解学案和巩固案上的练习。
仔细思量,这样的鉴赏教学设计不仅琐碎而不连贯,教学的理念也是相当的落后。
试图一一对应地用散文语言来翻译那充满灵性的诗句,常常使诗失去了固有的韵味;而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也是以剥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代价的,结果是吃力而不讨好;为应对考试而编写和讲解学案和巩固案上的练习,难以避免地有将文学鉴赏课改换成习题讲解课之嫌。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对古代诗歌教学,仅仅当作读背材料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机械灌输、被动接受也是不行的。
必须教给学生古诗赏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自己去欣赏品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积累,才能使古诗教学的目标真正达成。
本着上述考虑,我在本课备课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设计,通过大量的查阅和思考,决定采用“以诗解诗”的方法,先对诗歌进行赏析,再在赏析的基础上指导诵读。
“诗言志。
”诗歌是抒情文学,绝大多数诗歌抒发的情感都是可以用诗句来概括的。
我们老师如果能够找到并给出能够概括这种情感的诗句来,让学生顺着这个诗句去自主赏析,实际上就相当于给学生一把钥匙,让学生去打开保险柜一样,学生主动了,本来感到困难的赏析也变得容易了。
而赏析后再指导诵读,
也就使教学流程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自然而合理。
二、激趣手段的简单奏效
仅仅依靠教学设计的新颖有趣来促进课堂高效是难以持久的(教学设计虽然可以不止一种,但想永远的新颖有趣难以做到)。
要促进课堂高效,必须有简单容易操作而又确实奏效的手段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所以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中,这种激趣手段就是奖励条例。
我在课堂上宣布了这样的奖励条例:凡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发言而能答对问题的;或注意听讲、主动订正出同学发言错误的;或能够主动进行诵读展示而能够赢得师生掌声的,均可免做本课学案。
这条奖励条例在课堂上实施起来很简单,只要注意记下主动发言的就可以了。
而这个条例能够奏效是基于对学情的正确把握。
现在班级后进生比较多,不认真听课、不想写作业,甚至扰乱课堂的还是比较多的,而且长期的写学案也确实使不少人对学案产生了厌恶感,所以用免写学案作奖励确实能够吸引不少后进学生投入课堂学习,调动起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那些平时就认真学习的同学,看到原来不认真听课的都发言了,自然也不甘示弱,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二、不足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追求永远是没有止境的,因为艺术永远不可能有完美。
就这节教学效果比较好的课而言,反思起来也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缺点,查找资料(包括诗后赏析及课外资料)的时机也得很好地控制一下了,可以查找的时候鼓励查找,不该查找的时候就一定不能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