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马惠珍

合集下载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马惠珍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马惠珍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马惠珍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能力方法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其阅读能力,使学生尽快进入到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打开思维之窗,将创造性思维贯穿于阅读始终一篇好的课文,除了其内容前后连贯、伏笔和呼应相结合外,文章结构也有着独到之处,可以预示下文。

如果在阅读的时候,读者充分发挥思维,积极思考,借助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的某些特点,就能掌握作者行文时的种种意图,预测下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脉络,领会文章主旨,甚至能对课文进行升华思考,得到更进一步的收获。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作者:何桂英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10期阅读能力是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一种生存能力,掌握了好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一步发展思维,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更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培养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完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1.有利于养成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有利于对其它学科的理解,在专心阅读的同时,间接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有利于语言的训练和情感的表达。

勤于阅读不仅可以巩固字、词、句的训练,使自身的语言流畅、丰富,还有利于塑造学生情感认知力能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阅读的题材很丰富,对学生情感认知和欣赏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叙述类的文章将会提高学生的叙述能力,而阅读情感丰富的文章会增加学生细腻情感的表达。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生的作文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要提高此项能力,阅读是最有效的途径,因为阅读可以积累优美的字、词、句。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此基础上,更喜欢阅读,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阅读中逐渐提高。

二、提高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探索欲与求知欲都是靠兴趣来激发。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刺激、新鲜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可多动脑设置一定的情景进行教学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阅读。

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和小女孩作比较,让他们在比较中体会到小女孩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被激发,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他们带着同情心和爱心读课文,语言中饱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就更有味道。

徜徉书海,快乐阅读——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徜徉书海,快乐阅读——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徜徉书海,快乐阅读——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发布时间:2022-01-05T13:47:01.96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2月1期作者:全斌霞[导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形成思维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背景下的群文阅读,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引导学生集中阅读多篇相关联的文章。

群文阅读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阅读模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且非常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其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意义,并以教材课文内容为点,由点及面地呈现多篇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的海洋中,深入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阅读的乐趣。

全斌霞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心学校 741025【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形成思维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背景下的群文阅读,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引导学生集中阅读多篇相关联的文章。

群文阅读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阅读模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且非常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其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意义,并以教材课文内容为点,由点及面地呈现多篇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的海洋中,深入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语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2-174-0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

群文阅读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其会呈现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加以集中阅读,并对多篇文章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等。

由此可见,群文阅读是落实新课标理念,扩大学生阅读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措施。

在“读、思、品”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读、思、品”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读、思、品”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表时间:2019-05-09T11:00:38.1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作者:傅梅珍[导读]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是现在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语文是工具学科,阅读能力是孩子未来自主学习的基础。

傅梅珍(福建省南安市丰州华源小学福建南安 362333)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21-01“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是现在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语文是工具学科,阅读能力是孩子未来自主学习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一、抓住重点词句,引导感情朗读?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知识,是朗读的起点。

我们要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

重点词句可以为我们的朗读起到提示作用,读好重点词句为读好全文奠定了基础。

学生也正是通过重点词句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感情脉络。

例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一文时,读到“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这句时,我就让学生仔细朗读,领悟这句在语气上要强调“这么大、这么美”几个字,还得将两处“这”字稍加拉涨,以说明草塘的大和美是出乎意料的,实在令作者惊讶。

读“大海”时应提高音量,因而学生便能明白课文中的这一句写得好,它通过两处“这么”和一个比喻,使草塘的大和美更加具体化。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付美珍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付美珍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付美珍发表时间:2017-11-06T11:24:41.2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7期作者:付美珍[导读]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中心小学校644000摘要: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关键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作准备的,没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培养阅读能力,需要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

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

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也是如此。

要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加强词句训练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1.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2.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

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

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不 吝赐 教 。
培 养 学 生 的分 析 能 力 识、解释、编辑 达 到 对 它 的 有 效 理 解 与 把 握 。 因此 ,要 求 学 生 围绕 阅 读 目的 和提 出的 问题 , 独 立 自主 地 对 相 关 信 息 进 行 收 集 、 筛选 、分 析 、 综 合 、提 炼 和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2 0 1 5 ) 2 1 一
两篇 围绕 生命 主题 文章的比较 阅读 ,不仅可 以发现 生之 可贵、生之 美 丽,加深对 生命 的感悟 ,而且可 以使他们进一 步了解到 中西生命 文化 的不 同 , 了解 到 汉 民族 和 俄 罗斯 民族 文 化 的精 华 所 在 。 2 、以点带面 阅读法 。它是指用所学的一个 阅读材料去辐射更 多的 阅读材料 ,从 而让学生掌握一类文章 ,这种 方法可以让学生提 高 筛选 信 息 的 能力 , 同 时也 强化 了 学 生 的 迁移 能 力 。 例如 学了柳 永的 《 雨霖铃 》,学生对词 中 “ 离愁 别绪 ”的情 感就 有 了很 深 的 体 会 。 这 时 ,我 们 就 可 以通 过 开展 研 究性 学 习 ,让 学 生 以 点带面,以柳 永的 《 雨霖铃 》去辐射 另外的大量的以 “ 离愁别绪”为 意象的诗词 。如 苏轼 的 《 水调歌头 》、李煜的 《 相见欢 》、欧阳修 《 诉 衷情 》、周 紫芝的 《 踏 莎行 》、杜牧 《 赠别 》、晏殊 的 《 清平乐 》等 等,在 这些词作 中,无论是妻 离子散 的凄凉,情人相 思的煎熬 ,抑或 友人 分手的不舍 ,都为 多愁善感 的词人所捕捉 ,他们 用 多情之笔流泻 下 了 当时 的 感 动 。 学 生 通 过 大 量 阅读 这 类词 ,从 而 融入 了词 的 意 境 , 触 摸 到 作 者 灵 魂 深 处 的 思 想 情 感 ,感 受到 词 的 美 , 同 时也 提 高 了学 生 对诗词 的赏析 能力。 三、质疑 中培 养学生创 新能力 传 统的语 文阅读教学 ,是读懂课文 ,学生把教 师提 出的 问题 回答 完毕 ,就万事大吉。而我们今天 的新课 改强调 的是如 何把 学生学 习的 兴趣从课 堂延伸到课外 ,从 自然到社会 ,从 小到大终身进行研 究性 学 习的创 造性 工作。 因此我们的 阅读教 学要在质疑的基础上进一步激疑 。 在 引导学生阅读课 文发现疑 问并提 出疑 问后 ,教 师要 点拨 学生分析疑 问 并 解 决疑 问 ,这 是 一 个 很 重 要 的环 节 。 宋 濂 就 强调 自 己除 了 “ 遍观 群书” ,就是向名师 “ 援疑质理 ”。我 们要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 阅 读 中发 现 问题 ,善 于质 疑 ,进 而释 疑 , 达 到领 悟 问题 的 目的 。 爱 因斯 坦说 过 : “ 提 出 一 些 问题 往 往 比 解 决 一 些 问题 更 重要 。 ” 例 如学生阅读 《 失街 亭》时,传统 的观 点是马谡 的 自以为是 、不 听诸葛亮的再三告诫 , 不听王平的劝说 , 一意孤行 , 导致战争 的失利 。 面对这个传统的 、正统的观点 ,教 师应 鼓励 学生通过 多方查寻资料 , 在充分 了解历史事件 、大量 占有相 关资料 的前提 下 ,独立思考 ,仔 细 分析 ,提 出 自己的见解 。不要人 云亦云。我们要让学 生有敢 于挑 战权 威 的 勇 气 ,有 “ 创 造 未 完成 之 工作 , 让 我 们 接 过 来 ,继 续 创 造 ” (陶

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浅议

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浅议

79神州教育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浅议曹永香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第五中学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一种言语活动。

在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被称为“阅读能力”或“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

它是以了解文章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

阅读能力主要是指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有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并以理解能力为核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

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

所以无论是优生还是学生困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是必须的。

我们要为学困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促写,提高语文成绩。

如何提高小学生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精心设计导入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篇•经验交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定位仅仅是讲授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实际上,这样的定位违背了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渗入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其中,阅读能力就是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之一。

所谓阅读能力,即学生阅读语言文字并加以理解的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理论上,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在兴趣的激发下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对这件事的探究中。

实践中,我们发现那些在某一门科目上成绩优异的学生,无不对这门科目充满兴趣。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特殊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在某一科目上集中的注意力不能持续,也不具备相当的自控能力。

因此,要想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和调动学习积极性,重点是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自然视阅读为一种乐趣,在乐趣中学习,学习效果必然有所提升。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手段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采用具体的方法。

以小学语文课文《甘罗》为例,甘罗是一名少年英雄,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都有英雄崇拜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甘罗的英雄事迹。

由于课文中涉及爷爷和甘罗两个人物,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诵读。

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能够真切融入课文情景,深刻领悟人物的情感。

在这样生动的课堂里,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大大提高。

所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根据所读内容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这样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我们深知一个教学道理,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一定的阅读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方法就可以进行自主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离不开学生的自主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马惠珍
发表时间:2019-10-17T09:42:16.8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1月总第319期作者:马惠珍
[导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甘肃省天水市新华门小学741000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能力方法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其阅读能力,使学生尽快进入到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打开思维之窗,将创造性思维贯穿于阅读始终
一篇好的课文,除了其内容前后连贯、伏笔和呼应相结合外,文章结构也有着独到之处,可以预示下文。

如果在阅读的时候,读者充分发挥思维,积极思考,借助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的某些特点,就能掌握作者行文时的种种意图,预测下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脉络,领会文章主旨,甚至能对课文进行升华思考,得到更进一步的收获。

要想让学生在阅读时正确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师准确找到能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地方,并利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去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思考。

通过合理想象,能使课文的情节更完整,形象更丰满,而且在合理想象的过程中,会集合每个学生的想法,达到“百花齐放”的良好效果。

三、精心设计阅读的形式,还学生阅读时间
指导学生读书,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

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应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

当教材中出现了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难懂的片断,教师采取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全组、全班学生接续读。

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可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句子;为了诱发想象,形成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小声自读;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表情,对故事情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对于句意连贯、句式复杂、内在联系紧,逻辑性强的句群、句组或段落,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

为了强化记忆,激发灵感,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的句段也要齐读。

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进一步体味朗读的技巧。

为了较好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在低年级采用师生相互伴读。

为了激发学生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提高朗读效果,可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读熟、读通、读好课文,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渲染,拨动学生的心弦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涉猎广泛,日月星辰、冰霜雪露、花鸟鱼虫、神话传说等不胜枚举,这些文章都是精品,无不让学生沉醉其中。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画面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语文版小学课文《鸟的天堂》是四年级的重点篇目,在教授过程中,试想: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出示“群鸟飞翔图”,随之温婉地向同学们介绍大榕树被称为“神树”的原因,此时大屏幕上播放着鸟栖息在大榕树上的视频,到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呼之欲出,在这种情形下学习巴金老人的《鸟的天堂》,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实践训练,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探索民族文化语言特色和精华,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是阅读教学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从而实现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审美素质的提高,利用语文课内外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

对于有价值的作品通过反复阅读,进一步深入探索,精读品味,逐步体会到民族文学语言的魅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

这样,整个阅读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