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危机干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认知模式
危机干预的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基于这样一种认 识:危机植根于对事件和围绕事件的境遇的错误思维, 而不是事件本身或与事件和境遇有关的事实。该模式 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尤其是通过认识 其认知中的非理性和自我否定部分,通过获得理性和 强化思维中的理性和自强的成份,人们能够获得对自 己生活中危机的控制。
第十二章 危机干预
第十二章 危机干预
➢概 述 ➢ 危机理论、干预理论与干预模式 ➢ 方法与技巧 ➢ 贡献与局限 ➢ 案例运用
第一节 概 述
历史发展 基本概念
一、历史发展
危机干预的提出,最早起源于军队精神病学临床 领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队面临一些难题,主 要有:(1)缺乏足够的精神病学专家来评定和处理大 量新兵的情绪稳定;(2)因战争所带来的大量心理危 机问题。于是一些心理学家协助部队测定新兵的情绪 问题,另一些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心理危机,心理学家 塞尔蒙首次提出了由战争导致的急性悲哀反应的应付 问题。
(五) 折衷的危机干预理论
折衷的危机干预是指从所有危机干预的方法中, 有意识地、系统地选择和整合各种有效的概念 和策略来帮助求助者。正因为如此,折衷主义 很少有理论概念,而是各种方法的混合物。与 理论概念相反,它是从任务指向来操作的。
二、危机干预模式
(一)平衡模式
平衡模式(equilibrium model)其实应称为平衡/ 失衡模式。危机中的人通常处于一种心理或情 绪的失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原有的应付机 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平 衡模式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重新获得危机前的 平衡状态。
在社会精神卫生领域的危机干预研究,首推林德曼1943年对美国 波士顿灾民及死亡者家属的适应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林德曼发 现,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一定会遇到他觉得危险的情况而产生 情绪危机,并且每个人都需要一段时间去接受和适应这个情况。 1946年,林德曼和吉拉尔德·卡普蓝在有关社区精神健康问题的研 究中,提出了“危机干预”这个概念,他们认为,压力、紧张、 情绪的调适与危机有很大关系。后来,卡普蓝继续从事精神疾病 的预防性研究,并特别强调社区支持网络对精神疾病预防的重要 性,卡普蓝被称为“现代危机之父”。20世纪七十年代,社会工 作者雷波特将危机理论应用于社会工作实务领域,20世纪八十年 代,危机干预模式已经普遍融入社会工作实务中。(三)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人是遗传天赋和从特别的社会 环境中学习的产物。因为人们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发 展和成长,他们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影响总是在不断的 变化,危机可能与内部和外部(心理的、社会的或环境 的)困难有关。危机干预的目的在于与求助者合作,以 测定与危机有关的内部和外部困难,帮助他们选择替 代他们现有行为、态度和使用环境资源的方法。结合 适当的内部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以帮助他 们获得对自己生活(非危机的)的自主控制。
(1)0-1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唇期,有基本信任与基本不信任危机。 (2)1-3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肛门期,有自主行动与羞怯怀疑的危机。 (3)3-6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性器期,有自动自发与退缩愧疚危机。 (4)6-12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潜伏期,有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危机。 (5)12-20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生殖期,有自我统合与角色混乱危机。 (6)20-24岁,成年期,有友爱亲密与孤僻疏远危机。 (7)24-65岁,中年期,有精力充沛与颓废迟滞危机。 (8)65岁以后,老年期,有完美无缺与悲观绝望危机。
和其他资源系统 (四)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五、危机干预的形式
面对面的帮助 危机干预热线 书信指导 家庭、朋友、同事以及社区的干预
第五节 贡献与局限
一、贡献
人们对危机干预理论的的评价主要有: (一)危机干预模式为社会个案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操 作的,处理紧急事件时,可参考的工作模式。 (二)危机干预模式强调工作者主动迅速地介入危机事件的处理 活动之中,这对把握时机,降低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升协 助成效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二)扩展危机理论
扩展危机理论的发展是因为基本危机理论(完全基于 心理分析方法)没有适当地考虑使一个事件成为危机 的社会、环境的境遇因素。随着危机理论和干预实践 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在发展、社会、心理、环境和 境遇等决定因素的合并作用影响下,任何人都可能出 现暂时的病理症状。因此,扩展危机理论不仅从心理 分析理论,而且从一般系统理论、适应理论和人际关 系理论中吸取有用的成分。
二、基本概念
(一)危机的定义
《辞海》对危机的解释是:① 潜伏的祸机。《晋书•诸葛 长民传》:“富贵必履危机”;② 指生死成败的紧要关 头;③即经济危机。《现代英汉高级双解辞典》对危机 的解释是,危机指的是:(疾病、生命、历史等的)转 折点。卡普兰指出,危机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的生 活逆境(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所出现 的失衡状态。
(三)应用危机理论
应用危机理论的运用需要有一个灵活的态度。 每一个和每一次危机都是不同的。因此,危机 干预工作者必须将每一个人和造成危机的每一 件事都看作是独特的。布拉默提出,应用危机 理论包括三个方面:(1)正常发展性危机; (2)境遇性危机;(3)存在性危机。
(四)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ecosystem theory)认为, 在个体危机的发展过程中,下列三个方面的发 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电子媒介的影响 2.系统的相互依赖 3.一种宏观系统的方法
(三)危机干预模式对危机采取积极的、正面的看法,有助于调动 工作者和当事人将危机转化为转机的动力,并提升当事人的生活 功能。
二、局限
(一)危机状态非常难界定。 (二)有些可能需要提供长期的、增强个人功能
或处理情绪性、心理障碍的当事人,却被使用 了危机干预模式。
二、危机干预的原则
即时接案与处理 有限目标 输入希望 提供支持 恢复自尊 培养自主能力
三、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确定问题 第二步:保证求助者安全 第三步:给予支持 第四步: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 第五步:制定计划 第六步:得到承诺
四、危机干预的评估
(一)评价危机的严重程度 (二)评估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状态 (三)评估替代解决方法、应付机制、支持系统
(二)危机的特征
1. 危险与机遇并存 2. 复杂的症状 3. 成长和变化的机缘 4. 缺乏万能的或快速的解决办法 5. 选择的必要性 6. 普遍性和特殊性
(三)危机的发展阶段
1.按危机发生的时间顺序划分
(1)冲击阶段。 (2)防卫阶段。 (3)解决阶段。 (4)成长阶段。
2.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发展危机理论
(四)成功的危机干预工作者的特征
1. 生活经验 2. 专业技巧 3. 镇静 4. 创造性与灵活性 5. 精力 6. 快速的心理反应 7. 其他特征
第二节 危机理论、危机干预 理论与危机干预模式
一、危机理论及危机干预理论 (一)基本危机理论
基本危机理论是由林德曼提出来的,他认为悲哀的行为实为正常 的、暂时的、并且可通过短期危机干预技术进行治疗。“正常” 的悲剧行为反应包括:(1)总是想起死去的亲人;(2)认同与死 去的亲人;(3)表现出内疚和敌意;(4)日常生活出现某种程 度的紊乱;(5)某些躯体诉述。林德曼否定了当时的流行的观 点,即应把求助者所表现的危机反应当作异常或病态进行治疗。
第三节 方法和技巧
一、危机干预的目标
危机干预的初级目标包括: ①减轻当事人生理和心理的不适感,如紧张、恐慌、焦
虑、忧郁等。 ②帮助当事人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甚至比危机前更好。 ③协助当事人自己了解危机的原因。 ④协助家庭及社区支持当事人。
危机干预的终极目标
终极目标是指危机干预所达到的理想目标即恢复危 机发生前的生活目标。包括: ①协助当事人进一步了解现在危机状态和曾经经历过 的危机、冲突之间的联系。 ②当事人能够开始一种全新的思考及处理危机的方式。
吉利兰德和詹姆斯则把危机定义为是一种认识,当事 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 法解决的困难。除非及时缓解、危机会导致情感、认 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我国学者翟进、张曙将危 机界定为:“一个人在正常生活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意 想不到的危险事件,带来了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可 能导致个人身心混乱的一种状态。”由上可见,对危 机的定义很多,但无论哪种定义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