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输血指征

合集下载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1、内科:Hb<60g/L 或 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 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2、外科: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3、特别说明:1.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 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2.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3.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 48 小时;次选第 24 或 72 小时;4.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 2U 红细胞=Hb-10g/L 或 Hct-0.03;5.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6.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二、冰冻血浆1、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2、DIC 急性期;3、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4、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 或 APTT 延长>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5、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6、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三、特别说明:1、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 24 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 2U 红细胞,第二天输 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

围手术期输血共识(2014)目录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围手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防治围手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手术期输入血液(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

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有关的血液成分;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辅助治疗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失血或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

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一、术前评估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氯吡格雷等;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5、运用临床结构化问卷法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史及详细用药史;6、一般体格检查;7、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 血型和Rh 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 抗体等,对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进行术前血小板功能评估;8、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9、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二、术前准备1、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3、停止或调整抗凝药物,可预防性给药改善凝血功能(如氨甲环酸和6-氨基乙酸等)。

择期手术患者可推迟手术直至抗凝药物的效力消失;4、既往有出血小板功能检测,并判别血小板功能减退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5、了解患者贫血的原因(慢性出血、缺铁、肾功能不全、炎症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考虑拒绝输血的患者术前可考虑铁剂治疗,排除缺铁因素,术前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6、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7、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8、Rh 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围术期输血指征

围术期输血指征
* 对于大量输液且纤维蛋白原不能立即查明的病人,为了 纠正有过量的微血管失血量
* 患者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
28
冷沉淀的输注
注意事项:
* 由于冷沉淀未经灭活病毒,使用冷沉淀仍然有感染 病毒的风险,不可滥用
* 使用冷沉淀可能发生过敏反应,IgA缺乏者可发生严 重的过敏反应
* 治疗出血时,为尽快达到止血目的,静脉输注时应 以病人所能耐受的速度较快输入
三、全血和成分输血:
全血:全血指含有血液全部成分的血制品,将血 液采入含抗凝剂或保存液的容器中即为全血,分 为新鲜全血和保存全血 成分输血:血液由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组成,将供 者血液不同成分应用物理和/或化学方法分离并制 成各种较浓和较纯的制品,依据病人病情的实际 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二、输血发展简史
*著名的英国生理学 家、妇产科医生布 伦达尔第一个明确 指出“只有人血才 能输给人”的科学 结论,布伦达尔于 1818 年 9 月 26 日完成世界上首例 有完整记载的人与 人之间的输血 ,但 病人两天后死亡
图:James Blundell的输血手术 The Lancet, 1828-1829
14
红细胞的输注
1.浓缩红细胞输注
制备: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白细胞、血小板 100± ml红细胞分离自200ml全血
适应证: * 慢性贫血,Hb<60~80g/L伴明显缺氧表 现 * 急性出血,包括手术出血,出血量低于< 总血容量30%(1500ml) * 贫血伴心、肾功能不全
15
红细胞的输注
2.洗涤红细胞输注
25
冷沉淀冷制备沉 淀 的 制 备 保 存
新鲜血浆 -50℃速冻
新鲜冰冻血浆
4℃

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1)

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1)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二、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非血浆输注适应征:★烧伤外科早期(<24h=复苏扩容;★血液稀释,但出血量<70%血容量;★心外术后抗凝治疗期PT或APTT显著延长或INR<5,但无出血症状;★低体重早产儿PT或APTT显著延长,但无出血症状。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1.目的:为严格输血指征输血,规范临床输血,减少不必要输血。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内容:3.1 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Hb<60g/L 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Hb<70g/L 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24 或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 红细胞=Hb-10g/L 或Hct-0.03;●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3.2 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 或APTT 延长>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 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 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围手术期输血管理

围手术期输血管理
控制性降压 适用于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 大的手术,通过药物或物理手段 降低血压,减少术中出血。
血液保护策略的实施流程
制定血液保护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制定个性化的 血液保护方案。
术中实施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血液保护方案,实 施相应的血液保护措施。
术前准备
根据血液保护方案,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和 准备,如自体输血患者的血液采集。
03 围手术期输血流程管理
输血申请与审批流程
申请流程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填写《 临床输血申请单》,并提交至医 院输血科。
审批流程
输血科对申请单进行审核,确保 符合输血指征,并报送至医院输 血管理委员会审批。
血液领取与核对流程
领取流程
输血科根据审批后的申请单,向血站 领取相应血液制品。
核对流程
提高医疗质量
血液保护策略的实施,体现了医疗机 构对医疗质量的重视和提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术后监测与评估
术后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 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血液保护策略的推广意义与价值
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
通过减少异体输血,降低输血相关并 发症的发生率,如免疫抑制、感染等。
节约血资源
通过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措施,有效 节约了宝贵的血资源。
降低医疗费用
减少异体输血量,降低了患者的医疗 费用。
血液保护策略的种类与适用范围
自体输血 适用于择期手术患者,通过术前 采集患者自身血液,经过处理后 用于手术。
止血药物的合理使用 适用于手术中止血困难的患者, 通过使用止血药物减少术中出血。
急性血液稀释 适用于手术中出血量较大的患者, 通过在手术开始前抽取一定量的 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术 中出血。

围术期输血指征

围术期输血指征

围术期输血指征1.输红细胞(1)红细胞成品: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少白红细胞.辐照红细胞等,每单位红细胞成品中红细胞含量相当于200ml全血中红细胞含量(2)输入指征:建议采取限制性输血的计谋,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围术期不须要输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依据患者心肺代偿功效.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有无运动性出血等身分决议是否输红细胞;以下情形须要输红细胞:A.血红蛋白<70g/L;B.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效ni~w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弱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C.血红蛋白低于80g/L并伴随症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对液体苏醒反响迟钝的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脏衰竭)的患者,应当斟酌输注红细胞D.术前心肺功效不全.轻微低血压或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相对较高的血红蛋白程度(80〜100g/L)以包管足够的氧输送;E.对于围术期轻微出血的患儿,建议血红蛋白保持高于80 g/L 的程度(3)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填补量.成人:浓缩红细胞填补量=(Hct估计X55X体重一Hct现实测定值X55X体重)/0.60.小儿:红细胞填补量二(Hb估计一Hb现实测定值)X体重X5 (Hb单位为mg/dl)2.浓缩血小板(1)血小板成品:手工分别血小板.机械单采血小板(2)输注指征:用于血小板数目削减或功效平常伴平常渗血的患者.A.血小板计数>100X109/L,不须要输血小板;B.术前血小板计数V50X109/L,应斟酌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109/1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C.血小板计数在(50〜100)X109/L之间,应依据是否有自觉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议是否输血小板;D.如术中消失不成控性渗血,经试验室检讨肯定有血小板功效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E.血小板功效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主要.手术类型和规模.出血速度.掌握出血的才能.出血所致的效果以及影响血小板功效的相干身分(如体温.体外轮回.肾衰.轻微肝病等),都是决议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3.输血浆(1)血浆成品:新颖冰冻血浆(FFP).冰冻血浆.新颖血浆(2)应用FFP的指征:A.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2.0,创面漫溢性渗血;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C.病史或临床进程表示有先本性或获得性凝血功效障碍;D.紧迫反抗华法令的抗凝血感化(FFP,5〜8ml/kg);4.冷沉淀输入冷沉淀的目标是填补纤维蛋白原和(或)WI因子,纤维蛋白原浓度>150mg/dl, 一般不输注冷沉淀,若前提允许,对出血患者应先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再输注冷沉淀.以下情形应斟酌输冷沉淀:A.消失轻微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80100mg/dl;B.消失轻微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实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C.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少症及凝血因子W〕缺少症患者;D.轻微甲型血友病需加用WI因子浓缩剂.围术期纤维蛋白原浓度应保持在100〜150mg/dl之上,应依据伤口渗血及出血情形决议冷沉淀的填补量.一个单位冷沉淀约含250mg 纤维蛋白原,应用20单位冷沉淀可恢复到须要的纤维蛋白原浓度.5. 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丧掉可能消失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消失中断运动性出血,估量掉血量超出自身血容量的30%.对下列情形可斟酌输入新颖全血A.新生儿,特殊是早产儿须要输血或换血者:B.轻微肝肾功效障碍须要输血者;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须要输血者.6.大掉血时药物帮助治疗,初次输注的纤维蛋白原浓缩物剂量为25-50 mg/kg;(2)凝血因子XIII浓缩物:应用于凝血因子XIII活性<60%时,治疗剂量为30 IU/kg(3)凝血酶原复合物:若消失出血偏向增长和凝血时光延伸的情形,建议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20〜30 口4的.如曾接收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患者,在应用其他凝血药品处理围术期轻微出血之前,应赐与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PPC)和维生素K.(4)重组活化凝血因子加:大掉血时,若传统的治疗手腕均掉败, 可斟酌应用重组活化因子加,它还可用于治疗归并低温或酸中毒的凝血障碍,其应用剂量为90120ug/kg,可反复应用.(5)氨甲环酸:应用于纤溶亢进时,可显著削减患者输血量,推举剂量为20〜25 mg/kg,可反复应用或12mg/kg/h静脉泵注保持.(6),@2+:保持正常的钙离子程度(三0.9 mmol/L)有助于术中断血;(7)去氨加压素:预防性应用可使甲型血友病和血管性性血友病患者术中出血削减,但反复应用可使疗效下降.。

围手术期输血指南2014

围手术期输血指南2014

围手术期输血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叶铁虎、田玉科(执笔/负责人)、吴新民、辉(执笔人)、岳云、尚龙、黄文起目录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围手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防治围手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手术期输入血液(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

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有关的血液成分;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辅助治疗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失血或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

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一、术前评估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5、运用临床结构化问卷法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史及详细用药史;6、一般体格检查;7、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 血型和Rh 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 抗体等,对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进行术前血小板功能评估;8、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9、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二、术前准备1、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3、停止或调整抗凝药物,可预防性给药改善凝血功能(如氨甲环酸和6-氨基乙酸等)。

择期手术患者可推迟手术直至抗凝药物的效力消失;4、既往有出血小板功能检测,并判别血小板功能减退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5、了解患者贫血的原因(慢性出血、缺铁、肾功能不全、炎症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考虑拒绝输血的患者术前可考虑铁剂治疗,排除缺铁因素,术前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6、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7、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8、Rh 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围术期输血指征

围术期输血指征

围手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1、 围手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1)失血量监测:密切观察手术失血量(如吸引器和纱布计量); (2)重要脏器灌注或氧供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尿量、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Hct),必要时监测血气和酸碱平衡、 电解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 (3)凝血功能监测:包括实验室诊断项目如血小板计数、PT、APTT、 INR 、纤维蛋白原等,必要时应进行床旁及时凝血监测如血栓弹性图 (TEG)、Sonoclot等;
红细胞 (1)红细胞制品: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 少白红细胞、辐照红细胞等,每单位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含量 相当用于200ml全血中红细胞含量。 (2)输入的指征:建议采用限制性输血的策略,血红蛋白> 100g/L 的患者围手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 100g/L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有 无活动性出血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运用其他凝血药品处理围手术期严重出血之前,应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 物(PPC)和维生素K; (4)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大失血时,若传统的治疗手段均失败,可考虑使
用重组活化因子Ⅶ,它还可用于冶疗合并低温或酸中毒的凝血障碍,其使用 剂量为90~120ug/kg,可反复使用; (5)氨甲环酸:应用于纤溶亢进时,可明显减少患者输血量,推荐剂量为 20~50mg/kg,可反复使用或1~2mg/(kg•h)静脉泵注维持; (6)Ca2+:维持正常的钙离子水平(≥0.9mmol/L)有助于术中止血; (7)去氨加压素:预防性应用可使甲型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患者术中出血 减少,但重复使用可使疗效降低。
围术期输血指征
一、术前评估
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 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氯吡格 雷等; 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5、运用临床结构化问卷法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史及详细用药史; 6、一般体格检查; 7、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 鉴定(包括ABO 血型和Rh 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 HIV 抗体等,对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进行术前血小板功能评估; 8、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

输血的指征及原则

输血的指征及原则

输血的指征及原则
输血的指征有急性失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g/L,慢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者血红蛋白值未达输血值但患者有严重的贫血症状,抢救时。

输血的原则是尽量选择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

输血是快速纠正贫血,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及抢救的重要治疗措施。

对于有输血指征的贫血患者,可予以同型红细胞悬液输注,同时完善贫血六项、胃镜、肠镜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贫血病因,针对病因治疗纠正贫血。

如果是择期手术的患者,可以术前储存自体红细胞或术中回收自体血液回输给患者。

自体输血的最大优点是不会出现输血反应,无输血风险。

对于既往有输血过敏史的患者,需要予以去白红细胞悬液输注,对于发生过输血相关性溶血的患者需要输注洗涤红细胞。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减少经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减少输血不良性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护有限的血液资源,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适用于全院范围用血方式的选择。

三、具体要求(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1.必须进行输血前适应症评估:对患者的术前贫血(失血)情况,血溶量情况,包括对Hb、Hct、手术失血危险因素、病人重要脏器功能情况等进行评估。

2.把握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1)Hb>100g/L,不必输血。

(2)Hb<70g/L,应考虑输入红细胞。

(3)急性大出血出血量>20%血容量,可以考虑输血,并根据患者的出凝血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

(4)Hb70g/L~100g/L,根据病人代偿能力、一般情况和脏器器质性病变情况而决定是否输血,血压稳定、神智清醒、无继续失血、代偿能力好者不用输血。

(二)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措施1.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性措施(1)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采取微创手术,选择小切口,避开大血管入路等手术措施,减少术中出血。

(2)手术操作细致,止血彻底。

(3)正确使用止血带。

(4)直视下动脉阻断。

(5)动脉内球囊阻断术(如骶骨和骨盆肿瘤手术)。

2.使用血浆代用品:适用范围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铁、羟乙基淀粉、明胶等代血浆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正常组织灌注。

(1)当失血量<20%血容量时,可单独用代血浆补充。

(2)失血量20 ~40%血容量时,代血浆与全血各输一半。

(3)失血量>50%血容量时,则输代血浆1/3,新鲜全血2/3。

3.控制性降压:采用药物、麻醉措施使平均动脉降至60mmHg或将血压控制在基础水平以下的15%-20%范围内,降低血管内压力,以减少手术创口出血。

4.积极开展自体血储备措施及术中自体血的回收。

四、职责: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输血规范,在我院能开展自体输血的条件下,对于有自体输血指征者需要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以保证患者手术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对未达标者将由医务部进行考核。

(完整word版)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完整word版)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一、目的: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是解决临床用血紧张、减少经血传播传染性疾病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临床必须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降低治疗及手术中的临床用血,尤其是降低围术期患者的用血量,以开展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血。

二、输血指征: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1)Hb>100g/L,一般不必输血;(2)Hb<70g/L,才需输血;(3)Hb70-100g/L,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

判断是否需输血,除参考Hb和Hct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年龄、动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

三、血液保护具体措施1、严格控制输血指征,定期进行临床合理用血的监督检查及通报,加大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的培训力度,严禁输安慰血、人情血、搭配血,既要更新临床输血观念,又要加大技术投入,提供设备实施科学用血;2、对于不同年龄和不同的健康状况患者,输血最低血红蛋白临界水平不同。

对危重患者输血亦应持慎重态度,高危患者Hb<70-90g/L,低危患者Hb<100-120g/L。

同时强调对血压、血气及尿量进行综合评估,并加强其他循环支持,应注意效能-危险比。

进行简易床旁Hct测定。

3、开展自身储血:术前自身储血的方法用于稀有血型和已经产生免疫抗体的患者及择期手术患者;5、开展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体外循环、胸腹大动脉及脊柱等手术。

6、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控制性降压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是血液保护的支柱之一。

7、符合条件的进行术中血液回收(自体血回输);8、手术中用血,由麻醉科医生下达医嘱,护士电话通知输血科病人相关信息和成分及血量,输血科应按实记录内容和通知时间及通知人员姓名,并根据实际情况准备血液,如遇紧急情况20分钟内发出血液。

如需特殊成分或输血量较大时,提前通知输血科,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术期输血指征
1、输红细胞
(1)红细胞制品: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少白红细胞、辐照红细胞等,每单位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含量相当于200ml全血中红细胞含量
(2)输入指征:建议采用限制性输血的策略,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
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等因素决定就是否输红细胞;
以下情况需要输红细胞:
A、血红蛋白<70g/L;
B、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Ⅲ~Ⅳ级,心脏病
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与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
C、血红蛋白低于80g/L并伴有症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
对液体复苏反应迟钝的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脏衰竭)的患者,应该考虑输注红细胞
D、术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或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相对较高的血红蛋白水平(80~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E、对于围术期严重出血的患儿,建议血红蛋白维持高于
80 g/L的水平
(3)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成人:
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Hct预计×55×体重—Hct实际测定值×55×体重)/0、60。

小儿:红细胞补充量=(Hb预计—Hb实际测定值)×体重×5 (Hb单位为mg/dl)
2、浓缩血小板
(1)血小板制品:手工分离血小板、机器单采血小板
(2)输注指征: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异常渗血的
患者。

A、血小板计数>100×109/L,不需要输血小板;
B、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109/L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
C、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就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就是否输血小板;
D、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
E、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

手术类型与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的后果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温、体外循环、肾衰、严重肝病等),都就是决定就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
3、输血浆
(1)血浆制品:新鲜冰冻血浆(FFP)、冰冻血浆、新鲜血浆
(2)使用FFP的指征:
A、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2、0,创面弥漫性渗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D、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4、冷沉淀
输入冷沉淀的目的就是补充纤维蛋白原与(或)Ⅷ因子,纤维蛋白原浓度>150mg/dl,一般不输注冷沉淀,若条件许可,对出血
患者应先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再输注冷沉淀。

以下情况应考虑输冷沉淀:
A、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80-100mg/dl;
B、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
C、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D、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围术期纤维蛋白原浓度应维持在100~150mg/dl之上,应根据伤口渗血及出血情况决定冷沉淀的补充量。

一个单位冷沉淀约含250mg纤维蛋白原,使用20单位冷沉淀可恢复到必要的纤维蛋白原浓度。

5、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
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对下列情况可考虑输入新鲜全血
A、新生儿,特别就是早产儿需要输血或换血者:
B、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要输血者。

6、大失血时药物辅助治疗
(1)纤维蛋白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1、5g/L或血栓弹力图指示功能性纤维蛋白原不足时使用,初次输注的纤维蛋白原浓缩物剂量为25~50 mg/kg;
(2)凝血因子ⅩⅢ浓缩物:应用于凝血因子ⅩⅢ活性<60%时,治疗剂量为30 IU/kg
(3)凝血酶原复合物:若出现出血倾向增加与凝血时间延长的
情况,建议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20~30 IU/kg)。

如曾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患者,在运用其她凝血药品处理围术期严重出血之前,应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PPC)与维生素K。

(4)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大失血时,若传统的治疗手段均失败,可考虑使用重组活化因子Ⅶ,它还可用于治疗合并低温或酸中毒的凝血障碍,其使用剂量为90-120ug/kg,可反复使用。

(5)氨甲环酸:应用于纤溶亢进时,可明显减少患者输血量,推
荐剂量为20~25 mg/kg,可反复使用或1-2mg/kg/h静脉泵注维持。

(6)Ca2+:维持正常的钙离子水平(≥0、9 mmol/L)有助于术中止血;
(7)去氨加压素:预防性应用可使甲型血友病与血管性性血友病患者术中出血减少,但重复使用可使疗效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