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3.4整式的加减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4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整式的加减运算。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代数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不够熟练,对于复杂的式子缺乏运算技巧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提供适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加减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能够运用整式加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式加减的概念和意义,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特别是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定义、方法和例子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整式的加减运算的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回顾整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引导学生思考整式的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必要性。

2.呈现(15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整式的加减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学生总结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一些整式的加减运算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整式的加减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3 整式的加减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3 整式的加减教案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情景导入活动内容:带领学生做个游戏.按照下面的步骤做:(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3)写出这两个数的和.重复几次看看,谁能先发现这些和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于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为什么?如果将第3步改为相减呢?【教学与建议】教学:使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必要性,理解整式的化简实质上就是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建议:小组内同伴相互启发、讨论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复习导入 1.下列整式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它们的次数分别是多少?单项式的系数分别是多少?多项式的项数分别是多少?-5,a,2x-2,x2+2xy-y2,x2+y5,8h,4πr,xyz+10,2ab+16,0.2.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1)a-[a-b-(a+b)];(2)x+3y+[2x-2y-3(x-y)].【教学与建议】教学:复习了前面所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顺利观察归纳出整式加减的实质是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建议:第1题由学生口答完成.第2题先计算,再集体核对答案.*命题角度整式的化简求值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再把字母取值代入求值.【例1】如果a,b互为相反数,那么6(a2-2a)-3(2a2+4b-1)的值为__3__.【例2】化简求值:-5(xy-2x2)+(5xy-x2)-2(3x2-5xy),其中x=2,y=-1.解:原式=3x2+10xy.把x=2,y=-1代入上式,得原式=-8.高效课堂教学设计1.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并会说明其中的道理.2.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整式的加减.含括号的整式加减运算.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年头,爱美的可真不少.这不,整式也要去瘦身,那我们就到整式王国的“减肥中心”去转转吧!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1】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____;(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____;(3)求这两个数的和____;(4)再写几个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这些和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解:如果用a,b表示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10a+b,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得到的数是10b+a,这两个数相加得(10a+b)+(10b+a)=11a+11b.【探究2】(1)任意写一个三位数100a+10b+c;(2)交换它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100c+10b+a;(3)这两个数的差是(100a+10b+c)-(100c+10b+a)=99a-99c.提问:在前面两个探究中,分别涉及到整式的什么运算?【归纳】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活动三:开放训练应用举例【例1】(教材P96例4)计算:(1)2x2-3x+1与-3x2+5x-7的和;(2)-x 2+3xy -12 y 2与-12 x 2+4xy -32y 2的差. 【方法指导】几个整式相加减,通过用括号将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解:(1)(2x 2-3x +1)+(-3x 2+5x -7)=2x 2-3x +1-3x 2+5x -7=2x 2-3x 2-3x +5x +1-7=-x 2+2x -6;(2)⎝⎛⎭⎫-x 2+3xy -12y 2 -⎝⎛⎭⎫-12x 2+4xy -32y 2 =-x 2+3xy -12 y 2+12 x 2-4xy +32 y 2=-x 2+12 x 2+3xy -4xy -12y 2+32 y 2=-12x 2-xy +y 2. 【例2】我国出租车收费标准因地而异.甲市为:起步价6元,3 km 后每千米收费为1.5元;乙市为:起步价10元,3 km 后每千米收费为1.2元.(1)试问在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S (S >3)km 的价钱差是多少元?(2)如果在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的路程都为10 km ,那么哪个市的收费标准高些?高多少?【方法指导】先把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S (S >3)km 的价钱分别用含S 的式子表示出来,再求甲、乙两市的价钱差.解:(1)甲:6+1.5(S -3),乙:10+1.2(S -3),则6+1.5(S -3)-[10+1.2(S -3)]=0.3S -4.9;(2)当S =10时,甲:6+1.5(S -3)=16.5,乙:10+1.2(S -3)=18.4.∵16.5<18.4,∴乙市收费标准高;高18.4-16.5=1.9(元).【例3】已知M =4x 2-3x -2,N =6x 2-3x +6,试比较M 与N 的大小关系.【方法指导】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一般采用“作差法”,即先将两式作差,再把所得的差与0比较,若M -N >0,则M >N ;若M -N =0,则M =N ;若M -N <0,则M <N .解:M -N =4x 2-3x -2-(6x 2-3x +6)=4x 2-3x -2-6x 2+3x -6=-2x 2-8.∵x 2≥0,∴-2x 2-8<0,∴M -N <0,∴M <N .活动四:随堂练习1.化简(4a 2+2a +2)-(3a 2+3a -4)的结果是(D)A .a 2-5a +6B .a 2-5a -4C .a 2-a -4D .a 2-a +62.已知一个多项式与4x 2+9x 的和等于4x 2+4x -1,则这个多项式是(A)A .-5x -1B .5x +1C .-13x -1D .13x +13.教材P 96随堂练习.解:(1)原式=3k 2+10k -1;(2)原式=-7y -4x -16z 2;(3)原式=5p 3+7p 2-9p -7;(4)原式=-1.4.某校有A ,B ,C 三个课外活动小组,A 小组有学生(x +2y )名,B 小组学生人数是A 小组学生人数的3倍,C 小组比A 小组多2名学生,问A ,B 两小组的学生总人数比C 小组的学生人数多多少?解:x +2y +3(x +2y )-(x +2y +2)=(3x +6y -2)名.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式加减法的步骤,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作业:课本P 96习题3.7中的T 1、T 2、T 3本节课从学生探究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到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3.4整式的加减(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3.4整式的加减(教案)
难点举例:解决类似于“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5个橘子,小华买了2个苹果和4个橘子,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将其转化为整式模型进行求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整式的加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多个物品的价格总和或差价的情况?”(例如:购物时计算商品总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整式的加减的奥秘。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整式的加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整式的加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整式的加减,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1)合并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够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和相同指数的项;
(2)整式的加减运算: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顺序,能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应用举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整式加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整式的加减运算,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2)整式加减运算中的符号处理:学生在处理整式加减运算时,常出现符号错误,如括号前的负号处理不当等;
难点举例:讲解表达式(2x-3y)-(-x+4y)时,学生可能会错误地计算为2x-3y+x-4y,而忽略了负号的作用;
(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模型:学生往往在理解实际问题情境时存在困炼出整式加减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优秀教学案例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互相倾听、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去括号法则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会设计一个有趣的情景,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苹果和香蕉,苹果每斤3元,香蕉每斤2元,妈妈一共花了20元,请问妈妈买了多少斤苹果和香蕉?”让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通过这个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去括号法则的内涵。在导入环节,我会设计一个有趣的情景,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苹果和香蕉,苹果每斤3元,香蕉每斤2元,妈妈一共花了20元,请问妈妈买了多少斤苹果和香蕉?”让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通过这个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让学生在互动中收获更多,提高课堂效果。此外,我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教学设计简介整式是代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后续学习中重要的基础。

本文将针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掌握整式和多项式的概念,能够进行整式及其加减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整式和多项式的定义,如何进行整式加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将整式和多项式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何在计算中避免常见错误。

教学内容1.整式和多项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整式的加减法3.求多项式的值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练习题和教学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体会整式和多项式的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步:整式和多项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引入整式和多项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定义和概念。

2.介绍整式和多项式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公式简单地表示整式和多项式。

第二步:整式的加减法1.首先介绍整式加减法的基本定义和原则,让学生能够清楚整式加减的基本规律。

2.接着,通过图示和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整式加减法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让学生通过练习和例题的实践,加深对整式加减法的理解。

第三步:求多项式的值1.介绍求多项式的值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定义和意义。

2.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掌握求多项式值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让学生通过练习和例题的计算,巩固求多项式值的知识。

教学评估本节课程的评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客观评估:分别在课程的关键节点进行测验,考察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点。

2.主观评估:通过学生讨论、作业以及小组演示等形式,考察学生对于整式和多项式的应用理解。

总结整式和多项式是学习代数学的基础,掌握其定义和应用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于整式和多项式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3.4《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4《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4 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2.利用乘法分配律理解去括号法则的符号变化规律,并能熟练地去括号.3.能利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运算.4.培养学生观察、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乘法分配律理解去括号法则的符号变化规律,并能熟练地去括号.难点:能利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运算.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知识.师:同学们还记得如何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吗?预设答案:(1)去括号,括号前是“+”号,直接去掉“+” 和括号;括号前是“-”号,去掉“-”和括号,括号里边的各项都变号;(2)如果括号前有数字因数时,运用乘法分配律运算,切勿漏乘;(3)出现多层括号时,一般是由里向外逐层去括号.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学生思考并反馈.通过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的知识,为接下来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奠定基础.环节二探究新知【操作】教师活动:教师出示要求,学生动手计算并集体交流反馈.数字游戏1两个数相加后的结果有什么规律?预设答案:能被11整除.追问:换一些数试试,对于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学生活动:学生换一些数进行计算,并验证,然后集体交流.预设答案:都成立. 【证明】如果用a,b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预设答案:10a+b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得到的数是:.预设答案:10b+ a将这两个数相加:(10a+b)+(10b+a)=10a+b+10b+a学生写出两位数动手计算并反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并反馈.让学生通过动手计算的过程,找到这两个两位数相加后的结果的特征,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列代数式进行验证,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还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接下来探究三位数相减后的规律做铺垫.=11a+11b=11(a+b)小结:这些和都是11的倍数【操作】数字游戏2两个数相减后的结果有什么规律?预设答案:它们的差是99的倍数追问:换一些数试试,对于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吗?学生活动:学生换一些数进行计算,并验证,然后集体交流.预设答案:都成立. 【证明】任意一个三位数可以表示为:100a+10b+c交换它的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得到的数为:100c+10b+a将这两个数相减:(100a+10b+c)-(100c+10b+a)=100a+10b+c-100c-10b-a=99a-99c=99(a-c)小结:它们的差都是99的倍数.【议一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了整式的什么运算?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学生动手做一做并交流反馈.学生认真思考,并交流反馈.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通过之前学习的探究方法,探索三位数交换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后,与原来三位数作差后结果的规律,让学生感受整式加减运算的必要性.通过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预设答案:整式的加减运算,通过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运算.小结: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做一做】计算.(1)2x 2-3x +1与-3x 2+5x -7的和;(2) -x 2+3xy -12 y 2与-12x 2+4xy -32y 2 的差.预设答案:解:(1)(2x 2-3x +1)+(-3x 2+5x -7)=2x 2-3x +1-3x 2+5x -7=2x 2-3x 2-3x +5x +1-7 =-x 2+2x -6提示: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时把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字母.(2) (-x 2+3xy -12y 2)-(12x 2+4xy -32y 2)=-x 2+3xy -12y 2-12x 2-4xy +32y 2=-x 2-12x 2+3xy -4xy -12y 2+32y 2=-12x 2-xy +y 2提示:去括号时,当括号前面是负号时,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归纳】1. 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符号连接,然后进行运算.2. 整式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学生动手计算并反馈.明确整式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也是为接下来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奠定基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整式加减运算的运算步骤,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环节三应用新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典型例题】例1 计算:(1) (4k2+7k)+(-k2+3k-1)(2) (5y+3x-15z2)-(12y+7x+z2)(3) 7(p3+p2-p-1)-2(p3+p)(4) -(13+m2n+m3)-(23-m2n-m3)分析: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通常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解:(1)原式=4k2+7k-k2+3k-1=4k2-k2+7k+3k-1=3k2+10k-1.(2) 原式=5y+3x-15z2-12y-7x-z2=5y-12y+3x-7x-15z2-z2=-7y-4x-16z2.(3) 原式=(7p3+7p2-7p-7)- (2p3+2p)=7p3+7p2-7p-7-2p3-2p=7p3-2p3+7p2-7p-2p-7=5p3+7p2-9p-7.(4) 原式=-13-m2n-m3-23+m2n+m3=-13-23-m2n+m2n―m3+m3=-1.例2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择三个数字,由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六个两位数,先把这六个两位数相加,然后再用所得的和除以所选三个数字之和。

3.4 整式的加减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4 整式的加减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重点是整式的加减运算方法和规则,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加减问题,并正确运用运算规则解决。
为了解决这一重点,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加以巩固。对于难点,我会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计,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实际问题与整式加减之间的联系,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则来解决问题。同时,我会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提示,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理解并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加减问题。通过这些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例题4:
计算下列整式的除法:
a) \(\frac{2x^2 - 5x + 2}{x - 2}\)
b) \(\frac{3a^3 - 4a^2 + a}{a - 1}\)
解答:
a)分子分母同时除以\(x - 2\),得到\(2x - 5 + \frac{4}{x - 2}\)
b)分子分母同时除以\(a - 1\),得到\(3a^2 - 4a + 1\)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为主,辅以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讲授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则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解决这些问题。此外,还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加减问题,并分享各自的解题策略。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整式加减的实际应用,提高参与度和互动性。
例题1:
计算下列整式的和:
a) 3x^2 + 2x - 5 + 2x^2 - 4x + 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优秀教学案例
3.建立评价机制:设立积分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导入:以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计算购物时的总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化计算过程;
2.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如何快速去掉数学表达式中的括号?”,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回顾已有知识:简要回顾整式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式的加减》一章中的3.4节“去括号”,是学生学习整式加减法的基础知识和重要环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整式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但去括号法则较为抽象,对于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去括号法则,提高学生整式加减运算能力,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
2.利用互动探讨,引导学生发现去括号的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去括号法则,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去括号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分层次提问: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
(三)小组合作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整式加减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加减法,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整式的加减,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整式的加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整式的加减概念,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加减问题,以及如何在复杂问题中灵活运用整式加减运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PPT,展示整式的加减运算过程。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整式的加减概念:已知苹果和橘子的数量分别为a和b,求苹果和橘子的总数量。

让学生尝试用整数表示这个问题,并解释为什么。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整式的加减运算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

例如,对于两个整式a+b和c+d,它们的和为(a+b)+(c+d)=a+b+c+d。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简单的整式加减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的整式加减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加减问题,并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解决。

例如,已知某商品的原价为a元,优惠了b元,求优惠后的价格。

七年级数学上册 3.4.3 整式的加减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3.4.3 整式的加减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3.4整式的加减(3)教学目标:1.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探索规律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发展符号感,发展推理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难点: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尝试探究活动内容:1.填空:整式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式,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A )22x 2y 与31yx 2 (B )2m 2n 与2mn 2 (C )32ab 与abc 3.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3a -b )+(5a +2b )-(7a +4b ).注意事项与预期效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复习整理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口头设问,可以以简单的练习形式呈现,本环节开始就有效地帮助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充分有效的复习了前面所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顺利观察归纳出整式加减的实质:整式的加减运算是“合并同类项”与“去括号”.设计意图:和学生共同回忆以前的知识,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兴趣,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节知识内容,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二、情景活动,合作交流活动内容1:全班分成多个四人小组,小组内每名学生任写一个两位数,将两数字交换位置后得到的结果与原数相加,写出自己得到的结果,小组内交流结果,根据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讨论1:这些和有什么规律?讨论2:这个规律对任何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为什么?如果用a 、b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两位数为这两个两位数的和为活动内容2:每名学生任写一个三位数,交换它的百位与个位数字,又得一个数与原数相减,思考结果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何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吗?为什么?注意事项与预期效果:涉及到应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问题的情境很多,所以教学中还可以因地制宜的选择不同的情境,但务必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发现、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提供的两个数字游戏,使学生通过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体会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必要性,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自然地认识到整式的化简实质上就是整式的加减.三、思辨求真,归纳探究活动内容:议一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运算的结果是一个或.归纳: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注意事项与预期效果:一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二是给学生交流活动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明确说理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对简单的规律进行解释和归纳.实践表明,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学生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学生踊跃发言,不时闪现智慧的火花.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两个数字游戏,学生实际上已经经历了整式加减运算的两个步骤,新的问题的提出,目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总结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四、精讲例题,内化知识活动内容:例4 计算:(1)2x2-3x+1与-3x2+5x-7的和(2)-x2+3xy-0.5y2与-0.5x2+4xy-1.5y2的差当堂演练1:(1)(3a2b+1/4ab2)-(3/4ab2+a2b)(2)7(p3+p2-p-1)-2(p3+p)当堂演练2:完成“随堂练习”.设计意图:该题是先列式再按照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解题.对本节的法则进行巩固练习,训练学生的运算技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注意事项与预期效果:例4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随堂练习由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针对性的进行板书,训练学生熟练规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完成情况很好.五、师生合作,小结反思活动内容:1.知识小结(1)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2)数学思想——由特殊到一般2.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本课时先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总结出整式加减运算的基本方法,然后解决单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完成的整式加减的运算.在求整式的和或差时,应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计算,列式时注意要把每个多项式看作整体用括号括起来,以防出错.去括号时,一定严格按照去括号法则进行,准确判断括号内的各项是变号还是不变号.合并同类项是最后一步,要做到找对同类项,结果没有同类项可以合并.3、作业本节习题1.2 知识技能1.2及问题解决注意事项与预期效果:学生在小结过程中,可能会有畏难情绪,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平时表现不积极不勇跃的同学,多给他们以帮助,鼓励和发言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际的收获,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六、达标检测,反馈提高A组:1. 5a+2b+(3a-2b) = .2. (12x3-34xy2) -(14xy2-23x3)= .3.已知A=x3-2x2+4x+3,B=2x+x2,C= x3+2x2-3,求A-(B+C)的值,其中x=-2 4.用砖砌成如图所示的墙,已知每块砖长一定,宽为b cm,则图中留出方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是多少?B组:5.三角形的周长为48,第一边长为3a+2b,第二边长比第一边少a-2b+2,求第三边长。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教案)北师大版(2024年)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教案)北师大版(2024年)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3.1代数式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1.能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2.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重点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学会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含义.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图3-1,提出问题:(1)按图3-1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________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________根火柴棒.(2)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3)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到的?(4)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教师讲评,并进一步讲解第(4)题的两种思考方法: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增加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火柴棒[4+3(x-1)]根.上面的一排和下面的一排各用了x根火柴棒,竖直方向用了(x+1)根火柴棒,共用了[x +x+(x+1)]根火柴棒.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二、探究新知1.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教师:通过探究,我们发现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1)在上面的活动中,我们借助字母表示正方形的个数与小棒的根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字母?这些字母都表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汇报答案后,教师讲评:列代数式时,先找出题目中表示运算关系的词,然后理清关系,分清运算顺序,最后按代数式的书写格式规范地列出代数式.2.代数式的概念(1)今年李华m 岁,去年李华________岁,5年后李华________岁. (2)a 个人n 天完成一项工作,那么平均每人每天的工作量为________.(3)某商店上月的收人为a 元,本月收人比上月收入的2倍还多10元,本月收人是________元.(4)如果正方体的棱长是a -1,那么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分析:像这样用运算符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作代数式. 课件出示练习:指出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代数式. (1)x -1;(2)-2x =1;(3)π;(4)5<7;(5)m .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通过以上练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代数式的概念,那么它与等式、不等式的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3.代数式的书写要求(1)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用“·”表示或省略不写,并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注:数字与数字相乘,“×”不能用“·”表示,也不可省略.(2)除法运算应写成分数的形式;(3)代数式中相同字母或因式的积用乘方形式表示;(4)代数式为和或差的形式,且后面有单位时,要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不规范书写 规范书写ab 5,213 ×x5ab ,73 x3×a ×a ×a ×π 3πa 3 s ÷t ,1÷an s t ,1an a +3 ℃,a -4米(a +3)℃,(a -4)米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78页“随堂练习”. 2.填空.(1)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a ,b ,c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 +b +c ; (2)张强比王华大3岁,当张强a 岁时,王华的年龄是(a -3)岁; (3)圆的半径是R 厘米,它的面积是πR 2.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先让学生举手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再简单归纳: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和公式,这样给我们研究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五、课后作业教材第82页习题3.1第1,2,3题.本节课的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用字母表示数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用实物或生活事例讲解,让学生体会、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感受代数的思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本节课讲练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2课时 列代数式1.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重点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学会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含义.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问题:如图为一阶梯的纵截面,一只老鼠沿阶梯的两边A -B -C 的路线逃跑,一只猫同时沿阶梯(折线)A -C -B 的路线去追,结果在距离C 点0.6 m 的D 处猫捉住老鼠,已知老鼠的速度是猫的89,你能求出阶梯A -C 的长度吗?教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1.列代数式 课件出示问题: 列代数式,并求值.某景点的门票价格: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1)一个旅游团有成人x 人、学生y 人,那么该旅游团应付多少门票费? (2)如果该旅游团有37名成人、15名学生,那么他们应付多少门票费? 解:(1)该旅游团应付门票费(10x +5y )元.(2)把x =37,y =15代入代数式10x +5y ,得10×37+5×15=445. 因此,他们应付门票费445元.学生思考后汇报答案,教师追问:代数式10x +5y 还可以表示什么?. 教师:通过上面的练习,同学们思考一下,实际问题中该怎样列代数式呢?关键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进一步指出:(1)列代数式,要以不改变原题叙述的数量关系为原则(代数式的形式不唯一);(2)要善于把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分解成几个基本的数量关系;(3)把用日常生活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列成代数式,是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一定要牢固掌握.课件出示问题:营养学家通常用身体质量指数(简称BMI)衡量人体胖瘦程度,这个指数等于人体体重(单位:kg)与人体身高(单位:m)平方的商.对于成年人来说,BMI在18.5与24之间,体重适中;BMI低于18.5,体重过轻;BMI高于24,体重超重.(1)设一个人的体重为w kg,身高为h m,请用含w,h的代数式表示这个人的BMI.(2)张老师的身高为1.75 m,体重为65 kg,他的体重是否适中?(3)BMI对未成年人的胖瘦程度也有一定参考意义,请计算你的BMI.2.求代数式的值填写下表,并观察5n+6和n2这两个代数式的值的变化情况.n 123456785n+6n2(1)随着n的值逐渐变大,5n+6和n2这两个代数式的值如何变化?(2)估计一下,哪个代数式的值先超过100?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一步讲解:我们知道,表示数的字母具有任意性和确定性,如5n+6中n可取任何有理数,当给出未知数(字母)的值时,如n=5,则5n+6就是一个确定的值.一般地,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作代数式的值.课件出示练习:当x=7,y=4,z=0时,求代数式x(2x-y+3z)的值.学生解答并写出解答过程,教师点评并提出问题:求代数式的值应分哪几步?学生: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1)代入;(2)计算.教师点评,并指出求代数式的值时需注意:(1)格式规范;(2)适当添加括号;(3)灵活运用整体代入.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79页“随堂练习”第1~3题.四、课堂小结1.怎样列代数式?2.怎样求代数式的值?3.列代数式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五、课后作业1.教材第82页习题3.1第2,3,4题.代数式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讲练相结合,使学生深刻了解列代数及求代数式的值的意义.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在不断地纠错、归纳、创新中学习新知识.利用实际例子,引出代数式在实际背景下所表示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解题的过程中,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第3课时整式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2.掌握多项式及其项、次数的概念,会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和次数;3.理解整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整式.重点掌握单项式、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和整式的概念.难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次数与项数.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问题:请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组合柜如图3-2所示,内部用隔板纵向分隔成5个独立的小柜子(如图3-3),柜门由5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组成.(1)若要在5个柜门的周边都贴上装饰条,则所需装饰条的总长度是多少?(2)若要给柜门外表面喷漆,则需要喷漆的面积是多少(边框缝隙忽略不计)?(3)设柜子的进深为c(如图3-2),则整个柜子的容积是多少(柜门、隔板及背板的厚度忽略不计)?二、探究新知1.单项式教师:观察上面所列代数式,它们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并讲解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5ab,5abc,3v,6p.课件出示问题: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1)abc;(2)b2;(3)-5ab2;(4)y;(5)-xy2;(6)-5.学生完成后举手回答.教师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的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 2h ,2πr ,abc ,-m 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的系数的概念并板书: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作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的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并板书: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作单项式的次数.课件出示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7xy 2的系数是7;(2)-x 2y 3和x 3都没有系数; (3)-ab 3c 2的次数是0+3+2; (4)-a 3的系数是-1; (5)-32x 2y 3的次数是7; (6)πr 2h 的系数是π.学生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强调: (1)圆周率π是常数;(2)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 2,-a 2b 等;(3)单项式的次数只与字母的指数有关.指数是1,省略不写,但求和时不能省略. 2.多项式课件出示问题:(1)一个数比x 的2倍小3,则这个数是________;(2)x 的13 与y 的12的差是________.教师:观察以上两小题所得出的代数式,它们与单项式有何区别与联系?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多项式的概念,并补充完善: 像这样,几个单项式的和叫作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作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作常数项.例如,多项式x 2-2x +5有三项,它们是x 2,-2x ,5,其中5是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作几项式.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作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2x 2+3x -1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课件出示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多项式a 3-a 2b +ab 2-b 3的项为a 3,a 2b ,ab 2,b 3,次数为12; (2)多项式3n 4-2n 2+1的次数为4,常数项为1.学生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强调: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而是最高次项的次数.三、课堂练习1.请列出下列问题中的代数式,并指出其中:①哪些是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多少?②哪些是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是多少?(1)如图3-4,一个十字形花坛铺满了草皮,这个花坛草地面积是多少?(2)当水结冰时,其体积大约会比原来增加1/9,x m 3的水结成冰后体积是多少?(3)如图3-5,一个长方体的箱子紧靠墙角,它的长、宽、高分别是a ,b ,c .这个箱子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多少?(4)某件商品的成本价为a 元,按成本价提高15%标价,后又以八折(即按标价的80%)销售,这件商品的售价为多少元?2.教材第82页“随堂练习”. 3.填空.(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正方形的面积是a 2;(2)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a ,且这边上的高为h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2 ah ;(3)若正方体的棱长为x ,则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x 2; (4)若m 为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m ;(5)小明每个月从零花钱中储存x 元钱用来捐款,一年下来小明捐款12x 元.【答案】1.(1)ab -4c 2,多项式,次数是2 (2)109 x ,单项式,次数是1 (3)ab +ac +bc ,多项式,次数是2 (4)0.92a ,单项式,次数是1四、课堂小结1.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分别是什么? 2.多项式及其次数、项数、常数项分别是什么? 3.什么是整式? 五、课后作业教材第82页习题3.1第5,6,8,9题.“整式”属于“代数式”的领域,是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整式是代数式中最基本的式子,是实际的需要,也是今后学习分式、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整式中有些概念,学生刚学时不易理解,比如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与次数等,教学时可通过简单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区分、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对概念和纯文字的叙述,不要仅追求精确的形式,而是更加去注重其实质的理解与领悟.3.2 整式的加减 第1课时 合并同类项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合并同类项的必要性,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所依据的运算律;2.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重点了解同类项的定义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难点准确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并进行计算.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生活中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其本身具有的不同特征对其进行分类.教师: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今天我们要将生活中的分类思想应用到数学中.二、探究新知1.同类项的概念课件出示问题:图3-6中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1)利用图3-6化简8n+5n,并用运算律解释你的化简结果.(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化简2xy+3xy及-7a2b+2a2b吗?根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可得8n+5n=(8+5)n=13n,2xy+3xy=(2+3)xy=5xy,-7a2b+2a2b=(-7+2)a2b=-5a2b.把你认为类型相同的式子归为同一类,并说出分类依据.8n与5n,2xy与3xy,-7a2b与2a2b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说出分类的依据.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强调判断同类项的方法:①两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②两无关:与系数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③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教师:同类项之间能否进行运算呢?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图3-8,提出问题:图3-8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进一步讲解:长方形的面积可用代数式表示为8n+5n,或(8+5)n,从而8n+5n=(8+5)n=13n.引导学生说明:同类项之间能进行运算,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在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它们的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有什么变化?学生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教师进一步说明: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课件出示例1: (1)-xy 2+3xy 2;(2)7a +3a 2+2a -a 2+3.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合并同类项的步骤:(1)发现同类项(找);(2)确定各同类项系数(移);(3)合并同类项(并). 课件出示例2: 例2 合并同类项: (1)3a +2b -5a -b ;(2)-4ab +13 b 2-9ab -12 b 2课件出示练习:求代数式-3x 2y +5x -0.5x 2y +3.5x 2y -2的值,其中x =15 ,y =7.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三、举例分析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 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2)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 四、课堂练习1.合并同类项:6xy -10x 2-5yx +7x 2.2.求x 2+2x -2y 2-y -x 2+2y 2的值,其中x =1,y =2. 3.教材第89页“随堂练习”第1~3题.【答案】1.-3x 2+xy 2.原式=2x -y ,当x =1,y =2时,原式=2×1-2=0 五、课堂小结1.什么是同类项?其判定方法是什么? 2.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及法则分别是什么? 3.怎样合并同类项? 六、课后作业教材第93页第1,2题.本节课的内容是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知识,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课堂中,用生活中的事例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随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总结出了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及法则.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同学们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第2课时 去括号1.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并能根据去括号的法则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的能力.重点运用去括号的法则进行化简. 难点正确进行括号前面是“-”号的运算.一、导入新课问题1:什么叫同类项?问题2:若149 x m y 4和34 x 5y 2n 是同类项,则m =________,n =________,它们的和为________.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探究新知 1.去括号法则 课件出示:(1)13+2×(7-5);(2)13-2×(7-5). 教师:谁能用两种方法分别解这两题?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提出:运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 教师:若将数换成代数式,又会怎么样呢? 课件出示:在上一节用小棒拼摆正方形时,我们得到了几个不同的代数式: x +x +(x +1),4+3(x -1),4x -(x -1),3x +1,它们都表示拼摆x 个正方形所需小棒的根数,因此应该相等.对此,你能用运算律加以解释吗?与同伴进行交流.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可得x +x +(x +1)=x +x +x +1=3x +1; 4+3(x -1)=4+3x -3=3x +1; 4x -(x -1)=4x +(-1)(x -1) =4x +(-1)x +(-1)(-1) =4x -x +1=3x +1.三个代数式都可化为3x +1的形式,因此,这四个代数式是相等的. 教师:仿照刚才的两种方法,分别化简这两道题. 利用乘法分配律将下列各式去括号.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与同伴进行交流.(1)a +(b +c ); (2)a -(b +c ); (3)a +(b -c );(4)a-(b-c).学生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思考:(1)我们是怎么得到多项式去括号的方法的?(2)这两道题中的第(1)小题与第(2)小题的去括号有何不同?(3)你能总结去括号的法则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讲评并课件出示: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为了便于记忆,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下面的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要变号.课件出示例3:化简下列各式:(1)4a-(a-3b);(2)a+(5a-3b)-(a-2b)(3)3(2xy-y)-2xy;(4)5x-y-2(x-y)你认为去括号时要注意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91页“随堂练习”第1,2题.2.(1)9a+2(6a-a);(2)9a-2(6a-a).【答案】(1)原式=9a+10a=19a(2)原式=9a-10a=-a四、课堂小结1.去括号的法则是什么?五、课后作业教材第93页第5,6,7题.本节课的内容是去括号,是本章的一个重点知识,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去括号看似容易,实际上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课堂中,用自然数去括号的计算导入代数式去括号的问题.随后,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得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将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个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1.让同学们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加减的必要性,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2.经历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运算的能力.重、难点掌握去括号法则.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问题:(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 (3)求这两个数的和. 二、探究新知 1.整式的加减教师:再写几个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这些和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如果用字母表示两位数,结果会怎样?学生小组讨论完毕后,派代表回答,教师点评. 课件出示问题:(1)任意写一个三位数;(2)交换它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三位数; (3)两个数相减. 教师:两个数相减后的结果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吗?如果用字母表示三位数,结果会怎样?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整式的什么运算?说一说你是如何运算的,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小组讨论完毕后,派代表回答,教师点评,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单项式或一个多项式.课件出示例4计算:(1)2x 2-3x +1与-3x 2+5x -7的和;(2)-x 2+3x -12 y 2与-12 x 2+4xy -32y 2的差.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三、课堂练习 计算:(1)(4k 2+7k )+(-k 2+3k -1);(2)(5y +3x -15z 2)-(12y +7x +z 2); (3)7(p 3+p 2-p -1)-2(p 3+p );(4)-(13 +m 2n +m 3)-(23-m 2n -m 3).【答案】(1)原式=3k 2+10k -1 (2)原式=-16z 2-4x -7y (3)原式=5p 3+7p 2-9p -7(4)原式=-1四、课堂小结1.整式加减运算的实质及步骤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教材P93~P94第6、7、9题.其实整式的加减本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的问题,重点是让学生较好的记住法则,依据法则去解决问题.只是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有待加强,计算出现的错误比较多,说明学生计算的基本功有待加强.有理数的学习不够优秀是本章学习的一大难题.3.3探索与表达规律1.探索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2.通过运算验证规律;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重点探究数量关系,运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能力.难点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规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杨辉三角图,提出问题:你能猜想中间的数字是几吗?两边的呢?你能尝试写出下一层的数字吗?你是如何得到的?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教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数学中的规律.二、探究新知1.探索图形中的规律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第1个日历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图,通过观察找到日历中每一行、每一列、每一条对角线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问题:(1)日历图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学生小组讨论完毕后,派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并点评.(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并进行验证,找出一般性规律,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4)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关系,然后小组内分享交流结果并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第2个日历图,提出问题:(1)如果将方框改为十字框,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如果改为H形框呢?(2)你还能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评.2.探究数字中的规律小亮和小丽在玩个小游戏.你在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乘2,然后加3,再将所得的和乘5,最后将得到的数加你想的那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把你的结果告诉我,我就知道你心里想的两位数.学生讨论交流,共同探究其中的规律,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类似的数字游戏,并解释其中的道理.(1)一个三位数能否被3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否被3整除.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2)一个四位数能否被3整除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请说明理由.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98页“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找规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面对具体问题,首先对它的特例进行分析,然后猜想其规律,再用适当的代数式进行表示,最后检验得出结论.五、课后作业教材第98~99页第1,2题.课堂上,通过对日历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去探索日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用本章学习过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再以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发现规律、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方法,并运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就是一个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来完成对规律的探索、表达和验证过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问题解决策略:归纳1.能够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从而发现数学结论、解决数学问题;2.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数学思想.重点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难点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解决问题.一、导入新课走近游乐园(1)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教案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是学生在掌握了整式的概念、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整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对于整式的加减运算,他们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整式加减运算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2.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算错误;3. 对于一些复杂题目,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展示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过程。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例如,已知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分别为直线y=2x+1和直线y=3x-2,求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道题目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选取一道题目,进行自主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整式的加减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整式的加减法则、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减、字母部分不变等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整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整式的加减运算,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合并同类项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系数相加减、字母部分不变的规律掌握不牢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辅导,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熟练运用整式的加减法则。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的加减法则,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能够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并正确判断结果的正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式的加减法则,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难点:系数相加减、字母部分不变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教案、PPT、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整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整式的加减运算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整式的加减运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整式的加减运算题目,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通过本案例的实施,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整式的概念,包括整式的种类、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涉及整式的概念、加减运算以及相关性质。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章节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案例以七年级上册(新)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为背景,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整式的基本概念、加减运算以及相关性质。案例中涉及的生活实例和互动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如购物时的找零、家庭用电的度数计算等,引导学生认识整式及其加减运算的实际意义;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整式的加减运算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互动情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如何判断两个整式是否相等?”;
2.交流分享: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3.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式的概念、加减运算规则以及相关性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3.4 整式的加减(1)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3.4 整式的加减(1)教案

3
2
例 3 求 代 数 式 4x2 y 3xy2 5x 2xy2 2x2 y 7x 的 值 , 其 中 x 1 ,y 4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
求代数式的值时,如果代数式能化简,则要先化简,再求值;
四、归纳总结
五、反应练习 1.合并同类项
13 f 2 f 7 f
23pq 7 pq 4 pq pq
2.以下各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指出错误的地方.
13x 3y 6xy
27x 5x 2x2
3 y2 y2 0
419a2b 9ab2 10
3.求代数式 8 p2 7q 6q 7 p2 7的值,其中 p 3, q 4.
辩一辩:以下几组是不是同类项?
(1)x与y (2)3ab与 4ba
(3)abc与ab
写一写:你能写出一些同类项吗?
活动 2:如图长方形是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如何表示大长方形的面积?
8
5
n


S大正方形 S S 8n 5n 13n
S大正方形 8 5n 13n 8n 5n 8 5n 13n
像这样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例 1:根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
1 xy2 3xy2
24m2n2 7m2n2
观察合并同类项过程中系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 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三、典型例题 例 2b 1 b2

二、探究新知
活动 1:多项式 4x2 y 3xy2 5x 2xy2 2x2 y 7x
学 问题 1:上面的多项式是由哪些单项式组成?

问题 2:如果对这些单项式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类?
问题 3:归为同一类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整式运算的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整式的概念、加减法运算以及简单的应用。

内容上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整式的运算规律。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整式运算这类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可能刚开始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整式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整式运算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能够运用整式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整式的概念及其理解。

2.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整式的运算规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整式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练习题及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整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已知小明身高1.6米,小华比小明高0.5米,请问小华的身高?2.呈现(10分钟)讲解整式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展示整式的加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理解整式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包括简单的整式加减法运算。

4.巩固(10分钟)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总结整式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5.拓展(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复杂的整式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整式的概念和整式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整式加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庭中完成。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概念、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整式的加减是整式乘除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添括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刚刚接触初中数学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对整式的概念、运算法则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运用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的能力还比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例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整式加减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添括号的运算法则,能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整式加减的意义,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能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灵活运用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例,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整式的概念、运算法则,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整式的加减。

2.讲解:讲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添括号的运算法则,并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法则。

3.练习:设计一些整式加减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法则的掌握情况。

4.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式加减的方法进行解决,体会整式加减的意义。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问。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4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整式的加减运算。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以及多项式的概念。

本节内容是这些知识的进一步扩展和应用,为学生今后的代数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整式的加减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整式的加减运算中,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整式加减运算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2.能够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以及如何进行复杂的整式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定义和规则,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案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理数和整数的加减法,以及多项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课件,介绍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实际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的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整式的加减运算的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整式的加减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应用价值。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定义和规则,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4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4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3.
- 2x^2 和 3x 不是同类项
- 4y 和 -2y^2 不是同类项
- 5 和 -3 是同类项
4.
- (2x^2 + 3x - 1) - (4x^2 - 2x + 5) = -2x^2 + 5x - 6
- (a^2 + 2a - 3) + (2a^2 - a + 2) = 3a^2 + a - 1
- (2y^2 - y + 1) + (y^2 + 3y - 2) = 3y^2 + 2y - 1
5.
- 面积之和 = (7*2) + (5*3) = 14 + 15 = 29
- 总费用 = (4x + 1) + (2x + 3) = 6x + 4
九.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计算以下整式的加减: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整式加减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整式的加减规则,学生能够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逻辑推理能力理解和应用整式的加减法,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培养数学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提升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式的基本概念,如单项式和多项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这为本次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整式加减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总结整式加减的法则,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加减法,具备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整式的加减运算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总结整式加减的法则,培养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交流法和练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如:“某商店同时卖出两台同样的洗衣机,第一台洗衣机售价为1200元,第二台洗衣机售价为1500元,请问两台洗衣机共卖出多少钱?”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在PPT上展示整式的加减运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整式加减的法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整式的加减运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答案。

4.巩固(10分钟)教师继续布置一些整式的加减运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对答案进行讨论。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何将一个复杂的整式加减问题分解为简单的运算步骤?”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在第二章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在本章学习了“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整式”等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应启导学生:整式也是有加减运算,该怎样计算,这种求知欲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信学生学习本节内容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是整式的加减法(即合并同类项),这既是非常基础的知识,又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它将为今后的整式混合运算等服务,它也是本章的重点学习内容。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感受分类、整理等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教材设计了大量的练习、习题等巩固所学知识,突出本节课的重要性。

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等。

还要充分利用PPt,可以使情境的引入更自然实际,使重要知识、学习经验更加突出。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合并同类项的必要性,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所依据的运算律。

2.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导入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经历合并同类项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等能力。

2、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分类、化繁为简等数学思想、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二)教学重点正确合并同类项(三)教学难点找出同类项并正确合并(四)教学准备见配套PPt(五)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等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四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情境引入,导出定义;②领悟法则,正确合并;③小结归纳,随堂练习;④巩固拓展,分层评价。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导出定义。

活动内容:教材【图3---6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议一议……a2与a3是不是同类项?】活动目的:旨在由情境自然引入,导出同类项定义,为整式加减(实质就是合并同类项)做好准备。

注意问题:1、本部分内容以学生自己探究为主;2、同类项的识别是重点,在合并上这里不要过分展开,因为后面第二环节有详细的研究;3、可用PPt分别展示教材中的“矩形图”,“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等;如:同类项要点:①字母相同;②所含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学生理解概念实质,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

第二环节:领悟法则,正确合并。

活动内容:教材【例1……,做一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活动目的:旨在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方法、步骤,正确合并同类项。

注意问题:1、本部分内容以师生合作共同探究为主,尤其方法、步骤应以教师引导归纳为主。

2、可用PPt强化法则要点:①同类项系数相加;②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3、可用PPt强化解题方法:记号分类(用不同的下划线或不同字体颜色等),括号分组(这里括号前统一为正号)。

4、可用PPt强化解题一般步骤:①观察记号;②括号分组;③正确合并;④处理结论(按某字母的升幂或降幂排列)。

如:例1(2)7a+3a2+2a-a2+3;观察记号=(7a+2a)+(3a2-a2)+3;括号分组=9a+2a2+3;正确合并=2a2+9a+3。

处理结论第三环节:小结归纳,随堂练习。

活动内容:教材【随堂练习……】活动目的:旨在学会归纳、梳理、掌握学习要点,如:定义、法则、方法、步骤等,考查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注意问题:1、本部分内容应以学生独立+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可用PPt展示小结的重要内容。

如定义、法则、方法(观察记号,括号分组)、步骤注意点(结果处理)等。

第四环节:巩固拓展,分层评价活动内容:【习题3.5……】活动目的:旨在(1)巩固所学知识等;(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与评价。

注意问题:1、对习题3.5可分3个层次要求与评价。

能完成1——4题为C等,能完成1——5题为B等,能完成1——6题为A等(最高等次)。

2、习题第5题要鼓励“学困生”都能说与做,给他们搭建一个成功的平台,即使不会的学生也不批评。

而第6题只要求学优生做。

3、按学生实际层次及完成情况及时予以肯定。

四、教学反思1、注重相关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注重归纳、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数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分类、找出同类项并正确合并同类项,同时在合并同类项时师生共同总结出:“记号分类+括号分组”方法以及四个合并基本步骤,便于学生积累学习经验。

3、注重及时,分层评价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来说或能全部掌握或能部分掌握,所以“学困生”也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要对他们及时给与肯定,要充分抓住习题的最后一个题,对学优生进行评价,总之要让每个学生有所获。

3.4 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已经在小学里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在前一课时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容易建立起含有括号的整式如何合并同类项。

这节课的情境引入用了“火柴棒摆正方形”的数学实践活动,由于本章第1节“字母表示数”中已有小明、小彬摆火柴棒的活动结论与经验,为这里的小明、小颖、小刚的三种摆法的顺利接受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为这节课创设了充满活力的情境——多种摆法,又突出了主题思想——去括号,还从中渗透了一些有价值的数学方法与思想:化繁为简,殊途同归(化归思想)。

总之,学生一定能顺利的学好这节课,为后续学习整式加减混合运算等奠定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去括号”是在“摆火柴棒”这个问题情境中导出的,通过小明、小颖、小刚的3中不同的过程结果,最后化简结果都为“3x+1”,从中体现出“去括号”这种化繁为简的必要性,然后通过比较化简前后的结论得出了“去括号”法则。

然后应用、巩固其法则。

正确的符号变化是计算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反复在联系习题中巩固法则,尤其是注重符合的正确变化,圆满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

2.归纳去括号法则,能利用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

(二)教学重点识记法则,并应用其正确解题(三)教学难点理解法则的含义(尤其是括号前是“一”号的)(四)教具准备见配套ppt(五)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等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四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情境引入,导出主题;②自主探究,明晰法则;③法则应用,归纳步骤;④巩固练习,分层评价。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导出主题。

活动内容:教材【还记得用火柴棒摆正方形时,……,这三个代数式是相等的】活动目的:旨在让学生明白小明、小颖、小刚3个同学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但小刚的结论是最简化的,小明、小颖的结论可以利用运算律去括号变成小刚的简化结论,点明主题“去括号”的必要性,它可以把一些式子化繁为简。

注意问题:1、这里不要去追求“摆火柴棒”规律的来历,否则重点被转移了。

2、让学生自己比较3个结论,去发现一些有关结论。

如:3个结果相等,去括号可以化繁为简或去括号的必要性等。

3、教师为了比较方便形象的引导学生比较这些式子,可设计PPt一张,展示小明、小颖、小刚三种结论等。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明晰法则。

活动内容:教材【议一议,……,原括号里的符号都要改变】活动目的:旨在比较“去括号”前后的变化情况,即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这样较自然地得到去括号法则。

注意问题:1、要鼓励学生去发现,探究得出其结论。

2、要学生识记到位。

重点是括号前面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3、可设计ppt两张:①将小明、小颖的化简比较后展示关键部分,如:小明4+3(X-1)=4+3X-3;小颖4X-(X-1)=4X-X+1.②强化法则:把法则用PPt再现一次,并将一些关键词做上记号或字体变形。

第三环节:法则应用,归纳步骤。

活动内容:【例1:(1)……;(2)……;(3)……;(4)……】活动目的:旨在应用法则,化简整式(合并同类项)注意问题:1、充分让学生独立自学阅读几个例题,让学生归纳一般解题步骤。

2、教师完善解题的一般步骤①乘系数,②去括号,③合并同类项。

本人认为这里教师要着重强调括号前有系数的,如:-3(x-y)。

先将它乘系数得:-(3x-3y),再去括号得:-3x+3y,这样才不容易出错。

所以可补进PPt:如:例1 (1)……;(2)……;直接去括号——括号前系数为±1的。

步骤2步:(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例1(3)……;(4)……。

间接去括号——括号前系数不为±1的。

步骤3步:(1)乘系数,(2)去括号,(3)合并同类项。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分层评价。

活动内容:【随堂练习:……;习题3.6……】活动目的: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反馈学习掌握情况活动注意:1、对于“学困生”要注重鼓励,因为他(她)们在做题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或丢三落四。

2、习题中“数学理解”要鼓励所有学生去做,因为这些题难度也不是很大。

3、可分别就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据做对题目的多少分层给予肯定。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活动内容:归纳本节课教学知识等,布置1-2个思考题。

活动目的:旨在使学生归纳梳理知识并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通过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注意问题:1、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的去归纳。

这里设计ppt1张:知识归纳:(1)法则……;(2)步骤:①直接去括号(二步法),②间接去括号(三步法)。

2、本人认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有些吃不饱,所以建议增加1-2个配套的思考题,以充分挖掘学优生的潜能,正因如此设计Ppt1张---思考题:(1)有这样一道题:已知A=2a2+2b2-3c2,B=3a2-b2-2c2,C=c2+2a2-3b2。

当a=1,b=2,c=3时,求A-B+C的值。

有一个学生指出,题目中给出的b=2,c=3是多余的。

他的说法有没有道理?为什么?(2)已知实数与的大小关系如图所示:求。

四、教学反思1、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无论从引入的小明、小颖、小刚的摆火柴棒的三种结论比较,还是从中抽象出去括号的法则,以及练习、习题、思考题的完成,都由学生主体完成,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始终关注提高学习效率在设计中精心设计了配套PPt ,一方面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突出重点;另一方面增大了课堂密度,从而在单位时间内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始终关注每位学生设计突出了既关注“学困生”(如:分层评价)的同时,也体现了关注学优生(如:2个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