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筛选概括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概括分析题与解题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概括分析题与解题技巧课件

常见6大设误角度
角度一:人物角度 角度二:时间角度 角度三:地点角度 角度四:关键词角度 角度五:添加或删减角度 角度六:关系角度
壹 角度一:人物角度
(1)误解形象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
错误理解。 (2)张冠李戴
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 结果。 2.比对方法:比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看有无误解形象、张冠李戴。
3[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 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 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 不亡?公等宜戒之!”
城门掩击之,贼遂奔溃。以功进爵为侯。累迁显武将军、郢州制史。在 州有声绩,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赐骅骝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 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以我能绥抚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 独当。”遂以所赐谷帛悉分与之。
B.韦珍功绩卓著,体恤百姓。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有名声和政绩朝 廷赏赐他的马匹帛、谷等物,他全部分给了孤苦贫寒的人。
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 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解析】D 据原文中“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可知,唐太宗认为隋朝 灭亡是因为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而不仅仅是大臣的原因。(以偏概全。)
伍 角度五:添加或删减角度
4(2021河北唐山一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壹 角度一:人物角度
1、【2021广东广州一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与概括(20张PPT)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与概括(20张PPT)
伯夷,古代论述他的有孔子和孟子。孔子、孟子都认为伯夷遇到了残暴的纣王,不记旧怨,又不愿屈心侍奉,来求得他(所追求)的仁义,甘心受饿,退避隐居,不肯自己降志受辱,等待天下政治清明,从而有了圣人的称号。然而司马迁却认为武王伐纣时,伯夷敲着马进谏,天下归周后,伯夷感到耻辱,坚持道义不吃周的粮食,而做《采薇》这首歌。韩愈根据这个说法,也为他写了篇《伯夷颂》,认为没有这两个人,乱臣贼子会接连不断地出现于后世。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原文信息
分析
锁定具体信息区间:于是襄王赏以南阳之地,文公辞南阳,即死得以隧下,襄王弗听,曰:“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天子用隧,伯父用隧,是二天子也。以地为少,余请益之。”文公乃退。
晋文公的请求超越上下的名分,不合礼制。
结合材料一核心观点: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谨焉。
文本二
文言文阅读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节选自《王安石文集·伯夷论》)
1.带题阅读。始终针对题目指定的角度和范围,找准找全相关文字,细抠深挖文中能显示答案要点的关键词句,把握题中规定的人、事、物的特点,排除非题目指定的信息。2.借题读文。要充分利用选择题整体把握全文,打开答题思路,有时还可以直接引述选项中的文字作答。3.联系语境。在遇到阅读障碍时,要注意根据前后内容加以推断分析。可以从逻辑上推理,从情节上推断,从事理上分析,从侧面人物的表现上揣测,多方面理解,不能只盯一点,不顾全篇。4. 转换语言。文意理解题考查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意的梳理与概括。答题时既要忠于原文,又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是简单地翻译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r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5)《元史》选篇

r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5)《元史》选篇

《元史》选篇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成遵,南阳穰县人也。

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家贫,勤苦不废学问。

二十能文章。

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

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

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

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

寻拜监察御史。

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

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

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

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

五年,丁母忧。

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

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未几,无遗事。

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

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

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

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

十七年,升中书左丞。

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

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

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真题回顾+优化练习+答案解析)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真题回顾+优化练习+答案解析)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真题回顾+优化练习+答案解析)一、考点解析概括分析题是近些年高考文言文板块必考题型,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目要求往往是“选是”或“选非”。

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

而比对法是解答这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

二、解题技巧1.仔细比对,找异同。

比对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仔细比对:关键词句、增减内容、人物、时间、地点、关系等。

2.比对方法。

①比对选项中在“谁在何时何地说何做何”与原文是否一致。

②检查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的道理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偷换概念。

③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三、常见设错误点四、概括分析题解题“两步骤”【真题回顾】【真题回顾1】(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2019届高考调研文言文复习之—— 断句

2019届高考调研文言文复习之—— 断句

答案 解析
C 解答本题,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
二是抓住句中的文言句式标志词。文段开头“……者, …… 也”是判断句,“者”“也”后面应断开,可排除 A、 B两项;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 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 以…… 重于齐 ”是用“于”引进主动者的被动句,后面应断开,可排 除 D项。故选 C项。
优课一
借助6大标志断句——知从何处断
给文言文断句,关键在于对通篇文意的领会。因此,通读 就显得尤为重要。解答断句题,应先通读语段,力求对全文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 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做断 句题可以抓住以下“6大着眼点”。
(一)凭借名 (代)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 给文言文断句。名词、代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 出名词、代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 词、代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如果做宾 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如果两个名词、代词在一 起,那它们的中间一般要断开。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 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等就不 再提姓了。
2019届文言文第一轮复习之
断句
——提升解题技能 确保高考 题型全通关
考点:分解·突破
思维建模,传授应试知能
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 功。从全国各地高考命题来看,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 题的形式考查,二是直接给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课标全国一 般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文内断句。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 于主观断句题,无论哪种题型均应掌握 “断句 6大标志 ”。当 然,对于客观选择题而言,可灵活运用排除法来快速断句。

(上课课件)2019届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1]

(上课课件)2019届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1]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

1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2 3
、、我相如非至爱,其财谓而秦易王之曰以:羊“也……”答案:B
问候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复固辞疾笃
辞:推辞。
B. 环堵之中
堵:院子。
C. 月致羊酒
致:送给。
D. 延问得失
延:延请。
[解析] B[“堵”的意思应该是“墙”。课文《促织》 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 “堵”,就是“墙”的意思。]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C.自放驴,取樵炊爨
审:知道。 在句中作什么 樵:打柴。 成分?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答案:C
“樵”作“取”的宾 语,应为名词,指柴 草。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带有宾语“其言”,应 该是个动词。结合语境,把“他的 话”一条一条的分好,写在壁上。 可以理解为“整理” 。
A辞不赴命——李密《陈情表》
D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高考链接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8考点五迁移运用巩固提升含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8考点五迁移运用巩固提升含解析

[题组一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勿斋记[明]朱舜水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

及其问仁也,夫子宜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①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骛高骛远哉?夫以振古聪明睿知之颜渊,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

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藤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

初见于太史所。

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②”,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注】①传心:传授道统。

②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

1.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答:答案:世人学习圣人之道,把圣人看得太高,因而距离圣人之道很远。

2.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答:解析:题干问的是“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答题的区域在第三段。

找到“藤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这些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藤君好学,有志于“四勿”;他厌恶高远玄虚的旧习,想要得到“我”的话来证实他的生平之志和中庸之德。

3.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

(用自己的话作答)答:解析:第二段借用孔子和颜渊的例子来说明圣人之道并非玄妙高远,由此说明自己的修身之道,即要务实,要脚踏实地;第三段借对藤君的分析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
(一)选项内容构成:对传主形象的评价(概括)+具体行为事例(分析)
• 2017年(全国新课标乙)
1. 人物行为举止特点;
• 1峻2将.他A下.作列弘为对微后原出嗣文继。有从新关叔家内,比容一原的心来概只家括爱庭和读富分23书有析.. 。人人,,他物物但不是道志他正陈德向只确郡是品和的阳接一行思夏受项和想人数是聪主,千(明张从卷3才;分叔书智)谢;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现场练兵】
• 2015年(新课标乙)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
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 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 原文: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 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 之。
“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 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
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 他一无所取。
赠(太三常。)(四节选个自选《宋项书顺·谢序弘微一传般》)与选文内容先后顺序一致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 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 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 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 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 方式等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 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 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 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 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 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
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 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案 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 原文来看,应是契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
说其中一个
比对 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 方法 与原文相关句子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 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 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 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 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片段练习(内容概括分析+翻译句子)(共11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片段练习(内容概括分析+翻译句子)(共11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片段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选项]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9·全国Ⅰ卷)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选项]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

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20·全国Ⅱ卷)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

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

[选项]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

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20·全国Ⅲ卷)永和末,多疾疫。

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r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19)《新唐书》选篇

r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19)《新唐书》选篇

《新唐书》选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郑余庆,,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

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

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时主书滑涣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赀饷奔委之。

杜佑、郑絪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

至余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余庆叱去。

未几,罢为太子宾客。

后涣以赃败,帝浸闻叱去事,善之。

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黄州司马,余庆执奏:“诸道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开徽章路,不可。

”权者不悦。

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肆乐禁用鼓,余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

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太滥,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余庆条奏惩革。

迁尚书左仆射。

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

帝患典制不伦,谓余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

余庆引韩愈、李程为副,凡损增仪矩,号称详衷。

复为太子少师,封蒙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

建言:“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离散。

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俸百取一,以资完葺。

”诏可。

穆宗立,加检校司徒。

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

余庆少砥砺,行己完洁。

仕四朝,其禄悉明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

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

”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阅之。

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

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缗。

宪宗每命余庆,必诫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

”(节选自《新唐书·郑余庆传》)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B.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C.余庆少普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D.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品:指九品官阶的第五级。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课件30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课件30张
解析:“批评”错,作者只是用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突出杨汉公的 政绩。
角度三:比对观点、评价
以人物观点为命题点的客 观题,辨析时要注意两点: 1.人物自身观点的概述与文中 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 2.人物对他人观点、做法的评 述是否正确。
例6.(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比对角度
1.比对人物(关注句子主语、宾语) 2.比对时间、地点 3.比对人物观点、评价 4.比对关系(原因、结果、内在逻辑关系)
课后练习
练习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 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 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 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例4(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 曹)真薨,宣帝代焉,乃引 ( 鲁)芝参骠骑军事,转 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 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 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选项:鲁芝倾心革新,政治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 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 求让他留任。
选项: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 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 达到目的。
解析:原文“安用重法邪”,是指唐太宗认为没有必要使用 严刑峻法,并非否认严刑峻法的作用。
练习3.(2016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 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

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

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

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俎豆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

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

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

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居常不自释.释:宽解B. 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C. 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D. 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广东省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7含答案

广东省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7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07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元] 虞集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

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

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

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

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

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

”乃相与怃然而去。

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

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

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

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

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注】①某:我。

②甃结:砖块建筑。

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

④徒倚:来回走动。

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

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舟次彭泽次:排列B.芜秽充斥秽:杂草C.乃相与怃然而去怃:失意D.起佐郡起:起任【答案】A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项“次”解释做动词“排列”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停留”。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述文意筛选信息+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述文意筛选信息+课件

张冠李戴
命题
说成乙事件结果
设误
故意说错人物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造成对人
误解形象
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 比对
的品质”来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个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 方法
一致
角度二 比对时间、地点,看时间、地点是否颠倒
[关联考题] 2.(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述是否有 误。 [原文]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苏)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 粥药剂, 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曲解文意
太子的一个因素。
年份及卷别
选项
设题角度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
2023·新高考卷Ⅰ
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 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
概述范围不 当
取民众的信任。
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
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 2023·全国甲卷 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 曲解文意
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
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年份及卷别
选项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
2021·新高考卷 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

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
达到目的。
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
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 2021·全国乙卷

2019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专练:第1章 文言文阅读翻译落实“分点”,文意概括准确 对点专练2

2019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专练:第1章 文言文阅读翻译落实“分点”,文意概括准确  对点专练2

对点专练2 关键虚词译到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

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

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

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

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注]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

”(选自《北史·薛聪传》)注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1)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

解析要点:“父忧”,父亲丧事;“庐”,修建房舍;“酸感”,使……悲伤感动。

(2)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

解析要点:“苦让”,坚持推辞;“雅”,很;“体悉”,体恤了解。

参考译文薛聪,字延智,品行正直有见识,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

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

屡经升迁到直阁将军,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依然担任直阁之职。

薛聪很受孝文帝的信任,对外把他看作德才兼备的能臣,对内把他视为可靠的心腹。

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对他说:“你的道德修养已经很高了,本来就不是用官爵可以使你感到荣耀的。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二)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二)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二)一.小试牛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

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

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

嘉平三年,拜司空。

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俄转司徒。

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

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

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

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

顷之,司隶李熹、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

帝不许。

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

优诏不许,遣使申喻。

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

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

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

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

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

明年薨。

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

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注】①搜:寻找。

扬:选拔、举荐。

侧:同“仄”。

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

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B.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C.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D.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试题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2019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专练:第1章 文言文阅读翻译落实“分点”,文意概括准确 综合训练1

2019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专练:第1章 文言文阅读翻译落实“分点”,文意概括准确  综合训练1

限时规范综合训练综合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8分)戚元鲁墓志铭曾巩戚氏宋人,为宋之世家。

当五代之际,有抗志不仕、以德行化.其乡里、远近学者皆归之者,曰同文,号正素先生,赠尚书兵部侍郎。

有子当太宗、真宗时为名臣,以论事激切至今传之者,曰纶,为枢密直学士,赠太尉。

有子恭谨恂恂、不妄言动、能守其家法、葬宋之北原、余为之志其墓者,曰舜臣,为尚书虞部郎中。

元鲁其子也,名师道,字元鲁。

为人孝友忠信,质厚而气和,好学不倦,能.似其先人者也。

盖自五代至今百有六十余年矣,戚氏传绪浸远,虽其位不大,而行应礼义,世世不绝如此,故余以谓宋之世家也。

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

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

皆以谓元鲁之于学行,进而未止,意其且寿,必能成其材,不有见于当世,必有见于后。

孰谓不幸而今死矣!故其死也,无远近亲疏,凡知其为人者,皆为之悲,而至今言者尚为之慨然也。

元鲁初以父任为建州崇安县尉,不至。

以进士中.其科,为亳州永城县主簿,又为楚州山阳县主簿。

嘉祐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以疾卒于官,年三十有五。

娶陈氏,内殿承制习之女;再娶王氏,参知政事文宪公尧臣之女;有子一人;皆先元鲁死,而元鲁盖无兄弟。

呜呼!天之报施于斯人如此,何也?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

余悲元鲁不得就其志,而欲因余文以见于后,故不得辞也。

以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葬元鲁于其父之墓侧,以其配陈氏、王氏。

将葬,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铭曰:行足以象其先人,材足以施于世用,而于元鲁未见所止也。

生既不得就其志,死又无以传其绪,曷以告哀?纳铭于墓。

(选自《曾巩集》卷四十二)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德行化.其乡里化:教化B.能.似其先人者也能:才干C.以进士中.其科中:考取D.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速:催促答案D解析速:邀请,请求。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代时,戚元鲁的曾祖父在乡里享有盛名,德高望重,但是抗逆朝廷,不愿做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注人物,从而厘清层次,厘清各个事
(2017· 全国卷Ⅱ) 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 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 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
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即位舞阴大姓 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
非其人 高考古文选段都会出现多个人物,命题者在设计错项时,故 意“张冠李戴”,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在一起。做题时, 首先要找出句子主语,即人物对象,把那个不是筛选人物对 象的句子排除掉。
8
非其事 要求筛选的人物多为传主,在文中叙述了有关他的许多细小 事件,这些事件中,有的合乎筛选要求,有的不合乎筛选要 求。做题时要排除掉不合乎筛选要求的事件。
11
大致方法是: ①读到断句处,别在文中硬断,看一看后面的 断句题(断句题所断开的地方80%都是正确的)。 ②读完一个层次或一个句群后,浏览一下古文 化常识题和概括分析题,看一下题目是否有对 本层次内容的考查。 ③“题文齐读”的关键是:读题时记清各选项 的主要考查点、解题的敏感点,带着问题和疑 问在读文时寻找对应点。
后拜怀令。/大姓
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 ,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 子春, .. .. 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 疾病将终,
车驾 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 .. 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 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 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 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 近郡。”帝从之, .. 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
★(2)继续读文,发现此处是一个断句题,不要在文中纠缠, 马上去看断句题。通过比对四个选项,发现四个选项实质上 只有两处不一样,即“不肯/云”“不肯云”与“孤孙憙”“孤/孙 憙”(不同的地方用笔给予圈点)。抛开这两处不同的地方, 看四个选项相同的地方,就能帮我们迅速理解此处的文意 (即: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李氏,李氏不肯,愿意 向信义闻名的赵氏投降)。借助断句题理解断句处的文意, 既省时间又迅速突破了此处因未断句而造成的阅读障碍, 明白了断句处的大意,再继续读文,发现从“更始乃征 憙……封勇功侯”这些文字均是对“招降李氏”这一事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 言。(5分) 译文: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5分) 译文:
“题文齐读”法解题示范
★(1)开始读文,当读到“……远相避也”时,发现此处应 为一个层次,因为后面的“更始即位”(读文的关注点—— 人物)明显是叙述另外一件事。此时立即浏览一下概括分析 题的第一个选项A是否有对本层次内容的考查(选项是按照 行文顺序命制的,先看第一个选项,若第一个没有考查, 再看下一选项)。发现第一个选项正是对此层次内容的考 查,经过题文对照,相互印证,因本层次内容不存在阅读 障碍,可预判A项正确。
• 概括分析题:它的四个选项是依照原文顺序
分层设计的。在读选项时,重点记住选项中
涉及的人物、事迹、影响、评价等关键词语; 读文时重点关注这些内容,再回到该选项所
在层次进行聚焦思考判断。
“题文齐读”法解题示范
读文关注点
(说明:用“/”分层,用“ 的变换,用“ 件的前因后果) ”标注时间、地点、官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 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 进行犯罪事实的 。 ,然后再作 , ( )
,后来又常用“下车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 于是又可用作 D.京师,古代指 “京师”,现代 。 , 《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 。
后的封赏,后文又出现了另一事件的关键人物“邓奉”(读 文的关注点——人物),所以在“邓奉反于南阳”前应是第 二个层次,此时迅速浏览一下概括分析题的第二个选项, 发现B项未在此处设题,到此读文可停顿一下,尝试趁热打 铁做断句题。根据语境,“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 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是说李氏不肯投降,“云”后 是他不肯投降的理由,排除B、C两项。“赵氏有孤孙”的 意思是“赵氏有独孙”。“孤孙”指赵憙,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D项。故A项正确。
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 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 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 赵憙传》)
选项关键点、敏感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更始即位/ 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 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 之/ /闻宛之赵氏有 信义著名/ 愿得降之/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
筛选概括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语文学科“考试内容”部分有
关“古代诗文阅读分析综合”具体包括三点: (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中心意思;(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筛选文中的信息
“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 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重要信 息。其考查范围一般是文中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 情、道理、情感等,考查的重点是对人物言行主张、品德形 象的筛选能力。
3
从内容上看,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大多 为“一人多事”型,即选文围绕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特点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 结构一般可以概括为:人——简历——性格特 点——事件①——事件②——事件③——事件 ④……所谓“层层划读”,就是在每读完一个事件 (或人物)片断时,在文章中用铅笔以竖线划出,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有利于读懂原文意思,理清文 章脉络;二是即使对原文中的内容读不懂,但也可 以知道这个事件发生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是谁 和这个人之间的事,达到“故事没读懂,但题做对 了”的效果。
选项C“车驾”读文到此处,人物频繁出场,既有赵憙、 李子春,又出现了赵王、帝,若凭字面意思,不看选项C 而读文,文意就很难理解(到底是谁“车驾”),会直接造成 后面翻译题的答题障碍,看完选项C后,文意迅速疏通(原 来是皇帝去见赵王),选项解读正确。
②再看概括分析题B选项的后一个层次“担任怀令时……拒 绝了赵王求情”。时间是担任怀令时(命题人往往会在时 间、地点、人物上设误,注意这些词,读文时要对这些词 标注),事件是诛杀李子春,结果是皇上拒绝了赵王求情, 与文意一致,再综合B项上一层次的邓奉事件,这两件事均 体现了“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故选项B“概 括”“分析”均正确。 ③理解了文意,做第(1)个翻译题就“小菜一碟”了,此时 不要立刻动笔翻译,等读完全部文章内容,做完其他题 目,最后再稳稳当当、字斟句酌地答翻译题。
• 全国卷文言文选材大多是正史人物传记,其写作有基本 的规范: • 开头对传主基本信息做简单介绍,如传主姓名、字号、 籍贯等,有时还交代其祖上的情况; • 中间是人物生平履历和主要事迹,一般从其读书、习武、 进入仕途写起,围绕官职变迁介绍其相应的功业事迹, 反映人物的道德品质; • 结尾交代人物的结局,有的还介绍其死后的影响。而概 括分析题主要就是对传主人生事迹、道德品质、影响评 价等方面的考查。 • 因此,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时,要根据写人记事的特 点以及相关题文化常识。当读到“憙 下车”时,若不看题目,此处理解文意感到很生硬、很费 解,看到古文化常识题选项A后,就会茅塞顿开,并能迅 速判定其正确。做到读文与做题相互印证,其解题依据 是:“憙下车”前文有“拜怀令”,这不就是新任官吏就 职吗?再者,反其道而思之,命题人能考“下车”的字面 意思吗?显而易见,选项A正确。
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 憙 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 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 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 中郎将,封勇功侯。/ 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 得
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 以为疑。及奉败, 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 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 愿 责邓谋反, ,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 ,坚持诛杀李 时,诛杀盗贼 ,并 时,南单于称 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 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 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 应该弃恶从善。 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 期间, 慰问吊唁。 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
再看选项B“收考”,此选项是最迷惑考生的一个选项,命 制得非常巧妙,既有助读文意之妙,又有巧设陷阱之妙。 读到“收考”时,文意难理解,再看选项解释,明白了是 “拘捕关押”之意,但此时的考生若稍不注意就顺势陷入 了命题人巧设的陷阱之中,选项的描述很“合理、合 法”:先拘捕→再考察→最后取证。但由“收考”前面的 “二孙杀人”“穷诘其奸”等字眼可判定其犯罪事实确凿 (还作什么考察、什么取证)。
5
采用比对法解答分析概括题
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 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 比对细节看有无词义曲解文意曲解 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 比对因果关系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 比对表范围或程度的词语看是否以偏概全或缩 小范围
掌握一种基本原则
解答文言信息筛选题的基本方法是在明确筛选标准后,将选 项代入原文比对,然后排除那些不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确定 正确的一项。在比对、排除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原则:三 非一析。 所谓“三非”,就是“非其人,非其事,非其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