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的艺术手段
谈京剧武戏表演的艺术技巧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民族文艺谈京剧武戏表演的艺术技巧付伟(江苏长荣京剧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京剧舞台上的把子功,也被称为“把子”或“打靶子”,也有称为“刀枪把子”。
“把子”这个词包含两三个方面,既包括徒手的对打,叫“徒手把子”;也包括器械的对打,这是通常意义的“打把子”;还包括武打道具本身,这是书本上指的“刀枪把子”。
前两者是对打,是动词。
后者是道具,是名词。
它是京剧武戏中最常见的一种武打,一般是对打,也有一人打几个。
两个人对打,无论是否用兵器,都称为“单对儿”。
把子都是从小五套这样比较基础的套路学起,打好基础,逐渐由浅入深,由慢到快,最终达到舞台上需要的效果。
关键词:京剧;武戏技巧;艺术技巧中图分类号:J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6-0153-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6.070京剧四功“唱、念、做、打”的“打”字之中,包含的不仅仅是武打,在实际上还包括了翻、打、跌、扑等,也就是外行人经常说的“翻跟斗”,这些都是京剧武生演员应具备的基本功和平时所练习的。
一、徒手的把子徒手对打套路,称为手把子,把子都是上来先联系小五套,徒手把子也不例外,先练习徒手小五套,其中包括双拍腿、接鼻子、猴摘帽、魁星提斗、赶三拳这五套,主要是练习功架,为更难的徒手把子打好基础,之后可以根据剧目和行当学习斗虎扯、小六击、大六击、小五腿、小五锤、十二腿、车轴辘拳、金刚头子、拳头子、单鞭、五折、拿法、上巴掌、怀操、查拳、罗汉拳、大红拳、铁翅风、黄莺掐嗦等套路。
徒手把子很多剧目都有用,有些是上来就徒手对打,也有先持械,然后互相打掉对方兵器,变为徒手,由此表现战斗的激烈。
另外,一些流派不同,剧目所用的徒手把子也不尽相同,比如《一箭仇》史文恭和武松的对打,按照尚和玉的路子,就是打上面提到的“铁翅风”。
二、器械的把子首先,看京剧舞台上的兵器,京剧舞台上的兵器,分为长兵器、短兵器,还有暗器。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为搬演故事、塑造人物服务。
早在汉代百戏中就有《东海黄公》的节目,通过武术和杂技,表演简单的故事。
唐代盛行歌舞,以载歌载舞著称。
宋杂剧演出分“艳段”、“正杂剧”、“杂扮”三部分,把歌舞、戏剧、杂耍集于一台,起了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作用。
元杂剧在表演上已有简单的武打。
明代弋阳、昆山诸腔勃兴以后,在声乐和舞蹈技艺的结合方面渐趋完善。
清乾隆、嘉庆年间,徽调与汉调合流,继承昆、弋的传统,吸收各种地方戏的优点,逐步向京剧演变,大致到了同治、光绪前后,一个以唱念做打多样统一的完整艺术形式才臻成熟。
戏曲剧种为数众多,表演上运用的艺术手段各有侧重。
大抵搬演生活小戏的花鼓、采茶等系统的剧种,载歌载舞;由坐唱形式搬上舞台的滩簧、曲子等系统的剧种,侧重说唱;昆曲、高腔、皮簧、梆子系统的剧种,唱念做打四功并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剧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上述差别已逐渐缩小。
目前,各剧种大都具备了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
戏曲演员按照传统的规程,从小就从唱念做打几个方面接受严格的基础训练,充分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和程式,熟悉了各种音乐语汇和舞蹈语汇,而后才能进行艺术创造。
戏曲谚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领进门”是指口传身授的传艺,“靠个人”则指个人的揣摩、发挥与创造。
戏曲演员幼时一面苦练基本功,一面拍曲学戏,学会几出或十几出传统折子戏后,就开始登台演出,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学会体验角色,熟悉并发挥唱念做打的艺术功能。
缺少基本功,就失去创作的手段;仅擅基本功的技法和程式,也是难于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
京剧表演中的高难度技巧
京剧表演中的高难度技巧。
因技术性强,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多用于某类特定剧目或特定情境,作为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交流人物之间的特定思想感情,烘托戏剧气氛,加强艺术效果的特殊艺术手段。
有的借助于服饰装扮,如耍帽翅、耍翎子、耍水袖、耍大带、耍髯口、耍甩发、矫功等,有的利用道具砌末,如扇子功、手帕功、椅子功、耍素珠、耍旗、耍盘子等,有的夸张表情、动作,如变脸、喷火;吃火、耍牙等。
武打中的“打出手”以及宝剑入鞘、三锤叠立等,亦属特技范围。
专用霸有些武戏,根据剧情需要,把剧中主要角色伪起霸动作予似丰富和发展,使之更加细腻地刻画人物伪思想感情,例如《挑华车》中的高宠,《铁笼山》中的姜维等都有一些与普通起霸,不同的地方。
走边京剧武功表演程式。
用于夜行、巡营、秘密侦察等行动。
走边的特点是要求身手轻捷矫健,突出在曲折小径上疾走,夜行时脚下崎岖不平,以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严密注意周围环境的感觉。
走边常用云手、蹋腿、飞脚、旋子、蹦子及各种“小排头”穿插组合而成,以配合行动以前的整袖,勒胸、结带、系鞋等一套准备动作。
走边大多应用于短打武生,如《恶虎村》中的黄天霸,武丑如《连环套》中的朱光祖,武旦如《八蜡庙》中的张桂兰等。
走边可分为单人走边、双人走边、多人走边,哑边、响边、水边等。
髯口功京剧表演特技之下,京剧表演中常借助舞弄辑口的动作来展示人物的心情,俗称耍髯口。
耍髯口的技巧有搂、撩、挑、推、托、摊、捋、抄、撕、捻、甩、绕、抖、吹等多种,其中有些是单项动作,有些可以组合起来联贯使用。
必须与舞蹈身段密切配合,才能表达人物的特定思想情绪,如:搂髯多用于昂首高瞻或低头俯视,撩髯多表现思忖、自叹,挑髯多表现瞭望或下决心,推髯多表现沉思、观望、犹豫,托髯、摊髯多表现深思、感叹,捋髯多表现安闲、自得,抄髯、撕髯多表现气忿、喜悦或观看,捻髯多表现思考,甩髯多表现忿慨、激怒、焦躁,绕髯多表现喜悦、得意,抖髯多表现惊怕、畏惧、气恼或病弱,吹髯多表现气恼等。
五大剧种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豫剧的唱腔高亢激越、婉转悠扬, 具有浓郁的中原地方特色。
豫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 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
手段。
代表剧目与人物
01
《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 》、《花木兰》等是豫剧的代表 剧目。
02
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等是豫 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表演艺术 在豫剧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传承与创新
神态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服饰华丽
越剧的服饰非常华丽,色彩鲜艳, 注重细节和装饰,能够很好地展
现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代表剧目与人物
1 2
《红楼梦》
越剧经典剧目之一,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 梦》,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代表剧目之一,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 情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评剧
起源与发展
清朝末年,河北唐山一带的民间说唱艺 术“莲花落”与东北民间歌舞“蹦蹦” 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评剧的雏形。
建国后,评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不仅在专业剧团中广泛演出,还成为 了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20世纪初,评剧在河北、北京一带逐 渐发展壮大,并形成了多个流派,如 “白派”、“新派”、“鲜派”等。
黄梅戏
体现了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 展现了黄梅地区的民俗风情和 人文精神。
跨剧种融合与创新实践
跨剧种融合
将不同剧种的表演元素、唱腔、音乐 等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 表演风格。
创新实践
在保持传统剧种特色的基础上,引入 现代元素和科技手段,进行舞台美术、 灯光音响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对当代戏曲发展的启示
唱念做打的意思
唱念做打的意思
【拼音】:chàng niàn zuò dǎ
【解释】: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唱功,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近义词】:说学逗唱
【成语接龙】:唱念做打——打抱不平——平白无辜——辜恩负义——义无反顾——顾影惭形——形影不离——离合悲欢——欢忻鼓舞——舞榭歌台——台阁生风——风雨如晦
【造句】:
1、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呈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
2、所谓打破“京剧程式”,说白了就是对京剧两百多年来形成的一套“唱念做打”的格调进行革新。
3、锣鼓一敲、主演亮相,标准的京腔京调加上一板一眼的唱念做打,令人耳目一新。
4、京剧表演中的唱念做打,他样样精通。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京剧趣谈》同步练习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京剧趣谈》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共7题;共53分)1.(5分)京剧常识填空。
(1)(1分)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2)(1分)京剧舞台上的五种角色:(3)(1分)是中国京剧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有《霸王别姬》《》《》等。
2.(9分)补充词语。
①巧夺天②天之音③妙笔生④笔走龙⑤黄钟大⑥画龙点⑦惟妙惟⑧如生3.(10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1分)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好之后,能发现真理。
(2)(1分)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3)(1分)花儿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4)(1分)邱少云牺牲自己,挪动一寸地方。
(5)(1分)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困难,我们一定能够克服。
有静有动的亮相4.(1分)静态亮相①填空:俗话说“一动不如”,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
”②上面这句话讲的是下面哪种情况?A.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B.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
5.(1分)动态亮相⑴“激烈到简直风雨不透”运用的手法,从描写,“非常紧张”“唯恐”是对观众的描写,从表现了舞台上的。
⑵判断。
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亮相是京剧的高妙之处。
②动态的亮相能显示武艺的高强,必胜的信心,静态的亮相能让戏剧更好看。
6.(4分)课文回顾。
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和“”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
7.(14分)按要求写句子。
(1)(5分)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写话。
亮相跑龙套粉墨登场有板有眼(2)(1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是。
这句话说明了的道理。
(3)(1分)照样子,补充句子。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京剧的声腔特色
京剧的声腔特色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声腔特色而广受赞誉。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戏剧等多种元素,通过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以及特有的声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京剧的声腔特色,包括京剧的音乐特点、声腔表演技巧以及其对戏剧表达的影响。
1. 京剧的音乐特点京剧的音乐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京剧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调式,展现了古典音乐的魅力。
它通常由乐队伴奏,包含琵琶、二胡、扬琴和打击乐器等,以及特有的唱腔。
a. 声腔表现力丰富。
京剧的声腔有“三宝”之称,分别是二黄、京腔和评剧。
二黄是最常用的声腔之一,以其高亢激昂、刚劲有力的唱腔而闻名。
京腔是京剧的主要声腔之一,以其高亢激昂、磅礴威武的唱腔风格而著称。
评剧则以其悠扬婉转、细腻入微的唱腔让人流连忘返。
b. 调式独特。
京剧音乐的调式多样丰富,包括大调和小调,既有高亢激昂的调式,也有柔和舒缓的调式,使得京剧音乐更具表现力和情感。
2. 声腔表演技巧在京剧的表演中,声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
京剧演员通过独特的声腔表演技巧,使得角色更加生动和立体。
a. 声音的变化。
京剧演员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等巧妙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人物性格。
高音可以表达欢快、激动等情感,低音则适合表达哀伤、怀旧等情感。
b. 声腔的连贯性。
京剧演员在表演中注重声腔的连贯性,以保持整个表演的流畅性。
他们通过控制声腔的连贯性来体现不同角色和情节的变化。
c. 声音的共鸣。
京剧演员通过特殊的呼吸技巧,使声音在喉咙和胸腔中共鸣,使声音更加悦耳动听,并能够充分传达角色的情感与内心世界。
3. 声腔对戏剧表达的影响声腔是京剧中表达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不仅仅是音乐句型的重复,更体现了京剧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
a. 通过声腔来表现人物性格。
不同的声腔风格和演唱技巧可以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
例如,高亢激昂的声腔可以表现出勇敢、豪迈的角色,柔和婉转的声腔则适合表现温柔、细腻的角色。
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行当是我国传统戏曲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手段,各地方戏曲剧种都有行当的划分。
京剧原分十大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后概括为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最后归并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除这四行外,尚有几类次要的角色,如武戏中的配角“武行”和“觔斗行”,以及跑龙套的“流行”,所以也有七行之说,即“生旦净丑,武流觔斗”。
其他地方剧种的行当和京剧大同小异,现我们就京剧的行当作一简单的介绍——1、生行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以面部化妆为俊扮为其特点。
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种类。
老生:指生行中的中年或老年形象,以戴胡须(即髯口)为其特点。
又根据其不同的表演特点,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靠把老生三类。
小生:指生行中的年轻人形象,根据不同的表演特点,可分为扇子生、纱帽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等类别。
(《群英会》的周瑜是雉尾小生)武生:指生行中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又有长靠武生(表现大将)和短打武生(表现绿林英雄)之分。
前者扎大靠,重工架;后者穿紧身衣服,重翻打。
(如《长坂坡》之赵云)红生:有时将其归入武生行,指勾红脸的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最典型的是关羽和赵匡胤。
2、旦行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十字坡》的孙二娘等。
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吊金龟》中的康氏、《辕门斩子》的佘太君等。
京剧的表演方式
北风吹(京剧)
你爹北风那个吹雪花 我钱少不能买 那个飘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雪花那个飘飘 我给我喜儿扎起来 年来到 哎~~扎呀嘛扎起来 风卷那个雪花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在门那个外 我爹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风打着门来门自 开 给我扎起来 我盼爹爹快回家 哎~~扎呀嘛扎起来 欢欢喜喜过个年 在音乐声中结束! 欢欢喜喜过个年 人家的闺女有花 戴
1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 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 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 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 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 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2、戏 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 “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 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 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 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 所熟知的“唱、念、做、打”。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 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 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 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 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 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 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 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 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 驭马行舟。
京剧花旦的表演技巧
京剧花旦的表演技巧京剧花旦的表演技巧花旦按照表演的不同人物类型分为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
闺门旦扮演的主要是还没有出嫁的少女,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了京剧花旦的表演技巧,一起来看看吧!(一)表演不能脱离剧情。
演员在表演时为了追求舞台效果,或是为了更深地打动观众,或是为了更明白清楚地告诉观众所要表现的内容,往往在表演中夸大动作,或夸张唱腔,而背道而驰,画蛇添足,使表演虚假过火,破坏了人物的真实感,反而使观众脱离剧情。
(二)讲究口型的审美。
演员在表演时,特别是在演唱中,为了感染观众或是感情过于投入或是为了声音更加悦耳,而使面部表情夸张或僵化,口型张得过大失去了欣赏性。
在此要强调一下花旦的口型问题,它既要悦目,又要悦耳。
(三)注重角色的语言特色。
闺门旦,扮演的大多数是一些活泼、天真、纯洁的少女。
这些少女是一些“小家碧玉”。
她们不受封建礼教的`沾薰,敢于大胆地爱,她们富有同情心,怜悯那些落魄或落难的青年男子,甚至以身相许。
比如《拾玉镯》中的孙玉姣,《柜中缘》中的刘玉兰,《金玉奴》中的金玉奴,均属闺门旦行当。
闺门旦的表演舞蹈性强,身段活泼。
唱腔以高亢、活泼、明快的西皮或以表达幽怨、纤细情感的南梆子为主,不唱二黄。
念白以京白为主,有的也念韵白。
玩笑旦,是扮演一些性格爽快、好说好笑的青壮年妇女。
这类人物不同于闺门旦。
闺门旦多数为少女,而玩笑旦则多为少妇;她们不同于泼辣旦,身上没有那种风风火火,说打就打的泼辣劲儿。
她们是饱受风霜的底层人物,比如像《打面缸》中的失足妇女周腊梅,《小上坟》中的贞妇萧素贞,《卖饽饽》中的小商贩王三姐等。
小旦,扮演少女角色。
小旦是主要旦角的配角。
比如《白蛇传》中的小青,《孔雀东南飞》中的小姑,《翠屏山》中的丫环迎儿等。
但是,为了突现身份地位卑微的使女、丫环的聪慧,有些单折戏也作为主角,比如《春香闹学》中的春香,《小放牛》的村女,便是突出的一例。
总之,京剧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伫立于世界戏剧之林,因为她不仅具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舞台美学,还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表演手段,节奏强烈的器乐、唱腔等。
京剧的基本动作
京剧的基本动作京剧作为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式之一,其表演艺术极富特色,其中包括一系列标志性的基本动作。
这些动作不仅是表演技巧的体现,也是传递角色情感和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京剧中一些常见的基本动作:1. 身段(Shen Duan)●定义:身段是指京剧中演员的身体动作和姿态,包括走、站、坐、躺等基本动作。
●特点:动作夸张、优美,讲究线条感,强调身体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2. 手势(Shou Shi)●定义:手势包括手指、手腕、手臂的动作和姿态。
●应用:用于表达情感,或描绘物体,如描画风景、表现用餐、撑伞等。
3. 眼神(Yan Shen)●定义:眼神是指演员通过眼睛的注视、眨眼等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意图。
●重要性:眼神在京剧中非常重要,可以传达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
4. 步法(Bu Fa)●定义:步法是指演员在舞台上行走的方式,包括变换的速度、方向和步子的大小。
●种类:如"弓步"、"仆步"、"马步"等,每种步法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和含义。
5. 身法(Shen Fa)●定义:身法是指演员身体的转动、弯曲、跳跃等复杂动作。
●应用:常用于表演打斗、舞蹈等动态场景。
6. 唱、念、做、打●唱(Chang):京剧的唱腔,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故事。
●念(Nian):有节奏的念白,用于叙述情节和表达情感。
●做(Zuo):即前面提到的身段、手势、眼神等身体动作。
●打(Da):武打动作,包括舞蹈和战斗场景。
这些动作的学习和掌握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
京剧演员通过这些精确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来讲述故事,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京剧有哪些表现手法
京剧有哪些表现手法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而你对京剧的形成了解吗?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京剧是如何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京剧的形成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
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
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
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一代京剧演员中,尚有老生卢胜奎、薛印轩、张汝林、王九龄、梅兰芳等;小生龙德云、徐小香;旦胡喜禄、罗巧福、梅巧玲;丑杨鸣玉、刘赶三;老旦郝兰田、谭志道;净朱大麻子、任花脸等,他们为丰富各个行当的声腔及表演艺术,均有独特创造。
后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勇于突破青衣、花旦的严格分工旧规,为旦角的演唱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同光名伶十三绝》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
他参照了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的形式,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1860至1890)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扮演的剧中人物描绘出来,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此画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进化社朱复昌在书肆收购,经缩小影印问世,并附编《同光名伶十三绝传》一册。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二、京剧的功法
京剧的舞台动作就是戏剧性 舞蹈,而舞蹈主要是通过手、 足的动作表现的。所以,京 剧中足的动作和手的动作一 样,都应是艺术化的动作, 要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气——用气是歌唱艺术的关 用气——用气是歌唱艺术的关 键,用气技巧的好坏直接关系 到歌唱质量的好坏。 京剧演唱讲究用“丹田之气” 京剧演唱讲究用“丹田之气”, 即要求气息从“丹田” 即要求气息从“丹田”(小腹) 发出,畅通无阻地经过胸腔、 喉腔,冲击声带,再从口腔、 鼻腔、头腔运出。
换气——因为京剧的唱段 换气——因为京剧的唱段 比较长,旋律比较复杂, 所以在旋律的行进过程中 演员要寻找机会换气,这 在京剧行话中叫“气口” 在京剧行话中叫“气口”。 分“明气口”和“暗气 明气口” 口”。
吐字——京剧行腔特别讲究“ 吐字——京剧行腔特别讲究“字正 腔圆” 腔圆”。在京剧的演唱中,有些字 可以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 它们分别指一个字的声母、韵腹、 韵尾部分。字头要求交代清楚,唱 时用“喷口” 时用“喷口”突出;字腹是主体因 而要求唱得响亮圆润;字尾是唱腔 结束时的归韵,因而要收束得含蓄 有韵味。
京剧的“四功” 京剧的“四功”、 五法” “五法”
“四功五法”是京剧表演艺术最重 四功五法” 要的基本功。 唱、念、做、打为“四功” 唱、念、做、打为“四功”。 手、眼、身、发、步为“五法” 手、眼、身、发、步为“五法”。 “四功”与“五法”是京剧表演体 四功” 五法” 系中演员形体的技法,二者密切相 关,不可分离,因此并称为“ 关,不可分离,因此并称为“四功 五法” 五法”。
念白按形式划分,可分为对白、旁白 与自报家门三种。 对白,是剧中人物相互之间的对话。 对白还有一种边说边唱的形式。 旁白,是指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某角 色在戏台的一旁背着剧中人评价他或 者表达自己内心活动的说白,又称作 “背供”。这是一种直接与观众交流 背供” 思想情感的念白形式。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京剧趣谈》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京剧趣谈》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练习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驰骋.(chěn)尴.(gān)尬.(gà)B.彻.(chè)底抡.(lūn)圆C.奴.(nú)仆.(pú)戛.(gá)然而止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骤”的声母是j。
B.“隆”是上下结构的字。
C.“倾”的韵母是inɡ。
D.“弯曲”中“曲”的读音是qǔ。
3.下列关联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虽然)真马不可能出现在京剧表演的舞台上,(但是)就用一根小小的马鞭来解决了这个问题B.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C.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 就)得“狠狠做戏”。
D.这已经(不是)戏剧,(而是)杂技了。
4.下面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与戏曲无关的一个是()A.有板有眼B.科班出身C.戛然而止D.字正腔圆5.下列句子中,不是..反问句的是哪一项?()A.这,哪里还是戏剧?B.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C.您是贝多芬先生吗?D.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6.写出近义词。
驰骋——( ) 战胜——( ) 高妙——( )显现——( ) 奇特——( ) 凸现——( )7.比一比,组词语。
虚( ) 维( ) 彻( ) 驰( )虑( ) 唯( ) 切( ) 弛( )扑( ) 凸( ) 绱( ) 戛( )仆( ) 凹( ) 淌( ) 嘠( )8.画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1)京剧里还有一些________(虚伪虚拟)的道具,但一样感觉可使用。
(2)京剧________(继承传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
(3)杂技成分的存在,________(显现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9.京剧常识填空。
(1)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剧舞台上的五种角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是中国京剧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有《霸王别姬》《________》《_______》等。
京剧的五大特征
京剧的五大特征1、综合性。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在京剧的整个艺术中,有很多艺术因素。
包括文艺音乐、戏曲舞蹈、杂技、武术、舞美、刺绣等。
,并融合了各种艺术因素,使之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2、虚拟性。
京剧中的虚拟性是指以虚拟实,也就是京剧界常说的“以假见真”。
首先是角色行为的虚拟。
如上山骑马、行船、上楼、下楼、开门、关门、喂鸡、饮酒等行为动作,都是采取虚拟的方式表演出来的。
在表演时,有时也借助一些真实道具,像手帕、扇子等等,但整个看还是虚拟的。
另外在场面与时空上也是虚拟的。
在京剧界,人们常说:“三四人千军万马,六七步万水千山。
”,这句话是指戏台上用四个龙套演员,就可以虚拟地代表千军万马;演员在场上跑几个“圆场”,则表示跑了几十里或更远的路程。
再有就是精神气质方面的虚拟手法,即只要有利于人物的表现,可以使用真实生活不可能出现的动作、图景等。
这种虚拟的艺术手法,使京剧的表演十分生动精彩而且传神。
3、程式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京剧中最讲究规矩,这里所说的“规矩”就是程式。
在京剧艺术中,从剧本台词的编写、场面情节的处理、乐队的伴奏、舞美的设计,以及演员表演中的演唱、念白、动作表演、脸谱勾画、服装穿戴等等,无不有着一整套规矩。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这些规矩,而不能离开程式随意去做。
4、技艺性。
京剧表演充满了技艺性,无论唱、念、做、打都有一定的技巧在里面。
许多技艺需要通过长期而特殊的基本功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在京剧表演中,如果不掌握一套技艺,不用说去表演,恐怕连在舞台上“走路”也会是‘寸步难行的'。
5、娱乐性。
因为京剧综合性、技术性强,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无论从听觉还是视觉的角度,京剧的表演都能给观众提供美的享受。
京剧的练声方法(一)京剧中旦角的咬字、吐字技巧要想把单词发音清晰甜美,就要找到每个单词在嘴里的具体发音部位。
首先,一个字要固定在某个部位,这个部位要让声音宽广明亮;其次,因为唱腔的抑扬顿挫,需要婉转地用气,需要有吐纳和呼吸的技巧。
京剧的特点
京剧的特点京剧的艺术特点是讲究唱、念、做、打,字正腔圆。
京剧中有四大行当,即生、旦、净、丑,用各种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忠、奸。
京剧的特点有哪些,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高度的规范和固定化,不同行当的唱念有各自不同的声腔,表演的动作,唱念做打等及服装,脸谱,道具等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服装特点:纹样在戏装中,不仅是美饰,也具有象征意义.皇家和大臣的服装多用龙纹图案,它是封建权威和尊严的象征;武将的开氅多用虎豹图案,象征勇猛;文生的褶子描绘梅、兰、竹、菊,与他们的性格气质有关;而谋士的戏装用极图、八卦来象征智慧和道术.综合性:指京剧中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京剧中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舞台和时空方式: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有时在演出过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称为“二道幕”,用它把摆设桌椅、演员换装等准备工作挡在幕后,幕前可同时有演员表演,使京剧的演出更加紧凑.虚拟性:京剧的场景和道具相当简单,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音乐的特点: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唱腔.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簧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京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京剧的艺术特点是讲究唱、念、做、打,字正腔圆。
京剧中有四大行当,即生、旦、净、丑,用各种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忠、奸。
京剧的特点京剧的特点有: 1、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高度的规范和固定化,不同行当的唱念有各自不同的声腔,表演的动作,唱念做打等及服装,脸谱,道具等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
京剧的艺术手段 微课设计
《京剧的艺术手段——唱念做打》微课教学设计方案新课教授一、今天,我将为同学们一一介绍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
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唱”指的是唱功。
“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
“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
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
京剧表演中的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视频)二、“唱”是戏曲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演员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精神状态,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剧中人的心曲。
在戏曲里,“唱”作为主要艺术手段之一,它不是单独运用的,而是和“念、做、打”等艺术手段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塑造人物服务。
(观看视频)三、“念”是指念白,念白与“唱”互相补充、配合,也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
念白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铿锵悦耳,与“唱”相互协调。
(观看视频)聆听思考思考记忆通过视听结合让学生动用多感观学习京剧中的四大艺术手段——唱念做打解决教学重难点。
新课教授四、“做”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
“做”并不是纯技术性表演,而是各具特点的内涵与表象。
一举手,一投足,既有内心的体验,又能通过外形加以表现,内外交融,得心应手,全为塑造形象服务。
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手、眼、身、步各有多种程式,髯口、翎子、甩发、水袖各有多种技法,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以突出人物性格上、年龄上、身分上的特点,并使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增光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
指的是舞蹈化的形体动 作,包括手、眼、身、 步的各种程式动作和舞 动髯口、长发、水袖、 帽子、手帕、扇子等服 饰、道具的技法,用来 突出人物性格,表达人 物的情绪、情感。
“打”
京剧舞台上的“打”是 从中国传统武术动作中 提炼出来的一些基本的 招式和翻跌的技艺,讲 究身段动作的舞蹈之美。
Thank you
“唱”
京剧中的“唱”占首 要地位,发声部位大 体分为胸腔、头腔、 深喉、浅喉,不同的 行当、表演流派,其 发声、咬字、行腔、 运气都有一些独创的 方白,也就是人物 的说话,主要起叙事作 用。京剧对念白格外重 视, 有“千斤话白四 两唱”的说法。 念白 分为京白和韵白两种, 前者接近日常生活语言; 后者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舞台语言声调抑扬顿挫。
京剧
表演的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 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 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 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念白。而“打” 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 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 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 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 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 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 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