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大楼项目建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1.1概况
项目名称:XX市XX大楼
项目承担单位:东城街道XX经济合作社
项目负责人:xxx
项目选址:xx路与xx路交叉口南侧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xxx㎡
地上建筑面积xxx㎡,地下建筑面积xxx㎡
项目总投资:xxx万元
1.2建设单位概况
XX市XX村地处XX市中心,全村面积x平方公里,辖xx、xx、x 个居委会。常住人口xxx人。东临xx东路,北临xx路,西临xx东路,xx中路横穿其中,交通便利,是XX商业中心。
1.3项目编制依据
《XX市总体规划》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 GB50180-93
《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浙委发 [2007] 64号)
XX市XX大楼闲置土地E-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提供方案设计
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第二章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XX市位于浙江省中部,xx市xx部,总面积xxxx平方公里,人口约xx万。
近年来,XX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XX 村地处XX市商业闹市区,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稀缺紧俏。为使土地资源优化,提高土地利用率。根据政办抄 [2009] 78号文件,决定拆除原XX大楼,拆除后土地由土地收储交易中心收储,拆迁进行异地置换,置换区为xx路与xx交叉口东南角地块,建筑占地面积xxxx平方米,性质为国有划拨。XX大楼区块拆除后土地的征地款与置换区块用地的国有划拨成本款相抵。
2.2必要性
原XX大楼位于XX市中心街区,用地紧张。原建筑设计容积率低且无地下停车位,车辆占道停车问题严重,导致交通拥堵。重建大楼迫在眉睫。
新XX大楼位于xx路与xx路交叉口以南地块,东临临街商住街(未建),西临xx路,北临xx路,南临拆迁安置区住宅,地块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良好的商业居住和生活环境。新XX大楼建筑占地面积x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x平方米。汽车坡度采用单车道(停车泊位小于x个)地下停车泊位x个,考虑部分地面停车,提高容积率,并解决停车难问题。建筑物分成二个功能区,西北区为休闲活动区,东南区为餐饮、客房、会议区。休闲活动区一层为大厅、休闲,二至七层为休闲包厢;餐饮、客房、会
议区一层为大厅、餐厅,二层为伙房、餐厅包厢,三层为餐厅包厢,四至七层为客房及小型会议室,八层为中型会议室及总经理室。建筑立面造型与相邻街景立面相协调,运用现代处理手法,使建筑群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温暖感。在立面处理上,考虑到综合楼的性格特征,将建筑物的形态加以适度的夸张,呈现出生动大胆的组合形态,使建筑产生多变的透视效果,丰富了建筑与环境的对话。
立面设计手法及细部做法,都体现出一种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通过建筑物不同部分不同尺度的外挑,使建筑物具有公共建筑的特征,又通过各建筑体块的大尺度和精心处理细部的对比,使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建筑物主体的暖色调中,通过墙体的线条,形成了大量醒目的条形色块,从而使建筑物在稳重中更好地透露出时代的气息。
通过相同的立面构成方法,不同的构成元素,在韵律和节奏中制造变化,充分满足单体建筑功能要求,设计布局合理,空间结构明确。营造舒适、安逸的居住休闲环境。充分利用地块特征,以经济、适用、美观为主导设计思路。
建筑造型简洁、明快、典雅,现代建筑的新风貌、新形象。建筑平面以功能为主,从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到使用功能的需要,对平面布局、柱网结构等多方面的推敲与刻画,塑造特色丰富的室内空间环境。垂直交通组织有序,符合消防疏散要求。建筑立面处理着手与整个的城市空间界面在整个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追求大手笔,富有视觉感染力的立面造型,建筑体型通过几何板块的组合,体现出沿街
立面有序延伸,竖向错落有致。立面外观采用真石漆与玻璃窗户有机的结合。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3.1项目选址
本项目选址在xx路与xx路交叉口以x地块,建筑占地x㎡, 项目地上建筑面积x㎡,地下建筑面积x㎡。
3.2建设条件
3.2.1气象特征
XX市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温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据气象台多年观测,其主要特征如下:
年平均气温17.5℃
极端最高气温41.7℃
极端最底气温-11.8℃
平均无霜期245天
平均日照时数1909小时
年平均降水量1483毫米
年最大降水量2133.7毫米
年平均风速1.35m/s
静风频率30.05%
年主导风向NE(12.56%)、ENE(8.58%)、E(7.74%)
3.2.2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XX属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I度区,根据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埋藏条件,参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确定本场地土为中软土类型,场地类别II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值0.25s,建筑抗震设防可按有关规范执行。
3.2.3工程地质
3.2.3.1位置、地形地貌、地质
地质位于溪心路与金城路交叉口南侧。本区地貌属堆积地貌冲洪积平原。场地较平坦,场地为耕地,现还未回填整平,各勘探孔孔口地面相对高差为0.73m。地层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Q4)杂填土(m1 Q4)、耕土(pd Q4)、粉质粘土(a1 Q4)及圆砾(a1-p1 Q4)等;下部基岩为白垩系下统朝川组(k^c)粉砂岩。
3.2.3.2岩土层构成及特征
根据地基土组成及性状,在勘察深度内,场地地基土从上至下可划分为以下6层(见附图2):
①层:杂填土
杂色,灰褐色,干。成分碎砖及粉砂岩碎块。为近期平整场地所填,结构松散,均匀性差。该层分布不稳定,仅见于z10等孔。层厚
0.80m,层面高程87.54m。
②层:耕土
灰黑色,成分主要为粘性土,含植物根系,结构疏松。该层分布不稳定,z10孔缺失该层。层厚0.40~0.50m,层面高程87.19~87.92m。
③层:粉质粘土
黄褐色,硬可塑。土切面光滑稍有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