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3G材料学课件

合集下载

《Ch高分子材料》课件

《Ch高分子材料》课件
《Ch高分子材料》PPT课 件
这是一个关于《Ch高分子材料》的PPT课件,旨在介绍CH高分子材料的特点、 制备方法、物理化学性质、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1. 介绍CH高分子材料
CH高分子材料定义和特点
CH高分子材料是一类以碳和氢元素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聚合物,具有高分子量、可塑性强、 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
通过调控CH高分子 材料的形态和结构, 可以制备纳米级别 的颗粒,用于催化、 药物传递等领域。
吸附分离材料
CH高分子材料具有 较大的比表面积和 可调控的孔径结构, 可用于气体和液体 的吸附分离。
电化学材料
基于CH高分子材料 的电极材料具有优 异的电化学性能, 适用于锂电池、超 级电容器等领域。
5. CH高分子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 用前景
2
溶液聚合法
将单体溶解在适合的溶剂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实现高分子聚合。
3
界面聚合法ຫໍສະໝຸດ 在两种不相溶的溶液界面上进行高分子聚合,如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法。
4
模板法
利用模板的特殊形状和化学亲和力来控制高分子材料形成,如分子印迹聚合法。
3. CH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结构特征
CH高分子材料具有多样化 的化学结构,包括线性、 支化、交联等。
成键特点
CH高分子材料中的碳-碳 键和碳-氢键是其稳定性和 性能的重要因素。
密度、分子量、分子 量分布
CH高分子材料的密度、分 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对其 性能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
4. CH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薄膜材料
CH高分子材料可用 于制备透明、柔韧 的薄膜,广泛应用 于包装、显示器等 领域。
纳米颗粒
CH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三章_不饱和烃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三章_不饱和烃

第三章 不饱和烃I 烯烃● 定义: 含有碳-碳双键(C=C)的烃叫烯烃。

碳-碳双键(C=C)是烯烃的官能团。

●开链单烯烃的通式:C n H 2n 。

例如:H 2CCH 2H 2CC CH 3CH 3H 2CCH CH 3I 烯烃一、乙烯的结构乙烯分子的构型双键:DH mθC=C=610KJ/mol;ó单键:DH mθC-C=350KJ/mol1、碳原子的sp 2杂化2s2p激发态2s2p激发基 态sp 2p杂化1200sp 2杂化轨道sp 2杂化与未杂化的轨道乙烯分子的结构乙烯分子中的σ键乙烯分子中的π键2、乙烯分子中π键的形成及π电子云的分布π键小结π键为轴平行的p轨道侧面交盖成键;π键不能单独存在,分散于sp2轨道所在平面的上下两层,不能绕键轴自由旋转;π键电子云流动性大,受核束缚小,易极化。

∴π键易断裂、起化学反应;π键键能小,不如σ键牢固碳碳双键键能为611KJ/mol,碳碳单键键能为347JK/mol,∴π键键能为611-347=264K/mol7二、命名和异构系统命名法(1) 选择主链:含双键的最长碳链含双键的取代基多的最长碳链为主链(2) 给主链碳原子编号:从最靠近双键的一端起CH 3CCCH 2CH 2CH 2CH 2CH 2CH 2CH 3CH 2CH 2CH 2CH 31 2 3 4 5 6 7 86-甲基-3-戊基-2-辛烯(3) 标明双键的位次: 将双键两个碳原子中位次较小的一个编号,放在烯烃名称的前面。

1-烯烃中的“1”可省去。

4-甲基-2-乙基己烯5- 十一碳烯碳原子数在10以上的烯烃,命名时在烯之前还需加个“碳”字,例如十一碳烯环烯烃加字头“环”于有相同碳原子数的开链烃之前命名烯基的命名CH2=CH-乙烯基CH3-CH= CH- 丙烯基CH2=CH-CH2- 烯丙基注意这二者的区别异构现象(注意相关概念)C以上的烯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顺反异构4烯烃的构造异构13① 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立体异构现象)•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当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各连接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可能产生不同的异构体.条件:—构成双键的任何一个碳原子上所连接的两个原子或基团须不同.•能够用常规方法将顺反异构体分离出来。

材力讲稿ch23r共40页PPT资料

材力讲稿ch23r共40页PPT资料
320M Pa,试校核铆接头的强度。(假定每个铆钉受力相等。)
P
P 解:受力分析如图
t
b
t
P Fs Fb 4
P
P
123
P
d
P/4
123
18
2.7 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剪应力和挤压应力的强度条件
F A s sP d23 .1 1 4 1 1 .6 2 0 170 1.3 8 M 6 P a
综上
L m L 1 a ,L 2 x 5 .3 m 3 m
m
P
h AQ
L
b
d
17
2.7 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例4 一铆接头如图所示,受力P=110kN,已知钢板厚度为 t=1cm
,宽度 b=8.5cm ,许用应力为[ ]= 160M Pa ;铆钉的直径 d=1.6cm,许用剪应力为[]= 140M Pa ,许用挤压应力为[bs]=
④剪切面上的内力:
内力 — 剪力Q ,其作用线与 剪切面 剪切面平行。
n P
5
2.7 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合力) P
n
Q n
3、连接处破坏三种形式:
①剪切破坏
n
沿铆钉的剪切面剪断,如
P (合力)
沿n– n面剪断 。 ②挤压破坏
剪切面
n P
铆钉与钢板在相互接触面 上因挤压而使溃压连接松动, 发生破坏。
1、连接件
在构件连接处起连接作用的部件,称为连接件。例如: 螺栓、铆钉、键等。连接件虽小,起着传递载荷的作用。
螺栓
特点:可传递一般 力,
P
P
可拆卸。
2
2.7 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P
P
铆钉
无间隙

ch1-3,4,5,6-基础知识

ch1-3,4,5,6-基础知识
聚合度 DP = n
构造单元、单体单 元、重复单元
主链
H2C CH2
n
Cl
侧基 〔或侧链〕
聚合度
如果高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缩聚而成的,其 重复单元由不同的单体单元组成。例如尼龙:
重复单元:-NH(CH2)6NH-CO(CH2)4CO-。
构造单元: -NH(CH2)6NH-和-CO(CH2)4CO -
如:聚苯乙烯
CH2
CH
n
聚乙烯醇(假想单体)
CH2
CH
n
OH
(2)单独或两种不同单体聚合常取单体名或简称,后缀 为“树脂〞或“橡胶〞。如:酚醛树脂、丁苯橡胶、乙 丙橡胶 等。
(3)以高分子的特征构造命名:
如:聚酰胺 聚碳酸酯
C( C H 2 ) 4
CN H( C H 2 ) 6
N H
n
O
O
酰胺基团
Polymer: 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
Macromolecule: 大分子、高分子
1.3.2 根本概念
n CH2=CH2
单体
-(CH2-CH2)n-
聚合物
要特别注意单体单元、构造单元和重复单元的异同。 如果高分子是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其重复单元就是 单体单元或构造单元。例如聚氯乙烯的重复单元、单体 单元和构造单元都是 -CH2-CHCl-。
O O CO
CH3
C n
CH3
碳酸根
(4)译名、商品名或俗称 合成纤维在我国称之为“纶〞(来自-lon的译音):
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腈纶(聚丙烯腈) 等; 聚酰胺常用其商品名的译名尼龙(Nylon)。 其他商品名还有特氟隆(聚四氟乙烯)、赛璐珞(硝酸纤 维素)等。而俗名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电木 (酚醛树脂)、电玉(脲醛塑料)等也已被广泛采用。

化学CH固体结构PPT课件

化学CH固体结构PPT课件
1.原子规则排列:晶体中原子(分子或离子) 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规则排列,存在长程有序, 而非晶体的原子无规则排列的。
2021/6/15
晶态与非晶态
6
第6页/共187页
2021/6/15
2.是否有固定熔点: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 无固定的熔点,液固转变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
3.各向异(同)性:晶体具有各向异性(anisotropy), 非晶体为各向同性。
因此,实际存在的晶体结构是无限的。
2021/6/15
24
第24页/共187页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晶面(crystal plane):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所构成的平面。
晶向(crystal directions):通过晶体中任意两个原子中心 连线来所指的方向表示晶体结构的空间的各个方向。
晶向指数(indices of directions)和晶面指数(indices of crystal-plane)是分别表示晶向和晶面的符号,国际上 用Miller指数(Miller indices )来统一标定。
15
第15页/共187页
问:上表中为什么没有底心四方点阵 十四种布拉菲点阵的结构图
2021/6/15 和面心四方点阵?
16
第16页/共187页
1.三斜晶系
简单三斜点阵
2021/6/15
a≠b≠c α≠β≠γ≠90°
17
第17页/共187页
2.单斜晶系
简单单斜点阵
底心单斜点阵
• a≠b ≠c α=γ=90°≠β
(1) 设定坐标系:将原点设在待标定晶向上。
((32) )化走整步数:将从沿原三点个出坐发标,轴分行别走沿的以各坐标轴方向行走 ,作

《Ch高分子材料》PPT课件

《Ch高分子材料》PPT课件
?Ch高分子材料?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9.1 高分子材料概述
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与各 种添加剂配合而形成的材料。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力学性能
§9 .2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
粘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作用。
一〔、三〕高强分度子和化断合裂物的力学性能
§9 .2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
1. 强度很低,但有时比强度高于一些金属。
2. 裂纹易扩展,某些高聚物有环境应力断裂现象。
3. 冲击韧度相差很大。
4. 硬度虽低,但耐磨性高,如塑料摩擦系数小,还有 自润滑性。


C l
C l
还有无规共聚、交替共聚、嵌段共聚及接 枝共聚等。
§9.1 高分子材料概述
三、高分子化合物的构造
〔2〕空间构型
§9.1 高分子材料概述
三、高分子化合物的构造
3. 大分子链的形状
〔1〕线型分子链 〔2〕支化型分子链 〔3〕体型分子链
〔1〕〔2〕称线型 聚合物,可反复使用; 〔3〕称体型聚合物, 不可反复使用。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 二、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三、高分子化合物的构造 四、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
§9.1 高分子材料概述
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大量的大分子构成的,而大分子是由一种或 多种低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连接起来的低分子或网状的分子。因此高 分子化合物又称高聚物或聚合物。
组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

CH3G材料学课件

CH3G材料学课件

P29
奥氏体化后,当采用不同的冷却速度冷却时,将会转变 出不同的组织,具备不同的性能。所以,冷却过程是热处理 的最关键环节。 下表列出了45钢在同样奥氏体化条件下,采用不同冷却 速度冷却时的力学性能数据。
45钢经过840ºC奥氏体化后,不同条件冷却的力学性能 冷却方法
σb/ MPa
519
δ( %)
32.5
一、钢的退火
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钢,加热至 适当温度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
课堂提问 1.什么是钢的平衡状态组织? 2.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状态组织是 什么?
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缓冷是退火的主要特点,一般是将 工件随炉缓冷到小于550℃时出炉空冷。 1、退火目的
物为贝氏体型组织(B)。 根据其组织形态不同,贝氏
体分为上贝氏体(B上)和下贝氏体
(B下)。 上贝氏体形成温度为550~350℃。 下贝氏体形成温度为350℃~ 230℃ (Ms)。
上贝氏体呈羽毛状,下贝氏体呈黑色针状。
B上脆性大,很少采用
B上
B下综合力学性能好
B下
B上 B下
c)
上贝氏体强度与塑性都较低,无实用价值。下贝氏体除了强度、 硬度较高外,塑性、韧性也较好,即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 生产上常用的强化组织之一。
ψ ( %)
49
HRC
随炉冷却
15~18
空气冷却
油中冷却 水中冷却
657~706
882 1078
15~18
18~2 7~8
45~50
21 4
18~24
40~50 52~60
当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冷却时,奥氏体在A1线发生转变;但冷 却速度较快时,奥氏体常需过冷到A1线以下Ar1时 ,才能发生转 变,在共析温度以下存在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ch单晶硅特性解析实用PPT课件

ch单晶硅特性解析实用PPT课件

第13页/共48页
1.1.3硅单晶的晶向、晶面
• 硅单晶由两套面心立方结构套构而成,有双层密排 面。
• 双层密排面:原子距离最近,结合最为牢固,晶面 能最低,腐蚀困难,容易暴露在表面,在晶体生长 中有表面成为{111}晶面的趋势。
• 两层双层密排面之间:原子距离最远,结合脆弱, 晶格缺陷容易在这里形成和扩展,在外力作用下, 很容易沿着{111}晶面劈裂,这种易劈裂的晶面称 为晶体的解理面。
9.0×106 108
1.1硅晶体结构的特点
硅、锗、砷化镓电学特性比较
• 锗应用的最早,一些分立器件采用; GaAs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化合物半导体,主要是中等集成度的高速IC,及超过 GHz的模拟IC使用,以及光电器件
• 从电学特性看硅并无多少优势,硅在其它方面有许多优势 。
第6页/共48页
硅、锗、砷化镓电学特性比较
• 如(100)晶面。等价晶面表示为{100}。 • [100]晶向和(100)晶面是垂直的。
立方晶系的几种主要晶面
第12页/共48页
1.1.3硅单晶的晶向、晶面
硅晶面
Si面密度:(100) 2/a2
(110) 4/√2a2=2.83/a2
(111) 4/√3a2=2.3/a2
硅常用晶面上原子分布
• 替位杂质通常是在微电子工艺中有意掺入的杂质。例如,硅晶体中掺入Ⅲ、Ⅴ族 替位杂质,目的是调节硅晶体的电导率;掺入贵金属Au等,目的是在硅晶体中
添加载流子复合中心,缩短载流子寿命。
第20页/共48页
1.2硅晶体缺陷——线缺陷
• 线缺陷最常见的就是位错。位错附近,原子排列偏离了严格的周期性,相对位 置发生了错乱。
元硅晶体结构的特点
• 硅是微电子工业中应用 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 占整个电子材料的95% 左右,人们对它的研究 最为深入,工艺也最成 熟,在集成电路中基本 上都是使用硅材料。

Ch13材料表面技术

Ch13材料表面技术

§13.2 电镀和化学镀
(1)镀Mo显著提高发动机QT缸体的耐磨性。 (2)汽油机铸铝活塞裙部外表面镀Sn。 (3)活塞环用合金ZT,第一道环镀Cr,第二道环镀Sn或P化。 (4)拉伸钢质零件,毛坯表面需镀Cu或P化,使毛坯表面形成 一层隔离层,能储存润滑剂,具有自润性能。 (5)电镀黄铜(仿金电镀),如Cu-Zn、Sn-Cu-Zn,可能到 18K~24K黄颜色仿金电镀层,可用于:灯饰、日用五金制品; 汽车轮胎子午线钢丝的电镀,提高橡胶与钢丝的结合强度;节约 Au,在镀Au前先镀黄铜。 (6)减摩镀—轴承电镀,电镀软金属如Sn、Pb、In等,在摩擦 表面上改善磨合性能。
四、铬酸盐处理
§13.3 化学转化膜技术
将金属或金属镀层放入含有某些添加剂的铬酸或铬酸盐溶液中, 通 过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在金属表面生成以铬酸盐(三价铬或六价铬)为主 的膜的方法,有时也称钝化。
铬酸盐膜的主要特性:
(1)对基体金属的保护作用 (2)表面装饰性
§13.4 表面涂敷技术
一、涂料与涂装 二、粘涂 三、热喷涂 四、热浸镀
粘涂的一般工艺过程:表面预处理(清洗、粗化、活化) 配胶
涂敷(刮涂法、刷涂法、模压法等) 固化(室温或加热固化) 后处理(如清理、修整或表层机械切削、磨削加工)。
二、粘涂
§13.4 表面涂敷技术
表面粘涂技术的应用
1. 零件的减磨润滑
粘涂技术获得的涂层通常称为粘结固体滑膜。在空间技术方面应用 广泛。例如,人造卫星的天线驱动系统、太阳电池帆板机构、光学仪器的 驱动机构和温控机构、星箭分离机构及卫星搭载机械等都使用了粘接固体 润滑膜润滑。
喷丸
§13.1 材料表面技术概述
§13.2 电镀和化学镀
一、电镀 将零件作为阴极放在含有欲镀金属的盐类电解质溶液中,通 过电解作用而在阴极上(即零件)发生电沉积现象形成电镀层。 (一)单金属电镀 (二)合金电镀 (三)复合电镀 (四)非金属材料的电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CC
铁原子
碳原子
马氏体 的形成
BCC
ADD
(1)马氏体转变的基本特点 马氏体的转变也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但与一般的 转变相比,又有着许多独特之处。 1)马氏体转变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MS~Mf之间) 2)马氏体转变是一个非扩散型的转变 3)马氏体的转变速度极快 4)马氏体转变具有不完全性 马氏体转变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即使过冷到Mf点以下,马 氏体转变停止后,仍有少量奥氏体存在,这些残存的奥氏体称 为残余奥氏体。 在通常情况下,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开始后,必须在不 断降温条件下转变才能继续进行,冷却过程中断,转变立即停止。
ψ ( %)
49
HRC
随炉冷却
15~18
空气冷却
油中冷却 水中冷却
657~706
882 1078
15~18
18~2 7~8
45~50
21 4
18~24
40~50 52~60
当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冷却时,奥氏体在A1线发生转变;但冷 却速度较快时,奥氏体常需过冷到A1线以下Ar1时 ,才能发生转 变,在共析温度以下存在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一、钢的退火
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钢,加热至 适当温度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
课堂提问 1.什么是钢的平衡状态组织? 2.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状态组织是 什么?
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缓冷是退火的主要特点,一般是将 工件随炉缓冷到小于550℃时出炉空冷。 1、退火目的
目的及应用。
第3章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改性
引言
P28
1、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
变钢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为简明表示热处理的基本 工艺过程,通常用温度— 时间坐标绘出热处理工艺 曲线。
制订热处理工艺主要是确定加热 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三个 基本参数
热处理工艺曲线
2、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 随过冷度不同,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将发生珠光体转变、贝
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三种类型转变。
㈠ 高温珠光体型转变 过冷奥氏体在A1到550℃ 间将转变为珠光体类型组织, 它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 间的机械混合物,根据片层 厚薄不同,又细分为珠光体、
索氏体和托氏体。
测出各试件冷却转变的开始温度和终了温度,并把它们描 绘在温度-时间坐标图上,再用光滑曲线分别连接各转变开始点 和转变终了点,便得到如图示的曲线图。
P30
通过金相观察和硬度测试,获得各试样在不同时刻的组织和硬度,并标注 到图上,就可得到完整的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通常简称C曲线。 又称为TTT曲线。(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 C曲线表示了一定成分的钢经奥氏体化后等温冷却转变的时间-温度-组织 关系,是制订钢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
钢的临界温度 由于实际加热或冷却
时存在过冷或过热现象,
因此,将钢加热时的实 际转变温度分别用Ac1、
Ac3、Accm表示,冷却时
的实际转变温度分别用 Ar1、Ar3、Arcm表示。
§3.1.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P29
加热是钢的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目的主要是奥氏体化。 钢加热至Ac1线以上,以全部或部分获得奥氏体组织的操作, 称为奥氏体化。 奥氏体化过程: 钢在加热到Ac1点以上时,都要发 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即奥氏 体化),转变过程遵从结晶的普遍 规律,即有形成晶核和晶核长大的 过程。 下面以共析钢为例,分析奥氏体化过程。
过冷奥氏体是非稳定组织,迟早要发生转变。 其转变方式有两种:等温冷却转变和连续冷却转变。
两种冷却方式
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
P29
将已奥氏体化的钢,先以较快的冷却速度冷至A1线以下的 一定温度,成为过冷奥氏体。然后等温保持,使过冷奥氏体在 等温下进行组织转变,转变完成后再冷却至室温。 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1) 曲线的建立
P28
第3章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改性
引 言
§3.1 钢的热处理原理 §3.2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
§3.3 钢的表面热处理 §3.4 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
P28 教学目标
1、等温冷却转变曲线(“C”曲线)的分析、理解和应用。 2、整体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的目的、
组织、性能及用途。
3、表面热处理中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渗碳、氮化工艺的
(三)低温马氏体型转变
P31
当奥氏体过冷到Ms 以下将转变为马氏体类型组织。马氏体
转变是强化钢的重要途径之一。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碳在α -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马氏体,用符号M 表示。
当奥氏体被迅速过冷至Ms以下时, 铁、碳原子都已失去了扩散的能力, 但过冷度较大,相变驱动力足以改变 过冷奥氏体的晶格结构,发生γ —Fe 向α —Fe的晶格转变,并将碳全部过 饱和固溶于α —Fe晶格内,使α —Fe 的体心立方晶格产生严重畸变,产生 强烈的强化作用。
体脆性大,板条马氏体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板条马氏体
针状马氏体
马氏体的透射电镜形貌
二、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1、 过冷产中,钢经奥氏体化后,多采用连续冷却的方 式,在不同冷速的连续冷却条件下,过冷奥氏体转变时, 转变开始及转变终止的时间与转变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 示,称为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或CCT曲线。
(2)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P32
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因其成分和形成条件而异,通常可分为板 条马氏体和针片马氏体两种。 1)板条马氏体:由一束束平行的长条状晶体组成,其单个晶体 的立体形态为板条状。主要产生于低碳钢的淬火组织中。 2)针状马氏体:片状马氏体由互成一定角度的针状晶体组成, 其单个晶体的立体形态呈双凸透镜状;因每个马氏体的厚度与径 向尺寸相比很小,亦称针状马氏体。主要产生于高碳钢的淬火组 织中。
表面淬火—感应加热、火焰加热、 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渗碳、氮化、碳氮 共渗、渗其它元素等 控制气氛热处理 真空热处理 其它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 激光热处理
§3.1 钢的热处理原理
P29
钢经过加热、保温、冷却的热处理工艺之后,性能将会发生显著变化。热 处理工艺就是创造一定的外因条件—加热、保温、冷却,使金属内部组织根据 其固有规律,发生我们所需要的某种变化,以期满足零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
3. 亚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状态组织是_______。
1、从C曲线可知,孕育期的长短随过冷度而变化,孕育期越长,表明
过冷奥氏体越不稳定。



2 、过冷奥氏体是不稳定的组织。 (
3、奥氏体化温度过高和奥氏体化时间过长都会导致奥氏体晶粒粗大。


§3.2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 §3.2.1 钢的退火与正火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与共析钢基本相同。但 由于先行析出的铁素体或二次Fe3C的存在,要获得全部奥氏体组 织,必须相应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
实际生产中,钢的热处理并非都要求达到完全奥氏体化,而 是根据热处理的目的,控制奥氏体形成的不同阶段,以达到冷 却后的不同组织和性能。
P29
§3.1.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4)马氏体的力学性能


ADD
高硬度是马氏体组织性能的主要特点。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含碳量增加,其硬度增加。 当含碳量大于0.6%时,其硬度趋于平缓。

合金元素对马氏体硬度的影响不大。
马氏体强化的主要原因是过饱和碳引起的固溶强化。此外,
马氏体转变产生的组织细化也有强化作用。 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其亚结构的形式。针状马氏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工艺,在制造业被广泛应用。
在机床制造中约60-70%的零件要经过热处理。
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业中需热处理的零件达70-80%。
至于模具、滚动轴承则100%要经过热处理。
总之,重要的零件都要经过适当的热处理才能使用。
2、根据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组织性能变化特点的不同, 将热处理工艺分类如下: 退火 正火 普通热处理 淬火 回火
P33
正火与退火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热处理。在机械零件或模具等 零件的制造过程中,经常作为预备热处理,安排在铸、锻、焊之 后,切削(粗)加工之前,用以消除前一道工序所带来的某些组 织缺陷,并为随后的工序做好准备。只有当对工件性能要求不高 时才作为最终热处理。

机械零件的一般加工工艺路线为: 毛坯(铸、锻、焊)→预备热处理(退火/正火) →机加工→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等)。
注: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三种组织无本质区别,只是形
态上的粗细之分,因此其界限也是相对的。
P
S
层片间距愈小,相界面就越多, 则钢的塑性变形抗力就越大,强 度和硬度就越高;同时因渗碳体 层片变薄,使得塑性和韧性也有 所改善。
T
(二)中温贝氏体型转变 在550℃~Ms(230℃)温度范围,过冷度较大,铁原子难以扩散, 仅有碳原子扩散,过冷奥氏体转变速度下降,孕育期逐渐延长。 在此区域,过冷奥氏体转变产
C曲线
区域划分

A1线以上是奥氏体 稳定存在区 A
A1-Ms 间及转变开始线 以左的区域为过冷奥氏 体区。
温 A1 度 过 冷 A 区
A→P
P
转变终了线

A1-Ms 间及转变终了线
以右的区域和Mf以下区
B
A→B
转变产物区
转变开始线
域为转变产物区。

MS
转变过渡区
转变开始线、转变终了 线两线之间,Ms与Mf之 间为转变区。
板条状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
电镜下
光镜下
光镜下
电镜下
电镜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