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第二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单选—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
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 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C )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六)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 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 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 尝。 ——毛泽东
答案要点:
(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 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 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 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 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 10000成为可能。(4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 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 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 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 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 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 成果及思维模式。(5分) • 注:如考生回答第1个问题时谈到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可 给1分;如考生回答第2个问题时指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都是片面的可给2分;如考生按自己的理解,较好地谈了理性 和非理性对科学创新的意义和作用,第2个问题可给4分。
2.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要求我们要努力做 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掌握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背离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 地统一,是‚左‛和‚右‛的错误根源。 第二,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题练习
06年单选——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 院参事回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 者在朝野。‛意思是:( D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 要基础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特征
1.反映具有摹写性
2.反映具有创造性 摹写
主体
选择
建构 创造
客体
认识
疑是银河落九天
总结: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 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 其次,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再 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真题练习
银河系全景图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实践关系:主体与客体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价值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利益关系。 价值: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 3.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2)实施。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 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 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3)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 一定方向运行。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 (3)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1.物质生产实践: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种水稻
三峡大坝开闸放水
2.社会政治实践:调整和处理社会关系
2017年全国人大、政协会
习近平访美
3.科学文化实践:一 种有目的的、探索 和认识客观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的活动。
袁隆平
(五)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26)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 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 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 的动力。
错误观点: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 黑格尔——真理是‚绝对观念‛的自我显现 马赫——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詹姆斯——有用即真理
3.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 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凯库勒的梦境
(二)从认识到实践
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2)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1)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2)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3)理性认识要为群众所掌握; (4)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三)实践的基本特征 1.物质性
实践 主体
实践 手段 实践 对象
客观现实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南水北调工程
(四)实践的基本形式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 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 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 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毛泽东
要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反对割 裂二者的错误观点: 感性认识
割 裂 理性认识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1)努力掌握尽可能丰富的感性材料。 (2)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 加工。
经验论
经验主义
真题练习
02年辨析——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 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答案要点:
水果
(概念)
(推理)
苹果是水果
(判断)
核桃不是水果 花生也不是水果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 上升为…
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
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一方面,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 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 (1)含义: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 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 各个方面的认识。 (2)特点:形象性、具体性。 (3)形式: 感觉:通过感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的反映。 知觉:对事物整体性的反映,是多种感觉的组合。 表象(印象):大脑对过去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或再现。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1.旧唯物主义——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缺陷:离开实践和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否认了认 识过程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蜡块说——亚里士多德;白板论——洛克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积极、能动的反映论 首先,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其次,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毛泽东
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再认识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 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 运动。形式上,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内容上,实 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原因:第一,人们认识事物,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 制,无法一次完成。 第二,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 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 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 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 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 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
红! 甜! 硬!
(感觉)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知觉)
苹果(知觉)=红+甜+硬+……
表象
(表象)
2.理性认识 (1)含义:人们凭借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 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整体和内部联 系的认识。 (2)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 (3)形式: 概念:对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反映,是理性认 识中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判断:通过概念对思维对象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思维 形式,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的逻辑反映。 推理: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新知的思维形式。
真题练习
04年分析题——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 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 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 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 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 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 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 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 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 不是2+5=10000吗?‛ •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 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 新有何重要意义?
06年单选——“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 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 音乐也无济于事。‛(A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与过程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15年单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 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 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 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 来。‛这表明( A ) A.实践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 二次飞跃更重要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实践、认识、 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改造客观世 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5.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6.价值、价值评价和价值观 7.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8.必然和自由 授课时间:4课时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的定义 实践: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二)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1.主体:具有思维能力、 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 动的人。 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 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 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 美洲豹XT5 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是 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感性只解决现象 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 (2)古希腊哲学家的上述命题强调了理性的重要 作用,指出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 事物的真相,这是有合理之处的。但是,也不能因 此而完全否定感性的重要作用。
5.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非理性因素:主要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 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
二、认识的本质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1.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柏拉图:回忆说 2.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 反映。 第一,认识是关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唯物论 第二,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可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