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采收率研究的现状及近期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变得日益重要。

然而,在开采过程中,采收率的问题一直是制约采矿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采收率指的是从储层中采出的油、气等资源与储层中实际含有的资源量的比例。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就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行详细探讨。

二、微生物采收率技术概述微生物采收率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改善油藏的物理性质,从而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如生物降解、生物修复、生物聚集等,以改善油藏的流动性、降低粘度、解除堵塞等问题,从而提高采收率。

三、微生物采收率技术的原理1. 生物降解:部分微生物具有分解原油中有机物的能力,能将长链烃降解为短链烃,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2. 生物修复: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能对油藏进行生物修复,解除因微生物死亡产生的堵塞问题。

3. 生物聚集:部分微生物能将原油中的油滴聚集在一起,形成大油滴,有利于开采。

四、微生物采收率技术的应用1. 原油开采:通过向油藏中注入特定的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改善原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2. 天然气开采:利用微生物降低天然气在储层中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3. 油田水处理:利用微生物处理油田废水,降低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同时回收部分有用物质。

五、研究进展与展望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微生物采收率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例如,通过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种,优化菌种培养条件,提高其在油藏中的存活率和活性等手段,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研究者们还在尝试将多种技术相结合,如纳米技术与微生物技术相结合,以提高采收率的效率。

然而,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微生物采收率技术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如何保证微生物在油藏中的存活率和活性、如何控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以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提高采收率研究的现状及近期发展方向.

提高采收率研究的现状及近期发展方向.

·油气开发总论·提高采收率研究的现状及近期发展方向杨普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摘要 介绍了国外提高油气采收率(EOR )方法的应用现状、应用规模、增油量及其在总产量中的比例;介绍了美国能源部支持的三次采油基础研究情况;分析了EOR 方法与油价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在聚合物驱、复合驱、注气、微生物采油等方面的技术状况和应用规模,对近期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

主题词 提高采收率 方法 研究 分析1 国外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据1998年美国《油气杂志》(O il &Gas J ou rnal A p r .20,1998)资料,在1998年初,全世界来自提高采收率(EOR )和重油项目的石油产量大约为213×106b d ,比1996年初的212×106b d 稍有增长,这个数量相当于世界石油产量的315%。

美国EOR 产量比两年前增加5%,达到760000b d ,为美国石油年产量的12%。

其他各国的EOR 和重油产量为:加拿大,400000b d ;中国,280000b d ;前苏联,200000b d ;其他国家,700000b d 。

111 热采热采(蒸汽,地下燃烧)仍是最主要的方法。

美国EOR 产量中约60%来自热采,其他绝大多数来自注气(轻烃、二氧化碳和氮气)。

化学驱主要在我国得到发展,其他国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热采,尽管实施的项目数有所减少,但自1986年以来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在EOR 产量中始终保持在60%以上。

图1 美国EOR 产量112 注二氧化碳近年来,在低油价下,各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实施的项目都在减少,只有二氧化碳混相驱项目一直在稳定增加(见图1)。

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有十分丰富的天然二氧化碳气源,并在高油价下已修好了三条输送二氧化碳的管道,可以把二氧化碳从产地直接输送到二氧化碳的用地T exas 州;另一方面,二氧化碳驱的技术得到很快的发展,其成本大幅下降,使一些较小的项目也有利可图,从而促进了二氧化碳驱收稿日期:1999207201 改回日期:1999208223杨普华,教授级高工,博导,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油层物理和提高采收率科研工作,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采收率研究所所长。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以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为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采收率的概念和重要性、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当前技术应用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来了解一下采收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采收率是指从资源中采集到的有效产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

对于各种资源的开采过程而言,采收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

提高采收率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对于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来看一下目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情况。

在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水平井、多级压裂、CO2驱油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采收率,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

在矿山开采中,常用的技术包括岩爆破、露天采矿、浮选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矿石的采收率,减少矿石的损失。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技术包括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然而,当前的技术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不同资源的开采过程和环境条件各不相同,需要针对性地开发和应用技术。

其次,一些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另外,一些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

在未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新型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将不断涌现。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和优化采收过程,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采矿的要求,将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再次,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将促进技术的跨界融合和共同发展,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将更加全面和综合。

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各行业已经应用了一些技术来提高采收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提高原油采收率

提高原油采收率

提高原油采收率摘要:针对提高采收率,这篇文章主要对我国石油开采现状,提高采收率的四种常用的方法以及世界各国的技术应用现状进行论述,说明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方向和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发展在讨论提高原油采收率之前,我们要首先搞清楚一个概念,所谓的采收率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采收率是衡量油田开发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从油藏中能采出的石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率数。

采收率的高低与许多因素有关,不但与储层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流体性质以及驱动类型等自然条件有关,而且也与开发油田时所采用的开发系统(即开发方案)有关。

同时,石油的销售价格和地质储量计算准确程度对采收率也有很大影响。

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和中国经济对石油的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提高现有开发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全国已开发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仅为30%多一点,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

全国的平均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可采储量1.8亿吨,相当于我国目前一年的原油产量。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后的原油采收率要达到40%,力争50%,挑战60%。

中国石化油田经过40余年的开发,走过了稳步增产、快速上产、稳产、递减等阶段。

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化东部油田平均采收率为28.9%,而国内如中石油平均为34.5%,国外如美国平均为33.3%,中东平均为38.4%,因此,中国石化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较大的潜力空间。

目前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对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提高油田的原油采收率(EOR,即Enhanced Oil Recovery)日益成为国际上石油企业经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石油消耗量同样与日俱增。

20世纪90年代,我国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0%,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1.7%。

提高原油采收率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提高原油采收率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So-原始含油饱和度;
Sor-残余油饱和度; ED-驱油效率。
第八页,共94页。
一、提高采收率的途径与方法
1.2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1)地层的非均质性:
宏观非均质性-渗透率变异系数;
微观非均质性-孔喉大小分布曲线、孔喉比、孔喉配位数、
孔喉表面粗造度。 地层是非均质的-非均质性越大-采收率越低
第九页,共94页。
第十页,共94页。
ZXT
减小MWO的途径或方法:
(1)减小Krw;
(2)增加Kro; (3)减小µ o;
聚合物驱
(4)增加µ w。
这些途径发展为热力采油法和聚合物驱采油法。
热力采油
第十一页,共94页。
一、提高采收率的途径与方法
1.3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途径
-提高波及系数; -提高洗油效率。
提高波及系数的主要方法:
(A)原油:稀油,密度<0.966,粘度<150mPa/S;
(B)水质: 矿化度<40000(5000)mg/L,钙镁离子含量 <500(100) mg/L;最好不含三价的金属离子;
(C)油藏:温度<93℃(最好<70 ℃),深度<2740m,
油田正装,油层较厚,油水井对应关系较好,尚有增产潜力的 油藏。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原理: 聚合物——增大水的粘度
——降低了水的流度(增粘和降渗)
——减小了水油流度比
——抑制了水的指进 ——提高了波及系数
(有限度的提高洗有效率) ——提高原油的水驱采收率
第十八页,共94页。
2.1化学驱的方法及原理
(2)表面活性剂(A)驱
以表面活性剂体系作为驱油剂的驱油法 表面活性剂体系:
化学驱-是指在水中加入各种化学剂后的驱动(三次采 油)。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知识创造未来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追求,提高采收率技术已越来越
受到大力推广和关注。

这项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值得人们深入
探究。

首先,提高采收率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在种植作物方面,
人们采用了多种手段,比如优化施肥方案、利用农药和生物农药控制
害虫和病害、推广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农业生产。

在养殖方面,人们
利用科学饲养模式,控制饲料质量和数量,提高养殖效能,保障生产
质量。

其次,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十分明显。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如精准施肥、图像识别、自
动化控制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普及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
证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可持续提升。

未来,越来越多的精准化饲养
技术将应用于养殖生产中,如增加营养成分、改良饲料、开发优质肉
制品和奶制品等。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说明了农业生产的抗风险
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当前,人们不仅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提高农产品产量,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为此,强
化技术创新、加强培训和教育,对当地农户进行指导,实现“科技增产、产销衔接”的目标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大势所趋。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与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采收率作为衡量资源开采效率的重要指标,其提升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微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通过利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采油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行详细探讨。

二、微生物采收率技术概述微生物采收率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改善油藏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具有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已成为当前采油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三、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原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生物降解、生物修复、生物驱油等。

具体而言,微生物通过分泌酶等物质,降解油藏中的有机物,改善油藏的物理性质;同时,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改变油藏的化学性质,降低油水的界面张力,从而提高石油的流动性。

此外,利用微生物驱油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石油从地下岩石中驱出,提高采收率。

四、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一)生物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油藏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改善油藏的物理性质。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分解石油中的长链烃为短链烃,降低其粘度,从而提高其流动性。

此外,微生物降解还可以去除油藏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降低环境污染。

(二)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油藏进行修复,提高其产油能力。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石油的流动性。

此外,生物修复技术还可以改善油藏的渗透性,为后续开采提供有利条件。

(三)生物驱油技术生物驱油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将石油从地下岩石中驱出。

该技术具有投资小、环保、经济等优点。

具体而言,通过向地下注入具有驱油能力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使其在地下繁殖并驱赶石油至生产井附近,从而提高采收率。

五、研究展望未来,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开采过程中,往往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采收率受限,例如地质条件、技术手段等。

近年来,微生物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在采油工程中更是被认为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重点探讨微生物技术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二、微生物技术概述微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特性,通过培养、繁殖和调控微生物,达到特定目的的技术手段。

在采油工程中,微生物能够通过其特有的生物活性,对油气藏中的石油进行生物降解和开采。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且其生物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盐度等。

因此,在应用微生物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

三、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原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微生物的生物降解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

首先,某些微生物具有降解石油烃类物质的能力,能够将复杂的石油烃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

其次,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剂,这些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石油更容易从岩石表面脱离并进入井筒。

此外,微生物还能通过刺激地层的生物化学反应和增加地层渗透率等途径来提高采收率。

四、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在采油工程中,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清洗技术:利用特定菌种和酶等对油井进行清洗,去除井壁上的污垢和堵塞物,提高油井的产量。

2. 微生物驱油技术:通过向地下油气藏注入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菌群,刺激其生长繁殖并降解石油烃类物质,从而增加采收率。

3. 生物修井技术:利用生物酶和菌液等对损坏的油井进行修复和改造,提高其开采效率。

4. 微生地物理结合技术:结合微生物技术和物理手段(如超声波、电磁波等),进一步促进石油的开采。

五、实验研究与成果分析为验证微生物技术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有效性,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

胜利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胜利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工 业 技 术
投 资与创 业 2 0 1 3 . 1
胜 利油 田提 高采收率 技术 应用 现状 及其 发展 方 向
张重号 韩 鲁 陆卫 民
( 胜 利 油 田滨 南采油 厂 山 东 滨州 2 5 6 6 0 0)
摘 要: 胜 利 油 田经过 4 0余年 的 开发 , 走 过 了稳 步增 产 、 快速 上 产 、 稳产、 递 减 等 阶段 。截 至 2 0 1 2年底 , 胜 利 东部 油 田平 均 采收 率为 2 8 . 9 %, 而 国 内如 中石 油平均 为 3 4 。 5 %, 国外如 美 国平均 为 3 3 . 3 %, 中东平均 为 3 8 . 4 %, 因此 , 胜 利 油 田提 高采 收 率具有 较 大 的潜力 空 间。 关 键词 : 开发 现 状 ; 采收率; 精 细化


胜利油 田开发现状及提高采收率面临的主要问题
差; 稠油高轮次吞 吐后增油效果也越来越差 。尽. 决解决高温高盐 Ⅲ类油藏及聚驱后的开采问题 , 提高稠油开采效果迫在眉睫。 开发对象越来越 复杂 。常规技术难 以满足新型油 田的开发 需要 。在新增探 明石 油地质储量 中, 主要 以稠油 、 低一 特低渗透 油藏和塔河缝洞 型油藏为主 。储量规模 比较小 、 埋藏变深 、 品位
变差。 2 0 0 0年 以后投入开发的石油资源质量分析表明 . 必须具备 高效经济的新技术才能投入开发。 二、胜利油 田提 高采收 率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急 需解 决的 问


1 . 油 田 开发 现 状
年产油量保持稳定增长 。 自 1 9 9 8年石油石化重 组后 , 依靠 东部油 田的稳定和西部 油田的上 产 , 控 制了产量 递减 , 产 量呈恢 复性增长 .由 1 9 9 8年的年产 3 6 1 1 万 吨上升 2 0 0 6年 的 4 0 1 7万 吨, 年产油量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 平均综合含水基本稳定 。控制含水 上升是油 田开发永 恒的 主题 。含水 升高预示着开发成本 的上升 。在胜利重组之前 , 综 合 含水 呈快速上升 的态势 。1 9 9 8 年后 , 通过实施“ 稳油控水 ” 工程 , 油 田综合含水得到 了有效的控制 , 基本保 持在 8 8 . 2 %左右。2 0 0 6 年油 田综合含水率为 8 8 . 3 %。 继续保持 了稳定运行的趋势。 整装 油 田及高渗透断块油 田仍是 主力 。据各类 油 田的生 产 状况 统计 ,整装油 田及 高渗透 断块 油 田占年产油 量的 5 4 . 8 2 %, 低渗透油 田占 1 6 . 7 4 %。 年 产油量稳步递增 。同时 , 以塔河 油 田为 代表 的缝 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等特殊岩性油 田的产量正 以较高 的 递增 速度上产 。 常规 注水 为主同时发展热采和三采 。胜利 大部 分油 田采用 常规注水 开发 ,年产 油量 占总年产 量 的 8 8 . 9 8 %,其次 是热 采 6 . 4 4 %、 三采 4 . 5 8 %。稠油热采从 1 9 8 4年 开始 在胜利油 田实施 ,

页岩油藏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展望

页岩油藏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展望

页岩油藏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展望摘要:注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既能提高原油产量又能实现CO2的地质封存,既能缓解能源危机又能减少CO2排放,倍受各国政府及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

对致密、页岩等含有大量纳米孔隙的非常规油藏,注CO2驱体现了很好的驱替效果。

对于富含纳米孔的非常规油藏,储层壁面对流体的影响不可忽略,孔隙受限状态下气油体系的各种特性对CO2驱油至关重要。

其中最小混相压力,即注入气体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减小到零时的对应压力,是油藏确定注CO2驱项目首要关注的参数,关系到油气在储层中能否实现混相驱油,微观驱油效率能否达到100%。

基于此,本文章对页岩油藏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展望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页岩油藏CO2;采收率技术;提高;现状;展望引言气驱通常有注氮气、天然气、二氧化碳等开采方式,其中注二氧化碳驱开采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且CO2可回收利用,对地层伤害较小。

影响CO2驱油效率最重要的因素是驱替压力,当驱替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时才能达到混相,混相后驱油效果会明显优于非混相驱,因此研究中把最小混相压力作为CO2驱油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

一、页岩油藏页岩储集层具有致密、低孔渗,原生源储、滞留富集的特征,因此其含油性在勘探开发中尤为重要。

目前,页岩油气革命正在进行,中国陆相富有机质页岩中的油气资源正在成为潜在的勘探目标。

页岩成熟度、可溶有机质组分和含油性是页岩油地质评价的3项关键指标。

其中,表征页岩成熟度指标的参数包括镜质体反射率(Ro)、岩石热解参数和分子标志物参数等。

在实际应用中,有学者认为镜质体的反射率由于容易被抑制或因镜质体异常增大而导致Ro异常;而对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由于其缺乏镜质组,则无法用Ro作为成熟度指标。

有学者曾尝试用笔石体反射率、动物有机碎屑组分、固体沥青反射率、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和热解峰等作为成熟度指标,但对于页岩油评价而言,并非在所有页岩中都易找到可供反射率测定的固体沥青和笔石体,且在高成熟—过成熟页岩中可溶有机质含量和热解参数低,无法实现有效应用。

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研究现状

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研究现状

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研究现状*孙超张金功(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 710069)摘要国内外所采用的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主要基于降低石油运移的阻力来实现,目前研究较多的有3种:化学法、热力法和混相法,新兴的方法有微生物法和地震法等,其中电渗法和声波法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应是各种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和结合,另外,从油气成藏机理角度开发新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可能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有望能导致新的突破。

关键词石油采收率化学驱热力驱混相驱1概述油气田开发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经济、合理地提高地下油气的采出程度,即提高石油采收率。

纵观原油生产的全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提高采收率的过程。

在原油生产的第一阶段(一次采油),原油是利用天然能量来开采的,其最终采收率一般只能达到15%左右。

当天然能量衰竭时,通过注水向油层提供补充能量,即开始了开采的第二阶段(二次采油)。

它的采收率远比能量衰竭法高,最终采收率通常为30%~40%。

当该油田的水油比接近作业的经济极限时,即产出油的价值与水处理及其注入费用相差太小,而使纯收益减少时,则进入了三次采油的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提高原油采收率”(或“强化开采”“Enhanced Oil Recovery”,即EOR)。

由于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方法采出的原油总量一般小于原始地质储量的40%,地下还有至少60%的储量等待开采,因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制,目前备受国内外重视。

〔1,2〕。

从机理上讲,提高采收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增加原油流动的动力或降低其阻力。

增加动力的方法有注水、注天然气、以及地震法和声波法。

降低阻力的方法则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两类:其一为降低流体的表面张力及粘滞阻力,常用方法为化学驱、热驱和混相驱,还有新兴的微生物驱;其二为扩大运移通道,主要方法为酸化和压裂。

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看,一次、二次采油过程及相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相对比较成熟,而三次采油过程及相应的方法尚处于部分工业运用及实验室研究阶段,下面主要对后者作详细论述。

石油行业提高采收率方案

石油行业提高采收率方案

石油行业提高采收率方案第一章提高采收率概述 (3)1.1 提高采收率的意义 (3)1.2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分类 (3)2.1 物理方法 (3)2.2 化学方法 (3)2.3 微生物方法 (3)2.4 混合方法 (4)2.5 智能化方法 (4)第二章储层精细描述 (4)2.1 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4)2.1.1 储层岩性特征 (4)2.1.2 储层物性特征 (4)2.1.3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4)2.2 储层流体特性分析 (4)2.2.1 储层流体性质 (4)2.2.2 储层流体分布特征 (5)2.2.3 储层流体运动规律 (5)2.3 储层敏感性评价 (5)2.3.1 储层敏感性类型及影响因素 (5)2.3.2 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 (5)2.3.3 储层敏感性评价结果及应用 (5)第三章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5)3.1 油藏开发模式选择 (5)3.1.1 油藏类型分析 (5)3.1.2 开发模式选择原则 (6)3.1.3 开发模式选择 (6)3.2 开发井网布局优化 (6)3.2.1 井网类型选择 (6)3.2.2 井网布局优化方法 (6)3.3 生产参数优化 (6)3.3.1 生产参数优化内容 (7)3.3.2 生产参数优化方法 (7)第四章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7)4.1 水驱机理研究 (7)4.2 水驱方案设计 (7)4.3 水驱效果评价 (8)第五章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8)5.1 气驱机理研究 (8)5.1.1 气驱基本原理 (8)5.1.2 气驱过程中的流体流动特性 (8)5.1.3 气驱过程中的压力和饱和度分布变化 (8)5.2 气驱方案设计 (9)5.2.1 气源选择及注入参数优化 (9)5.2.2 注气井布局及开发策略 (9)5.2.3 气驱配套工艺技术 (9)5.3 气驱效果评价 (9)5.3.1 气驱效果评价指标 (9)5.3.2 气驱效果评价方法 (9)5.3.3 气驱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9)第六章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0)6.1 化学驱机理研究 (10)6.1.1 概述 (10)6.1.2 化学驱机理分类 (10)6.1.3 化学驱机理研究方法 (10)6.2 化学驱剂选择与评价 (10)6.2.1 化学驱剂分类 (10)6.2.2 化学驱剂选择原则 (11)6.2.3 化学驱剂评价方法 (11)6.3 化学驱方案设计 (11)6.3.1 概述 (11)6.3.2 设计内容 (11)6.3.3 设计方法 (11)第七章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1)7.1 微生物驱机理研究 (11)7.1.1 微生物生长代谢对油藏的影响 (12)7.1.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12)7.1.3 生物气体的 (12)7.1.4 生物聚合物的作用 (12)7.2 微生物筛选与培养 (12)7.2.1 微生物筛选 (12)7.2.2 微生物培养 (12)7.3 微生物驱方案设计 (12)7.3.1 微生物注入方式 (12)7.3.2 微生物注入量 (13)7.3.3 微生物注入时机 (13)7.3.4 微生物驱油效果评价 (13)7.3.5 微生物驱后续调整 (13)第八章非常规提高采收率技术 (13)8.1 热力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3)8.2 破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3)8.3 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4)第九章提高采收率技术集成与应用 (14)9.1 技术集成原则 (14)9.2 技术集成应用案例 (14)9.3 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15)第十章提高采收率项目管理与评价 (15)10.1 项目管理流程 (15)10.1.1 项目立项 (15)10.1.2 项目设计 (15)10.1.3 项目实施 (16)10.1.4 项目验收 (16)10.1.5 项目运行与维护 (16)10.2 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 (16)10.2.1 风险识别 (16)10.2.2 风险评估 (16)10.2.3 风险控制 (16)10.3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16)10.3.1 投资回收期 (16)10.3.2 投资收益率 (17)10.3.3 财务净现值 (17)10.3.4 内部收益率 (17)第一章提高采收率概述1.1 提高采收率的意义提高采收率是石油行业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石油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篇一摘要:本文围绕微生物在采收率技术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其重要作用、发展趋势及其背后的原理。

介绍了目前主要应用的微生物类型和实验过程,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提出建议与展望,以期为提高采收率、保障可持续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一、引言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提高采收率技术成为了各行业研究的热点。

微生物因其独特的生物特性和广泛的应用潜力,在采收率技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在采收率技术中的实际应用及其重要性,以及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原理与类型1. 微生物原理:微生物主要通过代谢活动和分泌物质等途径改善和优化油藏、气藏等资源的开采条件,提高其流动性和采收率。

2. 主要类型:在采收率技术中,常用的微生物包括产甲烷菌、嗜油菌、多糖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帮助提高采收率。

三、微生物技术在不同资源开采中的应用1. 油田开采:微生物能促进油田的注水效益和石油采收率的提升。

如,利用嗜油菌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改善油层的渗流特性,使油更容易被采出。

2. 天然气开采:微生物可通过代谢产生一些有助于气井开发的物质,如气体或表面活性剂等,这些物质可降低气体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从而提高天然气的采收率。

3. 矿井开采:在矿井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解矿物和有机物,产生有利于矿物提取的元素或气体,从而提高矿物的采收率。

四、实验过程与案例分析1. 实验过程:一般包括选取适当的微生物种类、实验环境的配置、培养过程和实验效果的检测等步骤。

需要专业的科研人员利用专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

2. 案例分析:例如在某油田的开采中,利用多糖菌与天然岩心形成的聚合物能有效改变水油的流动性质和接触面积,进而使原本不易采出的原油更加易于回收,明显提高了采收率。

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也证实了微生物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巨大潜力。

五、应用建议与展望1. 应用建议:为确保微生物技术的顺利应用,应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技术含量;结合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并注重实验环境的优化和管理。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篇一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在采收率技术中的重要性及应用,阐述了通过不同种类微生物和它们独特特性的技术手段来提高采收率的研究。

文章分析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实际应用的案例,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采收率技术成为了资源开采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近年来,微生物技术在采收率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微生物因其独特的生物特性和代谢机制,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原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主要基于微生物的生物降解、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微生物增稠剂等特性。

这些特性使得微生物在采收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分解复杂有机物,增加石油的流动性,减少界面张力,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1. 生物降解:某些微生物具有降解复杂有机物的能力,能够分解油藏中的重质烃类,从而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

2.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表面活性剂,这种物质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石油的溶解能力,进而增加原油的采收率。

3. 微生物增稠剂:一些特定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增稠作用,能够改善原油的流动性,从而便于开采。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结果实验方法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培养条件优化、实验室模拟实验以及现场应用实验等步骤。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代谢能力。

实验室模拟实验则用于验证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的效果和作用机制。

现场应用实验则是在实际油田中应用微生物技术,观察其提高采收率的实际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微生物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例如,某些特定种类的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增加采收率。

此外,微生物增稠剂的应用也能够改善原油的流动性,使其更易于开采。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其开采和利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传统的开采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因此,提高油田采收率成为了当前石油工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旨在概述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技术差异和发展趋势,为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现状。

然后,从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各种技术的适用条件和限制因素。

本文展望了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将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为实现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近年来,随着国内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行业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油田在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注水技术是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优化注水方案、提高注水质量和注水效率,国内油田成功实现了油藏的有效驱动和采收率的提升。

同时,针对注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注水井堵塞、注水压力不足等,国内油田也积极探索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了注水技术的顺利实施。

化学驱油技术在国内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向油藏中注入化学剂,改变油水界面性质和油藏流体的流动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目前,国内油田已经成功应用了多种化学驱油技术,如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等,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气驱技术也是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向油藏中注入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形成气液混相或气水交替驱动,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注气提高采收率(简述)

注气提高采收率(简述)

关于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调研1 前言随着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井综合含水率上升,油田开发难度加大,注气采油逐渐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对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驱替实验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注气可明显改善驱油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

2 国内外现状近年来,国内外注气技术发展很快,注气类型、注气方式、注气时机、适宜注气的油藏类型不断发展,已成为除热采之外发展较快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目前,注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美国和加拿大注气技术极为成熟。

在美国,注气项目中以二氧化碳混相驱为主,而加拿大以注入烃类溶剂混相驱为主导。

2006年,美国、加拿大等石油生产大国仍把蒸汽驱作为EOR(或IOR)主导技术,加拿大掀起了以蒸汽重力驱(SAGD)技术为主的开采油砂热,化学驱的应用仍很少。

注气驱仍以逐年增长的态势和显著的成效而成为当今世界石油开采中具有很大潜力和前景的技术。

在我国东部主要产油区,天然气气源紧张,供不应求,CO2气源目前还比较少。

尽管如此,注非烃气体混相和非混相驱的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一直没有停止过。

1963年首先在大庆油田作为主要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研究,1966、1969、1985、1991、1994年先后开展了注CO2先导试验,很受重视。

华北油田在雁翎油田开展注N2非混相驱矿场试验。

吉林油田利用万金塔CO2气田的液态CO2,在吉林油田开展CO2吞吐和CO2泡沫压裂已在100井次以上。

1996年江苏油田富民油田48井开展了CO2吞吐试验,并已开展了驱替试验。

吐哈葡北油田已开始实施注气混相驱。

大港大张坨凝析气田和塔西南柯克亚凝析气田注气成功。

西南石油学院以气为特色,长期开展了油气体系的相态研究,早在1984年,为大庆、中原开展了混相驱实验,引进了当时全国第1台混相驱细管实验装置。

随后与华北油田合作,配合雁翎油田注N2试验,模拟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在全国比较系统地开展了系列注N2实验。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变得日益重要。

然而,在开采过程中,采收率的问题一直是制约采矿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采收率指的是从储层中采出的油、气等资源与储层中实际含有的资源量的比例。

提高采收率对于保障能源供应、降低开采成本、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就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行详细阐述。

二、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理论基础微生物在油藏中的生长与繁殖对油藏的开发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们可以通过产生特定的酶和代谢产物,促进石油的降解和分散,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改变储层的物理性质,如孔隙度、渗透率等,来改善储层的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一)微生物产生的酶和代谢产物对采收率的影响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酶和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以分解石油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使其成为更小的分子,从而提高石油的溶解度和流动性。

此外,某些微生物还可以产生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油相的分散性和流动性。

(二)微生物改变储层物理性质的作用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多糖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在储层中形成胶体结构,增加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同时,微生物还可以通过生物膜的形成来改善储层的流动性。

生物膜可以降低储层内部的摩擦阻力,提高油气的流动速度和采收率。

三、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研究(一)现场应用实例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多个油田开展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现场应用研究。

例如,某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引入了特定菌种进行石油降解和分散试验,结果显示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采收率。

(二)实验室内研究进展除了现场应用外,实验室内也在不断研究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机理和优化方法。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储层环境并产生更多的有益物质;或者通过模拟储层环境进行实验研究,以更准确地了解微生物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作用机制。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发展现状与趋势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发展现状与趋势

1聚 合物 驱中 使用 的几 类聚合 物综 述 1 1聚丙 烯酰胺 . 聚丙烯 酰胺 是 由目前 主要采 用 超高相 对 分子质 量 部分 水解聚 丙烯 酰胺 , 相对 分子质 量至 少 1 0 万 以上 ,水 解度 3 % 00 0 左右 。它 是通过 丙烯 酰胺及 其衍 生物 单体 自由基 聚合而 制得 的,可采 用溶 液聚 合法 、反相 乳液聚 合法 、悬浮 聚合 法和 固态聚合 法 ,以获得 水溶胶 、干 粉和 乳液等 各种剂 型 的产 品。在改 进 P M 能方 面展开 了探索 工作 ,主要 有两种 途径 ,获 得 了更 适合 油 田的聚 A性 合物 。 ( 1)添 加 能够 改进 P hM稳 定 性 的 添加 剂 , 如 甲醛 、异丙 醇 、尿 素 、 硫脲 、快 热粉 、醇 、氨 基 酸类 、 二 乙烯 三胺 、氯 酚化 合 物 及表 面 活性 剂 、 水杨 酸 及 衍 生 物 、 聚六 亚 甲基 胺 等 。 ( )对 P M进 行 改性 。在 聚合 物 链节 上 引入 新 的 单体 ,提 高 P M的 2 A h 耐温 、耐盐 、耐剪 切性 能 ,单体 有 2 一丙 烯酰 胺 一 2、甲基 丙磺 酸 ( M S A P )、 N 一乙烯基 吡咯 烷酮 ( V ) P P 、二 甲基 二烯 丙 基氯 化铵 、磺 化 马来酸 、磺 化苯 乙烯 、N,X一二 甲基 丙 烯 酰胺 、 3 ~丙烯 酰胺 3 甲基 丁酸 钠 等 。 一 1 2 生物聚 合物 . 生物聚 合物 在 聚合 物 驱 中的应 用 很少 ,常用 的是 黄原 胶 。美 国加 利福 尼亚 州东科 林加 油田 17 年 曾实 施过 黄原胶 驱 , 水流度 比仅 1 5 黄 原胶 98 油 ・。 分子链 的刚 性比聚 丙烯酰 胺强 ,能有 效地 抗机械 破坏 ,耐盐 ,但是 对细 菌很 敏感 ,细菌 除了将聚 合物 降解外 ,还 会堵塞 注入 井 中油层剖 面 ,因而必 须使 用杀菌 剂和 除氧剂 。也报 道过在 黄原胶 溶液 中加 入稳定 剂异 丙醇和 硫脲 ,与 磺 甲基化 聚丙烯 酰胺 接技共 聚 改性 ,改进发 酵过程 以改善其 性能等 研究 。我 国石油沟 油 田 M 层裂 缝低 渗透 高含盐 油藏 ,在单 井注 入黄原 胶 的矿 场 失导试 验中, 每注入 l 聚合 物增 产原 油 28 , 四井 注入 的矿场 扩大试 验 中驱油 效 t 4t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开发总论・提高采收率研究的现状及近期发展方向杨普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摘要 介绍了国外提高油气采收率(EOR )方法的应用现状、应用规模、增油量及其在总产量中的比例;介绍了美国能源部支持的三次采油基础研究情况;分析了EOR 方法与油价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在聚合物驱、复合驱、注气、微生物采油等方面的技术状况和应用规模,对近期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

主题词 提高采收率 方法 研究 分析1 国外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据1998年美国《油气杂志》(O il &Gas J ou rnal A p r .20,1998)资料,在1998年初,全世界来自提高采收率(EOR )和重油项目的石油产量大约为213×106b d ,比1996年初的212×106b d 稍有增长,这个数量相当于世界石油产量的315%。

美国EOR 产量比两年前增加5%,达到760000b d ,为美国石油年产量的12%。

其他各国的EOR 和重油产量为:加拿大,400000b d ;中国,280000b d ;前苏联,200000b d ;其他国家,700000b d 。

111 热采热采(蒸汽,地下燃烧)仍是最主要的方法。

美国EOR 产量中约60%来自热采,其他绝大多数来自注气(轻烃、二氧化碳和氮气)。

化学驱主要在我国得到发展,其他国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热采,尽管实施的项目数有所减少,但自1986年以来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在EOR 产量中始终保持在60%以上。

图1 美国EOR 产量112 注二氧化碳近年来,在低油价下,各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实施的项目都在减少,只有二氧化碳混相驱项目一直在稳定增加(见图1)。

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有十分丰富的天然二氧化碳气源,并在高油价下已修好了三条输送二氧化碳的管道,可以把二氧化碳从产地直接输送到二氧化碳的用地T exas 州;另一方面,二氧化碳驱的技术得到很快的发展,其成本大幅下降,使一些较小的项目也有利可图,从而促进了二氧化碳驱收稿日期:1999207201 改回日期:1999208223杨普华,教授级高工,博导,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油层物理和提高采收率科研工作,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采收率研究所所长。

1第6卷 第4期 油气采收率技术2油气采收率技术1999年12月的发展。

目前二氧化碳驱项目的成本已从1985年的每桶18120美元降到1995年的每桶10125美元。

随着二氧化碳价格的下降,二氧化碳注入量有所增加,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增大。

二氧化碳驱的项目一般可提高采收率8%~15%(地质储量),生产寿命15~20年。

二氧化碳驱主要集中在西T exas州的二迭盆地,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的石灰岩和白云岩特别适合于二氧化碳驱,它又靠近几个主要天然二氧化碳的产地。

113 化学驱化学驱自1986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表面活性剂驱几乎停止。

但应用聚合物调剖仍有很大的发展。

在美国已把调剖和聚合物驱、钻加密井、水平井等列为改进的二次采油(A SR),也属于提高采收率的范围。

特别是深度调剖,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代替聚合物驱,或与聚合物驱结合,使聚合物驱获得更大成效。

它与聚合物驱相比,具有化学剂用量较少、投资回收快等特点。

其中新的深度调剖体系(如胶态分散凝胶CD G)近几年受到普遍重视。

前苏联提高采收率以化学驱方法为主,但其化学驱的概念与我们或西方有所不同,他们把活性剂增产增注都归入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范围。

在我们的概念中,化学驱主要以聚合物驱和注碱水为主,另外注稀表面活性剂体系、注硫酸等也有很多项目。

但从正在进行的项目看,注表面活性剂的项目近年来明显减少。

尽管化学驱的项目远远多于热采,但其累积产量却与热采相差不多。

在前苏联和俄罗斯,气驱所占比重很小,主要是由于缺乏天然二氧化碳气源。

2 美国能源部支持三次采油的基础研究尽管三次采油在美国发展比较缓慢,但美国能源部对其基础研究仍十分重视,研究项目的80%资金由能源部提供。

1999年能源部资助的主要研究领域为:(1)通过诊断和图象系统研究油藏岩石性质和岩石、流体相互作用对采油过程的影响。

其中包括:应用X射线层析和核磁共振成像或其他技术在孔隙级别上研究岩石、流体及它们的相互作用,以帮助确定其对采油过程的影响;研究流体在岩石表面上的粘附或吸附趋势,即润湿性和渗吸对流体通过岩石流动速度的影响;在不同油藏条件下影响原油、水、气通过孔隙介质流动速度的物理化学因素研究,并如何应用这些结果提高采收率等。

(2)开发或改善经济有效的采油方法。

在气驱方面,主要是研究如何提高二氧化碳的波及效率以及如何在低于最小混相压力下提高气驱的效果(即近混相驱);在化学驱方面主要是开发廉价的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微生物驱方面则研究廉价的可产生表面活性剂、气体或聚合物的细菌;在重油开采方面主要研究可改善注蒸汽波及效率的高温泡沫,开发新的热采方法以及把这些方法与水平井结合起来;在油藏模拟方面,主要是开发可在大型计算机系统、台式计算机或工作站都能预测油田动态的模拟器,以便让较小的石油生产者也能应用。

(3)探索烃类沉积系统的模拟方法和建立风险评价技术,开发便宜的可用于台式计算机或工作站的软件,研究新的算法以降低对硬件的要求。

(4)环保研究。

主要是研究如何降低环境污染,开发由于钻井、生产、管道作业造成土壤污染的诊断模型;研究油气勘探开发作业过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和开发降低有害物质排放的廉价方法,发展油气废物的应用技术,其中包括如何减少废物,以及对废物的取样、表征和处理方法等。

3 美国对提高采收率方法与油价的关系研究及发展趋势由于三次采油的机理十分复杂,并有投资大、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因此各国对提高采收率方法的潜力分析工作都十分重视。

美国在1976年、1984年曾两次由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N PC )组织上百名专家对美国各油田进行了潜力分析和预测,为美国能源部发展能源工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3年又第三次进行了潜力评价,分析了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应用规模与油价的关系。

从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在目前低油价下提高波及效率的先进二次采油(A SR )方法,如加密井网、聚合物驱和调剖等措施仍是主要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2)提高波及效率的A SR 方法在所研究的油价范围内,受油价影响不大,其中只有钻加密井与油价有一定关系,聚合物驱和调剖几乎不受油价太大影响(见图2)。

图2 现有先进二次采油应用规模与油价关系图3 发展后的二次采油应用规模与油价的关系(3)聚合物驱和调剖,如技术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代替钻加密井,钻加密井将主要用于带有遮挡的不连通地层(见图3)。

图4 现有的三次采油技术应用规模与油价的关系(4)混相驱在技术上比较成熟,其应用潜力主要依靠油价。

二氧化碳混相驱在一定的油价(大于每桶20美元)下会有一定的发展;在油价高于每桶24美元以后与油价关系不大;在低于每桶20美元时,二氧化碳混相驱也会萎缩,见图4。

(5)在油价大于每桶24美元时,热采受油价影响不显著。

但热采技术发展的潜力很大,其技术能否发展还要看油价。

(6)化学驱,其中包括复合驱在内目前应用的可能性很小。

一方面其成本太高,必须在高油价下(大于每桶28美元)才能使用,但其所占份额也十分小;另一方面其技术尚未成熟,风险比较大,还需在技术上进一步提高。

因此化学驱(不包括聚合物驱)的应用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高的油价(见图5)。

3第6卷 第4期杨普华:提高采收率研究的现状及近期发展方向图5 发展后的三次采油技术4 我国提高采收率的情况通过“七五”、“八五”和“九五”的重点项目的攻关,使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

尤其是经过对中国注水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分析,对今后我国三次采油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了。

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是陆相沉积的特点,经过石油系统各单位,以及科学院、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在化学驱的某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蒸汽吞吐、蒸汽驱等热采方法已在我国石油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近几年来,在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二氧化碳吞吐,以及微生物采油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1)聚合物驱油已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矿场试验获得全面成功,已开始大规模应用我国油田大多数属于陆相沉积地层,油层非均质性比较严重,渗透率变异系数大多在0165以上,而且原油粘度较高,90%以上的地质储量的原油粘度大于5m Pa ・s 。

因此聚合物驱是我国近年来提高采收率研究的主攻方向。

经过“七五”、“八五”国家重点项目攻关,我国在聚合物驱油方面已逐步完善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配套技术,经过认真的先导性试验和几个大型的工业性试验,聚合物驱在大庆油田已工业性推广。

到1998年6月底,聚合物驱工业性推广应用区块已有7个,总面积69149km 2,地质储量14181×104t ,共有采油井650口,注入井568口。

目前已达到月增油3412×104t 的水平,预计1999年由聚合物驱可增油450×104t 以上。

(2)复合驱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先导性试验获得成功通过“八五”攻关,在复合驱油机理、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些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水驱后剩余油分布、矿场注入体系研制、矿场试验方案设计及动态监测、地面注入工艺等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表面活性剂国产化的工作也取得较大的突破。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进行了四个三元复合驱小井距先导性试验和两个正常井距的工业性试验,还有一个二元复合驱先导性试验。

这些试验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可提高采收率15%~20%。

当然也暴露了一些生产问题,为今后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3)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原油粘度比较高,地质储量中绝大部分原油粘度在5m Pa ・s 以上,很难达到混相,并且由于二氧化碳天然资源贫乏,东部天然气供不应求,注气混相驱一直不够重视。

只在近几年,随着西部油田的开发,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才提到议事日程,并列入“九五”攻关项目。

吐哈油区的葡北油田注烃混相驱矿场试验已经启动,无疑它将大大推动我国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快速发展。

但总的来讲,由于我们混相驱研究开始比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快二氧化碳天然资源的勘探,使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技术有较快的发展,成为一种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4)微生物采油技术取得很大进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我国经过攻关研究,微生物采油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

微生物菌种筛选工作范围进一步扩4油气采收率技术1999年12月大,增加了新菌种。

菌种及代谢物评价进入定量化,营养基与改变菌种活性、改善驱油效果研究进一步加深,技术评价手段日趋完善,并走上规范化、程序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