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2102fe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4.png)
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1. 教学模式改革能让学习变得超级有趣呀!就像原本平淡的白粥突然加了好多美味的食材,变得丰富多彩。
以前那种枯燥的课堂,学生都快睡着了,现在呢,各种有趣的活动、小组讨论,大家学得可带劲了!比如在科学课上,不再是老师一味地讲,而是让我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哇,那感觉太棒了!2. 教学模式改革可是打开了知识大门的新钥匙呢!以前学习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现在有了新的模式,就像有了一盏明灯照亮前路。
比如英语课不再是死记硬背单词,而是通过看电影、唱英文歌来学,这多有意思呀,难道不是吗?3. 教学模式改革对学生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呀!就如同给干涸的土地带来了滋润的雨水。
以前觉得学习好难好无聊,现在呢,各种创新的方法,让我们乐在其中。
像数学课上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几何,哇塞,那可太好玩了!4. 教学模式改革不就是给教育插上了翅膀嘛!能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
想想以前那种死板的教学,再看看现在,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多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啊!就好比上语文课,不再只是读课文,而是让我们自己改编故事,这多让人兴奋啊!5. 教学模式改革是多么重要啊!这就像是给一辆旧车换上了全新的发动机。
以前的学习模式可能会让一些同学掉队,现在呢,更注重个性化,每个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就像在艺术课上,有的同学擅长画画,有的同学擅长手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多棒呀!6. 教学模式改革真的能带来巨大的变化呀!如同给黑白的世界带来了绚丽的色彩。
以前总是老师讲我们听,现在我们也能参与进来啦!比如在历史课上进行角色扮演,哇,感觉自己真的回到了那个时代呢!7. 教学模式改革可不是一般的重要哦!就像给迷茫的航海者指引了方向。
以前学习很多时候靠死记硬背,现在更多的是理解和应用。
像在物理课上,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原理,这不是很厉害吗?8. 教学模式改革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大好事呀!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大地。
以前老师累学生也累,现在呢,大家都轻松愉快地学习。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602cf0b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0.png)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教学改革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更是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从目标、原因和具体的改革举措等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教学改革的目标无疑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素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改革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
那么,为什么需要进行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呢?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而当今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教学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具体来说,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改革教学内容,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改革教学内容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在,教学改革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是改革教师教学态度,注重关爱和尊重学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权威的代表,学生需要服从教师的指挥。
而在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
中小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中小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efecf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5.png)
中小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1. 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对中小学校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倡导学生参与式讨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一概而过的知识传授,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学生参与。
改革方案中,鼓励老师和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提倡学生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入项目制学习模式项目制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课程中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改革方案中,鼓励教师设计并引入项目制学习模式,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并运用知识。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问题和思考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5. 鼓励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在改革方案中,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如投影仪、电脑、音频和视频等。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展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6.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改革方案中,鼓励学校在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地考察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7. 引入游戏化学习方式游戏化学习是一种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方法。
在改革方案中,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8. 强化课程质量评估改革方案中应该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和监控,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可以通过观摩和评估教师的授课,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9.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改革方案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能力。
10.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f9cb46c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9.png)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界开始探索和推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文将浅谈关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相关议题。
首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模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相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研究,激发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再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个体的学习成就,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相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合作中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61330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a.png)
课堂教学改革总结1.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学生学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背景介绍课堂教学改革是指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和升级。
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互动和灵活性,不能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应运而生。
3. 学生学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学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局面,引入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了学习效果。
4. 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者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
而在改革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业发展的引路人。
这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5. 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得到了更好的支持和推动。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教师能够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的效果。
6. 学生参与度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思维碰撞和合作互助来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7. 评价方式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对于评价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往传统的考试评价只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机械运用能力,而现在更加注重深层次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评价方式也应相应调整,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评价。
8. 教育资源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育资源的保障和支持。
教育资源的平衡分配和公平利用,是保障课堂教学改革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161244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2.png)
课堂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质疑声也越来越高。
为了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
而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传统课堂教学常采用“直接灌输”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问、探索,并进行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只强调记忆和重复,缺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分析,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3.适应信息爆炸时代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不仅需要获取知识,还需要学会筛选和应用知识。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教导学生如何获取并有效使用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以下几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1.建立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营造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表达观点。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例如,讲座、案例分析、实验和项目制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3.引入现代技术手段现代技术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网络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等,教师可以呈现更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284b0d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1.png)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这一传统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是因为:
1、它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易被教师接受,
2、它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并提供了较明确的可 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进入规范,依样操作, 理论也因此而得以广泛传播,逐渐转化成实践形式,扎根于千百万教 师的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二、课堂教学要改革什么 三、怎么改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1、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关系。
2、课堂教学改革其实就是教学模式的变革,难度极大。
叶澜曾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做过精辟论述。她认为:过去的课堂 教学主要是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 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等等。
三、怎么改革?
3、健康课堂在探索、实践、打磨、提升、推广中走向常态 一是组建健康课堂专家研究团队。 二是建立健康课堂实验基地。 三是以活动促进研究和实验。
二、课堂教学要改什么
在课堂教学发展过程中有三次重大变革在教育史上影响深 刻和广泛。
第一次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
二、课堂教学要改什么
第二次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课堂教学的阶段论。
第一阶段:明了,即教师用叙述的方式(讲解和演示) ,向学生明白地讲授新教材,使学生 清楚地明了新观念。
第二阶段:联想(联合) ,即教师分析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将自己已有的观念与新的观念 联系起来。
第三阶段:系统,即教师综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归类、概括,以便得出新知识的规 则和原理。
第四阶段:方法(应用) ,即教师给学生布置练习和独立作业,并及时纠正他们在练习中 所犯的错误,使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变得更加牢固。
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7436b3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9.png)
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善,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重要举措。
在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主要目的。
但随着社会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强调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变革。
传统的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实践性,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关注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个性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和听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思维训练。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只有教师具备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才能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我们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让教师始终保持教育的热情和活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让教育真正回归到服务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f4a3e0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1.png)
课堂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需要改革的压力。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自然也需要相应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挑战和应对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兴趣不高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首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简单的知识掌握向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转变。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需要。
其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爆炸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更渴望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掌握知识,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因此,改革课堂教学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必要的。
最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我们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和国际认知的培养。
因此,改革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是必要的。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挑战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根深蒂固,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在传统教育中一直都是至高无上的。
因此,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次,资源不均衡和教育投入不足也是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一些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强,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的投入有限,这些都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进程。
另外,大班额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挑战。
学生人数过多,教师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效果不佳。
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669ab1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4.png)
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1. 课程教学改革能让学习变得超级有趣呀!就像原本平淡的白粥突然加了各种美味的调料,变得丰富多彩。
比如以前的数学课可能就是枯燥地做题,现在通过改革可以有更多有趣的案例和互动,那学起来不就带劲多啦!2. 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让知识更好地被吸收呢!这就好比给植物换上了更肥沃的土壤,能让它茁壮成长。
像以前死记硬背历史事件多费劲呀,现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不就能轻松理解和记住了嘛!3. 课程教学改革能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呀!就如同给汽车加了超强马力,能跑得更快更远。
比如说有些学生有艺术天赋,通过改革后的课程设置,不就能更好地挖掘和发展他们的才能了嘛!4. 课程教学改革会让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哟!这就好像原本模糊的照片突然变得清晰锐利。
以前可能很多知识学生一知半解,改革后就能讲得透透的,学生也能学得明明白白呀!5. 课程教学改革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大好事呀!好比一场及时雨,让大家都能清爽一下。
老师可以有更多发挥空间,学生也能学得更开心,这不是双赢嘛!6. 课程教学改革能打破传统的束缚呢!就像打破了困住小鸟的笼子,让它能自由飞翔。
以前那些死板的教学模式多压抑呀,改革后不就可以放飞自我啦!7. 课程教学改革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呀!这就像手机不断更新系统才能跟上潮流。
现在社会变化这么快,不改革课程教学怎么行呢!8. 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哟!好比打造了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各种成功之门。
以前可能只注重成绩,改革后就能让学生各方面都优秀起来啦!9. 课程教学改革能让教育变得更有活力呀!就像给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以前的课堂可能死气沉沉,改革后不就热闹起来了嘛!10. 课程教学改革意义重大呀,这是毋庸置疑的!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路。
不改革怎么能让教育越来越好呢,大家说是不是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会给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积极拥抱改革吧!。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2b3a115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2.png)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受到质疑。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合作,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议题。
本文将讨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探讨一些可以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1.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学生对知识获取和处理的需求。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与信息时代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发展相悖。
其次,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师通常只是进行单向的讲解和答疑,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缺乏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而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和工作环境中所必须的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2.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烦和消极态度。
而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其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个人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较少。
而新型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 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3.1. 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发起问题或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这个教学模式下更多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推进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推进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b3963cc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b.png)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改革
理由: 1、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对新课程标准理
解差,执行力度差。 2、课堂教学模式随意性,没有相对稳定的程
式。 3、教与学处理不好,重教轻学。 4、课堂拓展不足。 5、高考、中考改革的需要
二、全面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和启发、讨论、参与教学方式的依据
4、《广东省实施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❷倡导科学 的学习方式,先学后教,以学定 教,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围绕学生的学来确 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与人格,关 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 一起经历的生命过程,从而激发课堂教学 的生命活力。
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讨论、参与” 教学方式成为全市教师教学新理念。
2、加强备课和教学设计(预设),编写“三案 合一”的教学设计。
3、加强学生自学、预习,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的研究、指导和引导。
4、加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5、加强课外学习的拓展。
6、减少:减少满堂灌,合理使用一节课的时 间。
三、经验与做法借鉴
(一)魏生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
定 — 自 — 讨—答 — 自—自 向 学 论疑 测结
(二)洋思中学课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
六个基本环节 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 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分钟)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8~10分钟) 6.当堂训练、批改(不少于15分钟)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1a534d3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3.png)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课程的改革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必须之举。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呢?下面分几点进行介绍。
一、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过去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解决方案:引入实用性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
二、教育制度的不足当前的教育体制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如考试导向、课程设置单一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需要进行课程改革以纠正这些问题。
解决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从考试中解放学生,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模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自由和创造力。
三、国际教育的竞争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教育竞争愈发激烈,课程设置需要更符合国际化的标准。
国内的课程需要与国际接轨,保持竞争力。
解决方案:加强对国际化的学科和知识的引进,增强对国际知名学府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四、人才培养的要求一个国家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而这些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高超的技能以及全面的素质。
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对于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的培养还不够全面,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解决方案:拓宽学生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跨界人才。
引入一些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让学生能够有更广泛的知识视野。
五、学生需求的多元化学生在相对传统的课程体系下,可能无法满足其特别的需求,导致其学习情绪和学业成绩都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在教学体系中,应提供更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推出相应的方案。
解决方案:设计与课程有关的多元素,让学生体验到更为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以及精彩的课程资源。
为学生提供一些课程选修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总结: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教育体系发展的要求。
在针对当前问题的改革方案制定中,我们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全面考察,不断地完善和提升教育体系的效率,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的环境。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f4fd8cba7fd5360cbb1adb2d.png)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胡锦涛主席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过这么一句话:“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国务院温总理2009年1月4日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过:“对于教学改革,要减轻学生负担,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教是为了不教,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可见,“探索新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话题,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我们作为践行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要接受这个新理念,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呈现出来的弊端我国教育模式虽然历经了不计其数的变革和更新,成绩斐然,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对我国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被忽略了。
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这种教育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记忆储存,而不注重发展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利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绝对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其主体性受到极大的抑制。
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与“听众”即我们曾经常调侃的“厅级干部”,教师的“独脚戏”表演也屡见不鲜,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结果是老师喉干舌苦、学生白纸一张。
对于学生发展来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主见得不到表达,实践得不到培养,情商得不到提高,致使学生缺少思想、缺少创见、情商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f084d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3.png)
课堂教学改革思考引言:课堂教学改革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挑战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第一部分:课堂教学的必要性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飞快,而传统的课堂模式仅仅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环境。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改革的挑战课堂教学改革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如何打破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
同时,应试教育的压力也限制了教师创新教学的空间。
第三部分:创建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为了改变教学模式,我们需要创建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选择、策划和管理学习的过程中。
第四部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学校可以组织创新项目和竞赛,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师也需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激励者,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五部分:技术在课堂改革中的应用技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工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六部分: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
此外,跨学科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七部分:评估与反馈的改革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重视评估与反馈机制的改革。
传统的考试评估方式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践探讨课堂教学改革(2篇)
![实践探讨课堂教学改革(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ed36d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d.png)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从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现状、策略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中心、学生被动、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旨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全面的知识。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学能力,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4. 适应教育改革需求:课堂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1. 教师观念转变: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不足,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2. 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参与度较低。
4. 评价体系不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和学生。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1. 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4.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5. 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未来展望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智能化、个性化。
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808742f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1.png)
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小学教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革。
其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项改革。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现状和改革方向三个方面,浅谈关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首先,课堂教学模式对于中小学教育的意义不可忽视。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提高。
然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而这些都需要一种更加开放、活跃和富有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学习兴趣的下降。
另外,传统的模式着重对知识的堆砌,缺乏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背诵知识的机器。
此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单向化和学生个性的忽视,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以同样的方式接受教育,这远远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和发展潜力。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倡导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发掘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提供不同难度和内容的学习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强调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2篇)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56981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b.png)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课堂教学改革旨在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
一、提高教学质量1. 优化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丰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实用。
3. 提高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应通过参加培训、开展教研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如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促进教育公平1. 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如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关注和发展。
2.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通过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当的教育资源。
3.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有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daa7399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b.png)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为什么要进行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深刻的意义。
首先,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过去,知识的传授往往侧重于记忆和重复,但如今,社会更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良好沟通能力的人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能无法充分培养学生这些关键的素养。
例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学会筛选和整合信息,而不是简单地接收;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要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非仅仅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其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日益明显。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节奏和特点。
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而有些则更倾向于理论思考;有些在数学方面有天赋,而有些则在艺术或语言方面表现出色。
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学习选择和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充分发展,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再者,科技的进步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手段和资源。
互联网、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如果教学模式不改革,这些先进的技术就无法得到有效应用。
例如,在线教育平台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但如果教师仍然坚持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就难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的优势。
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将科技手段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育理念的更新也促使着课堂教学的改革。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改革后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教师则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胡锦涛主席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过这么一句话:“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国务院温总理2009年1月4日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过:“对于教学改革,要减轻学生负担,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教是为了不教,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可见,“探索新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话题,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我们作为践行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要接受这个新理念,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呈现出来的弊端我国教育模式虽然历经了不计其数的变革和更新,成绩斐然,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对我国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被忽略了。
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这种教育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记忆储存,而不注重发展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利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绝对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其主体性受到极大的抑制。
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与“听众”即我们曾经常调侃的“厅级干部”,教师的“独脚戏”表演也屡见不鲜,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结果是老师喉干舌苦、学生白纸一张。
对于学生发展来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主见得不到表达,实践得不到培养,情商得不到提高,致使学生缺少思想、缺少创见、情商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观忽视了学生获得发展的过程,忽视了对教育目的的本身及教育本质的追问,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发生的教育意义的构建,使“教会学生学”只是成了一句“口号”。
以下三个现象应该值得我们教育中人思考。
我国中学生参加世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每年都能拿到许多金牌,这从某种层面上说明我们的教育优势;但是一直以来,我国还没有独立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我们传统教育的不足。
在教育圈中有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平时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同学,走上社会后大多表现平平,而那些事业上大有作为的人,却往往学习成绩不怎么理想。
无独有偶,更让人费解的是,让老师倾尽心血的优生,往往对老师不理不睬,倒是那些差生,对老师尊敬有加。
有专家学者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解释:用“智育”的眼光来衡量,这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现象,让人觉得反常,与我们所预料的相去甚远,但从“情育”的视角来看,这样的结果,是合乎情理的。
因为最新研究表明:“就大多数人而言,智商的确具有一定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功于智商,80%则应归公于情商。
也就是说智商不是人成才的唯一的决定因素,情商才是制胜的关键。
”教育是钱学森最后的心结。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最近两会期间,求解“钱学森之问”仍是两会代表、委员的热点话题,答案都指向了校园文化建设。
二、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要认识到制定课程标准的重要性,用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不是沉迷于“教学大纲”,其必将导致新课程的实施失去人力基础,课改也只能流于空谈。
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应变“传授知识”为“发展创新能力”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的“容器”,只能接受知识的客体,应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教师不要用老一套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去教育学生,而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发展性、整体性和差异性,采用个性化、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这就是教师作为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
教学观念的构建同教学实践同步并行,相辅相成。
长期积极地参加教改实践并从中观察、感受、概括、检验,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观念清晰、完善,不脱离实践,不脱离现实,立足新课程改革,才是我们素质提高的基础。
三、近几年全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中小学教育面临为未来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重任。
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大力开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全盘否定原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原来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符合新课标的做法保留,对不符合新课标的做法进行剔除,再有创新性的渗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前身是“指导——自主学习”法。
“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启动于1995年,是《福建省中学数学“目标——掌握”10年跟踪教改实验》(1986年—1995年)的逻辑生长和发展,是福建省长期研究中小学教育的王永、余文森、张文质三位学者在个别成功的数学教学经验基础上提炼、升华出来的教改实验课题。
1997年,“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
当时,正式参加此课题实验的中小学有33所,与此课题建立密切联系的有50多所,主动邀请课题组负责人讲学与指导教改实验的各类学校近百所,全省自觉参与实验研究的中小学老师近千人。
2001年课题探索性实验研究成果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鉴定。
新课程改革启动以后,许多学校把它作为了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2007年,余文森教授应广大课题实验学校的要求,组织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并获得批准。
从此,此课题进入深化研究阶段,课题成果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同时,此课题成果先后被江苏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河北衡水中学、河南永威学校、广州市七中、上海静教院附校、湖南许市中学等学校借鉴改造,且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仅几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全国范围内的借鉴与学习,现在只要打开网页浏览,就会发现到处都是课改的呼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已成为了当前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今年来我县很多学校都开始投入到了课改之中。
以前那种种重知识记忆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正面临着一种尴尬局面。
这应该给我们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带来思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是否真的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我们是否要接受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启亮先生曾撰写题为《以自主学习为根本的教学改革》一文,高度评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
时至今天,这种教育理念能被全国上下那么多学校借鉴运用,实践证明了它能存并且能发展,它以现代教学论为理论基础,它体现了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等原则,还能打破资源限制、城乡限制。
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反思,取长补短,必须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怎样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而“先学后教”正是符合这一理念下的做法,也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改革与突破。
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
教师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对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无疑是有效的。
首先,要研究其理念原理,盲目效仿只会导致半途而废。
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不能简单地模仿,否则往往效果不佳,会半途而废。
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
其次,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进行到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应该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
老师有时放不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是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
许多教师只所以喜欢满堂灌,是惟恐讲不细,学生听不明白。
考试不及格,传统的观点总认为教师讲得少,就是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
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
要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的大教育观。
我们要懂得,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场所,课堂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形式,书本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载体,教师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
一个以“育人”为本的自主的、主动的、开放式的适应国际竞争的教学模式主宰着新时期教育领域。
第三,深入研究反复试验,探索适合本校实情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全面实施前要结合校情在先学后教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学习,并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反复研究、讨论和试验,把这种教学理念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探索适合学校实情的教学流程,不应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
第四,防止出现换汤不换药的局面,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任何新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新问题,不能浅尝辄止遇难而退或穿新鞋走老路,只有不断地实践、思考、总结才能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