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
实验动物学
一、名词解释1.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
2. 实验性动物模型:通过人为方式使实验动物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类似某些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也叫诱发性动物模型。
3.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4. 实验用动物:泛指用于各类实验的所有动物,即用于实验的动物。
广义的实验动物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其他动物。
5. 近交系动物:经过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兄妹或连续亲代与子代交配所培育出来的,遗传上达到高度一致的动物群,基因纯合度可达99.8%。
6. 3R原则:指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即减少(Reduction) 、替代(Replacement)和优化(Refinement)。
意思为尽量减少动物实验的次数和使用动物数量;尽可能使用替代物和善待动物;使实验设计尽善尽美。
所以能用小动物的不用大动物,能用低等动物不用高等动物。
7. 无菌动物: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
8. SPF级动物:无特殊病原体级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9. 隔离系统: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持无菌状态或无外来污染物。
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应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过特殊的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绝,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环境一致。
10. 清洁级动物: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11. 免疫缺陷动物: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的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12. 转基因动物:指用实验的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其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并可以表达和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整合在动物基因组内的外源基因称为转基因。
二、简答题1. 简述大鼠的给药方法(包括给药途径、常用药量及其注意事项)(1)、灌胃(po):左手固定大鼠,右手持灌胃器,灌胃针头自口角进入口腔,紧贴上腭插入食道,如遇阻力,将灌胃针头抽回重插,以防损伤。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
拯救全人类学习小组111.实验用动物:广义上来说,所有用于科学研究、检测鉴定和教学示范的动物都可以称为实验动物或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 ),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 )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4. 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5.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死后应得到妥善处理。
6.替代(Replacement ):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7.减少(Reduction ):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8.优化(Refinement ):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9.种(Species ):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在一般情况下,同种动物能共同生活、交配、繁衍后代,而异种动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相近种的动物交配产仔,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
10.品种(stock ):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11.品系(strain ):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
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
12.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交配。
实验动物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是指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生产、教学、检定及其它学科的动物;2、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培育、应用及动物实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3、实验用动物:是所有用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家禽家畜,野生动物和观赏动物;4、近交系:指至少经连续20代以上全同胞交配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5、封闭群动物:是一个长时期一般为5年以上与外界隔离,其种群保持一定大小一般不得少于25对,雌雄个体之间能够随机交配的动物群体,其遗传组成较接近于自然状态下的动物群体结构;6、基础动物:基础动物CV A 指饲养在开放系统中,又称普通级动物;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以及人畜共患寄生虫;7、无菌动物与悉生动物:无菌动物GFA是指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在动物体内检测不到有其他生命体的动物;8、清洁动物:清洁级动物CLA是指除不携带基础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研干扰大的病原;9、人畜共患病:之际能引起动物感染又能引起人类患病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10、实验动物营养需要:是指为满足动物维持正常生长和繁殖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11、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是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配方经工业化生产的均匀混合物;12、实验动物营养学:是众多学科中派生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食物、营养素与各种实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健康和种群繁衍等关系的科学;13、杂交群动物:有两个无关的近交品系动物之间有计划的杂交而繁殖第一代动物;成为杂交群动物或杂交一代动物;简称F1代动物;其遗传组成均等的来自两个近交品系,属遗传均一、基因型和表现性相同的动物;14、屏障系统饲养SPF动物:饲养环境是密闭的,经屏障装置与外界相通;送入的全新风要经过1万级洁净度过滤;送入的一切物品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后经特制传递装置送入;饲育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15、实验动物环境:是指将动物饲育在人为的有限空间,并按科研要求,按人们意志控制动物生长、繁殖、实验的一个人工的特定场所;/是指实验动物周围客观存在的,与实验动物相互依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一切外部事物的有机体系;16、实验动物标准化:是指外适应科学发展和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生产条件等统一技术标准;。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是关于使用动物进行科学实验的学科。
通过实验动物学,科学家能够研究和了解生物学、药物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中的基础和应用性科学问题。
实验动物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医学家和科学家常常使用动物进行实验,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在18世纪,法国的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比约克开创了现代实验动物学。
他使用小麦、豌豆和果蝇等动物进行实验来探索遗传基因的传递和变异。
实验动物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一个主要应用领域是药物学。
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实验动物模型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使用实验动物,科学家能够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对细胞和组织的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确定药物剂量、疗程和副作用等方面的信息至关重要。
此外,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实验动物进行基础生物学研究,科学家能够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解析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机制。
例如,使用小鼠模型可以研究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调控以及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实验动物学还在许多其他领域有应用,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疾病研究等。
在心理学中,实验动物模型被用于研究认知过程、学习和记忆、情绪和行为等方面。
在神经科学中,实验动物模型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和异常,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在疾病研究中,实验动物模型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然而,实验动物学也面临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
人们普遍关注动物的权益和福利,并呼吁减少对动物实验的使用。
在进行实验动物研究时,有严格的伦理和法律规定以确保动物的福利和最小化痛苦。
同时,科学家也在努力寻找替代实验方法,例如使用体外细胞模型和计算模拟等,以减少对动物实验的需求。
总之,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关于使用动物进行科学实验的学科。
它在药物学、生物学和其他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科学家们深入研究和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疾病机制,并为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实验动物:不同于一般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指一切用于实验研究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是实验用动物的一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3.动物实验:是以实验动物为材料,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实验,包括以实验动物整体水平的综合反应为评价指标的实验,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观测,以实验动物为材料来源的局部器官及系统的实验,以及以实验动物的各种表现参数作为权衡尺度的实验室工作。
4.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经过20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其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鼠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近交动物的近交系数达98.6%,杂合基因小于1.4%。
5.近交衰退:即近交后代出现生长发育、成活、生育、抗病、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能力的减退以及有害基因暴露、遗传病增加等。
6.F1动物:是根据需要在两个不同的近交系有计划交配所获得的第一代动物,称为杂交一代动物,也称系统杂交动物,简称F1(First filial generation)动物。
⒎杂交优势:杂交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
8.封闭群动物: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9.突变系动物:是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的,形成具有各种遗传缺陷的动物。
10.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也称点突变,指染色体上一个位点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即DNA 分子长链中碱基对的改变。
11.转基因动物:以实验方法将外源性目的基因或特定DNA片断,导入到动物的基因组内,进而改造原来动物的遗传学特性,而产生的遗传工程动物,能将其遗传给后代。
动物实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绪论1.实验动物: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研、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以研究、实验、教育、药品生产等为目的而使用的动物。
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
实验动物:驯化,育种,生理,解剖,生化,兽医,营养及环境生态等。
动物实验:研究动物对实验的反应,动物模型设计,实验方法改良提高等。
3.动物实验的3R原则♦1、减少(Reduction),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得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实验数据。
在减少动物使用量的问题上,对不同的实验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例如药品异常毒性实验。
“亮甲素”事件♦2、替代(Replacement),使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验或其他研究课题,以达到某一试验目的。
或者是使用没有知觉的试验材料代替以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实验。
♦相对性替代,用人道方法处死动物或使用细胞、组织及器官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或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的实验方法;♦绝对性替代,在实验中完全不用动物。
♦3、优化(Refinement),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条件,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福利;或完善实验程序和改进实验技术,避免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
♦优化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个方面,涉及试验设计、实验技术、人员培训、饲养环境、动物运输等。
♦4.标准化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包括环境、微生物、遗传、营养四个方面内容。
微生物控制:基础/普通动物:不携带所规定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动物。
例如流行性出血热、弓形体、沙门氏菌、狂犬病毒等。
清洁动物:指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不携带对动物健康危害和对科学研究干扰比较大的病原的动物SPF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1.科学研究的四大条件AEIR实验动物,实验设备,信息,试剂2.3R原则reduce减少,选用恰当的动物进行规范化的实验,通过提高对动物的质量和利用率,减少使用实验动物的数量replace替代,可用微生物,细胞,组织,离体器官代替动物实验,亦可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的refine使用有效的麻醉药和镇痛剂,改进实验步骤,优化实验操作,尽量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动物的痛苦3.实验动物科学LAS一门研究实验动物以及其应用的科学4.实验动物,经人工培育的,对其所携带的微生物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用于科学实验,药物,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等科学研究的动物5.实验用动物一切可以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6.动物实验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的,以科研,教学等方面为目的,对动物施加生物,物理,化学因素,观察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问题7.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模型8.实验动物标准化对于实验动物的质量,繁育条件,实验条件的统一技术规范9.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近亲交配的全同胞兄妹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均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数达98.6%以上,遗传物质高度纯合和稳定的动物群体10.突变系正常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造成动物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遗传缺陷11.杂交群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后代12.封闭群以非近亲交配的方式繁殖的一个种群,五年内不引入外来新血缘或至少繁育4代以上。
一定的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13.悉生动物指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动物14.动物福利人为地给动物提供实验的物质条件以保证动物健康舒适,身心愉快的状态生存15.安死术的概念,指用人道的方法处死动物16.免疫缺陷由于人工造成的或先天性遗传缺陷造成的,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17.SCID小鼠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16号染色体上隐形SCID基因突变18.SCID-hu小鼠对SCID小鼠移植人类免疫细胞或组织,使具有人类部分免疫系统19.渗漏现象约有15%的SCID小鼠血清中可测出免疫球蛋白,即免疫功能重建20.同源突变近交系是某个近交系的某个指明位点的等位基因发生突变而分离出来的近交系亚系。
实验动物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实验动物 (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Laboratory animal genetic breeding science):是利用遗传调控机理,采用传统的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控制动物的遗传特性,培育新的动物品种品系和各种动物模型,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
实验动物医学(Laboratory animal medicine):是专门研究和阐明实验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科学。
比较医学(Comparative medicine):是比较研究动物与人类生命现象的异同,特别对各种人类疾病进行类比研究,采用其异同点,通过建立实验动物疾病模型来研究人类相应的疾病。
实验动物生态学(Laboratory animal environmental ecology):是研究影响实验动物生存的环境与条件。
例如饲养动物的房舍、通风、温度、湿度、光照、噪声、笼具、饲料、饮水以及各种垫料等。
实验动物技术(Laboratory animal techniques):包括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技术,各种监测方法和动物实验方法和技术标准等。
3R原则: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
3R原则的推进,最终将使实验动物的使用量逐渐减少,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断提高。
近交系(inbred strain):经过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以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的一对共同祖先。
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当大于98.6%。
近交类型:按近交的基因型分为纯交、回交、互交和杂交。
纯交(incrosses): 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下一代全部纯合子;回交(backcrosses):纯合子和杂合子间的交配。
动物实验学名词解释
动物实验学-名词解释————————————————————————————————作者:————————————————————————————————日期:名词解释绪论1.实验动物: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研、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以研究、实验、教育、药品生产等为目的而使用的动物。
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
实验动物:驯化,育种,生理,解剖,生化,兽医,营养及环境生态等。
动物实验:研究动物对实验的反应,动物模型设计,实验方法改良提高等。
3.动物实验的3R原则♦1、减少(Reduction),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得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实验数据。
在减少动物使用量的问题上,对不同的实验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例如药品异常毒性实验。
“亮甲素”事件♦2、替代(Replacement),使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验或其他研究课题,以达到某一试验目的。
或者是使用没有知觉的试验材料代替以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实验。
♦相对性替代,用人道方法处死动物或使用细胞、组织及器官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或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的实验方法;♦绝对性替代,在实验中完全不用动物。
♦3、优化(Refinement),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条件,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福利;或完善实验程序和改进实验技术,避免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
♦优化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个方面,涉及试验设计、实验技术、人员培训、饲养环境、动物运输等。
♦4.标准化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包括环境、微生物、遗传、营养四个方面内容。
微生物控制:基础/普通动物:不携带所规定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动物。
例如流行性出血热、弓形体、沙门氏菌、狂犬病毒等。
清洁动物:指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不携带对动物健康危害和对科学研究干扰比较大的病原的动物SPF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
名词解释:1、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试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简而言之,它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相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实际含水量称绝对湿度,而在特定温度情况,空气中的实际含水量与该温度的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比的值,则称相对湿度。
3、封闭群动物:又称远交群动物,是指已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四代以上的动物。
4、Inbreding:有意识地从一个动物群体中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即有共同祖先的兄妹、母子、父女进行交配,此种近亲交配的方式称为近交5、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为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或建立治疗方法而制作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实验动物6、SPF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
7、实验动物的气候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气流和风速8、空气初级过滤对象:清洁动物和SPF动物9、实验动物国际标准:1、相似性原则2、差异性原则3、易化原则4、相容或相匹配原则5、可获性原则6、重现性、均一性原则多项1、刺激性排卵:猫属典型的刺激性排卵动物,交配后25~27h才排卵2、传染病表现形式: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3、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4、骨质疏松:1、维A酸致骨质疏松2、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3、卵巢切除致骨质疏松4、睾丸切除致骨质疏松5、哪种动物能自行合成Vc:豚鼠和猴体不能自行合成vc6、实验动物的微生物传播要具备什么条件:实验动物微生物一般有显性感染、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感染四种表现形式。
实验动物微生物传播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条件。
7、动物饲料基本成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六大营养成分简答:一、近交系动物优点:1、基因纯和性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3、表现型的一致性4、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5、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6、遗传组成独特性7、背景资料可查性8、国际分布广泛性9、长期遗传稳定性二、小或大鼠或豚鼠或家兔或猫的生物学特性:小鼠:1、胆小怕惊2、昼伏夜动3、喜群居4、适应性差5、喜欢啃咬6、寿命短有20对染色体大鼠:1、昼伏夜动2、喜独居3、胆小怕惊4、喜啃咬5、抗病力较强6、敏感型强7、寿命短有21对染色体。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LAF:实验动物设施是进行实验动物饲养、保种维持、生产、实验研究、试验等设施的总称。
包括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和动物实验设施。
2.GFA:无菌及悉生动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在动物体内检测不到有其他生命体的动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真正没有。
垂直感染的微生物可以忽略;有的微生物不能检测出来。
在隔离器中培育和饲养。
3.SPFA:无特定病原体动物不携带主要人兽共患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有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影响大的病原体;还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
4.Inbred strain animals:近交系动物指通过20代以上兄妹交配(或近交)之后培育而成,20代近交后,近交系的每个个体有98.6%的遗传位点是纯合的。
5.Pheromone:信息素是动物释放的一种性信息素,由雄性包皮腺分泌,对动物的繁殖有很大的影响。
6.Laboratory animal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研究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分类以及实验动物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对实验动物的微生物与寄生虫的质量控制, 以达到控制和消灭实验动物疾病的目的.7.Laboratory animals environmention:实验动物环境指人工控制,供实验动物繁殖、试验和生长的特定场所及相关条件;8.Isolation system:隔离系统以隔离器为主及其它附属装置所组成的饲养系统,隔离器是隔离微生物的饲育无菌动物的装置。
9.Animal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人类疾病模型为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或建立治疗方法而制作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实验动物,称为人类疾病模型。
10.Laboratory animal nutriology:实验动物营养学是研究饲料与实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繁殖、健康及实验结果关系的分支学科.11.LA:实验动是指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及其它学科研究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的名词解释
实验动物学的名词解释
实验动物学是一种研究动物的实验科学,主要研究动物的形态、生理、行为、遗传学和生殖等方面的特征和行为,以便更好地了解动物的本质和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实验动物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物分类学:实验动物学主要研究动物的分类学特征,如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等,以便对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比较和区分。
2. 动物生理学:实验动物学主要研究动物的生理特征,如心脏、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以及它们的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
3. 动物遗传学:实验动物学主要研究动物的遗传学特征,如基因型、染色体、基因表达和基因调控等,以便了解动物的基因结构和功能。
4. 动物行为学:实验动物学主要研究动物的行为特征,如感知、学习、行为模式和社交行为等,以便了解动物的行为结构和行为特征。
除了研究动物的形态、生理、行为和遗传学外,实验动物学还可以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如开发药物、研究医学、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等。
实验动物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需要对动物进行精细的观察和研究,因此需要专业的实验设备和技术。
同时,实验动物学也需要遵循动物保护法和伦理准则,以确保动物福利和科学研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
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
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
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
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
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
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
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
又称已知菌动物。
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
实验动物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1.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简而言之,它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一般具有的特点:1)遗传学要求:必须是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2)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监控要求:实验动物繁育全程必须严格监控其所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我国根据对微生物、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将实验动物划分为4个等级,即普通级动物(CV)、清洁级动物(CL)、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F)、无菌级动物(GF);3)应用要求:实验动物主要应用于科学实验。
4.动物实验:是应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有关器官的组织形态改变、机能反应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5.英国的动物学家Russell和微生物学家Burch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的理论。
该理论核心便是“3R”原则,即替代、减少和优化原则:1)替代原则:要求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2)减少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3)优化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6.动物福利的基本出发点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也就是为了使动物能够健康、快乐、舒适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的相应外部条件。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1.实验动物的分类:包括动物学的分类和实验动物学的分类两部分。
按动物学分类可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按实验动物学分类则分为品种和品系。
品系包括近交系、封闭群和杂交群等。
2.近交系动物的特点:1)基因纯合性;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3)表现型的一致性;4)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5)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6)遗传组成独特性;7)背景资料可查性;8)国际分布广泛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46道题)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
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是指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也包括野生
动物、经济动物和家畜等。
3.实验动物学: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生物学特性、营养代谢规律。
遗传特
点、微生物控制技术、开发、培育及应用
4.动物实验:是以各学科的研究目的为目标,研究实验动物的选择、试验手段、
方法、动物模型等,人为地改变环境条件后,观察并记录动物的反应与变化,并做类比研究,是保证试验的质量和试验的可重复性的科学。
5.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ICLAS):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医疗科学国际
组织和生命科学会联合成立,负责国际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6.普通环境:普通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
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一般实验动物
7.屏障环境:屏障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源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实验动物,这类设施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进入,动物来源于无菌、悉生动物或SPF动物种群。
利用空调送风系统形成清洁走廊、动物房、污染走廊、室外的静压差梯度,以防止空气逆向形成的污染。
屏障内人和动物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工作时应戴消毒手套,穿着灭菌工作服等防护用品。
8.隔离环境:隔离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器以保证无菌或无外来污染物。
隔离
器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是无菌的,为了保证这种无菌状态,人不能和动物直接接触,工作人员通过附着于隔离器上的橡胶手套进行操作。
隔离器的空气进入要经过超高效过滤0.5um微粒,滤除率99.97%),一切物品包装灭菌后通过灭菌传递舱移入,动物来自无菌动物、或其哺育的剖腹产动物后代。
该系统的设施适用于饲育无菌们(Germ Free)级及SPF级实验动物。
9.近交系:经连续20代或20代以上的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品系
内所有个体都能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体。
10.杂交一代动物(F1代):两个不同近交系动物杂交所生的第一代动物,称之
为杂交一代动物(F1代)
11.亚系:近交系内各个分支动物群之间,已经发现或确信可能存在遗传上的差
异,则这些近交系的分支称之为原近交系的亚系。
12.支系:由于饲养的环境或人为的技术处理,可能影响动物群的某些特征,这
个动物群体并未发现真正的或可能存在的遗传上的差异,相对于原来的近交系或亚系,它称之为支系。
13.封闭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
产的实验动物种群,且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这群动物才可称之为封闭群。
14.发情周期:动物性成熟后,雌性动物的生殖道会出现一系列重复性、循环性
的变化,这个变化于怀孕、哺乳或生殖器官异常时停止,这个变化称为发情周期。
15.自发性排卵:在每一个发情周期里,雌性动物不论交配与否总会自然排卵,
这种排卵称之为自发性排卵。
16.假孕:雌性动物与一个无繁殖能力的雄性动物交配、或受精卵未着床、或怀
孕不是由交配而引起的,所显现的怀孕现象称为假孕。
17.全价营养配合饲料:营养物质均衡全面,能够完全满足实验动物的各种营养
需要,不需再添加任何其他营养成分,即可直接饲喂动物并获得较好饲养效果的饲料
18.混合饲料:由能量饲料、蛋自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等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
基本上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
但营养不够全面,还需补充适量的其他营养物质。
19.垫料的基本要求:1)容易获得,易于运输,便于储存;2)价格便宜;3)
无污染,无芳香烃类气味;4)没有营养,不被动物食用;5)干燥,有良好的吸湿性;6)对人和动物无害:7)舒适,具有良好的保温性;8)容易清理并处置。
20.病毒的基本特征:①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②严格的细胞内
寄生,没有完整的酶系统,不能独立进行生长和繁殖。
③无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酶,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及其他物质。
④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21.致病菌:引起动物疾病,严重危害动物健康的细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巴氏杆菌、鼠棒状杆菌等。
22.条件致病菌:一般不引起动物发病,但在应激条件下,机体免疫力降低时,
可引起动物的疾病的细菌,如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茵引发动物的菌血症和体表脓肿等。
23.正常菌群:对动物无致病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的
细菌,如普通大肠杆菌、乳酸杆茵等。
24.寄生虫的传播媒介:指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传播寄生虫的一种低等动物,如传
播血液原虫的吸血节肢动物。
25.普通动物(CV):是在微生物学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它要求不携带人畜
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该种动物饲养于普通环境中。
26.清洁动物:是一类除了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尚不能携带对动物危害
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动物。
27.SPF动物:是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除普通级和
清洁级必须排除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外,SPF级动物还必须排除对实验有干扰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28.无菌动物(GF):是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
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29.悉生动物(GN):又叫已知菌动物或己知菌丛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
入一种或几种己知微生物的动物。
30.传染源:传染源就是指受感染的实验动物,包括传染病患病动物/带菌(毒)
或死亡的实验动物。
31.传播途径:病原体进入动物机体,并能导致传染的途径和通道。
32.易感动物:是指对某一传染病病原体敏感的那些动物。
33.传播媒介:被患病和携带病原体的动物的尸体、分泌物、排泄物所污染的设
施、饲料、饮水、垫料、空气和用具等称之为传播媒介。
34.水平传播:即传染病在实验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的
传播。
35.垂直传播:即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36.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所有活的微生物叫做灭菌。
37.消毒(Disinfection):驱除或杀灭有害微生物叫消毒。
消毒比灭菌范围狭窄,
它不能杀死细菌的芽胞,消毒剂不能用于灭菌。
38.疾病动物模型:是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
和相关材料。
39.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状况下所发生的
疾病称之为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
40.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以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致病因素造成动物组织、
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改变称之为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
41.免疫缺陷动物: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免疫系统某种或多种
成份缺陷的动物。
42.转基因动物:用实验方法将外源基因稳定地整合到动物细胞的基因组中,并
能稳定地表达并遗传给下一代的动物称之为转基因动物。
43.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标准化动物是指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对其携带
的微生物实行控制,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的动物。
44.动物实验结果的外推:医学研究中,动物模型、动物实验都是为人服务的,
一切动物模型和动物实验结果都要外推到人身上去,这就是动物实验结果的外推。
45.自发性肿瘤模型:这是一类不经人工处置而自然发生的动物肿瘤模型,其发
病类型、发病率均随实验动物的品种、品系等不同而不同。
46.移植肿瘤模型:动物接种一定数量的肿瘤细胞(皮下、腹腔、静脉、颅内等),
甚至是无细胞滤液(病毒性肿瘤)后,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内一群动物患同样的肿瘤,其成功率接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