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视域下的面向农村职业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全国的重要议题,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拥有一定技能和素质的农民,他们不仅拥有传统农业技能,而且具备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并以此为目标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生产水平和经营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致富。
为了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需要在教育、经济、社会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在教育方面,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其次,在经济方面,应支持和鼓励农民参与各类培训和技能学习,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水平,增加收入和财富。
在社会方面,应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和引导,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组建和联合,加强农民的组织、合作、服务和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还需要在政策和法制环境等方面,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行财政和金融支持,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保障和监管,为其提供更加优越的生产和经营环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加强组织建设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工作,才能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型农民培育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Ke o ds Ne p a a t; yw r w e s ns Huma a ia; r l o a o a d c to nc ptl Rua c t n le u ain v i
自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颁布的 《 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 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的建议》 出“ 作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重大战略部署 以来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 为今后农村工作 的重点与方向。农 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主体 , 民的数量与质量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 实现新 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发展与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是提高农
民素 质 、 培育 新型 农 民 的重要 途径 之 一 。 文通 过 对新 型农 该
落后 , 农 民素 质 的全新 期 望与 要求 。 国大 多数农 民文 是对 我
化素质差 、 科技素质低下和市场意识淡薄 , 基本上没有系统 学习农业生 产知识 、 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 , 农业生产活
动主要 依 靠辈 辈相 传 的经验 , 对新 科 技知 识 陌生 , 抗市 场 抵 风险 的能力 弱 。 培育新 型农 民必须 激 发农 民的 自主性 、 动 能
性和创造性 , 以适应专业 化、 科技化 、 市场化的现代农业发
展需求 。
民培育战略的理解 , 透过人力资本 的视角, 就农村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研究一、前言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了当务之急。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农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管理和服务、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员。
他们既保留了传统农民的传统优势,又具有了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展开研究,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意义与现状1. 意义乡村振兴是以农业农村为重点、以农民为主体、以城乡一体化为基础,全面推进农村全面复兴的重大战略。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改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 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培育体系不够健全,培训资源分散,培训内容和方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需求。
其次是培育环境不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影响了农民的培训参与和学习效果。
农民的培育积极性不高,缺乏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影响了培育效果和培育质量。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1. 建立健全的培育体系为了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培育体系。
这一体系应该包括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费支持和项目扶持;学校可以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知识学习;企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实习实践机会;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帮扶和精准扶持。
只有建立健全的培育体系,才能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更好的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了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新型职业农民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研究,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标1. 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人才新型职业农民首先要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他们应该掌握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2. 培育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民要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这就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具备创新创业的精神。
他们要能够对农业生产进行创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家乡情怀的人才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要能够肩负起社会责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他们要有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愿意为家乡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强化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需要接受系统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的投入,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
2.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农村劳动力空转现象严重,需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政府要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向现代农业、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转型,通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企业,吸引更多的农民就业创业,激发农村的活力。
3.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和引导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技能培训班等活动,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农业旅游等方面的创业创新活动。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五 、教 育培 训形 式 的创 新
顺应职业农民 的学 习和 生产规 律 ,创新教育培训形式。一是采取 “ 就地就近 ”和 “ 农 学结合 ”等灵 活 的方式 , 把教学 ̄- i J , i l 班办进村头、 办 到田头 、办在产业链 上。二是坚 持教学培训与学员的生产 劳动 、社 会实践相结合。实行理论教学与实 训相结合、集 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 结合、室内教学与现场教学和考察 参观相结合 ,大力推行农民 田间学 校、 现场传导、 典型示范、 送教下 乡、 进村 ( 农民专业合作社 、 农业园区 )
三、教 育培 训 内容 的创新
从农民培训 需求和教育培训的 目标要求出发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要明确 教育培训 目标 。详 细了解 本地产业布局 、 农民素质、 种养 习惯 、 生产经营情况 ,结合新型职业农民 的需求 ,制定教育培训 目标 ,作为 安排教 育培训 内容的依据。二要合 理 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围绕 目标 和 需求设置专业及课 程内容 ,力求 实现 由单纯提高技术技能 向综合提 高 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能 力转变 ,由单项技术技能向生产经 营全过程配套技术技能转变。重点
队活动 ,通过演示 、试验、制作等 鼓励 身体 力行 。要设法 创造一种调 动不同学 习风格的学员从教学过程 的不同阶段参与到教学的气氛 ,使 大多数学员的学习主动 眭得到激发 , 提 高参与性 、互 动性和 实践性 ,激 发学 员的好奇心 ,培养学员的兴趣 爱好 ,营造独 立思考 、自由探 索的 良好环境 ,使培训 目标从单一的知 识获得转向创新和创业思维的培养, 实现学思结合 。
新型职业农 民教 育培 训模 式
河南省农业干部学校主 毫 省 . 农 广播电 视学校 办
河南 省农 民 科技教 育 培i l l I 中 心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的重大战略之一,它是以振兴农村为核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优秀的职业农民,因此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农业科技,能够主导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具有市场经营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农业生产和农村服务拓宽收入来源的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注重扶持政策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信用担保、税收优惠、土地流转等方面。
这些政策可以针对新型职业农民本身和他们的企业或项目,帮助他们解决资金和政策方面的瓶颈。
(二)职业培训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职业培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政府可以成立农村职业培训中心,为农民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
培训内容应该涵盖现代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提升创业能力。
(三)技术支持政府可以在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创新方面提供支持。
例如:设立技术创新投入基金,用于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技术及产品开发与创新。
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现代化农业,提供农业高科技设备及技术支持等。
(四)营销渠道支持政府可以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拓宽销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资源。
例如建立农产品的电商平台、开拓市场等,来解决新型职业农民销售的瓶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五)人才引进政府可以引进更多的高级农技人才来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政府可以组织在职人员来到乡村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
引进人才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情况,量身定制专业服务项目,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
三、结语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青年和农民加入到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队伍中来。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2023-10-28CATALOGUE 目录•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概述•职业教育助力乡村建设的作用机制•职业教育助力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职业教育助力乡村建设的政策建议01引言背景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目的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乡村振兴战略概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乡村发展的总体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其内涵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
乡村振兴战略的外延乡村振兴战略的外延包括农村产业、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旨在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人文浓郁的乡村格局。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外延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及挑战实现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包括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素质和扩大乡村就业等。
同时,还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弘扬优秀乡村文化,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水平等。
挑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此外,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解决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问题。
03职业教育助力乡村建设的作用机制职业教育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1职业教育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撑作用23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其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通过培训和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推动其向城市和其他产业转移,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作者:姚宇毕彭钰来源:《市场周刊》2019年第06期摘;要: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要求。
要实现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五个方面的振兴,离不开高素质的现代农业劳动者。
而新型职业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理应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为此,应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从培育内容、培育方向、培育机制等多方面着手,培育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6-0158-03一、引言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人是生产力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仅应加大农村基础硬件建设力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应该尽快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农村实用人才匮乏是当前我国农村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对策之一。
农村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只有农民的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农村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由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来夯实。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关键期,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的农业已发展成为劳动、技术、资源、资金密集型行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批现代农业从业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够为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乡村环境绿色宜居、农民生活越来越好提供人才保障。
因此培育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能的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在舒尔茨看来,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根源是农村人力资本。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使得农业专业性、科技含量快速增加,这就需要具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能够使用先进农机并善于经营的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机制探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机制探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现代化农业从业人员。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稳定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我们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难题,如培育成本高、培训内容不够实用、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因此,探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创新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探索多元化的培育途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途径需要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农村实训基地:在农村地区建立农业实训基地,通过生产实践和技能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这种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帮助农民快速掌握新型农业知识和技能。
2、返乡创业扶持:鼓励城市青年、大学生等高素质人才回到农村创业,提供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支持,帮助他们快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3、为期一年的农业职业培训:通过定期举办的为期一年的农业职业培训,帮助参与者掌握新型农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三种培育途径各有利弊,需要依据农民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
最好能够将它们结合起来,通过多元化的培育途径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二、构建激励机制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市场营销能力和创新思维。
目前,我们需要构建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1、薪酬激励: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相对优厚的薪资待遇或奖励,以此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新型职业农民行列,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荣誉激励:通过表彰和颁发奖项等形式给予新型职业农民荣誉激励,鼓励他们在工作中追求卓越成绩,提高其自尊心和自豪感。
3、培训激励: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并为在培训后表现出色的农民提供升职机会或职业晋升渠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激励机制的构建,可以更好地吸引和激励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拥有农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同时具有创业精神和市场意识的农民。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课题,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将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增收致富。
新型职业农民具备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重视培养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市场意识。
农民要具备敏锐的市场触觉,了解市场需求和动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提供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也需要重视传承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灵活应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并具备创新能力,发展新产品和新业态。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培训教育和资金扶持。
政府可以建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和创业孵化基地,组织专业团队为农民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低息贷款和补贴,鼓励农民创业和发展新业态。
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也应当承担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责任。
合作社和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协助他们进行农产品销售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合作社和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农民合作,分享风险和利益,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和积极性。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从农民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能动性。
政府、合作社和企业应当与农民进行密切的合作和沟通,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定位与创新路径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定位与创新路径目录一、内容概览...............................................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2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31.3 研究方法与路径.........................................4二、乡村全面振兴概述.......................................42.1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5 2.2 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与要求...............................62.3 乡村全面振兴的现状与挑战...............................7三、职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定位.....................83.1 职业院校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9 3.2 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与特征..............................103.3 职业院校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11四、职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路径....................124.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3 4.2 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14 4.3 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5 4.4 创新师资队伍建设......................................164.5 创新合作与交流机制....................................17五、案例分析..............................................185.1 国内外典型案例介绍....................................195.2 案例分析与启示........................................205.3 经验总结与借鉴........................................21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226.1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236.2 对策建议与实施路径....................................246.3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26七、结论与展望............................................277.1 研究结论..............................................287.2 研究创新点............................................297.3 未来展望与建议........................................30一、内容概览本论文旨在探讨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创新路径。
新型职业农民教学、培训、指导规范化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教 学 、培 训 、指 导 、 农 民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指 出 的 , 农 村 经 济 社 会 发展 ,说 到 底 ,关 键 在 人 。 没 有 人 , 没 有 劳 动 力 , 粮 食 安 全 谈 不 上 , 现 代 农 业 谈 不 上 , 一 切 都 谈 不 上 。“谁 来 种 地 ”这 个 问 题 , 实 际 上就 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 、 什 么 人 来 种 地、 怎 样种 地 的 问题 。 新 型 职 业 农 民 不 仅 要 有 文 化 、 懂 技 术 、 会 经 营 , 而 且 要 深 度 参 与 市 场 竞 争 。 凡 事 预 则 立 , 不 预 则 废 。 应 下好 农 业 人 才 培 养 的 先 手 棋 , 加 大 新 型 职 业 农 民 教育 和 技 术 培 训 力 度 , 把 培 养 青 年 农 民 纳 入 国 家 实 用 人 才 培 养 计 划 ,确 保 农 业 后 继 有 人 。 随 着 农 村 青 壮 年 劳 动 力 大 规 模 向 城 镇 和 非 农 产 业 转 移 , 农 村 劳 动 力 供 求 关 系 已 进 入 总 量 过 剩 与 结 构 性 短 缺 并 存 的 新 阶 段 ,“ 关 键 农 时 缺 人 手 、 现 代 农 业 缺 人 才 、 。 河 南 省 农 广 校 夏 邑 分 校 始 终 根 据 形 势 发 展 和 办 学 需 要 , 及 时 提 出
一
注 重 进 村 办 班 的 连 续 性 和 办 班 后 的 跟 踪 服 务 。 对 条 件 较 好 、 农 民 积 极 性 高 的连 年 办班 ,加 强 跟 踪 服 务。 我 们 的 具体 做 法 如 下 : 教 学 、 培 训 、 指 导 内容 的 实 际 、 实用 、实 效 性 农 村 学 员 参 加 培 训 学 习 的 最 终 目 的 是 为 了 解 决 自 己 农 业 生 产 过 程 中 遇 到 的 实 际 问 题 , 完 全 是 为 了 应 用 。 因 此 , 新 型 职 业 农 民 教 育 要 针 对 农 业 产 业 生 产 实 际 中 存 在 的 现 实 问题 ,进 行 广 泛 的 调 查 分析 研 究 , 了解 他 们 产 业 生 产 环 节 的迫 切 需要 , 掌 握 他 们 需 要 那 方 面 的 新 技 术 、 新 知 识 、 新 信 息 , 有 针 对 性 的 确 定 农 业 职 业 教 育 的 内 容 。 同 时 把 新 型 职 业 农 民 内 容 与 农 村 产 业 生 产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 使 新 型 职 业 农 民 内 容 更 具 实用 性 和 时 效 性 。 二 、教学 、培训 、指 导直 观 演 示模 式 新 型 职 业 农 民 的对 象 是 农 民, 他 们最 现 实,不 但要 亲H 艮看 到 , 亲 手 摸 到 , 而 且 还 渴 望 了 解 成 果 取 得 的 过 程 。 这 就 要 求 在 新 型 职 业 农 民 教 育 过 程 中 要 为 农 民 提 供 具 体 的 知 识 和 充 分 的 感 知 , 把 经 验 、 知 识 与 具 体 产 业 实 践 结 合 起 来 , 主 要 运 用 的手 段 有 : 1 .实 物直 观 ( 如: 观 察实 物 标 本 、 田问 现场 参 观 、 田 间实 习操 作 等 ) 。 2 .电 教 直 观 ( 如 : 图 片 、 动 画 演 示 、幻 灯 片 、v c d 、d v d 、声 像 教 材 等 ) 。 3 .语 言 直 观 ( 如 :表 演 、 比 喻 、 模仿 、 拟 人 等 对 客观 事物 具 体 、 生动 、 形象地描述 ) 。 即 把 “看 ” 、“讲 ” 、“做 ”与 学 员 互 动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 使 抽 象 的 理 论 具 体 化 、 直 观 化 。 这 样 , 对 农 民 才 具 有 强 劲 的 吸 引 力 和 说 服 力 , 在 产 业 生 产 中 更 好 的利 用 。 三 、 教 学 、 培 训 、 指 导 启 发 模 式 新 型 职 业 农 民 教 学 过 程 中 ,“双 师 型 ” 专 业 教 师 要 善 于 启 发 农 村 学 员 , 调 动 他 们 的 自觉 性 、 主 动 性 和 创 造 性 ;要 让 他 们 多 发 表 意 见 , 提 出 自己的见解 ( 找 到 经 验 丰 富 的 学 员) 。 培 养 他 们 对 所 学 的 内 容 正确 与 否 的判 断 能 力 , 并 通 过 对 话 、 交 流 、 互 动 看 法 等 方 式 创 造 一 个 和 谐 、 融 洽 的气 氛,要 与他们 ( 经 验 丰 富 的 学 员 ) 互 教 互 学 , 使 他 们 能 够 在 产 业 生 产 中学 以致 用 。 四 、教 学 、培 训 、指导 因人 施教 模 式 根 据 农 村 学 员 的 年 龄 层 次 , 个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实践探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实践探究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骨干力量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如何培养和引导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了当前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探索创新培训模式,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培训机会,需要加强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状在我国,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步消失,农业生产方式也在向着现代化、生态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就对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也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不足。
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了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政府主导的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另一种是由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的农业技术培训。
政府主导的培训计划通常会面向农村青年,通过专业学校的培训课程来提升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
而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的培训则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技术应用,旨在培养实用型的农业技术人才。
这两种形式的培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培训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机构缺乏统一规范等。
二、创新实践的重要性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创新实践,寻找适合农村发展需要的培训模式,以提高农民的实际技能和管理能力,引导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创新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还可以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和机制。
三、创新实践的方式和措施1. 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制。
应该通过政府、学校、企业、合作社等多方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网络,使培训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
2. 组织专业化的培训团队。
应该引进一批农业领域的专业人才,组成一支高水平的培训团队,使培训内容更专业化、更实用化。
3. 设计个性化的培训课程。
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需求,设计出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课程,将培训内容贴近实际生产。
培育新型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
培育新型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
口 张 志增
摘 要 : 培 育新 型农 民, 是 我 国 面 临 的 一 项 重 要 历 史任 务 。 近 年 来 , 河 北 省 实 行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送 教 下 乡. 把 招 生 对 象 由原 来 的 以初 中 应 届 毕 业 生 为 主 扩 展 到 2 0 -4 5周 岁 的 在 乡 农 民 , 把课 堂设 在 田 间地 头 , 使 学 生学 习不 离 家门、 致 富 不 离土 地 . 探 索 了 一 种 培 育 新 型 农 民 的 农 村 职 业教 育 发 展 新 模 式 。
业 教 育发 展 的新模 式 。
一
务 , 要 求 以提高 科技 素质 、 职业技 能 、 经 营能力 为核
心 。 大规模 开 展农 村实用 人才 培训 。 总 的来说 , 新 型
职 业 农 民是 新 型 农 民 的 一 个 当然 范 畴 . 二 者 既 有 区
别 . 也 有联 系 。新 型农 民是 从宏 观上 提 出的一 个概 念 , 强 调 的是身 份标 识 , 泛 指仍然 保 持农村 户 籍 、 仍 然 从事 农业 生 产经 营 的现代 农 民 . 而 不 特 指 一 种 职 业 ; 新 型职 业农 民范 围较 小 , 主 要 是 从 事 农 业 生 产
技 创 新 持 续 增 强 农 产 品 供 给 保 障 能 力 的 若 干 意 见 》, 又 提 出 了“ 大 力 培 育新 型 职 业农 民 ” 的 战 略 任
决好 “ 三农 ” 问题 作 为全 部 工作 的重 中之 重 . “ 要 采 取 有效 措 施 。 稳 定 农业 生 产 经 营 队 伍 。 积 极 培 育新 型农 民 ” 。 【 1 ] 实践 表 明 , 培 育 千 千 万 万 的新 型 农 民 。 不 能 沿袭 老 办法 。 必 须走 改 革 创 新 之 路 . 实 行 农 村 职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研究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实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能够保障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普遍大众,我国开始不断的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乡村振兴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标签:乡村振兴视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路径研究一、乡村振兴战略对新型职业农民提出新要求(一)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发展乡村产业的领导者在实现农村经济建设时,乡村振兴备受关注,同时乡村振兴也是实现农村产业发展的重点以及依据,在促進产业兴旺时,农村需要以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各类科技信息的利用以及挖掘来真正的实现农业的多维度发展。
其中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生产资源和区位优势,不管是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还是乡村特色产业,都能够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农村需要将新业态,新产业以及新发展相结合,更好的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共通。
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时代之下,农村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各类信息技术,积极的将新方法新技术与现有的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促进农产品营销方式的有效突破,实现互联网与农业之间的紧密互动。
(二)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现代生活方式与乡风文明的倡导者乡村的建设离不开乡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乡风文明的分析可以了解农民的综合素质。
为了保障乡村实现稳定的建设,首先需要以振兴乡村为切人点,积极的保障乡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以及灵魂支持。
从目前来看,在实现乡村建设的过程之中,许多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了有效的改进以及突破,网络建设以及公路建设越来越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接受到现代化的新思想、新理念,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理念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许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从事不同的农业活动时,能够将各种新的理念和思想融入农业生活方式之中,积极的发挥示范以及引领的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研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口的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区面临着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困难等问题。
为了提高农民的产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概念和特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一种模式。
相比于传统的农民培训模式,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突破了传统农民培训模式的片面性。
传统农民培训模式往往只关注技术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农民创业和管理方面的培训。
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更加全面,注重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其次,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农田实验等实践环节,提供农民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
再次,突出了因地制宜的培训内容和形式。
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需求不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
最后,强调了持续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鼓励农民们不仅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意识,不断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创新方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涉及到多个方面。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不仅要提供传统农业技术的培训,还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在多个领域的综合能力。
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网络、手机APP等方式,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和教学平台,让农民在家即可进行自学和网络互动。
同时,可以借助智能设备,提供实时监测和指导,提高培训效果。
再次,要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模式。
除了集中培训,还可以组织农民进行学徒制培训、带徒传艺等形式的培训,增加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
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探讨
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探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创新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本文将探讨创新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而且生产方式单一,产值低,长期以来农民的收入水平一直很低,缺乏吸引力。
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通过创新来改变这一现状。
创新可以带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天时地利人和,受制于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而创新可以带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创新可以促进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
传统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较为简单,附加值较低,而创新可以带来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化打造、网络销售等新的模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创新可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传统农业结构以粮食作物和畜牧业为主,而创新可以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农业旅游等新兴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创新可以带动农村社会的发展。
农村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还包括教育、文化、卫生等多方面的问题。
通过创新,可以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文化活动和医疗服务,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的作用和意义创新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它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和具有深远的意义。
创新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
通过创新带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使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提升,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创新可以丰富农民的就业选择。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单一,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而创新可以带来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丰富了农民的就业选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要想通过创新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路径和对策。
加大创新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支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和推广,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技术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究摘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要求尽快实施乡村振兴规划。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举措。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民就业与生活水平的重要使命。
乡村振兴给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新要求、新规范。
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乡村振兴战略是充分解决新时代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根本方法。
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完善了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提出要坚持将发展农业农村放在第一位,坚持将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载体。
这就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出新要求,要求培养方式跟上新时代发展步伐,在实践探索中踏上新台阶。
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主干力量,也是创新农业建设的主要推动者。
通过创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式,落实乡村经济的大力振兴,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下面从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创新模式的策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兼业化逐渐普遍,而在培训过程中,对所有的农民都实行同一水平的培养,忽视了农民自身的经营规模不同以及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等因素,未能切实做到分层培养,大大降低了培养效率。
现阶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内容主要讲述基础性知识,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培训内容也没有按照农民群体做出具体规划,没有清楚掌握目标群体的实际需要,这样的方式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策略(一)笃定培养方向,培树“爱农”精神。
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高效推进
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高效推进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辽宁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推进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
2017年,北镇市人民政府授予北镇职教中心为牵头单位,对新型职业农民采取“市、乡、村”三级联动的管理培育模式。
制定了北镇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成立了“北镇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我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经验及做法,在2019年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高峰论坛会议上做大会发言,打出了“北镇样板”。
一、北镇市涉农主导产业的发展优势1、葡萄产业。
北镇市是辽宁省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葡萄产业集群更是领先全省、叫响全国,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总产量达到52万吨,是"中国葡萄之乡"。
葡萄已经成为北镇市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葡萄优势区。
是2018年国家公布首批62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之一。
2、北镇畜牧。
北镇畜牧业生产区域优势彰显,形成以生猪产业为中心,以蛋鸡、奶牛、肉牛发展为重点,全面带动肉鸡、羊等品种协调发展的格局,猪牛羊禽等畜产品初级加工和奶制品精深加工产业水平不断增强。
北镇市生猪产业被评省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省内仅此一家。
此外,北镇市蛋鸡产业通过省畜牧兽医局现代畜牧业示范区评估认证。
3、棚菜生产。
北镇棚菜生产历史悠久,是全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及精深加工基地。
打造出了集省农科院蔬菜生产研发中心、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中安资材市场、蔬菜深加工企业、棚菜生产基地于一体的蔬菜产业链条。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措施和做法1、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北镇市专门成立了北镇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
农科教统筹视域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与对策研究
农科教统筹视域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与对策研究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要通过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
文章在分析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农科教统筹视域下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农科教统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对策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决策,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
2022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在分析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总体要求的基础上,从九大方面提出了乡村振兴的要素、方法、路径和远景。
其中针对乡村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从五个方面作出具体政策部署,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在国家以往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中,同样也可以找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提法,由此可见,建设美丽乡村、解决“三农”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一大批熟悉农村、热爱农村、投身农村并扎根于农村“新型职业农民”。
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还是构建农村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等都离不开大量活跃在农村一二三产业一线的“新型职业农民”。
在我国,农民由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主要经历了职业农民、新型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三个阶段。
20世紀90年代初,农业部借鉴国外经验在全国推行“绿色证书”制度,在“农科教统筹”的基础上开始实行“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推进“科教兴农”。
农科教统筹又称农科教结合,是科教兴农的主要实践形式,其实质是依靠现代科技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
其中的“农”主要必须包含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等大农业范畴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也可作农村经济解;“科”是指农村大科技,包含各层次水平的科技的研究、应用、推广;“教”是指农村大教育,包含农村的一切育人活动,其中最直接的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教育活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视域下的面向农村职业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5-01-30T09:04:06.8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2月总第141期供稿作者:沈先芹
[导读]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民的知识化、职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沈先芹濉溪县职教中心安徽濉溪235100
摘要: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民的职业化,培养一批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入手,阐述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意义,提出面向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面向农村职业教育模式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民的知识化、职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做出很多探索,其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正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2013 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新型职业农民是自主选择在农业产业充分就业,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工作,具有较高农业生产技能,具有一定生产规模,追求报酬极大化,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且高于当地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职业化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型职业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或者说有较高的科技素质,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有较强经营能力的职业农民,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行为要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承担责任[2]。
二、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意义
1.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与文盲相比,小学文化水平的劳动力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43%,初中文化水平的劳动力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108%,而大学文化水平的劳动力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300%[3]。
农村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农村,依据受教育者的基础教育情况,实施层次与内容各异的专业知识教育,培养特定的劳动技能,开发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潜能,从而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2.改善农民的择业能力。
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就业机会之间存在正相关联系[4],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决定其就业领域、就业层次和就业机会的大小,农村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技术水平,增强其劳动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3.提高农民人力资本市场的声誉。
声誉是行为主体在长时间被别人观察的基础上获得的公众认识或看法[5]。
长期以来,农民这一群体的人力资本声誉较低,被认为只能从事低层次的职业。
造成农民人力资本声誉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低。
农村职业教育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身心健康素质,并传授从事社会劳动与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技术,是人力资本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是劳动者人力资本声誉提高的根本。
4.增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
经济发展正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农业或非农业生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从业人员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没有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弱,就业空间也越来越小。
显然,农村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了一定的专长和技术,帮助其顺利地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
三、创新面向农村职业教育模式
1.改革招生模式,创新学生来源。
(1)直接在职业农民中招收学生,解决涉农专业生源缺少的难题。
把教学地点设在乡镇或村,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进温室大棚,上课就在农民家门口,在实际生产中实训,教学效果直接在生产中体现。
(2)职业学校与政府相关部门实行“校政合作”,创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培养培训村党总支(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开设民族知识、宗教知识、惠农政策等课程,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
(3)职业学校与县(市、区)实行“校县合作”,培养培训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涉农部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才。
2.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办学地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1)送教下乡,利用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校舍就地办学,让职业农民学生就近走读,职业学校派教师“送教下乡”、“巡回走教”。
农村需要什么就办什么,乡乡都有办学点,村村形成优势产业。
(2)创新教学过程,职业学校以当地生产需要作为教学导向,在田间地头解决生产难题,针对生产难题搞科研,既促进了职业学校的实用科研,又创新技术为职业农民创收。
(3)创新教学内容,教材按照“行动导向,任务引领,学做结合,理实一体”的原则编写,适应农民的学习特点,把全日制三年的教学内容根据动植物的生长周期,按照农民的实际应用,开发成新的课程组合,按照生产过程编教材讲课,课本一看就能懂,凸显职业教育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办学特色。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灵活专业设置。
(1)打破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升学导向向就业创业导向、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将人才培养场所从学校课堂延伸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等生产经营场所,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学校+公司+农户”、产教一体、农科教结合等开放式培养模式,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实现教育培训与就业创业紧密对接。
(2)根据农村人才需求灵活设置专业。
职业教育面向农村,为新农村服务,如何设置适合农村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关键所在。
职业教育应充分认识到专业设置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性,在专业设置上应主动分析当地的农村人才需求的种类、数量、结构特征等,灵活设置专业,专业不宜多而全,而应少而精,做到与城市职校专业错位衔接,面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贴近“农”字和“特”字做文章[6]。
职业教育应积极走出校门,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劳动就业市场进行研究论证,适当地增加市场经济、企业管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方面的内容,培养能生产、会经营、善组织、懂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4.改革办学模式,创新多元化投入。
(1)增大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投资的比例。
根据办学规模、生均经费标准以及专业优势、发展前景等核定财政拨款,设立职教专项经费,以保证职校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需要。
(2)要将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经费等适当用于农村职教,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捐资,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农村
职业教育发展。
(3)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募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资金。
尝试以全面合作、或者参与合作等手段,争取企业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为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募集发展资金。
(4)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银行贷款等形式吸纳社会闲置资本投入“面农”职教体系建设中去。
职业教育应面向于服务农村,为农村培养和造就大量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注释
[1]温家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3-3-6(2)
[2]曾一春完善制度设计强化实践探索—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几点认识[N].农民日报,2012,06,12,(3)。
[3][4]谢正勤钟甫宁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8),28-32。
[5]蒋长流社会网络、声誉困境与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J].改革,2006,(7),116-120。
[6]潘光河北省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办学模式调查与分析[N].中国教育报,2012,5,17,19,23。
参考文献
[1]卢爱林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发展战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5。
[2]卞颖桃李亮张涛农村职业教育问题及发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8),99。
[3]和震城乡统筹视野下“面农”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21-25。
[4]王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主要问题探析[J].决策参考,2012,(1),18-23。
[5]刘厚军浅析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