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太空军事化的影响及对我国的警示
太空军事化
![太空军事化](https://img.taocdn.com/s3/m/3f08a76748d7c1c708a14568.png)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计划,在2010年退役前 3架航天飞机一共还要飞10次, 其中一次用来最后一次维修年迈的 “哈勃”望远镜,7次飞往国际空间站 完成最后的建站任务,剩余两次用来 执行国际空间站物资和零部件运输任务。 美国航天飞机时代结束后,载人航天能力 将受到很大影响。
后航天飞机时代
战神系列火箭和“奥赖恩”载人航天器将取代 即将退役的航天飞机,执行国际空间站飞行、 重返月球乃至登陆火星等太空探索任务。“战神I” 火箭将专用于载人飞行,“战神V”火箭将运送 货物。战神火箭、奥赖恩载人航天器及“牵牛星” 月球登陆器是美国“新太空探索计划”的三大支柱。
7.即时通讯出现 即时通讯出现
它使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甚至产生了“地球村” 这种概念。地球的“缩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通讯和信息 技术的进步,而这种进步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却要 归功于一颗颗人造卫星的上天。通过即时通讯卫星, 我们可以知道其他人的具体方位;与地球另一端的 人进行即时对话;控制出征遥远世界的机器人等等。
11月13日,美国宇航局任务科学家宣称 在月球南极探测发现大量的冰水 。
伴随着月球冰水资源的发现和美国雄心勃勃的 “2018年重返月球计划”,月球迎来了新一波 的国际探测热潮。其中主要有: • • • • 欧洲空间局的SMART-1、 中国的“嫦娥”、 日本的“月亮女神” 印度的“月船”1号
二
9.苏联:实现飞天梦想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 , 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太空人。
10.发现范 艾伦辐射带 发现范艾伦辐射带 发现范
它是一个绕地球轨道运行由高能粒子构成的环形物。 证明地球拥有一个可对太阳风起到防御功能的磁场。 科学家证实,存在两个范·艾伦辐射带,它们可能对 卫星和宇航员均构成一定的威胁。
太空军事化的趋势与影响
![太空军事化的趋势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41aa5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b.png)
太空军事化的趋势与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太空军事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太空军事化的趋势,并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
一、太空军事化的趋势1. 大国之间竞争的加剧随着大国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升级,太空军事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各国都希望在太空领域取得优势,以保护自身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因此,大国之间的竞争将推动太空军事化进程的加速。
2. 全球导航系统的发展全球导航系统(GNSS)是太空军事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各国都在开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和部署,以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这些导航卫星不仅可以用于民用,也可以为军事目的提供支持。
因此,全球导航系统的发展将推动太空军事化的发展。
3. 反卫星技术的发展反卫星技术是太空军事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各国都在研发和测试反卫星武器,以打击对手的太空资产。
这些反卫星技术的发展将加剧太空竞争,同时也威胁到太空资产的安全。
二、太空军事化的影响1. 国家安全的挑战太空军事化将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太空资产的安全将成为一个国家安全的新方面。
各国需要采取措施防止自身的太空资产受到攻击,同时也需要具备反击能力以保护自身利益。
2. 国际关系的变化太空军事化将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太空竞争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甚至引发冲突。
同时,太空军事化也将在国际法和治理机制方面提出新的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以维护太空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3. 技术进步和应用的推动太空军事化的发展将推动技术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为了在太空竞争中取得优势,各国将不断推进卫星技术、火箭技术和导航技术的发展,这将带来技术进步和应用的推动,影响到各个领域的发展。
4. 太空资源的利用与争夺太空军事化可能引发对太空资源的利用与争夺。
太空中可能存在丰富的能源、矿产和水资源,各国将争相开展探测和利用,这可能引发新的资源争夺和竞争,影响到全球资源格局。
总结:随着太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家间竞争的加剧,太空军事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日本的军事航天发展剖析(上)
![日本的军事航天发展剖析(上)](https://img.taocdn.com/s3/m/af9653b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1.png)
日本的军事航天发展剖析(上)
卢波
【期刊名称】《国际太空》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 1 引言rn2003年2月至夏天,日本计划发射4颗侦察卫星.这4颗卫星具有全天候、全球性综合观察能力,可根据需要在24h内对地球任何地方进行拍摄,而且分辨率很高.日本这一重大举措,使其动议于20世纪70年代的军事空间开发计划终于梦想成真,这必将对日本军队建设及周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重大影响.【总页数】4页(P4-7)
【作者】卢波
【作者单位】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
【相关文献】
1.警惕!日本军事航天 [J], 张学峰;刘维罡
2.日本大力发展军事航天系统的动力与趋势 [J], 王景泉
3.日本的军事航天发展剖析(下) [J], 卢波
4.日本通过《宇宙基本法》为军事航天铺路 [J], 吴勤
5.日本军事航天重整旗鼓 [J], 天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太空军事化的挑战与威胁
![太空军事化的挑战与威胁](https://img.taocdn.com/s3/m/300444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3.png)
太空军事化的挑战与威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太空军事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太空军事化不仅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和威胁。
本文将探讨太空军事化的背景、挑战以及可能带来的威胁,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太空军事化的背景最初,太空被用作进行科学研究和轨道通信的平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空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太空不仅成为了国际间的竞争舞台,也成为国家安全和军事优势的关键因素。
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可以进行卫星定位导航、军事侦察和通信等功能,这使得太空军事化成为现实。
二、太空军事化面临的挑战1. 空间资源争夺:太空领域的资源有限,而国家间对空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难免引发争夺。
各国为了获取太空中的战略资源,如太阳能发电、稀有金属等,可能采取军事手段进行抢夺,导致太空军备竞赛的加剧。
2. 太空碎片威胁:太空中存在大量的碎片和废弃物,它们的高速运动可能对航天器、卫星和空间站等构成威胁。
若发生碎片碰撞,不仅会导致设备损毁,还可能引发产生更多碎片的连锁反应,威胁到太空交通和通信的正常运行。
3. 网络攻击和侦察:太空系统的关键控制和通信设备极易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
黑客和恶意行为者可能通过网络攻击进入太空系统,干扰通信和导航,甚至篡改信息和控制系统,对国家安全产生直接威胁。
三、太空军事化的威胁1. 军备竞赛升级:随着太空军备竞赛的升级,各国可能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太空军事化领域,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态势。
这种紧张态势可能加剧各国之间的误判和对抗,进而引发军事冲突的风险。
2. 平民和商业航天风险:太空军事化的加剧可能对平民和商业航天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太空中的卫星、轨道器和航天飞机等航天器面临着遭受攻击和干扰的风险,这会危及到平民和商业的太空活动。
3. 国际合作受阻:太空军事化可能导致国际合作的受阻。
由于太空系统的关键技术变得高度保密,国际社会在太空领域的合作可能受到限制,影响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军事:日本建太空部队牵制中国
![军事:日本建太空部队牵制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741c7e42fe4733687e21aa14.png)
军事:日本欲建立首个太空部队意在牵制中国宇航发展
2014-08-03 08:52 来源:新浪军事
日本共同社8月2日报道,日美关系消息人士2日透露,日本防卫省决定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自卫队首个太空部队,已向美国政府通报了这一计划。
该部队起初将主要负责监控完成使命的人造卫星、火箭及其碎片等飘浮在太空的“太空垃圾”,防止其与人造卫星发生冲撞等。
此举也意在牵制在军事及非军事领域的太空开发方面奋力追赶美俄的中国。
日方将把获取的信息与美国共享,欲在被称为海陆空之外“第四战场”的宇宙空间加强与美国的合作。
2008年改变航天开发中非军事和平利用原则的《宇宙基本法》生效。
防卫省最快8月内将修改太空利用基本方针,把建立太空监测部队写入其中。
据消息人士介绍,防卫省、文部科学省和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将在该计划中共同获得位于冈山县镜野町的雷达设施和位于该县井原市的大型光学望远镜设施。
上述设施属于开展太空开发调研等活动的团体“日本宇宙论坛”管
理的“太空防卫中心”。
太空监测部队将运用上述设施。
日本太空政策的演变、动因及影响
![日本太空政策的演变、动因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11c1f964028915f804dc27e.png)
2019年5月第3期(总第44期)东北亚学刊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 Studies 政治外交日本太空政策的演变、动因及影响李梅摘要:2008年日本制定的《宇宙基本法》解除了"本对太空的开发利用不得用于军事目的的限制。
此后,"本调整和完善了太空政策决策机制,建立起首相主导的太空战略领导体制。
至今,宇宙开发战略本部已制定了三期《宇宙基本计划》,调整"本太空政策的重点发展方向。
加强安全领域的太空应用始终是政策重点。
严峻的财政状况、薄弱的产业基8限制了"本太空事业的发展。
为确保国家安全、产业基8和科学技术间的有机循环,"本政府出台法律挖掘民间潜力和规范太空应用、设立专门机构促进出口以增强产业基8。
"本太空政策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与新《防卫计划大纲》、第三期《海洋基本计划》具有内在关联性。
关键词:宇宙基本法宇宙基本计划"本国家安全战略本文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本研究系博士生责任编辑:王晓博DOI:10.19498/ki.dbyxk.2019.03.012受战后和平主义理念影响,日本太空事业长期被限定在“非军事”的技术研发上。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太空竞争加剧以及太空在安全领域的应用日趋重要,日本朝野就消除既往太空政策限制达成共识,通过立法促进太空事业全面发展。
1062019年第3期-、《宇宙基本法》①的制定及其影响自民党国会议员河村建夫2005年卸任文部科学相后,国家太空战略规划恳谈会成立,推动了太空基本法的制定。
2007年6月,自民、公明两党向国会提交了“宇宙基本法案”,但当时未获通过。
这一年参议院选举前夕,野田佳彦出任民主党制定科技政策负责人,同样支持制定宇宙基本法。
①参议院选举后,自公两党和民主党就宇宙基本法修正案达成一致意见。
2008年5月21日,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8月27日,《宇宙基本法》生效。
日本加速推进太空战略军事化进程
![日本加速推进太空战略军事化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83af5c9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b.png)
2022年12月16日,日本发布新“安保三文件”准在轨服务领域,加快推进“主动碎片清除与在轨服务”计划。
太空军事化竞争的本质是以科技优势谋取军事优势,从而赢得战略主动权,抢占太空战场先机。
在太空军事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日本必须更加重视先进太空军事技术的研发投入才有可能保持其太空先进国地位。
民用太空技术不断发展,太空资源的稳定利用面临威胁。
民用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制定太空军事战略不可忽视的现实情况。
近年来,各国民用太空技术日渐成熟,私营部门积极开展太空活动。
具体而言,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资本巨头积极投资于低成本火箭发射服务和小型卫星星座,促进了小型运载火箭的发展以及基于小型、太空活动的成本降低,从而增加了验证新技术的机会,有助于缩短太空技术的更新周期。
而民用太空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太空商业化的进程,这使太空资源的稳定利用面临威胁。
随着太空商业化进程的推进,卫星数量急剧增加,在太空轨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卫星发生碰撞的风险增加。
一旦发生碰撞,产生的太空碎片又将占据更多的轨道资源,进一步加剧卫星被撞的风险。
日本对太空混杂化发展的趋势感到担忧。
日本最新《太空基本计划》指出,随着日本的国家安全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太空系统,如何应对阻碍太空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稳定利用的风险已成为极其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日本要积极寻求破解这一问题的办法。
括太空能力在内的综合性国家防卫力量,这反映了日本对发展太空军事战略的重视。
2018年,日本《防卫计划大纲》提出要建设“多维综合防卫力量”,强调日本要将太空,网络和电磁波领域与陆地、海洋和天空领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从平时到“有事”各阶段的综合防卫。
2022年“安保三文件”在此基础上继续强调日本要提升跨域作战能力,明确要“将空间、网络和电磁波领域以及陆、海、空领域的能力有机融合,通过协同效应放大整体能力,克服个别领域处于劣势的情况,完成防卫工作”。
基于日本面临新的太空军事战略环境,日本认为其太空军事战略应当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欧洲日本印度等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及与中国的对比
![欧洲日本印度等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及与中国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be251f0941ea76e58fa0421.png)
欧洲日本印度等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及与中国的对比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是战略利益和实际利益综合考量的结果众所周知,载人航天技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最高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航天优势可以明显提高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振民心,壮国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能够广泛促进和带动其它科技领域的发展。
然而,载人航天投入很大、周期甚长、相关配套技术众多,要求很高,所以风险相当大。
这种大利大弊关乎大局的矛盾性注定了各国在发展载人航天上的谨慎态度。
除了美苏两国冷战时期为了争夺全球霸权,而不遗余力的发展航天技术之外,一般来说,其它国家都相当慎重。
我国从70年代初钱学森同志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直到1992年1月我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中间也是经过了多年的反复论证。
事实上,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太空之旅一部分应该归功于10多年来民用宇航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提高的卫星发射能力。
在载人航天技术中,飞船发射和回收是首先要解决的两大难题。
而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
这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重要标志。
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与美国的长期密切合作,日本国家航天发展局认为,它已经掌握了几年内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技术。
而印度目前的火箭技术已经可以对月球轨道进行探索。
它计划于2015年前将一名宇航员送上太空。
世界不断发展,各国不断进步,也许该是新兴航天大国一展雄风的时候了!载人航天将对世界战略格局产生改变冷战已经结束了10几年,但是全球各国竞争的本质没有改变。
在美国一超的强权下,世界似乎失衡了。
各地区大国,都期待着成为世界强国的那一天。
多极化是必然的趋势。
可是能否成为其中的一极,就看各国自己的发展了。
在这种形势下,像载人航天这种具有指标性意义举足轻重的领域,自然成为一个真正大国必不可少的标志。
印度干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发核武器,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对一个雄心勃勃的国家来说,载人航天不是发不发展的问题,而是早晚的问题。
日本太空军事化的影响及对我国的警示
![日本太空军事化的影响及对我国的警示](https://img.taocdn.com/s3/m/3f9f52e64afe04a1b071dedb.png)
月, 日本最 大 的反对党 民主党 同意将新 《 太空基 本法》
草 案列入本 届 国会议 题 . 意味着 日本朝 野在太 空军事
化立 法上 已达 成一致 。2 0 0 8年 5月 2 1日, 日本 国会 通过 了《 宇宙 基本 法 》 该 法 案结 束 了 日本 4 , O年来 对 军事利 用太空 的禁令 , 日本 将太空 开发应用 于军事 为 方面 打开 了通 道 。此 外 , 日本 “ 内阁卫 星情报 中心 ” 计 划 20 0 9年发 射第 i颗 光学 卫星 ,0 1 2 1 年将 发 射第 四 颗 光学卫 星和第 三颗雷 达卫 星等第三 、 四代 间谍卫 第 星, 以替代 目前在轨 工作 的第二代 间谍卫 星 。 综 上 ,日本军 事利用太 空虽然 一直受 到 限制 , 但
重 庆科 技 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1年第1期 00 0
Ju a o C ogigU i rt o c neadT cnl ySc lSi csE io) N .02 1 or l f hnqn n e i fSi c n eh o g(oi c ne dtn n v sy e o a e i o1 00
责 管理 日本 的 间谍 卫星 , 主要监 视朝鲜 导弹发射 等设 施 的动 向。2 0 0 3年 , 日本 发射 4颗 间谍 卫 星 。 中 2 其
颗 间谍卫星发 射失败 。2 0 0 6年 初 , 日本 自民党太 空开
、
日本 太 空军 事化 的酝 酿 过 程
所谓 太空 军事 化 ,就 是指 随 着人 类 活动 进入 太
它从 未放弃 发展军事 航天能 力 的图谋 。从 酝酿 、 立 独
卫计 划大纲 》 ,决定 通过建 立多样 的情报 收集 和侦察
日本太空安保政策的演化及影响
![日本太空安保政策的演化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bfe9e3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a.png)
为自身受到和平宪法制约,太空资产严重不足,阻碍了日本的军力发展。
近年来,日本通过调整太空安保政策来发展本国太空装备与技术,构建包括太空领域在内的“多维度综合防卫力”,以推动安保战略转型,谋求摆脱战后体制,进而成为“正常国家”。
配合日美同盟中美国的战略需求进入新世纪,美国为了维系其在太空的霸权,大谈特谈太空在未来会成为新的作战领域,并把太空视为创造胜利的“终极高地”,将“太空作战”从以往的“空天作战”理论中独立出来,制定了大量太空作战计划。
特朗普政府更是奉行“美国第一”的原则,为了确保其在太空的绝对优势,拒绝与中国、俄罗斯以及国际社会就禁止太空武器化开展谈判。
因无力约束美国太空武器化的政策与做法,一些国家不得不未雨绸缪,调整太空安保政策,或自卫或与美国行使集体安全。
在这一背景下,日本不断调整自身太空安保政策,积极配合美国的太空战略需求,巩固两国同盟关系,以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影响力与威慑力,同时也作为西方阵营的前哨来平衡与遏制中俄两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
2 日本太空安保政策的现状太空基本计划的制定太空基本计划是由太空开发战略本部根据太空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制定的综合性计划,规定了日本太空活动的基本方针。
2009年6月,日本首次制定太空基本计划,规划了未来10年的日本太空发展愿景,并计划每隔5年进行修改,在2013年1月制订了第二次太空基本计划。
2009年和2013年日本制订的两次太空基本计划中,提出了强化卫星的情报收集功能,对早期警戒技术进行论证,研发可以为自卫队提供信息共享以及指挥等功能的定位卫星,日本已经开始着手利用太空技术为自卫队提供支持。
第三次太空基本计划的修改步伐加快,提前到了2015年1月。
这是因为日本在2013年12月公布了首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为了让太空安保战略与国家安保战略更好地融合与对接,所以提前对太空基本计划进行修改,可见相比前两次计划,日本越发重视在安保层面对太空政策进行规划。
太空探索的军事应用与国家安全发展的相互关系
![太空探索的军事应用与国家安全发展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05adb5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2.png)
太空探索的军事应用与国家安全发展的相互关系太空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梦想与追求,它不仅代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
太空探索的军事应用与国家安全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军事技术的发展上,还涉及到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首先,太空探索的军事应用对军事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太空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不仅需要研发和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现有的军事技术。
例如,太空探索需要高精度的导航和定位技术,这就促使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
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还可以用于制导导弹、飞机和舰船等军事装备,提高军事行动的精确性和效率。
此外,太空探索还需要高性能的通信技术,这就催生了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实时通信,使得军事指挥和情报交流更加便捷和安全。
因此,太空探索的军事应用对军事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太空探索的军事应用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密切相关。
太空探索不仅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也是一种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空探索可以为国家提供重要的军事情报和监视能力,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卫星侦察系统可以实时获取敌方军事目标的情报信息,为国家军事行动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
此外,太空探索还可以为国家提供早期预警能力,及时探测到来自外太空的威胁,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太空探索的军事应用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密切相关。
然而,太空探索的军事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挑战。
随着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太空竞争日趋激烈,太空军备竞赛的风险也逐渐增加。
太空军备竞赛可能导致军备扩张和军事对抗的升级,给国际安全局势带来不稳定因素。
此外,太空探索的军事应用还可能引发太空军事冲突,对国际安全和和平构成威胁。
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和遵守相关的国际法律和规则,共同维护太空的和平与安全。
关于太空安全发言稿范文
![关于太空安全发言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8f224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9.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发表关于太空安全的发言。
太空,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和研究的重点。
然而,随着太空活动的日益频繁,太空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此,我想就太空安全问题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太空安全的重要性。
太空安全不仅关系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更关乎国家安全、人类福祉。
太空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经济、政治、军事价值。
一旦太空安全受到威胁,将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利益。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太空安全问题。
其次,加强太空安全国际合作。
太空安全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太空安全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太空安全规则体系。
在联合国、国际宇航联合会等国际组织中,积极发声,维护我国在国际太空事务中的合法权益。
第三,加强太空军事安全防范。
太空军事化趋势日益明显,太空军事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应加强太空军事力量建设,提高太空作战能力,确保在太空领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四,加强太空技术安全监管。
随着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太空技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应加强太空技术安全监管,确保太空技术不被用于非法目的,避免太空技术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第五,加强太空民事安全保护。
太空民事安全关系到太空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应建立健全太空民事安全法律法规,保障太空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太空秩序。
第六,加强太空环境安全保护。
太空环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太空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太空环境治理,推动建立太空环境保护机制,共同维护太空环境安全。
最后,加强太空人才培养。
太空安全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
我国应加强太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太空安全人才,为我国太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太空安全事关国家利益、人类福祉。
我们要高度重视太空安全问题,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太空安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冷战后日本航天产业发展及其军事化的影响_郭锐
![冷战后日本航天产业发展及其军事化的影响_郭锐](https://img.taocdn.com/s3/m/00fb6ecfce2f0066f4332215.png)
第27卷第4期2016年8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Tongji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 SectionVol.27No.4Aug.2016收稿日期:2015 08 03基金项目:四川省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委托项目“日本太空战略调整及其军事化的地缘政治安全影响”(项目编号:2016ryw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朝鲜政治经济形势跟踪研究及我国对朝政策”(项目编号:14JJD810003)。
作者简介:郭锐,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兼任研究员。
【国际问题研究】冷战后日本航天产业发展及其军事化的影响郭 锐(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长春130012) 摘 要:日本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经济和科技强国。
冷战后日本在民用和商业领域大力推进航天产业发展,其在航天仪器、航天服务、数据利用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技术和市场规模优势。
另外,日本的运载火箭技术、卫星观测与侦查技术、空间实验室、载人航天技术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近年来,日本政府颁布《宇宙基本法》等航天法案,持续制定和完善《宇宙基本计划》,使航天产业发展上升为与国家安全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航天开发利用活动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为其军事挺进太空铺平道路。
通过大力发展军事航天力量,日本不断增强军事上的地区存在力和威慑力,在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的同时,为其谋取政治军事大国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日本航天产业发展与美日同盟体制及谋取“海外干预”的大国战略等因素相呼应,势必对东亚安全与军备发展造成复杂而微妙的多重影响。
关键词:航天产业;《宇宙基本计划》;军事航天力量;军事化影响中图分类号:D81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3060(2016)04 0026 11 航天产业代表着新兴产业国家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领域的最高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
太空军事化、武器化现象及其治理-国际政治论文-政治论文
![太空军事化、武器化现象及其治理-国际政治论文-政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36f0b5312b3169a551a4ce.png)
太空军事化、武器化现象及其治理-国际政治论文-政治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太空时代来临,太空技术不可避免将运用于军事领域。
在太空军事与武器化过程中,制天权理论应运而生。
太空资产运用于军事实践,进一步完善了制天权理论。
太空军事化与武器化严重破坏了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
从冷战时代起,国际社会就太空军事化和武器化进行了治理,尽管取得了相当成就,但是并没有扭转这种局势:太空军事化不可逆转,太空武器化来势汹汹。
目前,国际社会为治理太空武器化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是治理太空武器化任重道远。
一、太空军事化和武器化太空军事化是指将航天器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行动提供诸如侦查、通讯、指控、控制等便利。
包括军用侦查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在内的各种军事卫星的出现就是太空军事化明显的表征。
太空事业从一开始就带有军事竞争的意味。
苏联发射卫星后,美国不仅感到巨大震动,甚至恐慌,因为美国的盟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认为苏联的军事实力超过了美国。
对此,美国政府立即给予回应,立即行动研制卫星以回敬苏联。
1958 年1 月31 日,美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
美国于1958 年成立美国航空航天局,并颁发《太空法》,从组织和法律上确保太空事业的发展,争夺对苏联的太空优势。
苏联、美国先后成功发射卫星,太空立刻被赋予军事意义,由此太空军事化大幕逐渐拉开。
随着冷战的加剧,太空军事化愈演愈烈。
冷战期间,苏联快速进入太空军事化进程。
其中最着名的卫星有宇宙( COS-MOS) 系列卫星。
根据有关网站的统计,冷战时期,苏联军事卫星的发展水平与美国不相上下。
①冷战后,俄罗斯的军事卫星也以宇宙系列为主。
到2013 年12 月6 月俄罗斯一共有46 颗在轨军用卫星,数量仅次于美国。
②冷战后,太空军事化进程明显加快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除了美国、俄罗斯发展军事卫星外,其他国家( 如日本、法国、加拿大、中国、印度) 也在发展专用军事卫星。
军事卫星发展呈多极化现象。
太空部署对国际安全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太空部署对国际安全的影响与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073e6a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e.png)
太空部署对国际安全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太空在当今世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通信、导航到军事防御,几乎所有领域都与太空技术密不可分。
太空部署不仅对国家自身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也直接影响着国际安全局势。
因此,探讨太空部署对国际安全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太空部署对国际安全的影响首先,太空部署的发展加剧了国际安全的不稳定性。
随着多国展开太空军备竞赛,太空利用的军事化趋势明显加剧。
各国为保护自身在太空中的利益,加大太空军事力量投入,导致太空军备竞赛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不断升级。
这种情况对国际安全形成直接威胁,一旦太空武器化进一步加剧,国际冲突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其次,太空部署的军事化也带来了太空碎片威胁。
随着太空部署数量的增加,太空中的碎片也相应增多,这些太空碎片对太空设施和运载工具构成潜在威胁。
一旦太空碎片与卫星相撞,可能导致卫星损毁、通信中断等严重后果。
这将对国际通讯、导航等关键基础设施造成极大影响,进而对国际安全产生重大威胁。
最后,太空部署的监控与窃密行为也成为国际安全的敏感问题。
各国利用太空卫星进行对地监控、情报收集等活动,这些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隐私权和信息安全的关注。
如果太空部署被用于窃取敏感信息或进行敌对行动,将对国际安全格局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引发国际冲突。
太空部署对国际安全的应对策略为有效维护国际安全,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太空规则和条约,确保太空被和平利用。
首先,各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太空法律体系的建设,推动签署太空军备控制条约,规范太空军备发展。
其次,各国应加强太空安全意识,共同保护太空环境,防止太空碎片产生导致卫星损坏的情况发生。
再次,加强太空监控和信息安全合作,建立太空安全信息交流机制,避免敏感信息被窃取,确保太空活动以和平、安全、合法的方式进行。
总之,太空部署作为当今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其影响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制定有效的太空安全政策,才能有效维护国际安全,确保太空空间长期和平稳定的发展。
日本太空军事化的影响及对我国的警示
![日本太空军事化的影响及对我国的警示](https://img.taocdn.com/s3/m/742a443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4.png)
日本太空军事化的影响及对我国的警示
左云青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10
【摘要】日本太空军事化已早有打算,其军事利用太空已达到较高水平.日本太空军事化深层战略目的是为今后太空战作准备,而美国却对日本太空军事化采取扶持态度.日本太空军事化给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国家造成极其恶劣影响,我们需引起高度的重视.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左云青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学校,辽宁盘锦,124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816
【相关文献】
1.借鉴国际经验保障粮食安全——日本粮食政策问题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警示 [J], 郭芸芸
2.冷战后日本航天产业发展及其军事化的影响 [J], 郭锐
3.美国推动太空军事化的主要动向、意图与影响 [J], 徐洋
4.21世纪初美国太空军事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J], 顾俊
5.太空军事化趋势对世界军事的影响 [J], 王春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5月21日,日本国会通过了《宇宙基本法》,该法案结束了日本40年来对军事利用太空的禁令,为日本寻求军事利用太空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日本太空军事化的酝酿过程所谓太空军事化,就是指随着人类活动进入太空,世界各国军事力量向太空领域扩张并企图夺取制天权的行动和趋势。
纵观日本军事利用太空的事实,可以看出日本太空军事化已早有打算。
1969年,日本国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日本太空开发“只能用于和平目的”,日本军队被禁止参与太空发展。
然而日本从未放弃军事利用太空的图谋,1984年,日本防卫厅积极着手和其他部门合作,秘密选择精英,训练了一批军事卫星图片分析员。
此后,日本政府改变说法,对“利用一般化的卫星”的解释是“允许自卫队利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加快了侦察与情报力量的建设步伐。
1995年日本制定《新防卫计划大纲》,决定通过建立多样的情报收集和侦察手段,实施包括战略情报在内的情报收集和研究,以对付来自周边地区的各类威胁。
1996年5月,日本防卫厅提出独立发射间谍卫星,以加强对邻国军事情报的搜集。
随后,防卫厅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和论证,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向政府进行游说,力图突破禁区,争取广泛的支持和费用资助。
1998年,朝鲜发射“大浦洞”导弹,日本政府以朝鲜导弹对日本安全构成威胁为由决定发射间谍卫星。
1999年,日本提出间谍卫星计划。
内阁办公厅设立“卫星信息搜集委员会”,负责整个计划的实施;科技厅负责研制卫星系统和发射;通产省负责研制合成孔径雷达;邮政省负责研制数据传输系统。
至此,日本终于开始实施其酝酿多年的侦察卫星发展计划。
2001年,日本成立“内阁卫星情报中心”,专门负责管理日本的间谍卫星,主要监视朝鲜导弹发射等设施的动向。
2003年,日本发射4颗间谍卫星,其中2颗间谍卫星发射失败。
2006年初,日本自民党太空开发特别委员会提出要制定新的《太空基本法》;9月,日本第三颗间谍卫星成功升空。
2007年6月,日本执政联盟两党正式向国会提出了新《太空基本法》,要求允许日本自卫队“军事利用”太空,用以“自卫”;12月,日本最大的反对党民主党同意将新《太空基本法》草案列入本届国会议题,意味着日本朝野在太空军事化立法上已达成一致。
2008年5月21日,日本国会通过了《宇宙基本法》,该法案结束了日本40年来对军事利用太空的禁令,为日本将太空开发应用于军事方面打开了通道。
此外,日本“内阁卫星情报中心”计划2009年发射第三颗光学卫星,2011年将发射第四颗光学卫星和第三颗雷达卫星等第三、第四代间谍卫星,以替代目前在轨工作的第二代间谍卫星。
综上,日本军事利用太空虽然一直受到限制,但它从未放弃发展军事航天能力的图谋。
从酝酿、独立发射间谍卫星到为军事利用太空立法等事实,日本军事利用太空计划已经酝酿了20多年。
二、日本太空军事化的影响(一)日本军事利用太空的水平在联合国未作登记的情况下,日本以民用为借口分别于2003年和2007年发射了4颗间谍卫星。
其中2颗卫星是光学卫星,其它2颗则是雷达卫星,4颗卫星都属于日本第二代侦察卫星。
日本间谍卫星网的情报搜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从每两天对世界任何地点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02010日本太空军事化的影响及对我国的警示左云青摘要:日本太空军事化已早有打算,其军事利用太空已达到较高水平。
日本太空军事化深层战略目的是为今后太空战作准备,而美国却对日本太空军事化采取扶持态度。
日本太空军事化给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国家造成极其恶劣影响,我们需引起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日本;太空;军事化;警示中图分类号:E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0)10-0026-03作者简介:左云青(1958-),男,北方工业学校(辽宁盘锦124021)校长、党委书记,高级讲师。
收稿日期:2009-12-30拍摄一次,增加到每天拍摄一次,每隔5~6小时便可对日本周边地区观测一次。
然而,日本的初步目标是建立由4颗卫星组成的全球侦察网,其“野心”尚未完全实现。
因此,日本目前还在研制体积更小、分辨率更高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间谍卫星。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计划在2011年发射第三代雷达成像侦察卫星,以替代目前在轨工作的第二代侦察卫星。
日本第三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率将达0.5米,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率约为1米。
另外,日本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第四代侦察卫星的研制计划。
据专家介绍,日本第四代侦察卫星比美国目前使用的间谍卫星更加先进,可以说是“亚洲超级间谍”。
由于材料更轻、太阳能电池板效率更高等,其性能将获得大幅度提升。
由于其重量仅为约1.2吨,体形“苗条”不少,将有助于提高拍摄效率。
第四代侦察卫星解析度更高,小于500毫米,可辨别停在机场的战机是否搭载导弹、出入军事基地的车辆属于什么种类等,甚至比美国现役间谍卫星的解析度还高。
另外,第三、四代卫星小型化后机动速度提高了,使用也更加灵活,只在朝鲜上空通过一次就可以完成所有拍摄工作。
可见,日本军事利用太空已达到较高水平。
(二)日本太空军事化的影响日本军事利用太空已达到较高水平,而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表面上默许,实际上是扶持日本军事利用太空。
加之《宇宙基本法》的通过,这些都将进一步促使日本太空开发偏离和平目的,甚至有陷入军备竞赛的可能,它将给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国家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1.对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太空非军事化带来新的冲击。
和平利用太空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而日本试图为军事利用太空立法,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军事利用太空,这将对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太空非军事化带来冲击。
首先,日本未来的国家发展方向就是更加注重科技发展和军事防卫战略的调整,而太空则是其中的重点领域之一。
日本在太空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势必有争夺制空权的诉求。
其次,世界一些国家如美国等,近年来都致力于把太空定位技术用于指挥作战。
可以说,新军事变革的方向离不开太空技术。
而日本作为美国的军事同盟,也希望能跟上美国的步伐和世界主要潮流,这也是日本为了加强日美军事一体化的举措之一。
2.导致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外空领域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
冷战结束后,东亚各国军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外情报搜集,谋求拥有空间侦察手段。
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大国,在微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空间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等方面均居于世界前列。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2005年3月就推出了日本航天长期发展计划,一旦将这些航天开发目标实现,并将有关高科技大量运用于军事航天领域,其军事航天实力将令人刮目相看。
加之美日不断提升反导能力,亚洲邻国将更对日本的未来走向产生疑问和不安,这些将破坏有关区域现有的力量均势,促使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加快获取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步伐。
就在日本公布侦察卫星计划一周后,韩国就决定将自己的宇宙开发计划提前5年,并宣布实施代号为“白头金刚”的军事空间发展计划。
针对日本的侦察卫星计划,朝鲜已表示“将采取应对措施”。
中国台湾也在积极开发“中华卫星”系列。
可以说,日本军事利用太空必将导致东亚国家和地区军备发展的进一步升级。
3.日本太空军事化引起许多国家担忧。
在日本迈向军事大国举措中,发展军事航空航天是重要的一环。
日本2000年9月公布的《信息军事革命》报告、2002年8月版的《防卫白皮书》和《2001~2005年度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中,都强调要以卫星侦察为主、多种侦察监测手段相结合,建立全方位、全天候、一体化的综合侦察预警系统。
《宇宙基本法》通过后,日本防卫厅就可以发射和拥有独自的高性能侦察卫星,发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空间技术,发射能够探测和监视弹道导弹发射情况的早期预警卫星等一系列用于军事目的的太空设施,这意味着日本全面调整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则。
日本的科技水平很发达,若转化为军事力量,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过其他国家。
由于日本的科技研发水平和利用率很高,对利用卫星进行情报搜集工作也一向重视,加上日本国内的右倾化倾向非常明显,这不能不令人对日本军事利用太空真实目的感到担忧。
三、日本太空军事化对我国的警示日本政府宣称其军事利用太空的目的是为了“有助于我国的安全保障”,但实际上,日本军事利用太空的目的有二:一是想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军事盟国,但是盟国之间是表面平等,其实际地位并不平等。
在获取太空情报方面,日本只能购买美国商业卫星照片,得到照片需要一两个月时间,不能应付突发事件;而且,购买照片的取向很容易暴露意图。
如果日本拥有独立的、高分辨率的侦察卫星网络,就能减轻在太空情报方面对美国的依赖程度。
二是借口监视中朝,实为向太空进行军事扩张。
日本鼓吹“太空军用”,名义上打着对中国国防预算的担心以及对朝鲜发射弹道导弹的担忧,实际上是试图成为“军事大国”,向太空进行军事扩张,其更深层战略目此后正义理论的焦点。
如查士丁尼指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持久的愿望。
”[8]托马斯·阿奎那也认为:“神由于实施管理和指导,把各人应得的东西归于各人;臣民以执政者的资格把各人应得的东西归于各人。
”[9]在治国策略上,他主张实行法治。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有两个重要功绩:其一,是他对古希腊正义思想的推进作用。
苏格拉底是从个人行为道德的角度来谈正义,只以个人美德论来倡导道德振邦。
柏拉图突破这个局限,提出城邦体制伦理,按照正义理念的范型建立理想国家。
亚里士多德深入制度本身的性质,把正义视为法律,城邦制度的德性。
其二,亚里士多德对法律制度正义性质的强调,纠正了单纯的“合法即正义”的思想,对后世法学界产生深远影响。
在政体上,他主张中产阶级执政的公民政体。
因为平民政体只顾及多数穷人的利益,而不考虑少数富人的利益,容易发生内乱。
寡头政体只考虑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无视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容易产生暴政。
公民政体能把公民的正当利益统一起来,惠及城邦的每一位成员。
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保守与革新同在,局限性与超越性并存。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出来,然而由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寻求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共赢点,即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不仅是可能,而且是我国社会基本正义的价值目标和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1]包利民.生命与逻各斯:希腊伦理思想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92.[2]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57-214.[3]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88-799.[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9-382.[5]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9.[6]姚介厚.西方哲学史·古代希腊与罗马哲学[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779.[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310.[8]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5.[9]阿奎那政治著作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39.(上接第23页)的是为今后的太空战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