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与报告卡填写规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与报告卡填写 规范
全国确诊感染人数 132 死亡39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公布的统计数字,全球累 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 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统计显示: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 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 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 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中国共确诊 非典型肺炎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 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 核、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病、淋病、梅 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 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疾病、伤寒和副伤寒 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报告方式
• 要求首诊医生以电话或是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形 式向感控科报告。
• 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进行报告。
• 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 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或采供血机构、医学检验机构执业活动
中,检测出要求上报的传染病病原阳性者时,均按病原携 带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 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时,应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报由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或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实后,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 一、目的
内容
• 二、疫情报告的法律规范
• 三、传染病信息报告与填写管理规范
• 四、工作中常见问题
一、目的
• 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为 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 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 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二、疫情报告的法律规范
诊断日期不得早 于发病日期
H1N1或手足口病
4)报告要求
《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用A4纸印 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 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 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 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
卡片编号:
由责任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制并填写,便于填 报单位内部管理。格式为:年份(4位数字) +科室代码(2位数字,自行编号)+顺序号 (4位),如“2013-07-0001”。直报时不 需录入,由系统自动生成。
2、传染病信息报告
(1)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 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 责任疫情报告人。
(2)传染病分类
• 国家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 • 甲类2种:鼠疫、霍乱 • 乙类26种: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其中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脊髓灰质炎作为乙类中 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 乙类中甲型H1N1流感为2009年新增传染病,仍 要求在2小时内上报。
• 丙类中手足口病为2008年新增传染病。
• 另外,虽未列入法定传染病,但仍然需要报告的 传染病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水痘、尖 锐湿疣、结核性胸膜炎、生殖器疱疹、人感染猪 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 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不明原因的其 它传染病等
三、传染病信息报告与填写规范
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 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医务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可以较早地发现 传染病,切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防止疫情的扩散 及暴发,从而有效地控制传染病,达到维护社会稳 定的目的。
1)传染病报告流程
首诊医生发现传染源自文库患者
甲类、乙类甲管传染病
根据世卫组织6日公布的最新数字,西非地区累计出现 埃博拉出血热确诊和疑似病例1711例,其中932人死亡。
惠州市中心医院
2014年河源市感染淋病202人、梅毒1267人、 尖锐湿疣239人、生殖器疱疹94人、衣原体感 染103人
2015年截止到9月份河源市传染报告信息统计, 手足口病2473例,乙肝1229例,丙肝266例, 肺结核681例,梅毒462例,流行性感冒1301 例,
2004年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 12月1日起施行。明文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增加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列入丙类 2009年4月30日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措施。 共为39种,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报卡类别:
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 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 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
• 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真实姓名。 •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
1、法律依据 1955年第一部《传染病管理办法》颁布,建立全国
疫情报告系统,报告管理18种规定的传染病。 1978年发布《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规定报告、
管理甲、乙类传染病25种。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我国第一部《传染病防治法》 ,自1989年9月1日起施行。传染病扩大为甲、乙
乙类、丙类传染病
电话报告感管防保科并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感管防保科立即通知副 院长、院长,并组织院 内专家会诊
继续治疗
排除
按一般疾病治疗
未排除或确诊
按相应要求规范诊治等
2)报告要求
• 报告时限:甲类、乙类甲管传染病要求在2 小时内上报。
• 其余乙类及丙类传染病要求在24小时内上 报。
全国确诊感染人数 132 死亡39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公布的统计数字,全球累 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 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统计显示: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 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 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 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中国共确诊 非典型肺炎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 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 核、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病、淋病、梅 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 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疾病、伤寒和副伤寒 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报告方式
• 要求首诊医生以电话或是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形 式向感控科报告。
• 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进行报告。
• 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 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或采供血机构、医学检验机构执业活动
中,检测出要求上报的传染病病原阳性者时,均按病原携 带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 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时,应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报由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或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实后,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 一、目的
内容
• 二、疫情报告的法律规范
• 三、传染病信息报告与填写管理规范
• 四、工作中常见问题
一、目的
• 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为 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 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 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二、疫情报告的法律规范
诊断日期不得早 于发病日期
H1N1或手足口病
4)报告要求
《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用A4纸印 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 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 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 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
卡片编号:
由责任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制并填写,便于填 报单位内部管理。格式为:年份(4位数字) +科室代码(2位数字,自行编号)+顺序号 (4位),如“2013-07-0001”。直报时不 需录入,由系统自动生成。
2、传染病信息报告
(1)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 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 责任疫情报告人。
(2)传染病分类
• 国家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 • 甲类2种:鼠疫、霍乱 • 乙类26种: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其中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脊髓灰质炎作为乙类中 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 乙类中甲型H1N1流感为2009年新增传染病,仍 要求在2小时内上报。
• 丙类中手足口病为2008年新增传染病。
• 另外,虽未列入法定传染病,但仍然需要报告的 传染病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水痘、尖 锐湿疣、结核性胸膜炎、生殖器疱疹、人感染猪 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 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不明原因的其 它传染病等
三、传染病信息报告与填写规范
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 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医务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可以较早地发现 传染病,切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防止疫情的扩散 及暴发,从而有效地控制传染病,达到维护社会稳 定的目的。
1)传染病报告流程
首诊医生发现传染源自文库患者
甲类、乙类甲管传染病
根据世卫组织6日公布的最新数字,西非地区累计出现 埃博拉出血热确诊和疑似病例1711例,其中932人死亡。
惠州市中心医院
2014年河源市感染淋病202人、梅毒1267人、 尖锐湿疣239人、生殖器疱疹94人、衣原体感 染103人
2015年截止到9月份河源市传染报告信息统计, 手足口病2473例,乙肝1229例,丙肝266例, 肺结核681例,梅毒462例,流行性感冒1301 例,
2004年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 12月1日起施行。明文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增加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列入丙类 2009年4月30日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措施。 共为39种,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报卡类别:
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 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 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
• 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真实姓名。 •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
1、法律依据 1955年第一部《传染病管理办法》颁布,建立全国
疫情报告系统,报告管理18种规定的传染病。 1978年发布《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规定报告、
管理甲、乙类传染病25种。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我国第一部《传染病防治法》 ,自1989年9月1日起施行。传染病扩大为甲、乙
乙类、丙类传染病
电话报告感管防保科并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感管防保科立即通知副 院长、院长,并组织院 内专家会诊
继续治疗
排除
按一般疾病治疗
未排除或确诊
按相应要求规范诊治等
2)报告要求
• 报告时限:甲类、乙类甲管传染病要求在2 小时内上报。
• 其余乙类及丙类传染病要求在24小时内上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