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青少年时期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
二、教学内容1. 第七课《我们的心灵》: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 第八课《调控情绪》: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调控情绪,掌握一些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3. 第九课《拥抱快乐》: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案例分析、情景剧、心理测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 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心中的困惑,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表演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2.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 视频或音频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视频或音频资料。
4. 心理测试工具:用于测试学生心理状况的工具,如焦虑测试、抑郁测试等。
5. 情景剧道具:用于课堂表演的情景剧道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2.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 视频或音频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视频或音频资料。
4. 心理测试工具:用于测试学生心理状况的工具,如焦虑测试、抑郁测试等。
5. 情景剧道具:用于课堂表演的情景剧道具。
6. 小组讨论指南: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初中七年级健康教育课教案全集
初中七年级健康教育课教案全集第一课时:身体卫生保健教学目标1. 了解身体卫生保健的重要性;2. 掌握清洁身体的正确方法;3. 培养良好的卫生惯;4. 增强维护身体健康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身体卫生保健;2. 如何正确清洁身体;3. 如何培养良好卫生惯。
教学重点1. 清洁身体的正确方法;2. 培养良好的卫生惯。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清洁身体。
教学方法1. 观看视频;2. 组织小组讨论;3. 实践演练。
教学过程1. 观看视频《如何清洁身体》;2. 分组讨论身体卫生保健的重要性;3. 教师讲解身体清洁的正确方法;4. 学生实践清洁身体;5. 讨论并总结如何培养良好的卫生惯。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2.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评价学生掌握情况;3. 学生自评和互评。
第二课时:营养与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2. 掌握日常饮食的基本要求;3. 培养良好的饮食惯;4. 调整不健康的饮食惯。
教学内容1.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2. 日常饮食的基本要求;3. 健康饮食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1.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2. 日常饮食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1. 调整不健康的饮食惯。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2. 小组讨论;3. 游戏互动。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2. 学生小组讨论日常饮食的基本要求;3. 组织游戏活动,调整不健康的饮食惯;4. 讨论并总结如何培养良好的饮食惯。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2.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评价学生掌握情况;3. 学生自评和互评。
第三课时:运动与锻炼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2. 掌握日常适宜运动的基本要求;3. 培养良好的运动惯。
教学内容1.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2. 日常适宜运动的基本要求;3. 培养良好的运动惯。
教学重点1.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2. 日常适宜运动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1. 培养良好的运动惯。
教学方法1. 观看视频;2. 教师讲解;3. 学生实践。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教案资料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资料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1.2 教学内容:自我认识的意义和价值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方法1.3 教学活动:讨论:为什么我们要认识自己?小组活动:写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分享自我反思: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管理情绪的技巧提高学生情绪稳定性和适应能力2.2 教学内容:情绪的种类和影响如何正确表达和管理情绪提高情绪稳定性和适应能力的方法2.3 教学活动:情绪角色扮演:学生模拟不同情绪的表达和管理情绪日记:学生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应对策略情绪调节技巧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方法第三章:人际交往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种类和影响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方法3.3 教学活动:团队合作游戏:学生参与团队活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第四章:学习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4.2 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的种类和影响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方法4.3 教学活动:学习方法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计划制定: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学习效率检测:学生参与学习效率检测活动,提高学习效果第五章:时间管理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自律和时间利用能力5.2 教学内容:时间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提高自律和时间利用能力的方法5.3 教学活动:时间管理讨论:为什么我们要管理时间?时间安排制定:学生制定自己的时间安排表自律训练:学生参与自律训练活动,提高自律能力第六章:应对压力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压力应对技巧提高学生面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压力的定义和原因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6.3 教学活动:压力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面对压力的经历压力管理讨论:讨论如何正确应对压力放松训练:学生参与放松训练,学会缓解压力第七章:网络素养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态度和行为提高学生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7.2 教学内容:网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网络成瘾的原因和预防提高网络素养的方法和技巧7.3 教学活动:网络利弊讨论:讨论网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网络成瘾案例分析: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和预防方法网络素养提升计划:学生制定自己的网络素养提升计划第八章:自我成长让学生了解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我成长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8.2 教学内容:自我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培养自我成长的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方法和技巧8.3 教学活动:自我成长目标设定:学生设定自己的自我成长目标自我成长计划制定:学生制定自己的自我成长计划自我成长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自我成长经历第九章:心理素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面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定义和意义培养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面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9.3 教学活动:心理素质讨论:讨论心理素质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心理素质训练:学生参与心理素质训练活动面对挑战的案例分析:分析如何应对挑战和困难第十章:生涯规划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涯规划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设定能力10.2 教学内容:生涯规划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进行生涯规划提高对未来规划和目标设定能力的方法和技巧10.3 教学活动:生涯规划讨论:讨论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生涯规划方法学习: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生涯规划未来目标设定:学生设定自己的未来目标和规划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与他人交流等方式,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生活和学习中困难与挑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七课《认识自己》: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欣赏自己,培养自信心。
2. 第八课《情绪管理》:教授学生情绪管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4. 第十课《应对压力》:教授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抗压能力。
5. 第十一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情境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
4. 互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2. 案例素材:相关心理健康案例及分析3. 影像资料: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等4. 作业纸张:用于布置课后作业5. 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六、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第七课《认识自己》第2周:第八课《情绪管理》第3周:第九课《培养良好习惯》第4周:第十课《应对压力》第5周:第十一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3. 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意愿,营造安全、舒适的课堂氛围。
4.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传递正能量。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保健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七讲做快乐的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欣赏自己,树立自信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 第八讲学会与人沟通了解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认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处理冲突4. 第十讲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学会识别心理健康问题掌握一些心理调适方法5. 第十一讲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认识自我调节心理的重要性学会自我暗示,调节情绪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心理测试、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知识。
3.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分享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心理素质提升: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2. 辅助材料:案例、测试题、游戏道具等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六、教学准备1. 教材和辅助材料:准备完整的《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相关辅助材料,如案例、测试题、游戏道具等。
2. 教学场地:确保教学场地安静、舒适,适合进行心理教育活动。
3. 多媒体设备:确保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正常运行,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短的案例或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知识点:根据教案内容,有序地讲解每个知识点,结合案例、测试题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点,增强课堂互动。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七课《认识自我》,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信心。
2. 第八课《情绪管理》,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处理情绪的能力。
4. 第十课《应对压力》,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小组分享、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结合案例分析、故事讲述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心理健康知识。
3. 利用心理测试、小组讨论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心理测试等成果进行评价。
3.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
2. 辅助材料:PPT、案例、故事、心理测试工具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安排1. 每周一次课,每次课45分钟,共10次课。
2. 每次课内容安排如下:第一次课:认识自我第二次课:情绪管理第三次课:培养良好习惯第四次课:应对压力第五次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第六次课:自我调节与情绪控制第七次课:时间管理与学习效率第八次课:积极心态与成功心态第九次课:人际沟通与冲突解决七、教学活动设计1. 认识自我:活动一:自我介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活动二:制作自我介绍卡片,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特点和特长。
2. 情绪管理:活动一:情绪脸谱游戏,让学生表达和识别不同情绪。
活动二:情绪调节方法分享,让学生学会合理处理情绪。
3. 培养良好习惯:活动一:好习惯与坏习惯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4. 应对压力:活动一:压力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压力水平。
七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节生活方式与健康教学目标:1、掌握健康的概念及组成局部。
2、知道健康四大基石及含义。
3、列出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4、认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选择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健康的概念,知道怎样获得健康。
难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范晓萱主唱的一段健康歌。
2、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歌?歌词中都唱了什么?3、学生答复,教师归纳,导出学习内容〔生活方式与健康〕。
〔二〕提问讲解1、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习的健康知识,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答复什么是健康。
2、学生举手答复。
3、结合学生答复,教师归纳、讲解健康概念及组成局部。
4、教师小结。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人的一切都以健康作为载体,健康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智慧和品格,还是我们健康成长的根底。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局部。
那么我们怎么获得健康呢?〔三〕活动一怎样才能获得健康1、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
明确获得健康要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知道“健康四大基石〞的含义。
2、活动形式。
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学生按要求自学教科书中“健康四大基石〞内容,并进行分组讨论。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
〔3〕小组推代表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4、教师小结。
获得健康是每位同学的权利,也是责任,更是目标。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学会判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呢(四)提问讲解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林军一天生活方式表现图;要求学生判断林军的生活方式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说出理由。
2、学生按要求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
3、教师及时补充讲解与学生互动。
4、教师结合事例〔如不注意睡眠、运动,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讲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教案资料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资料一、教案简介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自己1. 活动一:我的自画像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增进对自己全面的认识。
2. 活动二:我的优点和不足列举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改进不足之处。
第二单元:人际沟通3. 活动三:人际交往技巧学习有效的倾听、表达和同理心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探讨如何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避免冲突和误解。
第三单元:情绪管理5. 活动五:认识情绪了解情绪的类型和影响,学会正确表达和管理情绪。
6. 活动六:情绪调节方法学习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保持积极情绪。
第四单元:积极心态7. 活动七:积极心态的重要性了解积极心态对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学会培养积极心态。
8. 活动八: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习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策略,培养坚韧和乐观的品质。
第五单元:人生观和价值观9. 活动九: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探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含义和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追求。
10. 活动十:追求全面发展学习如何平衡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和兴趣爱好,实现全面发展。
四、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同理心。
3. 分享和反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4. 引导和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3.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测试,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案内容第六单元:学会学习活动九:发现学习的乐趣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找到乐趣。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认识新朋友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认识新朋友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拥有好朋友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友谊的重要性2. 主动与人交往的方法3. 尊重与理解他人4. 良好品德的培养5. 实践活动:介绍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开场白,引起学生对友谊的思考,如:“你们觉得友谊重要吗?为什么?”2. 讲解友谊的重要性(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拥有好朋友的意义,分享友谊的美好故事,让学生明白友谊对自己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3. 学习主动与人交往的方法(10分钟)4. 讲解尊重与理解他人(10分钟)教师强调尊重与理解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善于5. 培养良好品德(5分钟)6. 实践活动(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互相介绍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与人交往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友谊、人际沟通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沟通能力、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搜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意见,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认识新朋友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拥有好朋友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友谊的重要性2. 主动与人交往的方法4. 良好品德的培养5. 实践活动:介绍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开场白,引起学生对友谊的思考,如:“你们觉得友谊重要吗?为什么?”2. 讲解友谊的重要性(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拥有好朋友的意义,分享友谊的美好故事,让学生明白友谊对自己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抗压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2. 自我认识与自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尊心,培养自信品质。
3. 情绪管理:教授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4. 人际关系与沟通:讲解人际关系的处理原则,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5. 时间管理与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应对学习压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与沟通、时间管理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训练法: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心理调节技巧。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及自我认识与自尊2. 第3-4课时:情绪管理3. 第5-6课时:人际关系与沟通4. 第7-8课时:时间管理与学习压力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心理测试:进行心理健康相关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教师进行讲座,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场景,提高沟通能力。
3. 情绪调节游戏: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情绪调节方法。
4.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组织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心理健康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材料。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1。
1 调控自己的情绪教学目标: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其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形成一定的身心自我调控能力,能适应身心的变化。
教学内容:1、通过讲解或阅读,使学生认识情绪的内涵与类型,了解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认识青春期情绪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2、通过自我情绪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掌握情绪健康标准,使其学会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培养积极情绪,改变消极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教学重点: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课型及授课方式:讲授课、讲授与训练相结合教学过程一、讲读(教师讲解,学生阅读)1、明确什么是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与别人打交道时,总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如喜、怒、哀、乐,这些都是我们对客观事物所形成的一种态度上的体验,这种体验,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2、情绪在交际中的作用。
(1)情绪与认识的关系;情绪由认识而产生,它比认识更具体,更真切,更强烈。
(2)情绪在现实交往中的巨大作用。
(3)情绪能让人互相了解,彼此产生共鸣,能传递交际的信息,是人们建立相互关系的纽带。
3、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1)孔子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2)宋代名医陈无择的七情说: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情绪分类法。
(3)今天,按强度和稳定性不同,分为三种形式:心境、热情、激情。
4、情绪的特点及不同类型。
(1)情绪人格性的特征;(2)按复杂性,情绪可分为简单情绪和复杂情绪;(3)按所起作用情绪分为增力性情绪和减力性情绪;(4)按强度不同可分为强弱两种状态;(5)按性质不同分为肯定情绪和否定情绪。
5.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1)没有摆脱两极性,烦躁不安是其情绪的主旋律;(2)中学生情绪更复杂,一方面,情绪的延续性增加了;另一方面,情绪也带上了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自我情绪分析三、训练:要想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关键在于掌握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
健康教育课教案七上
健康教育课教案七上《健康教育课教案七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2. 能力目标:掌握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常规卫生保健知识;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律、自信和自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青春期生理变化、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2.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变化,正确认知青春期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2. 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3. 常见青春期健康问题及预防。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2. 观察法:观察身体变化,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3. 讲解法:讲解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预防常见健康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开篇导入:通过提问和视频等方式引入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展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让学生了解自己正在经历的变化;3. 讲解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通过讲解青春期保健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掌握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常规卫生保健知识;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卫生保健知识;5. 讨论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六、课堂作业:1. 完成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记录表;2. 小组讨论:探讨青春期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卫生保健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变化和保健问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卫生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案设计理念本教案以提高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目标,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活动。
本教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抗挫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1. 认识心理健康: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对生活、学习的影响。
2. 积极心态培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3. 自我调适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3. 体验式学习: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成长。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2. 课件:教学课件及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 活动器材:如卡片、折纸、彩笔等。
一、认识心理健康1.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对生活、学习的影响。
2. 教学活动: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分析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二、积极心态培养1. 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2. 教学活动: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学习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
三、自我调适技巧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2. 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学习自我调适的方法,如调整呼吸、放松肌肉、积极思考等。
四、情绪管理1.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学会合理表达和调节情绪。
2. 教学活动: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基本原则,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保健意识。
3.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五课《我们的心灵》:了解心灵的构成,认识青春期心理特点。
2. 第六课《揭开情绪的面纱》:认识情绪的类型及影响,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4. 第八课《与人相处的艺术》: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提高沟通能力。
5. 第九课《面对压力》:了解压力来源,学会应对压力,提高抗压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2.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心理素质测试:通过心理素质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成长变化。
4. 学生反馈意见: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
2. 参考资料: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PPT、心理健康教育课件等。
4. 实践活动材料:如角色扮演道具、心理健康测试问卷等。
六、教学安排1. 第五课《我们的心灵》:第1-2周2. 第六课《揭开情绪的面纱》:第3-4周4. 第八课《与人相处的艺术》:第7-8周5. 第九课《面对压力》:第9-10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七年级卫生与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卫生与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追求健康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健康的重要性:生活品质、学习效率、人际关系。
1.3 教学活动讨论:学生分享对健康的理解。
小组活动: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达到健康的状态。
1.4 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他们对健康的理解,并讨论如何提高家庭的健康水平。
第二章:个人卫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个人卫生的方面:口腔卫生、皮肤卫生、饮食卫生等。
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定时清洁、合理饮食、规律作息。
2.3 教学活动示范:老师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等。
学生练习: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正确的个人卫生方法。
2.4 作业学生制定个人卫生计划,并坚持执行。
第三章:饮食与健康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平衡饮食: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蛋白质等。
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偏食、挑食、暴饮暴食。
3.3 教学活动食物模型:学生近距离观察各种食物模型,了解营养成分。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讨论如何改进。
3.4 作业学生制定饮食计划,坚持健康饮食。
第四章:运动与健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运动的好处: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心情。
适合青少年的运动:跑步、游泳、篮球等。
4.3 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学生参与篮球、跳绳等运动。
分享体会:学生分享运动后的感受。
4.4 作业学生制定运动计划,并坚持锻炼。
第五章:心理健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5.2 教学内容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调整心态、倾诉、放松训练。
5.3 教学活动心情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
心理测试:学生进行简单的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5.4 作业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健康。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二、活动主题:认识心理健康三、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45分钟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主题,让学生思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3.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和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5. 总结:教师总结讨论结果,给出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建议。
6. 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的方法和建议到自己的生活中,下节课分享。
7. 退出:教师宣布下节课的内容,学生退出教室。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小故事素材3. 讨论问题清单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了解课堂教育对他们的影响。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让学生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2. 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
3.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面对心理健康问题,避免产生负面情绪。
九、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医生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
2.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3. 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和了解心理健康。
十、教学参考资料:1.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程》2.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3.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六、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3. 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七、活动主题:学会调节情绪八、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九、活动时间:45分钟十、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动画短片引入情绪调节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情绪调节的思考。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保健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际关系,提高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七课《快乐人生从心开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持积极心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第八课《做情绪的主人》:培养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 第九课《我和你》: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人际关系,提高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游戏等。
2. 确定课堂活动的场地和所需器材。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和困惑。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游戏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变化,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我价值,树立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增强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系,适应不同的环境。
七、教学内容1. 第十一课《发现自己的优势》: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树立自信心。
2. 第十二课《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增强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3. 第十三课《适应新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系,适应不同的环境。
八、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
4. 学会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第七讲: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态度,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
2. 第八讲:做情绪的主人教学要点:(1)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及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4. 第十讲:理解父母,和谐相处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父母的角色,理解父母的关爱。
(2)培养学生与父母和谐相处,学会沟通与交流。
5. 第十一讲:与同学携手共进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与同学相处,共同进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2. 辅助材料:案例、图片、视频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七讲:认识自我,悦纳自我(2课时)2. 第八讲:做情绪的主人(2课时)4. 第十讲:理解父母,和谐相处(2课时)5. 第十一讲:与同学携手共进(2课时)七、课后作业2. 设计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手抄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个人成长》教案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个人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个人成长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探索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个人成长目标,并学会为之努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己不足的勇气和信心。
2. 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充分利用资源,为自己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个人成长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探索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个人成长目标,并学会为之努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寻求改进的方法。
2. 如何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成长目标。
三、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心理咨询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个人成长的理解和经历。
新课导入1. 介绍个人成长的定义和意义。
2. 讲解个人成长的目标设定和实现方法。
课堂互动1. 分组讨论: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2. 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和感悟。
案例分析1. 分析成功人士的个人成长经历,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2.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应用成功经验。
心理测试1. 利用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2. 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制定个人成长目标1.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成长目标。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个人成长目标,并互相鼓励。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强调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努力。
四、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回家后思考并制定自己的个人成长目标。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个人成长的计划,包括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课堂互动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健康的概念,认识到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学会心理健康调节,提高心理素质。
4.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内容:1. 健康的定义与标准2. 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3.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4. 人际交往技巧5. 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健康的定义、标准及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心理调节。
3. 小组讨论法:讨论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程:1. 导入:介绍健康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健康的思考。
2. 讲解:讲解健康的定义、标准及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心理健康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心理调节。
4. 小组讨论:讨论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如做运动、分享健康心得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健康计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健康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良好生活习惯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4.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健康教育教材或相关资料。
2. 心理健康案例库。
3. 录像机或投影仪等视听设备。
4. 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场地。
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健康生活。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九、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以确保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生活方式与健康教学目标:1、掌握健康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2、知道健康四大基石及含义。
3、列出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4、认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选择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健康的概念,知道怎样获得健康。
难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范晓萱主唱的一段健康歌。
2、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歌?歌词中都唱了什么?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导出学习内容(生活方式与健康)。
(二)提问讲解1、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习的健康知识,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什么是健康。
2、学生举手回答。
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讲解健康概念及组成部分。
4、教师小结。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人的一切都以健康作为载体,健康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智慧和品格,还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础。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部分。
那么我们怎么获得健康呢?(三)活动一怎样才能获得健康1、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
明确获得健康要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知道“健康四大基石”的含义。
2、活动形式。
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学生按要求自学教科书中“健康四大基石”内容,并进行分组讨论。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
(3)小组推代表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4、教师小结。
获得健康是每位同学的权利,也是责任,更是目标。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学会判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呢(四)提问讲解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林军一天生活方式表现图;要求学生判断林军的生活方式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说出理由。
2、学生按要求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
3、教师及时补充讲解与学生互动。
4、教师结合事例(如不注意睡眠、运动,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讲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5、教师小结。
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要获得与保持健康,就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为,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
(五)活动二思考为什么林军觉得“说来容易做来难”?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什么?1、活动目的。
让学生知道改正不良习惯,需要健康知识指导,需要坚定信念支撑,需要辅助正确的行动和意志努力,懂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进而知道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知”、“信”、“行”的统一。
2、活动形式。
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班上交流,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教师布置活动要求。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体会。
(3)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推出代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
4、教师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像林军这样的事例是客观存在的。
反思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是否也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希望同学们要客观地评价自己。
如果存在问题,那么就要对自己提出改正的要求,用健康的知识、坚强的毅力、积极的行动,去战胜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这样才能收获与保持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师总结生活方式与健康密不可分,如果拥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将拥有健康。
今天学习了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相信它们将成我们今后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
同时,我们要关注家人及周围人的健康,成为健康的使者。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告别愚昧,选择文明,在学习、生活中成为现代健康观念的实践中。
第二节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教学目标:1、在互相讨论中和教师引导下,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
2、在自学、讨论和教师互动交流过程中,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3、在教师引导下明确个人坚持体育锻炼的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坚持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价值。
难点: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明确个人坚持体育锻炼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课的开始1、教师宣布学习内容。
2、学生齐读“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课题。
3、教师提问,为什么学习这个内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内容。
(2)目的。
(二)活动一、坚持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有什么价值1、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原有理解体育锻炼价值的基础上,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坚持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价值,进而提高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活动形式。
小组讨论,推小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教师提出分组讨论要求。
(2)小组讨论。
(3)教师巡视指导,搜集信息。
(4)小组推代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5)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利用课间或挂图,形象直观地补充讲解。
4、教师小结。
(三)活动二、说一说“你参加过的或观看过的最难忘的体育活动和比赛”,谈谈自己的感受、体验或收获。
1、活动目的。
分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感受、体验和收获激发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2、活动形式。
同桌讨论、班上交流,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教师语言组织。
(2)同桌同学之间交流。
(3)推代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4)教师归纳与学生互动。
4、教师小结。
(四)提问讲解1、教师说出“生命在于运动”的体育格言,提问学生,你们能说一说你知道的体育格言。
2、学生交流体育格言。
3、引导学生观看毛泽东参加体育锻炼的视频。
4、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对毛泽东参加体育锻炼的介绍。
5、引导学生谈观后和读后的感想。
6、教师解释、归纳毛泽东的体育思想观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体育锻炼价值的理解。
7、教师小结。
(五)学习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策略。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观点。
2、归纳学生认识观点,用课件或挂图给出教科书中正误的内容。
3、引导学生针对有关体育锻炼的误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4、结合学生提出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5、教师提出“学习忙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误区。
6、学生分组交流,共同设计利用学习的空余时间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案。
7、教师小结。
正确地认识体育锻炼,能够坚定体育锻炼的信念,增强动力。
8、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展示“周体育锻炼计划”表,引导学生观察说出构成“周体育锻炼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9、教师归纳制定“周体育锻炼计划”主要包括的内容。
10、教师依次讲解怎样制定目标、如何确定锻炼时间、怎样选择锻炼内容、如何确定运动负荷、怎样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等内容。
11提示制定“周体育锻炼计划”注意事项,解答学生疑问。
12、布置作业。
(六)教师总结1、知识梳理。
2、本课小结。
第三节合理膳食促进健康教学目标:1、掌握和应用平衡膳食的要求,指导日常饮食。
2、了解青春期饮食习惯于健康的关系。
3、运用体育锻炼和调整饮食的办法来控制体重。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科学合理膳食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难点:设计一份合理的膳食食谱,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你是胖还是瘦,怎样衡量呢?你知道体重指数吗?根据下面的公式、和自己测量的数值计算一下自己的体重指数,看看自己的身体胖瘦!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引出课题(一)平衡膳食与健康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又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
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应该如何做到平衡膳食呢?1、你知道食物的分类吗?2、一日三餐如何搭配呢?具体要求:食物多样,谷物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3、对青少年学生来说,除了要做到平衡膳食以外,还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1)三餐定时定量,保证吃好早餐,避免盲目节食对初中生来说,三餐定时定量才能更有利于身体的发育和成长。
早餐一定要摄入足够的谷物类食物以提供能量,避免因血糖浓度下降而导致大脑能量不足和注意力下降,降低学习效率。
长期不吃早餐还会诱发消化道疾病,影响健康。
(2)吃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二)饮食、锻炼与控制体重1、判断肥胖的标准你的身体胖吗?2、合理控制体重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快速发育阶段,如果超重或者肥胖,一般不采用禁食和饥饿疗法,更不能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最佳的方法就是调整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
3、生活现场你爱吃油炸食品吗?你知道这些吗(三)你必须了解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的知识1、调整饮食(1)宜吃的食物(2)少吃的食物2、体育锻炼的方法(1)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慢跑、上下楼梯、跳绳、打球、游泳、骑自行车、登山等运动,适当进行一些柔韧练习和力量练习。
(2)运动轻度:采用中等运动强度,建议运动时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10~13次左右。
(3)运动时间:开始时可以少些,循序渐进得到每天60分钟或更长,每次最好在30分钟以上;也可以通过每天进行6次,每次10分钟的段时间积累。
七、布置作业制定一份设计一份合理的膳食食谱第四节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保证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睡眠的重要性;2、教育学生要养成早睡早起、按时睡眠的好习惯;3、掌握获得科学的、优质高效的睡眠的途径。
教育重点、难点:1、让学生明白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保证;2、教育学生注意睡眠质量。
教学形式:讲授、看录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资料教学过程:一、睡眠的重要性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工作能力的最好方法。
充足的睡眠能够使人精力充沛、头脑清醒、学习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对儿童、少年来说,睡眠还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二、睡眠要注意讲究卫生1、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
睡眠要保持安静,不喝浓茶,不吃食物,避免过渡兴奋。
小学生一般晚上8:30入水、早晨6:30起床比较适宜。
2、睡眠要洗脸、刷牙、洗脚。
洗脸、刷牙、洗脚有助于睡眠和消除疲劳。
3、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卧室内空气新鲜,光线要暗,周围无杂音。
4、经常晾晒被褥,保持被褥清洁、干燥、舒适。
5、注意睡眠姿势、不蒙头睡觉。
睡眠时,身体采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不要把头缩进被窝里,以免影响呼吸。
三、如何获得高效优质的睡眠?1、改变观念,合理安排睡眠时间;2、睡前放松;3、严格作息制度;4、调整不良睡姿;5、及时消除睡眠异常现象;6、正确认识梦。
四、思考练习:1、人为什么要睡觉?2、学生每天要睡足几小时?3、睡眠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第五节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传染病及其危害、种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掌握传染病预防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技能。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种类、传播三环节。
教学难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传染病来了”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巧妙导入1. 多媒体展示“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讲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
那么我们该如何健康幸福地生活呢?2.展示人类历史上出现的部分因传染病致死人数以及部分传染病的案例。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