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8aa0da3d79563c1ec5da7157.png)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规定:“为了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依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指定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华北)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东北)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华东)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华中)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华南和华西)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c2e585fa1c7aa00b52acbe4.png)
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出炉长城网石家庄3月11日讯(记者冯素琴通讯员李亚楠)记者从石家庄市规划局了解到,省会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出炉,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总体规划将优化都市区布局,落实城市北跨战略,强化正定组团功能,建设滨河新区、承担部分省会功能,统筹产业发展,完善产业聚集区布局。
同时依据“规模不变、调整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原则对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进行调整。
据了解,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6年底上报国务院,在待批期间,正值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区域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期。
在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编制了新一轮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明确了城市新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策略,并经省会规划委员会讨论通过。
2009年12月,市政府提请省政府呈报国务院申请总体规划调整,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函省政府同意我市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目前调整工作已经完成。
此次规划调整以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落实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核心,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省会职能、拓展城市空间、强化生态建设、突出城市特色为重点,并充分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省会后十年城市规划:三区定乾坤按照国务院要求,本期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包括市区及17县市,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106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5%。
都市区:包括市内五区及正定、鹿泉、藁城、栾城四县市,面积2657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538万。
中心城区:规划建成区,居住人口300万,面积287平方公里。
省会后十年城市定位: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京津冀区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
亟需以石家庄为核心,推动冀中南一体化建设,构建与京津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使石家庄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2010年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66ee7202768e9951e73869.png)
2010年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遇到困难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三鹿奶粉事件的重创以及雪灾、风灾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石家庄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的目标,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动力,以保增长、保变样、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一系列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以全新的姿态向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道路大步迈进,全市呈现出总体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位次普遍前移。
地区生产总值跃上了3000亿元台阶,完成3110亿元,增长11.1%;全部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大关,完成310.2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5.96亿元,分别增长14.18%和14.47%,县域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3.18%,藁城、平山、鹿泉、井陉四个县(市)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85.5亿元,增长26%。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上缴税金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90.6亿元,增长18.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2%。
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值三项指标没有达到预期外,绝大多数指标达到或超额完成预定目标。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8.7亿元,增长41.3%。
一批事关省会长远发展的产业支撑、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及民生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总投资96.9亿元的987个中央投资项目,363个竣工、533个开工建设;总投资436亿元的7个省产业支撑项目正在按计划加快推进;总投资2686亿元的295个省市重点项目中,48个项目竣工,23个正在按进度推进,152个开工建设。
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7092927a5e9856a56126033.png)
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一、项目背景为更好地保障石家庄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落实,针对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紧张加剧的趋势,石家庄市政府于2000年3月做出编制《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决定。
本次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是继1986年首次编制后的第二次编制。
本次综合交通规划年限为2010年,规划重点范围为石家庄主城区,与城市总体规划年限和范围保持一致。
至2010年石家庄主城区人口195万人,用地142平方公里,主城区为集中式布局,功能结构为“一轴”、“一核”及“三环”的格局。
二、综合交通规划指导思想♦ 体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即符合经济的可行性、财政的可承受性、社会的可接受性、环境的可持续性,保证交通供需之间的平衡。
♦ 保持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和方格网式道路骨架,向外延续发展。
♦ 交通战略制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效率优先分配道路的使用空间,重视行人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的发展。
♦ 协调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通过城市交通的发展合理引导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利用,以高质量、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体系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主要规划内容1.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与石家庄市现代化发展方向相适应的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
完善道路交通设施,调整交通结构的不合理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与城市布局结构和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的交通运输体系,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多中心分散组团式城市用地布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城市交通系统2.实施公交优先系统,远期建设轨道交通依据石家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布局,石家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的选择应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从优化城市交通运输模式出发,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主导,逐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融个体交通(步行、自行车、小汽车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协调发展的综合客运体系。
经过道路网络的完善以及公交优先发展模式的策略实施,经模型测试,石家庄市规划期的交通出行结构为步行26%,自行车47%,公交14%以上。
国务院关于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0〕129号
![国务院关于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0〕129号](https://img.taocdn.com/s3/m/371fa10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f.png)
国务院关于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 国务院关于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0〕129号)河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批准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年)的请示》(冀政〔1999〕2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年至201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华北地区重要商埠,全国医药工业基地之一。
石家庄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把石家庄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4848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积极引导主城区向东南方向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北方向发展。
严格保护好石家庄主城区与正定、栾城、鹿泉城区以及丘头、窦妪工业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地带。
要优化城镇体系布局结构,重点发展京广、石德铁路和京深、银歧高速公路沿线的城镇。
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到2005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74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30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9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42平方公里以内(含高新技术开发区12平方公里)。
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妥善解决好京广、石太、石德铁路分割城区引起的交通问题。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4b4a2a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6.png)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8.30•【字号】石政办发[2013]34号•【施行日期】2013.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石政办发〔2013〕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正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8月30日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前言“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石家庄市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国家层面,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京津冀区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二是从省级层面,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城市建设,明确提出把石家庄市作为京津冀第三极来培育,实施冀中南经济区战略,强化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实现区域崛起和振兴,把石家庄市打造成冀中南区域的“龙头”;三是从市级层面,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提出把石家庄建设成特色鲜明、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
《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事关石家庄市城乡建设的长远发展,对提高石家庄市能源使用效率,合理控制建筑能耗增长,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石家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包括六个部分:一、“十一五”建筑节能工作回顾;二、建筑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三、指导思想与原则;四、建筑节能发展目标;五、建筑节能重点工作;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石家庄规划简介
![石家庄规划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2734a5d763231126fdb1117.png)
石家庄市城乡规划简介一、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1、区域定位:京津冀第三极京津冀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区域,同时也是以首都为中心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区域。
亟需以石家庄为核心,推动冀中南一体化建设,构建与京津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使石家庄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2、空间发展战略:北跨、东延、南优、西控北跨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以正定新区建设,同步实现城市结构与规模扩张,同时以空间承载更多发展机遇和京津冀第三极区域功能。
3、城市空间体系:两核、两轴、两带“两核带动”指在旧城中心外,通过新区中心实现城市功能结构的调整。
“两轴拓展”指构建南北向服务创新轴,呼应京津区域联系方向;提升东西向滨河景观休闲轴。
“两带整合”指整合都市区产业空间,形成北轻(高新、信息产业等)南重(装备制造、化工等)的产业布局;保育山前生态、控制产业和城市组团的发展规模,形成西部生态带。
4、城市空间布局:一城三区三组团中心城区包括老城区、滹沱新区和东部产业区,到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500万。
老城区是繁华宜居之城,突出省行政中心职能、完善传统服务职能;正定新区是服务科教新城区;以低碳、生态、智慧全新理念,打造为滨水魅力之城、创新动力之城、宜居活力之城;东部产业区是创新科技产业区;整合现有产业,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互动。
二、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1、城市性质河北省省会、京津冀第三极、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
2、城市规模都市区人口300万,中心城区人口300万,建设用地287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布局(1)用地布局中心城区以京珠高速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京珠高速公路以西为老城区,突出省行政职能,完善传统服务职能,重点发展办公商务、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形成结构清晰、级配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
规划面积207平方公里,人口230 万。
京珠高速公路以东为产业区,依托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石津渠以北建设科技服务基地;石津渠以南建设研发中心及生物医药基地。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16247fdf705cc17552709b0.png)
2010—总体规划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2010—2020)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年8月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2010—2020)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8月目录一、面临形势 (1)(一)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对产业布局提出新要求 (1)(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产业布局提出新的要求 (2)(三)现代产业发展新趋势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2)(四)城市发展新理念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3)二、规划基础 (3)(一)产业发展现状 (3)1、经济总量显著增长 (3)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4)3、主导产业加速发展 (5)4、块状产业集群初步凸显 (6)5、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7)(二)存在主要问题 (8)1、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8)2、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11)3、主导产业不凸显,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13)4、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呈非均衡状态 (15)5、都市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与省会的功能定位不相适应 (16)6、产业分布“宏观集聚、微观分散”,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17)7、区域产业定位与分工尚不清晰,与市域一体化发展不相适应 (18)8、优化产业布局的配套环境不完善,与产业集聚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 (19)三、产业发展定位与发展重点 (20)(一)产业发展定位 (20)(二)产业发展重点 (20)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20)2、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23)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26)4、集约发展现代农业 (28)四、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28)(一)指导思想 (28)(二)总体目标 (29)(三)基本原则 (30)五、空间布局 (32)(一)总体布局 (32)1、功能分区 (32)2、总体布局 (33)(二)提升都市区功能 (34)1、功能定位 (34)2、中心城区 (35)3、组团县(市) (37)(三)打造三个次级增长极 (39)1、辛集市 (39)2、新乐市 (40)3、平山+井陉(含矿区) (40)(四)构筑三大产业带 (41)1、壮大南部山前平原传统优势产业带 (41)2、建设东部平原特色产业带 (42)3、发展太行山生态友好型产业带 (43)六、产业布局 (44)(一)制造业 (44)1、总体布局 (44)2、重点产业布局 (47)(二)服务业 (51)1、总体布局 (51)2、主要服务业布局 (53)(三)农业 (57)1、总体布局 (57)2、重点产业布局 (58)七、保障措施 (60)(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实施规划 (60)1、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协调领导 (60)2、结合实际,细化规划 (61)3、加强协作,做好规划间衔接 (61)(二)加大支持力度,加快调整步伐 (62)1、设立引导资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62)2、强化政策引导,加快企业“退城进郊、退乡进园”步伐 (62)3、加大差别政策实施力度,推进产业调整升级 (63)4、强化政策落实,优化服务环境 (63)(三)强化园区建设管理,推动产业空间聚集 (64)1、规范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水平 (64)2、严格准入制度,提升园区功能 (64)3、发展各类园区,优化园区布局 (65)4、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园区企业发展 (65)(四)坚持生态优先,实现资源、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 (65)1、加强节能降耗,打造宜居城市 (66)2、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66)3、严格污染整治,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 664、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以循环高效为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 (67)表格索引表1 石家庄市2006-2009年有关经济总量指标数据表.4 表2 石家庄市产业结构变动表 (5)表3 2006-2009年石家庄市五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 6 表4 石家庄与京津两市GDP比较 (8)表 5 石家庄与济南、太原、郑州、长春、哈尔滨五市GDP比较 (9)表6 石家庄与省内其他城市GDP比较 (10)表7 石家庄与京津两市产业结构比较 (11)表8 石家庄与周边省会城市产业结构比较 (12)表9 河北省各市三次产业结构数据表 (12)表10 2006-2009年五大主导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14 表11 石家庄市各县区生产总值比重 (15)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2010—2020)为适应石家庄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石家庄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试行)》,结合石家庄市产业发展特点,制定本规划。
石家庄 规划设计方案
![石家庄 规划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22bdc78bd63186bcebbcef.png)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简本)身在何处?Array一、宏观区位●中国燕晋咽喉●国家主动脉上的重要节点●国家大战略的焦点之一二、中观区位●环渤海经济圈的外围中心●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囿于一隅的河北省省会城市●京广线上三大编组站之一所在地三、微观区位●居中偏东的内陆近海城市●首都经济圈南缘城市●双向制约的“小马拉大车”型城市●地貌类型多样化,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现状人口近200万,市区土地面积40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结论:从宏观地理区位上分析,石家庄位于中国的东北部,跻身于环渤海经济圈内。
在东北亚经济结构调整中资源报警条件下,京津冀地区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
先发不足后发潜力巨大的石家庄有可能成为从东北亚到环渤海的投资新热点;中观区位上石家庄受到京津两大都市圈的影响,辐射范围萎缩到冀中南地区,即使如此,也只是在京津对冀中南地区的辐射范围内担当了配角。
但是,作为省会城市,随着河北两环战略的推进,交通条件的优势日益得到发挥,石家庄有望在配角的角逐中取得绝对胜券;微观区位上,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力不足,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在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上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这种现状限制了石家庄作为增长核心的成长,同时也不利于对周边县市带动作用的发挥。
因此,石家庄应积极挖掘城市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激发城市发展的动力,于“小马拉大车”的微观区位上发挥“大车”的优势,实施非均衡战略,思考“小马”的提高和做大,利用周边经济发达城市的拉动作用,内引外连共同促进城镇发展。
困由何因?一、制约因素●令人堪忧的城市生态环境使石家庄现状宜居度不高●多样性地势的过渡形成了石家庄西部的潜在断裂●瓶颈资源的存在加重了城市发展的忧患二、历史遗留●城市的超常规发展造成石家庄城市定位模糊●原有机制、文化、观念上的问题使城市发展“偏左”●国有企业比重大,政治经济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抑制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比较优势下降,“计划经济宠儿”失落,城市发展目标不明确●短暂的发展史创造了城建史的奇迹,使城市内涵的跟进滞后●省会城市确立较晚,城市职能滞后,区域地位提升缓慢●城乡政策与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造成行政区划调整后石家庄为本不够大的自己加重了包袱●生产空间拉动了生活空间的生长,造成产业轴和交通轴错位三、现状困惑●综合发展实力不强,但特色尚存,平庸之中亦显精彩●产业科技附加值不高,经济外向性偏低●民营经济薄弱,中小企业集群不发达,●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面临城市规模扩张的挑战●城市人口密度偏高,就业岗位缺乏,用地紧张●发展门槛重重,城市扩张选择有限●城市发展方向徘徊,耗费了城市过多的发展精力●综合竞争力不足,城市面临“百业待兴”的严峻局面●近水楼台未得月,大树底下难成凉,“灯下黑”局面显现结论:石家庄的发展在新一轮的区域城市格局中应以“草船借箭”的方式阻止“四面楚歌”的局面出现。
石家庄蟠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
![石家庄蟠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c243568561252d380eb6ed5.png)
苍岩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东南部,距省会石家庄市70公里,距本案32公里。苍岩山海拔1000 余米,景区面积180平方公里,由福庆寺主景区、南寺掌省级森林公园、甘陶湖、千佛 崖石窟和白家寨地质景观等五个景区组成 。以自然风光及宗教文化为特色,以“一奇”、 “三绝”、“十六景”、“七十二景观”名扬国内外,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 峰唯苍岩”的盛誉。 自然风光:险壁、幽谷、奇石、清泉、古木 宗教文化:禅房、古刹、亭台、碑碣,主要有福庆寺、书院、万仙堂、公主祠、桥楼殿、 玉皇顶、峰回轩、藏经楼等
白果寺
Ginkgo Temple
苍岩山 Cangyan Mountain
封龙山
Fenglong Mountain
蟠龙湖 Panlong Lake
1.5 旅游开发状况
(二)元氏 旅游“金三角”
元氏县旅游资源丰富,已开发的主要是省级风景名 胜区封龙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蟠龙湖和白果寺景区。
白果寺
封龙山 蟠龙湖
——本案是元氏旅游“金三角”、“龙虎龙山”旅游品牌的主
体之一
北京 天津
廊坊
秦皇岛 唐山
石家庄
邢台
沧州 衡水
邯郸
行唐
灵寿
新乐
平山
鹿
正定
无极 深泽
井陉矿区 泉 石家庄
井陉
高新区 藁城 晋州
辛集
本案
栾城
元氏 赵县
赞皇 高邑
(三)市域区位
元氏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优越,环绕京津,紧靠 省会。北距北京315公里,东距天津420公里,距 省会石家庄30公里,距石家庄国际机场40公里。
1.4 自然人文资源
(一)自然资源
1、生物资源
蟠龙山上林木种类繁多,植被茂密,植被类型以低山丘旱生灌丛草木 植被,主要树种有:刺槐、杨槐、毛白杨,旱柳、榆树、臭椿、合欢、 侧柏以及苹果、梨树、桃树等果树,灌丛主要有酸枣、荆条、胡枝子 等,并零星分布有品种繁多的药用植物,山上树林荫翳,鸟雀声上下。
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
![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69701a3b5727a5e9856a6145.png)
替代原则 供给与需求原则 最有效使用原则
贡献原则 变动原则 合法原则
三 更新方法与过程
(一)更新方法 三 更 新 方 法 与 过 程
1、技术方法:
(1)级别更新:首先,采用全域覆盖多因素综合评定法评 定土地级别;其次,根据影响因素综合变化结果调整,即根 据城区建设的发展、扩建、基础设施的改善所引起的土地质 量变化规律调整土地级别;再则,根据地价水平的一致性、 地段相连性、用途一致性等调整原有土地级别。最后综合确 定土地级别。 (2)基准地价更新:采用样点平均法。样点地价采用租金 剥离法、剩余法、收益还原法、成本逼近法等方法计算。
区位理论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理论 土地供求理论
(二)更新原则 二 更 新 依 据 与 原 则
1、级别更新原则
综合分析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地域分异原则 级差收益原则 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 定级与估价相结合原则
2、基准地价更新原则
预期收益原则 报酬递增与递减原则
名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在校人数(人)、 教师人数、所在区、性质、类型 名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职工人数(人)、 销售额 名称、位置、建筑面积、职工人数 污染程度(严重、较重、轻、较轻、无污染) 空气质量指数。 等级(好、较好、差) 等级(好、较好、差) 等级 名称、人口密度 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2、技术依据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18507—2001)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01)
3、理论依据
二 更 新 依 据 与 原 则
(1)土地级别更新的理论依据
区位理论 城市功能理论 城市规划相关理论
(2)基准地价更新的理论依据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7530a1f05087632301212b0.png)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石家庄市属于典型的集中式单中心城市结构,这种结构使城市长期以来一直以火车站为中心,一圈一圈“摊大饼”式向外发展,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大城市病”。
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疏解中心城区的部分职能,使“负重”的老城“轻装”快步前行?经过审慎考虑,2004年,石家庄市确立了“1+4”环省会城市集群组团发展模式。
目前报国务院待批的《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更是对“1+4”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进行了详细描述。
按照新版规划,城市框架将被合理拉开,并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生产力布局,石家庄市城市结构将由“一枝独秀”向“众星捧月”式发展。
“1+4”构成省会城市发展新框架;构筑“一城、一环、四组团”城市格局【按照最新的“1+4”环省会城市集群组团发展模式,中心城区和正定、栾城、鹿泉、藁城四个组团城通过功能互补,建设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正定、鹿泉、栾城、藁城为组团城,以绿色隔离空间为保障的“一城、一环、四组团”的都市区布局结构。
到规划期末,总面积达到2657平方公里。
】“一城”即中心城,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商贸服务、信息、金融、文化科技中心。
中心城区依托铁路、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和医药、纺织工业基地优势,加强商贸流通圈的建设,构建华北制造业基地及重要商埠,实现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品位的提升。
“一环”即中心城区与组团城之间的绿色隔离空间。
该区域不仅是中心城区的生态缓冲带,也是组团城市结构的重要保障,能有效避免在中心城市强大吸纳作用下,周边组团城向中心的挤压发展。
绿色隔离空间的范围为自省会建成区北至滹沱河南岸行洪制导线,西北至张石高速公路,西、西南、南部至衡井公路,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外迁线,总面积约450余平方公里。
四个组团城立足自身实际,各自明确了定位。
正定组团,历史文化名城,将成为以发展教育、旅游为主的综合性功能组团城,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业、文化旅游业、商贸流通业。
河北省文物局关于对《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意见-冀文物发[2010]55号
![河北省文物局关于对《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意见-冀文物发[2010]55号](https://img.taocdn.com/s3/m/57acae0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b.png)
河北省文物局关于对《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意见
正文:
---------------------------------------------------------------------------------------------------------------------------------------------------- 河北省文物局关于对《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意见
(冀文物发〔2010〕55号)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转来《关于征求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意见的函》收悉。
经审核,我局认为:《石家庄市城市总体保护规划》中相关文化遗产保护思路清晰,有关“历史遗存保护规划”比较切合实际,我局原则同意该规划。
同时建议:一、补充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尤其是近代工业和交通建筑以及1949年以后具有时代特点的建筑,保护好石家庄市历史文化特色。
二、将石家庄市胜利南街以东、中山路以南、大经街以西、东马路以北区域内历史建筑集中的地段划为历史文化街区。
三、在“建设限制分区”部分,禁建区中增加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限制建设区中增加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
二○一○年四月七日
——结束——。
石家庄城市规划ppt
![石家庄城市规划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276138a32d7375a4178010.png)
4、西柏坡核心景区
走进圣地 感知圣地
体验圣地
弘扬圣地
三、空港工业区规划
按照2020年旅客吞吐量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万吨的规模,将 石家庄机场建设为区域性枢纽机场和北京、天津的客货分流“第二机 场”。 在空港区预留高铁站、城市轨道站,形成立交交通体系。 规划以东西向的京石客运专线、京石城际铁路与进机场的快速路(机场 大道)为“十”字轴,将临空经济区划分为四大区,形成“一体两翼, 四区融合”的空间布局结构。根据机场的核心辐射半径,各区发展相应 的临空型产业。 临港产业区规划控制区124平方公里,以航空物流为龙头,以保税加 工园区为重点,集空港物流、国际商务、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开展仓 储运输、区域分拨、区域快递、订舱保管、金融服务等业务,建设为河 北省产业高地、服务新城,华北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区。一期建设用地 30平方公里。
5、铁路入地 近期借助客运专线建设,实施“客货分流、客进货出、穿城入地”工程, 京广货运线绕行城市西部;5公里市区段入地敷设,地面建设40-80米绿化 带,变铁路分割城市为绿化联接城市、缝合城市;在现状编组站位置建设 13站台30股道、10万平方米新客站,同时建设为集铁路、公交、轨道为一 体的交通枢纽。铁路入地沿线地区改造为集商业、商务、高端公寓等为一 体的城市综合功能设施带,成为城市的脊梁。 老火车站结合解放广场建设,改造为铁路博物馆。结合铁路客站搬迁和入 地段绿化,建设铁路博物馆和主题绿色长廊,展示省会独具特色的铁路文 化。
四、都市区城乡统筹规划
都市区是实现城乡统筹的起步区、示范区。 1、都市区定位 京津冀城镇群第三极,河北省整体崛起的龙头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2、统筹城乡路径与战略 提出“三新战略”,突出“两个均等”。 规划创新提出“三新战略”,引导传统城镇格局向三级“新城区、新市 镇、新社区”城乡服务体系转换。 以“新城区”提升中心城市、县市城区吸引力和竞争力; 以“新市镇”强化产业功能,引导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集中发展,每个县2 个,规模5万人; 以“新社区”为实现公共服务的基本单元,推进迁村并点,每个县20-25 个,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置。 “两个均等”:优化产业发展格局和公共服务格局,引导人口和生产要 素的集中配置,充分实现两个“均等化”(发展机会的均等化和公共服务的 均等化),实现都市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VIP专享】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VIP专享】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0f55363102de2bd9705884a.png)
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出炉长城网石家庄3月11日讯(记者冯素琴通讯员李亚楠)记者从石家庄市规划局了解到,省会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出炉,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总体规划将优化都市区布局,落实城市北跨战略,强化正定组团功能,建设滨河新区、承担部分省会功能,统筹产业发展,完善产业聚集区布局。
同时依据“规模不变、调整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原则对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进行调整。
据了解,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6年底上报国务院,在待批期间,正值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区域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期。
在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编制了新一轮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明确了城市新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策略,并经省会规划委员会讨论通过。
2009年12月,市政府提请省政府呈报国务院申请总体规划调整,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函省政府同意我市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目前调整工作已经完成。
此次规划调整以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落实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核心,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省会职能、拓展城市空间、强化生态建设、突出城市特色为重点,并充分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省会后十年城市规划:三区定乾坤 按照国务院要求,本期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包括市区及17县市,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106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5%。
都市区:包括市内五区及正定、鹿泉、藁城、栾城四县市,面积2657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538万。
中心城区:规划建成区,居住人口300万,面积287平方公里。
省会后十年城市定位: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京津冀区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
亟需以石家庄为核心,推动冀中南一体化建设,构建与京津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使石家庄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出炉长城网石家庄3月11日讯(记者冯素琴通讯员李亚楠)记者从石家庄市规划局了解到,省会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出炉,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总体规划将优化都市区布局,落实城市北跨战略,强化正定组团功能,建设滨河新区、承担部分省会功能,统筹产业发展,完善产业聚集区布局。
同时依据“规模不变、调整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原则对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进行调整。
据了解,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6年底上报国务院,在待批期间,正值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区域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期。
在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编制了新一轮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明确了城市新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策略,并经省会规划委员会讨论通过。
2009年12月,市政府提请省政府呈报国务院申请总体规划调整,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函省政府同意我市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目前调整工作已经完成。
此次规划调整以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落实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核心,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省会职能、拓展城市空间、强化生态建设、突出城市特色为重点,并充分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省会后十年城市规划:三区定乾坤按照国务院要求,本期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包括市区及17县市,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106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5%。
都市区:包括市内五区及正定、鹿泉、藁城、栾城四县市,面积2657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538万。
中心城区:规划建成区,居住人口300万,面积287平方公里。
省会后十年城市定位: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京津冀区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
亟需以石家庄为核心,推动冀中南一体化建设,构建与京津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使石家庄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京津向中西部辐射的“第一中枢”。
石家庄位于京广与陇海复线发展走廊交汇要冲,随着区域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亟需石家庄利用“东出西联、承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京津向中西部辐射的“第一中枢”,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之一。
——河北省对外竞争、交流的第一平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发展,将省会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全省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亟需石家庄做强、做大,担负起展示整个河北财富创造力、文化竞争力、社会发达程度的重任,对外竞争、交流的第一平台;特色鲜明、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
省会后十年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兼顾---市域城乡布局。
统筹城镇职能、加快城镇化发展。
壮大中心城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省会与正定、鹿泉、栾城、藁城一体化建设,构建省会城镇群,提升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县城作为推进城乡统筹的核心抓手,优先集中力量培育各县(市)城区及沿交通干线城镇,形成一个都市区、两条城镇发展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和“1个都市区、13个县城(县级市)、28个中心镇、63个一般建制镇”的城镇等级结构。
规划到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5%。
统筹区域产业布局,增强县域经济发展。
按照“西部突出生态、中部创新高效,东部增产减污”的布局原则,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建设22个产业聚集区,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促进县(市)域经济发展。
统筹基础设施建设。
航空:按照年旅客吞吐量400万人次改扩建机场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铁路:强化京广、青太客运专线及京石、石郑、石太、石济城际铁路双十字复合交通走廊建设,打造京津、晋冀鲁豫省会城市1小时交通圈。
公路:加强省会与天津、太原等周边省市联系,建设石津、石忻、昔港、沿山等1200公里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打造市域1小时交通圈。
---都市区布局:落实城市北跨发展战略实现城镇功能协调。
中心城区,是全省的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突出省会功能、区域服务职能,突出生态、文化建设,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
正定组团,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在严格保护古城格局的同时,全面提升风貌品质;在京珠高速公里以东区域,以生态、低碳、智慧的全新理念,建设30平方公里滨河新区起步区,打造为以科技、文化、教育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鹿泉组团,信息产业基地和生态休闲区,城区和鹿泉开发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西部山前区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栾城组团,装备制造业、中医药产业基地,县城重点发展中医药产业、窦妪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
藁城组团,生物医药和化工基地,城区、丘头石化区重点发展化工,良村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
外迁京珠高速公路至良村东,形成138公里绕城高速环;改线107国道至新赵线,307国道至衡井线等,形成95公里公路环,以此为基础,构建都市区“两环十四射”对外公路系统。
中心城区至藁城、栾城、鹿泉各建设两条以上快速路与一条国省道;重点加强中心城区与正定交通联系,在体育大街北延的基础上,建设老城至新区的新城大道,并以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太行大街北延、中华大街北延为补充,形成6条跨河通道,打造都市区30分钟交通圈。
启动轨道1号线西三环至东部产业区段、轨道2号线正定至新客站段;沿主要联系道路,建设中心至组团快速公交线,实现都市区公交通达60分钟全覆盖。
区域生态格局:西山、北水、绿环、绿廊坚持生态保育、恢复与建设并重,构筑“西山、北水、绿环、绿廊”的都市区生态格局。
“西山”:西部浅山区以山体生态恢复为重点,建成西部绿色山体屏障,构建由抱犊寨、龙泉寺、封龙山等风景区组成的近郊旅游休闲带,总面积400平方公里。
“北水”:对滹沱河都市区段70公里长的河道进行生态恢复与治理,重建流域自然生态,打造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滨水游览等多重功能的绿色生态长廊,总面积120平方公里。
滹沱河市区段长25公里,宽1500-3000米,总面积50平方公里。
河道内恢复湿地草甸的自然河流景观;制导线外形成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蓝色魅力生态带。
“绿环”:在城市外围建设生态林带、绿地、水系等,构成环城生态绿化隔离空间,平均宽度1000米,总面积80平方公里。
“绿廊”:依托铁路、公路、水系等建设10条楔入城市内部的生态绿地走廊。
----中心城区布局。
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以京珠高速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京珠高速公路以西为老城区,突出省行政职能,完善传统服务职能,重点发展办公商务、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形成结构清晰、级配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
规划面积207平方公里,人口230 万。
京珠高速公路以东为产业区,依托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石津渠以北建设科技服务基地;石津渠以南建设研发中心及生物医药基地。
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70万。
以百年广场建设为核心,提升老城中心品质,完善功能;结合新客站建设、东北工业区改造建设三个综合性城市副中心;结合居住用地布局,建设8个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加强市、区级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级文化、体育、卫生、中小学教育设施、福利设施配套,建设一个省级文化中心、一个市级文化中心、六个区级文化中心;一个市级体育中心、两个区级体育中心;新建市级综合医院8所,各类专科医院11所;新建31所中学、63所小学。
道路与交通。
建设“四横六纵”的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构成的道路系统骨架。
建成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交优先系统。
按照“三主三辅”远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规划期内完成54公里的2条轨道线建设。
绿地系统。
建设“两廊贯通、三环绕城、绿楔渗透、绿网成荫”的城市绿地布局结构。
规划城市绿地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
两廊贯通:结合铁路入地,建设18公里长的中央生态景观走廊,沿京珠高速公路建设长16公里、宽700米——1500米的以生态林地、郊野公园为主的生态走廊,形成两条南北向贯通的通风走廊,引风入城,缓解热岛效应。
三环绕城:提升59公里的民心河内环水系,改善城市环境丰富滨水空间功能增强城市活力;新建东南水系,与太平河、西北水利防洪工程形成100公里集防洪、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近郊休闲游憩带外环水系;沿二环路形成42公里的以生态林地为主的生态、防护绿化环。
绿楔渗透:沿重要交通走廊,建设多条大型楔型绿地,联通内外部生态系统。
绿网成荫:带状绿地与各级别公园、街头绿地联结成网,点线结合,互为补充。
省会后十年城市风貌:塑造山、河、田、城四大景观---塑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味。
围绕都市区“山、河、田、城”四大景观要素,形成以“绿为近景、城为中景、山为底景”的丰富景观层次,凸显省会山水生态景观特质。
把西山作为“底景”引入城市,控制槐安路、裕华路等8条“视觉通廊”和省行政中心、滨河新区核心区等11个“风貌视点”。
中心城区形成“片区—路径—节点”景观认知体系。
规划控制正定古城、新客站周边地区等14个重点片区,中山路、广安大街等12条认知路径和10个重要景观节点。
按六类分区控制建筑高度,形成“东北高,西南低”的总体格局。
---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彰显城市特色。
对市区108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
建设东垣故城遗址公园、毗卢寺公园,恢复正定古城传统风貌,传承省会千年历史文化;建设正太广场和民生路历史特色街区,展示省会独具特色的铁路文化;改造东北工业区,“保留形式、转换功能”,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和纪念馆,体现省会“近代工业文化”。
省会城市规划近期实施策略与远景发展近期实施策略:打造新城、重塑古城、严控老城。
打造新城:新城建设是实现城市结构调整、完善省会功能的战略选择,创新发展建设模式,以一大批大型公共设施项目集聚效应为带动,举全市之力将滨河新区打造为低碳、生态、智慧新城,创新动力之城、宜居活力之城和滨水魅力之城。
沿滹沱河区域是城市形象展示和市民公共活动带;从主城通过新城大道直接进入起步区,形成新区与主城的高效连通;围绕市民公园建设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项目,塑造起步区的核心标识,形成新区建设的强烈形象;西部为会展中心及创展区,与古城遥相呼应;向北依次建设园博园、特色商贸旅游区等项目,形成纵向发展轴带;向东是以文化为主题的轴带,延伸至体育中心与金融办公区,形成横向的主要轴线。
同时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园区、商业服务设施和配套居住,到2015年完成15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建设。
重塑古城:保护与利用佛教、古建、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恢复正定古城传统风貌,提升品质,将正定打造为“古建艺术宝库”、“佛教文化博物馆”和“世界级旅游胜地”。
严控老城: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品质为重点,疏解老城人口与职能,完善设施配套、改善环境,严格控制老城土地开发量及开发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