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修改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造词是仿造外语词的结构形式,用本族 语语素造出新词,如“现实主义”是仿照 英语“realism”造出的。
2.旧词的消亡
词的消亡往往与所表示的事物现象的消亡 有关。比如“天子、诸侯、宰相、嫔妃、 太监、科举制”等等,这些词所代表的事 物,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已不复存在了, 所以这些词也消亡了,只是在特定的场合 下还可使用。由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改变, 也使许多旧词消亡,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使“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等词成为历 史词。
3.词语的替换
词语的替换是事物现象本身依然如故,只 是对它们的称谓由甲改换为乙。
比如由于汉语语汇发展的双音化,“目、 颈、耳、鼻”这些词被“眼睛、脖子、耳 朵、鼻子”等词替换了,原来的词就成为 古词语了,或者由词变成了语素。
如“德律风、德谟克拉西”这些音译外来 词,被意译词“电话、民主”所代替。这 些词代表的事物或现象并没有消亡,只不 过出于观念和习惯用新词替换了原有的旧 词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一、语言要素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语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语音区别性特征的变化
语音的发展变化,首先表现在语音区别性特征的变化上。 比如上古汉语,在发音部位上没有唇齿这一区别性特征。 大约在10世纪前后,汉语发音部位中才出现了唇齿这一区 别性特征。《广韵》以前只有双唇辅音“帮[p]滂[p’]并 [b]明[m]”,后来才从双唇辅音中分化出了“非[f]敷[f’] 奉[v]微[M]”四个唇齿辅音。
3.语法系统的发展
语法系统随着原有语法成分的演变和消亡、新的 语法成分的产生而逐渐缓慢地发展。当这种发展 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会使语法系统发生质的变化。 古英语是综合性的语言,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随着语法范畴和形态变化的简化,综合性的成分 逐渐减弱和消亡,分析性的成分逐渐产生和加强, 现代英语虽然还有一些综合性成分,但就总体而 言,已经属于分析性的语言了
语音区别性特征的变化不仅表现为某一区别性特征的出现, 而且也表现为某一区别性特征的消失。中古汉语中有一套 浊塞音,如[b][d][ ]等,后来,这些浊音消失了,汉语 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就没有“浊音”这一区别性特征了。
2.音位系统的变化
音位系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新音位的出现、 原有音位的消失和音位组合关系的变化三 个方面。在古代汉语中,没有[t 、t ’、 ]这三个音位,到了大约15世纪前后,这 三个音位才出现。在古代汉语中,有“入 声”这一调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入 声消失了。
词义的缩小,就是词义概括的范围由大变 小,词义所表示的概念外延缩小,内涵增 加。如“禽”,古代是鸟兽的总称,现在 仅指鸟类。又如“丈人”一词原指一般的 年长的人,唐朝以后,称妻父为丈人
词义的转移,就是一个词的意义由一个范 围转移到另一个范围。如“脚”在古代指 的是小腿,踝骨以下走路时着地的部位则 叫“足”,后来“脚”指踝骨以下走路时 着地的部位,词义发生了转移
2)词义外延的变化
词义的外延,指的是词义所指的对象及其 范围。词义外延的变化可以分为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词义转移三种情况
词义的扩大,就是词义所表达的概念外延 扩大,内涵减少。如“嘴”(觜)原指鸟 的口,现在“嘴”则泛指一切动物的口, 如“鸡嘴”、“狗嘴”。又如“脸”古代 指妇女面部搽胭脂的部位,现在却扩大到 整个面部。
2.新语法要素的产生
上古汉语中,诸如“一苇”、“二茅”、 “三人”这样的数词与名词直接组合的例 子比比皆是,因为那时还没有类似 “枝”“根”“个”等表示天然单位的量 词,有的只是一些表示度量衡的单位的词, 如“丈”“寸”“钧”“镱”等。到了汉 代,才逐渐产生了 “枚”“头”“株”“颗”“枝”“根” “朵”之类的表示天然单位的量词
(二)词汇的发展
词汇是语言诸要素中最活跃、最易变的因 素,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思想认识的变 化,都促使语言产生新词或使既有词的意 义发生变化。同时,旧事物的消亡也同样 促使语言中原有的一些词退出“舞台”。 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 的消亡词语的替换和词义的变化。
1.新词的产生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不断地创造或 发现了一系列新事物、新现象。于是就导 致了新词的产生。例如,近些年来出现的 “电脑”“软件”“电传”“光盘”; “下岗”“并轨”“再就业”“希望工 程”“可持续发展”等新词,都与新事物、 新现象有关。
(三)语法的发展
语言中的语法部分是最稳固的部分,发展 变化速度比语汇慢得多。尽管如此,它还 是在逐渐地变化。
1.旧语法要素的消亡
在上古汉语中,曾有一个类似词头性质的“有” 加在国名、地名、部落名等之前,例如“有虞”、 “有殷”、“有仍”等等。甚至在普通名词前, 也有加“有”这个前加成分的,如《尚书》中就 有“予欲左右有民,汝翼”这样的句子。另外, 像“有王”(王)、“有居”(居)、“有梅” (梅子)、“有北”(北方)等在《尚书》《诗 经》《左转》等先秦典籍中也不乏其例。但到了 战国时期以后,除了仿古之外,就不再加“有” 表示国名、地名、部落名了
产生新词的方式主要有构词、借词、仿造 词
构词是在原有构词材料基础上,按一定方 式构造新词,这是词汇发展的主要途径。 如“电脑”是利用原有的词根合成的,
借词是在民族接触中吸收新概念的同时借 用外来词语,如汉族本来没有沙发这种事 物,后来沙发这种事物传入了汉族社会, 于是也的增加或减少,也是词义变化的一个 重要方面。比如“充电”,过去只有一个 义项“蓄电池获得放电能力”,而现在又 增加了一个义项“通过学习增加知识”
4)评价意义的变化
词义有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附加意义中 的评价意义也会发生各种变化。主要包括 词义的扬升和词义的贬降。词义的扬升指 词义的褒义色彩产生或加强,词义的贬降 指词义的贬义色彩产生或加强
4.词义的变化
词的词义也可以发生变化。概括起来,词 义的变化主要有四种情况:词义内涵的变 化、词义外延的变化、义项的增减、评价 意义的变化。
1)词义内涵的变化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变 化,有些词表面上看来没有什么变化,但 其内涵古今不同。比如“鲸”,古人认为 是一种大鱼。现在人们知道鲸不是鱼类, 而是哺乳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