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1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1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1粤教版必修1

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过程:

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几个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已知几个力,求它们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指明: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提问3、若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

教师出示投影和图片:两个学生抬水对比一个同学抬水,让学生考虑:一个力的效果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考虑一下是否“合力总比分力大”?

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参考多媒体素材中的视频文件);

演示1:将橡皮筋固定在A点,演示用两个力F1、F2拉动橡皮筋到O点,再演示用F力将橡皮筋拉到O点,对比两次演示结果,运用力的图示法将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边性法则,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设计F1、F2的大小为3N和4N,两个力的夹角为90度,这样物理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会发现F1、F2和F的关系满足勾股定理,进而得到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教师总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料中的视频试验), 试验器具:一块方木板,八开白纸两张,大头钉若干,弹簧秤两个,橡皮筋一个,细线若干,直尺两个,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组装好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验证.

强调:需要记录的数据(弹簧秤的示数)和要作的标记(橡皮筋两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教师总结:经过人们多次的、精细的试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提示自己推导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式.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师讲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过程,所以平行四边形法则同样适用于力的分解.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图).这就是说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不同的共点力,而不像力的合成那样,一对已知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一个力究竟该怎样分解呢?(停顿)尽管力的分解没有确定的结果,但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下面我们便来分析两个实例.

力的分解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

例题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的作用,该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这个力产生两个效果:水平向前拉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提物体,,因此力可以分解为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和沿着竖直方向的分力,力和力的大小为:

例题2: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常把它所受的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量和垂直于斜面的分量(如图),使物体下滑(故有时称为“下滑力”),使物体压紧斜面.

力的分解练习(学生实验):

(1)学生实验1:观察图示,分析F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可以利用手边的工具(橡皮筋、铅笔、细绳、橡皮、三角板)按图组装仪器、分组讨论力产生的效果,并作出力(细绳对铅笔的拉力)的分解示意图.

实验过程:将橡皮筋套在中指上,将铅笔与橡皮筋连接,铅笔尖端卡在手心处,体会一下铅笔的重力产生的效果,在铅笔上挂接上橡皮,思考拉力产生的效果?

教师总结并分析:图中重物拉铅笔的力常被分解成和,压缩铅笔,拉伸橡皮筋.

三、课堂小结

(1)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合矢量和分矢量不能同时使用。也就是说,在分析问题时,考虑了合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分矢量;考虑了分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合矢量。

(2)矢量的合成分解,一定要认真作图。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分矢量和合矢量要画成带箭头的实线,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个边必须画成虚线。

(3)各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一定要画得合理。

(4)在应用正交分解时,两个分矢量和合矢量的夹角一定要分清哪个是大锐角,哪个是小锐角,不可随意画成45°。(当题目规定为45°时除外)

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淄博孝妇河湿地公园拥有山东省面积最大的音乐喷泉。一同学在远处观看喷泉表演时,估测喷泉中心主喷水口的水柱约有27层楼高,已知该主喷水管口的圆形内径约有10cm ,由此估算用于给主喷管喷水的电动机输出功率最接近 A .32.410W ? B .42.410W ? C .52.410W ?

D .62.410W ?

2.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恰好放在质量也为m 的圆弧槽内,它与槽左右两端的接触处分别为A 点和B 点,圆弧槽的半径为R ,OA 与水平线AB 成60°角.槽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通过细线和滑轮与重物C 相连,细线始终处于水平状态.通过实验知道,当槽的加速度很大时,小球将从槽中滚出,滑轮与绳质量都不计,要使小球不从槽中滚出 ,则重物C 的最大质量为( )

A .

3

3

m B .2m C .31)m D .31)m

3.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这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 下列有关电子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

B .β射线也可能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 .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

D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

4.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5.如图所示,平行金属导轨MN、PQ固定在水平面上,两根相同的金属棒a、b相隔一定距离垂直放置在导轨上,且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一条形磁铁向着回路中心竖直下落,a、b棒在此过程中始终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棒上无感应电流

B.b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右

C.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条形磁铁N极朝下下落过程中,b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将与原来的相反

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得出在0~4 s内()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4 s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甲、乙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为6 m

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3,两端共接有六只相同的小灯泡L1、L2、L3、L4、L5和L6(电阻恒定不变),变压器的原线圈接有输出电压U恒定的交流电源,六只小灯泡均发光.下列说法

A .L 1、L 2、 L 3三只灯泡亮度一定相同

B .小灯泡L 2一定比L 4亮

C .交流电源输出电压U 是小灯泡L 4两端电压的4.5倍

D .L 1消耗的功率是L 2消耗灯泡的2.25倍

8.在x 轴上固定两个点电荷1q 、2q ,其静电场中x 轴上各点的电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q 和2q 为同种电荷,且均在1x x <的区域内

B .1q 和2q 为同种电荷,1x x =和2x x =两点在两电荷之间

C .1q 和2q 为异种电荷,且均在1x x <的区域内

D .1q 和2q 为异种电荷,且均在2x x >的区域内

9.在如图所示的逻辑电路中,当A 端输入电信号”1”、B 端输入电信号”0”时,则在C 和D 端输出的电信号分别为

A .1和0

B .0和1

C .1和l

D .0和0

10.物块以60J 的初动能从固定的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动,当它的动能减少为零时,重力势能增加了40J ,则物块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 )

A .10J

B .20J

C .30J

D .40J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假设某战士从弧形的雪坡上沿水平方向飞出后,若倾斜的雪坡倾角为θ,战士飞出时的水平速度大小

为v 0,且他飞出后在空中的姿势保持不变,又落回到倾斜的雪坡上,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 .如果v 0不同,该战士落到雪坡时的位置不同,速度方向也不同

B .如果v 0不同,该战士落到雪坡时的速度方向相同,在空中运动时间不同

C .该战士在空中经历的时间是

02tan v g θ

D .该战士在空中经历的时间是

0tan 2v g

θ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受迫振动,驱动力频率越高,物体振幅越大

B .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其频率保持不变

C .质点做简谐运动,在半个周期的时间内,合外力对其做功一定为零

D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在几个体积相同的小球中,应选择质量大的小球

E.交通警察向远离警车的车辆发送频率为1f 的超声波,测得返回警车的超声波频率为2f ,则12f f < 13.如图,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有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两相同的光滑导体棒ab 、cd 静止在导轨上.t=0时,棒ab 以初速度v 0向右滑动.运动过程中,ab 、cd 始终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两者速度分别用v 1、v 2表示,回路中的电流用I 表示.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分子间作用力造成的

B .理想气体吸收热量时,温度和内能都可能保持不变

C .当两分子间距从分子力为0(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且均不为0)处减小时,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液体的饱和汽压不仅与液体的温度有关而且还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E.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的

15.如图两根足够长光滑平行金属导轨PP′、QQ′倾斜放置,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导轨的上端与水平放置的两金属板M、N相连,板间距离足够大,板间有一带电微粒,金属棒ab水平跨放在导轨上,

)

下滑过程中与导轨接触良好.现在同时由静止释放带电微粒和金属棒ab,则(

B.金属棒ab最终可能匀速下滑

C.金属棒ab下滑过程中M板电势高于N板电势

D.带电微粒可能先向N板运动后向M板运动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6.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侧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阻(电动势3V,内阻约1Ω)、电流表(内阻约0.1Ω)、电压表(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2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 x是采用图中的______图(选填“甲”或“乙”).

(3)如图所示是测量R 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_________,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

(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___________,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 x=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约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1×2

10-Ω·m

10-Ω·m B.1×3

C.1×6

10-Ω·m

10-Ω·m D.1×8

(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_______(有多个正确选项).

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于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

D.用U—I图像处理数据求金属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17.某同学用图中所给器材进行与安培力有关的实验。两根金属导轨ab和a1b1,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足够大的电磁铁(未画出)的N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上方,S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下方,一金属棒置于导轨上且与两导轨垂直。(不计金属导轨的电阻和摩擦)

(1)在开关闭合后,金属棒向____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移动。

(2)为使金属棒在离开导轨时具有更大的速度,有人提出以下建议:

A.适当增加两导轨间的距离

B.保持两个导轨间距不变,换一根更长的金属棒

C.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D.把磁铁换成磁性更强的足够大的钕铁硼磁铁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3)如果将电路中电流方向反向,磁场也反向,金属棒将会向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移动。

四、解答题:本题共3题

18.在某次学校组织的趣味运动会上,某科技小组为大家展示了一个装置,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0.1kg 的钢球放在O点,用弹射器装置将其弹出,使其沿着光滑的半圆形轨道OA和AB运动,BC段为一段长为L=2.0m的粗糙平面,DEFG为接球槽。圆弧OA和AB的半径分别为r=0.2m,R=0.4m,小球与BC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C点离接球槽的高度为h=1.25m,水平距离为x=0.5m,接球槽足够大,g取10m/s2,求:

(1)钢球恰好不脱离圆弧轨道,钢球在A点的速度v A多大;

(2)满足(1)时,钢球在圆轨道最低点B对轨道的压力;

(3)要使钢球最终能落入槽中,弹射速度至少多大。

19.(6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c =1m b 的物块c 静止在倾角均为α=30°的等腰斜面上E 点,质量为m a 的物块a 和质量为m b 的物块b 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匀质轻绳相连,细绳绕过斜面顶端的小滑轮并处于松驰状态,按住物块a 使其静止在D 点,让物块b 从斜面顶端C 由静止下滑,刚下滑到E 点时释放物块a ,细绳正好伸直且瞬间张紧绷断,之后b 与c 立即发生完全弹性碰撞,碰后a 、b 都经过t=1 s 同时到达斜面底端.已知A 、D 两点和C 、E 两点的距离均为l 1=0.9m ,E 、B 两点的距离为l 1=0.4m .斜面上除EB 段外其余都是光滑的,物块b 、c 与EB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3

3

,空气阻力不计,滑轮处摩擦不计,细绳张紧时与斜面平行,取g =10 m/s 1.求:

(1)物块b 由C 点下滑到E 点所用时间. (1)物块a 能到达离A 点的最大高度. (3)a 、b 物块的质量之比

a

b

m m . 20.(6分)如图所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Ⅰ、Ⅱ象限(含x 、y 轴)有磁感应强度为11T 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和电场强度为10N/C E =,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Ⅲ、Ⅳ象限(不含x 轴)有磁感应强度为215

T 14B =

,方向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磁场,光滑14

圆弧轨道圆心O ',半径为2m R =,圆环底端位于坐标轴原点O 。质量为11kg m =,带电11C q =+的小球M 从O '处水平向右飞出,经过一段时间,正好运动到O '点。质量为22kg m =,带电2 1.8C q =+小球的N 穿在光滑圆弧轨道上从与圆心等高处静止释放,与M 同时运动到O 点并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生成小球P (碰撞过程无电荷损失)。小球M 、N 、P 均可视为质点,不计小球间的库仑力,取210m/s g =,求: (1)小球M 在O '处的初速度为多大; (2)碰撞完成后瞬间,小球P 的速度;

(3)分析P 球在后续运动过程中,第一次回到y 轴时的坐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详解】

管口的圆形内径约有10cm,则半径r=5cm=0.05m,根据实际情况,每层楼高h=3m,所以喷水的高度

H=27h=81m,则水离开管口的速度为:

2gh2081

?5

设驱动主喷水的水泵功率为P,在接近管口很短一段时间△t内水柱的质量为:

m=ρ?v△tS=ρπr2v△t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P△t=1

2

mv2

解得:

P=

23

2

r v ρπ

代入数据解得:

P≈2.4×105W

A.3

2.410W

?。故A不符合题意。B.4

2.410W

?。故B不符合题意。C.5

2.410W

?。故C符合题意。D.6

2.410W

?。故D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 【详解】

小球恰好能滚出圆弧槽时,圆弧槽对小球的支持力的作用点在A 点,小球受到重力和A 点的支持力,合力为

tan 60mg ?,对小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an 60mg ma =? ,解得小球的加速度tan 60g

a =?

,对整体分

析可得:()C C m g m m m a =++,联立解得(31)C m m =+,故D 正确,A 、B 、C 错误; 故选D .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电子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有内部结构的,无法说明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A 错误。

B .β-射线是核内中子衰变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形成的,与核外电子无关。故B 错误。

C .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定义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故C 正确。

D .玻尔理论认为电子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D 错误。 故选C 。 4.A 【解析】

试题分析: 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共同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A 和B 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然后隔离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大小不变;物体B 做

速度方向向右的匀减速运动,故而加速度方向向左,摩擦力向左;故选A . 考点: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整体法与隔离法.

【名师点睛】1、整体法: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整体法的优点: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体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通常在分析外力对

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

2、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或单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隔离法的优点:容易看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便于初学者使用.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磁铁竖直向下运动,通过回路磁通量增加,会产生感应电流,A 错误;

BCD .感应电流受到的安培力有使得回路面积缩小的趋势,跟磁铁的磁极没有关系,b 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左,a 受到的安培力向右,摩擦力方向向左,所以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x t -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在0~2s 内甲、乙都沿正向运动,运动方向相同。2~4s 内甲沿负向运动,乙仍沿正向运动,运动方向相反,故A 错误。

BD .0~2s 内甲乙同向运动,甲的速度较大,两者距离不断增大。2s 后甲反向运动,乙仍沿原方向运动,两者距离减小,则2s 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 4m 1m 3m s =-=,故BD 错误。 C .由图知,在0~4s 内甲、乙的位移都是2m ,平均速度相等,故C 正确。 7.C 【解析】 【详解】

设小灯泡L 4两端电压为U ',则有副线圈的输出电压为23U U =',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原线圈的输入电压为12U U =',L 2、 L 3两只灯泡串联后的总电压为2U ';设通过小灯泡L 4电流为I ,根据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则有原线圈电流为3

2

I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L 2、 L 3两只灯泡的电流为I ,根据并联分流可得

通过L 1灯泡的电流为

52I ,小灯泡L 1两端电压为5

2

U ',根据串联分压可知交流电源输出电压

52 4.52U U U U ''+='=,根据电功率公式可知123

4252525

444

P P P P ===,故C 正确,A 、B 、D 错误;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目图,结合电势与位置图象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可知,在2x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因两点电荷的具体位置不确定,则点电荷的电性也无法确定,因此可能是同种电荷,也可能是异种电荷;

AB .若1q 和2q 为同种电荷,则电场强度为零的点在两电荷连线上的线段上的某一点,即2x 处于两个点电荷之间,故AB 错误;

CD .若1q 和2q 为异种电荷,则电场强度为零的点在两电荷连线的线段之外的某一点,由1x 电势为零,且1x 到2x 电势逐渐升高可知,1q 和2q 均在1x x <的区域内,且靠近1x 的点电荷为负点电荷,远离1x 的点电荷为正电荷,且正电荷电量的绝对值大于负电荷电量的绝对值;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B 端输入电信号“0”时,经过非门输出端D 为“1”,AD 为与门输入端,输入分别为“1”、“1”,经过与门输出端

C 为“1”。故C 正确,AB

D 错误。 10.B 【解析】 【详解】

由能量守恒可知物块沿斜面上滑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热为20J 。由于上滑过程和下滑过程中摩擦力的大小相同,相对位移大小也相同,所以上滑过程中的摩擦生热和下滑过程中的摩擦生热相等。对全程用能量守恒,由于摩擦生热40J ,所以物块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20J 。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BC 【解析】

【详解】

雪坡的倾角等于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

tan 2y gt x v θ=

= 解得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02tan v t g

θ

=

如果v 0不同,该战士在空中运动时间不同,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等于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的一半,故落地雪坡的速度方向相同,战士的水平位移为

0022tan v x v t g

θ

==

知初速度不同,水平位移不同,落点位置不同,速度方向相同,故BC 正确,AD 错误。 故选BC 。 12.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系统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时,振幅达最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故A 错误;

B . 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其频率保持不变,故B 正确;

C . 振子做简谐运动,在半个周期时间内,振子的速率不变,根据动能定理得知合外力做的功一定为0,故C 正确;

D .为了减小阻力的影响,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在几个体积相同的小球中,应选择质量大的小球,故D 正确;

E . 交通警察向远离警车的车辆发送频率为1f 的超声波,测得返回警车的超声波频率为2f ,因为相互远离,根据开普勒效应可知12f f >,故E 错误。 故选BCD 。 13.AC 【解析】 【详解】

ab 棒向右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则受到向左的安培力,从而向右做减速运动,;金属棒cd 受向

右的安培力作用而做加速运动,随着两棒的速度差的减小安培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当两棒速度相等时,感应电流为零,最终两棒共速,一起做匀速运动,故最终电路中电流为0,故AC 正确,BD 错误. 14.BCE 【解析】 【详解】

A .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表现,A 错误;

B .理想气体吸收热量时,若同时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温度和内能可能不变,B 正确;

C .当两分子间距从分子力为0处减小时,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均增大,由于斥力增大的快,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 正确;

D .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液体的表面积无关,D 错误;

E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的,E 正确。 故选BCE 。 15.ACD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sin mg BIl ma θ-=,而q

I t

?=

?,q C U U Bl v v a t ?=??=??=?,,,联立解得22sin mg a m B l C

θ

=

+,因而金属棒将做匀加速运动,选项A 正确B 错误;ab 棒切割磁感线,相当于电源,a 端

相当于电源正极,因而M 板带正电,N 板带负电,C 正确;若带电粒子带负电,在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下,先向下运动然后再反向向上运动,D 正确.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6.0.398(0.395~0.399) 甲

4.3~4.7 C CD 【解析】 【详解】

(1)由图知螺旋测微器的主尺读数是0mm ,可动刻度读数是39.8ⅹ0.01mm= 0.398mm(0.395~0.399),所以直径D=0.398mm.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最小电压与电流很小,接近于零,由此可知,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接法,因此实验采用的是图甲所示电路.

(3)实物图连接注意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分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连接时使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最小.如图所示

(4)将各数据点连线时注意让线经过尽量多的点,有些点不在线上,要让线两侧点的个数基本相等,离直线较远的点直接舍去(图中第6个点).

计算直线的斜率即为电阻R , 故

()4.5 4.3~4.7U

R I

?=

=Ω?. (5)根据电阻定律L

R S ρ= 得

261.010Ωm 4πRd ρL

-=≈?? ,

故C 正确,ABD 错误.

(6)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A 错误; 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 错误;

C.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引起的误差是系统误差,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电流表、电压表)引起的系统误差,C 正确;

D.用U-—I 图像处理数据求金属线电阻,可以将错误的数据或误差较大的数据(如图中第6个点)去掉,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这样可以减小偶然误差,D 正确. 17.左侧 ACD 左侧 【解析】 【分析】

(1)[1]根据题意可知,磁场方向竖直向下,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所以根据左手定则可得安培力方向为水平向左,故导体棒向左侧运动。

(2)[2]ACD .根据公式F BIL =可得,适当增加导轨间的距离或者增大电流或者增大磁场磁感应强度,可增大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根据动能定理得

212

Fs mgs mv μ-=

则金属棒离开导轨时的动能变大,即离开导轨时的速度变大,ACD 正确;

B .若换用一根更长的金属棒,但金属棒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即导轨间的宽度不变,安培力F 不变,棒的质量变大,由

v =

可知速度变小,故B 错误。 故选ACD 。

(3)[3]都反向后,电流垂直纸面向外,磁场方向竖直向上,根据左手定则可得安培力方向仍向左,故导体棒仍向左侧移动。 四、解答题:本题共3题

18. (1)2m/s ;(2)6N ,方向竖直向下;【解析】 【分析】 【详解】

(1)要使钢球恰好不脱离圆轨道,钢球在A 点有

mg =m 2A

v R

解得

v A 2m/s

(2)从A 到B 根据动能定理有

2211222

B A mgR mv mv =

- 在B 位置时,对钢球

2

B

B v F mg m R

-=

联立解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钢球对半圆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N ,方向竖直向下 (3)使钢球刚好落入槽中时对钢球,则有2

12

h gt =,x =v C t ,解得 v C =1m/s

从O 到C 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2201122

C mgR mgL mv mv μ-=

- 解得

0v =故要使钢球最终能落入槽中,弹射速度v 0

19.(1)0.6;(2)0.578;(3)15/16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物体沿斜面的运动,以及碰撞;需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动量及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等知识.

(1)物块b 在斜面上光滑段CE 运动的加速度为2

1sin 5/a g m s α==

由 2

11112

l a t =

解得:10.6t s === (1)取沿AC 方向为正方向,由2

11112

l v t a t -=-

, 1t s =解得 1 1.6m v s = a 沿斜面上滑距离有211 2.560.256()225

v s m a =

==? 所以物块a 能到达离A 点的最大高度1()sin 0.578h l s m α=+=

(3)设绳断时物块b 的速度为2v ,b 与c 相碰后b 的速度为2v ',c 的速度为c v ,则

2222222111

2222b b c c

b b

c c c b

m v m v m v m v m v m v m m ''=+=+= 联立解得 2213v v '=- 23

2

c v v =

因c v 的方向沿斜面向下,故2v 的方向沿斜面向下,2v '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一起看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欢迎查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论的一般特点。 2.学习根据史料提炼出观点的方法。 3.认识“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观点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很多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一篇史论《伶官传序》。 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1.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新运动的倡导人。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励后进。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诣。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

(完整word版)高中必修一力的合成与分解总结

力的合成与分解总结 一、力的合成 合力与分力的定义 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可以求出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其他的几个力就叫做分力。 例题1:对合力与分力概念的理解 一件行李重为G,被绳OA和OB吊在空中,OA绳和OB绳的拉力分别为F1、F2,如图所示,则() A.F1、F2的合力是G B.F1、F2的合力是F C.行李对绳OA的拉力方向与F1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D.行李受到重力G、OA绳的拉力F1、OB绳的拉力F2,还有F共四个力作用 答案详解此题答案为:BC。 解:AB、图中F1、F2的合力为F,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两个绳子的拉力的合力不是重力,故A错误,B正确; C、行李对绳OA的拉力与绳对行李的拉力F1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 D、行李受重力和两绳的拉力,共3个力作用,F是两个拉力的合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它与两个分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故D错误。

故选BC。 【解题方法提示】 行李受重力和两绳的拉力F1、F2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F1和F2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绳子对行李的拉力与行李对绳子的拉力关系;分析物体的受力时,合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据此解答。 例题2:对受力分析变力的理解 用水平力F推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当力F由零开始逐渐增大而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则物块( ) A.所受合力逐渐增大 B.所受斜面摩擦力逐渐增大 C.所受斜面弹力逐渐增大 D.所受斜面作用力逐渐变小 答案详解 C 解:

A 、物块保持静止,合力保持为零不变.故A 错误 B 、当力F 较小时,物块受力图如图1. 根据平衡条件得 ,当F 增大时,f 减小; 当力F 较大时,物块受力图如图2. 根据平衡条件得 ,当F 增大时,f 增大. 故B 错误. C 、,F 增大时,N 增大.所以C 选项是正确的. D 、物块所受斜面的作用力与重力和力F 的合力大小相等,等于 ,当F 增大时,物块所受斜面的作用力增大.故D 错误. 所以C 选项是正确的 解析:物块保持静止,合力保持为零不变.以物块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分析:物块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弹力逐渐增大.物块所受斜面的作用力与重力和力F 的合力大小相等,逐渐增大. 总结: 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 ???)化,合力同时发生变化力瞬时对应。(分力变瞬时性:各个分力与合一个物体而言力与合力都是相对于同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分同体性:各个分力是作果相同果与各个分力的作用效等效性:合力的作用效 等效替代法 例题3:对力的合成的理解 如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若此人所受重力为,则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 )。

2017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滚动检测5

2017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滚动检测5 滚动检测(五)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7分) lo下而关于物体的惯性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o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 C.人造地球卫星有惯性 D.太空中飘荡的宇航员没有惯性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答案C 2.关于力和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物体加速度为零,则运动状态不变 B。只要速度大小和方向二者中有一个发生变化,或者二者都变化,都叫运动状态发生变 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一上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的加速度在改变 解析加速度为零,说明物体速度不变,运动状态不变,A正确:速度是矢呈:,速度的变化 要从大小、方向两方而去考虑,B正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一泄有力的作用,物体也一泄有 加速度,但无法知逍加速度是否在改变,所以C正确,D不正确. 答案D 图] 3.(2011 ?青岛高一检测)如图1所示,乘客在公交车上发现车厢顶部A处有一小水滴 Ao向前加速运动Bo向前减速运动 C.向后匀速运动Do向后减速运动 落下,并落在地板偏前方的万点处,由此判断公交车的运动情况是 解析水滴离开车顶后,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保持离开时的速度不变,而水滴落点B 在月 点正下方的前而,表明若车向前行驶,水滴下落时,车正在减速,A错,B对.若车向后减速运动 时,水滴下落时将落在月点正下方的后方,C、D错。 答案B

4?由牛顿第二立律F F可知,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用很

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这是因为()。 A.牛顿第二左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也很小,眼睹观察不到 C.推力小于桌子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加速度为负值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 解析牛顿第二泄律的表达式尸=加曰中的力尸是指合「外力,用很小的力推很重的桌子时,桌子不动,是因为桌子与地而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推力,推力与桌子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合力为零,所以桌子所受的合外力为零,仍然静止不动,牛顿第二泄律同样适用于静止的物体,所以A、B、C都不正确,只有D正确。 答案 5o把两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甲和乙串接起来,甲挂在支架上,乙的秤钩上吊一重10 N 的物体,不”计秤本身重量,当物体静止时,则两只弹簧秤的示数为 ()。 A.都是10 N B.都是5 N Co甲为10 N,乙为零 Do乙为10 N,甲为零 解析对乙秤,下挂10 N的物体,则示数应为10 N,在甲秤下挂乙秤,由于乙秤受力10N, 故乙给甲秤的作用力仍为10 N,所以甲秤读数为10 N,故B、C、D均错误,A正确。 答案A 图2 6.将物体竖直上抛,假设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变,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则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之比为(). A.1 : 10 B.10 : 1 C。9 : 1 Do 8 : 1 解析由l t图象知物体上升、下降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决=9m/s[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二学期试卷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2010-2011第二学期物理试卷 《抛体运动》单元测试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总分41分。其中1-7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8-11题为多选题,每题5分,全部选对得5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和不选的得0分。) 1.关于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D.物体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都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2.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时间等于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之和 B.匀变速运动的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C.曲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D.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合运动必是直线运动 3.关于从同一高度以不同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比较它们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时间长B.速度小的时间长 C.一样长D.质量大的时间长 4.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的速度增量总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C.大小相等,方向不同D.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之比为1∶2 ,转动半径之比为1∶2 ,在相等时间里甲转过60°,乙转过45°,则它们所受外力的合力之比为() A.1∶4 B.2∶3 C.4∶9 D.9∶16 6.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的受力情况是 ()

A .绳的拉力大于A 的重力 B .绳的拉力等于A 的重力 C .绳的拉力小于A 的重力 D .绳的拉力先大于A 的重力,后变为小于重力 7.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 的大圆环,半径为R ,被一轻杆固定后悬挂在O 点,有两个质量为m 的小环(可视为质点),同时从大环两侧的对称位置由静止滑下。两小环同时滑到大环底部时,速度都为v ,则此时大环对轻杆的拉力大小为( ) A .(2m +2M )g B .Mg -2mv 2/R C .2m (g +v 2/R )+Mg D .2m (v 2/R -g )+Mg 8.下列各种运动中,属于匀变速运动的有(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速圆周运动 C .平抛运动 D .竖直上抛运动 9.水滴自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至落地前的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则( ) A .风速越大,水滴下落的时间越长 B .风速越大,水滴落地时的瞬时速度越大 C .水滴着地时的瞬时速度与风速无关 D .水滴下落的时间与风速无关 10.在宽度为d 的河中,水流速度为v 2 ,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 1(且v 1>v 2),方向可以选择,现让该船开始渡河,则该船( ) A .可能的最短渡河时间为 2 d v B .可能的最短渡河位移为d C .只有当船头垂直河岸渡河时,渡河时间才和水速无关 D .不管船头与河岸夹角是多少,渡河时间和水速均无关 1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心力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B .向心力可以是多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其中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 C .对稳定的圆周运动,向心力是一个恒力 D .向心力的效果是改变质点的线速度大小 二、实验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2.一物体在水平面内沿半径 R = 20cm 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v = 0.2m/s ,那么,它的向心加速度为______m/s 2 ,它的周期为______s 。 13.在一段半径为R = 15m 的圆孤形水平弯道上,已知弯道路面对汽车轮胎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车重的μ = 0.70倍,则汽车拐弯时的最大速度是 m/s 。 14.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的小球从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A 点 (第11题)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练习:课时分层作业19 兰亭集序+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九) 兰亭集序 一、基础巩固层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况修短随化,终期. 于尽 期:及,至。 B .列坐其次. 次:周围。 C .所以兴怀,其致. 一也 致:情致。 D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 B [B 项,“次”应解释为“水边”。] 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吾其. 还也 B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 致一也 C .故列叙时人,录其. 所述 D .当其.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A [A 项,“其”为语气副词,表婉商;其他三项均为代词。]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B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 [A 项,“由”通“犹”,如、像;B 项,“趣”通“取”,取向;C 项,“倍”通“背”,背叛。]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90852076】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 所遇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 趣舍万殊

C.???已为.陈迹固知一死生为. 虚诞 D.???引以.为流觞曲水犹不能不以. 之兴怀 B [A 项,介词,在/介词,对;C 项,动词,成为/动词,是;D 项,介词,把/介词,因为。]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谈及的“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从与会者的角度表现集会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亭集序》中,作者描写兰亭的“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兰亭的“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2)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3)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6.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 《兰亭集序》(见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①________。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②________;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③________;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重点强化卷 ( 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一、选择题 1.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为 4 m/s ,经过 4 s 速 度达到 12 m/s ,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汽车的加速度为 2 m/s 2 B .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为 2 m/s 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6 m/s D .汽车的位移为 32 m 22 122 -42 变化量 Δv =at = 2× 1 m/s =2 m/s ,B 正确;汽车的 位移 x = 2×2 m =32 m ,D 32 v = 4 m/s = 8 m/s ,C 错误. 【答案】 C 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 Δx 所用时间为 t 1.紧 接着通过 下一段位移 Δx 所用时间为 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 2Δx t 1 -t 2 A.t 1t 2 t 1+ t 2 B. Δx t 1-t 2 B.t 1t 2 t 1+t 2 2Δx t 1+ t 2 C.t 1t 2 t 1-t 2 Δx t 1+ t 2 D.t 1t 2 t 1- t 2 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前一段 Δx 所用的时间为 t 1,平均速 度为 v 1= t1 ,物体通过后一段 Δx 所用的时间为 t 2,平均速度为 v 2=t2.速度由 t 1+t 2 v 2 - v 1 2Δx t 1- t 2 v 1变化到 v 2的时间为Δt =t 2 t ,所以加速度 a = Δt =2t1t2x t t 1+t t 2 , A 正 确. 解析】 汽车的加速度 a = 12-4 m/s 2=2 m/s 2 ,A 正确; 汽车每秒速度的 正确;汽车的平均速度: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重点强化卷(一) 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应用 (建议用时:60分钟) 一、选择题 1.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 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 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 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在匀速飞行的飞机上释放物体,物体有水平速度,故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C对、D错;飞机的速度与物体水平方向上的速度相等,故物体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且相对飞机的竖直位移越来越大,A、B错.【答案】 C 2.甲、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位置,甲比乙高h,如图1所示,甲、乙两球分别以v1、v2的初速度沿同一水平方向抛出,且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条件中有可能使乙球击中甲球的是() 图1 A.同时抛出,且v1<v2 B.甲比乙后抛出,且v1>v2 C.甲比乙早抛出,且v1>v2 D.甲比乙早抛出,且v1<v2 【解析】两球在竖直方向均做自由落体运动,要相遇,则甲竖直位移需比乙大,那么甲应早抛,乙应晚抛;要使两球水平位移相等,则乙的初速度应该大于甲的初速度,故D选项正确.

【答案】 D 3.人站在平台上平抛一小球,球离手时的速度为v1,落地时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选项中能表示出速度矢量的演变过程的是() 【解析】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不变,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4.某同学站立于地面上,朝着地面正前方的小洞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球出手时的高度为h,初速度为v0,结果球越过小洞,没有进入.为了将球水平抛出后恰好能抛入洞中,下列措施可行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保持v0不变,减小h B.保持v0不变,增大h C.保持h不变,增大v0 D.同时增大h和v0 【解析】小球水平运动的距离x=v0t,球越过小洞,没有进入,说明小球水平运动的距离偏大,可以减小t,A对,B错;选项C、D都使小球水平运动的距离变大,C、D错. 【答案】 A 5.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当抛出后竖直位移是水平位移的2倍时,则物体抛出的时间是() A.v0 g B. 2v0 g C. 4v0 g D. 8v0 g 【解析】物体做平抛运动,其水平方向的位移为:x=v0t,竖直方向的位 移y=1 2gt 2且y=2x,解得:t= 4v0 g,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6.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网球,假定球在墙面上以25 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反弹,落地点到墙面的距离在10 m至15 m之间.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学习1、如何确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 1、生活中常见的抛体运动现象有哪些?这些运动的共同点是什么? 2、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如何确定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方向?你认为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3、什么时候抛体运动是直线运动?什么时候抛体运动是曲线运动? 二、课堂导学: ※学习探究 1、抛体运动 ①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向抛出,仅在作用下物体的所做运动 ②条件:和 ③种类:、、、 2、曲线运动 ①曲线运动速度方向:速度(即瞬时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方向,并指向物体的方向 ②曲线运动特点:曲线运动速度不断变化,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运动,即加速度零 3、抛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条件 ①抛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 ②抛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典型例题 1、将一纸片向空中抛出,这一纸片所做的运动是抛体运动吗?() A、是 B、不是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 A、速率(即速度大小) B、速度方向 C、速度 D、加速度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A V 0 F V 0 C F B V 0 F D V 0 F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一物体被抛出后在空中沿一条弧线飞行,物体飞行到最高点时速度方向正确的是 A 、A 方向 B 、B 方向 C 、C 方向 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 、曲线运动中的加速度一定不为零,但可以等于恒量 C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不可能受恒力作用 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变化 3、若已知物体运动初速度V 0的方向及该物体受到的恒定合外力F 的方向,则可能的轨迹是( ) 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抛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著名铅球运动员李梅素投掷出去的铅球的运动可看作抛体运动 B、儿童折叠的纸飞机,抛出后在空中优美地滑翔,可看作抛体运动 C、从关闭不严的水龙头滴出的水滴的运动,可看作抛体运动 D、抛体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一样都是理想化模型,自由落体运动是抛体运动的一种特例 2、关于曲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只要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D、曲线运动轨迹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质点在这一点瞬时速度的方向 3、一个物体在力F1F2F3等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力F1,则物体( ) A、可能做曲线运动 B、必然沿F1的方向做直线运动 C、不可能继续做直线运动 D、必然沿F1的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4、关于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恒定不变 B、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其加速度肯定不为零,而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总有一定的夹角 C B A

高中物理必修一 力的合成与分解 (提高)

力的合成与分解 【学习目标】 1. 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 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解决矢量问题的方法,学会作图,并能把握几种特殊情形 3. 知道共点力,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4.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5. 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6. 能区别矢量和标量,知道三角形定则,了解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是一样的 【要点梳理】 要点一、力的合成 要点诠释: 1.合力与分力 ①定义: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分力。 ②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a.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即分力与合力虽然不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但可以相互替代,能够相互替代的条件是分力和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不能同时考虑分力的作用与合力的作用。 b.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替代,进一步想,满足一定条件的多个力的作用效果也可由一个力来替代。 2.力的合成 ①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②说明:力的合成的实质是找一个力去替代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已知的力,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的方法。 3.平行四边形定则 ①内容: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说明: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基本法则。 ②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的三点注意 a.力的标度要适当; b.虚线、实线要分清,表示分力和合力的两条邻边和对角线画实线,并加上箭头,平行四边形的另两条边画虚线; c.求合力时既要求出合力的大小,还要求出合力的方向,不要忘了用量角器量出合力与某一分力间的夹角。要点二、共点力 要点诠释: 1.共点力: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个力的作用,若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一组力就是共点力。 2.多个力合成的方法: 如果有两个以上共点力作用在物体上,我们也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说明: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的合成,对非共点力的合成不适用。 ②今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凡是涉及力的运算的题目,都是关于共点力方向的问题。 3.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由平行四边形可知:F1、F2夹角变化时,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1)合力F的范围:|F1-F2|≤F≤F1+F2。 ①两分力同向时,合力F最大,F=F1+F2。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1)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模块综合检测(1)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汽车从拱形桥顶点A匀速率运动到桥的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在A点受力平衡 B.A到B重力的瞬时功率减小 C.A到B汽车的机械能在减小 D.A到B汽车的机械能不变 2.飞机在竖直平面内俯冲又拉起,这一过程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在最低点时,飞行员对座椅的压力为F.设飞行员所受重力为G,则飞机在最低点时( ) A.F=0 B.FG 3.小船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为1 m/s,水流速度为2 m/s,为了在最短距离内渡河,则小船船头指向应为(图中任意方向间的夹角以及与河岸间的夹角均为30°) A.a方向B.b方向 C.c方向D.e方向 4.汽车甲和汽车乙质量相等,以相等的速率沿同一水平弯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甲车在乙车的外侧.两车沿半径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 f甲和F f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 f甲小于F f乙 B.F f甲等于F f乙 C.F f甲大于F f乙

D.F f甲和F f乙大小均与汽车速率无关 5.如图所示,一只老鹰在水平面内盘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关于老鹰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老鹰受重力、空气对它的作用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老鹰受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 C.老鹰受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D.老鹰受空气对它的作用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6.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不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 A.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B.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C.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D.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7.下列关于离心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所受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时产生离心现象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失时,它将做背离圆心的圆周运动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失时它将沿切线做直线运动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失时它将做曲线运动 8.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地面成θ角,一人站在电梯上,电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到达一定速度后再匀速上升.若以F N表示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G为人受到的重力,F f 为电梯对人的静摩擦力,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加速过程中F f≠0,F N、F f、G都做功 B.加速过程中F f≠0,F N不做功 C.加速过程中F f=0,F N、G都做功 D.匀速过程中F f=0,F N、G都不做功 9.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的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经过时间t,力F的瞬时功率力( ) A.F2t cos θB.F2cos2θ

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详细版)

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认识运动 参考系 质点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路程与位移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计时器 数字计时器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落体运动的思考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第二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猜想与验证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第三节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两个有用的推论 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认识形变 弹性与弹性限度 探究弹力 力的图示 第二节研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研究静摩擦力 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 共点力 力的等效 力的替代 寻找等效力 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计算 分力的计算 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四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第三节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定量关系 实验数据的图像表示 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 数字化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示 第五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第六节超重和失重 超重和失重 超重和失重的解释 完全失重现象 第七节力学单位 单位制的意义 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本章复习与测试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章节 1、机械功 2、功和能 一 功 和 功率3、功率 4、人与机械 1、动能的改变二 2、势能的改变能的 转化 与守 恒 3、能量守恒定律 4、能源与可持 续发展 高中物理必修 2 知识点总结 具体内容主要相关公式 ①机械功的含义▲功 W Fs cos ②机械功的计算 ①机械功原理▲ 功的原理 ②做功和能的转化W 动 W 阻 W 有用 W 额 外 W 输入 W 输 出 W 损失 ①功率的含义▲ 功率P W t ②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P Fv ①功率与机械效率 W 有用 P 有 用 ②机械的使用▲ 机械效率 W总P 总 ①动能 ▲动能E k 1 mv2 ②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 2 1 mv22 1 mv12 (实验 ▲动能定理Fs ③ 动能定理 2 2 ①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 E p mgh 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 ③弹性势能的改变▲ 重力做功 W G E p1 E p 2 E p 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实验▲ 只有重力作用下,机械能守恒探索 1 mv2 2 mgh 2 1 mv1 2 mgh 1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 2 2 ③能量守恒定律 ①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②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1

1、运动的合成与①运动的独立性 分解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①竖直下抛运动 ②竖直上抛运动 2、竖直方向上的 抛体运动 三 抛体 运动 ①什么是平抛运动 3、平抛运动②平抛运动的规律 ①斜抛运动的轨迹 ②斜抛运动物体的射高和射程 4、斜抛运动 ①线速度 ②角速度 ③周期、频率和转速 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 1、匀速圆周运动 快慢的描述 ①向心力及其方向 四 ②向心力的大小 匀速 ③向心加速度 圆周2、向心力与向心 运动加速度 ①转弯时的向心力实例分析 3、向心力的实例 ②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实例 分析 分析 ①认识离心运动 4、离心运动②离心机械③离心运动的危 害及其防止▲竖直下抛 v t v0 gt s v0 t 1 gt2 2 ▲ 竖直上抛 v t v0 gt s v0 t 1 gt2 2 t v0 v02 h g 2g ▲抛出点坐标原点,任意时刻位置x v0t y 1 gt2 2 ▲ 斜抛初速度v0 v0x v0 cos v 0 y v0 sin ▲ 线速度v s t ▲ 角速度 t 1 ▲ 周期与频率 f T 2 r 2 ▲ v T T ▲ 向心力 F mr 2 F v2 m r ▲ 向心加速度 a 2r 或 a v2 r 2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德胜学校高一物理校本学案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时间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抛体运动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轨迹的切线方向.物体在曲线运动中 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说明: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只是说明物 体具有加速度,但加速度不一定是变化的,例如,抛物运动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 线上.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增大;当物 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当物体受到的合 外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时,该力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3.曲线运动的轨迹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 合力的大致方向.速度和加速度在轨迹两侧,轨迹向力的方向弯曲,但不会达到力的方向.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等效分解。 2.运动分解的基本方法 (1)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将描述合运动规律的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按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别分解,或进行正交分解. (2)两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由两分运动的性质及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 ①根据合加速度是否变化判定合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若合加速度不变则为匀变 速运动;若合加速度变化(包括大小或方向)则为非匀变速运动. ②根据合加速度与合初速度是否共线判定合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若合加速度与合初速 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为直线运动,否则为曲线运动. ③小船过河的两类问题:最短时间过河以及最短路程过河。 如图所示,用v 1表示船速,v 2表示水速.我们讨论几个关于渡河的问题. θ sin 11s v d t v == ,船渡河的位移短直河岸),渡河时间最垂直河岸时(即船头垂当以最小位移渡河:当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1v 大于水流速度2v 时,小船可以垂直渡河,显然渡河的最小位移s 等于河宽d ,船头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阿房宫赋学案

阿房宫赋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重点实词和虚词 2、感受课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 一、课前自主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囷囷焉(qūn)妃嫔(bīnɡ)霁(jì)颜辇(niǎn)车 B.横槛(jiàn)大笔如椽(yuán)鼎铛(chēnɡ)矗(chù)立 C.媵嫱(qiánɡ)珠砾(lì)锱铢必较(zhī)粟(sù)米 D.不辨妍媸(yán)逦迤(lǐyǐ)呕哑(ōu yǎ)缦(màn)立 解析:A.嫔pín;B.椽chuán;C.锱zī。 答案:D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B.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C.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D.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2.解析:“小李杜”中“小李”指晚唐诗人李商隐。 答案:A 3.对下列加粗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3.解析:①为“专一”;②为“统一”;③为“承担”;④为“背东西”。 答案:C 4.下列句中的“之”表义相同的两项是() A.杳不知其所之也 B.齐楚之精英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解析:都作动词,译为“往,到”。B.的,助词;C.它,代土地。 答案:AD 5.“互文”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前后的词可以互相注释,也叫互训。下面各句与“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不属同一类的项是() 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 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5.A 6.下面句中有四个“后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秦人不假自哀而后人 B.哀之,后人 C.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D.而复哀后人也

物理必修1力的合成与分解计算题

力的合成与分解计算题 1.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拉物体,如图1-37所示,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力F的大小为多少? F α 图1-37 2.如图1-35所示,重为G的光滑小球挂在竖直墙壁上,绳与墙的夹角为α,其延长线过球心,球质量分布均匀, 求小球对墙的压力和对绳的拉力。 图1-35 3.(5分)重力为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与斜面垂直的压力F,如图所示,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大小为.

4.(6分)如图1—20所示,一半径为r的球重为G,它被长为r的细绳挂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求: (1)细绳拉力的大小;(2)墙壁受的压力的大小. 5.一个铁球所受重力为G,夹在光滑挡板和光滑斜面之间,图1-32中甲图挡板在竖直方向,乙图挡板垂直于斜面。由于球的重力作用,挡板和斜面都发生形变。求各图中挡板和斜面对铁球的支持力。已知斜面倾角为θ G G 图1-32

6.(9分)在一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应先弄清该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然后再分解这个力,如图1—21所 示的三种情况中,均匀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光滑.为了讨论各接触面所受的压力, 应该怎样对重力进行分解?若球的质量为m,将重力分解后,它的两个分力分别为多大? (已知斜面倾角为α) 7.如图所示,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0 N的细线OA与竖直方向成45°角,能承受最大拉力为5 N的细线OB水平,细线OC能承受足够的拉力,为使OA、OB均不被拉断,OC下端所悬挂物体的最大重力是多少? 8.重量G=100N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给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30°的拉力F,F=20N,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F θ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学期.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广州市真光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班别 评分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第1、2、3、4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第5、6题是双项选题,每题4 分;6小题,共20分。) 1.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只与它的质量有关 B .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总是跟支持它的支承面垂直 C .静止于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D .同一物体在地面上同一位置,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所受重力都相等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但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在这段过 程中,运动物体 A .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增大 B .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也不断减小 C .速度不断增大,且增加得越来越慢 D .速度不断增加,且增加得越来越快 3.质量为1kg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向东的力F=3N 作用向西运动,设物体与水平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则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为(g 取10m/s 2) A 1N ,向东 B 1N ,向西 C 5N ,向东 D 5N ,向西 4、有关惯性大小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跟接触面间的摩擦力越小,其惯性就越大 B .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C .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D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5、由图1的图像中可以判断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 6、如图2所示, 有A 、B 两物体, m A =2m B , 用细绳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斜面上, 在它们下滑的过 程中 ( ) A. 它们的加速度a =g sin θ B. 它们的加速度a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力,下列哪种或哪些分解方法是不可能的 ( ) A.分力之一垂直于F B.两个分力与F都在同一直线上 C.一个分力的大小与F的大小相同D.一个分力与F相同 2.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作用,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一定大于重力B.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一定等于重力C.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一定大于摩擦力D.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一定等于摩擦力 3.如图所示,物块在力F作用下向右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F f与拉力F的合力方向应该是( ) A.水平向右B.竖直向上 C.向右偏上D.向左偏上 4.如图所示,两根轻绳AO与B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大小相同,轻绳长度AOμmg C.F fA=μmg,F fB>μmg,F fC<μmg D.F fA=μmg,F fB<μmg,F fC<μmg 6.人站在岸上通过定滑轮用绳牵引低处的小船,如图所示,若水的阻力恒定不变,则在船匀速靠岸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绳的拉力不断增大 B.绳的拉力保持不变 C.船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 D.船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加 7.用一根长1m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取10m/s2) ( ) A 3 m B 2 m C.1 2 m D 3 m 8.图中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绳与滑轮 间、物体与圆面间的摩擦力不计,物体的重力都 是G,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 数分别是F1、F2、F3,则 ( ) A.F3>F1=F2B.F3=F1>F2 C.F1=F2=F3D.F1>F2=F3 9.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由绕过定滑轮的绳拉着,分别用图中所示的三种情况拉住.在这三种情况下,若绳的张力分别为F T1、F T2、F T3,轴心对定滑轮的支持力分别为F N1、F N2、F N3,滑轮的摩擦、质量均不计,则 ( ) A.F T1=F T2=F T3,F N1>F N2>F N3 B.F T1>F T2>F T3,F N1=F N2=F N3 C.F T1=F T2=F T3,F N1=F N2=F N3 D.F T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