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权益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在社会的大家庭中,弱势群体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他们可能因为身体残疾、经济贫困、年龄老化、就业困难等原因,难以享受到与其他人同等的发展机会和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肩负着保障弱势群体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使命。
然而,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其更好地发挥保障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弱势群体的范围广泛,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失业者、贫困家庭、农民工等。
这些人群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他们的生活往往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
例如,残疾人可能因为身体残疾而难以就业,导致经济收入微薄;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机能下降而需要更多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但却面临着医疗费用高昂和护理资源不足的问题;失业者可能因为失去工作而陷入经济困境,同时还面临着心理压力和社会歧视;贫困家庭可能因为经济条件差而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农民工可能因为户籍制度等原因而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确保弱势群体在面临困难时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例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以为贫困家庭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帮助他们解决温饱问题;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收入,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和救助,使他们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最后,社会保障制度还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当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保障时,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会提高,从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然而,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广泛。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研究社会保障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福利而实施的政策。
其主要目标是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缩小社会福利差距,加强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质量。
弱势群体是社会保障政策重点照顾的对象,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低收入人群等。
本文将从弱势群体的背景、现实问题、社会保障政策和存在问题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
一、弱势群体的背景1.1老年人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尊老爱幼的国家,老年人一直是社会保障政策的重点。
但随着人口老化和社会变化,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权益受损、养老保障不足、医疗保障不健全等。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15亿,占总人口的8.7%。
到2030年,预计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的近25%。
1.2残疾人据统计,我国残疾人口数量已超过8500万,其中绝大多数残疾人面临碍于残疾导致无法就业、缺少专门的康复设施、生活自理困难等问题。
目前,我国实施了合理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1.3失业人员当前,我国失业人员数量众多,而且失业人员有一定的复杂性,包括飘摇职工、下岗职工、新丧失劳动能力职工、返乡下岗职工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失业人员,国家也不断出台新的社会保障政策以打造一个良好的失业保险制度,以确保失业人员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和重返职场的机会。
二、弱势群体现实问题2.1老年人中国的养老保险现状亟待改善,高龄社会所导致的抚养负担加大,给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医疗保障问题也十分突出,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总是相当高的,有很大一部分人需要进行特殊养老处理。
除此之外,人权、社会关系、环境等因素,也会导致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
2.2残疾人有关残疾人问题的讨论时,相对于早期的残疾定义,主要是强调残疾人的自我支配权,旨在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鼓励自我解放、自我救济和自我发展。
但残疾人在现实中仍面临着短缺的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劳动就业、基本医疗保障等问题,让这个不幸的群体生活不易。
农村地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农村地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研究第一章弱势群体及其现状农村地区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农民工及特困家庭等。
根据统计数据,当前农村地区弱势群体占比逐年增加,社会保障政策对于这些人群的保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是农村地区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现在中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7亿,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同时,许多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生活质量不高,缺乏养老保障,很难承受医疗费用和其他生活费用。
残疾人是另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根据最新的数据,目前中国有超过8600万残疾人,其中农村地区残疾人占比相对较高。
由于残疾人不能参加正常的劳动力市场,缺乏正常的收入来源,因此生活质量较低。
失业人员和农民工也是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
由于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数量也相对较高。
同时,由于他们的工资水平较低,很难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生活费用。
特困家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水平较低的家庭。
这些家庭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大病或高龄等原因导致生活质量较差。
第二章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政策的现状当前,中国的社会保障政策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农村地区。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社保相关的政策,但是它们实际上无法解决弱势群体的全部问题。
首先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现在相当多的地区,农民在退休后很难有正常的养老金可以领取,每月的生活费用无法得到保障。
这个问题尤其严重的是一些山区和边远地区,由于缺乏相关的机构,很多老年人面临着没有养老金的困境。
其次是农村医疗保险。
目前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政策尚不完善,许多农村居民拥有的医疗保险只能享受很低的报销比例,一些重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就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再次是失业保险和劳动权益的保障。
在农村地区,由于机构相对较少,很多农民在失去工作后无法享受稳定的失业待遇,而且许多劳动权益也不能被完全保障。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一、引言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旨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升其社会地位。
本文旨在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
二、弱势群体的定义与分类1. 弱势群体的定义: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身体、经济或社会等因素,相对于其他群体而言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
2. 弱势群体的分类:弱势群体可以分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低收入家庭等多个类别。
三、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1. 养老保险制度:介绍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政策和存在的问题。
2. 医疗保障问题:探讨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的不足和改进方案。
3. 社会福利问题:分析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1. 残疾人就业保障:介绍残疾人就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康复与教育保障:探讨残疾人康复和教育保障制度的不足和改革措施。
3. 福利与扶助政策:分析残疾人福利和扶助政策的实施情况和问题。
五、儿童社会保障问题1. 教育保障问题:介绍儿童教育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和改进方案。
2. 儿童福利问题:探讨儿童福利保障的不足和加强措施。
3. 儿童照护问题:分析儿童照护制度的现状和改革建议。
六、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问题1. 最低工资保障:介绍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和问题。
2. 医疗保障问题:探讨低收入家庭医疗保障制度的不足和改进方案。
3. 住房保障问题:分析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七、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 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政策文件2. 残疾人康复教育机构名单3. 儿童教育保障政策条例4. 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申请表格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社会保障:指国家为解决社会成员在退休、失业、疾病、养老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要,建立的一整套保障制度。
2. 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解决劳动者退休后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由国家和个人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
3. 残疾人康复:指对残疾人进行医疗、康复和职业培训等方面的综合保障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能力。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魏世龙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好多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的排斥。
关键词:弱势群体保障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还要出现数百万的失地农民,目前总量已经达到4000万—5000万人。
由于很多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非农产业谋生技能,加之征地补偿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面临较大困难。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至今已向社会释放出下岗职工约3000万人。
目前,包括困难下岗失业人员等在内的城市低保对象约2200万人。
此外,1亿多进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维护和社会保障问题也迫切需要寻求解决之道。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一般认为,弱势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简称,即指社会上经济能力薄弱、知识水平老化、信息贫乏、处于社会底层、抵御风险能力弱、发展困难的一类人的总称。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1 、失业者(下岗者) ;2 、体制外人员,即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3 、残疾人和孤寡老人;4 、一部分进城的农民工;5 、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6 、还没有脱贫,或虽已脱贫但很快又返贫的农民。
二、弱势群体的基本现状:我国人口众多,疆域宽广,加之近20 多年来社会急剧转型,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现。
弱势群体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前就存在,只不过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的嬗变和利益在社会各阶层的重新分配,估计,我国目前弱势群体约有八千万之多,对他们的制度保护和法律救济显得急切而又重要。
三、弱势群体的构成:1、城乡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是构成社会弱势群体的主体组成部分,它一般因收入极低或无收入来源造成,这些人口由于缺乏收入来源,其生活往往处于极端贫困状态,通常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相应的救助才能维持最低或最起码的生活。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一、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研究方法二、弱势群体的定义与分类2.1 弱势群体的概念2.2 弱势群体的分类方法三、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现状3.1 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情况3.2 残疾人士的社会保障状况3.3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3.4 学生群体的社会保障现状四、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4.1 国家政策法规概述4.2 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政策4.3 残疾人士的社会保障政策4.4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4.5 学生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五、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5.1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性5.2 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问题5.3 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5.4 弱势群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六、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改革建议6.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6.2 加强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6.3 提升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水平6.4 加强信息公开与宣传七、结论附件:附件一、相关统计数据表格附件二、社会保障相关政策文件列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社会保障制度:指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对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
2、贫困人口:指生活困难的人口,通常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认定。
3、残疾人士:指因疾病、事故等原因导致身体、智力、精神或感知能力等方面存在长期丧失、缺陷或功能障碍的人士。
4、农民工:指在非农业户口籍贯地就业的农民及其随迁家属。
5、学生群体:指各级学校在校学生的总称,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终审稿)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内容摘要: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社会条件和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而无法实现其基本权利,需要国家帮助和社会支持以实现其基本权利的群体。
在这个注重公平和追求和谐的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拉大社会贫富差距,损害社会公平,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必须制定和实施公正合理的社会政策,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司法保护的加强、社区服务的创新以及社会组织发展方面给予弱势群体有力的支持,整合社会力量,以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弱势群体、公平、社会保障、政策、政府正文引言: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 30多年,GDP 年均增长率达到 9.8%,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资源配置的方式由行政命令手段为主转向了以市场价格机制为主这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使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我国出现较严重的失业、下岗问题,形成了众多的弱势群体,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使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日益艰难,在党和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以及让全社会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一宏伟目标面前,弱势群体令人堪忧的生存状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为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政府应成为弱势群体生活保障的主要力量。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构成以及现状(一)弱势群体的界定弱势群体是社会学最初使用和界定的范畴,泛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势力差的人群。
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由制度变迁所引致的利益在社会各阶层的重新分配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嬗变,社会学领域中的“弱势群体”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权益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而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贫困家庭等。
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就是为了给这些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使其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权利和尊严。
然而,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弱势群体的定义和范围。
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在获取资源、机会和权利方面受到限制的群体。
他们可能由于身体残疾、年龄、经济状况、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原因,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身的发展和价值。
明确弱势群体的范围,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政策。
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例如,一些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无法满足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养老金的发放额度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难以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保障覆盖范围不够广泛。
仍有部分弱势群体未能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或者在某些保障项目上存在缺失。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导致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为了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保障水平。
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社会保障标准,确保弱势群体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养老金、医疗救助等项目的发放额度,同时完善补贴机制,减轻弱势群体在住房、教育、交通等方面的负担。
二是扩大保障覆盖范围。
加强对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覆盖,确保每一个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应有的保障待遇。
对于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如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中的特殊群体等,要制定专门的保障政策,将他们纳入保障体系。
论成都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论成都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成都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人口规模大,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但与此也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本文将从成都市弱势群体的定义、现状及存在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成都市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和政策建议。
一、成都市弱势群体的定义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较为弱势地位和条件的人群,一般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少数民族、农民工、低收入家庭等。
他们通常因为生活环境、经济条件、身体状况等原因,相对于其他群体而言处于不利地位,面临着更多的社会困难和风险,需要社会保障政策的支持和帮助。
1. 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成都市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据统计,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5%。
而老年人普遍面临养老金不足、医疗保障不全等问题。
2. 残疾人:成都市的残疾人口也较大,据统计,成都市有近百万残疾人口,残疾人群体在教育、就业、生活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3. 儿童:成都市的儿童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他们在教育、医疗、营养等方面容易受到影响,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4. 少数民族:成都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群体在文化传承、语言教育等方面有特殊需求。
5. 农民工:成都市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就业面临着多种困难。
6. 低收入家庭:成都市内也存在较多的低收入家庭,他们面临着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以上就是成都市弱势群体的大致现状,可以看出,成都市的弱势群体很多,他们在经济、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1. 养老保障问题:成都市的养老保障制度仍存在不足,养老金水平偏低,覆盖面有限,部分弱势群体的养老保障待遇较为薄弱。
2. 医疗保障问题:虽然成都市的医疗保障水平较高,但仍有些弱势群体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无法获得有效的医疗保障,医疗费用负担重。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8400字【论文】》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目录目录 (1)引言 (1)一、社会弱势群体概述 (1)(一)核心概念界定 (1)1 .弱势群体的概念 (1)2 .弱势群体的分类 (1)(二)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征 (2)1经济上的贫困 (2)2.政治上的低影响力 (2)二、社会保障现状及原因 (2)(-)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一一以石滩镇老年人为例 (2)(二)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主观方面的原因 (3)2 .客观方面的原因 (4)(三)石滩镇老年人贫困情况 (4)1经济贫困问题 (4)2.晚年照料贪困情况 (5)三、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5)(-)社会保障覆盖率不高 (5)(二)有关下卤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科学 (6)(三)权利救济手段乏力问题 (6)四、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 (7)(-)扩大覆盖面,探索多形式 (7)(二)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法治化 (7)1 .加快社保立法进程 (7)2 .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 (7)(三)建立贫困人口权利保障制度的设想 (8)五、结论 (8)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迅速发展。
多年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情况来看,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和社会优抚制度。
当前,加快中国社会保障建设是党和国家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十一五”期间有关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完善和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
前国务院总理朱铃基面前,在其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五届会议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PC),使用了庄产弱势群体学术一词来表示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关注。
在我国,目前有许多群体只靠失业救济金、生活保障和被解雇工人的最低生活保障生活,其中一些人甚至无法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论成都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论成都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老年人是成都市重要的弱势群体。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着养老保障问题。
目前,成都市的养老服务体系相对完善,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养老院的设施设备和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仍然较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都市可以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养老金水平,并加强老年人的法律援助,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护。
农民工也是成都市的重要弱势群体。
农民工通常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往往面临着工资拖欠、劳动条件恶劣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都市可以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机制,加大对非法用工和工资拖欠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素质。
残疾人群体也是成都市的弱势群体之一。
尽管成都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残疾人的权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残疾人的就业机会较少,难以融入社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都市可以加大对残疾人的就业援助力度,建立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培训机构,并加强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流浪儿童是成都市另一个重要的弱势群体。
这些孩子面临着没有稳定的住所和教育资源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都市可以加强流浪儿童的救助机构建设,提供稳定的住所和教育资源,同时加强对流浪儿童的监护和法律援助,确保他们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关爱。
成都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都市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援助和保护,确保他们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也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参与,共同努力,为成都市的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弱势群体包括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他们面临着生活困境和社会排斥。
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
首先,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问题之一是覆盖面不足。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仍然有许多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到相应的保障。
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交通不便等原因,无法及时了解和申请相关保障政策,导致他们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宣传和服务力度,提高他们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其次,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在资金来源和分配上存在问题。
社会保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缺乏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
这导致了社会保障资金的紧张和不稳定。
另外,社会保障资金的分配也存在不合理现象,有些地区和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较低,无法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探索多元化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方式,如引入社会捐赠、企业责任等,同时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分配公平性的监督。
第三,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问题还体现在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力度,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服务质量和效率仍然不够高。
一方面,一些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素质和服务态度有待提高,导致群众的申请和咨询遇到困难。
另一方面,一些政策执行中存在着繁琐的手续和程序,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和等待时间。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社会保障机构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简化手续和程序,提供便利的服务渠道,减少群众的负担。
最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关怀和支持的缺失。
弱势群体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然而,目前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还不够高,一些人对于弱势群体的歧视和排斥现象依然存在。
论文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论文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1000字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弱势群体一直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群体。
弱势群体的定义往往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失业人士等一些相对经济和社会地位较为薄弱的人群。
论文将从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探讨。
一、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1.老年人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18%,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
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但是由于我国老年人的对医疗需求较高,医疗保障不足成为老年人关注的焦点。
2.残障人士我国残障人士数量众多,但是残障人士的社会保障相较于普通人士还存在着很多差距。
残障人士的经济状况较为困难,无法获得足够的社保金,而支持其生活的床位、设施等也远不如普通人士那样完备。
3.失业人士失业人士由于家庭收入的缺乏,社保金等社会保障缺位等问题长期占据社会较为贫穷的一部分。
这些问题让失业人士在就业和生活上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和不安。
二、存在的问题1.社保制度不完善我国的社保制度一直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覆盖率不足。
目前我国的社保覆盖率只有60%左右,在弱势群体中的覆盖率也偏低。
如果不能进一步改进覆盖率,会导致很多人缺乏足够的保障。
2.社保金不够高弱势群体的社保金金额并不高,很多人在获得社保金后,还需依靠其他人的帮助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这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失业人士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救助,残障人士也无法得到足够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三、改进措施1.加大社保覆盖力度要解决弱势群体社保问题,首要的措施就是加大社保覆盖力度,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可以获得社会保障。
这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保制度的整体推进,增加国家开支,同时促进各行业的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社保体系。
2.提高社保金水平提高社保金水平也十分必要,这可以通过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的最低标准来实现。
另外,政府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些特殊的社保金,让他们可以更好地维持生活。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内容摘要: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社会条件和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而无法实现其基本权利,需要国家帮助和社会支持以实现其基本权利的群体。
在这个注重公平和追求和谐的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拉大社会贫富差距,损害社会公平,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必须制定和实施公正合理的社会政策,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司法保护的加强、社区服务的创新以及社会组织发展方面给予弱势群体有力的支持,整合社会力量,以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弱势群体、公平、社会保障、政策、政府正文引言: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 30多年,GDP 年均增长率达到 9。
8%,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资源配置的方式由行政命令手段为主转向了以市场价格机制为主这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使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我国出现较严重的失业、下岗问题,形成了众多的弱势群体,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使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日益艰难,在党和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以及让全社会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一宏伟目标面前,弱势群体令人堪忧的生存状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为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政府应成为弱势群体生活保障的主要力量.一、弱势群体的界定、构成以及现状(一)弱势群体的界定弱势群体是社会学最初使用和界定的范畴,泛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势力差的人群。
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由制度变迁所引致的利益在社会各阶层的重新分配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嬗变,社会学领域中的“弱势群体"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对弱势群体的界定,由于我国学者使用的标准不同,所以对弱势群体的定义有很大不同。
论成都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论成都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成都市是我国四川省的省会,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发展,成都市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本文将对成都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研究。
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生活条件困难的群体,他们往往面临着生活、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境。
在成都市,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农民工、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残疾人等。
就业是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教育背景,弱势群体往往无法获得高薪的工作机会。
尤其是农民工,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缺乏正式工作和稳定收入。
成都市可以通过推出就业扶持政策,提供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机会,帮助弱势群体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由于经济困难,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较低,无法享受到基本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权益。
成都市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减免费用等措施,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需要重视。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老年人口逐渐增多,他们在养老、医疗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成都市可以建立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养老金、养老院、医疗保障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也亟待解决。
残疾人在就业、教育、交通等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缺乏对他们的关注和援助。
成都市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残疾人辅助设施等方式,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成都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成都市可以通过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服务,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条件,实现社会公平和共享。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摘要】我国弱势群体面临着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制度不完善、覆盖面不足、待遇不公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促进社会保障待遇公平。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让每个人都享有应有的社会保障服务,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社会保障、弱势群体、问题、建议、完善、覆盖率、待遇公平、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足、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加强、提高、促进。
1. 引言1.1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足以及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等方面。
对于弱势群体来说,他们在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时常常面临诸多困难和不公平待遇。
有些弱势群体甚至无法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导致他们在生活中陷入困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当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促进社会保障待遇公平。
只有通过对制度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获得应有的保障和利益。
我们期待未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更加健全完善,使所有弱势群体都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2. 正文2.1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覆盖范围、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些弱势群体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导致他们面临较大的风险和困境。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足。
一些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合法身份、工作不稳定或地域边缘化等原因,无法进入正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他们在面临疾病、失业或其他困境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2、弱势群体概述2.1 定义与分类2.2 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3、社会保障制度及政策3.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3.2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3.3 弱势群体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地位4、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4.1 教育保障问题4.2 医疗保障问题4.3 就业保障问题4.4 住房保障问题4.5 养老保障问题5、社会保障问题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政策落实5.2 完善制度建设5.3 提高服务质量5.4 加强社会组织参与6、结论附件:1、《社会保障法》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条例》4、《全民基本医疗保险条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社会保障:以国家、社会及个人为主体,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措施,保障国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生活、医疗、就业、退休等权益。
2、弱势群体:指社会中因素条件较差、受到排斥或限制的一些特定群体,如贫困人口、残疾人士、老年人等。
3、社会保障制度:由国家根据社会需要和国民利益,建立和完善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用于保障国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权益。
4、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针对经济困难的家庭和个人,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确保其基本生活水平。
5、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用于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
6、全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险制度,用于提供包括基本医疗、大病保险等在内的医疗保障。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分析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分析社会保障政策是国家为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而采取的行动措施。
在现代社会中,弱势群体面临着经济、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困境,保障其基本权益,提升其生活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经济保障政策弱势群体的经济保障是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弱势群体无法充分参与经济活动,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
因此,国家需要制定相应政策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首先,国家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增加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升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并减少贫困现象的发生。
此外,国家还可以推行社会救助制度,为无法就业的弱势群体提供生活补助。
另外,社会保险制度也是经济保障的重要手段。
国家可以推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
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发放低保金、抚恤金等方式,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直接的经济援助。
二、教育保障政策教育是弱势群体发展的基础,因此教育保障政策对于改善其生活状况至关重要。
国家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确保他们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首先,国家可以通过提供资助计划来减轻弱势群体的教育负担。
这可以包括提供低息贷款、发放奖学金、提供免费教材等方式,帮助弱势群体解决教育经费问题。
其次,国家还可以加大对弱势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
在贫困地区建设教育设施,提供先进的教育资源,既可以提高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水平,又能促进地区的发展。
三、医疗保障政策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经济原因等各种因素,弱势群体往往面临着无法及时就医、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可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通过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发放医疗补贴,减轻弱势群体的医疗负担,保障他们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治疗。
另外,国家还可以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一: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二:弱势群体的定义和特点2.1 弱势群体的概念2.2 弱势群体的分类2.3 弱势群体的特点分析三: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3.1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情况3.2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出现原因3.3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具体表现四: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影响与挑战4.1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对个人的影响4.2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对社会的影响4.3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带来的挑战五: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与建议5.1 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5.2 加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3 提高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执行力和效率5.4 积极促进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参与与共享六:结论6.1 研究结论总结6.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6.3 研究展望附件列表:附件1:相关统计数据表格附件2:参考文献列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弱势群体: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人群,受到不公平待遇或社会剥夺。
2. 社会保障:指国家或社会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政策,包括社会保险、救助、福利等。
3. 社会保障政策:指国家根据国情和社会实际,为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权益,实施的各项具体政策和措施。
4. 社会保障体系:指由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机构组成的保障体系,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经济、医疗、教育、住房等各方面的保障和援助。
5. 弱势群体的参与与共享:指通过促进弱势群体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管理,使其享有社会保障的权益和福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内容摘要: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社会条件和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而无法实现其基本权利,需要国家帮助和社会支持以实现其基本权利的群体。
在这个注重公平和追求和谐的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拉大社会贫富差距,损害社会公平,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必须制定和实施公正合理的社会政策,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司法保护的加强、社区服务的创新以及社会组织发展方面给予弱势群体有力的支持,整合社会力量,以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弱势群体、公平、社会保障、政策、政府正文引言: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 30多年,GDP 年均增长率达到 9.8%,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资源配置的方式由行政命令手段为主转向了以市场价格机制为主这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使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我国出现较严重的失业、下岗问题,形成了众多的弱势群体,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使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日益艰难,在党和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以及让全社会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一宏伟目标面前,弱势群体令人堪忧的生存状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为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政府应成为弱势群体生活保障的主要力量。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构成以及现状(一)弱势群体的界定弱势群体是社会学最初使用和界定的范畴,泛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势力差的人群。
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由制度变迁所引致的利益在社会各阶层的重新分配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嬗变,社会学领域中的“弱势群体”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
对弱势群体的界定,由于我国学者使用的标准不同,所以对弱势群体的定义有很大不同。
根据收集的很多资料,我认为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性、集合性的概念,是对社会人群根据一定因素比较的结果,在界定弱势群体时必须考虑收入水平、竞争能力、人力资本、追求自身利益的能力、经济资源占有、承受力这些因素。
综合上述因素,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失去发展机遇和客观条件,在经济收入、经济资源占有、人力资本、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导致生存困难、发展机会匮乏、承受力脆弱,需要政府和社会予以扶助的群体。
[1](二)弱势群体的构成现阶段中国弱势群体的构成状况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贫困者群体。
在中国长期的二元体制下,由于国家对城市居民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和倾斜政策,使得贫困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的农村地区。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社会救济的对象只占到城市总人口的1%。
但是,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宏观利益格局的重新整合,城市贫困现象开始出现并且日益严重,城市老城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低保户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日益显现。
2、失业者群体。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城市中开始出现大量下岗职工,许多人生活出现困难,还有部分退休和失业人员的生活也有困难。
2011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了4.1%,而这其中因为种种原因没登记的失业人员还有很多,所以实际失业人员的数量更多。
而随着下岗与失业的并轨,我国的失业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3、残疾人群体。
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这一群体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就业困难,生活贫困。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6.5亿的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
我国的残疾人数大约有6000万。
在残疾人群体中,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中的一部分人在福利企业就业,但是收入较低;而没有劳动能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则只能依靠国家救济或家人抚养。
据统汁,我国目前70%的残疾人的经济来源是靠国家救济或家人抚养。
4、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群体是一种年龄弱势群体,也可以说是一种生理性弱势群体。
其中,独居的高龄老人、无自理能力的老人更是成为明显的弱势群体。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4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0%,中国人口老年化的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史上前所未有的。
这个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主要依靠退休金生活,或者依靠家人实现保障。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老年人群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三)弱势群体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经济总量已处于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贫富差距比较大,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还要出现数百万的失地农民,据有关学者推算,到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将达到一亿左右。
由于很多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非农产业谋生技能,加之征地补偿中存在一些不公正不公正现象,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面临较大困难。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向社会释放出大量的下岗职工。
目前,包括困难下岗失业人员等在内的城市低保对象约3000万人。
此外目前,分布在各地的进城务工人员有一亿人左右,这表明农民工不仅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社会群体,而且因缺乏相应的保障,更易遭遇各种意外风险导致陷入生活困境,如近几年不断增加的农民工工伤事件(许多甚至是恶性事件)以及许多农民工处于孤立无援或生活贫困的境地。
更为严重的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如果考虑其实际生活环境及抵御疾病和灾害的需要,他们也应属于城市贫困人口之列。
我国是一个多灾国家,每年不同程度地遭遇各种自然灾害袭击者达亿人次,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意外事故受害者。
因此,每年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援助才能摆脱灾难和困境的城乡居民,全国约有4000~5000万人。
[2]我国已经成为老龄化国家,他们当中的部分老人也将列入贫困人群。
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1、社会保障覆盖率不高从一般意义上讲,国家应该使全体劳动者都享有社会保障。
但目前我国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实行,部分城镇从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基本在社会保险制度覆盖之外,占全国人口 80%的农民也被排除在该社会保障之外。
在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窄、层次低、地区发展不均衡。
我国农民人口有9亿,占总人口的70%左右,经过改革开放,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虽然有所提升,但与城市人口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据《2009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报告》,截止2008年年底,农村参保人口达到4284.3万,也就是说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不足5%。
另外可以发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域统筹不足,东部的社会保障水平要高于中西部,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
农民看病问题也是十分突出,即使农村实行了医疗合作制度,生个感冒之类的小病还可以应付一下,但若得了大病或需花钱较多的病则有的因无钱治疗只好不治,有的则倾家荡产为治病,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比较突出。
以上种种,说明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此外,长年在外打工的处于流动状态的农民工以及在城市中找工作、有固定住所、稳定收入的被城市化了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情况也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字显示,外来农民城市化后,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只有 3.4%和 2.7%。
2、有关城镇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科学近几年来,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和关心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全国多数地方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并颁布了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一般只能领到 200 元左右的基本生活费。
然而,全国还有部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协议期满,由于企业拿不出补偿金而无法解除劳动关系。
还有一些未进再就业中心的下岗职工,既未领到基本生活费,也未能进入“低保”行列,生活没有着落还在单位“挂着”的职工,有的也难以领到最低生活保障。
3、我国人口老年化对社会保障产生巨大压力目前我国人口总量较大,老年人口比重也不断攀升,已经步入了老年社会。
不断加剧的老龄化人口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
社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以外的老龄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他们的生活和就医都成了大问题。
特别是一些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的老人的社会保障情况更令人担忧。
虽然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八条明确规定: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扶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但事实上,城市里还有相当数量的老人处于无人管、无人过问的状况,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二)弱势群体形成成因分析1、社会优胜劣汰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会导入市场竞争,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优胜劣汰效应。
其结果客观上使大多数人富裕起来的同时,也使一部分人沦为竞争的失败者和贫困者。
再者是追求效率的“双重效应”。
正效应是为了追求效率,一些国有企业在分配上拉开档次和差距,而合理的差距是社会和企业保持活力所必须的;负效应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性与稀缺性不能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物质需要,故一部分人因为生理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不知不觉地沦为收入水平低下的社会“弱势”群体。
2、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原来那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化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就出现了“机器吃人”的现象,即原来需要很多劳动力才能完成的项目或工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依靠先进的机器设备加上极少的劳动力就可以完成,这就必然导致其中一些人面临下岗。
3、利益分配机制的转变在市场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众多利益的选择中,政府无力保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免受损失,这样,就使某些社会成员进入“弱势”群体。
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家庭劳动力少、或工资低、或长期下岗失业,但再就业困难而需要扶养的人口较多;二是因家中成员长期患病无力负担而致贫;三是孩子上学负担过重导致家庭贫困;四是退休工资微薄难以维持正常的生计。
农村的情况就更为复杂。
除上述原因外还存在自然条件不足、自身技术缺乏或劳动力少、缺乏必要的生产条件等,再加上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不到位,农耕负担过重,使他们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
4、农村基础教育的薄弱薄弱的基础教育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
贫乏的教育造成了农民素质普遍低下,许多农民难以接受科技知识,故农业生产条件难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社会文明难以得到显著改善和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