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浅谈
“心之所至,行之所动”指的是个体的内心有了一个定的想法或倾向,才能表现出特定的行为或动作,其实就是动机的另外一种表达。而学习动机则是指推动、激励并指引学生实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有了适当的学习动机,则学生的心理会支配其行为按照的要求做事,并且达到一定的目标,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并激发起学生适当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大有益处。下面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谈谈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几点粗浅的看法:
、教师和课堂本身就是一种诱因
1、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亲其师者信其道”。教师要想展开教学,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必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甚至以自己为榜样。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呢?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只有真诚地去爱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关心学生关心的事情,抚平后进学生心里的“忧伤”,学生才能以真诚的来回报我们;“学高者才能为师”。渊博的知识会是学生喜欢你的另外一个原因,努力学习,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知识水平,在“学道”的路上决不能停下来。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中,学生的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人。也许做为教师的我们,把课堂完完整整地给了学生,让其做“主人”,扮“主人” 之角色,而忘却了自己是课堂“大导演”的角色。作为教师的我们是既不能逃离课堂外,也不能卷缩到课堂的角落里,而是要站在课堂之上,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好有趣的情境与精练的环节,让学生在自己每一课时的“策划”里积极探索,快乐并有意义地学习。
二、使用好竞赛、考试及评比
1、选择合适的对象展开竞赛
研究表明,竞赛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一定消极影响,但它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而就此否定了竞赛。竞赛如果在后进生及学习基础薄弱学生中实行,可能是会因任务的难度而让学生“望而生畏”,以至灰心丧气,影响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但如果竞赛在中上等及优等学生中展开,则是一种激发学习积极性与取得优良成绩的手
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现求成的动机会被调动起来,进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去努力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另外,竞赛只可适当举行,过多的竞赛会在失去激励作用的同时,还会造成气氛紧张,并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是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
2、使用好考试(测验)和分数
考试并不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手段,但它却能从一定水准上验证学生的学习。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虽然破除掉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 考,考,教师的法宝。”的理念,但不能全盘否定考试,否定分数。我们理应把考试和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水准与个人努力的依据,而不作为评价学生
水平与嘲讽分数较低学生的标准。
3、合理的表扬与批评
对学生实行适当、合理的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维护并发展其学习动机,克服不准确的动机,使其进一步努力学习。教师通过合理的评价、表扬与批评,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如作业的正误,成绩的优劣及哪里出现了问题等。一方面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学习态度得到强化,产生进一步学得更好的欲望;另一方面,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增强其改正缺点与克服不足的决心。但一般来说,尽可能多地使用表扬要比批评的效果好一些。
三、准确指导归因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往往从三个维度六个方面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实行解释,即内部和外部,可控和不可控,稳定和不稳定。内部可控的不稳定因素有努力、学习策略的使用等,内部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主要指水平等;外部不可控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是指机遇、运气好坏、任务难易等;外部可控的因素主要是指教师或同学的协助等;归因方式的不同影响学习动机。将学习的成功归因于运气、机遇等不稳定的外部因素时,都会降低学习动机;而将学习的成功归因于努力水准与学习策略的使用等内部可控的因素时,则能提升学习动机。所以,我们要多指导学生实行准确地归因,将学习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可控的因素,这样是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动机的。
四、迁移原有动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动力时,我们能够将他对其它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活动中来,这对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是非常有效的。如有的后进生不喜欢学习,但酷爱足球运动,我们就能够找一些与足球相关的资料与习题让他去做,并配合以“现在努力学习好文化课知识,将来才能考进好的体育大学去学习足球运动,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足球运动员……”等的话语,巧妙地将爱足球的兴趣慢慢转移到学习中,由浅入深地体会学习上的成功,使其慢慢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滋生学生的动机去努力学习。
五、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水平完成某一行为所实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水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是有阶梯性的,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去学习,在前面的学习中每次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动力由外部的诱因和内部的需要两部分来组成。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可能占了主要部分,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与认知水平的提升,我们应该将外部的学习动机逐渐转化成内部学习动机,这样才能长久、有效地去学习。另外,根据耶克斯一一多德森定律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太高和太低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
2. 于艳辉,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与培养,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4[4].
3. 姚树洲,浅议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