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象浅析
【文学艺术】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文学艺术】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摘要:李清照以抒写愁情而著称于世,特殊的社会背景给了她复杂的人生经历,她把自己一生的愁恨浓缩于词作中,于是便有了那一首首孤寂凄清的愁情词。
本文将从愁情的构成、表现、社会价值三个方面来分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抑郁;命运;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上女性作家的代表,她的词作主要以离愁别恨、孤独忆往的伤感见长。
李清照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的事物,抒发内心浓浓的愁情。
通览易安之词,充斥了太多的爱恨情仇。
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使她的身心倍感孤独。
她的一生都笼罩在愁情世界里,她用整个生命和毕生的心血所精心构筑的艺术世界也被浓浓的愁情笼罩着。
《李清照词全集》中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这种种的"愁",正是她复杂情感的全部人格的真诚袒露。
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们常写的所谓的"闲愁",而是有生离死别的爱恨情仇,社会生活中抑郁不得志的苦闷,国破家亡的民族忧患感,无依无靠的天涯沦落感等等交织而成。
特殊的社会背景给与了她复杂的人生。
因此,这种种的"愁"情便被表达的淋漓尽致。
1. 生离死别的爱恨情愁李清照是封建社会的才女,"端庄其品,清丽其间",有着良好的家教,丈夫赵明诚与她志同道合,两人还一起从事图书文物的整理工作。
业余则相对品茶、饮酒。
对此,李清照自谓"甘心老是乡矣"(《金石录后序》)。
如果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是"知音互赏"式的,那么李和赵也该算是"知音互赏"了。
然而,赵明诚是一位官宦子弟,他又自己的事业要干,不可能像贾宝玉对林妹妹那样每天相处,问寒问暖,时时呵护。
因此,便有了离别与相思。
伊世珍《琅缳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坛卓越的女词人,她的婉约词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清照词全集》中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
本人通过收集资料法,再通过归纳总结法,分析法等方法,对李清照不同时期愁情的表现进行探究,再现李词的悲剧审美意识。
一、爱痛边缘的离愁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二人婚姻可谓是两情相悦,志趣相投。
然而,婚后不久,李清照因父亲李格非被诬“元祐奸党”,公公赵挺之却升迁为尚书左右丞相,崇宁二、三年下诏书,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使李清照受到牵连,她在京城已无立足之地,不得已与赵明诚离别,回到原籍山东投奔父母,从此时开始,词人的婚姻中就开始记下了一份“愁情”,不仅是情愁,思愁,更多的是一份浓浓的离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传这首词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不久便遭逢离别时所作。
《一剪梅》中,在这种季节,孤寂和冷清的环境中,词人“独上兰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一看到天上的大雁飞过,便马上想到鸿雁传书的故事,急切盼望丈夫也能捎来一封家书。
可待“雁字回时”,这日月对词人来说是多么漫长,多么难熬啊!作者由眼前的落花流水联想到人的愁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夫的,而想到两人思念,感情之深,思念之切,尽在言语中。
这种相思之情,离别之恨是无法排遣的,因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份思念不言而喻,而那份离愁也自然无以言表。
二、金石丧失的哀愁浓厚的学术空气,美满的爱情婚姻,惬意的诗词唱和,霎时间便被战争敲得粉碎。
她先是从池阳到建康,后又从湖州奔洪州,洪州失陷,又奔台州,走黄岩,奔行在,并随南宋小朝廷由海道之温州,越州,又之衢州,赴杭州。
浅析李清照早期词之“愁”
浅析李清照早期词之“愁”李清照,生于宦族嫁于相府,其前期生活优裕闲适。
由于她所处的那个历史年代,她所出生的士大夫阶级,以及她对生活的特有的敏感,造就了李清照这样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
不过,这个时期的愁,更多的是贵族仕女的富贵的闲愁,是精神空虚与寂寞在笔端的流露;这个时期的愁,如袅袅炊烟,淡而无伤,忧而不痛,柔弱低回,婉约细腻。
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时代更迭,都会引起生命的律动。
时光变迁,美好景物流逝,都会给她带来无尽的哀愁,例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的开头两句描写昨夜风急、雨却疏疏落落的场景,词人刚刚从梦中醒来,残存的酒意尚未消去,然而风雨中的海棠却依然牵动着词人敏感而焦急的心,她急于想知道:经过昨夜风雨的洗礼,外面的海棠花是否美丽依旧?是否遭遇了风雨的摧残?这里透示出作者的一种淡淡的闲愁。
当她问正在卷帘的侍女时,侍女却只是漫不经心地淡淡回了一句:海棠依旧。
最后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通过对春去落花的感伤,抒发了年华易逝的忧愁,反映了对春光流逝、花事已去的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里的“瘦”字不仅仅代表鲜花的日渐稀少,实质是表现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春天流露出的惋惜之情。
在这首词中,词人的“愁”只字未提,而我们领略到的却是一种淡淡的青春易逝的愁绪。
还有一首写若有若无的闲愁的词作《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春天生机盎然,所有的生命在苏醒,而女词人却在玉炉沉水香的袅袅残烟中沉沉睡去。
醒来却发现女孩子们在这越冬的燕子尚未飞回的暮春时节,早已迫不及待地跨出闺门去做斗百草的游戏了。
然而,暮春天气阴晴难料,刚才的“淡荡春光”转眼却变成了“黄昏疏雨”,庭院寂然无声,只有沙沙的春雨和被雨打湿的秋千在微微摇荡,令人感到寂寞惆怅。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姓名:洪杰作班级:07级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南安班学号:070133415指导教师:陈碧仙摘要: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善于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的闺怨、国家兴亡忧虑、丧亲之痛及乡关之思。
她极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比兴传统,更把这些意象的忧郁凄婉内涵发挥到极致,使她那幽密凄凉的情思得到寄托。
关键词:李清照词意象愁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
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婉约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发展。
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韵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她善于移情于物,所写的客观景物,都带有主观感受,成为感情的载体。
她善于选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复杂的忧郁情调。
对于词人来说,意象就是艺术思维的语言,词人的情感必须借助意象这一语言载体才能获得充分有效的艺术传达。
梧桐芭蕉的凄凉,海棠梨花的愁苦,菊花林犀的高洁,梅花的孤苦坚贞等等,无不寄寓着她真挚深沉的情感,忧郁凄婉的情思,既含蓄深沉,又合情合理。
一、梧柳芭蕉话凄愁在李清照词中有梧桐树、柳树、芭蕉树几种主要树木意象,这些树也是文人们常用来入诗入词的“不俗”之物,散发着浓厚的文人的审美趣味。
“梧桐叶落”、“雨打芭蕉”,使她情绪低沉,也无兴致去赏那“烟柳”。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提起“梧桐”不免令人想起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由此可见“梧桐雨”这一伤感的意象,经常是写秋日。
自古以来文人总是善于悲秋,秋的凄清和冷瑟总使人愁肠百结。
李清照所写的都是在秋日叶落的梧桐。
“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对景伤情,久坐窗前,度日如年,不知怎样才能挨到天黑。
到了黄昏,偏又下起小雨,那打在梧桐叶上滴滴嗒嗒的雨声,更加增添心头的寂寞。
此情此景,不用读者多加体会,“愁情”早已涂满画面!词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就那么自然地“点点滴滴”落进了读者的心中。
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意象分析
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意象分析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意象分析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坛卓越的⼥词⼈,她的婉约词作前⽆古⼈,后⽆来者。
以下是⼩编分享的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意象,欢迎⼤家阅读! 清⼈吴衡照说得好,“⾔愁之词,必借景⾊映托,乃具深沉流美之致”(《莲⼦居词话》卷⼆)。
是的,愁本⾝是抽象的,是⼈们内⼼的⼀种抽象的感情。
要把它很好地表现出来必借有形之物予以名状。
李清照的词,最使她扬名千秋的就是她的《漱⽟词》,《漱⽟词》现存四⼗九⾸,其中绝⼤部分为抒情词,⽽书写愁苦情怀的占百分之⼋⼗,在作品中直接⽤到“愁”字的就有⼗五处之多,其他诸如“泪”、“怨”等字在她的词中更是屡见不鲜。
所以,易安词始终流露出⼀种浓郁的感伤情调。
⽽这⼀哀愁的情绪由作者李清照借有形有⾊之物表现了出来,使词中的愁变得可感可触。
李词中常⽤的意象有花、酒、泪、雁等。
虽然意象不同,表现⼿法各异,但都表现出词⼈内⼼深处的万般愁情。
⼀、⽤花表现愁 李清照性情纯净,热爱⼤⾃然,尤其喜好花类。
对花的欣赏、关注,曾是她少⼥⽣话的重要内容;花,也曾牵动着她的少妇情肠,寄托着她的深情相思;咏花,更是她晚年孤苦⽆助,满是创伤⽣活的⼼灵外化。
花之所以被采集词⼈笔下⽽寓象征意义,是因为她受中国传统⽂化熏陶的结果,她将“花”作为抒情的凭藉,⼀种意象的物象,赋予其⼈的情感来表情达意。
因为它们必然随着时间的消磨,季节的更替,⼤⾃然的风吹⾬打⽽枯萎、⽽凋谢。
唯其如此,美好纯洁的价值才显得更加美好,由此引起敏感的词⼈⽆限感慨,随即产⽣了⼀番惋惜,万般呵护之情感。
清照笔下的“花”意象,⼤都表达的是惜春惜时的伤感情绪。
早年闺阁词《如梦令》⽈:“昨夜⾬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意浓睡之中,词⼈的潜意识却处在关注着风⾬中的海棠花,想到经过⼀夜的急风疏⾬的吹打,海棠叶⼉茂盛了,花⼉稀少了,凋谢了。
“绿肥红瘦”蕴集了她对春光⼀瞬和好花不常开的⽆限惋惜之情,从中亦不难体味到⼀个花季少⼥为这些美好事物的消逝⽽感伤不已的⼼情。
李清照词中“愁”之意象的隐喻解读
的形 成 、思 维 的过 程 、认 知 的发 展 、仃 为 的依据 等 人炎 心 智 的木 质性 特 。然 而典 l的认 隐喻 观 的形 成去 是 以 2 世纪 I ¨ 0 8 年代 初 L k f 干J h s n 著 的 《 f赖 以 ,存 的隐喻 》 O a of¨on o合 我『 j 上
、
意 象与 隐 喻
意象 是我 占代 荚 巾的 个 币要概 念 ,它 是上 情 意 = 与客 观物 象 存创 造 过程 十 互融 合 的有 机 统 ‘ ,是 “ 我 十 ¨ 体 物 ¨ 融 ”而创 造 出柬 的可感 可 触 的n 体 形象 。词 人选 取 儿个 很 精
妙 的意象 ,就 可 唤起 成者 多 面 的暇 想 。
( ‘ 别扪 农现对丈夫 的离别十 思是李清照前 词的币要内容。如 ¨
《 凰台 } : 忆吹 箫 》 : 香 冷金 猊 ,被 翻 红浪 ,起 来慵 自梳 头 。任 宝
( 《e ah s W ie B 》 )的 …版 为 标忐 。 巾 次 提 M tp m’ e L v y
存疑 的 ,直 接 以 “ ”字 入词 的 就有 t U 之 多 ,更彳 虽 整 愁 丁 篇不 见 愁 ”字 去 字 仃 f都 润 着 愁 的词 。 个 “ ” 一“ ¨ u J 愁 字 是李 词 的上 旋伴 ,观其 愁而 可 其人 生 。根 据愁 情 的不 可将 其词 分 为二 类 : 离刖 十思 之 愁 、伤乔 悲 秋之 愁 和 故同 家 ¨
…之 愁 。
象 与 人 的上 情 感 的混 合 体 ,提升 了诗词 作 出 中的美 和 感染
力 。尽 管它 J: 必然 地 与隐 喻 彳 火,但 通过 意 象彼 此 之 间的 f 不 『 联 系 以及 隐喻 等 办 的 处理 , 能 意 象具 有更 加 丰富 的美 学
试谈李清照词中“愁”的表现艺术
试谈李清照词中“愁”的表现艺术
李清照以其深刻的感受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表现了许多关于“愁”的词语,反映出了她内心的感受和对世界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从她的作品中提取出来的“愁”的表现艺术。
1.以物喻情。
在《如梦令》中,李清照用“秋夜思”来喻代思念,而这种“秋”夜的感觉,是凄凉、孤独、寂寞的。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她以“江南春,楼台烟雨浓”来代表幸福的场景,而接下来的句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暗示了失落和愁绪。
2. 纪念逝去的美好。
在《如梦令》中,“美人如玉,剪水双双西”这样的句子描述了芳华盛开的人们和美好的时光,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思念美好逝去的人和事,这种对可望不可及的美好的追忆和思念,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很常见。
3. 以典型表现普遍。
《声声慢》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日常愁事的感受,这种情感得到了广泛的共鸣。
4. 用空间、光影等元素表现。
《钗头凤·世情薄》中,李清照用城门倚旧,独行蹁跹的画面,表现出人生的疲惫和孤独。
《瑞鹤仙·晚眺》中,她又用豁然开朗的感觉来表现“愁”是一种空间感觉,而改变环境和心态是解除“愁”的重要途径。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愁情和爱情往往相互缠绕,交织在一起。
愁像一张网,无处不在,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但愁中也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反映出那些待续的希望。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中文与传媒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1102010126 史成刚一、研究目的及意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最高的女性作家。
在她的词中除了抒发寂寞深闺、国破家亡的愁情外,还抒发了离别痛苦之愁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深眷恋,歌颂了自己美好的爱情生活,给人以极大的美的满足。
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
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率真自然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就抒情艺术来说,李词继承并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的抒情传统,善于把个性化的情感与完美的意境相结合,具有感情真挚、描写生动、意境浑然、情景交融、比喻贴切、语言浅显流畅、含蓄委婉等艺术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李清照的人越来越多,她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忧国忧民的胸怀,毫无个人哀怨的思想。
解读她的词作,品味她的愁绪,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词女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本研究将从独特的视角,使李词具有独到的表现力;意蕴丰富的意象的使用,是李词艺术魅力的重要成因;超越具象的情感抒发,使李词具有了广博的涵盖力和强烈的穿透力等方面对李清照词中的愁情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引言处于宋词成熟时期的李清照,承接了前代积淀的“忧患意识”,浸染了诗词传统中的言“愁”因子,再加上时代社会变迁、个人身世苦难等诸多原因,成为宋代词人中集“愁”之大成者。
她的词作中,言“愁”最多,其“愁”也最有份量,最具力度和魅力。
“愁”字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频频闪现,就是那些通篇找不出“愁”字的词作,其表现的情绪,也大多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或是少女的淡淡轻愁,或是闺中少妇的闲愁,或是离愁,或是“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或“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
她的“愁”,虽不如蔡琰的“悲愤”,也不像南唐后主的“粗服乱头”,声声哀泣,但却似乎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掩卷之时,那种透彻肺腑的力量由不得你不久久沉浸与回味,以至于使一些封建卫道者竟然感到惧怕,视为“不祥”之语。
浅谈清照词的愁情
浅谈清照词的愁情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她能诗、能词、能文、能画,可谓是多才多艺。
作为一名女性,李清照在文学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李清照词的基调,可用一个“愁”字概括。
她的词浸泡在愁液之中,就像一条春蚕,不停地吐着愁绪,最后把自己抽空了,活活地窒息在愁绪的茧壳里。
李清照一生命途多桀,前期因丈夫远游求仕、仕途浮沉而幽怨担忧,后期又因丈夫亡逝、国破家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凄惨愁苦。
残破的故国、孤寂的境遇、失去的家园、病故的丈夫,她的一生可谓是在“愁”中度过,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现存词近50首,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从愁情的角度,可分为:1、南渡前期:离愁别绪的闺怨词清照十八岁与诸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与丈夫举案齐眉、相敬相爱,是志同道合的伴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就在明诚“出仕宦”不久,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又一次短暂的分别。
这次分别,给清照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于是,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
”以抒其别后相思之情。
《一剪梅》原文是: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感,“人去席冷”之意境。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鸿雁传书,是谁托它带来家书?是心中所思念的人吗?月夜词人凭栏望眺,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
李清照词中“愁”的意和蕴
李清照词中“愁”的意和蕴标签:李清照;生平;愁缘;情愁;亡国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可谓是文坛上独具风骚的一种文学样式,而李清照这位女词人因其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才华、多愁善感的个性以及特殊的人生境遇,对“愁”的理解更为真切、深刻。
无论是由夫妻别离而产生的清秀雅致的闺阁情愁,还是由国破家亡带来的深沉浓郁的家国伤愁,都为世人展示了“愁”的另一层意境,从中也呈现出她人格的清高与坚贞,灵魂的凄清与孤寂,在词坛上成为一支瑰丽的奇葩。
因此,她的论词有“别是一家”之说,她也被称为婉约宗主。
一、李清照生平与愁缘李清照自幼才华出众,十八岁与赵明成结婚。
婚后与丈夫情投意合,并一同写词,研究金石书画,生活过得充实、幸福美满。
但随着丈夫的外出做官,李清照已被相思的愁苦慢慢包围起来。
更令她心碎的是,国破家亡使夫妻二人流落江南,金石字画丧失贻尽。
第二年,丈夫病逝,这给已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在心灵上刻下了挥之不去的伤痛。
多年的背井离乡,加之士大夫阶层对她改嫁问题的污垢渲染,使她那颗已破碎的心七零八落,她在贫困、忧苦、辗转、漂泊之中,凄清孤寂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下面,就以她的“愁”情内涵的不断丰富、深刻为线索,浅析她的“愁”滋味。
二、夫妻别离——清秀雅致的闺阁情愁1. 《一剪梅》中读情愁。
“花自漂零水自流”是由想象又回到眼前无奈的现实中:落花漂零后散落到水面,顺水而去、空留余香,是落花流水让作者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产生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忧闷。
同是一种思念,却因时空的阻隔,只能在天涯两头任凭相思、牵挂。
这种思念竟然达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程度,可见思念之愁挥之不去,召之即来。
作者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由表及里地反映相思之愁的浓烈。
2. 《醉花阴》中的情愁名言。
《醉花阴》一词中作者因思念丈夫写下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人肺腑的诗句,这是她对长期萦绕在脑海之中的思念之情的一次爆发。
这句诗也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凄美的画面:重阳佳节、秋菊盛开,一阵清风吹来,珠帘闪动,一位美丽多情的少妇闪现出来,由于日夜思念久离的丈夫,而显得花颜憔悴、玉肌消减、弱不禁风。
李清照词的愁情及其言愁艺术试探
李清照词的愁情及其言愁艺术试探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她的词作含有细腻、柔软、纤弱的女性意识,同时又展示出洒脱、坚强、自信的个性特征。
李清照的词作中,展现出她对于爱情的苦恼和烦扰,思念和相思之情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总是借助丰富的联想,以及对劳动、自然、琴棋书画的喜爱与感悟,表达自己的愁情,表达对逝去年华的追怀,表达人生的无奈与懊悔。
本文旨在分析李清照词的愁情及其言愁艺术,探讨其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一、李清照词的愁情李清照的词作,情感深沉、凄婉,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愁情。
她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细腻、曲折,而且常常将个人的情感和时代的风貌结合在一起,以此为自己的哀怨添上几分孤寂,几分无奈。
她笔下的爱情,常常是欲说还休、似有而无,把痴情凝成一种又一种感慨,有时候细碎而含蓄,有时候浓烈而悲壮,而这种深情的表达,在她的作品中形成了一个一贯的情感主题,这种愁情的主题,使李清照的词作带有一种浓重的生活气息。
李清照的愁情是多面的,既有对逝去年华的追怀,又有对故国的关注和思念,更有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例如,“红楼梦里说颦颦,天涯何处无芳草。
墨韵浓荷凄婉,思绪飞远,梦魂系瑶疆,旧时相识,已是忘却烟霞。
故友今夜何处,所谓琼枝玉树?”这首《如梦令》词,表达了李清照对逝去年华的怅惘之情。
词中“红楼梦里说颦颦”用来引发读者的联想,把逝去的岁月和红楼梦联系在一起,增加了怅惘的感觉。
而“墨韵浓荷凄婉”中,墨韵代表了作者的意志,荷花则是作者纵情芳华的代表,这样,想象和思维在词里得到大展,更加凝练了愁情的气氛。
二、李清照词的言愁艺术李清照词的言愁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静默寂寞李清照词中有很多细腻且寂寞的描写。
她运用词语巧妙地表达出内心的悲伤和痛苦,例如:“梦中早觉不是梦,月落胭脂深几许”,“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语通过内心反应,表达深沉的伤感之情,令人心酸。
她的誓言,从不张扬;她的痛苦,从不倾诉,而是以词作静默寂寞的倾诉方式,表现出她对爱和生活的深思和反思。
李清照词的愁情及其言愁艺术试探
李清照词的愁情及其言愁艺术试探前言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以其悲情动人的词风而著名。
其作品虽少,但却传颂不衰,深受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李清照词作品中探讨其愁情以及言愁的艺术。
李清照的愁情李清照的词作品往往表达一种悲愤情感,是因为她经历的生活阅历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李清照的生活遭遇多次变故,使她经历了丧偶、亲离散、家财尽失等磨难,这些都对她的作品产生了深刻影响。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描写了女子思念已逝爱人的痛苦和无奈,其中两句“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名还带雨余香。
/多情却被无情恼,美人不肯嫁春风。
”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感慨美人不肯归来。
这种愁情的体现,甚至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煎熬和无奈。
另外,李清照的《声声慢》也是表现她情感孤寂的一首词,其中“一生阅翫五车书,不负如来不负卿。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淡漠,同时也表现了她心灵的寂寞。
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都带有一种倾诉情感的色彩,通过词作表达出来,感染和启迪了无数的读者。
李清照的言愁艺术李清照的作品以其婉约柔美、深沉动人的风格而著称,她的词作流淌着她孤独的心灵。
她善于运用诗意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之中,而言愁艺术也是她词作中的一大特色。
言愁,就是用言辞表达出来的忧愁和思慕。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言愁是她最擅长的艺术表现。
从《声声慢》中的“听取眼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如梦令》中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些词句都表现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蕴含着深沉的思念和忧愁。
除了言愁,李清照的词作中还有着极具诗意的表达方式,例如《如梦令》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及《浣溪沙》中的“落花时节又逢君,惆怅清明帘卷人。
”这些独特而充满感染力的表达方式,让李清照的词作充满灵性,润泽人心。
结语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珍品,她那深沉的情感和婉约动人的文字,让人叹为观止。
她的词作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人类情感文化的珍品。
《声声慢》中的“愁”赏析
《声声慢》中的“愁”赏析导语:《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下面是整理的《声声慢》中的“愁”赏析。
欢迎阅读!上阕:起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话七组叠词,看似简单明了,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营造了有一种可以笼罩世界的忧愁氛围。
词人在经受了国破家亡、丧父、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孤苦伶仃,百无聊赖,空虚郁闷。
为了排解这一哀愁,试着、幻想着去寻找那不可能拾回的过往,不过残秋无情,冷血的呈现出一片萧杀,更使词人感到凄凉悲切。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和“ 还”形象的描绘了秋天那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使得词人左右不是,无以适从。
只能如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游离在这个让人坐立不安的世界,痛苦的搜寻着无人知晓的东西,是自己更加痛苦。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不是酒淡,而是愁之深之苦,以至于烈酒都无法将其麻醉,无法让词人自己借酒消愁,而只会愁上加愁、愁更愁。
无限惆怅袭来,在这个多事之秋,词人无力却只能抵挡那渐渐强劲的北风。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秋雁南飞,一如漂客回家过年。
而流离失所的李清照无限伤心,看到连大雁都可以在自己的世界了自由翱翔,伤心之时,加重了作者思乡之情,在万般愁苦之中又深深地烙上了一刀乡愁。
下阕:“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秋风吹尽落叶,吹谢了菊花,光秃秃地,如同坟墓上象征性的一棵小树,如同词人万籁死寂之后憔悴的容颜,已经不起任何蹂躏。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重感情的人是痛苦,总有被忽视的感觉,更何况国破家亡、丧父丧业的词人,只能独自娇弱的倚靠着那单薄的小窗,泪眼婆娑的巴望着那些曾经的温暖。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魁梧的梧桐树赤条条地伴着那刺心的深秋细雨,在黄昏这样一个让人留意却稍纵即逝的时分,让词人百疮千孔的心受着滴滴点点如打翻的五味瓶的折磨,连点滴之轻也承受不起。
浅析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蕴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析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蕴杜奕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汉语言一班摘 要:李清照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也是南渡词人的代表人物,本文将从李清照一生的经历中浅析易安词中“愁”字意蕴。
并将分为南渡前和南渡后两大部分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情感经历进行探讨研究,最后阐释易安与以往写“愁”诗人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李清照;愁;南渡前后;李清照生活、情感经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72-0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因为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她工诗善文,更擅长词,她所作的《易安集》、《漱玉集》等也被世人流传至今。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南渡前的词因为她幼时深处闺中,家教良好,嫁与赵明诚后也是琴瑟和鸣,所以她前期的作品中自然风光多妩媚娇娆,离别相思多一些闺中情思。
而后期因为金兵南下,汉人士族在靖康之耻后纷纷南渡。
然而她和丈夫仓皇南渡避患,丈夫也早早离她而去了。
在她经历过家国灭亡、政治诡谲,以及个人再嫁受骗,家财被盗之后,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词中更多充满了凄苦悲凉,伤时感怀,怀念过往,怀乡悼国的情感。
因此,建炎南渡不仅给李清照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我们可以由此将她的词作品评分别成了两大部分进行探讨研究。
一、从南渡前分析李清照的“愁”字意蕴南宋前的李清照是涉世未深的闺阁少女,家教良好学识丰厚,年少成名。
而后又遇到了与她琴瑟和鸣,志趣相投的丈夫,嫁人前后,她的词作也可以分为两小部分。
1、未婚少女的“愁绪”体现李清照未嫁之前便可看出她的家世底蕴对她文学素养熏陶已久,也是基于她幼时不曾体味过饥寒交迫的生活经历才有了她前期娇俏活泼,清丽婉约的《如梦令》二首。
浅谈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
、
—
—
织, 形成 了李 清照“ 剪不断 , 理还乱” 的复杂的情 感世界 , 由此 唱出了许多爱情的绝 唱 : “ 小院闲窗春 色深 , 帘未卷影沉沉 。 重 倚楼无语理瑶 琴 。远 岫 出云催薄暮 , 细风 吹雨弄轻 阴。梨花欲 谢恐难 禁。” ——《 浣溪沙》 这首词 以极其 含蓄 的笔法写 出了对丈夫 绵绵 的深 情, “ 在 春色深 ” 的晚春 , 人“ 词 倚楼无语 ” 理 瑶琴” 以“ 来 排遣 心 中的相 思 , 山的云 , 远 在氤 蕴 的春天 , 风雨 吹 被 弄, 词人想到 : 娇艳 的梨花恐怕禁不住要凋谢 了 ! 点点愁 绪在字 里行间弥漫 开来 , 这首 词将李 清照 的细腻 、 温婉 动人地刻画了出来 。 三、 国家民族 的忧虑之愁 对李清照伟 大人格和她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认识 , 除 了要对她的情愁作论述外 , 还要讨论到她对社稷 、 国家的 忧虑之愁。 李清照南渡后 的词和前期相 比迥然不同。国破家亡 后政 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 种悲惨遭 遇 , 使她的精 神很痛苦 , 因而她 的词作 一变早 年的清丽 、 明快 , 而充 满 了凄 凉 、 低沉 之音 , 主要 是抒发伤 时念 旧和怀乡悼亡 的 情感 。在流离 生活 中她 常常思念 中原故 乡 ,空 梦长安 , “ 认取长安道” 流露出她对失陷 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 , 对 国家 民族 的忧心贯穿 了李清照的后半生 的词作 。 她收集 的文物汗牛充栋 , 她学 富五车 , 词动京华 , 由于国 破, 一代 才女报 国无 门, 情无 所托 , 无所专 , 人看她 学 别 如 同怪 异 , 这个世界 上没有一 个人能读 懂她 的心 , 她茫 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 中, 出了浓缩她一生 吟 和全身心痛 楚 的,也 确立 了她 在 中国文学史上地 位 的 《 声声慢 》 : “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 戚。乍暖还寒 时 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 、 晚来风急 。雁过 也, 正伤心 , 却是 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 , 如今 有谁 堪摘 ?守着窗儿 , 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 细雨 , 独 到 黄昏, 点点 滴滴。这次第 , 怎一 个愁字 了得 ! ” 李清照 以极 寻常浅 白的语言 , 描写 了丈夫去世后 的 生活状况 和精神 面貌 , 自然地流露 出时光难挨 的无奈 极 之感 , 点点滴滴 的秋雨 , 其凄凉 的境况 , 引起 了作者复杂 的感伤情 绪 。词人 的悼亡之悲 、 旧之 哀 , 寓沦落之 怀 寄 苦 、 国之痛 、 家 故土之 思 , 哪里 一个 “ ” 能概括 得 了 愁 字 呢?词意隽永有 味, 真切感人。她将 自己一生的痛 和愁 , 浓缩进了《 声声慢》 确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无人企 中, 及 的地位 。 由天真少女 到幸福女人再到愁绪交集的老 她 妪, 其问太多的时世变换 , 太多的人生离合 , 太多的追求 和太多 的失落 , 最终都 在这个 “ 字 中结束。 愁” 从前期 的“ 自飘零水 自流 。 花 一种相思 , 两处 闲愁” , 到后 期的 “ 今憔悴 , 如 怕见 夜问 出去” 李清 照词始终 以 , 其凄清孤寂的女性情 怀散发着摇人心旌的艺术魅力 。 易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1000字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品多以艳丽、愁苦的爱情为主题,描绘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的各种磨难、困顿和悲伤。
在她的词作中,愁情是一种非常突出的主题,其深刻地表现出了李清照对于爱情、生活和美好事物的无尽眷恋和追求。
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生命的无尽憧憬。
她的词常常反映出她对于传统封建社会的不满和疑惑,特别是对于女性地位和自由的思考和探讨。
同时,在她的词中,爱情被赋予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表达了她对于真挚、纯粹的情感的不断追求和渴望。
正因为如此,她的词中充满了愁情,而这种愁情的表现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感人至深。
其次,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在她的词作品中,爱情被渲染成一种非常美好、无尽的情感,因此愁情也被赋予了一种非常美好的色彩。
她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把爱情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
这种追求美好的情感体现了她对生活的优美和完美的不懈追求,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最后,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于自己价值的认同和肯定。
她的词作品充满了对于爱情的感悟和思考,因此也可以理解成她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
在她的词作品中,愁情被赋予了一种非常真挚、纯粹的情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她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热爱。
这种情感渗透到每一行词中,表现出了她对于生命和自身价值的重视和认同,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打动人心。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作品中愁情的体现是非常突出的,他所表现的情感深刻、真挚,表现出了她对于美好、生命和自己价值的追求和认同。
她的词作品令人感动、真挚,对人们的情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词中愁的意象浅析
xx师范学院中文系xx
清人吴衡照说得好言愁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可以发现作者的情感中总有个愁精神生活上的一
,“, ,“”。
具深沉流美之致莲子居词话卷二是的愁本身
易安词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悲伤
忧”(《》)。
, , ,
是抽象的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抽象的感情要把它很好
孤独[[]1]
,。
地表现出来必借有形之物予以名状
昏后有暗香盈袖xx不销魂帘卷西。
“,。
,
xx的词最使她扬名xx的就是她的漱玉
瘦醉花阴这首词是词人在落日的
,《,
( )词漱玉词现存四十九首其中绝大部分为抒情词
思念别离的丈夫把自己主观的愁与
》,《》, , , ,“”种痛苦感表现在、郁、。
如xx把酒黄
风人比黄花。
”《》,黄昏后因为而书写愁苦情怀的占百分之八十在作品中直接用到难熬分别揉进了客观的空间景物与时间巧妙地再,“”,
愁字的就有十五处之多其他诸如泪怨等字在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传达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又如
“”,“”、“”,。
她的词中更是屡见不鲜所以易安词始终流露出一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试图用酒来。
,“, ,”,浓郁的感伤情调而这一哀愁的情绪由作者李清照借麻痹自己的心灵和情感还是无法敌得住晚上骤然袭。
,有形有色之物表现了出来,使词中的愁变得可感可触。
来的寒风的这折磨反而使身心均感到苦楚,。
李词中常用的意象有花酒泪雁等虽然意象不同三风雨喻愁
、、、。
,、
表现手法各异但都表现出词人内心深处的万般愁情自然界的景物随处可见然而一阵清风却常常会
,。
,用花表现愁吹起词人情感的涟漪一阵急雨更会搅乱词人心中的、
1 ;
李清照性情纯净热爱大自然尤其喜好花类对愁绪使人坐卧不安无怪乎陆机文赋道悲落叶于
, ,。
,。
《》:“花的欣赏关注曾是她少女生话的重要内容花也曾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时序更迭
、, ; , ,。
”、,
牵动着她的少妇情肠寄托着她的深情<a name=baidusnap0></a>相思</B>咏花更都会引起生命的律动雨丝情思本是不相干的事物
, ; ,。
、,,
是她晚年孤苦无助,满是创伤生活的心灵外化花之所但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拘泥于客观的现实。
,,
以被采集词人笔下而寓象征意义是因为她受中国传而是诉诸人的主观感受雨丝和情思愁思在形状上有
,。
、统文化熏陶的结果她将花作为抒情的凭藉一种意相似之处即词人想要借迷蒙霏微的雨丝表现情思,“”, , ,、象的物象赋予其人的情感来表情达意因为它们必然愁丝之纤细深永轻柔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
、、,“, ,
随着时间的消磨季节的更替大自然的风吹雨打而枯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叶阔细雨敲
, ,。
, ,”,
萎而凋谢唯其如此美好纯洁的价值才显得更加美
意更浓愈发增加愁苦情调点点细雨滴在
、。
, , ,好由此引起敏感的词人无限感慨随即产生了一番惋
上这种愁苦又有谁去理解正如她的离愁连绵
, , , ?惜万般呵护之情感清照笔下的花意象大都表达
,。
“”,。
的是惜春惜时的伤感情绪早年闺阁词如梦令曰
来表达思念之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
词中的雁字也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
“ , , , ‘ “”
棠依旧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意浓睡之
很容易想到大雁传书除此之外在
’点滴滴。
打显得雨。
梧桐树不尽
四用xxxx字一提到xx人们。
‘? ?’。
”。
, , ,中词人的潜意识却处在关注着风雨中的海棠花想到李清照词中它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我们较为熟悉
,,,。
经过一夜的急风疏雨的吹打海棠叶儿茂盛了花儿稀
xx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xx大雁
,,
“, ,。
”
少了凋谢了绿肥红瘦蕴集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
来xx来xx秋天正是雁字回时在
,。
“”, , ,“”,
不常开的无限惋惜之情从中亦不难体味到一个花季
我们点出了凉秋使词人萌发出一种悲秋的思
, , ,少女为这些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感伤不已的心情无论
在这还寄托着渴望收到丈夫来信的心情又。
是她作于中年的醉花阴词中所云莫道不消魂帘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这里
《》:
“, :
“, ,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是晚年的声声慢所云满
向南飞去词人却回不了家她看到雁的的句子:是候鸟春
这里给绪同时
,如雁过也正。
”(《》)的大雁鸣叫着
, , :
“ ,,
”《》
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