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辨证施护
中医骨伤的基本辩证治疗及施护
中医骨伤的基本辩证治疗及施护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伤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骨伤的基本辩证治疗及施护包括了辨证论治和施护两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辨证论治1. 骨折的辨证论治: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被破坏,中医辨证论治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脉象、舌象等进行辨证。
常见的辨证有寒热、气血虚实等。
治疗时,可以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固折生骨等方法,如采用温针疗法、艾灸、拔罐等进行治疗。
2. 脱位的辨证论治:脱位是指骨头从正常关节位置移位,中医辨证论治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脉象、舌象等进行辨证。
常见的辨证有寒热、气血虚实等。
治疗时,可以采用复位、活血化瘀、固位等方法,如采用推拿、拔罐、贴敷等进行治疗。
3. 软组织损伤的辨证论治:软组织损伤是指肌肉、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的损伤,中医辨证论治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脉象、舌象等进行辨证。
常见的辨证有寒热、气血虚实等。
治疗时,可以采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方法,如采用艾灸、拔罐、热敷等进行治疗。
二、施护1. 骨伤的施护:在进行骨伤施护时,应根据骨伤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施护方式,如固定、保护等。
固定可以采用石膏、夹板等固定器材,保护可以采用软垫、护具等保护患处。
2. 疼痛的施护:在进行疼痛施护时,可以采用按摩、温敷、贴敷等方式进行缓解疼痛。
按摩可以通过按摩患处周围的肌肉、穴位等,温敷可以通过热敷患处,贴敷可以采用草药贴敷等方式进行。
3. 肿胀的施护:在进行肿胀施护时,可以采用局部冷敷、提高患肢位置等方式进行缓解肿胀。
局部冷敷可以通过冰敷、冷敷药膏等进行,提高患肢位置可以通过垫高患肢,促进淋巴回流。
4. 功能障碍的施护:在进行功能障碍施护时,可以采用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恢复功能。
康复训练可以通过运动疗法、功能锻炼等进行,物理治疗可以采用电疗、磁疗等进行。
5. 预防复发的施护:在进行预防复发施护时,可以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如加强肌肉锻炼、避免过度劳累等。
中医对骨折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骨折的辨证论治引言骨折是指骨骼遭受外力作用而断裂或破裂的一种损伤。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骨折被归类为“骨折证”,并通过辨证论治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骨折的辨证论治方法。
辨证分析一、气血不畅导致的辨证在骨折的辨证过程中,气血不畅是常见的辨证之一。
气血不畅会导致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不良,使得骨折处的疼痛和肿胀加重。
治疗上,中医会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改善气血循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二、肝郁脾虚导致的辨证肝郁脾虚也是一种常见的骨折辨证。
肝郁常常导致情绪不稳,而脾虚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和转化。
对于这种辨证,中医会采用调理肝脾的方法,以平稳情绪、改善消化功能,从而促进骨折的康复。
三、肾虚导致的辨证肾虚是导致骨折辨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肾主骨髓,肾虚会导致骨髓功能减退,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和骨质的再生。
中医在处理这种情况时,会通过滋补肾气、强健骨髓的方法来促进骨折的康复。
辨证论治中医对骨折的辨证论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血调畅: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骨折的愈合。
2. 肝脾调理:调理肝脾,平稳情绪,改善消化功能,促进骨折的康复。
3. 补肾强健骨髓:滋补肾气,强健骨髓,促进骨折的愈合和骨质的再生。
结论中医对骨折的辨证论治能够通过调理气血、肝脾和肾来促进骨折的康复。
然而,骨折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个体化的辨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滞血瘀:骨折早期,伤后2周内,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二)气血不足: 骨折中期,伤后2—4周,痛或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三)阴虚湿重型:骨折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不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1、辨证施护l.1气滞血瘀型骨折早期,局部会出现气滞血瘀,肿胀,外旋屈曲畸形。
因惊吓使患者精神紧张,极为恐惧,心烦意乱,不能安卧。
严重疼痛,体质消耗大、虚弱,胃肠功能紊乱,轻者纳呆,脘腹胀满,大便不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涩。
(1)情志护理:《内经》曰:“善诊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当骨折发生时,患者往往恐惧,忧虑,烦躁易怒,消极悲观,中医认为“恐则伤肾,忧则伤脾,怒则伤肝。
”《素问》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放气乱矣。
”情志所伤会造成全身疾患,筋骨不得濡养。
护理中应针对病人的不同精神状态和心埋因素,给予倾听、安慰和耐心的疏导,让患者的痛苦得以宣泄,同时多介绍本病治愈的病例,鼓励患者充满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方可疰愈。
(2)饮食护理:《内经》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精小足者补之以味。
”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
此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多食蔬菜,少量多餐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不宜食辛辣肥甘之品,以免助湿生热、肿胀加剧,同时根据医嘱内服消瘀退肿,行气活血汤药。
(3)功能锻炼:中医早有“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的认识,气滞血瘀期上肢和健侧下肢主动运动可促进向流加速,防止血栓、褥疮等并发症,同时消瘀退肿,加强气血运行。
1.2 气血不足型骨折中期骨折局部症状消退,骨折断端基本平稳,但气血消耗过多,患者面黄,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数。
中医护理: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辨证施护
- 胸腰椎压缩性⾻折多由间接外⼒,如⾼处跌下、⾜或臀部着地,或因⾼处落下的重物冲击肩背部,使脊柱突然过度前屈⽽致。
少数因⾼处仰⾯跌下,腰背部碰撞在⾼突⽽坚硬的物体上,使脊柱过度伸展⽽致。
伤后以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站⽴或翻⾝困难,脊柱活动受限为特征。
现将各期辨证施护介绍如下。
1⾻折早期施护 (1)注意观察患者有⽆并发休克与截瘫,及时做好抢救准备,搬运病⼈时避免使病⼈腰部弯曲。
(2)绝对卧床休息,以硬板床为宜,取仰卧位,腰部枕垫以使肌⾁放松。
(3)饮⾷宜清淡易消化,多⾷新鲜蔬菜、⽔果,如梨、西⽠等,忌⾟辣刺激和肥⽢滋腻之品。
增加饮⽔量,可有效控制泌尿系感染。
(4)指导病⼈在床上练习⼤、⼩便及腹部揉按的⽅法,以保持⼤便通畅,必要时给予通便剂,或针刺⾜三⾥、⽀沟等以通腑⽓。
(5)⽣活上关⼼、体贴病⼈,尽可能满⾜病⼈的⽣活所需。
指导及协助家属做好护理⼯作,做好精神调护,解除恐惧⼼理。
(6)胸腰椎⾻折病⼈,⾏保守治疗者,于伤后2~3天即可开始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如拱桥式五点⽀撑法,禁⽌弯腰动作。
需要⼿术的病⼈,讲清⼿术的⽬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的合作。
(7)胸腰椎⾻折的病⼈翻⾝时,应⾄少2⼈为其进⾏板状翻⾝,并切忌上下扭转,并记录每次翻⾝的时间及姿势,建⽴翻⾝卡。
2⾻折中期施护 (1)加强⽪肤护理,保持床铺平整,⼲燥,⽆渣屑;保持⽪肤清洁,⼲燥。
每⽇⽤温⽔清洁⽪肤,⾻突受压处可⽤50%红花酒精按摩,以防⽌褥疮的发⽣。
(2)适当加强营养,促进⾻折的愈合,如乌鱼汤等。
(3)其余护理参见早期。
3⾻折后期施护 (1)加强饮⾷调养,尤应注意补肝肾壮筋⾻之品,如猪肝、猪肾、⽜膝等。
(2)适当下床活动,配戴腰围保护,指导病⼈双⼿撑腰挺胸直⽴⾏⾛,避免向前弯腰和负重。
卧床时做飞燕式功能锻炼。
锁骨骨折辩证施护定稿1
锁骨骨折的辩证施护锁骨骨折多发于锁骨外、中1/3交界处,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
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
一、护理评估1.受伤史、暴力性质2.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3.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4.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5. 辩证:(1) 血瘀气滞证:(2) 瘀血凝滞证;(3) 肝肾不足证:二、一般护理(一)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青少年及儿童锁骨骨折后,因担心肩部、胸部畸形,影响发育和美观,常会产生焦虑、烦躁心理。
应告知其锁骨骨折只要不伴有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即使是在叠位愈合,也不会影响患侧上肢的功能,局部畸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甚至消失,治疗效果较好,以消除患者心理障碍。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及粗纤维饮食。
3、体位局部固定后,宜睡硬板床,取半卧位或平卧位,避免侧卧位,以防外固定松动。
平卧时不用枕头,可在两肩胛间垫上一个窄枕,使两肩后伸外展;在患侧胸壁侧方垫枕。
以免悬吊的患肢肘部及上臂下坠。
患者初期对去枕不习惯,有时甚至自行改变卧位,应向其讲清治疗卧位的意义,使其接受并积极配合。
告诉患者日间活动不要过多,尽量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双手叉腰,保持挺胸、提肩姿势,可缓解对腋下神经、血管的压迫。
4、病情观察观察上肢皮肤颜色是否发白或青紫,温度是否降低,感觉是否麻木,如有上述现象,可能系“8”字绷带包扎过紧所致。
应指导患者双手叉腰,尽量使双肩外展后伸,如症状仍不缓解,应报告医生适当调整绷带,直至症状消失。
“8”字绷带包扎时禁忌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以免腋部血管神经受压。
5、功能锻炼(1)、早、中期:骨折急性损伤经处理后2—3日,损伤反应开始消退,肿胀和疼痛减轻,在无其他不宜活动的前提下,即可开始功能锻炼。
准备:仰卧于床上,两肩之间垫高,保持肩外展后伸拉。
第1周做伤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所有轴位上的运动,如握拳、伸指、分指,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旋前、旋后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力度。
胫腓骨骨折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胫腓骨骨折中医辨证护理常规【临床表现】症状表现: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患肢短缩或成角畸形,有异常活动、骨擦音、纵轴叩击痛。
易触及骨折端,如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则可出现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感觉运动障碍、足趾不能背屈、足下垂等。
如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则出现患肢缺血性疼痛,呈进行性加重,皮肤肿胀明显,常起水泡,肌腹处明显压痛,肌肉被动牵拉痛,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触摸不清,肢体末端感觉减退甚至丧失,肌力减弱,如治疗不及时,则出现肢体挛缩畸形及神经干损伤之体征。
【临证护理】1、按中医骨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保持外固定松紧适度。
防止伤后肢体肿胀使外固定过紧,压迫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密切观察患肢的疼痛程度,有无麻木感,石膏固定24小时应经常检查足趾的背伸和伸屈情况,以判断腓总神经是否受伤,只要怀疑应剖开石膏减压。
3、手术治疗的护理:对于不稳定型和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的病人,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颜色、感觉及运动情况,观察伤口渗血及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保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和创面无特殊异味。
使患肢至于功能位,抬高30°-40°,以利于静脉、淋巴的回流,减轻肿胀。
4、症状护理(1)疼痛:疼痛影响睡眠时,适当给予止痛、镇静剂。
(2)伤口: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
【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1、一般护理:病区创造一个清洁、安静、安全、舒适环境,室温保持在22℃-24℃,湿度在50%-60%。
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同时避免着凉。
2、情志护理:要消除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根据临床观察表明,病人的焦虑程度对骨折恢复快慢及手术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此时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护士应主动用关切的语言与病人交谈,及时发观病人的所需并加以解决,鼓励其正确对待即成事实,采取积极态度,适应现实处境。
达到心理平衡。
3、体位: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流回流,保持外固定松紧适度,防止因伤后肢体肿胀使外固定过紧,造成压迫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老年髋部骨折的中医辨证施护
老年髋部骨折的中医辨证施护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骨折这些疾患多发生于老年人,并且该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并发症多,对护理要求高、难度高。
良好的护理,对于缩短患者的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1、术前护理1.1心理准备:中医理论核心是整体观,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的整体,脏一腑一体一窍相互联系。
护理上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患者以往的过敏史、药物史,患者心、肝、肾功能情况。
要使患者及家属能清楚地了解其手术的目的是什么,手术后如何防止脱位、再骨折、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以及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作为术前谈话的内容。
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初步的认识,有利于术后功能锻炼的配合。
1.2身体准备中医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以整体观着手,根据五脏的相互联系,把“病”这种现象归到以人为整体,寻找疾病的实质和确切病因进行治疗。
如皮肤的准备,龋齿、下肢溃疡、脚气、局部或全身感染是关节手术的禁忌证,需治愈后才能手术,严格备皮,注意全身和局部皮肤清洁。
其二练习床上大小便,目的是防止术后因体位不习惯而致的尿潴留及便秘,避免过多使用便盆,增加髋部的活动。
还有体位上的指导及活动功能训练,什么是外展中立位,训练引体向上运动,另外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一般年龄大,身体的耐受性差,指导其注意咳嗽、咳痰,防止肺部感染;注意饮水及会阴部卫生,防止尿路感染;同时做双下肢按摩活动及锻炼,防止静脉栓塞。
1.3常规护理中医认为年老肾亏——夜尿多、年老耳聋;脾虚——四肢无力、消瘦;心火盛可见尿赤口烂;肺气虚可见汗多怕冷。
所以要讲明术前进行严格的全身检查的重要性,配合好手术前必要的一些实验室检查,择期的患者可结合病情予以中药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等调养。
术前晚22:00后禁食,要充分休息好,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术后康复护理2.1常规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同时予以吸氧,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低坡卧位,3 d后改半卧位。
中医对骨折的辨证疗法
中医对骨折的辨证疗法1. 引言骨折是指骨骼断裂,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损伤。
在中医中,骨折被认为是一种病症,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疗法能够在骨折的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对骨折的辨证疗法。
2. 中医对骨折的辨证疗法2.1 辨证分型在中医中,对于骨折的辨证分型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1 风热骨折型这种类型的骨折多出现在外伤后,伴有局部红肿、热痛、瘀血等症状。
治疗时需要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要方向。
2.1.2 瘀阻骨折型这种类型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主要表现为骨折部位瘀血明显,疼痛剧烈。
治疗时需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方向。
2.1.3 活络骨折型这种类型的骨折多发生在四肢,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并伴有局部活络不利的症状。
治疗时需要活络通经、行气止痛为主要方向。
2.2 辩证施治2.2.1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对于风热骨折型的病人,可以选择一些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连、连翘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的湿热有毒物质。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川芎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的愈合。
2.2.2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对于瘀阻骨折型的病人,可以选择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如红花、桃仁等。
这些中药能够帮助消除瘀血,促进伤口的愈合。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行气止痛的中药,如川芎、络石藤等,以缓解疼痛症状。
2.2.3 活络通经、行气止痛对于活络骨折型的病人,可以选择一些活络通经的中药进行治疗,如川芎、当归等。
这些中药能够帮助促进局部的气血运行,改善局部循环不畅的情况。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行气止痛的中药,如佛手、川楝子等,以缓解疼痛症状。
2.3 辨证施治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症施治。
•结合西医诊断:中医辨证疗法并不是替代西医治疗,而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需要与西医诊断相结合。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跟部疼痛、肿胀明显,局部压痛明显,动则痛甚,舌暗红,脉弦或细涩。
(二)肝肾亏虚证: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扭伤,肿痛较轻,静时反痛或损伤日久,肌肉萎缩,弹响交锁频作,舌红或淡,少苔,脉细或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足跟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足跟部活动、感觉、运动情况。
2.疼痛剧烈且诊断明确者,按医嘱给予药物止痛剂,以减轻痛苦。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反应。
3.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腕、肾等。
(二)患处瘀血肿胀1.评估肿胀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抬高患肢,安置舒适体位,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 跟骨骨折应髋关节屈曲15°、外展15°、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4. 患处瘀血肿胀可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中药涂擦,注意观察局部反应和药物的作用。
(三)足跟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足跟部活动情况。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髋关节屈曲15°、外展15°、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3.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4.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功能锻炼计划,骨折早期应抬高患肢,指导和督促病人进行足趾关节及踝关节的功能锻炼。
每天3-4次,每次15-30分钟,随时间延长,可适当增加运动量。
中期要逐步增加肌力锻炼。
可行踝关节被动跖曲、背伸运动,禁止内外翻运动。
肌力达一定程度后,逐步增加对抗锻炼。
由于骨折初步愈合,关节活动应当慎重。
后期可逐渐行负重训练,嘱病人及家属锻炼时注意循序渐进。
嘱患者每天坐在凳子上或者床沿,在地上做用力动作,反复进行,逐渐增加力度。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等;或采用中药涂擦、中药外敷等治疗。
6.适时按摩患处,用红花油外搽或频谱治疗仪照射30分钟,活血通络。
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骨折,是指骨折伤组织断裂的一种外科疾病,骨折疾病属于中医学范畴中的“骨伤”范畴。
中医药对于骨折疾病有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加速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角度出发,对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中医对骨折的理论认识据《素问·刺法第一》记载:“一切伤寒疾病,皆属于风”。
因此,中医认为骨折疾病也属于风邪侵袭之外伤范畴。
骨折疾病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因外来直接暴力造成骨折,二是因于内因机能衰弱而引起骨折。
而这两类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中医辨证分型(一)外来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1.发育型骨折该型骨折是因为外力作用于未闭合的幼年骨折导致的。
中医辨证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骨折处变形,随骨柔弱。
治疗上主要是以活血化瘀、调理气血为主,避免骨折延误愈合。
2.外伤型骨折该型骨折是因外伤而引起骨折,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中医辨证主要表现为外邪侵袭,气血不畅。
治疗上以祛风活络、化瘀通络为主。
(二)内因机能衰弱引起的骨折1.骨质疏松型骨折该型骨折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质脆弱,从而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
中医辨证主要表现为虚劳体弱、气血亏损,治疗上以补益脾肾,养血生津为主。
2.骨折后遗症型骨折该型骨折是因骨折后未得到及时合理的康复治疗而引起的,表现为肢体畸形、活动受限。
中医辨证主要表现为气血凝滞、气血不通畅,治疗上以活血化瘀、活络调畅为主。
三、治疗原则1.骨折疾病的治疗原则中医治疗骨折疾病,一般遵循“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敛血止血、养阴清热”等治疗原则,主要目的是促进骨折处血脉通畅,加速愈合。
2.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强调因时因势因人而异,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辨证分型,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3.配伍药物中医治疗骨折疾病,常用的药物有破血通经、活血化瘀、疏风散寒、理气解郁等。
药物的搭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遵循药物相互协调,增强药效的原则。
锁骨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骨二科)
锁骨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骨折后2周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散在性瘀斑,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
(二)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活动功能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
(三)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以上,疼痛已消,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乏力,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肩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患肢感觉、血运、活动情况。
2、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听音乐,看书等分散患者注意力。
3、协助病人将患肢摆放舒适位置。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外敷,中药贴敷、神灯照射、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5、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等。
(二)肢体肿胀1、评估患肢肿胀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指导进行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如握拳、手指屈伸等活动。
3、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屈肘90度,禁止作肩前屈、内收等动作。
4、遵医嘱予中药外敷、中药贴敷、中药热熨、神灯照射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三)肩部活动受限1..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
2、指导患者进行患侧关节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每日多次。
3、做好生活护理,日常用物放在病人易于取放的地方。
4、遵医嘱采用中药熏洗、骨伤治疗仪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锁骨骨折整复的护理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局部固定后,取半坐卧位或平卧位,避免侧卧位,以防外固定松动,平卧时在两肩间垫一窄垫,使两肩后伸外展。
3、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屈肘90度,禁止作肩前屈、内收等动作。
4、整复后注意观察患者肩部疼痛、手指及前臂是否有麻木感,桡动脉是否有减弱或消失,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立即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直至症状解除为止。
骨折(锁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 •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 姓名:________ 技术职称: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护士长签名: ___________
附表2:骨折(锁骨骨折)护理技术效果评价表
分
级 无 (0 分) 轻(2 分) 中(4分) 重(6 分)
实施前评价
实施后评价
症状 骨折 局部 轻度 肿、 皮肤 纹理 变浅, 骨标 志仍 明显 骨折局部 骨折局 中度肿, 部重度 肿胀明显,肿胀, 皮肤纹理 皮肤紧, 基本消失,骨标志 骨标志不 消失 明显
• •
(二)肿胀 1.评估肿胀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症状,并做好 记录,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 • 2.指导患者进行未固定关节(肘、腕、指)屈 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外敷,中药贴敷,注意防 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日期
分 值
日期
分 值
骨折 局部 肿胀
无
骨折局 部压痛
无疼痛 (FPS-R 评分:0 分
轻微痛 (FPS-R 评分: 2-4分)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FPS-R评分:(FPS-R评 6-8分) 分:10分)
•
好□ 较好□ 一般□ 差□
肿胀□
1.评估肿胀部位、 程度□ 2.体位□ 3.其他护理 措施:
骨折的辨证施护
骨折的辨证施护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的一类疾病。
若护理不当,不但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的疼痛而延期愈合,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如何提出并贯彻实施具体辨证施护的原则,是每个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将本人从事骨科护理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1.情志护理骨折后患者常有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志变化,从而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病情加重,并引起并发症。
护士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病人进行观察和分析,耐心做出合适的解释,如告知此病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从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负担。
必要时介绍同种疾病治疗痊愈出院的病例,以此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情志舒畅地接受治疗。
对于伤肢肿胀,经过反复的手法复位效果不佳者,或对骨牵引治疗疑心重重,担心伤肢残废的患者,护士的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
护士应详细说明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及骨牵引的重要性,告知过分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佳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2.病情观察骨折的病人由于脉络受损,气血运行受阻,会出现肿胀疼痛,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少和避免肢体肿胀,严密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活动度等情况,随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
如肿胀明显,可外敷消肿膏或内服止痛丹及骨伤复元汤等,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如出现肢端剧痛,发绀或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肌肉无力,不能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等情况,都视为缺血的表现,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皮肤护理多发性骨折的病人,由于病情重,患肢制动而长期卧床,故易发生褥疮。
应定时检查易患褥疮的部位,观察血运情况,在易压部位可擦红花油或用神灯照射进行理疗,亦可每2小时用滑石粉按摩局部皮肤一次,每次5分钟。
在骶尾部垫气圈或气垫,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4.饮食护理骨折的病人,由于失血耗气,中焦运化处于滞化状态,故应禁食生冷,酸苦之品,要时时顾护脾胃。
营养不足是造成骨折延期愈合的主要因素之一,故饮食原则为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
股骨颈骨折的辩证施护
肢两侧放置枕头,以保持患肢体位。患肢忌作内收、外旋 动作,以防钉子脱出。 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应向病人讲明需避免的体位, 术后病人在做侧卧屈膝位或盘腿及下蹲等动作时可致人工 股骨颈脱位。故应严格控制体位,一旦发生脱位需立即做 好术前准备行紧急手术再次复位。
编辑版ppt
18
健康教育 :
指导患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保持患肢的 准确位置。髋关节屈曲15度,外展20度, 膝关节屈曲15度,踝关节背伸90度,足尖 向上。可用丁字鞋以维持患肢中立位,在 骨折尚未愈合之前,为防止髋内收畸形并 有利于骨折愈合,应嘱病人做到:不盘腿、 不侧卧、不下地。如骨折已愈合,可拄双 拐下地活动,半年之内患肢不负重行走。
3
以跌倒后,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患肢短 缩、外旋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髋 部,涉及气血。
编辑版ppt
4
评估 :
评估全身情况。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 舌象、脉象、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编辑版ppt
5
评估伤肢情况。望诊:患肢是否呈外旋和 短缩畸形,大转子是否向上移位。量诊: 患肢是否短缩,髋关节活动是否受限。触 诊:是否有髋前方压痛,扣击大转子或足 跟时,是否有髋部疼痛加剧。
1)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可穿丁字鞋以维持患肢 中立位,在骨折尚未愈合之前,为防止髋内收畸 形并有利于骨折愈合,应嘱病人做到:不盘腿、 不侧卧、不下地。
2)在牵引期间应鼓励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若 骨折已愈合,可拄双拐下地活动,半年之内患肢 不能负重。
3)局部热敷或理疗。
编辑版ppt
17
8、手术病人的护理: 1)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充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2)手术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按硬膜外麻醉后护理,
骨折中医辨证分型及方剂
骨折中医辨证分型及方剂一、瘀血凝滞型。
1. 辨证要点。
- 骨折初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疼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肢体活动受限。
局部可见青紫瘀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
这是因为骨折后,血脉破损,血溢脉外,瘀血停滞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疼痛如针刺且痛有定处;瘀血阻滞,气血不能濡养肌肤,故局部肿胀青紫。
2. 方剂。
- 桃红四物汤加减。
-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
- 方解: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药,能消散瘀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当归养血活血,既能活血又能补血,防止活血太过而耗伤气血;熟地滋阴补血,二者共为臣药,辅助君药活血化瘀的同时滋养阴血。
川芎为血中气药,能行血中之气,加强活血之功;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二者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
二、气血不足型。
1. 辨证要点。
- 骨折后期,骨折愈合缓慢,局部疼痛较轻,但肢体倦怠无力,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多因骨折后失血过多,或病程迁延,气血耗损,不能濡养筋骨,导致骨折愈合缓慢;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目,故头晕目眩;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气血不能濡养肌肤则面色萎黄或苍白。
2. 方剂。
- 八珍汤加减。
-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生姜、大枣。
- 方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四君子汤,重在补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当归、川芎、熟地、白芍为四物汤,养血活血。
八珍汤气血双补,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使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从而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
三、肝肾亏虚型。
1. 辨证要点。
- 多见于老年骨折患者或骨折后期。
局部酸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视物模糊,舌淡红或红绛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老年人肝肾渐亏,或骨折后肝肾受损,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故局部酸痛;肾亏则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肝血不足则视物模糊。
2. 方剂。
- 六味地黄丸合补骨脂、淫羊藿等加减。
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骨折是指骨骼发生断裂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
中医认为,骨折病是一种以外伤所致的疾病,但在辨证施治时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分型。
中医将骨折病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中医对骨折病的辨证分型。
一、气血两虚型气血两虚型是指骨折后病人出现气虚和血虚的症状。
这类病人多表现为疼痛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薄腻。
通常采用益气补血的方法进行治疗,如四物汤、养血汤等,同时还需要针灸调理气血。
二、痰湿阻滞型痰湿阻滞型是指骨折后病人被湿痰所困,导致症状加重。
这类病人多表现为疼痛肿胀明显,经常感觉身体沉重,胀闷不适,食欲减退,口苦舌苔黄腻。
治疗时需要解痰化湿,理气活血,可选用健脾化痰的方剂进行治疗,如四君子汤、加减益气健脾汤等。
三、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是指骨折后病人肝肾阴虚,导致症状加重。
这类病人多表现为疼痛明显,经常感觉口干舌燥,咽干咳嗽,头目眩晕,腰膝酸软,口渴尿频,舌质红绛,苔少。
治疗时需要滋阴养血,平肝熄风,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天麻钩藤饮等方剂进行治疗。
四、郁证型郁证型是指骨折后病人由于情志不畅,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
这类病人多表现为情绪低落,多愁善感,胸闷烦躁,头痛眩晕,食欲不振,口苦咽干。
治疗时需要疏肝解郁,引导情志,可选用柴胡疏肝汤、加减逍遥饮等方剂进行治疗。
五、痰瘀互结型痰瘀互结型是指骨折后病人出现气滞痰凝、血瘀互结的情况。
这类病人多表现为疼痛肿胀严重,身体沉重不适,瘀斑明显,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疗时需要行气化痰,活血化瘀,可选用通窍活络汤、加减活血化瘀汤等方剂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中医对骨折病的常见辨证分型,每种类型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治疗骨折病也少不了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的辅助,通过综合治疗,能够达到更好的疗效。
希望病人朋友平时多加注意,避免外伤,做好预防工作。
骨折病人中医护理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二)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三)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四)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患肢肿痛1.评估疼痛性质,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及桡动脉搏动情况。
2.局部制动,防止腕关节旋后或旋前。
3.遵医嘱局部冷敷,耳穴埋籽,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
(二)患肢活动受限1.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时的注意事项。
3.鼓励患者开始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的各向活动。
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屈伸,旋转及前臂旋转活动。
4.遵医嘱予以物理治疗如微波、中药贴敷等治疗。
三、中药特色治疗护理(一)传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护理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观察血供和肿胀情况:特别是在固定后1~4d。
应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色泽及感觉活动等情况,并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正确观察骨折远端血液循环的方法。
若指端苍白或呈青紫色,说明静脉回流障碍;若温度偏低,说明动脉供血不足。
3.患肢置于功能位置:病人站位时将肘关节屈曲90°,并用三角巾悬吊胸前,前臂保持中立位或稍旋后位。
卧位时自然伸肘并将前臂垫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回流及患肢肿胀消退。
4.夹板松紧度调整:一般在复位后3~4d,由于复位继发损伤,部分浅静脉回流受阻,以及局部存在损伤性反应,夹板内压消长变化大,所以应及时给予调整。
包扎固定松紧度以上下移动1cm为宜,以使夹板固定有效,防止因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失去固定作用而使骨折再移位。
骨折各期的辩证施护
第二阶段
•
伤后3~5周为骨痂形成期,肿痛虽消而未尽,筋骨已连而未坚,舌暗 红,苔薄白,脉弦缓,证属淤血未尽、筋骨未复,治宜活血和营,接骨 续筋。此期主要是关节活动锻炼,可指导患者活动骨折附近关节并逐步 加大锻炼强度。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上肢骨折可作主动性的关节伸屈活 动,如前臂骨折可做大云手、小云手,整个上肢的伸屈、外展、内收活 动。先由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下肢骨折可作抬腿、髋关节伸屈活 动,并可上下肢配合,进行攀扶站立,逐步开始轻度负重活动。股骨骨 折患者4周后可用双手撑床,作抬臀,伸屈髋、膝关节等动作。4~6周 后可下床扶拐活动,但不能负重。此时的饮食应由开始的清淡改为高蛋 白、高热量、高纤维素、多维生素、含钙、磷、VC丰富的食物。饮食处 方有:粳米莲子粥、清蒸螃蟹(加续断15 g)、清炖青鱼或黄鱼(加陈 皮15 g)牛肉或猪脊骨汤(加当归、川芎各15 g)。另外早晚牛奶各一 杯,鸡蛋各一个。两餐之间进食适量水果,如橙子、柚子、柑橘等含VC 丰富的水果。
骨折各期的辩证施护
急诊科
分期
• 1、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 ) • 2、骨折中期(伤后3~5周 ) • 3、骨折后期 伤后6~8周 )
第一阶段
• 伤后1~2周内,由于筋骨脉络的损伤,局部组织肿胀疼痛,胃 纳不佳,大便秘结,苔薄白,脉弦紧,证属气滞血瘀。治宜行 气活血,消肿止痛。此期功能锻炼主要是肌肉的收缩,以促进 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和预防关节粘连。训练方法是:被动按摩 骨折远端肢体,主动收缩肌肉。肌肉收缩应有节奏地缓慢进行, 尽量大力量收缩,然后放松,重复地训练。运动时骨折部位的 上、下关节应固定不动。具体的如:上肢骨折可做握拳、松拳, 使上肢整个肌肉舒缩。每日可做3次,每次5~10 min,速度 可根据自身情况定;下肢骨折可做股四头肌舒缩或充分伸展足 趾动作等。护士指导家属按时协助患者功能锻炼。此时由于创 伤对胃肠道的刺激,短期内出现肠蠕动减慢、腹胀、食欲不振 等。因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新鲜蔬菜加瘦肉末做成的软面 食、豆制品、蛋类、鸡面片汤等,忌辛辣、油腻食品。伤后最 初几天以咸流食为主,少吃甜食,多进食新鲜蔬菜、粗纤维食 物,如芹菜、韭菜、菠菜、油菜、白菜、茄子、萝卜等,并保 证每日饮水量在2 000 ml以上,以减少腹胀便秘的发生[2]。 待舌象正常,大便调畅,再进清补食品。
中医骨伤科学辨证施治加速骨折愈合
中医骨伤科学辨证施治加速骨折愈合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
而中医骨伤科学的辨证施治在加速骨折愈合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中医认为,骨折不仅仅是局部骨骼的损伤,更是人体整体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
因此,在治疗骨折时,不能仅仅着眼于骨折局部,而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辨证施治。
骨折早期,一般指伤后 1 2 周。
此时,受伤部位气血瘀滞,经络阻塞,肿痛明显。
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桃仁四物汤、复元活血汤等。
桃仁四物汤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熟地、当归养血和血,白芍柔肝止痛,川芎活血行气。
这些药物相互配合,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和疼痛。
在骨折中期,即伤后 3 6 周,瘀肿虽消但未尽,骨尚未连接。
此时治疗重点转为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常用的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接骨紫金丹等。
这些方剂中的药物能够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
到了骨折后期,通常是伤后 7 周以后,此时骨折基本愈合,但筋骨尚未坚强,肢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治疗则以补肝肾、强筋骨、养气血、舒经络为主。
比如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八珍汤等方剂进行调理。
除了中药内服,中医还有许多外治法来加速骨折愈合。
例如,中药敷贴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早期可以用如意金黄散等药物敷在患处,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中期可用接骨续筋膏,促进骨痂生长;后期则可用海桐皮汤熏洗,以舒筋活络。
针灸也是中医骨伤科常用的治疗手段。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经络通畅。
比如,在骨折早期,可以针刺血海、膈俞等穴位以活血化瘀;中期针刺肾俞、足三里等穴位以促进骨痂生长;后期针刺阳陵泉、绝骨等穴位来恢复肢体功能。
在饮食方面,中医也有相应的调理建议。
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蔬菜、水果、米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之物,以防加重瘀肿。
骨折中期,可适当增加营养,如食用猪蹄、排骨等富含胶原蛋白和钙质的食物,以促进骨痂生长。
骨折后期,则要注重补肝肾、强筋骨,可多吃核桃、黑芝麻、枸杞等食物。
骨折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大全
骨折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大全一、骨折的定义及分类骨折是指骨骼受到外力作用或疾病作用而发生破裂的情况,包括骨髓腔内或联合面骨折。
根据骨折部位、形态和损伤程度的不同,骨折可分为不同类型,主要包括:1.閉合性骨折:皮肤未受伤、骨外可见皮下出血和疼痛;2.暴露性骨折:皮肤受伤,骨端外露;3.部位分类:颅骨骨折、四肢骨折、脊柱骨折等;4.形态分类: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等。
二、骨折的诊断1. 临床症状骨折常见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红肿、畸形、功能障碍等,患者可有听到或感觉到断裂声。
2.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骨折的主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和骨端位置,有助于确定骨折类型及治疗方案。
三、骨折的护理措施1. 急救处理在急救过程中,应首先确保患者和现场安全,保持呼吸通畅,止住外伤引起的出血,固定骨折部位,避免进一步损伤。
2. 护理目标骨折护理的主要目标是恢复骨折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骨折愈合。
3. 护理措施•定位固定:采用适当的固定器具(如夹板、夹板绷带等)固定骨折部位,保持骨端的正确位置。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可采用冰敷、物理疗法等缓解疼痛。
•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染。
•体位转换:定时帮助患者进行体位转换,避免压疮的发生。
•活动功能训练: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促进康复。
四、骨折的预防为预防骨折的发生,需加强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包括注重饮食均衡、避免跌倒、加强体育锻炼等。
结语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正确的护理及时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综合的护理措施和科学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促进骨折的愈合,实现患者早日康复。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实施的护理措施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的辨证施护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的一类疾病。
若护理不当,不但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的疼痛而延期愈合,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如何提出并贯彻实施具体辨证施护的原则,是每个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将本人从事骨科护理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
1.情志护理
骨折后患者常有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志变化,从而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病情加重,并引起并发症。
护士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病人进行观察和分析,耐心做出合适的解释,如告知此病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从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负担。
必要时介绍同种疾病治疗痊愈出院的病例,以此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情志舒畅地接受治疗。
对于伤肢肿胀,经过反复的手法复位效果不佳者,或对骨牵引治疗疑心重重,担心伤肢残废的患者,护士的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
护士应详细说明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及骨牵引的重要性,告知过分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佳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2.病情观察
骨折的病人由于脉络受损,气血运行受阻,会出现肿胀疼痛,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少和避免肢体肿胀,严密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活动度等情况,随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
如肿胀明显,可外敷消肿膏或内服止痛丹及骨伤复元汤等,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如出现肢端剧痛,发绀或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肌肉无力,不能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等情况,都视为缺血的表现,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皮肤护理
多发性骨折的病人,由于病情重,患肢制动而长期卧床,故易发生褥疮。
应定时检查易患褥疮的部位,观察血运情况,在易压部位可擦红花油或用神灯照射进行理疗,亦可每2小时用滑石粉按摩局部皮肤一次,每次5分钟。
在骶尾部垫气圈或气垫,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4.饮食护理
骨折的病人,由于失血耗气,中焦运化处于滞化状态,故应禁食生冷,酸苦之品,要时时顾护脾胃。
营养不足是造成骨折延期愈合的主要因素之一,故饮食原则为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
骨折早期,骨断筋伤,气滞血瘀,淤血内停,肿胀疼痛,体温偏高,此时不可急于服用营养品,应食蔬菜、水果、牛奶、米粥、面食等,忌食酸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待病情稳定,二便通畅、舌苔脉象正常后,在适当给予补养之品。
中期后,骨细胞占据血肿位置,形成骨痂,这时应给予持续接骨,调和营养的食物,如鸡蛋、排骨汤、鱼类、动物肝肾、胡萝卜、瘦肉、豆制品等,同时加服中药,从而壮骨益髓,促进骨折愈合。
5.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骨折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伤残,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骨折的不同时期制定相应的锻炼措施,为防止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强直、骨质疏松等后遗症,应从骨折整复,固定及牵引后即开始锻炼,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骨折早期,应保持功能位置,以患肢筋肉的主动舒缩活动为主;中期主要进行关节活动,指导患者作自主性关节伸屈活动,锻炼筋肉的舒缩能力和关节活动能力,以增强肌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后
期应加强活动强度,进行全身锻炼,如属四肢骨折,应锻炼肢体的持重能力。
总之,功能锻炼应掌握由轻到重,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促进骨骼愈合及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