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园景观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的外形设计 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为主题,由于外形酷似一顶古帽,而被命名为 “东方之冠”。


篆字的二十四节气印于其上
既突出“冠”的古朴,又可以让人们饶有有兴趣的辨识这48个字。


屋顶花园:“新九洲清晏”初露风采
九州清宴原本是圆明园中的景观设计,设计人员将其“移植”到国家馆周围,成为国 家馆的景观。经过重新设计后,新“九州清宴”——田、泽、渔、脊、林、甸、壑、 漠呈半月形围在“东方之冠”(雍)的周围,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融在一起, 非常值得游赏。

园内保留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建筑 根据规划,在世博园区红线规划范围内,除建大量新式建筑 外,近20%的老建筑将予以保护保留;200万平方米的总建筑 面积中,老建筑再利用面积为3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上海开埠 后建造的优秀老民居和见证中国工业发展进程的工业遗产。它 们经改建后主要用于展馆、管理办公楼、临江餐馆、博物馆等。 此举既是为大幅度降低建设费用,也想借此完成从工业厂房到 博览业之间的转换。而令海内外最为关心的江南造船厂,将在 世博会后再度“变身”,改建成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群,作为 上海城市的一个新亮点,被永久保留。 快乐生态的根本目标是构造一个良性循环,始于人对自然生 态环境存在心理需求和精神依存,以环境塑造为途径,促进生 态实践的参与,加强生态意识,增长环保知识,强化人们对自 然生态环境重视和依赖。
Hale Waihona Puke 这种“快乐生态”的根本目标是构造一个良性循环,始 于人对自然生态环境存在心理需求和精神依存,以环境塑 造为途径, 促进生态实践的参与,加强生态意识,增长 环保知识,强化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依赖。

在世博园的规划设计中,贯彻了以下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资源经济和较低费用原则;全寿命设计原则;宜人性设计 原则;灵活性原则;传统特色与现代技术相统一的原则; 建筑理论与环境科学相融合的原则。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 主要包括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 绿色建材、立体绿化等方面的高新技术。

空间框架由“一环、两园、五带和多点”组成。“生态意识环”是一条全景 式生态环带。此环带意在构筑异质性的原生态环境,囊括尽可能多的生态要 素,还原自然环境的初始状态。两园为“世博增绿园”和“生态教育园”。 “世博增绿园”是一个立体式的世博公园,以生态文化和艺术为核心,展示 人文化的生态环境;“生态教育园”是一个包括生态知识、相关技术成果展 示和参与性活动的园区。“五带”中,“生态参与带”是一条参与生态演变、 发展过程的互动式步行道;“波浪游步带”即立体动态式游憩步行道,结合 水体的高程变化上下起伏,又随岸线的变化曲折延展,创造人与自然共存亡 共发展的意境。 上海世博园规划的快乐生态理念是建立在绿色建筑技术为主体的技术平台上, 通过建筑技术上的革新来达成理念的实现,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 在世博园的规划设计中,贯彻了以下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资源经济和较低费 用原则;全寿命设计原则;宜人性设计原则;灵活性原则;传统特色与现代 技术相统一的原则;建筑理论与环境科学相融合的原则。

如果俯瞰中国馆的设计,就会发现其顶部平面呈经纬分明 的网格架构,这个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城市棋盘式的 布局,即所谓“九宫格”结构,与历史上唐长安城、皇城、 故宫形成呼应。其文化底蕴则来源于周代王城的形制理论, 《周礼·考工记》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 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设计者们在中国文化这个富矿中找了青铜器、陶瓷器等,并从中国传 统建筑的九宫网格中汲取灵感,最后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构件进行提 炼,以“中国之器”展开设计,后来又冠名为“东方之冠”。


古代建筑斗拱挑出屋檐最多可以探出 4米,而现代建筑用 钢结构和混凝土,可以发挥更大优势。在建造过程中,中 国馆对传统元素进行了开创性诠释,并大胆革新,将传统 的曲线拉直,层层出挑,斗拱最短处就伸出了45米,最斜 处伸长达49米,使主体造型显示出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 和结构美。这些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 的当代表达。



“中国红”展民族形象

大红外观、斗拱造型——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五千 年中华文明奉献给159年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是坚 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中国红”。“我们称她 为‘中国红’。”每次遇到外宾,中国馆馆长徐沪滨都会 自豪地说,“这是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则中,特别是故宫 的红色中,采集而来的。

建筑本身融合了中国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道法自然”等。国家馆与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 咸亨”的愿望,展现了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与本届世博会的 口号是一致的。
中国馆的建造既吸取传统文化营养,又开拓创新,使其造型雄浑有力, 宛若华冠高耸,具有现代意识,符合当代国际上的高层审美趋向。它 不仅成为上海世博园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中国景观建筑的智慧结晶。
上海世博园景观分析
班级:环艺3班 姓名:刘浩 学号n131301309

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并提出了三大和谐的中心理念,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 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而其中人与自然的和 谐,表现为“人、城、自然”三者共存。越来越多的人走 入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人们更加重视生 活区的绿化环境,喜欢充满勃勃生机的城市公园,乐于光 顾宜人的街头绿地。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犹如 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 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 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中国馆以 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 体现出喜庆的气氛,让游客叹为观止。 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表达了中国文化的 精神与气质。主体构思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 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 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 斗拱是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的一个基础构件,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出现。 它悬挑出檐,层层叠加,将檐口的力均匀传递到柱子上,其目的是将檐口加 大并富有美感。这种形制在北京的天安门、山西应县的木塔、西安的钟鼓楼 等建筑上都有应用。斗拱既是承重构件,又是艺术构件,它的应用使建筑形 成“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态势。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 的构造方式成为中国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认 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难用一个具象来表达文化的精髓,因此必须从 总体意象中提炼。”为了选择一个合理的造型,他们从中国的绘画到雕刻, 从出土文物到江南园林,从象形文字到京剧脸谱,每一个文化符号似乎都是 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每一个符号似乎又都不能达到心中理想的境界。经过 百般琢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对建筑设计师启发很大,于是决定从其入 手,终获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