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的三种方式 [自体输血-一种最佳的供血方式]

合集下载

自体输血的方法

自体输血的方法

自体输血的方法
自体输血是一种通过将患者自己的血液输回体内来进行治疗的方法,它可以减
少外源性输血的风险,避免输血反应和传染疾病的可能性。

自体输血主要包括自体血回输和自体血贮存两种方法。

自体血回输是指在手术前将患者自己的血液抽出来,然后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
将其输回体内。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外源性输血可能带来的感染和免疫排斥反应,同时也减少了对外源性血液资源的需求,对于一些特殊病例或手术来说,自体血回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自体血贮存是指在手术前将患者自己的血液储存起来,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再进
行输血。

这种方法可以在手术前准备充分的血液资源,避免了手术当天临时寻找合适的供血者或血库资源不足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减少输血的风险和成本。

自体输血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源性输血的风险,但也并非适用于
所有的病例。

首先,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需要在一定范围内。

其次,手术类型和术前准备也会影响自体输血的适用性,一些紧急手术或特殊手术可能并不适合进行自体输血。

最后,自体输血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和设备来进行操作,这也是限制其推广的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自体输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外源性输血的风险,避
免输血反应和传染疾病的可能性。

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来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自体输血方法。

同时,也需要在专业的医疗团队和设备支持下进行操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输血就是将别人的血输给自己,并不知道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所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自体输血吧。

1.自体输血的概念与优势1.1概念异体输血指的是采集他人的血液并将血液输入到另外一个人体内。

而自体输血指的是采集患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并对血液或血液成分进行处理或储存,之后在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将血液输给患者。

1.2优势相比于其他输血方式,自体输血具有诸多优势且意义重大。

第一,有利于保护受血者的免疫功能。

与异体输血相比,进行自体输血可以降低出现溶血反应、抗宿主反应等问题的概率,有利于避免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下降。

第二,有利于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进行自体输血基本不会产生传播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

第三,有利于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进行自体输血有利于减少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第四,有利于增强血液新鲜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自体输血所用的血液较为新鲜,具有良好的凝血功能与携氧功能,有利于减少对受血者的危害。

第五,有利于促进受血者的身体恢复。

进行自体输血需要反复抽受血者的血,有利于加快受血者的造血速度,继而促进受血者的身体康复。

第六,有利于降低治疗成本。

进行自体输血有利于增加血源,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2.自体输血的应用类型2.1贮存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是常用类型,指的是在手术前采集手术患者的血液并按照相关要求贮存血液,之后在围术期将血液输给患者。

这种应用类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优化患者造血功能、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

因此,骨科、胸外科以及神经外科等科室都会采用这种方式为患者输血,有效解决了血源不足等问题。

此外,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贮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不断发展,提高了治疗质量。

例如,一些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自体输血,一些医生便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使患者能够进行自体输血;一些医生会在大量采集患者血液前为患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铁剂,从而降低患者出现贫血等问题的概率;一些医生会对患者的血液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便维护血液的能力与活性。

自体输血的条件及操作方法

自体输血的条件及操作方法

自体输血的条件及操作方法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通过特殊处理后重新输回体内,目的是减少或避免外源性输血的需要。

自体输血常见于手术过程中,可以减少输血反应、传染性疾病传播、ABO血型不匹配等风险。

下面将介绍自体输血的条件和操作方法。

自体输血的条件:1.预期需要大量输血:需要大量血液支持的手术或治疗项目,例如心脏手术、肝脏切除手术等。

2.良好的健康状态:患者需要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活动性感染、严重贫血或出血倾向等。

3.足够的时间:自体输血需要提前进行,因此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和手术安排。

4.足够的血库储备:自体输血需要提前捐献一定数量的血液,需要确保血库中有足够的存量。

5.血型适配:自体输血前需要做血型鉴定,确保患者的自体血液与术前、术中或术后需要的血型一致。

自体输血的操作方法:1.找到适合的献血时间:献血一般在手术前1-4周进行,这样可以尽量保证血液的新鲜度和质量。

2.进行血样测试:在献血前要进行血样测试,包括血型鉴定、感染性疾病筛查等。

确保患者自体血液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3.按计划献血:根据手术计划和术前预期输血量,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指示进行多次献血,以达到所需的输血量。

4.处理和保存血液:献血后,血液会进行处理和保存,以确保其在输血时的安全和有效性。

处理方法包括分离红细胞和净化血浆。

5.进行输血: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根据需要,将处理和保存的自体血液输回患者体内。

输血时需要注意保持无菌操作、输血速度适中等。

6.监测和记录输血情况:在输血过程中,需要经常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指标等,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需要详细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

自体输血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医嘱操作:自体输血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和操作规范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2.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在自体输血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输血方案。

3.注意输血相关并发症:自体输血也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输血反应、感染、溶血等。

自身输血种类和临床意义

自身输血种类和临床意义

浅谈自身输血的种类和临床意义【关键词】自身输血;种类;临床意义自身输血是采用患者自身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时需要的一种输血疗法。

在目前全世界都面临着血液资源紧张的问题时,用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回输给自己,不仅能节约血液资源,减少同种异体输血,还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输血传染疾病和同种异体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最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主要包括储存式自身输血、稀释式自身输血和回收式自身输血三种方式。

1储存式自身输血1.1优缺点储存式自身输血是将自身血液提前采出进行储存,在手术期间需要时进行回输的方法,早已作为一种标准操作应用于择期手术,以其能够减少异体血需求、提高输血安全性、增强造血功能和预防免疫抑制等优点被临床选用,但在血液资源的浪费、血液存储的污染和成本与效益比过低等方面又有着明显的不足。

1.2病例选择标准储存式自身输血常用于心血管手术、胸外科手术和髋关节置换术,其中以髋关节置换术最为适合,此种方式对于患者没有年龄及体重的限制,只要术前hb≥110g/l,hct≥0.33均可应用[1],但是患有毒血症、主动脉狭窄、不稳定型心绞痛、癫痫及高血压等一心肺疾病的患者严禁采用[2-3]。

1.3实施在术前一个月左右根据需要对患者进行分次抽血,每次450ml左右,最后一次至少要在术前72小时进行,同时口服铁剂更有利于血液采集过程中红细胞的生成。

血液采集后必须标示“仅用于自身输血”字样,短期内回输者通常以液体方式保存,保存期根据保养液不同由21天-42天不等;如果择期手术因故推迟,血液也可采用冰冻的方式进行长期保存。

2稀释式自身输血2.1优点稀释式自身输血是指在手术中预先抽取一定量血液室温保存,同时输入晶胶混合液维持患者的正常血容量,再于手术即将结束时将预采的血液全部回输的方法,已成为目前限制手术异体输血总体策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成本低,血液不涉及运输和配型、相对安全,还具备适应症广、血液丢失少和符合生理需求、患者无不适感等特点,而且由于人体血液稀释后心排血量增加、血液黏度降低、氧耗量降低和氧离曲线右移[4]等原因,保证了组织在血液稀释后仍有足够的氧合作用。

安全用血——自体输血

安全用血——自体输血

安全用血——自体输血1 自体输血概况早在1886年首次报道有自体输血,直至1921年才成为临床上可接受的输血,至20世纪30年代选择性手术的患者,术前1-2周采集自体血液保存于血库,以备术中或术后需要时用。

1951年Mollison发明血液冷冻保存法,从而给自体输血的贮存提供了新天地,增加了临床自体输血应用的机会,由早期的回收式,保存式自体输血发展到1964年在美国盐湖城进行稀释式自体输血,1986年美国的自体输血已上升到一个重要位置,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择期手术使用自体输血广泛,澳大利亚择期手术患者约60%输的是自体血。

日本自己备血2-3个单位的自体血的病例已达80%-90%[1]在德国临床上的术前存血率已达80%以上,美国有的医院输自体血量已占总用血量的15%左右。

我国1978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报告了血液稀释式和自体输血150例,1979年天津、上海血液中心先后发表了同类报告,198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输血科报告了心血管外科手术稀释与自体输血100例,我国自体输血在一些大城市、中心医院已开展自体输血取得良好效果。

血液是自然资源,它在无情地消耗和严重污染,自体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引起的特异反应,避免感染乙肝、爱滋病等传染病,缓解Rh阴性血源问题,弥补因宗教信仰而不愿输异体血的难题,献血法颁布后,自体输血开展越来越广泛。

2 自体输血方式2.1 回收式自体输血方式:常采用自体输血装置,抗凝和过滤后再回输给病人。

可分为外伤时回收式自体输血,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和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

外伤时回收式自体输血,如腹腔或胸腔内出血,如脾破裂。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估计出血量在100ml以上的大手术,如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直视手术。

肝叶切除术等。

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手术后引流血液回输,回输时须严格无菌操作,一般仅能回输术后6小时内的引流血液,自体失血回输的总量最好限制在3500ml 内,大量回输时适当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血浆。

自体输血的方法

自体输血的方法

自体输血的方法自体输血是一种通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需要时输回体内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减少外源性输血所带来的风险,避免输血反应和传染疾病的可能性。

自体输血主要包括自体全血输血、自体血浆输血和自体血小板输血三种方式。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自体输血的方法。

首先,自体全血输血是指在手术前数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提前收集一定量的血液,保存在冰箱中。

手术进行时,将保存的自体全血缓慢输回患者体内,以满足手术中出血所需。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外源性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其次,自体血浆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浆收集、保存并在需要时输回体内。

与自体全血输血不同的是,这种方法只输回血浆部分,而非全血。

自体血浆输血适用于患者需要大量血浆时,可以减少外源性血浆输血所带来的风险,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最后,自体血小板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小板收集、保存并在需要时输回体内。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其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防止出血。

在某些手术或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大量血小板来控制出血,这时可以使用自体血小板输血的方法,避免外源性输血所带来的风险,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总的来说,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避免外源性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通过提前收集、保存患者自身的血液,可以在需要时进行输血,满足手术或治疗过程中的血液需求,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在进行自体输血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自体输血,并且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自体输血的准备和实施,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患者在手术前需要接受相关检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自体输血,并且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提高自体输血的成功率。

通过合理的自体输血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自体输血的方法

自体输血的方法

自体输血的方法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输回患者身体的一种输血方法。

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感染、排斥反应等风险,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输血方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自体输血方法。

首先,常见的自体输血方法之一是自体血预存。

在手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安排提前捐献一定量的血液,以备手术时使用。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手术时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减少了异体输血的风险。

其次,自体输血的另一种方法是术中自体回输。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收集患者自身的血液,然后经过特殊处理后再输回患者体内。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术中失血对患者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异体输血的需求。

另外,还有一种自体输血的方法是术后自体回输。

在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术后需要时输回患者体内。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体力,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自体输血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型的自体输血技术不断涌现,例如自体血小板富集输注、自体红细胞回输等。

这些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体输血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自体输血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自体输血方法。

同时,自体输血虽然可以减少异体输血的风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在接受自体输血前应该充分了解相关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总之,自体输血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输血方法,可以避免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

各种自体输血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患者在接受自体输血前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
妇儿中心
回收式自体输血
采用自体输血装置,抗凝和过滤后再回输给病人。分外伤时 、术中和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 适应症: ①腹腔或胸腔内出血,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 ②估计出血量在以上的大手术,如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下 心内直视1000ml手术、肝叶切除术等。 术后引流血液回输,回输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仅回输术后 6小时内的引流血液。自体失血回输的总量最好限制在 3500ml内,大量回输时适当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多血小 板血浆
2.安全 5.解决特殊稀有血型的供血问题
RH(-)
6.使用方便、及时快捷 、经济
有利突发大出血又未备血病人的抢救异体输 年需 供血500万人次,年医疗用血量近1000吨,50%~70%职业供血队伍,每采200ml所需 费>1500元。北京约6亿元/每年
妇儿中心
自体输血的缺点
1.溶血、红细胞比积下降、污染等 血液回收 2.对输血科/血库血 液管理增加麻烦以及有时对远道病人带 来后勤供应困难 3.自体输血仅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
①掌握适应证及其它指标,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手术类型,病人能在 短期内献几次血,采血次数一般每周不得超过1次,最好采至术前1周 ,一般允许采4~5 单位血。采取“蛙跳法”即回输患者保存最久的 血然后再采血,还要考虑 患者住家与医院间的距离 ②告之自体输血并非没有风险,尤其是标记和记录,有可能输错血 极小 ③告之除需自体血外,有可能要输异体血及血制品,主治医生在采血期 间应召之即来,并承担采血的责任。 ④每次采血前均须测定血红蛋白,首次及随后的采血前,男性及女性患 者的血红蛋白应分别高于12 0 g/L,110 g/L,孕妇血红蛋白应在>100 g/L。
妇儿中心
自体输血优点

自体输血概述

自体输血概述

自体输血概述一、自体输血发展简史自体输血的历史已有100余年,早在1818年,英国的一名医生James Blundell首次给狗进行自体输血试验,获得了成功。

1885年Miller和Duncan等医生在做髋关节离断术中,用磷酸钠对手术中流出的血液进行抗凝后回输,获得了成功。

1886年Duncan医生在给一位铁道事故伤员进行下肢截肢手术时再次进行回收式自体输血试验,这次手术共输入伤员自体血液约8盎司(1盎司=5.28ml),没有发生并发症。

此后自体血液回输陆续出现。

1914年德国的Theis报告3例宫外孕破裂的孕妇进行自体血液回输。

1917年美国的Iockwood给一名斑氏综合征患者进行脾切除术时,将脾脏的血液回输给患者。

截至1936年,美国医学文献已有279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报告。

当时由于回收血液技术的落后,常常会引起并发症,加上异体血源并不缺乏和使用方便,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后的一段时间内自体输血逐渐被人们遗忘。

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过滤与血液加工技术日趋成熟,自体输血并发症大大减少,加之麻醉技术的进步和开展高难手术的需要,异体血液来源日趋不足,特别是80、90年代人们对艾滋病和肝炎等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恐惧,自体输血逐步受到重视,促使自体输血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又一次得到迅速发展。

1966年Dyer在一项狗的自体输血实验中,发明了一个血液回收装置,通过真空负压将狗流出的血液吸进一个玻璃瓶的上部,并且当血液通过玻璃瓶上部进入底部时可以被过滤。

20世纪60年代后期,Klebanoff在Dyer基础上发明了一个能够迅速收集和回输流出血液的装置,这个装置采用体外循环中常使用的一个滚动泵和一个可过滤的储血罐,使用前先用肝素盐水灌注,肝素化后开始操作。

Klebanoff用他发明的第一台自体血回输装置在越战中为10名伤员成功地进行了自体血回输。

1970年美国第一代非洗涤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器-Bentlv ATS100问世,它标志着现代血液回收新纪元的开始。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己的血液收集、保存并重新输回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手术和治疗领域的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他人的血液,降低感染和过敏反应的风险,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自体输血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自体献血:患者在手术前几周通过捐献自己的血液来储备,手术时再将其输回给患者。

自体捐献血液需要符合一定的健康条件和血液指标,确保捐献的血液质量合格。

2. 自体回输:手术过程中的血液会被采集、过滤和储存,在手术结束后将血液回输给患者。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中出血量较少的情况,回输的血液可以减少术后可能出现的贫血风险。

3. 自体输注:患者在手术前几周接受红细胞的录取和储存,手术时将其输回给患者。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中预计出血量较大的情况,能够在手术后迅速恢复血液容量和红细胞数量。

4. 自体血液回收和再利用:手术期间失血的血液会被采集、过滤、清洗并再利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时间手术中必须大量输入血液的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他人的血液需求。

自体输血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他人的血液,从而消除了因输血而引起的感染和免疫排斥的风险。

同时,自体输血还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输血反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此外,自体输血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血液资源,减少对血液库存的需求。

然而,自体输血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自体输血需要提前进行血液的采集和处理,这需要消耗额外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其次,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进行自体输血,如有血液相关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对自体输血有禁忌症的患者是不适合进行自体输血的。

最后,自体输血并不能完全消除输血风险,虽然减少了感染和排斥的风险,但仍存在其他风险如溶血、颤椎的可能。

总的来说,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患者手术中输血相关的风险。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自体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自体输血的条件和方法

自体输血的条件和方法

自体输血的条件和方法
1. 哎呀呀,自体输血也是有条件的哦!比如说,你得身体健康,没有啥传染病吧,就像建房子得有坚固的地基一样。

比如张三之前生过病,那可能就不太适合自体输血啦。

2. 你知道吗,自体输血的方法之一就是术前采血呢!想象一下,这就好比提前把粮食储存起来,到用的时候拿出来,术前采自己的血储存起来,手术时再用,多神奇呀!李四上次手术前就这么做的呢。

3. 还有啊,血液稀释也是一种方法哟!这就好像把浓度高的果汁加点水变稀一点,让血液在身体里更好地循环流淌。

王五就体验过这种方法呢。

4. 术中失血回收也很重要呢!这就像战场上收集回那些还能用的武器,把手术中流出的自身血再回收利用,多棒呀!赵六做手术时就是靠这个呢。

5. 对于自体输血的条件,体重也得达标呀,太轻了可不行!就像小船装不了太多货物一样,要是体重不够,自体输血可能就不太合适啦。

小陈就因为体重差点没达到要求,还好最后没问题。

6. 另外,血压也要稳定呢!这就如同汽车的油压要稳定,不然怎么能正常行驶呢。

小周血压有点波动时,医生就特别谨慎考虑自体输血。

7. 术后引流血回输也是一种办法呢!就像把流出去的水再引回来,把术后的一些自身血回输进去,很妙吧!小刘术后就这么做过呀。

8. 自体输血条件不少,方法也多样,真的很神奇呢!我们可得重视这些条件和方法呀,这样才能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呀!。

自体血规范

自体血规范

江阴市中医院自体输血规范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病人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

自体输血有三种方法: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I)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

或红细胞压积>0.33,行择期手术。

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血红蛋白<11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T)ANH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溶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

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1、患者体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ANH.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0.25.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5、下列患者不宜进行血液稀释: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的三、回收式自体输血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即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

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自体输血技术为“熊猫血”患者手术护航

自体输血技术为“熊猫血”患者手术护航

自体输血技术为“熊猫血”患者手术护航静脉输血是指将人体中的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静脉输血是临床急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进行静脉输血时,医生要根据患者病因,评估输血适应证和禁忌症,综合判断考虑是否采取静脉输血。

如患者内脏出血引起急性失血性休克,宫外孕破裂出血等需要紧急输血治疗。

患者血小板数量严重减少且发生出血症状需要输注血小板治疗。

患者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可考虑输注血浆治疗。

而Rh阴性“熊猫血”人群在输血治疗面临供血时,由于Rh阴性血源较为稀缺,常常难以找到血型相符的血液制品。

自体输血是现代输血操作中,一种较为新型的理念与技术,与异体输血相比,自体输血一方面可以避免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另一方面,由于自体血输注无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输血不良反应。

因此,临床上多用于“熊猫血”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技术如何为“熊猫血”患者保驾护航,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进行简单科普。

一、什么是熊猫血?“熊猫血”是指Rh血型阴性的人群,主要是因为这部分人群数量在所有的人群当中占比非常少<1%。

Rh血型是由基因决定的。

人类红细胞表面的Rh抗原主要有6种,分别记作C、c、D、d、E和e,其中D抗原是最早发现也是抗原性最强的。

按红细胞表面D抗原的有无,可将人类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有D抗原是Rh阳性,没有的是阴性。

Rh阴性血是一种抗原缺失的血液,由于临床少见所以通俗为“熊猫血”,属于稀有血型。

Rh血型阴性的孕妇在生产时较Rh血型阳性孕妇更易出现新生儿溶血病。

一种情况是当孕妇血型为Rh阴性时,若怀孕前曾接受Rh阳性者血液,而第一个婴儿为RH阳性时,可引起Rh阳性胎儿新生儿溶血病。

另一种情况是当孕妇血型为Rh阴性,孕前未接受RH阳性者血液,而孕育的第一个婴儿为Rh阳性,母体受胎儿抗原敏感而产生抗体,但此时抗体效价低不易产生溶血,当孕妇怀孕第二个婴儿时,婴儿仍为Rh阳性胎儿,母亲的抗体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发新生儿溶血病,甚至胎死宫内等严重危害。

自己的血救自己?什么是自体输血

自己的血救自己?什么是自体输血

自己的血救自己?什么是自体输血在现代医学领域,输血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外伤和某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而自体输血作为一种独特的输血方式,近年来备受关注。

它通过将患者自身捐献的血液重新输注给患者,实现了自己的血救自己,有效降低了输血相关的风险,且有助于促进康复。

一、什么是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需要时再次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创伤救治、产科手术和重症监护等领域。

二、自体输血的原理自体输血的原理是基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天然特性。

通过将自身的血液重新输回体内,患者不会引入异体血液,从而避免与供血者的血型不匹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问题。

自体输血有两种主要形式:(一)自体输血预存在手术前数周,患者会根据医生的建议,捐献一定数量的自己的血液。

捐献的血液经过特殊处理保存,以备手术过程中需要时再进行输注。

(二)自体输血回收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特殊装置回收患者失血的血液,并对其进行处理,再将其输回患者体内。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外源性供血的需求。

三、自体输血的过程自体输血主要包括血液捐献、血液处理和输血过程。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步骤:(一)血液捐献在手术前数周,患者会接受血液捐献。

捐献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血液检测,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确定需要捐献的血液量。

(二)血液处理捐献的血液在采集后会进行特殊处理,如离心、分离和保存。

这些步骤旨在确保血液的质量和保存时间。

处理后的血液会被储存起来,等待手术或治疗时使用。

(三)输血过程在手术或治疗开始时,医生会根据需要提取之前储存的自体血液。

血液会经过进一步的净化和检测,确保其适用于输注。

然后,医生会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回患者体内。

四、自体输血的适用症自体输血适用于许多情况,特别是在以下情况下更为常见:(一)预定手术对于已知需要手术的患者,他们可以在手术前数周捐献自己的血液,以备手术时使用。

自体输血技术的分类

自体输血技术的分类

自体输血技术的分类一、什么是自体输血大家可能有些听说过自体输血,可能有点陌生,但其实它就是一种特别贴心的方式。

简而言之,就是把你自己身上的血提前抽出来,在手术或者治疗中需要输血的时候,重新输回去。

就像给自己存个“备用油”,等到车没油了,可以马上启动,不用担心油站排队啦。

原理很简单,目的是为了减少外部血源带来的风险,比如感染、过敏等问题。

给自己输血,谁不放心呢?二、常见的自体输血方式1.预存式自体输血这个方式可谓是个“提前布局”,患者在手术前一段时间,就把自己的血“存”起来,放在医院的血库里。

术前医生会根据手术的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安排你取几袋血。

就像把一部分血液存进银行一样,等到需要时可以随时“取款”。

但是这不是随便就能做的,医生会先检查你的身体是否适合,比如血红蛋白的水平够不够,体力好不好。

如果一切符合要求,取几袋血,问题不大。

你的身体也能慢慢补充失去的血液,根本不需要担心会“血亏”。

不过嘛,提前存血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得根据手术的大小、你的健康状况来定,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提前“存储”血液的。

2.术中自体输血这就像是给你开了个“实时直播”的操作。

什么?你不知道怎么回事?其实术中自体输血就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把你失血的部分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再输回到你的体内。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流的血自己用”,避免了外界的干扰。

这种方式对手术过程中失血较多的患者来说特别有用,比如大手术、复杂的骨科手术。

比起从血库拿血,这样的方式更加直接,毕竟是自己流失的血嘛,万一又碰上外面那些不对劲的血源,还是安心一点。

3.术后自体输血这个技术有点像是“事后补救”,当你在手术之后,失血严重,体力恢复跟不上,医生会通过一种特别的设备,帮你从手术区域抽取一些血液进行清理、过滤,然后再输回你的体内。

很多时候,患者手术后出现低血压或者贫血的情况,医生就会用这种技术帮你恢复“元气”。

这种方式常见于一些大手术后,尤其是那些需要长时间恢复的患者。

自体输血试题

自体输血试题

自体输血试题2018年度自体输血试题科室:输血科姓名:时间1.自身输血的方式有三种:A。

贮存式自身输血B。

稀释式自身输血C。

回收式自身输血D。

采集式自身输血2.关于血液回收,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一般用于出血超过400毫升的大手术B。

可用于肿瘤病人的手术出血C。

可回收手术后无污染引流血液D。

可回收流出血管外8小时内的血液3.血液回收的正确做法是:A。

在1000毫升生理盐水中加入3-4支肝素(肝素化后1-2支),以防回收的血液凝固B。

手术台上应配备2-3条吸引管,并使用特殊的输中血回收袋,尽可能多回收术中血C。

吸引器的负压不应超过-200mmHg,以减少储血罐中红细胞的破坏D。

出血量超过3000毫升时应监测凝血功能,注意补充新鲜冷冻血浆和血小板4.自体输血的优点:A。

不需要检测血型和进行交叉配合试验B。

安全可靠C。

避免异体输血风险D。

仅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5.自体输血的缺点:A。

对输血科血液管理增加麻烦,有时对远道病人带来后勤供应困难B。

可能会产生溶血、红细胞比积下降、污染等问题C。

不能解决特殊稀有血型的供血问题D。

使用方便、及时快捷、经济6.自体采血方式主要有:A。

预存式B。

稀释式C。

术中回收式D。

集中采集式7.XXX(AABB)标准规定,只要术前的患者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进行预存式自体输血:A。

血红蛋白>110 g/LB。

红细胞比积>0.33C。

红细胞比积<0.33D。

血红蛋白<110 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体输血的三种方式[自体输血:一种最佳的供血方式]
2010年全国主要省会大多出现了采血困难的情况,昆明更是出现了十年来最严重的血荒。

北京采血量也下降,血库库存仅为正常存储量的一半,这是北京首次在献血旺季出现用血紧张。

国家卫生部的资料显示:在日本,80%~90%的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会备好自己2~3个单位(400~600毫升)的血;在美国,一些医院自体血回输量已占总用血量的15%;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也基本实现了10%的“自供血”。

事实上,“自供血”早在1998年《献血法》颁布时就被提倡,12年来在技术上也已经完全能够实现,但在临床中的应用却不是很多。

2010年11月19日,手术室里,21岁的刘刚被实施全麻后,主刀医生开始给他做脊柱侧弯手术。

这是一种创伤面积很大的外科手术。

切口处,血汩汩外流,麻醉科医生用吸引器将这些血送入一个透明的大罐子――自体血储存罐。

血从储存罐里旋即被送入一个如传真机般大小的自体输血回输机,内置的无菌海绵对血液进行初步过滤,去掉杂质和有害菌体的鲜血在回输机内开始快速离心、过滤、清洗……层层处理后的健康血液通过静脉重新输入刘刚的身体。

手术过程中,输血指征动态监测仪始终在监测着刘刚的血色素状态,一切正常。

“我们把所有能收集到的血液通过血液回输机处理后都回输给了他。

”像这样的手术,没输一滴异体血,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自体输血既经济又安全“自供血”这个对公众来说仍然陌生的名词,在医学界早已形成共识。

人们期待的“自供血”包含两种解释,一是家属、亲友互助型献血,二是患者自己给自己输血。

事实上,医学专家更提倡的“自供血”在临床使用中只有一种:自体血回输,也就是患者自体输血。

在涉及用血安全的“窗口期”(“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HlV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HlV抗体的这段时间)威胁下,自体输血是安全用血和科学用血的最佳方式。

比起输入库血,自体输血能够避免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各种安全风险,最重要的是能有效避免肝炎、疟疾、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手术以前,主刀医生在给患者及家属下达“手术通知单”时,会在
医嘱一栏的备注中注明建议自体输血,尤其是施行大的创伤手术时,选择自体血回输,既经济又安全。

所谓“大”,多是指手术时间长、创面大、出血多、用血量大。

“安全说”并无争议,”经济说”则是相对而言。

相对于大型手术的用血量,使用自体血回输是很便宜的。

自体输血的分类目前,临床手术中的自体输血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术前储血,二是麻醉后开刀前储血,三是术中自体血回输。

术前储血指的是预存式储血,患者可以在手术前若干天以内,先把自己体内的血抽出一部分保存,手术时再输入体内。

一般的手术三周前或者两周前抽出400毫升就足够用了。

麻醉后开刀前储血指的是稀释式。

比如脑外伤、宫外孕大出血等急诊患者,医生会根据手术用血量的多少提前抽取患者血液的10%~20%保存,同时输入相应量的替代液体,用以维护循环血容量,手术中再把抽出的血液输还给患者。

术中自体血回输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利用自体输血回输机将血液回收,经过离心、过滤、清洗后再回输给患者,多适用于手术中出血量大、用血量大的患者。

如果患者的手术不是很着急,身体状况也很好,可以考虑储存式自体血回输。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体血储存和回输,则可以缓解当前用血紧张的局面。

小提示以下情况应列为自体输血的禁忌证:①血液受胃肠道内容物、消化液或尿液等污染;②血液可能受恶性肿瘤细胞污染;③有脓毒血症或菌血症;
④合并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部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原有贫血;⑤胸、腹腔开放性损伤,在4小时以上;⑥凝血因子缺乏等。

据《家庭健康》编辑/王翠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